食品化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6 07:47: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食品化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食品類專業生物化學論文
1樹立“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理念
現代高職教育的宗旨是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高職生物化學課程的定位要緊扣這一宗旨,樹立“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兼顧學生職業素質、團隊素質、人文素養的培育[2]。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生物化學主要闡述生物大分子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以及在體內的代謝變化。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化學的主要概念和規律,了解近代生物化學的主要成果;寓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的培養于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解釋、分析和動手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2構建高職食品類專業特色的生物化學課程標準體系
生物化學課程在食品科學系食品類專業主要涉及生物技術、食品加工、食品營養與檢測3個專業。這些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包括食品、藥品、酶制劑生產企業等的生產崗位、質量管理崗位、檢驗檢測崗位等。生物化學課程的基礎內容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不同專業對生物化學課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生物技術專業主要向學生傳授生物體的化學組成、結構及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控;遺傳信息的貯存、傳遞與表達;細胞間信息傳遞等生命科學內容。食品加工專業則側重于生物活性、酶促反應、生物轉化、大分子物質代謝等內容,其中物質代謝是講解的重點。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重點在于對組成成分的定性、定量測定、對被測物的定性、定量及分離、提純,包括對一些儀器如分光光度計、電泳儀、層析儀等的使用。
3課程設計
3.1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分析化學論文
1精選教學內容,適應人才培養需要
分析化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課,與后續學習的食品分析、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食品檢驗技術等課程聯系緊密,只有扎實掌握分析化學的基本理論、原理和實驗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學習食品分析等后續課程。目前本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分析化學課程安排51學時,但是現在分析化學教材中教學內容比較多,因此必須要精選教學內容才能解決分析化學課程內容多和學時少的矛盾。我們選用的教材是“十二五”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材為武漢大學主編的分析化學(第五版)上冊,全書共分11各章節,我們將教學內容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分析化學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概論、分析試樣的采集和制備、分析化學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分析化學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第二層次是定量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四大滴定、重量分析法和吸光光度法。第一層次主要以教師講解和學生自學相結合,其中分析化學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由于在后續課程中還要進一步學習,在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這兩部分內容安排學生自學;對于第二層次的教學內容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重點講授各種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應用,講授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特別要將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與課程結合起來,例如“三聚氰胺”事件、“蘇丹紅”事件等,這些內容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理論知識,還可以增進學生學習分析化學的興趣;而對于像滴定誤差計算、溶液pH值計算等理論性強而實際應用少的知識點作為選學內容,對于一些基礎扎實且有興趣掌握這部分內容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個別輔導。
2注重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滿堂灌難以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要越來越高,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人才培養需要,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互動是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發生的具有促進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達到師生心理或行為的改變[3]。加強課堂互動,既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在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課堂提問、現場解題、專題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師教學過程中,同時對一些性格內斂、自信心不足的同學進行語言鼓勵并分析參與課堂互動的益處,讓他們在分析化學課堂中也能積極參與互動并逐漸找到自信,學生參與互動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3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分析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理論知識主要是想把它運用于實踐當中,所以分析化學課堂教學要與分析化學實驗內容緊密聯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實驗原理潛移默化到理論教學中來,例如在講授酸堿指示劑的時候,教師要向學生解答為什么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時一般采用甲基橙指示劑,而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時以酚酞為指示劑,減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操作的疑惑。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結合實驗中的問題,采用啟發式、提示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通過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并能達到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食品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論文
1食品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改革
1.1樹立啟發式的實驗教育觀念
要實現由驗證型實驗教學方法向啟發式的實驗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師應首先樹立啟發式實驗教育的教學理念,變傳統的單向知識傳授模式為知識傳授與啟發探索相結合的模式。這樣才能將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通過啟發式實驗教育,能使學生變“模仿”實驗為“探索發現”實驗。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是將學習知識、培養技能和能力融為一體的載體,學生將會對課堂產生極大的興趣。
1.2教師啟發式的實驗教學
以往填鴨式的有機實驗課堂教學形式單調,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創造欲望,學生只是在眾多的知識當中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現象、原理、規律等,缺乏主動、積極地去認知、探究。教師啟發式的實驗教學則在實驗之初,介紹目前幾種常用的實驗方案,啟發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幾種方案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然后引導學生提出適合實驗室應用的實驗方案或對某個步驟提出改進方案,最終讓學生分組實驗進行對比和驗證。實驗過程需要學生在全過程手腦并用,并讓學生在改進的實驗與已有的實驗步驟和現象的對比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根源。如用于液體混合物分離的蒸餾與分餾實驗,在教材中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基本實驗操作,我們則將兩個實驗合并為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分析自己得到的蒸餾與回流的實驗結果,得到蒸餾與分餾操作在分離液體混合物的異同,從而得到不同分離方法的適用范圍。又例如在乙酰水楊酸的實驗中,書中的方案是固定水楊酸與乙酸酐的用量,計算收率。而改進后的方案為,設置不同劑量比例的實驗組,讓同學分組操作,不同實驗組之間通過對比實驗現象與收率,分析原因,通過對不同劑量組數據的分析,使同學在這一過程中認識到酰化劑的劑量對反應的影響。通過這種改革,使學生在一種探索研究性氛圍中幫助學生掌握實驗要點、難點及注意事項,使學生深刻理解實驗步驟的設置原理,規范實驗操作。通過這種啟發式實驗教學,激發學生探索和創造性研究的積極性,從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知識的創造者,為他們將來進行畢業設計、科研工作做準備。
2啟發式科研訓練在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實施效果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摘要: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具有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強的特點,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主要圍繞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能力體現,改善其專業的教學體系,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強化多元實踐環節和創新考核方式,等等,構建基于OBE教育理念實踐教學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其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OBE教育理念;實踐教學;教學體系
一、前言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食品安全學、食品營養學、食品毒理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監測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等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熟知國內外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前沿理論知識及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熟悉食品標準與法規,能在商檢、衛生防疫、食品企業、科研院所及有關社會中介機構等部門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性監測、檢測、評價、預警、控制、認證、標準和法規制定及其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且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1]。如何培養其專業人才,適應食品安全發展新趨勢與高等教育改革新局面是培養單位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人才培養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一直是其專業教學改革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二、OBE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成果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即能力導向教育。OBE教育理念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于1981年被提出,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發達國家的教育改革中已成為主流,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全面接受了OBE理念,并將其貫穿始終[2]。學習成果包括知識性成果、技術成果、能力成果等。學習成果,即學生在學習完成后將掌握的知識、具備的各種能力以及作為一個職業人所持有的職業素質。OBE教育理念面對社會不斷進步、學科持續發展和行業更加融合,培養內涵上高點定位,重視培養,強化知識、能力和素質等綜合體現。教學方式強調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考核的是學生的學習效果,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產出。陳寶生部長在2018年教學工作會中強調,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教學方法和激勵機制要首先在本科創新[3]。緊扣新經濟對本科人才的需求特點,堅持以產出為導向的工程教育的理念,我們“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么培養人才”是高等教育要把握的主要問題。
食品專業實踐教學組織與管理研究
[摘要]實踐教學不僅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應用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課題組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教學組織運行、教學過程質量標準、教學檔案管理和教學質量保障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分析了實踐教學組織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提出了實踐教學組織與管理實施策略,為其他院校食品專業有效開展實踐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食品專業;實踐教學;組織管理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以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為基礎,研究食品的營養健康、工藝設計、社會生產、加工貯藏、安全衛生的學科,多年來一直承載著培養食品創新創業高級人才的重任與使命。由于食品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這就要求食品專業在培養人才時,不僅要傳授業務知識,還要提升實踐能力。實踐教學不僅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在人才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本文從實踐教學組織運行、實踐教學過程質量標準、實踐教學檔案管理和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等方面對該專業進行了研究探討和經驗總結,為完善實踐教學組織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食品高級專門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一、食品專業“2345”實踐教學體系
本專業以培養學生具備應用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以“科教融合、專創協合、校企聯合、知行耦合”為基本原則,設計了基礎能力培養層、專業技能提高層和創新能力拓展層等三個層次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內容,形成了專業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和畢業設計四個實踐教學模塊,依托吉林省長白山動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省級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食品專業實驗室、食品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和企業實習實訓基地等五個平臺,通過產、學、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構建了食品專業兩能力、三層次、四模塊、五平臺“2345”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實踐教學組織運行體系
教師述職報告19
陳荔,男,1971年10月出生.1992年常熟高等專科學校化學教育專業大專畢業,1997年洛陽工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函授大專畢業,200*年蘇州科技學院化學教育專業函授本科畢業.*年被評為中學化學一級教師,現申報中學化學高級教師職稱.
一,思想政治方面
堅決擁護黨的領導,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的"三個代表"的理論,認真參加黨員先進性教育,時刻注意把自己的言行與"八榮八恥"對照,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學生,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辛勤耕耘,默默奉獻.以寬容,友愛之心與同事相處,同事間的關系相處非常融洽.
二,教學教研方面
(一)教學方面
從教以來,不斷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通過向同事的虛心請教和自己的逐步積累,擁有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過參加多種培訓和繼續教育,特別是省級化學骨干教師培訓,逐步掌握了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技巧,并在教學活動中合理應用.在教學中善于在夯實學生基礎的層面上,以新課知識點為源頭,引導學生尋找新學知識點和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間的聯系,或者是發現新的問題,使知識點變得生動,知識點間相互關聯,既增強了理解,又能加深了記憶,最終將相關知識點串聯成線,并在實際應用中使線狀的知識結構轉化為網絡狀的知識結構.從實踐的的結果來看,學生學得自主活躍,課外的課業負擔減輕,中考成績優秀.教學中既能讓優秀的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又能關注到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體會到化學的樂趣,始終保持住他們也一樣能學好化學的熱情和信心.多年的教學成果,獲得了領導和同行的認可,在200**年被市教育局評為教壇新秀十佳,200*年10月,獲得大市評優課一等獎,200*年被評為市區中青年化學學科帶頭人.
藥學探究化學教改綜述
分析化學是藥學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在后續課程中都有廣泛應用。作為分析化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應用,還要使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學習分析化學得到鍛煉和提高,為以后撰寫畢業論文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1分析化學教學的現狀
目前的分析化學教材,其內容和體系中經典的化學分析還是占了大量篇幅,儀器分析內容有所加強,但仍不夠詳細,學生從目前分析化學教材上所學知識和技能已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不能反映分析化學實驗技術在新興學科的應用和相關學科的滲透。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基本上還是各占一半,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方法多數是以講授為主,重視傳授知識,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實驗教學中,內容過于陳舊,多是一些驗證性實驗,使得學生依賴思想嚴重,缺乏自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1]。實驗結果的處理停留在筆紙上,基本上沒借助于計算機等先進手段來處理數據、打印實驗結果和進行誤差分析。綜合性實驗少,開發設計性實驗基本沒有開設,學生能力的拓展沒有放在重要的位置。
2分析化學教學改革
2.1根據專業需要,選擇教學內容
通過研究分析化學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與藥學專業及其發展的內在關聯,進一步整合課程內容,提高課程整體水平,使本課程的特色更加明顯。隨著現代分析儀器的迅速發展,藥物的分離分析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2]。國外的分析化學教材內容更新較快,縮減了化學分析部分,更新較多的儀器分析部分,教材內容貼近專業發展實際狀況,和社會、生產的實際技術水平聯系緊密,目前常用的是各種色譜和光譜技術,這一技術能對復雜體系進行分析。最新版的《中國藥典》大量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藥品的含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壓縮重量分析法和四大滴定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可以看懂,老師只要講重點和難點部分,把知識點串連起來,并且通過做相關實驗加深理解和記憶,學生基本上都能較好地掌握化學分析的內容。重點放在儀器分析部分,這部分內容與前面的知識聯系較少,枯燥、抽象、難懂。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凡與后續課程有關或與以后工作關系密切的要多安排課時。如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要詳細講解誤差的來源、減少誤差的方法、有效數字及運算,實驗數據如何處理,如何判斷實驗數據、實驗方法是否可靠?為學生工作以后寫論文、搞科研打下良好基礎。在基礎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必須突出重點,少而精,結合科學發展前沿,在教學中注意抓重點和難點,刪除較陳舊的內容。在講授基本理論的同時,盡量穿插一些現代分析化學如何運用基礎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例子,包括藥物、環境、食品等各個領域中分析化學的新進展、新成果。
嬰幼兒食品包裝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嬰幼兒包裝材料安全性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是嬰幼兒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問題。通過結合嬰幼兒生理心理發育的特點,分別從包裝材料的化學特性、物理特性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嬰幼兒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做了系統全面的說明,論證了嬰幼兒食品包裝安全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做到安全性設計的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應用于包裝材料中。新材料的發明和應用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美化包裝;另一方面因為對新型材料的不熟悉,且缺乏相對應的實用管理條例,會引起不可預知的安全性問題,而這種安全性問題如果出現在嬰幼兒食品包裝中,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傷害事件。這與嬰幼兒早期階段認識事物的方式有很大關系。
由于嬰兒早期的感知覺比成人遲緩很多,視力以及聽力發育不完全,所以嬰幼兒早期對事物的認識主要源自于觸覺。嬰兒認識某樣事物的時候,通常是通過將其嘴唇和舌頭貼附在物體表面來感知新鮮事物的。在用唇舌感受了事物的表面材質以及溫度后,然后他們才將物體移開進行下一步觀察。然后隨著年齡的成長,這種探索性的嘴咬方式逐漸由手細致撫摸探索事物的方式代替。于是有人將觸覺稱為嬰兒認識世界的方式。但是這樣以唇舌觸摸認識世界的方式,會使病菌輕易進入嬰幼兒的口內,侵襲嬰幼兒脆弱的免疫力系統,引起嬰幼兒生理健康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嬰幼兒食品包裝的材料選擇尤為關鍵。一種適合的材料的選擇,應該“身兼二職”,一方面應該具有穩定的化學特性,無毒無害;另一方面應該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抗擠壓防變形,保證密封性,能有效防止食品的腐爛變質。
1.嬰幼兒食品包裝材料的化學特性與安全性
食品專業英語語言學研究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際間知識、信息、科技的交換日益頻繁,一定的專業英語水平已成為眾多高校工科專業類學生的基本技能。食品專業英語作為滿足食品專業類學生專門用途的一門語言越來越得以重視,熟練掌握專業英語有助于學生閱讀和撰寫英語食品科技論文,獲取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而實現專業學習與國際科研的接軌。語言學作為研究人類語言的一門學科和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范圍涉及語法、詞法、句法、語音、運用等,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語言學理論的掌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基礎與學習能力,語言學理論逐漸成為專業英語學習的基礎性理論。長期以來,食品專業英語的教學存在著教材內容過于深奧,教學方式死板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使當前大學食品專業英語的教學難以產生有效的教學效果。因此,研究語言學習策略和食品專業英語教學之間的關系,如何讓學生用較短時間掌握語言學習規律、提高學習成績,已成為其教學首要面對的難題。在這一時代需求下,陳忠軍創新以往專業英語的撰寫模式,順應新形勢對食品從業人員專業英語能力的要求而編寫了《食品專業英語》(中國林業出版社,2016年6月版)。從編撰過程和內容體系來看,該書有以下三個優點:
繼承性與創新性并重,體系完整嚴謹
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是該書的一大特點。隨著時代的進步,專業英語同中國社會的聯系愈發緊密,作者在已有版本的基礎上進行繼承性創新,力求展現食品專業英語的繼承性與時代性,使食品專業英語的教學適應于時展的需求。在此之前,食品專業英語類教材主要有《食品專業英語(第二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年2月版)、《食品科學與工程英語—(第二版)》(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版)、《食品專業英語》(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版)等,從不同的側重點對食品專業英語進行了編撰,一定程度上為之后的學者編寫同類教材提供了借鑒意義。作者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主編《食品專業英語》(中國林業出版社,2016年6月版),該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作者主要介紹了食品科技論文的特點、食品科技論文的結構以及食品科技論文的翻譯寫作方法,使學生明晰了食品科技論文的特點,把握了食品科技論文的翻譯和寫作方法。第二章到第六章,作者選取了國外原版資料,詳細介紹了與食品相關的概念和熱點問題,幫助學生熟悉相關專業術語,提高學生閱讀、理解食品專業英語文獻的能力,培養撰寫英語食品科技論文的能力,為學生獲取新的科研技術,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打下基礎。在沿襲之前編撰體系的基礎上,作者也同樣注重創新,課文內容緊跟時展,展現國際科研新成果,各章文后均有生詞、注釋、閱讀材料和相應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詞匯量和專業知識,附錄包含大量食品專業詞匯、國內外主要數據庫、學術機構、大學網址等,方便學生自主展開學習和研究。從該書的成書過程來看,作者集思廣益,力求體系的完整與嚴謹。中國林業出版社通過組織協調,借鑒了眾多大學的專業英語教學經驗,組織了數十名來自不同院校的專業教學人員,據其所長分別編寫不同的章節,并將其統一在同一系統之下,力求論述的嚴謹性與清晰性。例如,在該書第二章食品化學及食品營養中,方海田、鄭煜焱首先選取了“Carbohydrates”“ProteinandAminoAcid”、“Lipids”、“VitaminsandMinerals”、“FoodNutritionandMalnutrition”5篇國際原版資料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分析出食品領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氨基酸、血脂、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營養和營養不良等發展的新趨勢、新技術,在每篇課文之后設置“NewWords”、“Notes”兩個模塊。緊跟課文內容摘取三篇閱讀材料以供學生課后閱讀并安排相應的習題練習,拓展學生視野與能力。此后第三章到第六章均采用此種寫作模式,在充分展現不同章節特點的同時,將其統一在一種寫作模式系統下,體現出該書的嚴謹性與體系性。
理論促進實踐教學,內容全面豐富
食品專業英語既是一門獨立的語言學科,又與其他學科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食品專業英語的教學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研究。該書以獨特的視角構建了語言學維度下食品專業英語教學的理論與方法。作者將語言學理論運用到食品專業英語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新穎的審視、客觀獨特的分析。例如,在第一章食品科技論文翻譯與寫作中,作者細致地分析了單詞、詞組、短語、語句與篇章間的語法結構關系,總結出長句翻譯的順譯法、倒譯法、分譯法及綜合法,為學生掌握翻譯技巧、提升翻譯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鑒。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引領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食品類專業英語課堂以講授文獻內容和專業詞匯為主的特點,兼顧寫譯的教學體系設置,注重語言能力的全面均衡發展,強調知識輸入與技能輸出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熟練運用專業英語的能力。語言學習是有機的整體,語言能力的培養應當具有全面性,食品專業英語課堂應當將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相融合,把食品科技論文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作為培養的主要目標,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專業英語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時代對學生培養的要求。該書并未單純停留于理論的介紹,作者在每篇文獻之后都列舉了典型例句,編排了一些可操作性與探究性的學習話題,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課后討論性習題,利于學生自我檢查和鞏固學習效果,教師根據學生當前水平有針對地使用這些材料和習題;作者將語言理論運用于語言事實,通過大量新的、緊跟國際前沿的專業語料,以語言實例反證語言理論,避免了抽象籠統的概念灌輸,充分體現食品專業英語的實用性、適用性與趣味性;作者還在課堂討論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語言學習方法的詮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作為一名合格的專業英語教師不僅需要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還必須熟悉語言學理論知識,運用理論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教學程序的合理化,學生也只有把握了語言學規律,才能更好地深化其知識體系。
建立初始“語料庫”框架,實用價值突出
食品安全性問題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食品安全性
[論文摘要]本文從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國食品安全性的現況、影響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幾個方面對食品安全性問題進行了討論,以期能夠促進我國食品安全性的改善。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社會的穩定。隨著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質量與安全的意識均在不斷地增強,功能性食品、綠色食品、轉基因食品等用語頻繁出現在媒體和日常生活中。讓城鄉居民長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食品”,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本文從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國食品安全性的現況、影響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幾個方面對食品的安全性進行了初步的剖析。
1、食品的安全性的概念
由于科技、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食品安全性問題的內涵及輕重緩急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也不完全相同,人們對食品安全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食品安全性定義為“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和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受害的一種擔保”。在我國食品的安全性通常被解釋為“在規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條件下長期食用,對食用者不產生不良反應的實際把握”。所謂不良反應包括由于偶然攝入某一種食品對機體所產生的急性毒性(傷害)或長期微量攝入所產生的慢性毒性,例如致癌性和致畸性等。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分析技術的提高,有些曾被認為是絕對安全、無污染的食品,后來又發現其中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質,長期食用可導致消費者慢性中毒或危及其后代健康;而許多被宣布為有毒的化學物質,實際上在許多食品特別是在天然食品中以極微量的形式廣泛存在,并在一定含量范圍內有益于人體健康。因此,評價一種食品是否安全,并不是根據其內在的固有毒性,而是看其是否造成實際的傷害。
2、我國食品安全性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