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20:42: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德育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德育教育
一、語言手段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語言,人類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師的德育用語,按其功能可以分為3類:規范學生操行的“規范性用語”,評價學生操行的“評價性用語”,以及說明和論證道德規范或評價的“解釋性用語”。
(一)規范性用語
當教師告訴學生某種行為在道德上是正當的或錯誤的,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時,就是在下“道德義務判斷”。例如,“學生應當尊敬老師”,“做人要信守諾言”、“歧視成績差的同學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均屬道德義務判斷。教師同學生談論責任或義務,談論什么是道德上對的或錯的,就是在告訴學生應該樣待人處世。在這種語境下教師使用的是“規范性用語”,這種用語涉及行為,是教師規范學生行為常用的道德語言。在英語語言中則用不同的句式來表示“規范性用語”。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議;即Imperativesentence:WarningandProhibition,Obligation,Adviceetc.教師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當向學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達肯定性道德規則,規定必須如何行事。在課堂上當學生不認真聽講或不按時完成作業時我會板著面孔對那些學生說,“Youhaveto….”這時候學生會意識到他們做錯了,并通過改正或完成任務來表達他們對語言的理解。教師通常采用道德倡議對學生進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勵學生高尚的行為。在教學中我盡量運用激勵語言來鼓勵學生,如“You’dbetter….”“Youarethebestone.”“Don’tbeshy.”etc.教師采用道德禁令對學生進行道德規則教育,約束學生的不規行為。語言教學也要灌輸一點禁令給學生,如“Don’tdothat.”,“Youcouldn’tsayinthatway.It’snotpolite.”“Youmustn’t….在教學中體現一些中西文化差異,并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感知。
2、陳述句:建議、期待、希望
國外德育教育模式及對中國德育教育的啟示
摘要:中學作為人格培育的關鍵階段,德育教育不可或缺。本文聚焦于中學德育教育,在分析了中學德育教育內涵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國外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模式,進而得出其對中國中學德育教育的啟發。
關鍵詞:中學德育教育;國外模式;中國;啟示
目前中國經濟社會正處在深刻轉型的關鍵期,經濟社會大環境中諸多不利因素對中學德育教育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也增加了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難度,迫使學校、家長和社會公眾對中國目前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模式進行反思。本文通過對國外中學德育教育模式的分析,從中得以啟發,使得我們的中學老師和相關德育人士與時俱進,不斷在變革中探索與中國國情相適合的中學德育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1中學德育教育
德育(moraleducation)也稱道德教育,“德”主要內涵是思想道德品德,而“育”則是指培養教育。一般認為“德育”這一詞在18世紀70、80年代早已經形成了。直到英國學者斯賓塞在《教育論》(1860年)一書中,明確把教育劃分為“智育”(intellectualeducation)、“德育”(moraleducation)和“體育”(physicaleducation),“德育”才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基本概念和名稱。從狹義來理解“德育”指的就是道德品德教育。而從廣義而言,德育的內涵和外延就比較豐富,它是一個整體的互動過程,主要指的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師)按照特定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要求以及被教育人員的需求,依據人生發展不同年齡段的思想道德和品質形成的特性和規律,運用不同的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在理論和實踐中對被教育的人實施的道德品質、政治立場以及心理健康等相關素質的培養和塑造。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能力的教育活動。簡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通過對德育教育概念和內涵的分析和理解,我們得知德育教育是有一套相應的運行機制,具有一些特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而這些相關因素的相互作用影響最終會形成一定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模式。有鑒于此,所謂的德育教育模式就是指運用具體的方法和手段進行道德教育、塑造、培養,進而形成具有一定理念、主體、方式的教育關系體系。中學德育教育模式的形成與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本國制訂的德育教育任務目標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習慣有關,只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才能建立和形成科學合適的德育教育模式,進而確保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可接受性,使德育獲得應有的效果。
2國外德育教育模式
美術教學德育教育思考
一、提升自我,為美術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奠定良好基礎
教育的實施者是教師。這就要求教師要首先提升自我修養,博覽群書,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同時,還應加強業務能力,吃透教材,將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自然結合,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拉硬扯。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德育,并不是把德育的內容強加依附在專業知識的講解中,更不是把專業知識本身就蘊含的德育規范剝離出來,對學生進行專門說教,那就恰恰違背了德育滲透的本意。我們所強調的德育穆透是要挖掘和利用專業課程教學自身蘊涵的德育資源,創設情境或直接將道德規范、學科的前沿思想、先進方法、理念融匯在專業知識的技能的傳授中,讓學生在完成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不知不覺接受德育因素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二、教師在美術課堂中,融入德育教育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新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在小組合作中融入德育教學,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中,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革新。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也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尤其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自主學習的能力較低,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相互之間的交流與配合,各自的分工與合作,這些都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及互相謙讓的品質。(二)在藝術欣賞課中,滲透德育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思想波動大,自我意識過強的年齡時期。尤其在90后、甚至2000后的學生當中,崇洋現象過于嚴重。針對當前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心理結構,在美術欣賞課中,通過對我國傳統藝術作品的賞析,有助于學生了解我國文化遺產,認同古現代勞動人民的藝術結晶,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學習中國美術史的時候,可以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欣賞《清明上河圖》時,通過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從作者、內容、布局、藝術手法、歷史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了解,并寫出學習心得。課上,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帶領學生一起進入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時節,從市郊景色、汴河、城內街市三個部分感受當時的繁華景象。畫家通過對汴京城內建筑、商貿、交通、運輸幾個方面的描繪,再現了北宋都城的繁華和發達,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史古畫中所罕見。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這一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珍品,使其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被奉為經典之作。學生通過欣賞《清明上河圖》,不僅能夠認識我國人民非凡的創作力,同時也能夠在開闊眼界,提升藝術修養,增強對我國文化文藝的認同感及民族自豪感。(三)通過課后實踐任務,培養學生的美丑觀、榮辱觀。繪畫是學生美術課堂必然要接觸到的,教師在布置相關的美術作業時,應該特別留意相關作品所含有的內在思想性,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舉行相關的創作課程是一個有效的方式,而創作的主題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有關校園的,有關家庭生活的,也可以是有關夢想的。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與家庭相關的作業,要求家庭成員一起參與,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和家長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其團結合作意識,同時也能夠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激發學生對家庭和生活的熱愛,培養其正確思想道德觀念。
總之,美術教育不僅僅是美學的賞析,還是美與德的完美結合,作為一名美術專業教師,首先應提升自我,加強自身修養,以良好的言行舉止正確引導學生。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不僅僅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更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培養全方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美國德育教育與中國德育教育的區別論文
摘要:美國混合德育模式與我國綜合德育模式各有其特點和優勢。本文通過比較各自德育模式的長短和不足,認為應借鑒和吸收美國德育模式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以此促進我國德育模式的改革和不斷完善。
關健詞:中國;美國;德育模式
一、美國學校德育模式的特點及對我國學校德育模式的審視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國家普遍經歷了無疑是幾千年來教育發展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教育變革。那場被稱為“新教育”、“進步教育”的教育變革,推動、促進了美國學校德育的根本變革、在德育模式的選擇上,由于不斷進行發展、完善,使美國學校德育在實踐中呈現混合德育模式的特征。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經濟發達,號稱“自由樂土”和“民族熔爐”的多民族國家。美國的現代學校德育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以前的美國學校德育從內容、方法、途徑到管理措施仍然是德目主義模式占主導地位。至20世紀前50年,學校傳統德育模式的功能明顯下降,杜威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和實用主義哲學對學校德育產生了巨大影響,傳統的“教師中心論”的德目主義受到了極大沖擊,全面主義德育模式倍受青睞。第2次世界大戰以后至70年代,學校更加放松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控制和管理,學校德育處于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這就成為導致60-70年代以來的學校德育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之后,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呼吁加強學校道德教育。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美國學校德育實施體系就具有了既包含德目主義模式的特征,又包含有全面主義的特征,即在德育實踐中呈現混合德育模式的特點。
所謂混合德育模式,是指學校德育既開設相對獨立的德育課程,向學生傳授既定的德目系列,又充分利用各學科和全部教育活動的途徑和方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初中德育教育與對策探討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城市化建設已經成為了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對于初中德育教育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學生生活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現代教育中,德育教育就顯得更加的重要。本文則是通過分析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來探析城市化背景下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學對策。
【關鍵詞】德育教育;城市化;初中學生
初中學生無論是學習內容的深度和數量相比以前可以說有了質的提高,心理和生理也有較大的變化,但玩樂的意識仍然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在學習上的專注度也需要時刻的關注。因此對于比較枯燥和理論化的德育教育,一般初中學生是很難接受的。特別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影響德育教育的外界元素也更多樣,然而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德育教育對學生思想行為上的影響尤為重要。
一、德育教育以往存在的問題分析
1.重視度不足。從以前到現在,大多數的初中學校都只是重視自身的文化課程教學,其中以初升高的考試科目為主。同時很多教師和校方都過于關注自身的升學率和畢業率,從而忽略了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而由于校方的忽視,就很容易導致學生也輕視德育教育,從根本的思想意識層面就否定了德育教學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不存在去思考和復習的想法。對德育教育的輕視,可以說就是忽視了初中學生思想上的需求和教育,這違背了教育的基本理念。2.教育方式單一。隨著國家教育產業和教育文化的快速發展,加上全球信息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在國內的教育領域中,新的教育教學方式開始不斷涌現,但對于初中德育教育而言,教育教學的方式仍然過于單一。多數學校和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仍是較嚴肅、呆板的讀教材或背誦課文等形式,從而令德育教育流于表面。一方面學生無法學習和認識到德育教育的內涵,另一方面枯燥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不想去深入探究德育教育的內容。3.教師綜合素質不足。德育教育是從初中學生的思想教育入手,包括的領域有:中國文化、道德、政治、法律和心理等領域,可以說是對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培養,但部分教師自身的德育有所不足,包括:言行舉止,那么對德育教育就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初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家人和教師的影響,也會一定程度上模仿成人的行為和言語,而進行德育教育的人自身的品德較低或存在較嚴重的問題,無法做到為人師表,就很容易導致德育教育只是一個空的口號,學生無法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中職德育教育途經探討
一、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然而,其帶來的巨大思想沖擊,給學生群體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中職學生由于其整體素質較普通高中的學生更差,在社會認知和價值判斷上也存在諸多不足,為避免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現嚴重偏差,在價值觀的形成上存在極大危險,就應當通過德育教育的方式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和指導,使其懂得善惡對錯,并能夠擁有正確的理想和未來規劃。同時,中職學生作為我國社會發展建設的儲備軍,能夠為我國提供大量職業型和技能型的勞動人才,必須保證其在學校期間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使得其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并加強中職學生德育教育,以保證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重要保障。
二、當前中職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德育老師綜合素質不高
德育老師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德育教育水平。然而,目前的中職院校德育教師普遍存在著綜合素質不高、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一些德育教師由其它課程教師,不僅專業水平不高,專業知識不扎實,在教學態度上也存在嚴重的問題和不足。教師普遍認為德育教育不重要,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沒有直接幫助。在教學過程中,其行為舉止和言語態度均對學生起到負面的影響。教師綜合素質不高,是中職德育教育問題中的突出問題。
2.德育教育與實際相脫節
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德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健康成長起著指導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有效加強小學生德育工作進行研究,分析了現階段小學德育工作的工作現狀,進而探究了有效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策略,提高小學德育教育水平。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評價標準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對于學生好壞的評價不再將分數作為唯一標準。現階段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重心主要在于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要求小學德育更為合理化、科學化、高效化。在小學生的群體道德觀念走向“多元化”趨勢下,對小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深化德育理論,更要立足于德育實踐,服務于德育實踐。
一、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
一個人即便滿腹才華,但若是沒有最基本的道德,那么也不能算作是社會的安定因素。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比較容易接受具有正能量的道德引領,同樣也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抓好小學德育工作,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性格與價值觀的形成。現階段,我國青少年犯罪的情況屢屢發生,而且這些犯罪嫌疑人越來越呈現出暴力化和低齡化的特征。我們在為這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遭遇感到痛心的同時,也需要對當前學校教育的失敗之處進行反思。由于學校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能得到正確形成,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慢慢走上違法亂紀,甚至是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小學教育中加強德育教育工作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可降低我國青少年的犯罪率。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積極反思小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利于全面把握小學德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學德育工作水平,使之更符合小學生的需求;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
試析中職德育教育的現狀
[摘要]近年來,中職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伴隨著越來越多中職學生的涌入,中職教育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是中職德育教育工作,更是因為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不足,導致教師無法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職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與社會生產大軍的素質有著直接的聯系,然而中職德育教育現狀并不可觀,就中職德育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中職教育;德育教育;現狀
一、中職德育教育的現狀
(一)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選擇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三種類型:1.家庭經濟較為困難,想要早日找到工作為家庭減輕經濟壓力。2.沒有在初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習成績和基礎能力較差,無法就讀高中只能選擇中職。3.完全沒有主見,全聽家長的意見,獲得一張畢業證書即可。大多數中職學生都認為自己既然沒有考上高中,那么自然也沒有就讀大學的機會,因此就抱著混日子的想法來到中職學校,自然而然在學習過程中也不會認真參與。而教師因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無法因材施教,也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教育,使得中職德育教育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社會消極因素
創新中職德育教育模式
【摘要】中職教育,即中等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初級和中級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在輸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從新形勢下中職德育教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入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分析中職德育教育模式創新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育;社會需求;教育模式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穩步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準和精神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帶來的是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巨大改變。中職學生作為技術型、專業型的綜合性人才,其成長環境復雜,與社會接觸較為密切。德育教育作為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和美育相互聯系,側重于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的是學生能否健康成長成才,更事關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德育教育。
二、目前中職德育教育的現狀和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普及,大眾化進程加快,中職學校招生人數也隨之呈逐年增長趨勢。由于現階段學生人數的大幅下降,為了穩定生源,中職學校放寬了招生政策,導致生源質量有所降低。入校新生不僅僅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部分學生出現了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如:焦慮、自卑、冷漠、叛逆等。傳統的德育教育工作已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出現了諸多不足。目前,大多數中職院校的核心工作仍然是課堂教學和技能培訓。雖然學校不斷強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德育教育尚處于重言輕行的處境,即重口頭、輕實行。多數中職學生自身素質差,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組織紀律渙散、榮辱感不強、思想道德水平不高。
“微時代”德育教育探析
[摘要]現如今,我國中職院校生源素質普遍較低,年齡小,無法很好地適應社會。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學校大力開展技能培訓和理論方面的教學工作,卻嚴重忽略了德育教育。對此,只有提高對中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提升學生的個人品質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職教育;德育教育;創新路徑;微時代
“微時代”的來臨,給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帶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改變了以往的教育行為,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德育教育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質,提升自身素養。
一、中職德育教育現狀
中職學生年齡小、素質相對較低。因此要加強中職生在校期間的德育教育,使其成長為人格、性格健全的高素質勞動者。但如今,中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并不盡如人意,中職院校主要培養的是技術專業對口人員,過分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教學,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研究活動少,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不能滿足德育教育資格和教學要求,對于德育教育的內容選擇上較為陳舊,沒有創新,脫離社會發展實際,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1]。
二、“微時代”的概念以及中職德育教育路徑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