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中學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17:51: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辦中學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辦中小學幼兒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從1996年至2005年的相關學校機構數和在校學生數入手,回顧、分析和總結“九五”至“十一五”期間我國民辦中小學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成就,指出民辦中小學幼兒教育在發展中存在份額少、規模小,地位不平等、受公辦學校擠壓嚴重,行政管理比較薄弱、定位不夠準確等方面的問題,并展望其發展趨勢,認為民力、幼兒教育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民辦中小學則將在選擇性教育服務方面取得新進展。
[關鍵詞]民辦教育;民辦中小學幼兒教育;民辦中小學;民辦幼兒園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中小學是從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講話之后發展起來的,民辦幼兒園則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家庭幼兒班(或稱為個體幼兒園)起步。近十年來,全國民辦中小學幼兒教育,無論學校數、在校學生數及其占同級同類教育的比例,都呈逐年增長的態勢,民辦中小學幼兒教育已經成為我國中小學幼兒教育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尤其在中等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領域,民辦學校在校學生的份額已經分別接近1/4和1/3,機構數的比例已經分別接近1/3和超過50%。
一、事業發展成就
(一)從教育機構數看發展
從1996年至2005年,全國民辦中小學幼兒園的數量變化比較大,呈快速增長的態勢。
民辦教育上半年工作匯報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有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499所,占全市學校總數3463的14.41%。民辦教育資產總值為18.15億元,教職工9156人,在校學生12.35萬人。其中今年上半年新批民辦學校46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2所,幼兒園39所,培訓學校4所。我市民辦教育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
二、主要成績。
1.民辦學校辦學檔次整體提升較快。
我市關于“支持合法辦學,打擊非法辦學,鼓勵優質辦學”的管理策略初見成效。截止目前為止,全市75所民辦學歷教育學校中,優質辦學占80%,受到歡迎。其中,全市8所民辦學校評為省市重點和市級示范學校。其中麻城市博達學校、麻城市華英學校、羅田縣育英高級學校、蘄春縣益才高級中學、鄂東華寧高級中學、黃梅縣晉梅中學、黃岡外國語高級中學等7所民辦學校被評為市級示范學校,黃梅興華中等專業學校被評為湖北省重點職業技術學校。今年有麻城市華英1所義務教育學校被授予省級五星級民辦學校。蘄春縣益才高級中學、黃岡市代代紅幼兒園受到國家教育部表彰。黃岡市育英學校受到全國民辦協會表彰。麻城市博達學校等7所學校,黃岡市代代紅幼兒園等4所幼兒園和姜炎清等5位中小學校長,姚秀玲等5位園長和劉建斌、楊凌等40名中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受到省教育廳表彰獎勵。
2.民辦學校質量提高,參加高考、中考效果明顯。全市優質民辦學歷教育學校,彌補了我市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其中23所民辦高中高考成績較為明顯。其中羅田縣育英高級中學486人參加高考,上本科線312人,其中徐露同學文科571分,獲全縣第一名。黃梅國際育才高級中學1300人參加高考,上一本線63人,創該校新紀錄。據黃岡中學報道,該校今年高考前20人中,來自全市民辦初中生源占8人。團風縣楚天學校高考考場實現了全空調配置,填補黃岡市高考考場無空調配置的一項空白。全市民辦初中應屆畢業生參加中考成績突出,中考過重點線225人,占應屆畢業生25%,其中達到黃岡中學錄取線82人。
基礎教育治理困境與出路
摘要:多年來,衡水中學以打造高考神話、高“北清率”而成為一所超級中學,形成了一種廣受追捧的“衡中模式”。但認真分析就會發現,這種辦學模式公辦與民辦不分,以民辦學校名義聚攏教育資源,對正常的區域教育生態造成了不利影響。其折射出的基礎教育治理困境是,在不合理的教育政績觀下,地方政府以產業化方式辦學,以及教育管理體制局限與公眾監督缺失,導致教育治理機制不健全。為此,應強化教育職責履行的約束與問責,敦促地方政府依法治教,規范民辦學校招生自主權的行使,并加大教育信息公開,推動基礎教育治理的公眾監督和參與。
關鍵詞:衡中模式;超級中學;依法治教;基礎教育治理
2017年4月,依托于衡水中學創辦的民辦學校衡水第一中學在浙江嘉興平湖市開辦分校。據新聞報道,這是全國范圍內的第18家“衡中系”分校。“衡中模式”再一次進入輿論漩渦。5月5日,教育公益機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向教育部“舉報”衡水中學等超級中學違規辦學,教育部要求河北省教育廳進行專項檢查。6月1日,河北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對河北衡水中學、衡水第一中學辦學行為進行整改的通知》(冀教基〔2017〕17號),指出衡水中學、衡水第一中學(簡稱“衡水一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規范甚至違規辦學招生的情況,并提出了若干項整改要求。隨后,石家莊、承德、廊坊等多地教育部門發文,限制衡水一中在當地招生。長期以來,“衡中模式”備受爭議,支持與反對的聲音都很強烈。本文擬對“衡中模式”進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辦學的核心問題癥結和折射出的基礎教育治理困境,并探討破解對策。
一、“衡中模式”辦學的核心問題
多年來,“衡中系”學校以出產高考狀元以及眾多學生考上北大清華而名聲在外,形成了擅于打造高考神話的“衡中模式”,成為一些媒體和學生家長追捧的對象。但從教育規律來看,“衡中模式”的出現與擴張,存在著不合理、不正當之處,其辦學的核心問題涉及兩個方面。1.公辦與民辦不分,以民辦學校名義實現教育資源集中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教育辦學體制改革逐步實施,國家鼓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名校辦民校”成為普遍的浪潮。尤其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為民辦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法律與政策環境。衡水中學成立于1951年,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但成績并未特別突出,僅僅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所普通高中。衡水中學成為中學“名校”的過程,與其開辦民辦學校是密不可分的。1999年,依托于衡水中學的公辦民助高中滏陽中學成立,學校的教學進度、管理考核等均與衡水中學一致。2013年2月,河北泰華錦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出資,與衡水中學共同成立了民辦性質的衡水一中,其官網介紹,“管理、師資、招生、教育、教學均以衡水中學為依托”。“名校辦民校”并未超出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的相關規定,但從20世紀90年代末伊始,“名校辦民校”就存在著公辦與民辦不分、“一校兩制”的問題,實質上是公辦學校以民辦的名義辦“校中校”,是一種打著法律與政策幌子而成立的“假民辦”。法律法規與政策對這種辦學行為是堅決禁止的。根據2004年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六條,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應具獨立法人、獨立辦學、獨立財務、獨立招生、獨立發證“五獨立”。2016年5月12日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2016年規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中要求:“逐步規范公辦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行為。堅決糾正公辦學校變相以民辦學校名義收費、‘校中校’等違規行為,防止公辦學校優質辦學資源異化和流失。”[1]多年來,衡水中學與其相關的民辦學校在公辦與民辦的關系分界上“曖昧不清”。衡水中學與衡水一中的高考喜報共同在衡水中學官網上公布,衡水一中被當地人很自然地稱作是“衡水中學南校區”,而成立更早的滏陽中學被稱作“衡水中學東校區”。今年6月1日河北省教育廳印發的整改通知,對衡水中學提出3項整改要求:衡水中學法人代表不得代行衡水第一中學法人代表權力;衡水中學在編教師派往民辦學校任教應由衡水市教育局批準,并不得影響河北衡水中學教學活動;去除河北衡水中學官網中涉及衡水第一中學相關信息,在涉及對外宣傳內容上不得發生河北衡水中學與衡水第一中學同時出現的情形[2]。這揭示了“衡中模式”違規辦學的事實真相,包括衡水中學法人代表把持衡水一中權力、公辦教師派往衡水一中任教、兩校“捆綁宣傳”等問題。6月16日,河北泰華錦業房地產公司了“衡水第一中學董事會聲明”,宣稱2014年9月19日,民辦衡水第一中學公章被衡水中學某校長取走;從那時至今,衡水第一中學董事會從未授權個人和團體合作成立分校等事宜;衡水第一中學財務賬戶和投資方也未收到任何一家學校的贊助金和加盟費[3]。這更佐證了衡水中學與衡水一中的“曖昧關系”:二者一校兩名,內部互通。尤其近3年來全國開辦了18家“衡水系”中學,有不少是以衡水一中的名義開辦的,其投資方卻聲稱未收到任何加盟費,那么這些費用去了哪里?令人浮想。既占用公辦教育資源,又享受民辦教育便利,以民辦學校的名義實現教育資源集中,這是“衡中模式”壯大擴張的重要訣竅。2.打造“超級中學”,對正常的區域教育生態造成不利影響所謂“超級中學”,是指學生規模巨大、學校設立在地級市或省會城市、壟斷了當地的優秀生源和師源、考取北大清華的學生占據省內較大比例的學校[4]。超級中學是教育資源高度集中的產物,往往規模龐大,是重點學校的升級版。目前,衡水中學(含衡水一中)的在校生12000多名,河北省內優秀的生源和師資不斷被聚集而來,近年來河北高考狀元、北大清華錄取的學生也大多出自該校,是一所很典型的超級中學。學校嚴格管控學生的作息、吃飯、跑操和學習時間,實行精細化甚至是半軍事化的教育教學管理。但“衡中模式”更值得被非議之處在于,通過表面合法正當的手段,將全省各個地區的優質生源集中起來,憑借高強度、激烈的應試教育訓練,屢屢在高考競爭中拔得頭籌,這是它作為超級中學崛起的重要路徑。“衡中模式”的支持者往往號稱,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所高中,衡水中學取得了耀眼的高考成績,這為農村學生、寒門子弟升學和改變命運提供了通道。但真相并非如此。有研究者對國內頂尖學府K大學2005年至2009年連續5年的學生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超級中學平均占有本省K大錄取計劃的14.4%(有的占比更高),但來自超級中學的學生中,農村戶籍比例遠低于一般中學,只有一般中學的八分之一[5]。另有研究顯示,“超級中學”憑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壟斷,催生了擇校現象和多種隱性的入學方式,如憑借關系入學、交納高額擇校費等,這放大了學生的先天背景差異,更容易把農村學生擋在門外[6]。這表明,壟斷一流大學入學機會的超級中學,并沒有擴大寒門子弟的入學機會,而是讓農村學生升學流動的通道變得更窄,加劇了城鄉之間的教育不公。作為超級中學,“衡中模式”的一家獨大對衡水市乃至河北省的區域教育生態造成了不利影響,阻礙了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原因在于,超級中學這種“巨無霸”利用教育壟斷地位,對基層的優秀教師、高分學生層層掐尖,使區域教育“水土流失”、根基動搖,讓許多曾經很有競爭力的縣級高中難以為繼[7]。衡水中學通過與衡水一中的混同辦學與招生,吸納了河北各個地市的優質生源,致使邢臺、保定等地市的生源流失嚴重,優秀教師也紛紛被“重金買走”,大大影響了當地高中的教育質量和辦學積極性。這種吸納優質生源的“掐尖”行為,主要是通過衡水一中違規招生、提前招生的方式來實現,成功規避了政策法規對公辦學校招生的時間、區域與名額限制。2017年7月份以來,承德、廊坊等多地發文限制衡水一中招生。2017年7月5日承德市教育局的《關于衡水第一中學等民辦學校在我市違規招生從“衡中模式”看基礎教育治理的困境與出路的處理公告》顯示,衡水一中假借公辦學校名譽進行招生宣傳,擅自提前違規招生。廊坊市的相關公告也指出,衡水一中在廊坊招生計劃“極不嚴肅、隨意更改”;衡水一些民辦高中存在中考之前違規提前招生、公立私立學校混合招生,以及采取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等問題[8]。可見,“衡中模式”通過違規、提前招生實現跨地區的大規模招生,不斷集中和壟斷優質教育資源。其持續打造高考神話的秘訣,也在于從河北各地聚攏最優質的生源。正是大量的優秀生源成就了“衡中模式”,而非相反。此外,“衡中模式”打造的超級中學,目前已不滿足于對高中教育的壟斷,它要建立一個體量更為龐大的超級中學航母。2017年6月,“衡水中學實驗學校”成立,這是一所由衡水中學托管的民辦寄宿制初中,由衡水成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據其2017年招生簡章宣傳:“學校將全面享受衡水中學各種辦學資源。學校優秀畢業生,可進入衡水中學或衡水一中,精準對接衡水中學或衡水一中奧賽等特色培養項目繼續學習,實現初高中一體化培養。”[9]可以看到,該校招生宣傳中特別突出了與衡水中學、衡水一中密不可分的聯系,這明顯違背了民辦學校獨立辦學與招生的政策法律規定。該校初次招生計劃為7年級600人,8年級、9年級各360人。將三個年級的學生一次性招齊,勢必要從其他初中學校挖走大量生源,這是對民辦學校招生自主權的濫用。另外,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初高中相分離曾一度是國家教育政策的明確要求,但一些初高中分而再合或名分實合,致使初高中分離的政策大打折扣。其背后原因在于高中學校保障自身優秀生源供給的考量。保留初中部是為了保證自己在小升初和中考中優先錄取優秀學生的地位與特權[10]。同樣,衡水中學實驗學校成立的重要用意恐怕在于借民辦學校招生自主權的便利,從初中階段就招攬河北的優質生源,鞏固“衡中模式”屹立不倒。這是“衡中模式”超級中學版圖擴張的又一行動,“衡中系”學校更為直接地延伸到了義務教育階段,對區域教育生態可能造成更為復雜的不利影響。
二、“衡中模式”折射出的基礎教育治理困境
義務教育為何這么貴?拷問公辦名校的責任感
專家建議政府辦示范初中增優質學位
免試入學本應風平浪靜,電腦派位也不該再有考場。但近日來,廣州卻頻頻上演數千小學生趕考百來個學位的“盛況”,越來越多的家長不甘心將孩子的“命運”交由電腦決定,寧愿“一擲千金”讓孩子報考名校辦的民校。
記者從廣雅中學、育才實驗學校等學校了解到,近年來報考這些民辦優質初中的學生越來越多,已從前兩年的1000多人、2000多人上升到今年的3000多人,教育部門為公平起見推出的“推薦生”政策似乎也難降學生趕考之“火”。
對此,有教育界人士坦承,市民對優質教育的渴求日甚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但公立優質學位本身的縮水也是客觀現實,在目前教育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如何轉移、利用優質教育資源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名校辦民校收費過萬
名校辦的民校,性質多樣,“公辦民助”的有南海執信中學,屬“民辦公助”的有華南師大附中番禺學校,屬“國有民辦”的有南武實驗中學、珠江中學(市六中校內),屬“國有民營”的有育才實驗學校,屬“公有民辦”的有中山大學附中,屬“國有民辦公助”的有荔灣實驗學校,等等。
教育調研小結范文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全市民辦教育(義務教育部分)進行調研。調研組聽取市教育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情況匯報并先后到子校、京四中、中學、學校、學校等十六所民辦學校了解情況,月11至20日。調研重點是市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民辦學校辦學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參加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隨著經濟發展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近年來。市各級政府強化依法管理,使民辦教育取得長足的發展。全市現有民辦中小學(含職業中學)共有219所,校生6.7萬人,占全市中小學在校生總數的11.5%三城區民辦小學在校生3.8萬人,占三城區小學在校生總數的3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民辦職業培訓學校69所,年培訓量為5萬人次。
占全市普通中學教師的9.88%民辦小學專任教師2262人,民辦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439人。占全市小學教師的12.33%職高教師173人,占全市職高教師的16.27%教師的學歷以中專、大專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師具有教師資格外,大多不具備教師資格。教師的平均工資約500元,幅度為250至1500元以上。
與全國名校合辦,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由企業舉辦的辦學水平高。如四中、中學、川外附中學等學校。管理規范,教學質量好,設施設備較為先進,收費較高,學生大多是來自中、高收入的家庭。個人舉辦,以外來務工農民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在逐步提高。如白云興農中學,辦學理念新穎,內部管理機制靈活,發展為現該校已擁有學生2000余人,教職員工250多人,學生公寓、實驗室、運動場等教學設施齊全的完全中學,2009年高考成績名列我市前列,并被教育部評為優秀民辦中學。由于該校教學質量高,設施設備先進,一些市常住人口子女也要求進入讀書。達興學校在充分依托28中的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方面積極探索,初見端倪。
制定《市民辦中等學校審批暫行辦法》和《民辦流動兒童少年初中必備辦學標準》成立了民辦中學設置評審委員會,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我市民辦教育的現狀。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標準。從2001年起,每年撥民辦教育專項補助經費20萬元,幫助民辦學校購置教學設備,其中80%用于幫助流動人口子女學校。2009年,市政府撥專款300萬元用于民辦學校建校貸款貼息,幫助民辦學校的發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的學籍管理、教學業務、德育工作、師資培訓、教師職稱評審等方面進行統一的管理,加強民辦學校規范管理。
民辦中小學幼兒教育探討論文
一、事業發展成就
(一)從教育機構數看發展
從1996年至2005年,全國民辦中小學幼兒園的數量變化比較大,呈快速增長的態勢。
2005年,全國幼兒毛入園率為41.4%;小學兒童凈入學率為99.15%,小學毛入學率為106.4%,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98.4%;初中毛入學率超過95%,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69.68%;全口徑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52.7%;普通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76.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1%。這是我國民辦中小學幼兒園發展的一個背景,同時,這樣一個發展成就,也有全國民辦中小學幼兒園的一份不可忽視的貢獻。從表1可以看出1996年至2005年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機構數從92.3萬所回落到57.5萬所,十年減少了37.7%,而民辦中小學幼兒園機構數則從2.8萬所上升到8.49萬所,十年增長了203%,所占比例由3.03%上升到14.77%,目前看,這個比例不算小。
表1顯示,從1996年至2005年,全國普通中學維持在8萬所左右,民辦普通中學則由1400多所(占1.83%)上升至7783所(占9.98%);全國職業中學由10049所下降到6423所,民辦職業中學則由568所(占5.65%)上升至2042所,所占比例達到31.79%;全國小學由64.6萬所下降到36.6萬所,十年減少了43%,民辦小學則由1400多所(占0.22%)升至6200多所(占1.7%),民辦小學的增長幅度很大,但所占比例還極小;全國幼兒園由18.7萬所下降到12.4:萬所,民辦幼兒園則由2.45萬所(占13.06%)上升至6.88萬所(占55.33%),從2004年起,全國民辦幼兒園機構數就超過了公辦幼兒園的機構數。
(二)從在校學生數看發展(此部分相關數據參見表2)
對我縣民辦教育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對我縣民辦教育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一、基本情況我縣民辦學校自生輝中學于1988年創辦以來,經過15年的發展壯大,目前,共有民辦學校13所,有9所通過益陽市教育局批準辦學,其中通達電腦職業高級中學、桃江月飛(澳門)職業中專學校、益陽市民族職業高中和惠通學校4所為職業學校;生輝中學、桃江五中、明達中學和實驗中學4所學校為普通中學;桃灰中學為文化補習學校。其余4所通過縣教育局批準辦學,分別為桃江(大學)預科學校、揚帆學校、竹藝學校和仁山文武影視學校,前3所為職業學校,后一所為文武兼修學校。
(一)學校基礎設施及經費投入情況。目前13所民辦學校擁有校園面積372畝,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米,儀器設備價值1000萬元,圖書9萬余冊,累計投入4600多萬元。(全縣民辦學校基本情況見附表一)
(二)學校師生情況。民辦學校的教師由行政人員、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學生包括義務教育階段、高中(普高和職高)階段、高中補習班和短訓班學生。
1、師資情況。全縣現有309名教師在民辦學校任教,其中專任教師198人,行政人員55人,兼職教師56人。具備專科以上學歷的272人,占總數的88%;中級以上職稱人數190人,占總數的61.5%。尤其是專任教師中具備高級職稱的達到58人,占198人的29.3%,具備中級職稱的達到64人,占32.3%。(全縣民辦學校教師基本情況見附表二)
2、學生情況。目前民辦學校在校學生4538人,其中小學生82人,占總數的1.8%;初中生961人,占總數的21.2%;普高學生1598人,占總數的35.2%;職高學生1046人,占總數的23%;高中補習生660人,占總數的14.5%;短訓班學生193人,占總數的4.3%。(全縣民辦學校學生基本情況見附表三)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關于民辦教育調研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基本情況;問題和困難;建議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隨著經濟發展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我市各級政府強化依法管理,使民辦教育取得長足的發展、教師的學歷以中專、大專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師具有教師資格外,大多不具備教師資格、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的學籍管理、教學業務、德育工作、師資培訓、教師職稱評審等方面進行統一的管理,加強民辦學校規范管理、《義務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宣傳力度不夠,相關政策不配套、民辦學校內部管理不規范、相當一批民辦學校教育教學設施不能達標,設備簡陋,辦學條件差、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穩定性差、教學質量令人擔憂、職業培訓專業結構不盡合理、加強對《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民辦教育的認識、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大民辦教育的扶持鼓勵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校長及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和監督,堅持公益性原則,誠信辦學、以市場需求為引導,合理設置職業教育專業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月11至20日,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全市民辦教育(義務教育部分)進行調研。調研組聽取市教育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情況匯報并先后到車輛廠子校、中天北京四中、興農中學、春風學校、南亞學校等十六所民辦學校了解情況,調研重點是我市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民辦學校辦學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黑衛平參加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我市各級政府強化依法管理,使民辦教育取得長足的發展。全市現有民辦中小學(含職業中學)共有219所,在校生6.7萬人,占全市中小學在校生總數的11.5%,三城區民辦小學在校生3.8萬人,占三城區小學在校生總數的3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民辦職業培訓學校69所,年培訓量為5萬人次。
民辦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439人,占全市普通中學教師的9.88%;民辦小學專任教師2262人,占全市小學教師的12.33%;職高教師173人,占全市職高教師的16.27%。教師的學歷以中專、大專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師具有教師資格外,大多不具備教師資格。教師的平均工資約500元,幅度為250至1500元以上。
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由企業舉辦的辦學水平高。如中天北京四中、車輛廠中學、川外附中學等學校,與全國名校合辦,管理規范,教學質量好,設施設備較為先進,收費較高,學生大多是來自中、高收入的家庭。個人舉辦,以外來務工農民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在逐步提高。如白云興農中學,辦學理念新穎,內部管理機制靈活,發展為現該校已擁有學生2000余人,教職員工250多人,學生公寓、實驗室、運動場等教學設施齊全的完全中學,2003年高考成績名列我市前列,并被教育部評為優秀民辦中學。由于該校教學質量高,設施設備先進,一些貴陽市常住人口子女也要求進入讀書。達興學校在充分依托28中的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方面積極探索,初見端倪。
民辦高中德育創新研究
摘要:德育管理涵蓋全部德育在內的一個管理過程,想要取得較好的德育管理,協調統一德育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效地落實德育管理工作,才可以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能力,進一步提高學校的工作效率和教育水平。然而,民辦高中學校的德育教育,相對于公辦的高中學校,因其自身辦學的特殊性,在招生和教學等工作時,德育教育尤為重要。對此,下文主要對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中德育教育的創新研究展開了分析,旨在可以完善民辦高中德育教育工作。
關鍵詞:新時代;民辦高中;德育教育;創新研究
黨的精神最鮮明的特征便是時代性,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新時代民辦高中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全面提高民辦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現就改進和加強民辦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策略,提出了如下意見。
一、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中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管理隊伍素質不一
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僅是民辦學校辦學的特色,還是提高民辦學校教學水平,以及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必然條件。換言之,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是多樣的,這也為民辦高中德育教師的管理提出了新的問題。但是由于社會地位不高,民辦高中在福利待遇等問題上存有一定的缺失,以至于德育管理崗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1]。
市民辦學校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促進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維護民辦學校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民辦學校,是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自籌資金設立的實施學歷教育的非營利教育機構。
第三條本市范圍內的民辦學校,除國有企事業單位和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為本系統或者本區域成員子女設立的實施學歷教育的機構,以及境外機構和個人在本市舉辦的民辦學校之外,均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是本市民辦學校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市民辦學校的統一管理工作;其中,民辦技工學校由*市勞動局統一管理。
區、縣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區域內民辦學校的管理工作,并接受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