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與對策范文

時間:2023-10-17 17:35: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安全問題與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食品安全問題與對策

篇1

當前,各地、各有關部門均十分重視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無不以凈化農村食品市場為重點,積極開展與大力推動專項整治行動和長效監管機制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目前在涉及農村食品安全的不同環節和區域仍然存在不容忽視的隱患和盲區,還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增強安全責任意識與監管執法合力,創造性地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各項監管工作,做到監管區域無盲區、監管環節無斷層、監管品種無遺漏,努力創建一個安全、和諧的農村食品消費環境。

一、主要問題

1、在農業種養殖環節。目前,在農村發展無公害標準化種植基地與規模化綠色飼養基地由于受思想觀念、技術水平和監測條件的限制,不能保證對農藥、化肥以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全過程質量監控,重金屬、農殘、藥物殘留等主要指標難以得到有效控制,超標現象較為嚴重。源頭污染控制與安全監管要求不相適應。

2、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農村地區的食品生產企業多屬家庭作坊式小加工廠,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生產環境與生產條件相對較差,很難保證生產出合格食品。個別不法食品生產加工點使用有毒有害物質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加工食品,以及偽造、濫用標識,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現象仍時有發生。

3、在食品流通環節。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市場的一些個體經營戶,因經營規模小,品種少,對索證索票認識膚淺,日常進貨只論價格不重質量。還有,不法商販利用農村消費水平相對較低,農民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的特點,將一些過期、變質食品低價傾銷到農村市場,給農民群眾的飲食安全帶來較大隱患。

4、在食品消費環節。農村餐飲店采購原材料索證索票意識淡薄,不注重規范采購渠道,不愿建立購進臺賬,索證索票制度,更未全面推行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和持證上崗制度。還有農村自辦宴席存在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極易引發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

5、在食品安全監管環節。因為相關職能部門大多數在農村沒有設立分支機構,監管力量得不到有效延伸。農村雖已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網絡,但形如鄉鎮食品安全協管辦(站)的基層協管機構,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定崗定編問題,沒有運行經費保障,安全監管工作得不到扎實深入地開展,多數仍然是有其名而無其實。

二、治理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要結合農村實際,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充分利用農村舉辦廟會、趕集、文化下鄉演出等活動機會以及報紙、廣播、電視等傳媒,宣傳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與安全消費知識,提高農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與識假打假、依法維權能力,同時要發動群眾積極投訴舉報食品制假售假線索和安全隱患,形成人人關心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

(二)強化責任意識,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從落實部門職責、明確工作任務 、嚴格督查考核三方面入手,強化質量保證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縣、鄉兩級政府,政府與相關職能部門之間要簽訂管理責任書,相關職能部門還要與生產經營企業第一責任人簽訂質量保證責任書;同時要建立落實責任追究制,將食品安全工作切實納入鄉鎮政府目標管理考評,嚴格實行食品安全“一票否決制”。對因食品安全問題產生不良后果的,嚴格追究主要責任人及有關人員的責任。

(三)加大硬件投入,提高農村食品監測保障能力。大力改善農村食品監測條件,盡可能配齊必備的監測、檢驗設備;并提供必要的檢驗經費。建立以市場主辦單位自檢為基礎、消費者復檢為補充、執法部門抽檢為保障的“三方互動”的監測體系,并不斷拓寬抽檢領域,擴大監測覆蓋面,及時通報監測結果,提高農村市場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加強內涵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網作用。上級政府必須提供一定的運行經費保障,保證鄉鎮食品安全協管機構各項工作正常開展;相關部門也應延伸工作職能,設立派出機構,主抓末端安全監管。同時可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點多面廣,村干部群眾威信高,農村情況熟悉的優勢,盡可能聘請村支書和村長為本村食品安全監管聯絡員或信息員,在村民組設立農民投訴受理點,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農村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網。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農村食品安全信息平臺。要結合農村實際,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多采用通俗形象,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有線廣播、宣傳畫,為農民群眾提供食品消費信息,引導農民群眾安全放心消費;同時要及時研究分析農村食品安全形勢,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

(六)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引入信用獎懲機制。積極引導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對違反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有意制假售假的失信企業除依法嚴懲外,建立失信檔案,列入黑名單,通過輿論媒體予以曝光。尤其是對那些質量衛生狀況達不到要求,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農村小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要堅決取締;同時對管理規范,誠信發展的鄉鎮食 品生產加工企業要加強扶持與引導,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樹立品牌形象,爭取做大做強。

篇2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對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67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7021-021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主要問題

1.1食品生產質量監管不力我國目前的食品行業以正規較大規模的食品企業為主,這些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較大,另外還有小企業或小作坊的食品生產企業,它們占據的市場份額較小。但是盡管正規企業能夠在設備和投入上有充足的保障,而在生產過程中,仍然存在衛生條件不達標,內部質量管理混亂等的現象,一些企業初具規模,在食品質量上管理薄弱,質量管理制度也存在不足,尤其小企業和小作坊食品生產的車間衛生狀況堪憂,食品衛生難以保障,并且存在食品生產中隨意摻雜或摻假,為牟取不法利益,濫用食品添加劑或是違法摻加工業添加劑,坑騙消費者,給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正規企業能夠接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督,但是仍然有隱瞞欺詐的現象,使得食品生產質量監管難以有效的進行,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企業選擇偏僻或者隱蔽的加工地點,即使是食品生產設備不達標,衛生條件不合格,仍然能夠向市場提供食品,由于其隱蔽性以及相關部門的不作為,難以及時有效的對其進行監管和市場監督,給食品安全帶來了較大的隱患。

1.2食品安全監管技術落后食品安全監管技術能夠較好地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國的監管檢測技術仍然較為落后,目前的食品監管技術并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的檢測。隨著近幾年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添加劑的應用以及食品生產技術的改良,食品產品的技術含量較高,現有的食品安全檢測設備不能夠有效的檢測出食品的安全程度,另外根據調查,我國國內的二千二百種的食品添加劑中擁有檢驗標準的只有四成,這就充分說明現有的檢測技術已經很難達到食品安全的監管要求,信息化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有待加強建設。

1.3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不足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多部門的監管混亂,我國目前食品生產到流通各個階段都有相關的部門監管,但是多部門監管職責劃分不清,協調機制不健全,使得個別流程處在監管體系之外;第二,監管機構改革滯后,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變力度不夠,不能充分的保障食品安全監管有效的進行,這種監管體制不僅造成執法成本的增加,還容易形成執法漏洞;第三,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突擊檢查現象,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專項檢查可以保證一段時間內食品安全問題得以解決,但是不是一個長久的監管機制,這反映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缺乏主動性,大大減弱了執法的有效性。2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加強薄弱環節的監管對于目前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就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保證食品安全監管覆蓋食品生產的各個階段以及食品生產的各個企業。首先,對于小作坊或者流動性的商販這類食品的生產,應該加強其所在地的政府監管力度,具體到社區和街道,由于其所在地的監管部門了解這類食品生產的具體情況,能夠既考慮實際情況又能夠合法的監管食品安全,并且應該將監管職責具體到個人,制定合理的監管制度,對其經營和服務都能夠提供有效的監管措施。其次,食品安全監管要加強基礎建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監管的義務,提倡人民群眾積極舉報不良生產企業,建立快捷方便的食品安全反映渠道,改變單一的政府監管模式,調動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有效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使得不法生產企業和人員得到及時的法律懲罰。

2.2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通過加強各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協調與溝通機制,有效的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很難短時期內建立一個綜合的單一的國家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體系,因此應加大各個監管機構的協調力度,處理好各個部門之間、不同級別的監管機構之間以及監管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協調解決其中的監管沖突與監管空白,構建一個較為綜合的監管體系,可以建立國家級的食品安全機構,專門負責協調與溝通各主管機構,制定食品安全保障制度,評估食品安全狀況,其次,對于食品安全生產各個階段的監管部門進行合理的分工,劃清職責界限,并且把各個監管部門統一于一個整體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善食品安全監管交叉或者是監管空白,處理好各個監管機構的銜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機制,也是深化食品安全機構改革的必然要求,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有效監督以及落實執行,能夠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充分的保障。

2.3提升食品檢測水平目前,我國的食品檢測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改變傳統的檢測技術和能力的同時,也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檢測技術,提高我國食品檢測的水平。通過引進國外的優秀人才或者是先進的技術,加快提高我國檢測設備的檢測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國檢測的前沿技術研究,對食品添加劑、生物毒素以及違禁化學品的快速檢測能力能夠明顯的提高,另外還應建立起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體系,對食品安全問題能夠及時有效的反應和處置,把食品安全檢測數據全國共享,形成多部門的聯動配合機制,及時記錄和反饋食品檢測結果。同時,應該提高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達到與其他先進國家的食品安全高標準,改變我國標準制定落后、缺乏科學性和操作性的局面。3結言

食品安全監管是以消費者的健康為核心,要能夠有效的監管食品生產、流通等各個階段,充分發揮國家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職責。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提升食品檢測技術與能力,落實相關的食品檢測標準和監管法律,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和諧的有力保障。參考文獻

篇3

摘要: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食品添加劑也有了更加廣泛的使用與發展,但在普及使用及發展的同時,在食品添加劑的管理、監督使用和檢測方面卻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添加劑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對比我國添加劑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差異,并對這些現象提出建議,以此來增加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減少食品中添加劑使用不當或是違規使用的現象具有現實和社會意義。

關鍵詞:食品添加劑;安全性問題;發展對策

食品添加劑是消費者廣泛關注的話題,深入探討食品添加劑問題有助于增強人們食品安全意識,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延長食品儲藏時間,改善食品品質,提高食品營養更成分等。

1 食品添加劑概述

1.1 食品添加劑的定義

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基本沒有營養成分、營養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添加劑主要是指為了提高食品品質,或者滿足食品保鮮、防腐或者加工工藝的需求,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質或者人工合成物質。國際上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是:有意識地添加到食品中少量的用來改善食品風味、儲存性質、組織結構以及外觀的非營養物質。

1.2 食品添加劑的內涵

站在營養價值的角度上來看,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有著很大的差別,人們不一定必須食用食品添加劑。站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上來看,企業為了開發食品資源,滿足食品加工需求,增強食品吸引力,在生產和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但是消費者主觀上并不想直接食用食品添加劑,很多時候都是被迫食用食品添加劑。

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最大區別在使用標準方面,后者比前者更嚴格,具體包括允許使用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使用限量以及使用目的等。應該盡可能減少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食品添加劑在技術方面應該明確有必要添加,并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證明食品添加劑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1.3 食品添加劑的類型?

食品添加劑分為功能性食品添加劑、天然食品添加劑以及營養食品添加劑三大類。國內外將食品添加劑分成23大類,主要包括乳化劑、著色劑、抗結劑、酶制劑、抗氧化劑、水分保持劑、漂白劑、酸度調節劑、甜味劑、食品用香料、面粉處理劑、膨松劑、增味劑、消泡劑、營養強化劑、護色劑、凝固、穩定劑、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被膜劑、增稠劑、防腐劑等。

2 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的安全性

2.1 食品添加劑是否影響食品安全

如果食品添加劑用量在合理范圍內,則不會影響食品安全。只有當食品添加劑超量使用或者添加非食用物質,才會影響食品安全。?

第一,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認識不全面。具體表現是:首先,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內涵、在食品加工工藝中的作用等方面認識不正確,有的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提高經濟效益,向消費者承諾其產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從而導致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加深。許多消費者認為只要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就不安全,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其次,消費者容易混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有的不法分子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從而將責任歸結到食品添加劑上,進而導致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危害食品安全。?

第二,食品添加劑在合理、科學基礎上使用對人體健康是無害的。具體表現是:食品添加劑經過嚴格質量檢驗,并利用遺傳、亞慢性、急性以及傳統致畸等毒性試驗對其進行安全評價,保證其使用后對人體健康無安全隱患,才能投入使用。我國明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劑。如果正確使用添加劑,對食品的營養價值不會產生任何影響,而且有的食品添加劑還是一種營養物質。

2.2 食品添加劑未來發展趨勢?

食品添加劑未來發展趨勢是營養化、多功能化、天然化。理想的食品添加劑應該是有益無害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不僅關注食品的色、香、味,還關注食品安全、影響和健康,食品添加劑功能更加多樣化,人們更加重視食品添加的保健性和安全性。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化學合成技術的提高,食品添加劑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人們可能會逐漸淡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區別。?

2.3 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安全的作用?

深入研究食品添加劑安全問題的目的是保證食品安全,保護人體健康。應該看到,食品添加劑種類繁多、功能齊全,缺乏食品添加劑,則會減少能消費食品的品種,降低食品的保存時間,甚至有的食品可能會出現曲霉菌素繁衍、變質等不安全因素,影響食品的營養和安全,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由此可知,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提高社會效益,推動經濟的發展,實現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 對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劑所采取的措施?

3.1 加強天然綠色食品添加劑研發

國內的天然綠色食品添加劑深受國際市場的青睞,而且廣大消費群體普遍認為食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劑能夠增加安全感。但天然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也有被提取植物的種類和部位有關。目前研究比較多的天然食品添加劑有天然抗氧化劑如茶多酚、天然甜味劑如甘草提取物、天然抗菌劑大蒜素、天然防腐劑抑菌素、天然色素、天然香料等。這些天然安全的食品防腐劑會成為持續的研究熱點。

3.2 加強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和風險監測體系的建設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實驗室并不能全面、準確地檢測出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殘留量,應加大財力的投入,建設食品添加劑檢測體系,提高檢測能力。逐步健全和完善風險監測網絡,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和手段,提升食品安全預警能力。借鑒國外經驗,定期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評估,并進行長期監測,并借助媒體將有關食品添加劑信息進行公布。如2014年美國環境工作小組(EWG)了食品添加劑“黑名單”列表,公布了12種食品“最臟”食品添加劑,建議民眾盡量避免以上12種最臟添加劑。

3.3 開展針對性的科普宣教

應將食品添加劑和違法添加物的概念辨析作為科普宣教的重點。宣傳普及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必要性,科學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劑,如一些肉制品添加防腐劑是為了保持穩定的紅色和抑制肉毒梭菌生長,避免了更大的危險性,從而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心理。

3.4 加強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管

建立統一的行政和政府監管機制,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食品企業的監管力度,采取定期檢測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尤其加強對中小城市和農村的監督管理。同時也要積極引導食品生產企業加強自身管理,提高對食品衛生和食品安全的認識。嚴禁違法添加、超限量和超范圍使用,對于不符合食品添加劑標準的企業予以嚴懲。

4 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食品添加劑的正確使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我們應該加強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和風險監測體系的建設,加強監管力度,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開展針對性的科普宣教,正確看待食品添加劑,發揮消費者的積極作用,將天然綠色安全的食品添加劑作為今后發展主流方向,消除食品添加劑安全性問題,促進食品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王芬,彭棟.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 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1(2):84-85.

篇4

【關鍵詞】涉水產品 問題 對策

近幾年來,為了嚴格執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我市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以下簡稱涉水產品)監督管理,保證涉水產品的衛生質量,確保消費者飲水安全和身體健康,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對轄區涉水產品生產、經營及使用單位加強了監督檢查。

1監督檢查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涉水產品生產單位2家、經營單位13家、有蓄水容器的二次供水單位7家,其中,經營單位中持有衛生許可批件飲用水輸配水管材管件產品種數9種,凈水器5個品牌24種型號,無批件輸配水管材管件產品12種,凈水器2個品牌2種型號。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經營單位銷售無衛生許可批件的涉水產品

《辦法》規定,涉水產品生產、銷售單位不得生產、銷售無衛生許可批件的涉水產品,但有些單位銷售的輸配水管材、管件或凈水器未取得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或批件過期。按國家有關規定,一種型號的產品對應一個衛生許可批件,有的廠家在獲取一種產品的衛生許可批件后,或改變外觀形狀,或改變機芯結構,生產出多種型號的產品,卻冒用這一個批件的批號。有的廠家或商進口涉水產品的同時,將自廠生產的國產涉水產品冒用的進口涉水產品批件進行銷售。

2.2假冒衛生許可批件難以識別

目前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未能及時公布已獲得衛生許可批件的涉水產品及有關資料,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在對流通領域涉水產品的日常衛生監督工作中,對經營單位提供的復印件難辨真偽,因而難以杜絕經營、使用假冒偽劣涉水產品。本市在涉水產品衛生監督工作中即查處一起偽造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違法案例,一某品牌凈水器經營單位在接受衛生監督檢查中,向衛生監督員出具了一份復印偽造的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但產品批號與產品標簽不符,后經網絡及電話多渠道反復查詢核實,最終確認了該單位偽造批件的違法事實。

2.3《辦法》宣傳缺乏廣度和深度

由于各種媒體對涉水產品法律法規的宣傳報道較少,發現問題不能及時曝光,導致經營者和消費者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和衛生常識,不懂得識別真假,在進貨時不會主動向廠家索取衛生許可批件,從而讓一些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給消費者飲水安全增加了隱患。

2.4《辦法》中規定的行政處罰力度不足,可操作性不強

《辦法》第27條雖然規定了生產或銷售無衛生許可批件的涉水產品的,可以責令改進并處以罰款,但對生產或銷售衛生質量不合格的涉水產品的和使用無衛生許可批件涉水產品的,未作相應的處罰規定(如罰款或沒收違法所得)及行政控制措施(如監督銷毀、封存、沒收產品)。若某單位生產的涉水產品獲取了衛生許可批件后擅自更改產品配方,則該產品一旦流入市場后將對用戶健康產生極大危害,但對此類不合格產品的處理上,缺乏相應的處罰依據和行政控制措施,需要進一步調查取證其擅自更換配方的違法事實按照無衛生許可批件的情形處理,但對未設置或故意隱瞞原料進貨臺賬的單位很難能夠成功取證,只能責令改進并建議原批準機關收回批準文件,這在實施過程中難度極大。

3管理對策

3.1加大監督管理和執法力度

改變目前突擊檢查的工作方法,建立長效規范的監督管理體系。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工作,逐步規范涉水產品的市場秩序。嚴把衛生許可審批關,從源頭遏止衛生質量不合格的涉水產品生產。加強對衛生監督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使之能夠熟練掌握涉水產品衛生專業技術和相關的法律知識,進一步提高衛生監督員業務素質和執法能力,對生產、銷售無衛生許可批件涉水產品的單位加大處罰力度。

3.2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建立健全涉水產品監督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使生產、經營銷售單位在生產、銷售涉水產品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衛生標準,在監督處罰時有法可依。

3.3加強社會宣傳提高全民飲水安全意識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向社會宣傳涉水產品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定期對不合格涉水產品及違法事件公開曝光,形成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社會氛圍。提高涉水產品生產、銷售單位的法制意識,做到自律守法,提高涉水產品使用單位衛生安全意識,嚴格實行索證制度,同時也讓市民群眾能夠自行判斷涉水產品的衛生質量,保護自身飲水安全。

篇5

【P鍵詞】食品安全 政府監管 解決對策

一、食品安全現狀

食品安全發展現狀:對于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可以根據食品安全的內涵即食品數量安全與食品質量安全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從食品數量安全來看,由于糧食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所以根據我國糧食產量和人均糧食產量來分析我國食品數量安全的問題。通過對2003年到2016年我國糧食總產量以及人均糧食產量狀況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國的糧食產量以及人均糧食產量都在呈現增長趨勢,中國的糧食安全得到了較為充分的保障。因此,我國的食品數量安全問題基本上已經得到了解決,所以我們目前社會關注的焦點指的是食品質量安全,因而在本文中主要分析的是食品質量安全。

現階段我國所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有大量使用農藥,過多的使用添加劑以及濫用激素等。第一,農藥的大量使用。2015年,我國農藥的使用量達132.8萬噸,比上一年減少了12%;第二,過多使用添加劑。適當的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改善食品的味道,而且可以促進食品中營養的吸收,但是為了某些利益,許多商家會過度的使用添加劑,從而對人的身體產生危害;濫用激素。有些不良商家為了獲取較大利益,會在食品中添加激素來增加食物的產量。

二、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原因分析

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使得國內消費者對我國的食品逐漸失去信心,而導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出現了問題,具體表現為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有關組織機構職能不明確以及對食品安全標準較為落后。

首先,現有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我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雖然我國已初步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但在這個體系中卻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說在目前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在09年頒布實施外,其他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的的頒布時間都比較早,不論是在監管內容還是在懲處力度方面,相關的規定都比較落后。

其次,食品安全標準落后。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四個層次標準在內的體系。雖然目前我國食品體系已較為完整,但是在現有的體系中有些標準已經不適應目前的需要,應該對其進行修改。我國現行食品衛生標準的覆蓋面總體上達80%,但仍然有20% 的食品無國家標準及相應的檢驗方法, 有的食品種類的覆蓋率僅達50%。

最后,監管不到位。目前我國存在大量無照經營的小商鋪,而這些小商鋪的規模通常比較小,生產設備想對簡陋,原料進入門檻較低,在食品添加劑使用上存在許多漏洞,且衛生環境極差,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由于這些小商鋪分布較廣,大部分是在農村,職能管理部門往往不重視,很多的食品小商鋪很難找得到,監管存在盲區。

三、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政策建議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利益,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應為改善食品安全問題做出貢獻。

首先,應完善法律法規。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但是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存在某種交叉點或者是空白點,從而使食品安全問題存在隱患。其次,明確部門職能。我國雖然有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但是質檢總局和農業部等部門也可以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這有可能會導致重復執法。因此應該對各部門進行分工,對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以及出口等環節進行把關。最后,對相關食品安全標準進行修改,在制定標準時可以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以此來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紅波.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分析及其對策[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

[2]劉銳萍.中國食品安全現狀及食品標準發展趨勢與問題分析[J].農業工程技術,2007,(10).

[3]張守文.當前我國圍繞食品安全內涵及相關立法的研究熱點――兼論食品安全、食品衛生、食品質量之間關系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5,(9).

[4]李哲敏.食品安全內涵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4,(1).

[5]劉錄民,侯軍歧,景為.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論分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4).

[6]陳曉雯,方菁,周潔.我國農藥使用狀況和農藥對健康的影響研究[J].衛生軟科學,2012,(6).

[7]辛志強.淺析我國食品監管體制的問題及對策[J].品牌與標準化,2012,(6).

[8]尤玉如.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9]程言清,黃祖輝.美國食品召回制度及對我國食品安全的啟示[J].經濟縱橫,2003,(1).

[10]肖進中.國外食品安全法律監管對中國的借鑒[J].世界農業,2012,(6).

[11]楊永華.國外食品安全法律監管對我國的借鑒[J].甘肅理論學刊,2009,(2).

[12]任智華.日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現狀分析[J].農業經濟,2010,(6).

篇6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快餐業發展;影響;問卷調查

一、引言

眾所周知,經濟學上把消費、投資、出口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然而由于金融危機以及近年歐美“雙債危機”的影響,發達國家對我國出口貿易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使我國的對外貿易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因此,當前,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的提升,生活節奏也愈來愈快,尤其對于大多數“上班族”來說,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他們的餐飲場所逐漸從家庭轉移到餐飲店,快餐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5年我國餐飲業法人企業為9922個,營業額為1260.2億元,各地區連鎖餐飲企業的門店總數為9748個,到2010年,我國餐飲業法人企業增至21595個,比2005年增長117.6%,營業額達3195.1億元,比2005年增長153.5%,各地區連鎖餐飲企業的門店總數增至15333個,比2005年增長57.3%。可見,我國餐飲業尤其是快餐業發展迅速,擁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所以刺激快餐業的消費是擴大內需的一條重要途徑。雖然我國快餐業品牌眾多,如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連鎖快餐企業,大娘水餃、永和豆漿等國內品牌,但是食品安全問題卻屢禁不止,近年“瘦肉精”、“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小龍蝦”事件塵埃未落,“骨湯門”、“羊肉精”、“過期炸雞回爐銷售”事件又接踵而至。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我國已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為核心的安全保障體系,但為什么這些快餐業會屢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呢?究其原因,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備受關注。如何使中式快餐企業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改變經營方式,強化社會責任,推動中式快餐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研究中式快餐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

本文主要考察企業社會責任對快餐業發展的影響,圍繞這一問題設計有關調查問卷,分別對影響快餐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企業社會責任與快餐業現狀的改善進行調查與分析,以期為促進我國快餐業的發展提供現實依據與對策。

二、企業社會責任對快餐業發展影響分析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追求股東利潤最大化同時,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公共利益,即對其所有非股東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和義務。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的活動要對其產生的一些負面社會影響盡可能予以公布和糾正,因此它對快餐業的發展會產生一定影響。

本文采用發放問卷調查的方式,分別在上海、南京、無錫市區內對消費者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時間為2012年1月至2月,共收集問卷623份,有效問卷為593份,有效率為95.2%。被調查者的人口統計資料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被調查者主要集中在15歲-49歲之間,共56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94.8%。中青年人是快餐消費的主要力量,他們的消費行為反映了居民對快餐的需求偏好、消費感知、消費決策等有關消費情況。

(一)影響快餐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影響快餐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如社會發展大環境的制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西方快餐企業的沖擊、衛生條件、食品安全問題、品牌效應、價格、味道等等,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會對快餐業發展形成一定效應。然而,食品安全,衛生條件,價格,味道,品牌等是影響快餐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表2是對這些主要影響因素的調研情況。

由表2可以看出,在就餐時第一關注的問題上,有38.8%的人選擇食品安全,有18.5%的人選擇衛生條件,有14.2%的人選擇價格,有12.8%的人選擇味道,有15.7%的人選擇品牌,食品安全問題占據很大比例,由此可見,食品安全問題是影響快餐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愈演愈烈,成為消費者是否選擇的主要標準。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有很多的原因,如政府監管不力,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完善,企業本身缺乏社會責任感等。表3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調研。

由表3可以看出,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淡薄,政府監管不力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不完善都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在政府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對比中,企業社會責任占42.5%,政府占39.3%;在《食品安全法》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對比中,企業社會責任占43.5%,《食品安全法》占41.3%。由此可見,目前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盲目追求贏利逐漸被認為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企業社會責任與快餐業現狀的改善

雖然快餐業近幾年發展良好,但由于各類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企業社會責任缺失,食品安全的信譽度逐漸下降,使得快餐業發展遇到阻礙,如何提高企業社會責任來改善快餐業現狀已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表4就這一問題展開調研。

由表4可知,認為我國現階段快餐企業的社會責任心一般的消費者占55.6%,認為我國快餐企業社會責任心很弱的消費者占42%,說明消費者對我國快餐企業的滿意度很低,普遍認為我國快餐業尚缺乏社會責任心;認為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教育會部分改善當前的快餐業現狀的占41%,認為會很大程度上改善當前快餐業現狀的占41.5%,說明大家還是迫切希望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對于應該加強的部分主要還是集中在食品安全生產上,但對于保護環境和增加公益事業也有較大的需求。總之,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對快餐業的現狀一定會有所改善。

三、結論與對策

篇7

關鍵詞: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治理

近年來從“孔雀石綠”事件開始,我們經過蘇丹紅鴨蛋、三鹿三聚氰胺毒奶、地溝油、瘦肉精、塑化劑、鎘大米、毒豆芽、福喜問題肉……主食副食、魚肉蔬菜,吃喝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被爆出各種安全問題,因此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迫在眉睫。食品安全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如何有效地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食品安全監管日益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分析當前食品存在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

2006 年11月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質量安全法》標志著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工作逐漸法制化。2012年國務院頒布了《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與此相關的13個政府主管部門也先后頒發了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由此可見,食品安全已成為中國各個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理論界也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解決對策,各國政府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耗費巨大,但是為什么現有的制度還是難以有效解決當下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對稱,部分食品質量信息存在不可觀測性或不可鑒別性[1]。信息不對稱指在交易過程中雙方擁有的信息不一樣,一部分成員擁有其他成員沒辦法擁有的信息,一般來說賣方比買方更容易掌握有關的各種信息,信息不對稱使交易雙方利益失衡,還會引起社會不公平,破壞公正的原則和降低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

在食品安全領域中,由于人們有限的知識,信息搜集成本大和信息壟斷者,導致了食品自身特性的信息不對稱、政府與食品加工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與生產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食品流通各個環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政府各個部門監管信息不對稱。許多不法生產者會鉆了信息不對稱的空子,尤其是政府相關部門監督生產者不力,懲治違法行為的力度不大,很可能會誘發食品廠商為了謀取自身利益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食品原料供應商或制造商為了節省成本,會降低食品質量,采用低成本原料,生產環境惡劣,因此消費者被動承擔的安全風險則大大增大,甚至要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價。長期這樣,消費者逐漸對政府失去了信任,消費者中的政府信用也越來越差,對二者之間的互動機制影響非常大。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還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逆向選擇,即因為消費者在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品時很難識別篩選出品質優良的食品,因此提供質量高的食品的企業在價格上沒有優勢便會逐漸淡出市場,或者被迫降低成本轉為生產低質量的食品。信息不對稱嚴重危害著市場經濟,在此過程中,應該盡可能改善有利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環境,在市場經濟體系中,政府要充分發揮監管責任。

二、治理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的措施

1、提高消費者獲取食品信息的能力

由于農村信息攝取沒有城市信息攝取快速便捷,在此應重點在農村進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有關政府部門可定期組織下鄉活動,為村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其次,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充分發揮大眾傳播媒體的力量,如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等。具體而言,電視各頻道可調整食品安全節目在黃金時段播放,重點宣傳此類節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相關的食品安全知識,提高消費者辨識出各種食品認證信息的能力。電視媒體還要及時向公眾政府部門的權威信息。消費者要有積極反饋食品安全問題的意識,一旦發現問題應主動向有關部門反映,自覺維護自身及他人的利益。

2、制度安排與信息技術手段相結合

我國政府處理食品安全事件一般采用的是運動式的治理方式,事件一旦發生,就會臨時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增派執法人員調查原因解決問題,盡管這種處理方式可以暫時整頓食品行業,短期內在治理食品安全問題上顯示出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因此這種方式并不能作為長期有效的方法來治理食品安全。單純的行政手段或單純的技術手段都存在缺陷,在應對不完全信息和不對稱信息問題時,需要將法規條例等制度安排與信息技術手段結合起來形成混合治理機制,才能提升治理效果[2]。

首先,加強對食品安全信息的立法和執法,明確各個食品供應環節主體收集食品安全信息的法律責任,盡量保證食品安全信息的廣泛性、及時性和準確性。相關部門要將制度落到實處,對于檢查不合格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不僅以罰款的形式處罰,情節嚴重者還要按法律追究其民事及刑事責任。此外,在制度安排的基礎上構建大型的食品安全信息網絡數據庫,提供給消費者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查詢平臺,有關行政監管部門將食品安全信息統計到信息網絡數據庫中,使消費者更加便捷地了解各個食品企業的動態。例如,可定期更新合格食品企業和不合格食品企業名單,屢教不改的企業可設入黑名單公示,從而使消費者們避免購買這些不合格企業的食品,幫助消費者們選擇優質的食品。還要通過信息網絡平善消費者的反饋機制,使消費者和政府之間信息共享,二者共同努力建立安全的食品市場。

近些年來, 我國頻頻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這不僅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還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并且影響了社會穩定以及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因此,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政府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剖析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并相應的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本文只是初步討論,食品安全問題在我國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還亟待我們一起進一步探討和解決。(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篇8

摘 要 目的:了解城市小學

>> 淺談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監督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問題的探討 中小學食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 農村中小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食品安全監督中所見問題的探討 淺析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問題及對策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問題及對策 高職院校食堂食品安全及管理問題 我國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的衛士 媒體對食品安全的監督 略論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淺論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試論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聊城市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調查報告 城市超市的食品安全之道 落實食品安全決策 重點查處涉及食品安全的行業 中小學食堂及周邊商店食品安全調查報告 媒體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監督作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國食藥監食[2012]5號[N/OL]. (2012-01-06)[2012-03-20] .

3 張靜,陳偉, 李溪源.沈陽市和平區學校食堂衛生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 2011, 28(1) : 112

4 韓明. 九臺市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0, 9 (Supp): 13 - 14.

5 阮文俊,李磊,劉遠.鎮江市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現狀調查[J].江蘇衛生保健, 2012,14 (5): 21-22.

6 楊定登,蔣亞平,楊雄.吳江市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現狀[J].職業與健康,2012, 28 (9): 1096-1098.

7 馬軍.開封市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1):121-122.

8 馮卿林,齊美芹,喬敬芳,等. 秦皇島市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衛生許可審查評分實施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2 ,34 (2):270-271.

篇9

一、政府承擔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職責的具體表現

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標準只是初步的工作,接下來更重要的環節是標準的執行和監督工作。由于食品安全風險可能發生在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各個環節,我國規定了三大類食品安全標準決定了其執行主體的多元化。在我國,衛生部門、農業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分管各自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負責對違反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進行處罰以及對違規產品進行處理。[2]上述機構的執法過程也即實現了其監管職責,所以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執法和監督體現了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針對地方食品安全標準和企業食品安全標準備的案審查制度也是相關行政衛生部門履行監督職責的體現。

二、我國政府在管理食品安全標準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從1965年8月18日批準的《食品衛生管理條例》到1988年12月9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再到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出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在逐步的完善中,但是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揭示了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在制定、執行、監督等各方面尚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各種標準間存在交叉重復和矛盾我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長期以來政府注重的是解決幾億人民的溫飽問題,但是隨著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國家也陸續出臺了一些規章、條例以約束行業作業,我國現行的有編號的強制性食品標準多達4916項之多,散落在質檢總局、農業部、原衛生部等國家部委里。[3]這種分散重復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標準導致了食品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在執行標準時無所適從,同樣也給執法帶來了很多困難:到底應該以哪一種標準去認定某種產品是否違反食品安全標準以及應該受到什么樣的處罰?針對我國分散重合的食品安全標準,國家有必要對其進行全面整合形成一套系統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快制定、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通用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因為食品安全標準是涉及食品問題的共性的問題,不存在太強的地域差別性,所以不應賦予地方太多的制定權;再有企業本身是以逐利為目的的,也不應放開其制定權。在確有必要賦予二者制定權時,必須嚴格執行審查制度或者立法中直接規定一旦出現需要制定的新的標準就必須納入到國家標準的層面,這樣才能保證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二)國家研發投入不足食品安全標準多涉及到比較高深的物理和化學知識,而要全面分析食品安全問題又需要高精細的儀器設備,這就需要巨額人力和財力的投入。但是在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立法和實踐中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研發機構,更沒有涉及到研發資金投入,導致我國食品安全研發能力不足,無法掌握食品安全問題的前沿問題,無法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標準,在應對食品安全問題時力不從心也無法開展食品安全隱患的預防工作,造成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發生。由于人類認識的有限性,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次給人類提出新的課題,但是食品安全問題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重要問題,所以政府有責任加大對食品領域的科研投入。我國現有的研發能力有限,更需要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確定對食品領域研發的投入,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保證科研所需的資金,更新科研儀器設備,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標準,把影響人類健康的隱患降低到最低限度。(三)標準執行的監督機制不健全我國現在尚未建立獨立的食品安全標準的監督機制,各級衛生部門、農業部門、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在執法過程的同時行使監督職能。[4]由于多部門行政執法的混亂以及行敗現象嚴重,這樣監督機制不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爆發,所依必須引入行政部門之外的監督機制。食品安全問題是涉及到每一個人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問題,所以每一個人都對自己所食用食品的安全性有話語權,所以應建立公民對食品安全標準的監督檢查機制。由于食品安全標準是比較專業的概念,大多數的公民無法直接參與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但是公民有合理信賴由權威部門制定出來的食品安全標準是符合其身體健康要求的,并且完全有能力做一個合格的標準監督主體,對自己的的健康和生命負責就是對他人負責。所以在食品安全立法中應納入公民監督機制,保證科學的食品安全標準得到正確的適用,全民互動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作者:張世娟 單位:安徽大學

篇10

關鍵詞:食品安全 原因 危害 措施

前言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產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各種新型食品層出不窮,食品產業已經在國家眾多產業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營養、食欲),安全是消費者選擇食品的首要標準。近幾年來,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出現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國“瘋牛病”和“口蹄疫”事件、國內的蘇丹紅、吊白塊、毒米、毒油、孔雀石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國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十分嚴峻。日益加劇的環境污染和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食品安全問題原因

1、經濟利益驅使: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泛濫,屢禁不止,經濟利益驅使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食品生產者所選用的原材料往往是一些過期變質、價格低廉的原材料或非食品原料、添加劑,然后再使用一些成本很小的違禁品對食品進行再加工,這樣加工出來的食品,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但價格低廉,很多不法商販往往就選擇這些食品,從中獲取暴利。

2、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現行的有關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比較落后,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經濟,不能解決新形勢下的食品安全問題。比如,條款中所涉及的罰金是根據當時的物價水平所制定的,這些的罰金處罰在今天已經很難起到處罰的目的。

3、現存法律的處罰力度不夠:從事食品安全違法經營者,獲得的往往是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暴利,而在現實法律法規中這方面的處罰力度不夠,起不到懲戒的震懾作用。如《食品安全法》中規定: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銷毀導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病的食品,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顯然這樣的處罰力度不夠,犯罪成本低,這也是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4、多頭的監督體系,監督管理混亂:目前技術監督、工商、藥監、衛生等多個部門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監管的部門多了,最終導致壞事誰也不管,好事大家一起管。一旦出現食品安全監管不力的問題,各部門之間互相推諉,都不愿意承擔責任。監管局面混亂,使得監管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沈陽“毒豆芽”事件曝光后各個職能部門各抒己見,工商、質監、農委等部門均稱“不歸我管”,并闡述了各自的理由。而監管職能不明引發的推諉扯皮,是“毒豆芽”在市場上橫行數年的深層原因。

5、檢測標準在行業普及率較低,檢測手段落后: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食品標準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所頒布的CAC標準。而目前我國也只有大約40%左右的食品企業使用了CAC標準用于檢測,這個行業普及率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實在是太低了。除此之外,在檢測手段更新升級的速度與效率方面,國外的食品行業也是遠遠快于、高于國內。而我國大部分大多數企業卻還是沿用十幾年甚至更早時候的檢測手段,面臨日益豐富與紛繁復雜的我國食品市場,既無法完全滿足檢測需求,更無法高質量地完成檢測工作。

二、食品安全問題危害

1、嚴重威脅民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如今頻頻暴發的食品安全問,已不是老百姓荼余飯后閑侃的小問題,早已能讓人觸目驚心,令人倍感擔憂的大問題。對于老百姓來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與食品有關,食品安全問題每個人都無法回避。那些表面看起來光鮮,實則暗藏殺機,輕則有害健康,重則要人性命的問題食品,實在成為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飽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問題奶粉、導致大頭娃娃的阜陽問題奶粉又令多少家長神傷;可以這樣說,這些平日里我們經常會見到、吃到的食品,一旦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后果將不堪設想。

2、危及食品工業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一些假冒偽劣食品的出現,不僅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同時也損害了整個相關食品行業的利益。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很多家長對國產奶粉失去了信任,紛紛選擇國外品牌奶粉,即使國外奶粉紛紛漲價,面對相對便宜的國產奶粉,人們也無動于衷,這對我國整個奶制品行業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3、降低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食品發生安全問題時,說明政府監管缺失或監管不到位。在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后,若政府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或采取了錯誤的措施,沒有將食品安全問題妥善處理,公眾對政府不滿意,從而對政府產生信任危機。

三、食品安全問題防范措施

1、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當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能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利益。同時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增強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一套完備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使其能適應新形勢下食品安全問題的特點。

2、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加大處罰力度,以違法經營者所獲得的收入為基礎,處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罰款,以此來增加罰金的金額。增加犯罪成本。對涉及刑事問題的要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

3、加強監督力度,由專門的部門負責食品安全:加大對監督部門資金和人手的投入,保證從監督環節上杜絕假冒偽劣食品的再生產、再加工;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監督主體的職能,避免職權的交叉和真空;建議由一個部門負責食品安全,避免相互推諉,以克服多頭監督所帶來的種種不利。

4、完善食品檢測標準和技術:重視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工作,借鑒國外先進的檢測技術。不斷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水平,以達到最終符合CAC的國際標準。

5、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如可以借鑒歐盟的溯源制度。面對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危機,歐盟于2002年首次對食品生產提出了“可溯性”概念,為每份食品“建檔案”,嚴格監測食品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以法規形式對食品、飼料等關系公眾健康的產品強制實行從生產、加工到流通等各階段的溯源制度。

6、規范食品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深化。將整頓和規范食品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和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實施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嚴格執法,對違反《食品衛生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坑害消費者的不法生產經營者堅決查處,有力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活動,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四、結語

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趨完善,食品安全還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我們切實擔負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責任,進一步加大食品衛生法宣傳力度,繼續采取各種措施,不斷鞏固和深化食品專項打假斗爭的成果,努力開創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