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4:3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食品專業論文

篇1

現代高職教育的宗旨是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高職生物化學課程的定位要緊扣這一宗旨,樹立“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兼顧學生職業素質、團隊素質、人文素養的培育[2]。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生物化學主要闡述生物大分子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以及在體內的代謝變化。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化學的主要概念和規律,了解近代生物化學的主要成果;寓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的培養于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解釋、分析和動手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2構建高職食品專業特色的生物化學課程標準體系

生物化學課程在食品科學系食品類專業主要涉及生物技術、食品加工、食品營養與檢測3個專業。這些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包括食品、藥品、酶制劑生產企業等的生產崗位、質量管理崗位、檢驗檢測崗位等。生物化學課程的基礎內容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不同專業對生物化學課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生物技術專業主要向學生傳授生物體的化學組成、結構及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控;遺傳信息的貯存、傳遞與表達;細胞間信息傳遞等生命科學內容。食品加工專業則側重于生物活性、酶促反應、生物轉化、大分子物質代謝等內容,其中物質代謝是講解的重點。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重點在于對組成成分的定性、定量測定、對被測物的定性、定量及分離、提純,包括對一些儀器如分光光度計、電泳儀、層析儀等的使用。

3課程設計

3.1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

教學大綱是培養計劃的具體表現形式,食品科學系每學年對食品類各專業市場需求和崗位變化進行調研,及時對食品類專業進行論證、調整,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任務、內容、體系、范圍、進度、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體系等。在制定生物化學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時,以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宗旨,結合現代生命科學發展方向,將職業道德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養成教育。教材內容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并注意及時跟蹤先進技術的發展。更新教學設施和儀器設備,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的、高質量的實際動手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根據各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標準的不同,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學時由原先68學時壓縮為64學時,將實驗課時由原先24學時提高至32學時;食品加工技術保持68學時課時提高總數,縮減理論課時,實驗課時由原先24學時提高至32學時;生物技術及應用(含生物制藥方向)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學時由原先68學時提高至72學時,整合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試驗,壓縮4學時理論課并增加4學時實驗課時,由原先24學時提高至32學時。

3.2根據教學側重點,選擇滿足專業需求的教材

根據專業對生物化學知識和技能需求的差異,有側重點地選擇不同專業的生物化學教材。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以檢測為主,選擇十一五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榮瑞芬主編的《生物化學》,重點介紹食品中糖、蛋白質、脂肪、核酸、維生素與酶類等營養元素的理化性質、結構與功能等相互關系,并對其生物代謝過程和色香味化學進行了介紹,理論部分強化靜態生化內容,簡化動態生化內容,突出支撐檢測技術應用的知識點,實驗技術選擇適合產品分析檢測用的基本技能和技術,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食品加工技術選用農業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劉靖主編的食品類《生物化學》,強化食品加工過程中物質食品加工中的變化及運用,了解生物氧化和代謝過程對食品質量的影響;生物技術及應用(含生物制藥方向)專業選擇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夏未銘主編的《生物化學》,結合生物科學的發展和高職生物技術與生物制藥的實際需要,重點介紹糖類、蛋白質、脂肪、核酸、維生素與酶類等結構、生物學功能、代謝規律、相互關系和特點及主要臟器的生物化學等知識點,掌握蛋白質的理化檢測、酶的特性研究、脂肪轉化糖等物質間相互轉化的實驗技能,熟練實驗分光光度計、電泳儀、層析儀等儀器設備[6-7]。

3.3設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根據高職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和前后續課程的銜接要求[8],食品科學系通過對相關用人單位、工作崗位的深入研究和調查,在確定實踐教學內容時,減少了驗證性演示實驗,重點突出了生物物質的提取、分析檢驗、代謝加工等內容,并參照公共營養師、食品檢驗工、化學檢驗工等職業技能的要求,在理化分析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將課程的實踐教學與考工考證相結合,重點放在專業必備技能熟練及常規理化分析儀器使用上,課程實踐教學內容涉及的技能包括生化基本檢測技術、分光光度技術、電泳技術層析技術、比色分析技術、酶活力測定、酵母提取技術等。

3.4探索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專業改革,食品科學系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建設過程中,結合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的崗位需求調查,認真研究課程教學內容,分析職業崗位的知識和技能構成,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分為生命科學基本營養素模塊、生命體中的能量變化模塊、生命體中營養素的代謝模塊、生物化學實驗模塊等,結合各專業技能需要,合理設計安排教學內容。同時,根據專業要求和特點,在實踐教學內容中加入了專業針對性較強的生物質提取分析純化等的操作訓練。并且,將實踐教學內容分為基礎模塊和綜合性實驗模塊,基礎模塊是不同專業共選的內容,綜合性實驗模塊則是整合實驗內容,開設出融合多種技能的大實驗(如將單純的酶特性的驗證實驗,整合成酶的發酵生產、提取、分離、提純、性質檢測和生產應用等技能融合的大實驗),供不同專業根據專業特點選擇的內容,整合從而使同一課程體現不同的專業特色。

4增強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面對日新月異的生命科學,生物化學知識也在不斷更新。這要求生物化學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保證教學高質量。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生命科學知識儲備,教師的學術水平直接決定其專業教學質量,而教師專業知識積累則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面,教師要上好生物化學這門課,就要吃透各專業生物化學重點和難點,自身要有扎實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食品加工、食品營養分析與檢測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時刻關注生命科學發展,及時補充和更新各學科生物化學關注的方向,比如僅生物化學檢測技術,不斷在更新、提高。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教材內容與企事業單位實際的檢測手段和技術也存在一定的距離,如果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就會嚴重脫離學科發展前沿。因而,注重高技能素質人才培養的高職高專教師要站在專業科學前沿,關注本學科研究進展,準確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理論和實踐、經典與前沿的融合,努力使動物生化課程變得興趣盎然,而不是枯燥無味[9]。教師只有勤于積累,不斷充實自己,厚積而薄發,切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做一名稱職的、讓學生敬佩的生物化學專業教師。

5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

傳統的生物化學授課方式是填鴨式的教師授課,學生被動聽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時間越久,不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的培養,也使教師逐漸失去授課的積極性。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來,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成效顯著[10]。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掌握現代教學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影等技術融合到教學手段中,以生動的語言和多彩的畫面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化學變化過程,將繁冗的生物化學知識變抽象為直觀,變復雜為簡明,變枯燥為生動,形象直觀地掌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為此,食品科學系教師在生物化學的授課模式上結合多媒體技術采用了啟發式、“寓學于做,做學結合”的發現式教學模式。

5.1啟發式教學的應用

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是利用生命科學的知識,引導學生按照認識事物、掌握知識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引導探究,層層深入,直至學生能動地領會和掌握知識技能的方法。在講授課程時,盡量將所講授的內容與生命活動、食品科學、營養與健康等方面的知識聯系起來,通過學生已感知的、感興趣、最常見的實際問題。如講述“糖的代謝:糖酵解”時,提問學生“為什么人在劇烈運動后會感到肌肉酸痛”以引起學生學習糖酵解的興趣;講述“維生素與輔酶”時,提出“為什么有人會得夜盲癥”;講述“生物氧化”時,提出“為什么一氧化碳會致人窒息”等,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濃厚興趣。通過這些問題的導入,讓學生感受生物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習生物化學不再是空洞知識,而是生活中時常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到學而有用、學而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5.2“寓學于做,做學結合”的發現式教學

篇2

外聘教師已成為本科、專科院校教師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師資緊缺的動畫專業而言,動畫專業外聘教師在地方性本科院校動畫專業教學、管理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

1.1有利于地方性本科院校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掌握教育資源整合優化的主動權地方性高校辦學資金短缺現象普遍存在,外聘教師不受編制限制,有利于緩解地方性高校編制、住房、醫療等方面的負擔,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再者,地方性本科院校雖然存在一定的師資不足現象,但實踐表明,保持一定的師資缺口,以外聘教師作為補充,使兩種教師資源優勢互補,有助于增加高校人力資源的調配力度,增加高校的市場適應能力,整合優化高校教育資源.

1.2有利于優化師資結構,提高教學質量與由高校直升入高校教學的教師相比,外聘教師有不同的知識背景,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市場觀念,可謂“雙師型”教師,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技術、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需要這部分有實踐實戰經驗的人才參與.外聘教師對于加強改善校內教師知識結構、更新高校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用.

1.3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實現動畫人才培養目標動畫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社會實踐環節結合不緊密是當下我國動畫人才培養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從企業、國內外其他高校聘任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到地方性本科院校任教,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幫助學生與市場無縫接軌,最終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另外,通過外聘教師與企業、行業密切聯系,開發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了解市場需求,在促進學生就業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

2地方性高校動畫專業外聘教師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外聘教師來源渠道少,教師招聘難目前,地方性高校動畫專業外聘教師的主要形式有:教師引薦,在企事業單位聘用具有藝術、設計、計算機背景的專業技術人才,在聯系緊密的兄弟院校聘請藝術類相關專業教師,承擔動畫專業的基礎課程.能夠通過引薦聘任的外聘教師十分有限,難以從中篩選能夠勝任課程的專業教師,并且這些教師往往不具備動畫專業背景,無法夠承擔高年級動畫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

2.2隊伍不穩定,臨時取消教學任務現象時有發生大部分的外聘教師為兼職教師,在實踐中,一些外聘教師因不能協調好本單位工作或一些私人原因,取消已經確認的教學任務或者是已經開課的課程的情況屢見不鮮,增加地方性高校課程安排、教學管理的難度.

2.3教學不規范,授課隨意性過大一些外聘教師由于多年從事專門的技術工作、管理工作,雖然有很強的動手能力,但是理論知識不系統,授課能力有限,常常出現把教學大綱、教材放在一邊,只講授實際工作經驗、實踐技能.一些來自于企業、自由職業的動畫專業外聘教師缺乏嚴謹的授課計劃、時間觀念,調課、遲到、不按時上下課的情況非常普遍,打亂正常教學秩序,增加管理難度.

2.4教研室缺位,外聘教師與教研活動脫節外聘教師由于人事關系不屬于高校,更不歸屬于高校中的某個教研室,常常處于無人管理的空白地帶.無法融入教研活動相當于就沒有融入整個教學過程,容易引起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不一致,教學進度差異大,考核方式不統一等一系列問題.再者,通過外聘教師引入行業、企業、市場信息,提高在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等都需要通過教研活動中教師積極討論來實現.

2.5缺少人文關懷,外聘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現高校對外聘教師的管理基本由教學單位下達教學任務后,只有在教學材料上交、教學通知、期末考試成績提交時才與外聘老師有聯系.外聘老師作為不具備人事關系的臨時兼職教師,校內人際關系比較陌生,很難有歸屬感,漸漸也就失去了對學校、對學生的責任感,嚴重影響了外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改進地方性本科院校動畫專業外聘老師管理的對策

3.1擴大來源渠道,建立動畫專業外聘教師庫,克服外聘教師招聘難的問題地方性高校應以積極的態度,加大宣傳,以公開招聘、實習實訓單位選派、教師引薦等多渠道開展外聘教師招聘工作.根據動畫專業的特點,地方性動畫專業院校應從中小城市走出去,高薪聘請外地動畫權威機構的技術人員、管理者加入外聘教師隊伍;通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閩臺合作、國際合作等引進國內外能力強的教師、技術人員、管理者加入外聘教師隊伍.及時收集外聘教師信息,加強聯系,建立外聘教師庫,并對教師庫進行科學管理和分類,如可依據聘期長短劃分為:

(1)聘期較長,關系穩定、密切的長期外聘教師;

(2)聘期較短,往往來源于動畫企業專家,不能保證長期任教的短期外聘教師;兩類外聘老師在考核機制、課程安排、教師檔案、課酬上都應有所區別.

3.2健全外聘教師管理制度,規范管理,避免外聘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學不規范現象建立健全外聘教師的各項規章制度,包含外聘教師的聘用條件、聘用程序、基本職責、考核與待遇、獎勵與懲罰等.建立外聘教師聘任合同制度,明確高校與外聘教師的權利和責任;建立外聘教師監督制度,規范外聘教師的基本教學環節;建立外聘教師考核機制,明確外聘教師考核與待遇、獎勵與懲罰等機制.通過體制上的約束使得外聘教師的聘用和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例如每學期應與外聘老師簽訂合同,明確外聘老師的權利義務,要求外聘教師學習相關教學規范,這樣在保障外聘老師基本權利的同時,避免外聘老師隨意取消聘任、隨意打亂教學秩序的現象.3.3簽訂聘用合同,保障外聘老師待遇,激勵、約束外聘老師教學過程每學期應與外聘老師簽訂合同,明確高校、外聘老師的權利義務,保障外聘老師待遇的同時,避免外聘老師隨意取消聘任的教學管理難題.地方性高??筛鶕嶋H情況,每月預發50%-80%的教師課酬,教學過程中廣泛征求其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結合每學期的教學測評情況,學期結束時,由相關部門對外聘教師業務水平、教學質量進行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發放剩余課酬,約束外聘教師教學過程.同時,采取獎勵機制,增加長期任教、考核優秀的外聘教師的課酬,并給予精神激勵.

篇3

培養具有良好專業基礎、創新能力和參與食品企業研發和實際生產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碩士,并使之成為復合型和應用型專業人才,為將來增強所在食品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就必須有一只業務素質高、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1.加強高校自身導師隊伍建設。培養應用型研究生對導師的要求應與培養學術型研究生對導師的要求有所不同,應用型研究生的導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更應該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而這一點正是長期在高校里從事教學與科研的教師所缺乏的。針對上述實際情況和培養要求,管理研究生的相關部門應該建議學生選擇具備上述能力的指導教師。同時,學校應該鼓勵指導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研發、創新與技術升級改造,這樣所指導的學生可以直接參與企業所需要的科研活動,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和渠道不斷加強在校教師的實踐培訓,特別是進入生產一線進行科學研究顯得尤為重要。2.校企共享導師隊伍建設。積極推行雙導師制的建設,建立健全雙導師制的相關工作職責及認定標準的規范性文件。第一,導師為學校批準的具備研究生導師資格的教師;第二,導師可以是來自于食品企業單位的具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為了確保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學校應該制訂校內外導師定期交流的機制,以便及時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學習、科研和論文的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另外,專業學位的培養院校應積極主動地與企業建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學位教育師資隊伍,將“雙導師制”實至名歸,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課題的選擇與課程體系建設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與一般意義上側重理論、學術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專業學位培養對象的職業指向性更加明確,主要針對一定的職業背景,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如何以特定的食品加工企業所需的人才為背景,進行課題的選擇并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課題的選擇和課程內容設置是課程體系的主要內涵,課題的選擇和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1.合理的課題選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碩士學制為兩年,由于學制較短,所以指導教師或指導團隊應該進行協商和討論,根據自身科研的實際情況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優先為學生選擇課題,并根據課題所涉及的領域為學生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背景課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碩士課題的選擇應該具有比較大的靈活性,應該以實用性為主,立足為企業培養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的人才,不一定具有很深的學術價值,但應該具有良好的實際應用價值,對企業的生產實踐具有意義即可。為了培養出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也為了把好人才培養的質量關,根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畢業要求。2.構建合理的專業學位碩士課程體系。目前大多數高校為了讓學生拿到專業碩士的學位,其所修學分基本與學術型碩士相同,在兩年的培養中,基本有一年的時間在進行理論課程的學習,剩下一年時間進行資料的查閱、課題的實施與論文的撰寫,筆者認為這樣的培養機制具有相當大的弊端。關于與課題選取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建設應該結合學分制的實施,由指導教師、研究生、行業主管部門及企業組成的不同層次的座談會,征求關于課程體系改革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對這類學生的培養,應該根據課題的實際情況除十分必要的課程以外,消除必選課、限選課和選修課之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的課程設置面要寬,而且在課程設置上要體現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的特點。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碩士應該是帶著課題和任務來學習的。這就需要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滿足學生在職業背景和課題實施中的需要。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專業碩士的特點,不過份強調內容的系統性和嚴密性,基礎課要強調寬廣性和綜合性,專業課要強調先進性和實用性。為了增加選修課的靈活性,可以增加選修課的量,開列多種菜單,以套餐的形式供學生選擇。要在科學規劃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的基礎上,安排好他們培養計劃中的課程設置,既要讓他們掌握現代科學的最新知識,又要進一步訓練他們作為高層次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應設置若干門反映食品科學領域的最新知識、最新技術、最新成果的知識講座或前沿性課程,還要有一些相關領域的課程,以體現寬廣性的原則。在正確、理性認識專業學位教育的基礎上,組織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集中精力加快專業學位優秀教材和案例的編寫工作,使得專業學位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得以充分體現,避免出現學生所學無法應用到實踐中去,與社會實際需要相脫離的尷尬現象。

三、研究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社會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為應用學科之一,應該更加重視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為此,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應該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1.強化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探索和強化學校和企業教學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基本實踐技能的培養是其為將來開展課題的必然要求,可以讓這類研究生提前進入實驗室,在導師的指導下幫助上屆的研究生實施課題,從中得到鍛煉。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進一步強化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根據導師的研究領域及服務企業的類型,建議在校外導師的輔導下,根據校外導師提出的任務,結合教師的科研和將來要實施的課題,直接進入企業,至少參與企業生產實踐一個月到兩個月,指導研究生科學研究和生產實習工作,在此過程中增強研究生的動手能力,鍛煉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生產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這個環節的鍛煉,不僅提高了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研究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食品生產實踐的機會,在導師的指導下,鍛煉研究生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教師科研和社會服務為平臺,進一步強化研究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從中得到全方位的科研鍛煉,提高研究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論文強調所學的理論和知識要應用于實際的科研和生產工作。所以如何在培養過程中,增強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學校和學院可以選擇一些有著強烈的內在需求、具有較高科研實力及創新能力的大型食品企業開展合作,依托企業委托項目、企業創新項目等重大項目的研究,研究生可以得到直接的鍛煉機會,并且跟個人的崗位密切相關,提高了其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創新能力,提高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同時,這些企業有意愿、有興趣,也有資源和隊伍來共同培養研究生,為合作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與大型食品企業單位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基地,充分發揮各自在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管理和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提高自主創新的研發能力,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成果轉化;革新研究生培養機制,加速應用型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更好地適應學科檔次的提升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實現學校和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四、培養質量保證體系建設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已由初期的規模發展轉向了以提高質量為主的內涵發展。處理好質量與規模的關系,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成為專業學位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點。1.建立健全培養質量保證措施與制度。制定從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全過程的管理規章制度,規范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是保證和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也是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基礎。制定出一系列規范專業碩士培養的內部文件,使教師、管理人員以及學生在教學、管理、學習過程中都有章可循。在上述制度建立的同時,積極探討授予學位的硬杠要求。例如,有的高等院校需要研究生在國內核心期刊或普通期刊上發表已經見刊的學術論文,還有的高等院校要求研究生在導師的幫助下申請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筆者認為應該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比較切合實際的學位授予要求。例如,發表學術論文和申請專利,如何在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達到上述指標,是否可以組織專家、學?;驅W院的教授委員會對研究生的研究成果進行評估,從質和量兩方面進行考核,按照一定標準替代相應的硬杠要求,并授予學位。2.強化過程管理。參照全日制研究生教學監督機制,結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際情況,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控制制度。我校專業碩士的基礎課程教學由學校研究生部統一組織安排,專業課程由學院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定期派專家組前往培養點聽課,進行課程教學檢查。認真做好論文選題及開題工作,學位論文的選題和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的初始和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學位論文的質量。

對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論文擬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論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切實做好論文中期考核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論文工作進行到一半時,應組織相應的中期檢查,以導師為主要驅動者,以督促為目的,對專業碩士研究生論文進度、論文研究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論文下一步的計劃等進行及時總結,學院組織專家組進行考核,只有中期考核通過后,方能進入下一階段論文工作。嚴格把關論文送審和答辯環節,學位論文的評審和答辯是確保論文質量的把關環節,目的在于通過建立一種規范合理的機制,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茖W合理地確定抽查對象,實行嚴格的“雙盲”送審。在論文答辯過程中,嚴格審查答辯委員會的資質,建立回避制度,對校內專家按照答辯人與導師不見面的原則,將專業碩士研究生分組進行答辯,校外專家應當是相近領域的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專家,要求不是答辯人的兼職導師;完善答辯程序,首先由答辯人陳述學科基本知識,然后進行正常的論文答辯;規范答辯方式,專業碩士研究生要求用多媒體方式介紹論文的主要內容,對專家的提問現場回答;答辯后,專家進行匿名投票,形成決議,答辯委員會主席當場宣布。

篇4

關鍵詞: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畢業設計;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8-0056-02

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常規性教學工作,是畢業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總結與提升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也是畢業生就業前一次崗位能力鍛煉與體驗的機會。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學院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重要的綜合性實踐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實踐能力與綜合職業素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教學計劃中,畢業設計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130學時,5學分,占實踐教學總量的1/5。由此可見,畢業設計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順利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學生多,教師少 擴招使高職院校各專業招生規模大增,學生人數增多,師資力量不足,出現一個教師指導二三十個學生做畢業設計的現象。規模擴大使教師教學任務繁重,一般為每周20多學時,而教師精力有限,這是許多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問題。

儀器設備和經費投入不足,選題脫離實際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有多個校區,為了避免重復建設,實訓儀器設備往往只集中在一個校區,各校區之間實訓設備分配不合理。為了方便學生就業,畢業生遷往離城區較近的校區上課,很難實現資源共享,造成完成畢業設計所需的儀器設備嚴重不足,所以選題受到實際條件的限制,加之指導教師實踐經驗不足,所選題目脫離崗位工作過程,致使有些畢業設計流于形式。

完成時間短 畢業設計一般在最后一學期進行,而即將畢業的學生急于找工作,心情浮躁,沒有心思做畢業設計。時間短,學生很難完成任務。

創新能力不強,論文寫作水平低 在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具體反映在課程設置上,培養操作能力的課程占了半數以上,忽略了文獻檢索、寫作等語言應用方面的課程,致使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對于如何獲取文獻資料,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很多學生表示,在校期間沒看過期刊論文,沒查過文獻,也不知道對本專業有何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讓學生自己想出有創意的畢業設計課題和方案,往往依賴指導教師布置的題目,照著指導教師的設計思路去完成畢業設計。最終結果是,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創新能力不強,沒有真正實現畢業設計這一重要教學環節的預期功能。畢業設計試驗完成后,如何組織語言把結果用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又成了一大難題。有時,往往有創新的設計思路,有很好的試驗結果,卻不能很好地通過論文表達出來,學生論文寫作水平欠缺。

缺乏監管和激勵機制 對于畢業設計這一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很難制定出一套具體的管理辦法。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單靠指導教師監督檢查是不夠的,學生自覺性方面也需提高,學校、教師、學生三方之間缺乏一套激勵機制,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畢業設計改革的幾點經驗

延長畢業設計完成時間 把論文設計教學工作提前到二年級下學期至畢業之前完成。這樣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畢業設計,也可充分利用主校區實訓室儀器設備資源,解決校區之間實訓設備配備不平衡的矛盾。指導教師方面,在不增加師資的情況下,可把外聘教師利用起來,適當給予報酬,采取自愿的原則,指導一些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可以根據自己開設的某一課程,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有價值的題目來做。如開設《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食品理化分析技術》、《儀器分析》等課程的教師把學生畢業設計的選題與課程緊密結合起來,在系統講授課程的同時,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當然,也可根據指導教師的擅長進行選題。

畢業設計—頂崗實習一體化模式 為了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各高職院校把頂崗實習作為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計劃來實施。與很多高職院校的做法一樣,以往在我們的專業教學計劃設置中,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是單獨設置、單獨進行的,頂崗實習在企業現場完成,畢業設計在學校完成。在幾年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摸索出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相結合的模式。畢業設計(論文)—頂崗實習一體化模式是將畢業設計(論文)和頂崗實習結合起來進行的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的畢業論文和頂崗實習環節同步進行。三年來,學校組織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學生前往廣州酒家、東方賓館、流花賓館、廣州尚加食品有限公司、珠江餅業、東莞東升醬油廠、廣東省農科院土肥研究所等多家企業和單位頂崗實習,學習糕點生產、醬油生產等質量管控和檢測,完成了近200人次的畢業設計—頂崗實習一體化實踐。此外,也有學生到自己聯系的各地食品營養咨詢機構和食品檢測機構進行畢業設計—頂崗實習一體化的實踐。在具體管理過程中,學校規定35周歲以下的年輕教師要輪流帶隊實習,實習帶隊教師住在企業里,或每周至少有2天下企業實踐,提升年輕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指導水平。同時也請企業相關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指導教師,共同管理和指導學生。對于畢業設計的成績評定,由企業指導教師和學校帶隊實習教師共同評價,分別占60%和40%。

完善畢業設計管理模式和激勵機制 我們更加注重畢業設計過程的監控,學院、系、教研室負責人共同參與其中,定期抽查和督促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在激勵機制方面,把學生各種評優與畢業設計成績結合起來;適當增加指導教師的課酬,如由原來的2學時/組計算課酬,增加到3學時/組計算課酬,并把指導畢業設計工作納入教師教學任務的一部分,和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掛鉤;對于優秀的畢業設計論文,給予學生和指導教師相應的獎勵。這樣,提高了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補修文獻檢索和寫作類選修課程 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完成過程中出現論文設計不夠新穎、寫作水平低的問題。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偏重于化學和檢測類等專業技能核心課程的開設,而忽略了文獻檢索和寫作類課程。鑒于此,我們指導學生在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的同時,補修了文獻檢索和應用文寫作等類似選修課,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實踐過程中,既有與高職其他專業畢業設計共同面臨的問題,又有其特有的問題,以往的傳統畢業設計模式越來越體現出弊端。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能否以更合理的途徑來進行,以便更加體現其特色,有待于以后進一步研究和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崇炯.高職工科類畢業設計改革探索[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2):24-26.

[2]穆學玲,吳凌云.對高職化工類專業畢業設計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4(11):28-29.

[3]徐立志,賈敏.對高職畢業設計進行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5(2):36-37.

[4]吳紅,冷士良,徐冬梅.高職畢業設計(論文)——頂崗實習一體化模式的構想[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6):110-111.

[5]王焱,柳天杰.基于頂崗實習工作過程的畢業設計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36(11):210-211.

篇5

一、食品免疫學學習的重要性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食品免疫學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食品免疫學就是利用免疫學的知識,將天然存在或人工加入的有益成分更好的利用起來,探索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途徑的學科。基因工程方式調整食物組成成分和服用含有免疫物質的食物是食品免疫的兩種方式。特殊食品的生產、食源性過敏原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都要依賴于免疫學知識,這些都是食品免疫學的研究核心。食源性過敏原標簽制度的實施標志著國家法律的健全,側面也反映出國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很大。[3-4]食品免疫學屬交叉學科,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多門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將來就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二、課程講義的安排

參照宋宏新主編的《食品免疫學》,以及安云慶主編的《免疫學基礎》,按照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體系特點,考慮34學時的教學時間,編寫《食品免疫學基礎》講義主要包括7章的內容:1)緒論(免疫的概念,免疫學的發展簡史,免疫學的應用);2)抗原(概念和特性,決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特異性與抗原決定簇,醫學上重要的抗原);3)免疫球蛋白―抗體(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結構,主要特性與免疫學功能);4)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細胞因子);5)免疫應答與機體免疫力(免疫應答簡介,機體免疫力);6)超敏反應與食物過敏(超敏反應概述,I型超敏反應,食物過敏概述,食物過敏途徑與影響因素,食物過敏的預防);7)免疫學檢測法(抗原抗體反應與非標記免疫分析,免疫標記技術及分析應用)。該講義形成了以免疫系統為基礎,免疫應答為理論,抗原抗體為主線,超敏反應與食物過敏為重點,免疫學檢測為應用的授課體系。

三、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

1、采用多媒體隨時增添輔助教學資料

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生動形象、直觀、便捷等優點,正在被授課教師廣泛使用。[5]它可以將多種素材融合一體,直觀化、條理化的將知識展現出來,在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可以對先進儀器設備及操作方法有一定了解。

在使用這一手段時,可以隨時將學生記錄較為完整的課堂筆記、畫得好的圖片,選擇性的插入到課件中,展示給下一屆同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將收集的生活實例及時補充到課件中。例如:在“食品過敏的預防”這一節中有這樣一句話:“食品致敏性標簽是避食食物致敏原引起的食物過敏反應的唯一辦法”,[6-7]筆者就將某飴糖不同時期糖紙上的一句話拍照,對比分析讓同學感受食物致敏原的標識標注的區別。該飴糖在不同期糖紙的提示分別為:“(可能含有少量果仁成分)”和“過敏原信息:含有牛奶、大豆,此生產線也用于加工含有榛子的產品”。

2、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教師逐一認真點評

大學教學常見的方式還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記。這種方式雖有利于教師傳授知識,但學生往往缺少主觀能動性,過多依賴。在本課程教學中,嘗試讓學生自己上臺講課。[8]在教學內容接近尾聲,學生對本專業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讓他們自己確定一個主題(筆者也曾適當為他們列舉了若干供選擇),查資料,寫課程“論文”,到講臺上為大家上課,教師則逐一進行點評,指出其“論文”中的合理部分,也分析指正其不足之處。這樣做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對教師也是一個考驗。[9]學生的“論文”涉及內容很多面很廣,這也要求教師必須在平時大量閱讀專業文獻。從學生的課程“論文”中可以了解到學生查找資料、歸納總結及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事實上學生這方面的差異是較為明顯的。讓學生到講臺上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論文”的主要內容,使得從未上過講臺的學生體驗了講課的滋味,體驗到備課之不易。這也使他們對教師多了幾分理解,添了幾分敬意。很多學生認為這種嘗試使他們受益匪淺,在畢業論文的撰寫,畢業論文答辯方面都有了新的認識,增強了信心。[10]

3、考試形式靈活,重在能力培養

考試是促進形式學習的一個有效的手段。沒有一定的壓力,學習動力就會不足。但由于對考試的認識不同,有的學生僅為考試而學習,為高分而考試,這樣勢必造成高分低能。我們期望的學生不只是能學好一點專業理論的學生,而是希望通過各門課程系統的學習,在綜合能力上有所提高。要會學習,會提出問題并設法去解決問題。因為將來他們面臨的科研、生產,時刻會有新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解決,并不能僅僅依靠教師課堂傳授的有限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他們具備較高的素質,這需要在平時進行訓練。為了使考試能起到這個作用,我們對學生的考分分解為三個部分:課堂筆記占15%,實習內容占15%,課程論文(如前所述)占10%,期末考試占60%。課堂筆記反映學生的記錄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也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情況。因此,在期中期末都要認真查閱每個學生的課堂筆記,為部分學生糾正錯誤,包括意思理解偏差,關鍵性數據錯誤甚至錯別字。這樣做能知己知彼,便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雖需花不少時間,但卻是教師敬業精神和責任心的一種體現。學生看到教師認真批閱過的筆記,心中自然會多幾分敬意,記錄也會愈加認真。課程實習讓學生實際操作,給予他們動手的機會是很重要的。通過對課堂教授和實?環節的改革,可以從最終的實驗報告中看出: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運用課堂知識對實驗結果做出較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實驗教學在食品免疫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期末考試并不神秘,尤其是綜合題,需要較強的綜合能力才能將所學主要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需要認真復習全部內容。

篇6

摘要:分析在頂崗實習下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從選題多維化、建立切實可行的校企“雙師”指導制度、制定符合

>> 頂崗實習下的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改革探索 高職畢業設計(論文)改革探析 依托頂崗實習的高職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探索 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探索 改革工科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幾點思考 高職畢業設計(論文)流程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頂崗實習工作過程的畢業設計改革探索 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五環節”教學模式探索 以頂崗實習為依托構建高職商務英語學生畢業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淺析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 論文)教學改革 引進第三方評價:高職畢業設計(論文)改革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 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探索 獨立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改革 談網絡環境下高職畢業設計(論文)指導 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培養模式的探索 開展探索性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與思考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中的信息系統應用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08-09-02.

[5]高素萍.就業導向背景下高職機電類專業畢業設計的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5):141-143.

[6]肖珊美,刁銀軍.工業分析專業實習過程中進行畢業設計的嘗試[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64-67.

作者簡介:周翠英(1969-),女,四川眉山人,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食品類專業的教學與研究。

篇7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提高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關鍵”[1]。教育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也是高等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題[2]。從1999年開始,我國高等教育開始了本科擴招,這標志著我國已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這就要求對高等教育的質量監控必須有新的思維和認識。諸多學者已經開始了這一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如歐陽玉[3]認為實施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的關鍵是監控體系的確立和質量監控指標體系的設計。劉高永[4]提出建立多元開放的高職技能培養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張恩忠等[5]對地方工科院校內部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進行了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何春林等[6]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進行了理論研究。武劍[7]對研究生教育中的培養質量監控進行了探討。于海英等[8]對地方高師院校師范生培養質量監控問題進行了探索研究。張慧敏[9]從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及保障體系建構進行了思考。這些研究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對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實踐探索的關注進程中不約而同地忽視了理論體系的細節缺陷。本研究擬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以食品質量管理中的HACCP體系為借鑒,對旅游管理本科生培養質量監控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1 HACCP體系的啟示及其移植

1.1 HACCP體系的概念及原理

HACCP是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英文縮寫,一般中文譯為“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國家標準《食品工業基本術語》GB/T15091-1994對HACCP的定義為:生產(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種控制手段;對原料、關鍵生產工序及影響產品安全的人為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建立、完善監控程序和監控標準,采取規范的糾正措施[10]??梢?,HACCP體系是一種通過分析、確認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害,采取充分的預防性措施,對可能影響最終產品質量的關鍵步驟進行重點控制,從而確保產品質量的一種系統方法[11]。該體系強調的是過程管理原理,主要包涵三大內容:一是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二是確定關鍵控制點(Critical Control Point),三是建立關鍵點監控體系。

1.2 HACCP體系的啟示

HACCP體系帶給人們諸多的啟示:一是“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HACCP是一種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預防性體系而不是最終結果的反應性體系,中間過程出了問題可以迅速監控并調整,該體系改變了依賴最終成品檢驗的傳統管理模式,做到了防患于未然??筛淖兡壳氨究粕|量培養過程中事后檢驗的不足,同時也對建立科學合理的質量監控體系具有借鑒意義;二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HACCP作為行業標準并沒有列出每一種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潛在危害,因此其危害控制也沒有統一的借鑒模式,這就要求生產企業結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合自己的生產流程、工藝技術、設備、人員等方面特點進行質量管理。這有兩點啟示:首先要求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對不同專業的培養環節要根據學校定位、學科專業等特點有所區別,不能一刀切;其次質量監控的各層次教育管理主體需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加強教育管理,達到提高培養質量的預期目的;三是“好鋼用在刀刃上,花錢花在裉節上”。HACCP體系與當前其它的質量管理體系相比,主要將精力放在影響培養質量的關鍵點上,而不是在每一個步驟中花很多精力。這樣既可以緩解本科生擴招后資源相對緊缺的現狀,把質量監控集中用于主要問題和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上,減少學?;蛏霞壉O控部門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出,同時又可以使本科生培養過程中的主要環節及主要影響因素時時處于監控之中。

1.3 HACCP體系的移植

部分學者嘗試性地將HACCP運用于教育質量監控領域,如孫健[12]、李姚礦[13]、劉冠卉[14]等分別運用HACCP體系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監控進行了思考,但除此之外并沒有搜索到更多的文獻。這一方面說明該體系在教育質量監控中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說明該領域的研究還需深化,如影響培養質量的潛在危害因素、危害的預防措施、關鍵環節的達標評價等。根據HACCP體系的原理和啟示,筆者將其移植到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研究中,這里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建立HACCP體系在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中的分析框架(圖1)。

在該分析框架中,首先需明確培養流程和質量目標,在此基礎上分析潛在危害和識別關鍵控制點,然后建立質量監控體系,最后對質量目標進行達標評價。

2 HACCP體系的應用

這里主要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探討HACCP體系在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中的具體應用。

2.1 培養流程分析

從培養過程來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一般要經歷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導游資格證考試、畢業實習、學位論文、其他職業資格證考試、畢業答辯等環節,其培養流程如圖2所示。

2.2 關鍵影響因素識別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培養過程包括3大培養環節和5大關鍵控制點,其中3大培養環節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含畢業實習)和學位論文。5大關鍵控制點包括課堂教學的考查、實踐教學的考核、導游資格證的考試、行業資格證的考試、學位論文評審與答辯。3大培養環節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1)課堂教學環節。通過對34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半結構化訪談,讓他(她)們對所列舉的20多項可能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進行多項選擇,結果發現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材質量、教學風氣、教師素質、教學方式、教學資源等7項因素被認為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而課程設置被認為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見圖3。

2)實踐教學環節。與其它專業相比較,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15]:一是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具有內容綜合性、實習企業多樣化的特點,如實習企業除涉及旅行社、景區、酒店三大行業外還有其它與旅游相關的企業;二是教學形式的靈活性。旅 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一般采取集中和分散兩種形式,并且集中實習主要安排在酒店;三是教學體驗的創新性。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這與個人素質和隱性知識有一定聯系。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安排上,一般有課程實訓、課程設計、學年論文、認知見習、中期專業實習、畢業(頂崗)實習等多層次、多模塊的實踐教學環節。而在這些環節中,畢業(頂崗)實習被認為是最為關鍵的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因素。筆者在對湖南某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實習的一個調查研究中發現,約有71.4%的學生認為實習過程對專業技能提高較大,實習后有較多的收獲,約有50%的學生論文選題來源于畢業實習,約有40%的學生就業單位即為實習單位[16]。

3)學位論文環節。本科學位論文是通過課程學習、畢業實習后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集中展現,是培養結果的一種表現。以筆者所在單位本科畢業論文評分要求為例,本科學位論文質量主要從以下方面衡量:(1)選題質量。如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注重反映解決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實際問題;(2)文獻綜述與外文翻譯水平。如文獻綜述撰寫規范,外文翻譯符合規定要求,文獻數量符合相關要求;(3)研究水平與實際能力。能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相關理論和實際問題;(4)論文撰寫質量。論文格式符合規范要求,圖表完備,編號齊全等;(5)學術水平與創新。對與課題相關的理論或實際問題有較深刻的認識,有新的見解,有一定的創新。從學位論文質量的評價標準看,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是學位論文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其關鍵控制點應是學位論文的評審與答辯環節的控制。

2.3 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1)培養質量監控組織的建立。建立培養質量評價與督導專家組,組員主要由旅游管理專任教師和長期工作在一線、行業經驗豐富的旅游企業從業人員組成,專家組負責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實施質量評價和監督檢查,定期提出工作報告和工作建議。

2)培養質量監控機制的建立。HACCP是一個持續質量改進的模型,需要建立起監控機制。如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過程中,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需要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廣,或據此制定執行導則,便于以后工作時遵循,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以免過失重現,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請下一個循環解決,其監控機制如圖4。

2.4 質量達標評價的多元化

當前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主體主要是教育管理部門或任課教師,評價內容多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主,評價方式為課程考試或專業能力考查,缺乏用人單位、行業組織、學生及家長的參與和監督,教育質量評價結果往往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認可,造成市場需求與人才供給一定程度的錯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質量評價體系。首先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建立由用人單位、行業組織、學生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組成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共同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

(下轉第103頁)

價,并將這種結果及時反饋到HACCP體系中;其次是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將職業能力、社會聲譽、就業質量、教學管理、企業滿意度、個人發展空間等要素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逐步形成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3 結束語

人才培養質量的監控與評價須著眼于整個培養過程,人才培養質量的監控應該具有及時性,就“監”和“控”的關系來說,監是前提,是為教學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控是手段,調節控制對教學質量有影響的各種因素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及時解決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監控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源投入使用情況,對于不合理的分配,管理者能夠及時做出調整,可以使教育資源最大程度的得到利用。本文借鑒HACCP體系,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對本科生培養過程及培養質量關鍵要素進行了分析,從理論層面上有利于高校開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但對培養過程中所面臨的潛在危害、危害的預防性措施等方面的考察與思考不足,這也將是本研究在未來可以拓展與深化的領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EB/OL].(2011-07-01)[2014-02-26].http://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109/xxgk_125202.html.

[2]陳湘濤.大眾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質量監控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1-3.

[3]歐陽玉.論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的實施[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7,(2):12-15.

[4]劉高永.多元開放的高職技能培養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17):79-81.

[5]張恩忠,方興.地方工科院校內部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33(2):8-10.

[6]何春林,呂建軍,劉義.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3):57-61.

[7]武劍.淺析研究生教育中的培養質量監控[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30(1):237.

[8]于海英,杜琳娜,李樹平.地方高師院校師范生培養質量監控問題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3,(3):136-139.

[9]張慧敏.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及保障體系建構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2,(20):18-20.

[10]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B/T 15091-1994食品工業基本術語[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

篇8

預防與衛生學論文2000字(一):預防醫學專業課程“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設想論文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之一,特別在營養相關性疾病患病人數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創造能力,是目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培養的關鍵。結合我們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新莉,博士,蘇州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營養與慢性病。(江蘇蘇州21512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1-0050-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本課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應用性及實踐性[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的改變,營養不良以及營養相關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與此同時,食品加工業的發展、食品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層出不窮,致使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并不令人樂觀,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密切結合,培養應對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目前的教學實際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一、提高授課教師專業素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密切關注課程的研究前沿,及時修訂課程的教學大綱,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課程的講授與當前的研究熱點、大眾關心的焦點密切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明確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為了避免枯燥、無味的純理論式教學,可以將自己的科研實踐,以及科研過程中與課程有關的研究內容和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可以潛意識里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為將來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專題授課的形式整合教學內容。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授課教材內容包括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兩部分,但是,從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編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營養學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講授不同種類食物營養價值,以及加工、烹調和食物儲存對營養價值的影響,而在食品衛生學部分第十章又會涉及不同種類食物的衛生問題及管理,但是從食物這個主題出發,把相關的內容分開感覺知識結構不完整。因此我們可以以專題授課的形式,將相同和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將教材中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與各類食品的衛生及其管理的知識點整合為一個專題,以各類食品為主角,從食物的營養成分到加工儲存衛生管理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介紹第四章公共營養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學基礎知識,結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結構特點,對特殊人群(孕婦、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則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將所學理論知識系統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理論課堂借助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案例、實物模型等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案例、實物模型等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豐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還可以利用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動態的變化過程,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物道具的靈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借助這些教學輔助手段,配合我們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如介紹鮮奶的衛生學評價,先讓學生對我們課堂準備的摻假奶、變質奶及鮮奶進行評價,然后由教師對鮮奶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進行評價[2],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見食品衛生質量的評價。講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時,教師可預先準備好食品添加劑,在課堂上進行勾兌合成果汁;有時我們也會給學生分發各種不同種類的小零食,讓學生根據食物的標簽,了解食品加工過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以此為切入點,探討食品添加劑的意義、使用要求等。

(2)開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理論知識抽象,在我們講授該專業課的時候,學生對之前學過的基礎內容基本都完全忘記;另一個方面,這個時間段,學生也已經學習完了臨床相關的各類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點,因此,在介紹臨床營養這一章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臨床常見病,圍繞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問題。以營養與糖尿病為例,教師提前告知學生要準備的內容,教學難點是營養與糖尿病的關系,教學目標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則,根據我們準備的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臨床知識,提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譜編制的原則和過程,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學生的討論出現偏倚時,老師要及時提醒;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知識點的掌握要細致,以便及時糾正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錯誤。

3.加強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1)篩選、優化實驗項目,改變實驗的開展形式。目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開設的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居多,針對教材內容更新滯后的現狀,我們每年都會更新實驗內容,增加一些實驗性強、與當前研究熱點密切相關的實驗項目。目前,我們的實驗項目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傳統經典的實驗,如凱氏定氮法、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檢測以及綜合性及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的設計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為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我們增加了HACCP的內容,而且,將此實驗項目安排在食品企業,由企業結合生成現場,給學生介紹相關的理論內容以及危害關鍵控制點的設置、控制,讓學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該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傳統的實驗過程通常是學生按照老師給出的實驗操作來進行實驗,學生只是被動的模仿,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綜合性及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實施方法,通常學生討論后,選定調查對象,設計實驗技術路線,分析結果,統計數據,最后進行結論分析,通過這個過程的鍛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組織、團隊合作的能力。

(2)增加開放性實驗。為了加強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術的掌握,滿足學生課余時間從事科學實驗的需求,教研室將開放實驗課項目、時間、帶教教師告知學生,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課題,學生可以以此課題為依托,申請學校的大學生創新性項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課程考核方式科學、合理化

課程傳統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試成績,有時會考慮學生的平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只是體現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因此,可以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考試分為三個部分,即理論成績、平時成績(課堂出勤、上課回答問題等)、實驗成績,這種評價方法相對比較全面、合理。為了避免理論考試出題的偏倚,可以建立試題庫,并對題庫的題目進行年度的更新;實驗成績主要依據學生實驗課的表現,帶教老師會在每次實驗課對每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考核,并記錄分數;實驗結束后的實驗報告書寫、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實驗過程中異常情況的處理等也是實驗成績的一部分。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快速更新需要我們及時地調整、更新教學內容,使我們培養出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新的教學手段、方法的出現和應用,也對我們專業任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學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預防與衛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醫學院校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而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學習重視不夠,且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這與其課程設計不恰當、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興趣有著密切關系,本文結合多年的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經驗,談談其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體會。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17-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人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醫學院校的非預防醫學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專業、生物醫學專業、醫學檢驗專業、護理專業等)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其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水平、態度、行為將對身邊的朋友和病人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卻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不理想,令人擔憂。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①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重視程度不夠。多數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英語和相關專業課就行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與自己今后的工作關系不大,沒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學內容比較多,安排的課時相對又少,導致老師講授、學生學習都難以突出重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程內容必須改革;③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需要調整,先介紹人們每天都接觸到的各類食物的營養,而將比較枯燥的營養素部分內容結合到食物營養價值部分講解;④教學方法必須改革,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員學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興趣,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采用結合案例、注重實用性、強化技能培訓的互動式教學,以激發學員的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針對上述情況,談談我們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的體會。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開課前組織師生見面會,讓學員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食物資源的日益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居民的身心健康??茖W研究表明,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關。而且,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們感覺“食”面埋伏,常常談食色變。疾病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務模式,目前在醫療模式由“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趨勢下,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應樹立“大衛生、大防疫”的預防醫學整體觀念。因此,使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全面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相關知識,更好的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要學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要學會如何預防。現在很多病人在醫生開完藥過后都會問:“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者“哪些食物對我的康復有益呢?”然而多數醫生由于營養學知識的匱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不僅能在臨床工作實踐中有很好的實用性,而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樣把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應用于疾病治療和疾病預防當中,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準確、全面地學習掌握本學科的有關知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他人甚至患者。

2.課程內容的改革

近年來,“營養”和“食品安全”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處于敏感、新潮、時尚前沿的大學生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充滿了渴望,對這門課程也充滿期待,經常希望評價一下自己或親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來控制自己的體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們大多是在充滿期待中來學習這門課程的,這和幾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在我們對大學生的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為了適應目前的這種狀況,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應該更加符合他們的心理,不至于使他們滿懷希望而來,經受最初幾節枯燥的理論灌輸后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為此必須針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目前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主要以培養研究生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本科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主要在預防醫學本科專業開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依次為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特殊人群營養、營養與相關疾病以及合理營養,食品衛生學的內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這樣的課程內容安排和順序設置對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等)學生學習的預防醫學課程中包含部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內容,他們的教學時數為10學時至20學時,時間相對較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合理營養、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不僅重點不突出,還恰恰忽略了實用性最強、學生最感興趣的食物營養、營養與疾病等部分內容。建議重點講授食物營養與人類健康、營養與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預防可以少講甚至自學。

3.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營養素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一開始就給學生講營養學基礎似乎基礎性、理論性太強,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感覺就是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既枯燥難學還不實用。

認知學習理論指出,是在頭腦中形成認知地圖,即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用來同化新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符合這個規律,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聯系以往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第一堂課常常講營養素,而營養素是專業性非常強的概念,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接觸。食物則是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所以由食物講起,逐漸過渡到營養素等,才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要求,可以具體化教學內容,使營養學課堂從一開始就聯系實際,內容生動,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逐漸進入營養學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礎內容的枯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降低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教師課堂講授的效果。國外的優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紹食物選擇和人類健康這類比較感性的知識。

4.教學方法的改革

篇9

所謂滲透,就是在進行相關課程教學時,對教學中涉及有關食品安全知識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適當的知識加深、更新以及思維拓展.通過畫龍點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既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對緊張的教學時間安排造成新的沖擊.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滲透食品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我們開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機物對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學污染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問題,如農藥、添加劑、包裝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教學過程可以根據相關內容,有針對性地滲透有機物對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訴學生化學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講烯烴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時,可以插入包裝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內容及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作為包裝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較安全,而聚氯乙烯單體———氯乙烯不僅具有麻醉作用,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說明如果食品包裝材料選用不當,會造成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為了提高食品的色澤,吸引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學習,并介紹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紅素等.在有機化學中,類似的例子很多,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白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經將人類包圍.然而,人們卻忽視它的存在,并且將這種威脅置之度外,這與人們的錯誤觀念和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以及對食品污染危害的認識有關.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防范,從而增加他們的憂患意識,消除食品污染帶來的隱患.曾經震驚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俁病”,原因就是汞在水體中通過食物鏈逐漸富集,最后危及到人們的健康.把這個事件與乙炔水合反應結合起來,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乙炔水合反應的學習,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豬肉、豬內臟,出現肌肉震顫、頭暈、嘔吐、心悸等中毒癥狀,后被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認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類化合物的學習中插入瘦肉精事件這一生活實例,講述食品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害,更容易增強學生的食品憂患意識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識.

1.3食品營養衛生知識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同國民對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重視程度以及國家對國民的食品衛生教育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滲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種由5個苯環構成的多環芳烴,是含碳染料及有機物熱解的產物,具有強致癌性,在燒烤、燻制食品如烤鴨烤羊肉串中含量較多.對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結合芳香烴的學習,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致癌物對身體的侵害.在蛋白質一章的學習中,以阜陽空殼奶粉事件為例,讓學生明確認識到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或營養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樣會危及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過這些知識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杜絕陋習,改變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以防止學生在食用時或食用前的處理不當造成食品污染.

2進行專題知識講座

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的食品安全知識,是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融合、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的有效途徑,但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識,學生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識缺乏一種整體感.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由零星、分散走向整體、統一,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應對同類食品污染物進行歸納總結,以專題講座的方式和學生一起討論有機化學中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學生對該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機污染物很多,通過調研我們得知,有毒重金屬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嚴重.由于重金屬常以慢性中毒的隱蔽方式危害人類,因此常被消費者忽視.而在有機教學中,重金屬往往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有機反應中,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金屬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視,我們以曾昭瓊主編的《有機化學》為教材,將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屬的有機反應進行總結.以此為平臺,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專題講座.相關講座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金屬汞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鉛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鎘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錳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鉻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等.通過專題講座,學生關于重金屬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體的認識.由于我們在講座中結合了大量的案例,學生反應強烈,在進行激烈討論時認為有機化學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造福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如環境、食品安全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為化學專業的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發展綠色化學,消除有機反應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們的環境以及食品安全現狀.

3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

通過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滲透以及專題講座的途徑,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但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的限制,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同時,學生在上述途徑中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處于“被動”的地位,如何讓學生主動來認知食品安全知識,從更深層次認識到食品安全產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認為,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能夠彌補前兩種途徑的不足,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與有機化學教學的融合.

課外討論和小論文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有選擇地布置課外討論作業,可以是具體的題目,也可以是一個范圍,讓學生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課外討論或撰寫小論文.如2011年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劑風波,我們將其融入酯類化合物的學習過程,因為塑化劑的化學本質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為了使學生對塑化劑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們讓學生撰寫與塑化劑相關內容的小論文,學生完成得很好.他們不僅通過文獻資料對塑化劑的化學本質、種類、在工業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劑的原因、對人類的潛在危害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總結,而且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問題.有的學生在論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酯,那我們在實驗課上所制備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劑的效果?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學生還設計出相關實驗來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劑的目的.更有的學生從塑化劑偶然被發現,感覺到化學專業的學生擔負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為有機化學中涉及的波譜分析是現在質檢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學習鹵代烴融合塑料的相關內容時,要求學生收集資料,討論塑料對食品安全影響.結果,同學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認為塑料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在焚燒塑料時,易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只要吸入一點點,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樣的文明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過敏、不孕、癌癥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溫情況下銷毀不會產生二惡英,提出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課外討論和小論文撰寫,對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起了學生將來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熱情.因此,通過課題討論,也間接培養了“專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類似小論文撰寫和課外討論的內容還有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和危害,都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4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眾所周知,我國食品安全狀況非常嚴峻.嚴峻的食品安全狀況和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低下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水平.但是,在我國由于長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與普及,造成了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從而導致了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民眾宣教食品安全知識.該課題實施的最終目的,是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滲透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平臺,將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宣傳,讓更多的民眾來關注食品安全,從而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基于此,我們組織學生在節假日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宣講社會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成效.活動的開展,一方面使同學們積極將課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過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在宣講過程中實現學以致用,使有機化學教學與食品安全知識有機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眾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為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做出貢獻.

5總結

篇10

課外論文成績考核評分方法及標準

食品生物技術課程的課外論文成績考核步驟如圖1所示。其中,學生進行資料查閱、社會調研、理論調研、論文撰寫需要1~2個月的時間,由教師及全體學生聽取學生個人或課題小組的答辯(對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有單獨答辯的要求),論文成績各項指標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綜合評分[2]。論文成績考核包括論文名稱與作業相符程度;論文格式;參考文獻數量;講述熟練程度,表達準確,重點突出;內容豐富,信息量大;運用先進手段,講解氣氛活躍;回答教師及學生問題流利準確。成績分別占10%、10%、10%、20%、20%、10%、20%。學生完成論文后,制作答辯幻燈片,全班公開答辯,同時提交論文。實際上,這種形式從考試的綜合性、全面性、客觀性來說,對學生的要求遠遠高于一般的卷面考試。既是水平的檢閱,又是能力的體現,更是很好的交流,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靈感,提高了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培養了團隊精神。

口試成績考核評分方法及標準

在專業課《食品生物技術》教學中引入口試方式,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及口頭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在考核內容上,要選擇能夠充分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具體知識和能力的內容,突出學生能力的訓練和考核,而不是局限在要求死記硬背的內容上。考核內容不僅包括教科書的主要內容,而且包括教師補充的前沿信息,更要有指定的教學生閱讀的專業文獻內容。教師對上述內容分類做成口試題簽,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藝章節進行抽簽,也可以自述一些食品加工工藝的前沿信息。根據回答問題的熟練程度及信息的先進性進行打分。讓學生自己選擇考試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智力活動的熱情,把某種心理壓力轉變為探求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使考試過程成為學生發展智力、探求知識的智育過程??谠嚦煽兛己税?口試選題的新穎性;對教材內容的熟練性;閱讀的參考文獻數量;講述熟練程度,表達準確,重點突出;專業前沿信息量大,分別占總成績的15%、20%、15%、30%、20%??谠囀枪J的最能反映學生真實水平的一種考試方法,將教材、筆記等書面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口試考試方法特有的功能??谠嚺c其他考試方式相結合的考試方式是值得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期末考試成績考核評分方法及標準

期末考試題型應該多元化,具體指每套試卷至少要設計填空、名詞解釋、單選或多選、判斷、簡答、比較分析、綜合應用等多種形式的題型,合理確定主觀性和客觀性試題的比重,注重試題的認知層次和難易程度的協調搭配。命題思路為:①多以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力求比較全面和真實地模擬現實;②試題的構造以引導學生注重對事物整體的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分析理解;③所涉及的有關知識以多樣性、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特征呈現出來。評分標準為:試卷的客觀題有標準答案,主觀題沒有固定標準答案,但是要給出給分點,按照給分點綜合評定成績。

考試效果

1考試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改革考試方式的核心問題是要有科學而合理的評價方法與評價標準,考試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評價學生的創造性、綜合能力及素質,教師必須有能力設計出這樣的題目,同時還要有能力評價這類題目的優劣,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要求教師必須有創新的意識與實踐??荚噷處熋}水平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題目形式應具有靈活性與綜合性,內容應有明顯的創新,獨具特色,這就要求教師對本學科有相當的理論功底,豐厚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