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營養與健康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營養與健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人體從食物中汲取營養,維持人體的新陳代謝。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食品營養,但人們在飲食營養方還沒引起足夠重視,只顧是否合胃口而不注重是否健康。因此,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所以我們需要知道食品營養與健康的關系,做到合理飲食,科學的膳食,做到營養飲食,均衡飲食。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而打下很好的身體基礎。
一、營養原理簡述
1.營養、營養素與營養價值
(1)營養是研究人體營養規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學,涉及了食物營養、人體營養和公共營養。食物營養指食物的營養組成、功能及保持、改善、彌補食物營養缺陷所各種措施。
(2)營養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對人體有生理功效且為人體正常代謝所需要的成分。各種營養素分別有各自獨特的生理功能,它們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相互之問又有著密切的聯系。營養素來自于食物,但是任何一種食物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營養素,一種營養素也不可能具備所有的營養功能。因此。人體需要從多種食物中獲取足夠而又平衡的營養素與能量來維持生命活動。
(3)營養價值是指食品中所含營養素種類、質量、數量、比例所能滿足人體營養素需要的程度。各種食品當中所含有的營養素種類、質量、數量、比例所能滿足人體營養素需要的程度不同,營養價值也就不同。
2.蛋白質
(1)蛋白質的組成。蛋白質(Pto-rein)主要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構成,一部分蛋白質也含有硫、磷、鐵和銅等元素。蛋白質對生命來說是最重要的物質。氨基酸(AminoAcid)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實質上就是對氨基酸的需要。天然氨基酸有許多種,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其中主要的20多種。氨基酸之間主要以肽鍵相連接構成蛋白質。
(2)蛋白質的分類。蛋白質是復雜大分子,種類繁多。蛋白質的分類方法有多種,依據蛋白質的組成可將蛋白質分為單純蛋白質和結合蛋白質兩大類。單純蛋白質的降解最終產物是氨基酸,結合蛋白質的降解最終產物除氨基酸外,還有其他化合物,如糖、磷酸、核酸等。
3.氮平衡
由于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所以蛋白質在人體內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大部分又重新合成蛋白質,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分解成尿素以及其他代謝產物排出體外。這種氮排除是人體不可避免的消耗損失,稱為必要的氮損失。因此,為維持成年人的正常生命活動,每天必須從膳食中補充蛋白質,才能維持人體內蛋白質總量的動態平衡。如果人體攝入氮和排出氮的量相等,就稱為氮平衡。
二、健康與營養的概述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其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人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獲取所需的營養素。這些營養素的功用一是供給生活、勞動和組織細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體的“建筑材料”,用以構成和修補身體組織;三是提供調節物質,用以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可見營養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質基礎。
三、營養成分的攝入
1.食物多氧化。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為機體提供多種營養素。食物的種類多,提供的營養素就豐富,就能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機體就能有充足的能量。每種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種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種營養物質。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水分多、能量低。富含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3.常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和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高,是膳食鈣質的極好來源。魚、禽、蛋和瘦肉均屬于動物性食物,是人類優質蛋白、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篇2
一、領導重視,責任明確,構建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網絡
為了把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管理員為副組長,具體負責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督查工作。為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我校成立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
組長:分管副校長
副組長:安全管理人
成員名單:年級組長、全體安保人員
二、建立規章制度,重抓落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食堂與集體用餐衛生管理的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們制定和完善了符合本校實際的各種食品衛生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職責。做到了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有法可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確保落實,監督到位。學校還層層簽訂《學校食品衛生安全責任書》,并為每個工作組配備一名監督員,嚴把食品安全質量關。由于制度健全,職責到位,責任落實,更加有效的保證了我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堵住源頭,規范采購
把住食品采購關,將不合格食品從源頭堵住,是確保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的關鍵。為此,我們根據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共合作的要求,食品采購中,始終堅持對供貨商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為《く工商行政管理登記證》《健康證》《稅務登記證》《質檢報告》等進行嚴格審查。大宗商品的采購,實行“集體考察,集體定點,集體定價的采購機制,對小宗商品及蔬菜的采購由組長,副組長共同詢價,把關質量,通過陽光采購,從源頭上堵住了不合格食品流入學校,保證了進入學校的糧油蔬菜價格合理,質量可靠,新鮮安全,保證了師生的飲食健康為學校的食品安全衛生工作莫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四、加大投入,著力改造食堂及衛生設備標準化,規范化
我校在教委的大力支持下,自籌資金,對學校食堂,根據衛生監督所的規劃要求進行其導文了全面整改,食堂建有“三池”(洗菜池,清潔池,消毒池),三房(主廚房,燒火房,庫房),購買不銹鋼餐具,添置垃圾桶,消毒噴壺,讓每位炊工穿戴制服口罩上崗。
今后我們將認真貫徹上級部門關于進一步増強學校飲食、飲水、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精神,按照《食品衛生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管理規定》的要求,切實加強對學校飲食、飲水、食品衛生工作的管理,進一步把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抓緊、抓好、抓落實,優化學校育人環境、為我校的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篇3
經過嚴冬的一場冰雪拷問,戊子年的春節翩然而至。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代表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辦公室和我本人,向全國食品營養領域中的企業家、科學和教育工作者、新聞出版工作者、政府機構及在華國際組織官員、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和本版面的廣大讀者,致以真誠的節日問候!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購買能力的顯著提高,食品供應的極大豐富以及食品加工工藝的不斷進步,對大多數人來說,食品消費的要求已經得到了滿足。但是,我們也非常遺憾地發現,在擺脫了食品供求約束,人們有條件充分實現對美味食品的追求和感官享受之后,新的健康問題又出現了。這就是因膳食結構不夠科學合理引起的營養攝入失衡問題。與營養失衡相關的多種慢性病迅速增長,正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同時,營養失衡也影響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當然,環境的污染、食品加工的過度精細和農產品本底營養的衰減、體育鍛煉的缺乏等,也都影響著營養的均衡攝入。
事實證明,用手術刀加藥片解決由營養不良引起的兒童發育成長問題和慢性疾病的治療效果有限,更難以根治。遭遇問題較早的發達國家紛紛將目光又轉回到食品上。既然是食品“闖的禍”,還得由食品來解決。按照邏輯思維規律,最理想的辦法是管住自己的嘴,科學合理地進食。但是,各國的科學家不約而同地發現,管住嘴并非易事。人們既不了解該怎么管(營養知識缺乏),也管不住。于是,以維護健康為目標的食品功能化,主要是營養功能化的熱潮在全球迅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營養強化食品、膳食補充劑、低脂低糖食品等應運而生。由于這些食品并不以犧牲口腹享受為前提,又順應了人們對健康的要求,因而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發展非常迅速。傳統的食品工業一旦以現代營養科學為指導,同營養素提取、添加、合成、復合、配比等高新技術相結合,就升級為營養產業,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創造出數倍、數十倍的嶄新市場。
當前,我國人均國內產值已經達到2500美元左右,絕大多數人已具備了消費健康食品的認識基礎和經濟基礎。我們的食品企業應及時抓住產業升級換代和市場格局重新調整的機會,將企業的發展、市場的需求、產品的研發及定位結合起來,尋求新的突破。在這里,我要特別提醒,在從“吃飽”、“好吃”向“好吃+健康”提升的過程中,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是自主研發與創新。
篇4
關鍵詞: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3-0136-03
近年來,由于食品安全相關惡性事件頻發,食品安全問題已上升至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摻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為保護人類健康,減少食品安全相關事件的發生,2001年至今,一些工、農科院校陸續開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近年來部分醫學院校也相繼設置了該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作為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和人體健康與疾病的銜接學科。因此,如何進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是培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掌握醫學背景知識、提高對醫學相關課程興趣的關鍵。本文在對該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內容設置、課時安排、教學方法調查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模式。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選擇濰坊醫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共計102名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大四畢業班學生(半年實習)48名,在讀學生54名。另外選擇38名代課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進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內容設置調查。
(二)研究方法
設計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內容安排、課時安排、授課方法與手段及實踐教學內容安排。其中課程內容設置部分每個條目給出非常有必要、較有必要、一般、沒必要四個選項,并依次賦予分為4、3、2、1,得分越高,認為越有必要開設相關內容。問卷由調查員統一發放,采用自填問卷的形式并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
(三)統計方法
采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內容設置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這門課程共15章內容,平均得分3分以上的12章,占80%,2~3分的3章,占20%。排在前10位的為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公共營養、營養與疾病、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食源性疾病及預防、特殊人群營養、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這主要是由于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較普遍,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和老師對疾病與健康的關注度大于對食物營養價值的關注。
三類調查對象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內容必要性的認識不一致的有:在讀學生認同度高于畢業生的有食品營養學緒論、營養學基礎、臨床營養、營養與疾病、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源性疾病及預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畢業生認同度高于在讀學生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公共營養、特殊人群營養、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畢業生認同度高于教師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畢業生、教師、在讀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內容必要性的認同見表1。
三類調查對象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內容認同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教師與畢業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65,教師與在讀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76,畢業生與在校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0.60。在校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主要來源于教師的講授,教師在課堂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生活事例中。在校學生對課程內容認同度與老師最接近,相關系數為0.76。畢業生也經歷了在校學習的過程,但經過在食品、疾控、檢驗等相關行業的實習,接觸和處理了當前社會最新的、最貼近生活的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事件,其對這門課程的意見和教師、在校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65、0.60。
(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時間安排
1.學時安排。本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營養學緒論學時數為2學時的占52%,營養學基礎學時數為5~6學時的占69%,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46%,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52%,公共營養學時數為2~3學時的占81.4%,特殊人群營養學時數為4學時的占55.9%,臨床營養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70.6%,營養與疾病學時數3~4學時的占100%,食品污染及預防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92.2%,食品添加劑及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61.8%,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學時數為2學時的占57.8%,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95.1%,食源性疾病及預防學時數為4~5學時的占52%,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學時數為2~3學時的占81.4%,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62.7%。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大綱設定理論課程為3時,每部分內容的學時數與調查結果進行比較,見表2。
在食品營養學緒論、營養學基礎、食物中的活性成分、特殊人群營養、食品污染及預防、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等幾章內容的學時安排上基本一致的。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公共營養、臨川營養、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課、食源性疾病及預防、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幾章內容的學時安排上,教學大綱中安排的學時數少于調查結果,學生要求相應增加。原因可能為這些內容既涉及到營養又涉及到疾病,營養與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通過學習,學生可深刻了解本專業和人類健康的關系,提高學習興趣。根據調查結果,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節的學時數可進行適當調整,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醫學相關課程的積極性,更好掌握醫學相關知識,加強對社會、人類健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好的體現醫學院校為背景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優勢,有利于擴寬就業途徑。
2.課程安排。根據本次調查,72%的學生認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授課時間應該安排在第3學期,該結果和我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培養方案一致。寧波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將營養與食品衛生開設在第4學期,第三學期主要學習食品及食品工程相關課程,這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所依托的學校的性質有關。醫學院校醫學是強項,培養的學生是體現醫學背景,掌握醫學知識和食品檢測技術的寬口徑人才;而工科院校食品工程是強項,培養掌握各種檢測技術、食品研發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
(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授課方法及手段
70%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導入法非常適用于這門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維生素C這節內容時,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圖片及視頻,以及維生素C缺乏時出現的癥狀的圖片、視頻引入課堂內容,利用生活中鮮活的例子講解維生素C的特點,生理功能,缺乏的原因,缺乏導致的體征及疾病等內容。把食物與預防疾病緊密聯系起來,既提高了該專業學生對食品相關課程的興趣,也提高了其對醫學相關課程的興趣,有利于體現醫學院校以醫學為背景、預防為背景的專業特色。
本次調查中有30%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速度太快,跟不上。這可能與學生剛開始接觸醫學相關內容有關系,可根據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具體內容及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重點內容可利用多種教學法優化組合、視頻等教學資源,通過演示視頻、多媒體課件和工業檢驗錄像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通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踐行“浸入式教學”理念,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知識。
調查結果顯示,45%的同學認為可建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網站,把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案、多媒體課件及參考資料等課程資源上傳至網站。這樣可以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料與信息,學生有疑問時也可以隨時在網站上留言、提問,以便教師及時解答,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發揮好這門課程的銜接作用。
(四)《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踐教學改革
本次調查的102名學生中有40%學生認為應多開設傳統的營養學實驗,58%學生認為應開設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實驗技術手段,30%學生認為應多開設案例討論,把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聯系起來。因此實驗教學內容的選定既要有傳統的營養學實驗,注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和素養的訓練,又要有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現代實驗手段,還應把食品安全問題與人類健康緊密聯系起來。
三、討論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增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其培養方式、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諸多環節雷同化程度高。同一專業的低水平、無差別、重復性建設,一方面造成社會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另一方面極大地加劇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為此地方高校開辦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必須在特色上做文章。專業特色是保持專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驅動力。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必須有其特色,即有效利用本校資源,加強醫學相關內容的教育,在課程、實驗、實習等方面發揮自身優勢,培養既懂食品知識,又懂醫學知識的復合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使學生成為掌握醫學、營養學、衛生學、食品安全學以及食品檢測技術,熟悉GMP、HACCP等國內外的食品質量標準體系及法規,熟練地掌握外語和計算機,有著高尚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能夠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技術監督局、海關、食品衛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院等與食品相關單位從事食品質量監控、營養教育與膳食指導工作,也能夠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世界遺傳、營養學與健康學委員會以“健康農業、健康營養、健康的人”為主題的會議于2010年10月在希臘古城奧林匹亞召開。此次會議的焦點方面放在了人生活史中飲食發展層面,這些是與人的遺傳素質、健康、疾病預防情況和久坐的生活方式相關的。另方面,會議也聚焦到飲食的變化層面上,這些變化是由于現代農業、農業企業、食品生產體系、氣候變化以及對城市農業和建筑的需求等因素引起的。而所有這些都是受政府和國內外政策影響的。因此,在會議后期,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作用受到了來自六大洲20多個國家與會者的熱議。
如今,我們身處的營養環境與我們遺傳學角度上所能適應的環境大不相同。在大約1萬年前,隨著動物被馴化和農業革命,我們食品供應已發生了變化。隨后,工業革命以及食品技術的發展給食品組成成分帶來了進步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之就是各種脂肪酸數目和質量的變化。飽和脂肪酸和ω-6必須脂肪酸含量增加,而ω-3脂肪酸含量下降。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氫化作用產生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這與工業化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化學肥料的使用,使必須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也降低了30%,這些化學肥料的生產過程是很耗能的。或許,所有這些最嚴重的后果是會導致磷循環的破壞。盡管這些原因以及農業與食品生產營養學與生態學彼此之問有如此緊密的聯系,但農業、環境和人類營養與健康方面的政策之問,在很大程度上卻彼此分離。我們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至少我們要認清農業、人類健康與地球上生物所依賴的生態系統之問復雜的關系。
本次會議簡報稱,在飲食發生主要變化的這段相對較短時問內,人類的基因組并沒有發生太多變化。因此,極有可能的是些慢性疾病,比如特定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關節炎、精神疾病和神經病變,至少部分是由于食品的環境和在遺傳角度上我們并沒有很好地適應現代生活元素的原因造成的。
份來自飲食脂肪酸與冠心病流行病學研究分析表明,與當前幾乎所有推薦標準不同,食用過多植物油中的亞油酸(主要是ω-6脂肪酸)實際上會增加得冠心病的風險。植物油的生產,比如玉米油和大豆油,是現代食品生產體系中主要的元素。因此,可能非常不幸的是,含有高亞油酸(ω-6)與亞麻酸(ω-3)比值(大約15:1)的食品,這通常在發達國家常見,但現在正蔓延到發展中國家,這些發展中國家正采用所謂的發達國家的農業和飲食習慣。對轉基因動物(FAT-1型小鼠)的研究進步支持了這種觀點,即高水平的亞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是有害的,而僅亞麻酸,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是有益的。
在飲食中降低ω-6脂肪酸的水平,并提高ω-3脂肪酸水平,把ω-6脂肪酸與ω-3脂肪酸的比例從典型的15:1降低到理想的2:1,甚至更低,這是個對食品工業國內外的相關組織、農業與健康協會來說需要考慮的營養政策,這也不斷地被基礎研究、當今流行病學和進化論研究所證實。但與此相反,沒有任何研究證明,介入反式脂肪酸可能會對健康產生什么效果。最近研究表明,至少像飽和脂肪酸樣,反式脂肪酸有導致冠心病的風險。相似的是,在飲食中加入大量ω-6脂肪酸也是被些研究所支持的,但這些研究本不該迎合當前的研究標準。因此,我們必須慎重地看待那些“神奇食品”的功效以及農業專家和食品技術專家所計劃的在飲食中任何數量和質量上的變化。并且,在那些食品被廣泛應用到整個人群中之前,就應該開展相關的初步研究工作。
苯丙酮尿癥解釋了營養素的攝入與少見但強烈的基因變異之問的相互作用是如何決定身體是否健康或患病問這種差異的。相反,更常見但微小的基因變異與營養素相互作用,能適度的影響相當大比例人的健康。舉例來說,必須營養素亞油酸與α-亞麻酸對必須長鏈脂肪酸的新陳代謝,就是受基因控制的。這種基因常見的變化會影響這些新陳代謝轉化的效率,因此對亞油酸和α-亞麻酸的飲食需求,在不同個體問是變化顯著的。作為種必然結果,因為飲食中亞油酸與α-亞麻酸絕對和相對含量與冠心病和癌癥有關,比如乳腺癌,那么在攝入相似脂肪酸的個體中,患病的風險可能就有所不同,這是那些變異的控制基因起的作用。在富裕國家,對有錢人來說,考慮個人基因變化來制定飲食推薦(個性化的營養)或將成為可能。
肥胖,11型糖尿病,特定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癥常被稱為“生活方式”型疾病。把這個詞的重點放在個人身上,這并不是逃避學術研究上能避免疾病的責任。但在任何情況下,促進健康的責任很明顯是兩方面的,比如,一個人的體育運動是與他身體健康狀況直接相關的,能做足夠的體育運動的責任是在政府和個人兩個方面。政府必須確保個安全的體育活動環境,這樣才能確保市民走路、交通的安全。政府也必須給學校制定政策,確保中小學生有時問休息并進行體育鍛煉。另外,城市環境必須沒有污染,城市的規劃要能鼓勵市民參與到活動中,比如當地的園藝活動。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更好地促進市民關系,更好的飲食、更多的體育活動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人類龐大的污染取決于農業的大部分食品。農業是人類活動中最具生態破壞性的,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因素。農業對農場具有多大破壞性關鍵在于我們耕種什么和如何耕種。與生產果蔬相比,生產畜產品對生態系統更具破壞性。但我們耕作是否具有破壞性和持續性,則取決于我們如何想辦法生產可食用的動植物。比如說,與喂谷物給牛吃相比,讓它們自己吃草會降低沼氣的排放。同時,健康取決于我們吃什么,怎么吃。還是這個例子,自己吃草的牛比喂谷物的牛所產牛乳中含有的ω-6與ω-3脂肪酸比值要低。此外,食用大量紅肉(牛肉,豬肉,羊肉的)增加了患常見類型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幾率。然而,適量的肉和乳,可能又是有價值的蛋白質的來源。這種復雜的關系表明,我們在制定政策時要把食品生產和疾病預防聯系起來,將來要根據我們對生態氣候變化和我們掌握的營養學知識進行膳食推薦。
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影響使農業耕作變得更困難,食品供應更不確定。同時,農業也是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當
代農業,尤其是工業化農業依靠燃燒石化燃料獲取廉價能源。在不遠的將來,無論何種能源都會預期變得愈發昂貴。而且,由于種種原因,包括環保,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健康的原因,我們需要更多智能化農業。正如在2010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Olivler de Schutter關于食品權問題報告中所描述的農業生態學的概念,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整合農業科學、營養學與醫學的成果。農業必須能生產我們所了解的并對健康有益的食品。
有些相關科學由于巨大商業利益而受到偏袒的資助,這實際上影響著相關科學。比如工業化農業對農業大學的利益關系就是個恰當的例子。此外,食品和農業科學的科學工作者們直都在引導營養學的研究,并引領發展了些被證明對身體本無益處的產品。例如通過改變動物喂養方式,用谷物、反式脂肪酸和高果葡糖漿喂養,使食品中有高水平的ω-6脂肪酸,等等。營養學研究和知識應該首先定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之后,食品科學與技術專家再負責發展這些產品,并在這些產品被應用到民眾之前,就通應該過實驗證明是安全、健康的。營養學的部門應在研究和發展產品上應起到首要作用。在這些產品對人類、動物和環境的營養價值被證明之前,農業與食品科技部門不是引導產品的發展,而是應扮演次要作用。如果這成為現實,那么各類組織的名稱也應加以修改,比如把”食品與營養董事會”改為“營養、食品與農業董事會”,這就表示,營養學的研究引導著食品與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此類似,“糧農組織”也應改為“營養與糧農組織”。如果用營養學研究成果引領食品科學,這將起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在如今系列可能出現的災難性生態系統降解和氣候變化環境下,只有通過公共與私人政策,而這些政策是要基于沒有偏見的科學和沒有特殊的利益關系基礎上,我們才能明智地闡述農業、食品分配、營養與人類健康之問的復雜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工業、政府和大學之問愈發親近的關系的這種危險性。
為了能做得更好,以下幾點必須要做到:
(1)農業、營養學與醫學應不受商業利益的約束;
(2)需要新型的農業,比如農業生態學:
(3)未來的膳食指導應根據生態科學(包括氣候學)和營養學制定;
(4)需要健康導向的農業去適應食物鏈,消除關鍵的缺點和不平衡。比如改變動物喂養方式來平衡∞6與ω-3脂肪酸的比例;
(5)廣泛主動的行動,特別是能促進活力的,比如發展可持續的鄰里關系、公共交通、導向性發展、步行網絡的建設和舒適的自行車道路建設:
(6)食品資源與食品途徑,以及它們如何與建立城市環境之問相互作用,這是非常關鍵的;
(7)通過鼓勵零售渠道增加新鮮果蔬的比例,在城市環境中,降低食物沙漠的數量。
篇6
【關鍵詞】 食品營養;食品衛生監管;食品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3018-02
近幾年,我國的食品工業取得了突出發展,但是隨著食品發展的深入,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了,其中最為嚴重的當屬食品安全問題,這已經成為了舉國上下的焦點與百姓熱議的話題之一,而目前包括蘇丹紅、瘦肉精、染色饅頭、三氯氰胺以及黃曲霉菌等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過去對于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并不完善,相應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并不充分,這個給維護我國食品安全帶來了雙重挑戰,因此,本文著重對這方面進行了研究,試圖能夠改進相應措施,更好的捍衛我國的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內涵
根據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法》相關定義,僅僅將食品安全作為一個狹義的范疇來理解,只要食品沒有毒,對人體沒有傷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營養要求,不造成對人體危害,那么這種食品就是安全的。實際上,這樣的理解還是遠遠不夠的,對食品安全的理解應該從廣義的角度出發,主要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數量上要夠,其次要在有足夠營養的前提下不對人體造成傷害,最后是要符合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的要求。很明顯,我國對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仍然是存在不足,實際上食品安全應該包含營養含量以及衛生與安全,而不僅僅是只注重各種衛生的法律框架,但卻不涉及食品營養法律的各種條款,忽略食品衛生監管在其中的作用。
2 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現狀
盡管在我國的《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衛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首先,是食品營養問題。良好的營養將極大的有益于生物機體健康,營養不良將會使得人體受到各種疾病影響的可能性大大的升高,這種影響對人體是深重的,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的。而主要是對食品營養來源過于單一化,人們的營養意識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劑與非食品添加劑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較差,但是沒有相關營養標準限定,轉基因食品潛在破壞人體的問題沒有充分重視和研究,更沒有相關的營養以及界定標準,這些問題都是人體歲食品營養問題極大的挑戰。
其次,食品衛生監管問題。主要的衛生監管問題表現在律法規體系過于粗放,不能細化,對很多藥物檢測和標準都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頭監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管理模式,責任分割以及溝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標準體系以及信用體系建設都不完全,這都是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 對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改進措施
第一,提高對食品營養問題的重視,加快建設食品安全。適量增強食物多樣,降低安全風險。通過進行多種類型的、數量適宜的,涉及大范圍的攝入各種食物,使得營養均衡,從而達到膳食平衡的食品安全目的,既可以防止攝入食物發生相克的反應,導致食物中毒,又可以防止由于食物單一化造成尤其是青少年的肝腎以及胃腸消化代謝器的損傷問題,還可以有效的避免化學以及細菌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提高對食品衛生監管的重視,加快建設食品安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是加大食品安全標準以及法規的建設,試圖與國際迅速接軌。主要做好細化我國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關法規,使得食品安全監控有法可依。其次是建設食品安全信用機制,主要做好改善信用環境,提高企業信用意識,規范相關法律法規,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接著是建設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主要做好完善包括ISO體系在內的食品管理以及認證體系,嚴格企業的食品召回以及溯源制度,強化安全意識,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然后是健全安全的預警反應機制。要完善各種評級標準、機制以及技術水平,提高整個管理監管隊伍人員的素質、水平、經驗以及能力等。最后是要極大監管的各種力度,落實各個相關部門的責任,公布相關的監測信息,使市場透明化、公開化,從而達到長期監控的目的。
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這么一說,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與食品打交道,而食品安全更是影響人們生命安全以及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它關系到整個人類的生存、發展、繁殖、延續,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我國在發展中出現過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危害了社會穩定、影響了我國正當企業的經濟利益以及國家整個行業的總體聲譽,因此,要加強食品營養相關知識的普及,提高人們的營養意識,加大食品衛生監管的力度,雙管齊下,注重兩者并重,將使得我國能夠更好的應對食品安全雙重挑戰。
參考文獻
篇7
《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5月1日起開始施行。食品營養標簽是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說明,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素名稱和營養成分功能,是消費者了解食品營養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徑。
食品營養標簽“身影”難覓
調查發現,人們常吃的薯片、火腿腸、牛肉干、餅干、瓜子等食品的包裝上,大都只標有品名、配料、凈重、生產日期、保質期、批號等內容,也有一些食品包裝上雖然有營養成分表,但標注的營養素名稱、種類、單位等均不相同,缺乏規范。各營養素含量也只有籠統的取值范圍。
專家指出,一直以來食品營養標簽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多數包裝上都是食品標簽,而非營養標簽,有的是個別行業自己制定的標準。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其他國家對進口食品的營養標簽要求促使我國部分食品企業已經認識到其重要性并開始使用營養標簽,但還不夠規范。
《規范》要求有固定包裝的食品都應有營養標簽,標簽的內容包括能量、營養素、水分和膳食纖維等,而且應首先標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素及其含量,以每100克(毫升)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數值標示。隨著《規范》的施行,食品營養標簽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消費者盲目選購食品
在超市收銀臺,一位小伙子買了花花綠綠一大包食品,他說,自己剛成家,平時起火做飯很少,經常買些方便食品,感覺方便又省事。對于《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辦法》他表示,“還沒聽說過,好像與自己關系不大,過去怎么吃還怎么吃唄。”
對此,專家認為,目前不少人選購食品還處于盲目狀態。盡管近幾年人們健康意識增強了,營養知識水平也有所提高,但還遠沒有達到吃的合理、吃的營養均衡的要求,許多人選購食品很少考慮熱量、營養素含量等。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的雙重問題同時存在。食品營養標簽的作用就是讓消費者了解食品營養特點,根據自己的健康需求來選擇適合的食品,并以此作為自己每日的膳食平衡參考,指導消費者建立起平衡的膳食營養結構。
標簽幫你控制吃鹽
篇8
【關鍵詞】食品安全;健康;合理膳食
【中圖分類號】R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128-01
民以食為天。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飲食的合理平衡是我們健康的首要因素。食品的安全問題關系到全人類的生活、生存、延續,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正是由于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國食品加工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使得各種新型食品層出不窮。而最近一個時期,隨著各行各業透明度的進一步提高,食品的質量問題也頻頻被媒體所暴光,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國消費者的“心頭大患”, 事關消費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重視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長久以來,關于種種劣質食品的報道幾乎成了我們隔三岔五就能在媒體上看到的一個主要話題。比如說關于劣質奶粉、劣質面粉、劣質大米、劣質豆制品、染白粉絲、注水肉、蘇丹紅、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和蒙牛“OMP事件”等等,這些頻頻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對消費者來說已不再陌生。各級監管部門針對于此的執法檢查,也始終沒有停止過,并相繼制訂了各種法和條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可見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著鐵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年來,各級監管部門的工作不可謂不努力,但劣質食品依然層出不窮,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時時令我們提心吊膽。
食品安全涉及我們的健康,買到放心安全的食品是最基本的。那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保持自己的膳食平衡,來維持自己的健康呢?
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除了應該提高對不健康的食品的認識以及檢舉揭發保護自己合法權益之外,還應該學會從我們自身的日常膳食中來維持健康。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的飲食觀念要隨著飲食科學文化的發展不斷更新,在追求食物色香味美的同時,更要注重食物的合理選擇,達到營養、健康、衛生的要求。而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類、維生素等等。恰恰各種營養素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補充。因此為了滿足人體營養多方面的需要,必須盡量做到食物的合理搭配。
有營養師提出:早餐吃得好,午營養是保證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人體器官的功能和組織的正常代謝依賴著必需的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又通過合理膳食而獲得。營養因素對疾病的防治以及衰老過程有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晚年的健康狀況更為密切。營養不足會使人體體質下降,容易發生疾病,加快衰老。營養過剩又會給人帶來麻煩,如肥胖伴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呢?
第一是全面平衡,即樣樣都吃,不挑食,不偏食。眾所周知,任何一種單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
第二是適量。太胖或太瘦都不利于健康。既往養生經驗提出 “食不過飽”的主張,其目的就是要使飲食適度,饑飽適當,熱能和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入與消耗相適應,避免過胖或消瘦。
第三是三餐要合理。要建立合理的飲食制度,切忌暴飲暴食,提倡不吃或少吃零食。一日三餐中每餐的熱能分配以早餐占全天總熱能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較為合適。
篇9
關鍵詞膨化粗雜糧粉;焙烤食品;加工工藝;發展方向;優點
AbstractUsing extruded coarse grains powder mixed with other raw materials in processing of baking foo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nutrition value of baking food. The process technique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puffed coarse grains baking food were illustrated,and its advantages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arse grains food industry.
Key wordspuffed coarse grains;baking food;process techniques;developing directions;advantages
現代生活的精細化和精致化成為諸多營養疾病的誘因。糖尿病、痛風、高血壓、結腸腫瘤、肥胖等正在逐漸威脅人類的健康。通過研究發現,粗雜糧除了與細糧一樣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外,還有多種防病治病功效。粗細糧搭配食用起到了很好的營養互補效果,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利[1-4]。
將雜糧膨化細化后與精細糧混合加工成焙烤食品,不但改善了產品風味,提高其感官品質,增加了產品的花色品種,而且還提高了焙烤食品的營養價值[5,6]。據調查發現,研究膨化雜糧粉在焙烤制品中的應用,不僅對開發雜糧食品的新品種、提高雜糧在主食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國內外粗雜糧市場的開發、促進我國粗雜糧產業化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1膨化粗雜糧焙烤食品加工工藝
1.1制作雜糧膨化粉
選擇內蒙古特有的雜糧和雜豆,主要有蕎麥、燕麥、小米、玉米、綠豆、紅豆、豌豆等,將這些雜糧雜豆粉碎成細度約為80目的粉,再將這些粉通過谷物膨化機膨化后再粉碎成90目的膨化粉。
1.2確定烘焙制品配方
利用雜糧膨化粉作為烘焙制品的原料,與其他烘焙原輔料一起進行不同烘焙制品的配方研制,生產出適合各類人群食用的膨化焙烤食品。主要品種有面包類、糕點類、餅干類等。
1.3烘焙制品制作工藝
一是雜糧面包。其制作工藝為:配料調粉發酵二次調粉二次發酵分割搓圓整形醒發烘烤冷卻成品檢驗。二是雜糧蛋糕。其制作工藝為:配料做糊裝模烘烤冷卻成品檢驗。三是雜糧餅干。其制作工藝為:配料面團調制餅干成形烘烤冷卻成品檢驗。
1.4調整工藝參數
在生產上述制品時,通過調整各工序的工藝參數,使制品在制作的每個環節都能達到最佳狀態,如面團在調制時投料順序的控制、調制溫度和時間的控制、調粉機的轉速控制等,都可以制作出性能不同的制品。
1.5成品檢驗
不同制品應達到相應的感官、理化和衛生指標,如:從制品的色澤、氣味、口感、內部質地等方面進行感官檢驗;從制品的比容、酸堿度、營養成分等方面進行理化檢驗等。
2發展方向
2.1選擇安全烘焙原料
原料的選擇上,主要注意控制有毒有害成分和保持新鮮狀態;選擇無公害、綠色食品原料。內蒙古地區雜糧種植基本上是采用農家傳統的種植模式,保證了原料純天然、無污染的要求。
2.2注意營養價值和營養平衡
未來烘焙食品的發展應該要適合人們對營養的追求。據最近調查資料顯示,全球營養、保健食品的開發趨勢,北美約占60%、歐洲占49%~50%、亞太地區約占30%,主要是無脂、低脂食品,其次是低卡、無糖、低糖食品。生產營養成分豐富和各營養成分的比例關系符合人體需要模式的營養平衡食品是食品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烘焙食品開發的根本趨勢。
2.3無糖膨化烘焙食品開發
主要以功能性低聚糖和功能性糖醇取代蔗糖,由于功能性低聚糖和功能性糖醇具有許多功能特性,既解決了糖尿病患者難品甜味之苦,又不會引起血糖與胰島素水平大幅度波動,適合糖尿病病人和肥胖人群食用。糖醇不是口腔微生物的適宜發酵底物,不會引起齲齒,有利于保護兒童的牙齒健康。因其甜度適宜、口感清爽、低熱量,也適合所有健康人群食用。
2.4低能量膨化烘焙食品的開發
配料中可使用油脂替代品,如葡聚糖等,在低能量蛋糕、低能量餅干中可以用。使用油脂替代品代替傳統油脂將是焙烤食品的未來發展趨勢。
3優點
與普通的焙烤食品相比,膨化雜糧焙烤食品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感官品質好。膨化雜糧焙烤食品具有體輕松軟、色鮮味香濃、酥脆的感官品質,是大眾樂于接受的主副食品。二是營養素損失少。膨化技術不僅改變了雜糧的外形,也改變了其內部的分子結構,對雜糧的營養成分破壞較少。三是易于消化吸收。膨化技術使淀粉徹底熟化,膨化食品內部呈多孔狀,水溶性增強,有利于胃腸消化酶的滲入,提高了營養素的消化吸收率,便于兒童和老年人吸收,如大豆直接焙烤后蛋白質消化率為60.3%,而膨化后可提高到 85.8%。四是營養均衡。粗雜糧膨化后再與細糧相混合進行焙烤,避免了單純膨化食品“五高一多”(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糖、多味精)的缺點,提高了制品的營養價值。有資料顯示,單純膨化食品中的脂肪含量高達40.6%,熱量高達33.4%,對于茁壯成長的兒童來說豐富均衡的營養非常關鍵,長期大量地食用單純的膨化食品必定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易出現單純性肥胖等營養不良現象。
4參考文獻
[1] 陸啟玉.糧油食品加工工藝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2] 馬興勝.食品工業企業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 馬濤.焙烤食品[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4] 楊月欣.公共營養師[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篇10
關鍵詞: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8-0031-02
《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是食品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它由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組成,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營養學是研究食物中的營養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對人體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響;食品衛生學則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種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本學科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應用性,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在增進我國人民體質、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推進《食品營養與衛生學》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對于提高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整體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傳統教學注重知識傳授與考試分數,而忽視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難以真正提升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采用大班上課,教師是權威,學生必須無條件接受,同時,因受課時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導致學生機械性地“學”,這樣以來,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缺乏趣味性,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減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受到壓制。同時,學生的思維局限于書本,不能將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因此,為了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者從高等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出發,分析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結合《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探索適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旨在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優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內容繁雜,講授時應結合專業實際。鑒于此,我們在授課過程中《營養學》部分以介紹營養學基礎知識為切入點,從營養與健康以及與疾病的關系、不同人群和不同生理狀況下的營養需要和供給、合理膳食和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與選擇以及社區營養等較全面系統地展開教學。關于《食品衛生學》部分,我們還要繼續關注食品的衛生質量,防止食品中出現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因素,保護食用者安全。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到知識且不感到乏味,這就要求把問題講透,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熟練應用,起好老師的引導作用,即課堂上雖然只講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但對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要精講。
二、教學手段多元化,提高課程講授水平
目前,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較多,如何有針對性地選擇本課程教學內容所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掌握授課內容是提升授課質量的關鍵。
1.采用先進教育手段。多媒體教學已是現代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手段,與傳統教學相比顯得更加直觀、形象。因此,授課過程中盡量少文字、多圖片。例如,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或者過量癥狀的圖片等,可以用圖片直觀地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深刻、直觀地領會教材內容,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針對特定章節增加視頻教學環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應用網絡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放棄教學的主導位置,避免“滿堂灌”的模式,打造寬松與和諧的教學環境。例如,開展討論式、互動式、問題式的教學方式,同時選取簡單章節讓學生采用多媒體方式模擬教師授課,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口頭表達能力,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結合案例式的教學模式,例如我國近些年出現的“大頭娃娃”事件、白酒塑化劑事件、地溝油事件等,這些都關系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通過這些案例,鼓勵學生從應用“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所學知識的角度找出解決辦法,使學生意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增加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3.建立以科研帶動教學課堂模式。授課過程中,將目前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與授課內容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為培養本科生的科研思路,提高其科研能力與整體素質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1.開展膳食調查活動。為加強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膳食調查活動,以大學校園或社區為實踐環境,把“理論所學”和“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同學們設計《膳食營養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被調查人員肉、蛋、奶、鹽、油、水等攝入量及一日三餐的比例,同時記錄其職業、年齡、身高、體重。結合調查結果,使同學們在了解膳食攝入情況的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的指導建議,宣傳營養與衛生知識。通過膳食調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真正認識到“學以致用”的重要性。
2.開設實習課程。實習課程采取教師帶領學生到相關生產車間進行實地參觀的形式,主要包括白酒生產廠、豆制品加工廠、甜點加工廠等,向學生講述在生產環節中出現的食品衛生問題,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食品衛生質量監督體系來控制,使理論知識服務于實際生產。
《食品營養與衛生學》作為食品方向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我們只有不斷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才能為社會培養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儲備又具有很強實踐能力的人才,從而為改善和提高國民的營養狀況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食品安全服務。
參考文獻:
[1]孫長顥,凌文華,黃國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魏振.《食品營養與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25)7:91-92.
[3]趙春,徐芳,張雪輝,芮溧.《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32).
[4]石亞中,伍亞華,錢時權.《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廣工化工,2012,1(39):154-156.
[5]劉燕群.以“學為中心”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3,1(2):134-135.
[6]劉,楊愛麗,王晶晶.《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實踐教學改革[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0,(8)4:32-34.
[7]李新莉.基于社會需求前提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23.
基金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13JQ3010;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Z10902130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Z1110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