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核心素養范文

時間:2023-06-21 09:43: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德育的核心素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德育的核心素養

篇1

【關鍵詞】核心素養;德育活動;養成教育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道德素質將很大程度上決定21世紀中華民族的素質構成和社會風氣。核心素養包涵了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及道德等多個層面,通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視實踐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改進學生德育工作,凈化育人環境,提高學校德育水平,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以校德育活動為龍頭,培養學生集體意識

(一)讓學生打好基礎、形成氛圍養成良好的習慣

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例如我讓學生扮演老師站在講臺上,我在講臺下面扮演學生,我行了一個標準的45度鞠躬禮,并大聲說:“老師好!”臺上的小老師就說:“同學好。”此時教室沸騰了,有的要出來當老師,有的要當學生,我借此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訓練,對每一組都進行評價,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還要加強,老師認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訓練,學生也引起了重視。每個同學都非常認真的練習,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接著訓練學生坐、站、走的姿勢,我在前面擺一套學生桌椅,給學生做坐的示范:頭要正、身要直、腳放平,目視前方。又用標準的立正姿勢站在學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起立、請坐”,達到整齊劃一、動作迅速,精神面貌好。我示范行隊禮姿勢,同學們反復演練,為開學典禮和以后每周一升國旗打下了基礎。良好的習慣規范的教育訓練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打下了一個文明禮儀的烙印。

(二)展示魅力,拓展自主管理的空間

班級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使整個班集體充滿活力、凝聚力。在班級里,我們以校德育活動為龍頭,分別開展了“我與誠信手拉手、獻出一份愛、出一份力、盡一分責”等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對于每項活動的開展,事先都征求學生的意見,活動的時間、方式、內容等都由學生自己決定。在“責任教育”活動中,學生們自發開展了一次“救書”行動。通過對圖書角中破損圖書的救護,學生們感受到了因自己的不愛惜給圖書帶來的“傷害”。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得到了行動上的鍛煉,受到了認知方面的教育。在接下來的一些主題活動中,學生們相繼開展了“我送媽媽幾句話”、“媽媽,讓我擁抱一下”、“說到做到、攀登目標”等自主活動。對于每一項活動的開展,他們都興致勃勃,積極主動,而班主任則儼然成了一名普通的參與者。

(三)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集體的自豪感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特別重視班級形象和文化環境建設,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班級環境建設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體現學生的個性。“小神筆”展示區張貼著小朋友們的毛筆和國畫作品。“從小勤學、長大成材”幾個娟秀挺拔的毛筆字時刻激勵著班級中的每一個小朋友前進。“放飛夢想”欄記載著小朋友們優秀的作文、日記。在每期版報展示出來以后,一群小畫家們總要爭先恐后地為板報添一筆,還常常自我陶醉,希望老師能把其作品保留下來。當得到老師的認可后,他們服務于班集體的勁頭更足了。而所有這些班級文化建設,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增強了他們集體的自豪感,強化了集體的自主意識。

二、關注細節、找準養成教育的契合點

唯有對細節的不懈敲打,才能鍛造出文明的精品。養成教育雖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工作中最“實”的部分,它是德育的“質”的指標。以《走入尋常百姓家》為主題,設計了一家三兄弟的角色:老大開了一家個體飲食店,老二在某私營企業集團擔任部門主管,老三是中德合資企業的一名技術人員。這樣的教學設計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出發,雖然是虛擬的情境,但由于材料都來自生活實際,學生感覺真實可信,學生跟著角色體驗,很快就理解和感悟了這三種非公有制經濟的特點、作用和異同。習慣決定未來,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將堅持從“細節”入手,從“細節”做起,讓每個學生都專注于學習的細致,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充滿熱情地去接受教育,挑戰自我。

三、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梁

(1)不管是家訪還是家長來校交換意見,我們應該立即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同時要使用文明用語等等。這樣家長就會明白你是一位很有道德修養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家訪或家長來訪前要做充分的準備。為了讓家長知道班主任對它的孩子特別重視,家訪或家長來訪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班主任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等。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它產生老師對它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印象。這樣從感情上容易溝通。

篇2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西安 710077)

(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現狀,提出了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的高職生德育新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core of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關鍵詞 : 職業素養;高職院校;德育新模式

Key words: professionalism;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ew mode of mor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2-0254-02

0 引言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指出:加強職業院校德育工作,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注重用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教育引導在校學生,培養具有現代職業理念和良好職業操守的高素質人才。可見,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出的人才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不僅要“成才”,更要“成人”。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如何把職業素養的培育貫穿到德育活動之中,成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1 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是職業規范和要求在從業者個體身上的內化。為闡述方便,筆者傾向于把職業素養分為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包括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隱性職業素養包括人需要在較長時間范圍內通過內在與外在環境共同作用得以形成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職業素養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是后天可以培養的。

2 我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現狀分析

2.1 學校對職業素養全面性認識不夠 職業素養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是職業素養的基石,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是支撐職業人生的表象內容。本課題組通過對《企業高職人才職業素養需求調查》問卷分析發現,企業最看重的是前三項的職業素養,企業認為,一名員工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可以通過學習、培訓等方式輕易地獲得。我國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各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育都十分重視,把大部分的教育資源用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上,無論是校內實驗實訓,還是校外實習實訓,實習教學比重都高達50%或者更多,忽視了隱性職業素養的培育。

2.2 學生自身職業素養缺失 高等職業院校將培養的學生輸送到社會各個崗位,無論從事哪個行業的工作,良好的職業素養都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在現實中,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情況不容樂觀。特別是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一年不如一年。職業院校錄取在普通本科院校之后,錄取分數線低,考上職業院校的學生要么高考失利,要么本來學習基礎就差。一般以后者居多。有些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校不思進取,經常遲到、曠課,每天的生活就是電腦、手機,自由散漫。90后的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在進入大學后仍不改唯我獨尊的習慣,凡事首先考慮個人利益最大化,不顧及他人和集體利益,合作意識較差。當他們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根本無法適應企業的工作節奏,不能遵守嚴格的工作紀律,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愛崗敬業精神,更缺乏團隊協作、積極進取和創新開拓精神。

2.3 職業素養培育留于形式 所有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都有和本職業相關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要求,但對于職業素養要求并沒有課程或活動來做具體的支撐,更沒有像職業技能那樣有各種硬性的考核指標,多半停留在計劃之中。有些學校用就業指導課代替職業素養培育,只是傳授一些企業招聘應聘的技巧,并沒有解決職業素養養成等內在問題;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學生的就業率,為了迎合企業需求,不斷地調整專業方向,加大專業設備投入,強化學生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訓,但對本專業企業用人標準研究甚少,更談不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的培養。特別是忽視了德育課、專業課和實踐環節中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

3 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的高職生德育新模式

3.1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充分發揮“兩課”的主渠道作用。“兩課”教學是高職德育的主渠道,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要陣地。“兩課”教學必須摒棄傳統的單向灌輸教學方法,遵循道德教育以情感體驗法為主的學習規律,突出引導和啟發,利用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法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內容要結合學生的思想特點和社會就業現狀,突出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觀和擇業觀培養,做到“要精要管用”。其次,發揮專業課教學的德育功能。專業課教學中也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加強專業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育的主動性和責任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使學生在掌握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基礎上,獲得對社會和未來職業的價值體驗、情感培養和人格熏陶,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最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可以聘請企業人士到學校的課堂上現身說法,從職場人的角度講述企業需要的人才應具備的素養,把職業理念和企業精神傳遞給在校學生,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3.2 在企業實習中融入德育工作 企業有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比如優秀的企業導師不僅在專業技術上指導學生,更能通過言傳身教將職業道德傳遞給學生,從而發揮榜樣作用影響學生。因而,高職院校可以和企業加強合作,在企業實習中融入德育工作,使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不僅提高實踐技能,而且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和專業課教師一起參與學生的認知實習和頂崗實習,結合企業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提升職業素養。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可以在這個環節積累到豐富的教學案例,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鮮活性。

3.3 建設融合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是高職院校德育的有效載體。建設融合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在校園舉辦優秀合作企業推介會、勞動模范報告會、優秀校友報告會等,邀請社會精英或專業人士走進校園,宣傳企業文化,用優秀的企業文化教育學生立志成才;也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見習參觀;親身感受企業文化;也可以通過校企聯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實踐活動,豐富學校和企業文化。企業文化進校園,不僅加強了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而且增強了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3.4 完善德育評價體系 首先,德育評價形式多樣化。改變單純以學習成績作為德育評價的考核標準,應以多樣化的考核形式與考核方法評估學生。其次,德育評價主體多元化。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外,其他任課教師、班主任、企業實習指導老師、同學以及學生自己都可以成為德育評價的主體。最后,德育評價內容綜合化。應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突出其實踐性。

4 結語

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構建高職生德育新模式,需要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轉變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才能實現學生德育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培育出符合企業要求的會學習、會做人、會做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蘭明.職業基本素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3

摘 要:教師承擔著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健全人格的要素就是核心素養。筆者結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實踐經驗,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生;健全人格;核心素養

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就是教育目標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一個總體答案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那么,何為健全人格?這一問題便涉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說,健全人格的要素就是核心素養。基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 筆者在培養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工作上有如下嘗試。

一、以身作則,健全自身人格

很多小學生往往把教師當作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會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行。教師的人格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格形成。因此,教師要具備健全的人格,平時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力求做到以身示范,以自己良好的個性品質影響學生。

二、利用班會課,讓學生對“健全人格”有所了解

正所謂“學應先有所知,才會有所行”。要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就應先向學生傳授關于“人格”方面的知識,強調“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才能使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由于學生認識領域較狹窄,認知能力較低,生活經驗較貧乏,因此,教師在人格教學中必須采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易感易知的引導方式。如討論會、課外閱讀匯報、板報等,讓學生對健全人格有自己的理解。

三、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自我鍛煉

1.抓人格教育中的“明理啟智”

文化素質可以促進人格的健全。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正處在養成教育的關鍵期,教師應該從學校開設的各種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明理啟智。例如,通過品德與社會課程,讓學生從教材中認識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充分結合教材中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這既是教書又是育人的要求。其次,學校所創設的文化氛圍對學生也具有熏陶作用。學校可以利用宣傳牌、黑板報等開放空間置辦文化角、動手園地、個性空間、好習慣評比欄,貼名言警句和書畫作品等,營造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空間。這樣不僅可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性情,還可以給學生以引導和啟發。

2.培養學生的良好情緒

良好的情緒是健全人格的重要表現之一,良好情緒的培養同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在教學中,筆者充分挖掘音樂教材中或優美的,或催人奮進的,或熱情豪邁的,或讓人怡情的音樂讓學生欣賞,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通過教學《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引導學生體驗草原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還可以用積極、優美的詩詞作品來熏陶學生。如引導學生學習的《詠梅》《》等,把詩詞中的樂觀開朗、振奮豁達的感情升華,作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激勵。

3.鍛煉學生的意志與品格

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形成,不能單靠教師的簡單說教,也不能單靠機械化的強化訓練,而要靠教育者在實踐中的引導。教師要巧妙地利用學生“渴望成功―認可―再認可”的心理,變原有的強化訓練為他們的自律行為,循環往復,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例如,在培養班干部方面,筆者滿懷信任地讓學生鍛煉,要求每位班干部在上任前、離任時對全班學生進行“述職報告”,這樣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得到了提高。

4.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別人和看待自己

離開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就不可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作為塑造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教會學生怎樣協調好與父母、同學、教師之間的關系。第一,讓學生懂得愛父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一些反映深厚親情的感人電影,在觀影后組織班會,讓每個學生講述自己的長輩是怎樣關心、愛護、體貼自己的,同時也讓每個學生講述自己為長輩做的事情。第二,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同情心是人格的重要內容。為此,筆者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去幫助他人。例如,到街道或敬老院打掃衛生,給孤寡老人送溫暖等。第三,多給學生創造與別人合作共事的機會,讓學生懂得如何與別人合作。例如,建立學生互助小組,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在不斷變化,正確看待自己顯得至關重要。在工作中,筆者非常關注這一點,在班上專門設置了“學校德育量化考核、自評欄目”,讓學生自覺、及時、正確地檢查自己的在校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教育應該是心靈的觸動、人格的培育、精神的成長,而健全的人格是教育所追求的最核心的素養。教師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上,這樣健全人格的幼苗就會在春風吹拂、雨水滋潤下,不經意間枝繁葉茂。

篇4

1938年,楊若愚先生為救亡圖存而創辦的樹人學校,78年來一直圍繞“樹人”行走在既秉承傳統,又突破創新的課程建設路上。

聚焦核心素養,

確立課程建設理念和育人目標

建設促進全體學生長遠優質成長的課程,是學校的核心發展力所在,是學校所有工作的最終內核。

立足于學本課程開發,樹人團隊提出了課程建設“三問”:“現階段的課程在哪里” “我理想的課程在哪里”“怎么靠近理想的課程”。在調研需求、架構統籌、價值論證的基礎上,學校確立了“寬廣可選,個性豐富”的課程建設理念,著眼于為孩子積蓄一生行走的力量的價值取向,確定了校本化的學生核心素養:強健的體魄、遠大的抱負、寬厚的基礎、堅韌的意志力。

學校制定出“樹人學子‘5+5’氣質”的育人目標。

五個基礎:體魄強健;舉止優雅(學會微笑,感謝與贊美、自信大方、正義向上);興趣廣泛;思維靈活;習慣良好;

五項才能:能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能有一副流暢表達的口才;能寫具體生動有感情的文章;能掌握一門樂器演奏好才藝;能會一項關鍵時刻的求生技能。

為達到“讓每一個孩子的先天稟賦都得到充分發展”之目的,樹人小學確立了這樣的思路:給一些課程資源,讓學生自主選擇;給一段課程經歷,讓學生培養才干;給一些學習指導,讓學生獨立成長;給一個自由的環境,讓學生思想無疆界。

學校將原有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分類整合,形成學科基礎、個性拓展、綜合探究三大門類和“求真、求善、求美、求壯”四大領域的多維課程結構。

整合融通校內外課程資源,

構建“樹人”課程體系

在培育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學校課程建設必須突破學科知識本位,強調跨學科的整合育人功能,并加強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樹人小學堅持為學生核心素養和個性素養奠基的理念,整合融通校內外資源,構建了自己的課程體系。

構建課程序列

學校課程開發團隊感覺到責任在肩,必須為學生長遠優質的發展著想,一邊做門類和領域的整合,一邊打通領域課程聯系,加強學科聯系、連接和整合,努力構建系統性的課程環境。

圍繞人文修養開發了精品德育課程,《愛國主義教育十二專題》《樹人小學學生發展指南》《樹人學子十大禮儀》《樹人小學學生教養16條》《樹人學子6年間要完成的50件事》,形成了完整的人文修養系列。

語文教學板塊中以“1+2+1”為模式(一個單元主題、兩篇精品文章、一本課外閱讀書目),既遵循國家課程標準對145萬字閱讀量的要求,又承認差異,允許超額完成任務,將這一標準大大擴展,達到了800萬字。分層閱讀計劃保證了有困難的學生達標,又使有能力的孩子吃飽。

在科學與思維領域里,“做數學”課程在基礎數學教學中豐富了內容結構,“必體驗的數學文化、必親歷的數學游戲、必參與的數學活動、必表演的數學魔術、必養成的數學思維”融匯到數學常態教學中。

目前,學校音、體、美、科學等學科共有40多個校級社團和120多個班級社團,保證孩子每一個方向的生長都會得到激發。

實現課程可選

傳授知識不是小學課程的首要任務,更重要的是建立有寬度、可選擇的課程,喚起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與關注。如果說學科主干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基礎素養,那么,選修課程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個性素養。兩類課程共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2015年3月4日,學校第一階段的102門“達”課實現網上選課,引發了一陣風暴。在線選課系統第一次向三至六年級開放,有些課程在開放系統后十秒就搶完了,火爆程度讓網絡兩小時內幾近崩潰。《茶藝表演》《尤克里里》《美麗從頭開始》《生存技能大挑戰》《拍拍樂》等課程吸引著全校近2000名學生,由按部就班的課堂,變為“我最愛”“我喜歡”的走班上課。由校訓“誠勤立達”而得名的“達”課,走班上課,形式靈活;全方位互動,個性十足;綜合探究,趣味濃厚;學科內容整合、課內外時空統合,教學效益更趨最大化。

引入精品課

2014年4月,來自臺灣的老師采用獨特、新穎的“劇幕式”教學方法,把嚴肅的科學課上得生動而活潑。三四年級的孩子們在科學活動課上既動腦又動手,達到了“科學很好玩兒,好好玩兒科學”的目的。

補齊懸缺課

中科院博士團隊開設的生命課程,是樹人課程的妙手偶得。2015年二年級五班一次 “爸爸媽媽進課程活動”,德國弗萊堡生命科學海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博士崔艷艷,走進樹人課堂。

經協商,崔博士的天才兒童科學培養項目,迅即與樹人課程對接起來,樹人小學成為“第三軍醫大學生命科學教育實驗基地”。課程將在北京實驗形成的內容,針對重慶地域條件進行二度開發,嵌入到樹人1~4年級的周課表中,為學生帶來充滿創造力的每周一課。學校一直在為全校孩子苦心尋覓,而一直懸缺著的課程空白,得到了填補。

在課程實施中反思改進,

朝向“優質多樣,自主選擇”扎實前行

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同時需要不斷從實施與反思中改進和完善。樹人的課程建設行動簿上,記寫著一個個年度課程實施已成和將成的足印:

2014~2015學年度:開展調研與認證,形成樹人課程整合和開發規劃;實施周一下午全員、全面分級段的走班自選課程,繼續做好周四下午的按年級的走班小課題探究課程,實現樹人孩子一人一張課表計劃。還有部分孩子成了半天在校、半天在發展興趣特長的“半日族”。

2015~2016學年度:實現網絡平臺選課,注冊家長義工,嘗試進行學段管理,利用學校、家長和社會資源,進一步深化課程建設。

2016~2017學年度:將建立樹人學術管理委員會與專家指導委員會,按照“優質多樣,自主選擇”的原則提煉樹人課程精品,完成學科校本教材編寫和樹人學科資源庫建設。

篇5

代禮儀

安徽省霍山縣下符橋鎮地稅希望小學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在轉變教師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英語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在形成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推及到核心素養方面,即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靈動課堂核心素養

所謂的靈動課堂早在《說文解字》中就已有解釋,靈動主要是是指有靈氣,靈活。推及到課堂教學之中,則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能夠靈活地運用教材、教學方式、教學方式等,打破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靈活多變且極具吸引力的課堂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獲得有價值的基礎知識。靈動課堂從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課改的要求,同時,新課改還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所謂的英語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等。在本文中,主要立足小學英語靈動課堂的構建來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運用情境,培養語言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般會按照教材內容向學生講述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學生在知識灌輸中是難以有效掌握英語該門語言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語言、學會運用語言。而溝通語言與教材的一大有利工具則是情境。由此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的時候,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交際情境,并將所要講述的知識納入到該情境之中,如此學生可以為情境所吸引,自主地走進情境、理解情境,在情境中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我在組織有關happy birthday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會直接創設兩個情境:一是慶祝生日,一是商場購物,為學生提供背景:陳杰要過生日了,為了慶祝她的生日,同學們一起來到超市購買禮物和食材。

我會在購物情境中為學生呈現商店、商品名稱的單詞,如此學生可以結合已學到的知識和生活常識自主地選擇所要購買的商品,并進行購物交流。如此,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還可以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來進行對話交流,與此同時,在購物過程中還能鍛煉學生的購物意識和合理消費意識,將德育滲透其中,以此實現語言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

二、手段多樣,培養思維品質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單元或每一話題中都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這就需要廣大的英語教師善于深挖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性、思想性的內容,并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借助人文內容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思維具有批判性和獨創性。

比如,在教學生angry這一單詞的時候,除了將其“生氣”的內涵呈現在學生面前之外,還會引導學生思考幾個問題:平常自己與小伙伴或父母生氣的時候,會怎么做呢?自己這樣做之后對自身或者他人有什么影響呢?有的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就自己親歷的一件小事暢所欲言,不少學生在說完自己的經歷之后都說當時生氣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幼稚,而且很不應該,生氣的時候不經意間做出的一個動作或者說出的一句話是很傷人的,對此不少學生說以后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學會冷靜,不能隨隨便便生氣,要理性對事情進行理性的思考。如此,由單詞的講解延伸到生活小事,學生可以在理性地分析生活小事中發展其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方法靈活,培養文化品格

英語從其本質上來看,它屬于一門語言學科,語言是與文化有著密切聯系的,倘若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只是將語言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忽視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因素,學生是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靈活溝通的,缺乏文化因素的參與其實也是當前跨文化交際失誤頻仍的一大原因,也是造成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英語的一大原因。對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向學生呈現英語文化內容,使其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為其文化品格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講諸如Excuse me、Thank you等日常禮儀用語的時候,會直接理解對比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地對比中西方的日常禮儀用語的用法,就Thank you而言,謝謝幾乎成為西方國家的口頭禪,無論是對何人都會報以感謝,而在我國一般情況下,關系比較親近的人是很少使用謝謝的,如果使用,則會顯得很陌生,兩者的距離會拉遠。如此,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下,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交際環境下,要選擇不同交際用語,以此為其跨文化交際的實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適性學習,培養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主動學習、積極調適、自我提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對實現英語學習目標和終身學習至關重要,其中適性學習最為關鍵。比如,在英語的學習中,對單詞記憶很枯燥,另外,英語是需要學生積累的,這樣才能慢慢地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所以這就需要學生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組員之間互相配合來記憶單詞這個方法是最適用的。特別是學生都是剛剛接觸英語,對單詞和句子都不太熟悉,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記憶單詞的方法,我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配合聽寫,用這種方法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聽寫時分享記憶單詞的竅門。有一位學生就分享了自己的方法,他說:“我在學習單詞family時,經過觀察,我發現family這個單詞居然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這句英語前字母的拼寫。發現這一點后,family這個單詞很快就記住了,并且記得特別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配合,互相幫助,讓英語學習變成了愉快的事情,從而也進一步豐富英語知識和技能。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手段等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其自身的素養也得以提升,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曉玲.芻議小學英語教學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學子(理論版),2016(09).

[2]樓賽麗.聚焦小學英語教育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J].校園英語,2017(13).

[3]魯子問.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11.

篇6

一、什么是核心素養

2014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雖然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但卻并沒有對其做出具體的概念界定。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恩山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概括來說,學生的核心素養,指的應該是涉及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學生個體適應未來社會、實現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什么是新教育

2000年,朱永新教授提出了“新教育”這個概念。其中,新教育的發展論即“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狀態論即“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和諧論即“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這些學理基礎支撐著新教育,使剛加入新教育行列的我找到了歸宿,并在新教育的路上踐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從提高體育活動的愉悅感、成功感中培養核心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在《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一文中寫道:“培養全面的發展的人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教師要善于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在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困難的學生面前,向他打開他的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里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 的精神豐富的人。”在體育教學中,我總是想方設法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體驗喜悅,不斷超越自我。比如在中長跑教學中,第一次練習時我會先將水平相當的學生分在一組,第二次練習時又會將水平好的與次之水平的同學分在一組,依次輪回;練習中,不斷鼓勵學生猿鄭幻看瘟廢敖崾時,我會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報時,學生總能聽到成績提高的好消息,這樣絕大部分同學不僅僅是從我的成績上知道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練習中能夠處于領先地位,大大增強了他們的信心,體會到了成功、喜悅,從而培養了學生堅持不懈、敢于拼搏的優秀品格。又如,在籃球、排球、足球、接力賽等集體合作類項目中,不僅要讓有特長的學生得到鍛煉,還要使那些學困生同樣得到提高。為此,從分組到目標的預設都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過以優帶差、以優輔差等方式,不僅使優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讓學困生在這樣的互助中得到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們團結協作精神。這些活動中展示出來的體育精神都是核心素養的一種體現,也很好地詮釋了新教育所提出的學校教育要努力讓學生在教育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而后在成功的體驗中確立新的目標,求得更大的進步。

四、從提高運動能力、創新能力中培養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學的,既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對于學生運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老師要在選材上下功夫,例如,我們所在地區學生體育中考的項目中有一項是一分鐘跳繩,而教學中單純地反復練習跳短繩,學生極易產生抵觸情緒,練習效果不明顯,學生的成績往往出現瓶頸狀態,且難以突破,因而我把單純練習跳短繩改為跳個人花樣或雙人花樣時,收到較好的效果。花樣跳繩練習中,我充分利用新教育中“榜樣+底線”這一手段,提高了學生練習的主動性,特別是在花樣組合動作練習中,要求學生進行個人或小組的創編,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性,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合作、創新能力得到提高。觸類旁通,花樣跳好了,速度也隨之提高了。通過這類教學,學生運動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創新能力這樣的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五、從提高理論知識與健康行為中培養核心素養

篇7

關鍵詞:科研平臺;德育素質;創新能力;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3-0247-02

大學生德育素質與創新能力的融合是時展的需求,是21世紀高等教育的必然趨勢。高校科研平臺作為推動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研究基地,吸引、培養人才的基地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中心,它具有技術集中、人才集中、課題集中多種特點和優勢;同時,其工作性質決定其研究與自然、社會距離更近,教師與學生之間距離更近,是對大學生德育素質與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融合培養的最佳場所。近年來,我們依托天然產物研究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三峽大學)科研平臺進行了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的研究與實踐,通過近三年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明確平臺功能,樹立德育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相互滲透新理念

當前本科教育中德育素質與創新能力的融合缺少有效載體,是導致當前高等教育中創新能力與德育教育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校科研平臺以其科技、人才和社會資源優勢在本科生創新能力與德育素質培養中彰顯其獨特的魅力。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依托科研平臺,建立了全程參與,整合培養新體制。通過平臺教師全員參與對學生的管理,做到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全心身育人;通過召開大會、老教師和學生自我介紹、參觀實驗室、學習實驗室規章制度、面對面談心等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平臺教師除了負責指導學生的具體科研項目外,從學生的思想動態、科研設備分配、學術講座、文體活動、后勤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安排專人負責,做到教師人人培養學生,學生事事有人培養。通過團隊統一管理,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猶如在一個大熔爐里相互交融,德育素質與創新能力在管理活動中達到了共生互動,相同互通,相異互補。

二、開辟新渠道,促進德育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相互滲透

科研平臺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以實踐活動作為滲透德育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的載體,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使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體化,人文素養、公德意識、心理素質的培養客觀化,教育形式趣味化,提高了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效果。(1)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提高學生人文修養:通過閱讀歷史書,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閱讀勵志書,強化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及奉獻精神;閱讀文學書,凈化心靈,陶冶情操。(2)開展學生自主管理活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讓本科生參與科研平臺管理把自己當作平臺的主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利用假期組織大學生到東陽光集團、宜化集團、人福藥業、神農架聚能藥業等企業參觀學習,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培養大學生嚴謹、務實、多思的良好品德,增強對國家的使命感和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感。(4)開展主體實踐活動,催生個性成熟:將科技創新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重視培養學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人文素質的教育。重點實驗室在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工作中,有目的要求學生以科技創新、產品開發和“挑戰杯”活動的方式參與到相關企業的管理和產品開發活動,培養學生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5)注重畢業實習指導,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德育素質:本科畢業實習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德育教育最佳整合期,也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時期。我們通過科技的研究活動,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精神,養成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從而實現科研創新能力和德育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構建科研平臺內部考核與社會評價結合的機制

我們對學生在實驗室學習和科研期間的表現,從科研、管理和社會活動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檢驗實驗室實施科學精神與德育素質培養效果。科研上,學生的科研的成果為考核指標之一,同時對學生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也進行考核,指標包括科學態度、科研成本、學習能力、工作效率、儀器設備和低值耐用品使用的完好率、團隊協作精神等。管理上,主要考核學生參與實驗室公共財產管理、安全衛生管理、考勤管理和對實驗室建設的建議與思考等。社會實踐活動考核學生參加活動的主觀能動性、活動的效果等。實驗室對學生的考核改變單純通過理論考試評價學生能力的模式,以實踐工作能力考核為主,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同時,引入社會考核內容,對在實驗室走向社會的學生,通過對其社會競爭力和用人單位滿意度以及學生對實驗室人才培養模式的反饋調查,評價實驗室對人才培養的社會價值與意義。通過100份問卷調查,我們科研平臺推行創新能力與德育素質融合的培養模式受到社會和畢業學生的一致好評,用人單位對實驗室培養的學生滿意度達到92.5%,畢業生對培養模式滿意度達到100%。用人單位對實驗室畢業的學生評價為優秀的包括職業道德,事業心、責任感,團隊協作精神,創新能力,知識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認識能力。社會評價客觀反映了科研平臺將德育素質與科學精神融合的培養模式,能夠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人才。

四、依托科研平臺培養大學生德育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

近3年來,我們通過“科研平臺―團隊統一管理為主導―創新能力與德育素質教育并重―活動式教育為載體―內部考核與社會評價結合”的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先后培養本科畢業生38人,有7人獲得湖北省優秀學位論文,發表研究論文20篇,其中SCI論文2篇;接受大學生科技創新小組17個,培養科技創新學生45人,培育出科技創新團隊8個;指導的學生先后獲得了湖北省大學生化工設計創業大賽、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湖北省人福科技“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大賽、三峽大學“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諸多獎項;學生參與申報成功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項目3項。申報專利5項。協助完成課題鑒定3項,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通過主體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畢業生在社會各崗位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及用人單位滿意度明顯提高。

五、體會

通過開展“科研平臺―團隊統一管理為主導―創新能力與德育素質教育并重―活動式教育為載體―內部考核與社會評價結合”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的實踐活動,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提升當前大學生的德育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校的科研平臺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

參考文獻:

[1]莊明珠,陳閩軍,劉玉敏.發揮科研平臺優勢,努力培養創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2]張桂春,張萍,劉新海.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如何培養創新能力[J].科學教育,2005,11(6).

[3]費正東,屠美玲.科研平臺反哺教學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2,35(4).

[4]王莉,韋革宏.淺談科研平臺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1,108(2).

[5]張澤民,李偉,張秀香等.如何利用科研平臺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2).

篇8

關鍵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溝通模式;焦點解決

對學生的成長來說,初中階段是他人生過程中的黃金時期,而這個時期學生接觸的更多人際關系就是老師和同學,而教師是學生從少年走向青年的重要引導者,既扮演著傳道受業的老師,也扮演著個人成長的指導師,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父母的角色。初中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棟梁,初中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培育出身心健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優秀學生任重道遠,因為時代的變遷擺在教師面前的學生已經千變萬化,不斷的沖擊著一直以來延續的傳統教育。為此我從本人的工作經驗中進行總結與反思,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當前初中教師在學生的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前段時間和一些一線教師探討當前的教育狀況時,他們不免發出感嘆,覺得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這里的難教當然不只是教學之難,也應該包括了教育之難。在新課改思想理念影響下,雖然我們教師一直在探求核心素養下的教育教學,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教育體制的指揮棒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衡量一個學校的教育成績主要還是以學生的學科考試成績為主,所以很多教師難以從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過來,對于德育教育的核心、新課改的目標等認識不到位,理解不夠深刻,面臨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壓力,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就將重點放在成績上,我們注意到不少教師只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對于學生品格上的缺陷缺乏關注,對于問題學生也不會耐心細致地有效地進行溝通和教育,從而使得學校的教育質量大打折扣。例如,某某中學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優異,但是平時與同學關系處理不好,而且有一定的攻擊性,教師認為讀書好的同學腦子靈活,出現一些小錯誤無所謂,沒有及時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結果該生釀成大禍,給孩子自身、家庭和學校都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而教育方面諸多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教育和教學兩者之間應該是相互依存的關系,良好的教學質量離不開較高的教育發展水平。那么在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初中教師如何加強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積極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呢?

二、加強和提升初中教師教育水平的策略

1.教師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古人對老師的定位,那么傳道什么意思呢?它是說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得可貴品質,要求老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學生德育教育的領路人,影響到學生們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因此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確實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素養,切實轉變觀念,將道德水平和學業成績置于同等位置,認識到初中階段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加相關培訓,不僅要在思想上提高自己,也吸取先進經驗,在責任層面,教師更需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及人生觀,做到率先垂范,給學生做好榜樣,千萬不能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盡量凸現道德品質的作用,教育學生先做人,再求值,讓學生在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影響下,形成良好道德品質。

2、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內心世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荷爾蒙水平逐漸提高,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情緒也更容易激烈和具有不穩定性。我在班主任工作時期,多次遇見個性特別行為怪異的學生,有沉默寡言的,有不經意發出怪叫的,有割手腕的等等,如果我沒有學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可能就會用傳統的教育方式處理問題,結果可想而知。正是由于自己平時經常學習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心理技術與方法,所以遇到此類學生能夠積極做好預防工作,及時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從社會教育和人才的互相關系來看,塑造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面對社會發展而做出的必然選擇,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樂觀向上的奮斗精神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中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的需要,是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轉軌的需要,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遏制中學生心理疾病的需要

3、樹立為學生服務意識,勤反思,多嘗試,尋找有效的溝通模式,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

篇9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語言能力;培養策略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簡單來說,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能把知識講死了,要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的呈現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在把握知識點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并培養良好的品格。在英語科目中,它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質量以及學習能力這四部分。筆者在下文中就將以語言能力為研究對象,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問題存在,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初中英語核心素養概述

核心素養是關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當學生具有核心素養的時候,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才更為深入。并且,他們會積極將之用于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會受到新的啟發,從而得到更多新的理解。這樣,他們的學習就處于一種良性循環中。每個學科基于它們不同的內容價值,都有著它們專屬的核心素養。英語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逐漸形成的。它包括聽讀寫英語的能力、西方文化意識、西方社會思維、英語學習的方法等。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做好引導。在英語核心素養的教學中,我研究的是語言能力培養的問題。加強初中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這符合英語學科的根本屬性。英語跟漢語一樣,都屬于語言的范疇。所以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跟漢語學習一樣,既要會讀、也要會寫。這樣,英語的交際屬性才能發揮出來。其次,這可以增強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效果。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穩步提升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中,英語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說英語與寫英語結合起來,從而真正把握英語的語言魅力。這樣,他們就會越學越精進,熟練進行英語對話、閱讀等活動。最后,這也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新課改強調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打破了以往的唯分數論,所以在教學上教師就更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等的提升。英語作為實用性學科,教師也會更多地考察他們實際運用的情況,而不是讓他們只會做題。初中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期,我們要做好科學的引導。英語教師要立足于學科本位,加強語言能力培養的研究,從而真正讓學生學好英語。

二、初中英語核心素養中語言能力培養的現狀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地區的初中英語教學發展依然停留在傳統狀態下。這也就是說,不少英語教師還是不能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這樣,他們在語言能力的培養上也做不到位。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不少初中英語教師不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我國中小學的教育屬于義務教育,而高中到大學的教育則屬于選拔式教育。它們選拔的標準非常簡單,那就是成績至上。所以,很多初中英語教師都忙著研究考點、分析題型。他們普遍重視學生做題能力的訓練,而無暇顧及他們語言能力的培養。其實,從根本上說,這就沒有正確地去認識英語語言能力。英語語言能力有著對寫作應用的要求,這是以聽讀為基礎的。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注意結合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以及英語學習的特性,來調整自身的理念認知。其次,不少初中英語教師割裂了語言能力培養的內容。在英語學習中,單詞是基礎。英語教師總是最先教授它的發音,然后再進行意思、用法、搭配等內容的講解。一個個的單詞,最終就能夠串聯起一課的學習。從讀開始,到成句應用,這都屬于語言能力培養的內容。英語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注意前后連貫,清晰地引導學生從而讓他們明白自己是怎樣學習的。但在實踐中,英語教師往往注意不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他們總是將讀寫等活動區分開來,學生只會根據教師的指揮,或是大聲跟讀,或是快記筆記,讀跟寫總是連不到一起。所以,他們學習的印象就不深,英語語言能力也就無從提升。再次,不少初中英語教師缺少語言能力培養的方法。很多教師認為,語言能力的培養就融入在英語的日常學習中,這不需要專門強調。只要學生學的多了,他們的語言能力慢慢也就提升了。所以,初中英語教師一般在英語學習中都會提到讓學生多加積累。比如說,他們會布置晨讀任務,讓學生將課文讀兩遍,還有重點的句子等背過、抄寫兩遍等。學生普遍覺得枯燥,并不愿意真正投入精力去學習。這樣,學生實際的語言能力培養效果就不顯著。不少學生還會比較敷衍,甚至于不愿意開口說英語。這對于增強他們的語言能力來說,造成了較大的困擾。最后,不少初中英語教師缺少語言能力培養的評價。一般情況下,初中英語教師都是通過考試、課堂提問、作業等載體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在語言能力的評價中,英語教師往往也以這個為規范。比如說,在考試中,教師會通過作文寫作來查看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圈點標注有問題的句子等。還有在隨機提問的時候,他們會考查學生的對話能力。但在實踐中,這些評價都比較籠統。英語教師不會點出學生語言能力的情況,他們會說出他們這段時間的學習,或者是某個詞組、句式等使用不當。這種評價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增強碎片化知識學習的程度。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開發新的英語語言能力評價方式。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語言能力的策略

英語作為實用性學科,在當下的社會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要認真做好英語教學的工作,從而發揮它的積極效用。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英語教師要立足于學科素養的角度,不斷加強初中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關于具體方法的把握,我們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提高對語言能力培養的科學認知。初中英語教師要加強英語核心素養的學習,認識到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這是他們改進教學活動的基礎。對此,英語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明確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動學生發展、增強人才素質。他們要減少功利性的審視目光,把自身的教學更多地回歸到英語本身。比如說,英語教研組可以組織專門的研討會,研究英語語言能力培養的內容,教師之間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此外,他們還可以上網搜集相關的資料,從而反思自身的教學活動。第二,加強教材研究從而深入挖掘語言點。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語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的培養都需要一定的基礎,所以英語教師要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多去挖掘課本中的語言點。例如,教師可以把對話類的句子摘出來,讓學生大聲朗讀。其他的可讀性強、語言有代表性的文段也都可以摘出來進行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放任學生自由自在地讀。英語教師要做好引導,帶領學生一起去品讀那些句子,然后一起感悟其中的內涵意義。這樣學生才能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他們讀的意義何在。學生會按照讀的思路,去思考英語的句式特征、語言特點等。英語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讀英文刊物,比如說鼓勵他們分享讀過的小詩、歌詞等。第三,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在培養初中生語言能力的時候,我們任務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大膽的開口說英語。要實現于此,英語教師就要在教學安排上下功夫。他們要多去觀察學生、多把握學生的心理,多鼓勵他們。最重要的是,英語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說英語的平臺。例如,英語教師可以拿出課堂的十分鐘,讓學生進行英語表演。此外,英語教師還可以結合多媒體創建適宜的情境,從而放松學生的情緒,以讓他們開口說英語。其他的像教學生唱英文歌,組織英語演講比賽、口語小組等,也都豐富了初中英語教學的形式,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第四,將聽讀寫結合起來。英語語言能力的學習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在這里面我們不能只會寫而不會讀,又或者只會讀而不會寫。所以,我們要將聽讀寫結合起來。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讓學生在聽的時候跟讀,這樣學生更容易把握其中的美感。在寫的時候,學生也可以讀出來,這樣他們的記憶更深刻,更能將知識對號入座。第五,建立科學的語言能力培養評價體系。在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他們以科學的評價。對此,英語教學組可以進行專業討論,從而制定統一的評價體系。這樣,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會更加重視語言能力的教學。例如,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語言能力成長檔案,記錄他們學習的歷程。然后定期分析他們的進步等情況,進而給學生更科學的評價。英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讓他們自己思考自身語言能力提升中的問題、困惑等。此外,初中英語教師還可以加強網絡資源的利用,從中找到更多英語語言能力培養的材料。這對于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來說,也是很有好處的。

篇10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教育主旋律培育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在相關學者對核心素養的研究過程中,其中影響最大、最深遠的就是OECD核心素養的框架體系,在這個框架體系中將核心素養分為類分別是:自主行動、交互使用工具和在異質群體中可以有效互動的三種能力[1]。三類核心素養但是以相互作用的形式進而實現人全面的發展。此后在某年某大學中有將核心素養按照所涉及的領域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文化基礎、社會參與和自由發展,其中的每一版塊都明確反映出了小學教育中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基本培育要求。

二、核心素養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小學階段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實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新課改計劃的實施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小學教育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在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過程中,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的能力與滿足個人發展所需的知識儲備量的重要素質,以期為學生今后的綜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說培育核心素養是小學教育的主旋律,而核心素養的培育途徑就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

三、核心素養在小學教育中的培育途徑

(一)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作為傳遞知識的媒介,是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內涵。故在完成培育核心素養的目標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優化教學內容,尤其是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內容培育途徑的運用。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內容不僅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式學習,還需要教師重視知識的交融、內化。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也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興趣愛好,適當的拓展授課內容,在擴大學生知識領域的基礎上拓展核心素養的內涵。

(二)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示范

教師的教學示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效率,教師規范化的示范不僅有助于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有助于教師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實現。所以教師將核心素養融入到教學示范中需要做到:第一,教師要結合語文課程的優勢,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確核心素養培育標準、完善學生的道德情感。在此工作中,教師要做到以身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第二,學生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與人為善是每一位學生的必備技能,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在教學示范中表現出友善的情感,積極引導學生情感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的情感流露做鋪墊,以盡快達到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

(三)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課堂

課堂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平臺。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課堂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角色,就應該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各種活動中,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一,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發掘每位同學的潛能并指導學生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其實踐能力。第二,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組建科學的學習小組或者是平臺,在引領學生積極學習的環境中培育學生間互幫互助的美德,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第三,教師也要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學生的反思過程是其深入思考的過程,也是學生將課堂知識內化的關鍵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