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培訓內容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安全培訓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食品安全培訓內容

篇1

廚房工作人員

二、責任要求:

1.積極學習《食品衛生法》和預防食物中毒的有關知識,提高衛生意識,強化衛生法制觀念。

2.抓好廚房管轄的室內外環境衛生,做到無灰塵、無污染、無油污,水溝要干凈、暢通、無異味。

3.加強食物監督,經常性地檢查食物情況,不得購買變壞、污染的食物,熟食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

4.加強餐用器具的消毒工作,每次用餐后其用具都必須進行消毒。水池、鍋及其他用具都要及時清洗干凈。

5.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操作制度,工作時穿戴工作衣、工作帽,不戴首飾。要求天天搞好個人衛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理發、勤換衣。

6.注意用電、煤氣的安全,對用電、用氣結束時,要馬上關閉。廚房門窗及時關好,人一旦離開隨手關門關窗。

7.按食品衛生制度,搞好食品衛生:做到生熟刀與案板分開,洗葷、蔬菜水池分開,清洗炊具做到一刮二洗三消毒四沖五保潔。

8.按不同的季節消殺四害,尤其夏秋兩季作為蚊、蠅、蟑的消殺季,堅持采用綜合治理,做到無蚊蠅蟑螂。

9.嚴格食品原料的定點采購和索證制度,確保來源的安全可靠。

10.經常關注廚房的用餐情況,一旦發生特殊情況馬上報告。

三、責任追究:

1.廚房責任人違反上述有關規定,有失責行為,由領導班子會議研究,給予一定的處理。

2.發生飲食事故,經幼兒園領導班子研究,經予嚴肅的處理;嚴重的交由上級部門或司法機關處理。

3.本責任書一式兩份,負責人和責任人各執一份。簽訂之日起生效。直至相關責任人離園或離職時自動失效。

幼兒園食品安全工作計劃【二】一、指導思想:

食品衛生安全是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于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是維護幼兒園和社會穩定的大事。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規定》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幼兒園衛生工作條例》、《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幼兒園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意見》等法律法規,以預防和遏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努力營造幼兒園食品放心消費的環境為目標,堅持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全面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圍繞幼兒園為學生著想,教育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固樹立師生生命健康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普遍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從根本上增強教育系統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教育教學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特制定本計劃。

二、明確職責:

(一)幼兒園分管副園長應當履行的職責如下:

1.加強對幼兒園的食品衛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幼兒園分管副園長與幼兒園食堂管理員簽訂食品衛生安全責任書。每學期會同校委會組織一至兩次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督促整改,并做好學生課營養餐、飲用水及其他方面的幼兒園食品衛生的管理和督查。

2.幼兒園食品安全的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實施食品衛生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訓,并做好必要的考核記錄。

3.加強幼兒園食堂及飲用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達到衛生要求,并與幼兒園招生規模相適應。幼兒園食堂及飲用水等基礎設施達不到衛生要求或與辦學規模不相適應的,要責令其限期整改。

4.督促落實食品衛生安全責任制度和食品衛生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5.開展健康教育,普及學生食品衛生安全知識,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二)幼兒園應當履行的職責如下:

1.幼兒園定期召開食品衛生安全專題會議,每月檢查幼兒園食堂、飲食店、商店食品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達不到衛生基本要求的要堅決予以關閉。同時要做好四個備案

一是層次的檢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檢查記錄備案;

二是發現安全隱患要有整改記錄備案;

三是出現食物中毒要有處理意見記錄備案;

四是要制定飲食衛生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備案。

2.幼兒園食堂應堅持服務師生,保本微利的原則,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建立健全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3.幼兒園要加強飲用水的衛生管理,必須向學生提供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飲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設施。幼兒園供水工作由專人監管,盛裝學生飲用水的容器必須加蓋加鎖。

4.食堂從業人員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要求接受食品衛生知識和衛生法律知識培訓,并持有衛生監督部門指定醫療單位檢查的健康證明。發現患有影響食品衛生安全疾病的,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疾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

5.幼兒園食堂物資實行準入制度,定點采購,并建立采購索證及驗收制度。

6.開展健康教育,普及飲食衛生安全知識,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7.加強食堂及飲用水源的安全保衛工作,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員隨意進入加工操作間及食品原料存放間,嚴防投毒事故的發生。

8.幼兒園發生食物中毒事故后,應當迅速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采取積極措施開展救助工作。

三、具體措施:

建立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幼兒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制度。學要指定專人負責包括食物中毒在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上報工作。發生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立即報告當地衛生、教育行政部門,同時全力配合抓好救治和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報告內容為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臨床表現、已采取的措施、可疑食物、聯系人姓名、聯系方式等有關內容。二是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幼兒園應當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發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幼兒園應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協助衛生機構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4)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三是建立幼兒園食品衛生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規定,玩忽職守、疏于管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幼兒園和責任人追究責任。

2.檢查各校食品衛生安全進銷臺帳,對每年度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對要整改的單位督促完成。

3.繼續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確保所有幼兒園食堂、從業人員健康持證率達100%。

4.定期開展培訓。定期開展對幼兒園衛生主管領導和幼兒園食堂負責人的衛生法律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

四、主要工作:

1,加強宣傳,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師生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與衛生部門聯合每季度對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進行一次檢查

3,暑假對全園后勤人員進行一次培訓,提高后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4,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工作總結,評比

五、活動安排:

二月份:安排布置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工作

三月份: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檢查

四月份:幼兒園健康教育工作檢查

五~六月份: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第二次檢查

七~八月份:后勤工作人員培訓

篇2

1國內研究現狀

1.1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知識狀況研究

許多研究認為,我國食品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知識狀況不佳。食品從業人員的整體衛生知識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2,3],對文化程度較低和從業時間較短的人員,要提高他們的衛生知識水平和規范他們的衛生行為[2];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民族的食品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的知識、態度、行為均不夠理想,對他們進行衛生培訓很有必要[4]。

1.2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大部分研究認為,從業人員的食品衛生知識是影響其食品安全行為的主要因素,是改變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的重要手段。開展食品衛生法知識培訓,對食品企業管理人員的行為規范具有較大的影響;食品企業管理人員的守法知識(K)、意識(C)、行為(P)對守法觀念的形成,具有較大的能動作用;食品企業管理人員守法KCP水平與企業的食品衛生狀況達標率有關[5]。健康教育是提高從業人員衛生知識水平,樹立良好衛生行為的有效措施[6]。有研究表明,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后的人群衛生知識知曉率、衛生行為形成狀況明顯提高,提高有關知識知曉水平是改變不良行為的基礎[7]。根據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知識是基礎,行為是目標,態度是動力,要實現知識-態度-行為的轉變,首先應該進行衛生知識培訓[3]。

1.3培訓教育和日常監督的關系研究

預防食物中毒是食品衛生工作的核心之一,要杜絕食物中毒,一靠健康教育,二靠監督監測,前者是先導,后者是保障。目前在監督監測上所做較多,在健康教育上所做較少,而要控制食物中毒的發生,必須使健康教育的先導作用與監督監測的保障作用并重[7]。健康教育和衛生監督應相互促進[6],要把詢問從業人員掌握基本衛生知識、法律法規情況,實地查看從業人員具體操作情況列入日常監督內容中去,使培訓工作在加大衛生監督力度的基礎上得以鞏固和提高[8]。

1.4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

多項研究認為,目前在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中存在一定問題,包括:① 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領導和從業人員對食品衛生知識培訓重視不夠[9~11];② 學用脫節,考試形式比較單一[9];③ 無法根據受培訓人員工作種類的不同傳授不同崗位的專業知識[12];④ 受訓者年齡、工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接受能力差別較大[12];⑤ 培訓方式主要采取課堂授課、觀看錄像等,內容枯燥、形式單一[12];⑥ 為降低成本,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愿意雇傭農民和臨時人員,這些人員流動性大,受教育程度低,衛生知識缺乏,衛生意識淡漠,多數食品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較低[11];⑦ 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數量成倍增長,基層食品衛生監督監測任務也成倍增長,為完成這些任務,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工作就排不上應有位置,使工作不深不實,只圖數量,忽視質量的現象時有發生[11];⑧ 師資缺乏、教材不足并且未能補充進新的內容[10]。

提出的有關對策有:① 衛生監督執法機關在日常性監督中,應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自身衛生管理和衛生知識培訓工作情況[11];② 培訓機構資質認定是依法開展培訓工作的組織保證[11];③ 設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負責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工作,建立公共衛生基礎知識培訓中心[10];④ 針對各行業的不同特點,側重選擇與本行業密切相關的培訓內容[13];⑤ 培訓工作要做到程序化和規范化[8]。

1.5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技術研究

對于開展食品衛生知識培訓技術的研究包括:① 因地制宜地利用可行的培訓方法,如培訓班、講座、錄像、小組討論、參觀等[13];② 培訓應強調效果,不流于形式,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8,14];③ 建立不同類別不同層次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知應會考試題庫[11];④ 將講授教材法和聲像材料法有機結合起來,是最受歡迎的預防食物中毒教育的有效干預模式[7];⑤ 健康教育干預貫穿于衛生監督的全過程,健康教育工作無論運用人際傳播還是大眾傳播方式,都應確保其科學性與正確性,避免形式單一[14];⑥ 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廣泛開展教育[8];⑦ 健康行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復性,需要多次培訓干預以加強和鞏固效果[7]。

2國外研究現狀

2.1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和知識關系研究

對于培訓在改變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作用方面,國外研究較多。有研究發現,食品安全培訓對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有積極的影響,但同時也有研究認為,即使從業人員具有很高的食品安全知識水平,他們也不都是按照規范進行操作的[15]。僅取得培訓證書并不能保證從業人員良好地執行和保持食品安全行為,沒有良好管理的從業人員在培訓、知識和行為之間并沒有簡單的聯系[16]。除了知識和培訓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同樣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地確認和理解這些因素[15]。

2.2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傳統的食品衛生培訓是運用KAP模式來開展,假設提供教育和知識會刺激行為的改變[17,18],但有研究認為這一理論在改變食品安全行為方面是過時的[18]。研究表明,在培訓以后一些至關緊要的食品安全行為(諸如交叉污染)沒有得到明顯改變,幾乎沒有證據證明培訓對食品安全行為的總體情況會帶來任何影響。對于食品衛生規范積極的反應和良好的知識,并不會直接轉換為積極的行為[17]。在一些研究中,食品企業認為缺乏時間、人員流動頻繁、加工場所條件、費用、學習困難、培訓的組織、太多的信息等都能影響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行為[16,19]。

2.3運用行為改變理論改變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研究

食品衛生培訓只有在運用行為改變理論,并考慮從業人員行為的動機以及其他資源和約束環境時,才有可能使從業人員的行為得以改變[18]。通過應用行為改變理論,食品安全教育的效果可得以提高,存在問題的食品安全行為可得到矯正,并可使食品安全達到持續改進??梢赃\用的理論包括健康信念理論、消費者信息處理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社會認知理論等[20]。

應采用考慮社會和環境因素對食品安全影響的方法[18]。如果設定一個經過需求評估的、可被理解的、明確的目標行為,保證食品安全的規范程序則就能夠得到良好的執行,其重點在于提供適當的食品操作方法。行為改變理論提供了關于個體行為為什么發生、如何發生和怎樣發生,以及行為個體對于食品操作行為考慮因素的指南[20]。

僅有培訓不會導致行為的改變,只有給予充分的資源和適當的管理文化,食品安全規范才能得以較好地執行。食品安全培訓需要將食品安全“風險”的概念具體化,以便向食品從業人員(尤其是那些管理人員)強調與他們企業有關的風險水平。培訓計劃的有效與否有賴于管理者的態度和企業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文化[19]。文化是由貫穿于企業的傳統、價值、政策、信念和態度等所形成的[21]。

食品衛生培訓不是為制造證書而進行的孤立行為,而是整個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基礎的一部分。要達到行為改變的目標,至關重要的是企業應把培訓作為食品安全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并基于HACCP系統的原則[17]。

2.4食品企業培訓狀況研究

研究表明,大多數的管理者都對培訓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但同時他們也表示出對培訓的費用、時間等方面的考慮[17]。許多餐飲單位認識到了食物中毒發生的危險,并對食品安全法規顯示出積極和守法的態度[22]。但大多數的餐飲企業都缺乏食品衛生管理體系,缺乏衛生操作程序文件,對于培訓內容更新很少,相當部分管理者本身未經過師資培訓,甚至是基本的衛生要素也未經培訓[21]。

發展培訓方法來改變工作場所的行為,被證明與傳授知識同樣重要。培訓必須確保質量,不正確的培訓給食品安全帶來的危害甚至比不培訓更甚[17]。管理者的態度對于培訓的實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建立良好的加工環境和便利條件以及合適的文化,有利于從業人員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為[22]。

WHO收集了大量各國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研究結果,對此作出總結:① 知識十分重要,但有時僅有知識是不夠的;② 健康教育經常建立在“知識能導致正確的態度,然后產生安全健康的行為”這一假設的基礎上,但很不幸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③ 要改變行為,理解行為后面的原因及其社會文化影響因素是十分重要的[23]。

篇3

一、檢查范圍

學校食堂設備設施、衛生、食品及飲用水

二、檢查內容

1、學校食堂衛生安全:圍繞學生集體用餐食品安全,上級部門的相關要求,主要檢查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食物中毒預防控制措施、從業人員體檢培訓、環境衛生、設備設施、原料采購、食品儲存、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劑使用、餐用具清洗消毒、留樣管理等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2、學校飲用水衛生:學校切實解決學生在校飲水問題,提供開水或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對自備水源、供水設施及管道的防護和管理,落實清洗消毒措施。自備水源應經縣衛生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作為供水水源。

三、檢查安排

學校食堂安全領導檢查小組不定時對學校食堂進行抽查,每月至少一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工作落實。學校食堂管理人員要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專項檢查活動,加強組織領導,把集中整治與日常監管、食堂自律與強化監管有機結合,把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將宣傳教育貫穿始終、完善制度貫穿始終、落實責任貫穿始終、檢查指導貫穿始終,確保整治取得實效。

(二)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檢查效果。學校各塊負責人要密切配合,要根據縣教育局相關要求,努力開展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設。在全縣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學校食堂,充分發揮示范食堂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不斷提高我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硬件設施,使我校食堂從采購、加工、個人衛生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三)開展教育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學校領導要加強對食堂食品安全培訓,認真組織學習《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督促學校切實落實餐飲服務第一責任人責任,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確保各項工作不留盲點、不留死角。

(四)加強食堂檢查督導,嚴查違法行為。我校將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將學校食堂作為食品安全事故防控的重點,采取措施,排查隱患,不斷完善我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提高防控水平及應對能力。嚴厲查處食堂違法違規行為;對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案件,要加大處罰力度。認真開展全面排查。

(五)做好檢查總結,及時上報信息。學校要確保每月至少對學校檢查一次以上。

篇4

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校長不能夠只抓教育工作,同時還必須要重視到食品安全工作,必須明確校長是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在小學中,學生們的社會經驗與分辨能力本就不足,對于有問題的食品基本不能夠自己進行分辨,因此,學校的領導階層就必須要為學生們打造出一個安全、放心的食品環境。學校必須積極相應教育部與省教廳的號召,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期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適當的壓力才能夠轉化為執行的動力。

學校領導階層必須要轉變觀念,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作納入到領導班子的視線,進入校級領導的日常工作范圍內,并要形成一個主要領導日常監督、分管領導親自上陣、其他領導積極配合支持、所有部門密切配合的管理體系。學校必須要樹立起“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以安全為前提”的理念。在進行分工時,明確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校長必須要在科學發展關的指導下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進行大膽改革創新。在行政分工上,必須要分配一名副校長主管安全和后勤工作,黨委分工上,校長必須要用于擔當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切實抓好食品衛生安全工作。

強化組織領導將可以更好的保障食品衛生工作的開展,具體的管理責任是保證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的關鍵所在。對于食品衛生安全工作,要堅持以管理為主線,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可以成立兩個小組,一個小組主要行使學校的行政職能,由校長擔任組長,相關副職領導為副組長,各個科室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食品衛生安全領導小組。另一個則是由專門分管食品安全的副校長為組長、分管食品的主任為副組長、承包人為成員的食品衛生安全領導小組。相關小組相互監督配合,具體負責好食堂和學校超市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工作,并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

二、加強多方合作,構建食品安全防控體系

食品安全防控體系是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學校必須要加強區、校合作與校校合作的食品安全,共同搭建期一個全新的作食品安全防控平臺,通過共同的努力最終達到一個“互動”的、“雙贏”的方式。學校應該與其他學校共同合作籌建起學校食品安全協作組,并積極的與周邊的學校進行合作,最終構建起區、校合作,校校合作的食品安全防控體系。協作小組要以“平安校園”為主要宗旨,共同打造出“區——?!薄靶!!甭摵?、互助合作平臺,并讓協作小組發揮以下功能:

(1)積極配合衛生行政部門的相關工作,落實與學校相關的各項衛生安全的政策;

(2)及時掌握周邊區域內各個學校食品安全的相關信息及動態,并相互配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衛生安全預警制度;

(3)讓校內的衛生安全自查與互查以及經驗交流成為一種制度,共同維護;

(4)積極尋找并推薦優秀的、有保障的食品供應商企業與學校合作,為學校供應食品;

(5)各個學校必須要培訓出自己的衛生管理部與員工,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師生食品安全培訓,提高他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6)建立起一個較大范圍的區域性合作平臺,開展多形式的合作與交流。

篇5

關鍵詞:監獄;食品安全;新探索;努力方向

服刑人員的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和業務性較強、涉及面廣、具體又復雜的基礎工作。雖然監獄一直在探索食品安全工作的新發展,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促進以“新”求“變”的監獄食品安全工作,能走出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的發展之路。

一、目前監獄食品安全工作現狀

(一)監獄食品安全工作在監獄整體布局中,受重視程度不足

生衛工作的專門例會沒有實現常態化,生衛工作的專會各監獄普遍做法是一年兩次,多數情況下生衛工作只是監獄獄情分析會的一個匯報內容之一,沒有實現專會常態化。針對生衛工作的專業培訓相對較少,我們經過對比發現,各監獄每年舉辦的關于“教育、心理矯治、獄偵、獄政、黨建、行政、法律、民警素質”等工作的培訓總體較多,而專門針對生衛工作的專業培訓相對很少,目前舉辦的生衛培訓的數量,還遠遠達不到對其需求的數量。

(二)食品加工設備使用風險仍然存在

目前監獄食堂標準化建設,要求“無刀”化管理,用機器加工處理食材代替以往用刀具切割的加工模式,這一新舉措極大的降低了獄內的安全隱患的產生,但是使用自動絞肉機、自動切菜機、自動和面機等仍存在一定的操作風險。

二、監獄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探索

(一)物資源頭管控的新探索

以服刑人員大宗物資招投標制度的新探索,保障采購物資的質量、價格。長期以來,我省多數監獄服刑人員的主副食品、日用品等生活物資采購主要由監獄外派人員采購或由供應商上門推銷,這種“門對門”封閉式的采購模式,既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又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往往成為產生回扣、“好處費”的溫床,商品的質量以及價格也得不到有效保證。為杜絕這一情況,根據《政府招標法》、《政府采購法》、《貴州省監獄管理局服刑人員生活物資采購管理辦法》(黔獄發〔2014〕147號等法規文件,對服刑人員大宗物資招投標的規定,各監獄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篩選出符合標準的競標人;并由監獄領導牽頭,組成紀檢、財務、后勤等多部門參與的大宗物資管理委員會和招投標小組,研究制定招標方案,具體實施招標工作,并將1、競標人提供的食物樣品如“米、油、面粉、肉類”等副食品,交與監獄食堂加工,由服刑人員伙委會品嘗后評選出最滿意的副食品;2、物資報價不能高于當地市場價格平均價;3、能提供供應物資質量保證金等作為入選條件,按照程序要求,篩選中標單位,采購完畢后,整理完善資料,并歸檔。

(二)食堂標準化建設的新探索

(1)食堂設定并隔離出蔬菜類加工區、肉類加工區、清洗消毒區、蒸飯間、面食加工間、副食品加工間等功能區、規范各個功能區的操作流程,確保食品加工流動有序,嚴防食品加工整個過程的交叉污染。(2)通道大門為了做到防蠅防鼠,門頭安裝了風幕機,門檻加裝了擋鼠板。食堂內四根立柱底部大約1.6米以下部分全部用不銹鋼將包裹,使整個食堂的空間整潔、通風、明亮。(3)建設專門的肉類冷凍室和蔬菜冷藏室,保證食品原料的新鮮和安全等,這一系的標準化建設舉措,不但保證了服刑人員的飲食安全,也促進監獄總體的生活衛生工作水平走上了新臺階。

(三)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的新探索

1、加強飲食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定期體檢,建立健康、培訓等管理檔案。2、加強飲食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和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3、建立健全食品留樣檢測制度;及時清理銷毀過期、變質食品。4、加強食品加工設備的定置管理,對設備逐臺編號、對應登記、定期檢測備案、逐項核對、專人專管、歸檔管理。

(四)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新探索

1、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定期檢查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實情況一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二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三要依法規范、遵照科學;四要以專為主、群專結合;五要定期檢查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實情況。2、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和應急處置培訓想要更好的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產生,關鍵在于培養食品安全意識,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對食品安全工作的宣傳教育和對應急處置的培訓。3、積極爭取地方行政部門和食品監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新時代食品安全工作的發展,就要適應新常態,加強與社會相關部門的聯系,主動和社會接軌,并接受相關政府行政部門和專業技術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五)食品安全人才培養機制的新探索

現如今,要使監獄食品安全工作更有效、更規范、更科學的發展,培養食品安全的專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貴州監獄也在這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新探索。引入社會專業力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與當地衛生部門和食品安全部門聯系,邀請疾控中心、衛生防疫機構專業人員開展安全知識講座,安排干警外出學習、參觀,引導干警在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期間通過移動終端應用軟件(APP)—“食事藥聞”參賽平臺,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等,以培養更多對食品安全工作有興趣、有見解的專業性干警人才。

三、食品安全工作將來還需努力和進步的方向

(一)增強生活衛生工作在監獄工作中的重要性認識

增強生活衛生地位必須做到四要:一要加強生衛人才激勵機制建設;二要為生衛工作配備更多專業人才;三要生衛專項例會常態化;四要增加生衛相關專業培訓的數量,堅持食品安全培訓學習的長期性。

(二)杜絕食品安全隱患

降低食品加工設備使用的風險就必須做到一個必須一個可以;必須對食堂機械設備定期維修保養,明確專人管理、固定操作人員,對操作人員加強機械操作流程的培訓學習,做到熟記于心、應知應會,杜絕存在安全隱患;可以考慮給從事飲食加工的人員購買保險。

(三)食堂建設科學化

對正在修建或者將要修建新監舍,或已修建好食堂,但不符合標準化要求的的監獄,一定要以發展的眼光吸取經驗教訓,讓食堂的建設布局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避免食堂面積較小、功能不齊、布局不合理等情況再次發生。并且在食堂標準化建設中要轉變過去“無餐飲服務許可證”的不規范、不專業的封閉發展模式,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和專業機構的合作,爭取將監獄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地方食品監督體系中。監獄的食品安全工作作為監獄執法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探索與政治、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的建立都密切相關,因而我們必須從我國政治、經濟改革的大局和公正執法、維護監管安全的高度來充分認識它,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吸取它在變革和探索中的經驗教訓,相信它會成為踐行治本安全觀新發展的重要契機。

[參考文獻]

篇6

鄉鎮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總結一

2016年的食品安全宣傳周中的工作當中,為動員全鄉上下關心、支持和參與食品安全工作,增強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根據《XX鄉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宣傳培訓工作安排》的要求,XX鄉食品安全辦公室認真組織部署,結合本鄉實際,各村、鄉直相關成員單位圍繞宣傳活動主題,突出宣傳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今年以來,XX鄉領導高度重視此次食品安全宣傳培訓工作,專門成立了以主管領導為組長的宣傳活動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各成員單位開展宣傳培訓活動。各成員單位也分別明確了具體實施人員,為開展好宣傳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方案具體,目的明確

圍繞今年食品安全宣傳活動,XX鄉制定了詳細的宣傳活動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通過開展宣傳咨詢、食品安全教育課等活動,以懸掛橫幅、設立展板、現場咨詢、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多視角、多角度的宣傳,以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最大程度的擴大宣傳面,大力營造人人關心、重視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

三、內容豐富,效果明顯

(一)舉辦大型集中宣傳活動。鄉食安辦牽頭組織鄉農技站、畜牧站、司法所,于5月上旬和8月下旬分別在北長渠農民新居舉辦兩場食品安全現場宣傳咨詢活動。

(二)懸掛宣傳標語。5月中旬開始,在鄉政府和北長渠社區懸掛宣傳標語。

(三)開展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的宣傳活動。5月開始,鄉食品安全辦公室負責將宣傳手冊、宣傳海報等 資料,分發到各村、各企業、各學校經營戶,并督促各村、學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至少懸掛或張貼1條創建標語,至少出2期宣傳櫥窗或墻(板)報。協調縣有關部門組織安排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輔導,給中小學學生安排上食品安全教育課、組織食品安全演講和作文競賽等活動。

(四)及時上報創建工作信息及工作進展情況。

(五)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尤其是加強了鄉村信息員、協管員和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強化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增強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

通過對食品安全宣傳,普及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提高了全鄉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使《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全鄉上下一個人人關注、支持、參與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鄉鎮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總結二

為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食品安全工作,增強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營造良好的食品放心消費環境,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根據《xx縣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轉發xx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xx市食品安全法宣傳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龍食安委〔XX〕6號)要求,我鎮食品安全辦公室認真組織部署,結合xx實際,各鎮直相關成員單位圍繞宣傳活動主題,突出宣傳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我鎮領導高度重視此次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專門成立了以副鎮長xx為組長的宣傳活動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和參與全鎮宣傳活動,指導各成員單位開展宣傳周活動。各成員單位也分別明確了具體實施人員,為開展好此次宣傳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方案具體,目的明確

圍繞今年食品安全宣傳活動,我鎮制定了詳細的宣傳活動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通過開展宣傳咨詢、食品安全教育課等活動,以懸掛橫幅、設立展板、現場咨詢、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多視角、多角度的宣傳,以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最大程度的擴大宣傳面,大力營造人人關心、重視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

三、內容豐富,效果明顯

1、5月22日,xx組織轄區商場負責人、食品批發經營大戶、超市等人員參加培訓會。會議由分局長白玉德主持,分管食品安全監管的副局長周慶開負責會議主要培訓工作,參會人員21人。

2、采用多元素形式豐富培訓的內容。

一是分局圍繞《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對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進行了重點解讀,達到引領的作用,提升經營者對法律法規的認知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法律素質。并為每名參會人員送上了一本新頒布的《食品衛生法》讀本及行政指導書1份。

二是分局把XX年來全國、省內、我縣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明確的時間、地點、事故原因及造成的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進行了實例通報。以生活的事例表明,食品安全不僅涉及到廣大人民的生命健康,還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及祖國在國際間的聲譽。

三是針對假冒偽劣商品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嚴重響,分局從食品源頭污染、食品加工過程中、食品流通環節安全保障、經營者法律意識及社會公德存等方面存的問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舉實例進行了警示教育。

四是對創建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進行宣傳。為規范管理,提高食品經營戶行業自律意識,分局執法監管人員把工商部門對食品流通鄰域的監管方式與手段及創建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意義對與會者作了介紹。并指導經營戶如何建立食品索證索票按月裝檔、食品進銷貨臺帳的建立等規范化管理工作。

五是開展一次食品安全監管意見建議征求。為依法履職、增強流通領域食品監管的可操作性,取得食品經營戶的大力支持,達到長效監管的有效目的。分局以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請與會者對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四、加強監管,做好宣傳

篇7

最近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全國10家大型連鎖企業、92家超市門店進行的調查表明,完整的全程冷鏈的易腐食品供應鏈非常少,很多超市僅在收貨環節就存在明顯的斷鏈現象。但一個可喜的趨勢,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連鎖超市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生鮮配送中心,在生鮮配送中心里有溫控的卸貨區域。生鮮配送中心的出現大大減少了零售端冷鏈斷鏈情況的發生。調查報告還指出,當前影響連鎖零售鏈管理主要有四大方面。

冷鏈斷鏈也要可控可追溯

“從田頭到餐桌”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會導致最終的易腐食品的安全與質量。目前零售企業對生鮮食品上游供應鏈的管控主要還是基于相關文件的審核,對于超市而言,對冷鏈進行切實管控的是從生鮮食品收獲檢驗環節開始。

國內多數企業生鮮品是供應商送貨到門店的,有些有生鮮配送中心的零售企業的生鮮品主要先由生鮮配送中心收貨,再由配送中心送貨到門店。目前很少有企業的生鮮配送中心能覆蓋所有的門店。很多大型零售企業近幾年正在逐步建立全國性的生鮮配送網絡。

一般門店都是環境溫度下卸貨,經常出現30分鐘左右的斷鏈情況,在高溫環境下這種斷鏈對易腐食品的安全和質量影響相當顯著。配送中心有溫控的卸貨區,并且收貨驗貨速度通常比門店快,因為有較成熟的流程,能大大減少這個環節的斷鏈情況發生。配送中心送至門店后,有的門店會再作檢測,有的就不再作檢測了。

調研發現,各個零售企業的收貨標準和驗貨流程存在的極大的差異,有的企業完全依靠感官目測,有的企業依靠較科學的紅外溫度計與探針式溫度計,并會檢測運輸生鮮品的冷藏車的溫度。

超市對生鮮產品的收貨時間要求為不超過25-30分鐘。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必須進到冷庫或者上貨架。但有時會因為貨品太多,而且人力不夠不能及時完成,這就會造成損耗。通過調查顯示,有39.56%超市規定生鮮食品收貨后至送入冷庫或貨架期不得超過20分鐘,而規定生鮮食品收貨后至送入冷庫或貨架期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與規定生鮮食品收貨后至送入冷庫或貨架期不得超過30分鐘的超市都為占總受調查數的21.98%,有6.59%的超市則將必須進到冷庫或者上貨架的時間定在40分鐘以內??梢娛肇浐筮M入超市冷鏈體系的時間有著較大的差別。

做得較好的企業(主要為外資)收貨同時一般會用紅外溫度檢測儀檢測車輛溫度和產品溫度,并用探針式溫度檢測儀抽樣檢測中心溫度。但有很多內資企業主要靠觀感檢測,并且非常自信用目測、手摸、嗅覺就能看出是不是有問題,比如判斷魚類,只要看魚鰓就可以了。

對是否規定必須用冷藏車運輸對于不同超市的有著不同的標準,有30.77%的超市要求用冷藏車,并對冷藏車規格有要求;有42.86%的超市要求用冷藏車,對冷藏車規格沒有要求;同時也有14.29%的超市沒有要求用冷藏車。

通常驗收貨物時有商品部、防損部、收貨部、廠商部等多方參與,共同確認驗收。對于產品溫度超出標準少許時,多數企業表示會當場拒收;也有部分超市表示會視情況而定,可以扣重的方式處理,即收了10斤就付7斤的錢。有的企業表示,當場拒收后,并要求在一定時間范圍換一批好的貨物過來,否則對其進行處罰。經調查發現30.77%的超市一旦產品只要超過規定溫度,全部拒收;42.86%的超市規定只要溫度波動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接受;而有14.29%的超市規定溫度波動在一定范圍內,以扣重方式接受。

目前送貨至超市門店或配送中心的運輸主要是第三方物流。有些零售企業在部分地區會有自己的冷藏車,如華潤萬家在華南地區有自己的冷藏車。有些企業會和第三方物流協議專用部分冷藏車,如Tesco,從配送中心到門店的冷藏車都有打著Tesco Logo的第三方冷藏車。少部分生鮮食品供應商有自己的冷藏車。

對超市冷藏車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9.67%的超市擁有自己的冷藏車,有36.26%的超市是由供貨商自己的冷藏車提供生鮮食品,有13.19%的超市是由生鮮供貨商自己尋找第三方物流,而有5.395%的超市自己尋找第三方物流。

超市對生鮮食品的配送車輛是有要求的。但供應商對于不同的超市經常會區別對待,比如配送至沃爾瑪就是用冷藏車,然后配送到華潤萬家就把冷機關掉以省能耗。銷售業績不太好的門店,對于供應鏈運輸溫度的管理就更難了,供應商經常會配合不力。

受訪企業中多數在某些區域有配送中心,沒有一家企業的配送中心能覆蓋全國所有門店的。所有受訪企業都表示即將或者正在新建更多的配送中心,尤其是生鮮配送中心,所有生鮮產品通過超市自有的生鮮配送中心送至門店是一種趨勢。

超市內部的加工配送中心是連鎖超市公司在已有的連鎖店規?;A上,自主建設的為連鎖店經營服務的生鮮配送體系,同時兼有部分社會配送功能。一些定位于生鮮超市的企業以對配送中心的建設已有一定規模。集中配送是連鎖經營與傳統的孤立分散各戶經營的本質區別之處,連鎖經營中進行集中配送的配送中心,既是運營部門,又是管理中心。生鮮食品集中由配送中心送至超市,可以保證貨架有穩定的品種和供應數量,降低采購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對農產品的來源和送至零售終端進行溯源監控,更好的實施冷鏈加工,流通與銷售。建立配送中心對于零售超市而言,起著重要的作用。

流程管理

與人員培訓急需加強

零售超市中關于生鮮食品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對生鮮食品供應商的審核管理流程;收貨驗貨流程;和生鮮食品在門店內部流通流程。通過調查發現,這些流程標準在不同企業中的差異非常大,嚴格程度也大相徑庭。甚至在同一零售企業中,不同地域的流程和標準也差異非常大。在所有受訪的企業中,90%都表示企業在執行標準的過程中出現很大的阻力,主要由于流程的規定與員工操作的方便性相左,有時由于當地消費習慣的原因,還會影響門店的銷售量。

在所有的受訪超市中,沒有一家企業有專門的生鮮食品冷鏈管理培訓,主要是在食品安全培訓中會有一小部分關于冷鏈的知識。超過60%的企業每年只有一次甚至沒有相關的培訓,這對于流動率相當高的零售行業是遠遠不夠的。

零售企業冷鏈標準的不統一。在我國,完整獨立的食品冷鏈體系尚未形成。現在國內制定的一部分法律法規并不是從冷鏈物流全程的角度進行制約,即使有規范也缺乏統一、嚴格、科學的標準。調查顯示,處于銷售端的零售企業而言,各家零售企業實行的冷鏈執行標準各不相同。甚至對于同一家零售企業在不同地區的標準也會不同,根據當地的消費者整體水平而定,統一標準在全國統一執行非常困難。比如華潤萬家在華南區的標準最高,在其他地區相對弱一些,北方地區最弱。又如,沃爾瑪明文規定“熟食不裸賣”,但到了沈陽就要屈就當地的消費習慣,當地消費者對于熟食不允許拿,就不買。

不同的零售企業對生鮮食品的冷鏈流程也有著不同的管理政策。例如,大型外資超市一般都有冷鏈管理政策,包括概念,需要冷鏈管理的商品的范圍,收貨檢查的溫度操作的標準,檢查抽樣的方法,包括使用什么樣的表格,登記表,溫度計等,都有標準的操作步驟。

調查顯示,47.25%的超市員工每年接受過1次的食品安全教育,有接近36.26%每年接受2次及2次以上的食品安全教育,較之2008年以半年時間為周期,35%的超市會對其員工進行至少一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而言,受食品安全培訓人員及次數已大為增加。

說明越來越多的超市已將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僅視為政府相關部的行政職責,而更多是將食品安全工作視為超市企業積極配合政府工作的體現,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但不可忽視的一方面是仍有15.38%的超市對其員工不進行食品安全培訓,可以看到在此超市管理層中依然認為“食品安全”不是管理層第一位關心的問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如何提高市場份額、業績和利潤,如何贏得更多的消費者,遠比食品安全問題更受管理層關注。

企業內部標準執行的問題。隨著國內外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日趨完善,以及對食品安全質量標準的深入研究。超市企業將冷鏈管理列入了管理制度中,而企業內部的標準通常都比國家標準高,但執行環節還是有很多問題:如:人員流動性較強,超市整體員工素養不高,需要不斷教導;員工操作希望盡可能簡單,這與很多操作規范相違背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識不強,經常犯規門店人手不夠,不能完全執行規范操作;很多食品安全的要求會和銷售有沖突,如裸肉就是賣得比放在冷柜中的肉銷量好,由于門店是獨立核算,所以會經常不遵守規定。

消費者教育對冷鏈同樣重要

很多消費者本身只是停留于意識的增強,并不真正懂得影響生鮮食品有哪些要素。對于生物性危害產生的客戶投訴有部分是客戶自己導致的,比如客戶在超市采購了需要冷藏的生鮮食品后并沒有馬上回家將生鮮品放入冰箱儲藏后立即食用,而是在環境溫度下又待了幾個小時,最后導致生鮮品變質。

推行易腐食品“冷鏈”銷售,若在消費者群體中進行一定的教育宣傳,此類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會逐步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最常見的方式是標簽提醒,90%受訪門店都做到了這一點。有些企業會在過年過節或者3?15日時組織一些大型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如通過展板宣傳介紹食品安全,小常識,然后超市自己做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有些企業還會聯合消協、工商局、衛生局等國家執法部門一起做宣傳投訴活動。

受訪企業中Tesco表示正在籌劃長期的“質量大使”活動,將每天有生鮮員工兼職做質量大使。

冷鏈斷裂會增加客戶投訴

報告認為,食品質量產生投訴的原因有:過保質期沒有撤架,溫度時間控制不當。有可能供應商出問題,有可能店里出現的問題,有可能加熱殺菌溫度不夠,殺菌后在常溫下展示,在冷藏柜里展示溫度沒有達到,放置時間過長,殺菌加工間環境不好,空氣中含菌量較高,落在食品上造成二次污染,生熟的交叉污染。一般而言,對于客戶的投訴或退換要求,為了獲取客戶的滿意度,超市都是接受退換的,即使是客戶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損壞。顧客提出合理化建議后,應有專人受理并找到相應的部門特別解決。

(節選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9年中國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

冷庫設計與經營的幾點建議

一、在冷鏈競爭激烈的新形勢下,傳統冷庫轉型及新建冷庫經營與定位。

新建冷庫應以設計創造價值的物流活動來重新規劃物流策略,以提高競爭優勢(而不是低成本后勤支持)。

1)整合性倉儲:整條供應鏈整合運營,通過高效的物流服務,實現對批發商、零售商進行倉儲。

2)網絡通路架構:隨著冷凍、冷藏品、新鮮品連鎖經營的開展,在對零售終端整合的同時,將逐步實現對各區域、各門店零售網點的即時倉儲。

3)系統整合:倉儲不僅通過規模取勝,還將引進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和作業方法,利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對系統進行整合,包括以下內容:

作業層次整合:包括實現儲運作業的整合與標準化(棧板、容器共同化)

倉儲運輸作業整合:作業信息 (條形碼化)

采購作業與訂單信息傳遞整合:作業管理層次整合等。

二、冷庫的環保與技術、設備在節能方面的創新舉措。

1)空間的設計(出入庫區域的劃分):常溫、前室、低溫區域的布局確保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比如:防止人工作業區由于熱負荷過大,暖氣直接進入自動倉庫內,尤其容易在地面、輸送設備上結露、結凍。冷凍冷藏庫房內,貨品堆放須離地面,及墻體邊5公分以上,以利空氣流通。

2)控制庫區內熱量傳輸的最小化,合理的結冰、結霜對策:以搬送托盤為例,托盤式輸送機可以考慮增加水滴處理;在關鍵隨動件處追加油、包裹住連接器處進行防水處理;主要連接器處增設加熱器以應對結凍結霜所造成的故障。

三、冷庫的規劃建設如何與用戶的需求更貼近。

冷庫作業人員的大部分時間消耗在庫內行走,所以,從提高物流資源利用效率角度,降低倉庫作業成本可以從縮短行走距離著手,合理規劃貨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

貨位規劃的定義是“將貨物合理納入倉庫設施,以實現物料調度最優化和提高空間利用率的目標”。

對應貨位規格,分配相應數量的單元化貨物,可以減少人員數量。

平衡操作者的工作量,可以縮減作業周期、改善工作流程。

在揀貨路徑上,將重量貨物規劃在前端、怕磕碰的貨物在后端,可以降低貨品破損。

按照貨物高度分配貨位,在揀貨中實現貨物分層緊密碼放,可以提高托盤碼放效率,提高貨車車廂利用率。

發貨物分類碼放,可以減少物流中心用戶端的二次分揀工作量,提 高整體效率 。

四、農副產品、食品冷藏與運輸協同,確保冷鏈“新鮮”度。

一般低溫運送距離在500公里內,低溫配送費率控制在3%-4%,關鍵實現自動化和計算機化低溫物流建設,主要有2個重要控制點

1)在車輛接受冷藏食品前,需要將車廂內的溫度降至食品要求的溫度,并且需要在氣密和低溫的環境中收貨裝車。在卸貨時,同樣需要在卸載完所有的貨品,才能關閉車廂內的制冷系統。

2)在車輛的運輸過程中需要保持恒溫,防止貨物在中途發生“回溫”。

五、國內冷鏈與國外在管理、理念、設備、技術等方面的差距。

日本同樣以低溫物流而聞名,在產業政策的促動下,全日最大的低溫物流公司――日冷擁有62個低溫物流中心.年營業額4O多億美元。僅在千葉的一個日冷中心就為附近“伊藤洋華堂”60余家分店每天3次配送新鮮牛奶、冷藏果汁、冷凍肉品等生鮮食品。

1)冷庫建筑方面的要求:采用單層鋼結構,貨物存放以貨架存儲為主,地面處理以預埋通風管的方式對應,以此來體現質量水平,品質水平與資源能源水平。

2)封閉式裝卸貨碼頭:在作業與休息過程中,需要整個區域的溫控保障,一般保持0-4度,以避免冷藏貨品在常溫中存放過久,導致貨物品質下降。

3)專用冷藏、冷凍運輸設施:我國冷藏冷凍專用車約為3萬輛,僅為美國的1/7,同時,我國人口對食品的需求量是美國的2倍。

篇8

1. 抓體系建設,提高監管服務能力

按照農業部和省農委《關于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意見》的精神和要求,舒蘭市農業局與市領導多次匯報、與編辦多次溝通協調,2012年在全市17個鄉(鎮)街農業技術推廣站加掛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的牌子,配齊配強人員,真正強化了基層農業部門依法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能,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建設中做到“六個明確”。

1.1明確建設目的 以全面提升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能力為目的,認真履行監管服務職責,深入開展源頭治理,推進標準化生產,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2明確建設目標 堅持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規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管理;逐步建立健“職能明確,人員到位、力量匹配、業務規范、服務有利”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

1.3明確建設方式 在全市17個鄉(鎮、街 )農業技術推廣站加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牌子,即“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實行聯合建設,不增加人員和編制,管理統一納入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管理,監管業務上由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指導。

1.4明確建設內容 按照監管有人員、服務有場所、工作有制度、檢測有設備、辦公有經費的要求,在不增加人員和編制情況下,通過整合資源,保證每個基層監管站配備5臺實用儀器,2名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業技術人員,有一個快速檢測室。同時市財政每年撥付2萬元工作經費,確保基層監管站正常運轉,有效提升了檢測及執法監管的硬件水平。

1.5明確職責任務 主要承擔農民質量安全知識的培訓、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的推廣、生產環節質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項監管措施的督促落實等任務,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1.6明確培訓重點 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站結合冬春農業科技培訓,世行貸款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項目,加強對村干部和農民的培訓。培訓以解讀政策文件、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識為重點,提高農民的農產品安全生產意識。

2.抓制度建設,提高應急協作能力

2.1建立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 按照“超前預警、反應快速、防范聯動、依法處置”的總體要求,舒蘭市農業局局制定和完善了舒蘭市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強化應急知識宣傳、培訓,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2.2建立銜接、協調機制 加強與市食安委、工商、質檢等部門的協調溝通,樹立大局意識,合力攻堅,形成齊抓共管局面。2012年11月,舒蘭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在市農業局設立舒蘭市食品安全檢測舉報中心,與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合署辦公,配置檢測儀器、設備33臺套,增強了檢驗檢測能力,拓寬了檢測范圍。

2.3建立信息報送機制 各鄉(鎮)食品檢測舉報中心設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負責匯總上報本區域食品安全情況。

3.抓基地監管,提高農業標準化進程

3.1抓規范制定,加快推進基地建設 按照“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要求,組織專家編寫了《舒蘭市農業標準化操作技術手冊》、《舒蘭市農業投入品管理辦法》和《舒蘭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管理辦法》。基地管理堅持“四把關”、“五統一”標準,即把好水源關、農資關、技術關、生產關,統一生產時間、統一培訓內容、統一農用物資、統一操作標準、統一建立檔案,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

3.2抓技術指導,切實提高生產者素質 為落實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管理制度,實現生產源頭的可追溯,農產品質檢站印制了《農產品生產經營記錄本》,免費發放給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組織、“三品”認證企業及蔬菜、水果生產基地。同時還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規范生產行為,提高標準化生產意識,保證農產品生產過程的安全。

3.3抓品牌培育,大幅提升農產品質量 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模式。積極宣傳鼓勵企業開發“三品”農產品,加快“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步伐。舒蘭市平安鎮、金馬鎮、七里鄉等3個鄉鎮10萬畝水田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水稻)原料生產基地;2012年舒蘭市被農業部授予全國水稻標準化示范縣。目前,全市建立農業產業化基地45個,認證“三品”農產品68個。實現了品牌化帶動農業標準化,標準化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4.抓市場檢查,提高源頭治理能力

4.1加強生產源頭檢查 加大標準化基地、“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生產記錄及生產環節檢查力度,確保按技術規程操作。

4.2加大執法力度 嚴格投入品管理,對農業投入品做到“六查”,一查經營手續齊全;二查經營者是否備案登記;三查是否有進、銷臺賬;四查銷售的農藥標簽是否規范;五查是否超范圍及區域經營;六查是否有銷售高毒農藥行為。全年共組織農業行政執法人員236人次,出動車輛97臺次,對全市196家農資商店多次進行拉網式檢查。發放“拒絕高毒農藥、珍愛生命健康”宣傳畫2000份,農藥安全使用知識6000份,從源頭上杜絕了高毒農藥進入銷售市場,進入生產基地。

5.抓檢驗檢測,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定期對蔬菜、水果、食用菌開展例行監測和專項檢測,在重大節日、地產蔬菜上市銷售旺季,組織開展重點檢查和抽檢。全年完成196批次、1906個樣品的檢測任務,合格率達到98.1%以上。認真做好常態化監測工作,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示范縣項目。大力實施農超對接工程,成功助推萬隆蔬菜專業合作社“舒朝牌”無公害蔬菜進入吉林、舒蘭大型超市。設立舒蘭市農產品質檢站駐舒蘭大鵬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殘檢測室,配備了6臺設備,派檢測人員駐點檢測,保證了蔬菜、水果銷售前的質量檢測,為全面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礎。

篇9

[關鍵詞]聊城市;學校食堂;食品安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8-0075-02

為了加強對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預防學校師生食物中毒,根據《山東省學校食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課題組調查了聊城市部分學校食堂,分析了目前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1 調查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任意抽取聊城市140所學校食堂,其中大專食堂1所,中專食堂1所,中學食堂98 所,小學食堂32 所,托幼機構食堂8所,基本涵蓋了各層次、各類別的學校,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調查內容

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學校食堂餐飲服務許可證情況;學校食堂設施及布局結構情況;學校食堂加工、處理食品環境衛生情況;學校食堂消毒設備及餐具消毒情況;學校食堂原材料進出把關情況;學校餐廳從業人員健康證明辦理及持有情況;學校食堂原材料采購情況等。

2 調查結果

通過檢查發現,全市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總體狀況趨好,但由于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學校食堂餐飲業食品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2.1 學校食堂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情況

檢查中發現,學校食堂持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106家,約占76%,無《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餐飲服務許可證》過期的34家,約占24%,另外,學校食堂還存在對外承包情況,承包或變相承包的78家,約占56%。

2.2 學校食堂從業人員情況

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絕大部分是臨時工,工資待遇較低,流動性較大。

經調查發現,食堂從業人員初中畢業居多,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的了解甚少,從業人員參加食品安全培訓的僅占40%。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狀況不明,約67%的從業人員沒有健康體檢證明。個別從業人員不注重個人衛生,衛生習慣較差,在操作過程中存在不穿戴工作衣帽、留長發、留長指甲等現象,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和責任心不強。

2.3 學校食堂設施設備情況

調研中發現,各縣市對學校食堂設施設備配備情況參差不齊,部分學校食堂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備,而有些鄉村學校食堂基礎設施設備十分落后陳舊,有的操作間墻壁、天花板已經霉變脫落,衛生環境達不到要求。有些學校食堂還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規劃布局不合理,餐廚面積狹小,有的僅有兩間房屋,幾十平方米。冰箱、冰柜等冷藏設備不全,且利用率不高。配備消毒設備的學校食堂較少,僅占37%,即使個別食堂有一些消毒設備,也只作擺設。

2.4 學校食堂衛生管理情況

經調查,約5%學校廚房環境衛生條件極差,污水橫流、墻壁上油污多,食品安全隱患極大。32%學校食堂防蠅、防蟲、防鼠等“三防”設施不全,個別單位紗窗破裂,餐廳內無滅蠅燈,蒼蠅密度大。消毒、保潔設施不全,餐具消毒不到位,消毒記錄不完整。就餐桌椅油漬現象嚴重。

2.5 學校食堂原材料采購情況

調查中發現有67%學校食堂對原材料采購把關不嚴,沒有向賣家索證索票,采購驗貨制度形同虛設。學校食堂還存在使用無任何標識、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單位的“三無”產品,導致食品存在安全隱患。約有34%學校食堂采購沒有檢驗檢疫的肉類產品,采購記錄不完整、不及時,對供貨商資質審查不嚴格,沒有留存供貨商的相關資質。

2.6 學校食堂食品貯存加工制作情況

經調查,約有29%學校食堂貯存食品原料的場所不符合規定要求,場所存在不通風、潮濕、雜亂的情況,沒有定期清理庫存產品,部分產品已超過保質期、腐敗變質。有的食品加工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物品。還有的食堂原料清洗不徹底,生熟不分開,存在交叉污染情況。

3 對策及建議

3.1 把好學校食堂食品采購關,從源頭上杜絕食品安全隱患 學校食堂采購查驗食品時應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管理規定》,應向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生產經營單位采購食品,宜采取集中采購、定采購的方式確定供貨商。嚴禁采購、貯存來路不明和質量低劣的食品和原料。對進貨食品要做詳細的記錄,包括時間、產品名稱、出廠日期等,并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

3.2 加強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培訓,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一是加強從業人員食品法律法規的培訓和學習。著重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二是結合學校食堂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從業人員普及食品安全衛生知識,宣傳食品安全對人的重要性,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識。三是要建立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檔案。從業人員要定期體檢并提交體檢報告,對于患有疾病或者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從業人員要及時清退。

3.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應急機制,強化制度保障

食品安全應急機制是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出問題時的一種應急反應機制,它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帶來的損失。首先,建立食品安全保障部。成立由學校主管領導、后勤管理相關人員、校醫院、餐廳從業人員以及部分學生代表組成的保障小組。明確職責,及時收集食品安全方面的有效信息,有食品安全隱患情況,做好記錄和匯報工作,避免出現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其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對預警機制。出現食品安全事故時,各環節之間做好相互配合,發揮應急處理的作用,及時處理突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后,建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成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學校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明確崗位職責,嚴格做到責任到人,對于因工作疏忽,導致學校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相關人員,要嚴懲不貸,一追到底。

3.4 部門聯合監管,加強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針對目前餐飲業食品監管“碎片化”的狀態,建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工商局、教育局、農業局以及學?!拔逦灰惑w”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一是各部門之間做好協調,各負其責,不推諉扯皮,不定期對學校食堂進行檢查,保證監督頻次,使監管常態化,并督促學校經常開展自查。二是建立健全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信用信息檔案,對納入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記錄名單的,在依法查處的同時,要進行重點監管。三是每年任意抽取一定比例的學校食堂,并對其食品進行抽檢,抽檢結果不合格的食品給予嚴懲并通報。

4 結 論

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所以,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引起學校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需要用資金來改善學校食堂基本設施設備,需要提高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和食品安全意識,需要建立相關的責任追究制度,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需要相關部門強有力的監管等。通過采取這些有效的措施,相信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問題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李萍,郭維仁,劉敏.對 141 所學校食品衛生檢查情況的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5,16(4):14.

[2]李秀娟.駐馬店市82家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狀況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3(7).

[3]盧蓉濤.淺議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篇10

2010年3月,記者采訪了涇陽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趙景輝。

涇陽縣工商局下轄10個基層工商所、2個經濟檢查隊、8個機關股室,全系統現有正式在崗干部職工178名, 擔負著全縣1152戶企業、4150戶個體工商戶的執法監管服務任務。

建設服務型工商

連年來,涇陽縣工商局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優良工作作風,規范農資流通渠道,支持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與地方黨委、政府協作努力,發展訂單農業,為轄區農產品流通開辟“綠色通道”,牽線搭橋,促進農產品銷售,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歡迎;同時,全方位推行首辦負責制,主動熱情為投資者、經營者和辦事群眾服務。對于前來辦事的群眾,主動為他們“指路、指門、指人”,做到“四不(不拖延辦事、不貽誤工作、不出現差錯、不冷遇群眾),兩優(老弱病殘優先,下崗職工優先),一主動(主動上門服務困難戶)”,深受群眾好評。為了配合地方招商引資戰略,堅持特事特辦、急事快辦,為光明乳業、恒美居等大型招商引資企業送法上門、服務上門。在農資經營戶中開展創建“誠信企業”、爭當“文明工商戶”活動,使經營者守法經營、誠信服務的意識明顯增強。三是實施“陽光工程”。按照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要求,結合工商行政管理規定,堅持政務公開,無償地、熱情地為廣大投資者、經營者、辦事群眾提供注冊登記、商標、廣告、合同、維權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咨詢和服務,增強工作透明度,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理解。

加強規范化建設

制度規范。嚴格制度約束是規范干部行為、培養良好作風的有效措施。在制度規范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從可操作性、實效性、針對性出發,制訂完善了學習、考勤、便民利民、首辦負責等多項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根據業務特點,制訂具體的崗位目標和考評獎懲辦法,要求每個同志根據崗位職責,自訂制度,自訂措施,自我保證。并堅持對每個同志的德、能、勤、績、廉5方面進行每季度考評,將考評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形成了所與所、組與組之間、人與人之間你追我趕、爭優創先的良好工作局面。

監管規范。他們把艱巨繁重的監管服務工作壓力化為動力,充分挖掘和合理調配現有的人力,既有分工,又有協作,把加強日常巡查監管與集中突擊專項執法行動結合起來,對農資、食品等重點領域堅持監管關口前移,嚴把市場主體入門關,實行動態分類監管。

依法行政規范。該局把黨風廉政建設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的“六項禁令”,常敲警鐘,要求必須做到“六不”,即:不辦人情案,不吃人情飯,不喝人情酒,不抽人情煙,不收人情禮,不拿人情錢;在作風紀律方面,堅決貫徹落實縣局黨組提出的“四嚴”,即:嚴格考勤簽到、嚴格請銷假制度、嚴格組織紀律、嚴格著裝規定;在執法辦案方面,以縣局提出的“九條基準線”規范執法行為,嚴格依法行政,不斷提高執法效能。同時建立健全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局長負總責,副局長、所長對所屬人員負全責,加強干部職工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建立了干部職工廉政行為監督登記簿,在市場及主要街道設立了意見箱,聘請了社會義務監督員。由于監督機制的健全,廣大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識明顯增強,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廉潔執法已成為全體干部的自覺行動。多年來無一例違紀、違規現象發生。

再展紅盾風采

2010年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面對使命和責任他們提早制定出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打算和思路:

圍繞“一個主題”搞好食品安全教育宣傳,確立食品安全培訓宣傳新主線。根據食品安全形勢,把2010年的宣傳主題確定為“關注農村食品安全”。他們將編印好“兩單、一卡、一書”?!皟蓡巍?即:食品安全法宣傳單和關注農村食品安全宣傳單;“一卡”,即:食品安全消費警示卡;“一書”,即:食品經營者自律倡議書。組織進村入戶向群眾散發,在全縣各超市醒目處張貼、放置《食品消費警示卡》,同時組織對全縣所有的食品經營戶進行《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七項自律制度》分片巡回培訓。

用“遞減法”和“互查法”兩個辦法解決食品無照經營老頑疾。摸清全縣食品經營戶的總基數,建好臺賬,逐月、逐季度按比例“遞減”的辦法,逐步清理、消除食品無照經營,把全縣食品無照率控制在5%以內。組織各基層工商所開展“互查”,東西片互換,城鄉對調,互查食品無照漏洞,召開互查評議會,獎優罰劣。以求夯實基層責任,降低食品監管風險。

用“三個步驟”落實食品電子臺賬新模式。作為咸陽市工商局確定的6個試點縣之一,涇陽縣工商局在全縣選擇5戶商場超市將盡快落實食品電子臺賬新模式。建立進銷貨電子臺賬,建立索證索票電子臺賬,對商場超市電子臺賬專管員進行針對性操作培訓,以點帶面,逐步推開。

用“四次行動”整治出食品流通新秩序。突出重點季節、重點區域和重點食品,精心組織開展好春節市場、“五一”黃金周、“中秋、國慶”雙節市場、校園周邊食品市場四次整頓,重點檢查“六品”(即:飲品、肉品、乳品、糧油制品、副食品、小包裝食品),依法開展食品質量檢測,嚴防問題食品流向市場,嚴防食物中毒等不安全事件發生。

用“五個抓手”推動食品經營戶自律上臺階。一是加快推進“食品經營示范店村村有”建設。二是抓好食品流通許可證的換發工作,嚴把食品經營主體準入關。三是在核發《食品流通許可證》時,要求所有食品經營戶逐戶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和《食品質量承諾書》,使其一入門便明確“食品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自覺承擔起自我管理、嚴格自律的責任。四是組織開展索證索票、進銷貨臺賬兩項制度落實情況專項檢查,開展獎罰。五是組織開展“上門幫助食品經營戶釘照”特色行動,自帶工具,逐戶上門幫助食品經營戶懸掛營業執照,落實行政指導,體現人性化監管,全縣食品經營戶亮照率達到95%以上。

用“六個機制”促進食品安全監管新規范。繼續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緊急預案應急反應機制、分類監管機制、快速檢測機制、評價激勵機制、責任追究機制、食品經營者自律管理機制等“六個機制”,確保食品在市場上安全著陸,達到“三贏”,即:消費者贏得放心與尊重,經營者和市場主辦單位贏得效益,管理者贏得效率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