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技術創新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05:29: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旅游技術創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旅游技術創新

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淺析

摘要旅游電子商務網站要實現收益遞增,必須充分利用網絡來進行技術創新。通過對我國旅行電子商務網站市場前景、產品策略和盈利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其所面臨的制約因素探討了我國旅行電子商務網站未來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網站電子商務技術創新收益遞增個性化

1引言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和豐富旅游資源的國家,現已成為亞洲旅游大國,今后20年,中國還將成為世界旅游強國。2004年全國接待入境旅游人數達1.08億人次,分別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長18%和10%。入境過夜旅游人數達4100萬人次,分別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長24%和11%,有望超過意大利躍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匯收入達255億美元,有望超過德國和英國,躍居世界第5位。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每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將達到1.37億之多,每年出境、出國旅游者也將有1億。

我國國內的旅游市場潛力同樣不容小覷,雖然現在國內旅游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的比重還很小,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民的旅游意識正不斷被激發起來,2004年數據表明,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9.3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超過4000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5.9%和3.1%。

2020年后我國的旅游業將步入發展的黃金時段,屆時電子商務和網絡產業也將趨于成熟,2004年底我國網民數量已逾9000萬,網上消費市場商機無限。在這種背景下,旅游、電子商務、互聯網絡的迅速融合將不可避免,并創造出難以估量的價值,網絡旅游將推動IT領域內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也將為旅游業界帶來新的生機。

查看全文

旅游產業融合機制探討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國民收入不斷提高,閑暇時間越來越多,旅游閱歷越來越豐富,旅游消費者從原來物質方面的需求轉變為對精神享受和旅游高品質體驗的需求,旅游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元化,旅游消費需求的變化必將影響人們對旅游產品的選擇。面對旅游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旅游產品的需求,旅游產業融合所生產的旅游產品、旅游服務和旅游新業態(會展旅游、工業旅游、農業旅游、旅游地產、旅游演藝、體育旅游、旅游電子商務、民俗旅游等)是滿足新時期消費者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旅游產業優化產業結構,走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新時期,旅游產業融合研究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熱點,掌握旅游產業融合規律對推動我國旅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目前學術界的研究大多關注旅游產業融合的應用型研究,如旅游產業融合的概念、特征、模式、路徑、存在問題及對策等,很少涉及旅游產業融合普及性的理論研究,本文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旅游產業融合從低級向高級的演化過程中形成的激勵機制、動力機制、保障機制進行研究,期望本研究可以進一步拓展和豐富現有的研究成果,對我國“十三五”規劃期間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旅游產業融合概念界定

產業融合對旅游業巨大的推動作用早已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國內有關旅游產業融合的學術討論和各項政策不斷涌現,使旅游產業相關科研成果不斷被轉化為生產力。但是,截至目前,學術界對旅游產業融合的定義并未形成統一意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定義有10余種,例如:徐虹強調“系統理論的滲透”、嚴偉強調“產業結構的變化”、程錦等強調“產業關聯的作用”等。國內學者對旅游產業融合進行定義時主要側重于旅游產業的關聯。本文中所提到的旅游產業融合是指當在遺傳機制作用下所繼承的原有慣例不能帶來滿意的利潤時,旅游企業重新搜尋和創造新的慣例,將有針對性地與目標產業進行融合作為旅游產品創新的主要路徑,通過市場選擇機制的作用,繼而引起同行的模仿和追隨,最終擴散至整個旅游產業的過程。旅游產業融合的主體是真正生產融合型旅游產品和提供相關服務的各種線上線下旅游企業,這些旅游企業直接或間接生產和培育出各種旅游新產品和旅游新業態,客體是各種融合型旅游產品和旅游新業態,包括實體型產品與服務型產品,旅游產業通過自身或其他行業的融合最終形成一個關聯帶動性很強的綜合性、戰略性產業。

二、旅游產業融合的激勵機制

旅游產業進行跨界整合以及生產融合型旅游產品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主要體現在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兩大方面。激勵機制是旅游產業融合產生的重要因素,對旅游產業融合升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外部激勵。外部激勵基本上是在人類社會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外部激勵一方面給旅游產業融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包括旅游行業內部的壓力和其他行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給旅游產業融合帶來了發展的動力,旅游產業借助外力幫助實現自身產業融合升級。影響旅游產業融合的外部激勵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現代高新科技的發展。不管是20世紀60年代的航空技術,還是20世紀90年代的信息技術,科技對旅游產業的影響之大已毋庸置疑,進入21世紀,在“互聯網+”時代,高新科技正影響著人們生活,其中移動互聯網、虛擬科技等技術正推動旅游業不斷實現新的突破。隨著各種高新科技的涌現,人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往關注旅游生活中的吃、住、行等基礎層面發展為逐步重視旅游活動中游覽、娛樂、體驗等深層面,旅游產業融合創造的多種新型旅游產品正是人們強烈的旅游需求下的產物。隨著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的強力推進,旅游企業通過與這些高新科技的融合,在市場營銷、信息搜集、企業管理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景區門票銷售系統、酒店網絡預定系統、旅游旅行社業務信息管理系統等,大大提高了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第二,產業分工的升級。按照傳統產業分工,一、二、三產業分工非常明確,彼此并沒有太多交叉與結合。但是隨著人類社會整體經濟條件的持續向前發展,人們可隨意支配的閑暇時間和收入呈逐年漲幅趨勢,因此,人們外出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外出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從而導致旅游市場需求個性化、多元化,要求旅游產品種類多元化。隨著旅游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線上線下的旅游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經濟效益,必須根據消費者需求生產個性化、多元化的旅游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服務。但是,我國傳統的產業分工體系由于相互交叉和結合的內容很少,因此根本無法滿足新時代旅游消費者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因此,通過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將各種產業按照消費者的需求進行重新分工和升級是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二)內部激勵。內部激勵是旅游產業融合過程中相關旅游企業自發的內在力量,這種內在力量在旅游產業融合的過程中至關重要。旅游產業融合的內部激勵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旅游企業創新能力。企業具有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旅游市場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旅游企業如果不能及時了解市場的變化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過于依賴原有的市場慣例,止步不前,便會陷入被動,并逐步退化。因此,旅游企業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才能不斷保持與提升自身的優勢,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而較高的創新能力正是旅游企業不斷學習和提升的重要體現,其中,旅游產業融合型旅游產品是旅游企業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集中體現。第二,高端旅游復合型人才。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各類智力資源的競爭,尤其是專業人才的競爭,專業人才作為旅游企業寶貴的無形資源,是旅游企業相互爭奪的焦點。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旅游產業將與農業、工業、文化和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衍生出更多旅游業態,新旅游業態的出現必將需要新型旅游人才的加入,這些高端旅游復合型人才將成為整個行業的“領頭羊”,他們為旅游產業融合制定方向和目標,從而引領整個行業積極健康發展。

三、旅游產業融合的動力機制

查看全文

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探析

在我國,廣西一直以其宜人的氣候以及美麗的風景著稱,其休閑旅游行業經濟是廣西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業經濟作為廣西區域經濟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其具體的發展情況直接影響著廣西區域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有效推動廣西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將農業技術與休閑行業有效結合,共同構建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以休閑旅游行業經濟來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農業技術的發展創新也能促進廣西休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樣就能保證兩者相互推進、共同進步,同時對于廣西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也有著莫大的好處。因此,如何采取措施,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構建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就成為了當前人們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

1將休閑行業與農業技術發展有機結合

將休閑行業與農業技術發展有機結合是保證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合理構建首要前提和保障。如果兩者沒有有機結合,只是在形式上結合,最終就會導致兩者貌合神離,無法真正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觀光體驗,最終也無法達到推動廣西休閑旅游行業以及農業技術行業發展的目的。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其實就是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使廣西的休閑旅游行業完全地滲透著農業技術相關的內容,同時廣西農業技術的發展也要充分融入休閑旅游的相關元素。例如,鐵皮石斛是廣西的道地名貴保健中藥,有“仙草之首”的美稱,能夠有效滋養五臟,具有良好的養生功效。但在前來廣西觀光旅游的游客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了解廣西有關鐵皮石斛的相關種植知識及保健功能,而使得廣西鐵皮石斛種植行業發展堪憂。而通過構建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在觀光客較多、人流量較大的旅游觀光地區進行鐵皮石斛種植及使用功能的相關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廣西鐵皮石斛,同時也可以與一些旅游公司合作,制定鐵皮石斛宣傳手冊,生產優質的鐵皮石斛鮮條進行銷售,或在農家樂、酒店等地方當作特色產品銷售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鐵皮石斛種植的地區組織安排游客進行種植、采摘體驗,不僅能夠有效保證廣西農業技術的全面推廣,同時也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推進廣西休閑旅游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為廣西經濟的發展注入更多的動力。

2保證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富有地方特色

要想有效構建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應采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證廣西休閑行業的發展與農業技術的推廣具有一定的廣西特色。當前,地方區域特色的嚴重缺乏是廣西休閑旅游行業及農業技術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在構建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的過程中,要想保證其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要使其具有廣西的地方特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為每一個前來觀光體驗的人們留下不一樣的影響,使其有更加新奇的感受,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觀光體驗,為廣西經濟放入發展提供動力。廣西的休閑旅游企業應加強與當地農戶的合作,引進資金來修繕農戶住所,將其統一規劃建設,給人們不同的視覺感受。同時,政府部門也應加大投入,組織當地居民加入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中,引進更多的休閑農業項目,引導游客住到農戶家中,使其在娛樂的同時也能體驗到廣西當地民俗農業文化,在發展旅游行業的同時有效地推廣廣西農業技術。

3合理建設廣西休閑農業技術園區

查看全文

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研究論文

摘要旅游電子商務網站要實現收益遞增,必須充分利用網絡來進行技術創新。通過對我國旅行電子商務網站市場前景、產品策略和盈利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其所面臨的制約因素探討了我國旅行電子商務網站未來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網站電子商務技術創新收益遞增個性化

1引言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和豐富旅游資源的國家,現已成為亞洲旅游大國,今后20年,中國還將成為世界旅游強國。2004年全國接待入境旅游人數達1.08億人次,分別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長18%和10%。入境過夜旅游人數達4100萬人次,分別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長24%和11%,有望超過意大利躍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匯收入達255億美元,有望超過德國和英國,躍居世界第5位。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每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將達到1.37億之多,每年出境、出國旅游者也將有1億。

我國國內的旅游市場潛力同樣不容小覷,雖然現在國內旅游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的比重還很小,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民的旅游意識正不斷被激發起來,2004年數據表明,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9.3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超過4000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5.9%和3.1%。

2020年后我國的旅游業將步入發展的黃金時段,屆時電子商務和網絡產業也將趨于成熟,2004年底我國網民數量已逾9000萬,網上消費市場商機無限。在這種背景下,旅游、電子商務、互聯網絡的迅速融合將不可避免,并創造出難以估量的價值,網絡旅游將推動IT領域內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也將為旅游業界帶來新的生機。

查看全文

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研究論文

摘要旅游電子商務網站要實現收益遞增,必須充分利用網絡來進行技術創新。通過對我國旅行電子商務網站市場前景、產品策略和盈利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其所面臨的制約因素探討了我國旅行電子商務網站未來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網站電子商務技術創新收益遞增個性化

1引言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和豐富旅游資源的國家,現已成為亞洲旅游大國,今后20年,中國還將成為世界旅游強國。2004年全國接待入境旅游人數達1.08億人次,分別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長18%和10%。入境過夜旅游人數達4100萬人次,分別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長24%和11%,有望超過意大利躍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匯收入達255億美元,有望超過德國和英國,躍居世界第5位。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每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將達到1.37億之多,每年出境、出國旅游者也將有1億。

我國國內的旅游市場潛力同樣不容小覷,雖然現在國內旅游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的比重還很小,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民的旅游意識正不斷被激發起來,2004年數據表明,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9.3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超過4000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5.9%和3.1%。

2020年后我國的旅游業將步入發展的黃金時段,屆時電子商務和網絡產業也將趨于成熟,2004年底我國網民數量已逾9000萬,網上消費市場商機無限。在這種背景下,旅游、電子商務、互聯網絡的迅速融合將不可避免,并創造出難以估量的價值,網絡旅游將推動IT領域內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也將為旅游業界帶來新的生機。

查看全文

西部地區旅游升級科技支撐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旅游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旅游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產業素質明顯提高,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產業功能逐步釋放。與此同時,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成為制約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2008年國家旅游局提出“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這需要科技、教育、人才的有力支撐,尤其需要強化的是科技支撐。通過科技進步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新旅游文化展示方式,豐富旅游體驗活動對象,提高服務、經營與管理效率,保障旅游者、旅游資源與環境安全,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旅游業面臨的一項現實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近年來,“科技興旅”的理念已逐步被接受,旅游科技獲得長足發展,但與旅游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轉型升級需求相比,旅游科技的保障和支撐作用明顯不足。這種狀況在西部地區更為典型。西部多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教育與科技不夠發達,技術創新能力普遍較低,困擾著旅游業科技引進、應用和創新。但是,大眾旅游者對便捷、舒適、體驗、特色的需求并不因此而減弱。相反,西部地區獨特的生態系統對旅游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立足西部地區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強化科技興旅的理念,推進科技引進、應用與創新,是西部地區旅游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旅游科技研究簡述

目前國內對于旅游科技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旅游科技的作用、旅游領域的科技創新、旅游科技發展對策。不少學者對科技在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論述,認為:建立現代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商品、建設旅游服務體系、保障旅游安全、保護生態環境需要科技支撐[1];科技創造了新的旅游消費方式、變革旅游企業的運作方式與政府的管理促銷方式、促使旅游業規模加速擴展和產業競爭格局快速重組[2];在實踐中,應對一系列產業發展的重大趨勢,解決發展進程中的重大難題,主要依賴于科技的進步。部分學者對旅游科技創新與自主研發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有:現代信息、新材料與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多媒體技術在旅游業中應用最為廣泛、深入;旅游科技創新的領域和重點主要包括旅游生產力要素、旅游服務與運營保障體系、旅游促銷和管理[2];東部沿海地區旅游業技術創新的產出(旅游業專利)數量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大多數省市旅游業發明專利特化系數值較低,具有高附加值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3];當前國內旅游研發正處于起步階段,為數不多的旅游研發活動是在政府主導和扶持下進行的[4]。對于如何推進科技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學者們以廣東、廣西、浙江、貴州、海南、宜昌等地為例,以生態旅游、旅游安全、旅游商品研發、旅游循環經濟、鄉村旅游、旅游信息化為重點,進行了探索,提出思想重視、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示范推廣等方面的建議[5-6]。此外,還有部分學者關注到依托科技企業、開發科技旅游產品的問題。綜上所述,相對于其他領域,旅游科技是旅游科學中理論研究十分薄弱的部分,對旅游業引進、應用和創新科技的理論支撐不夠。加強旅游科技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是旅游業發展中提出的現實命題。

二、西部地區強化旅游科技支撐的基本思路

結合旅游企業的結構和行為特性,根據技術擴散與創新的一般原理,考慮西部地區在社會經濟條件、旅游產業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對西部地區強化旅游科技支撐的基本思路進行探討。

(一)西部地區發展旅游科技的基礎條件分析西部地區在實施科技興旅戰略、推進旅游科技發展過程中具有優勢和機遇,同時也面臨多個方面的困難和挑戰。有利條件主要包括:旅游業涉及面廣,可以與其他部門與行業共享資源;西部地區各級政府普遍重視科技與自主創新;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伴隨技術轉移與擴散;旅游業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要求提高科技含量,旅游改革工作不斷推進,開始注重旅游信息化與人才培養;建設部門開展重點風景名勝區數字化建設試點,各地積累了一定經驗;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大對新疆、西藏等地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訊、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際非盈利機構的積極參與。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利條件,主要體現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資金投入不多,科技人才有限,創新環境欠佳,技術能力較低;旅游企業散、小、弱、差狀態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多數旅游企業科技應用意識不強,創新基礎薄弱,技術引進和研發投入有限;西部地區自然環境條件與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較大,旅游技術普適性不如東部地區強;生態系統脆弱而獨特,資源與環境保護技術要求高;原生態民族村寨、自然遺產和歷史遺址較多,科技應用需要創新思路。

查看全文

區域經濟創新耦合關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的耦合關系;貴州省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發展的對策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區域創新能力日益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關鍵因子、區域經濟及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的基本內涵、區域創新能力及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區域創新能力的基本內涵、區域創新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技術創新促進區域產業集群的發展、區域創新離不開區域內技術進步及對經濟、文化資源的依存、加快重點行業、領域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注重喀斯特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加大貴州區域特色經濟的發展、發展貴州旅游業、重視勞動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構建以知識經濟產業化為重點的科技創新基地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區域經濟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區域創新本質上是區域經濟行為。從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相互聯系的視角,對兩者的耦合關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貴州省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發展的建議。

[論文關鍵詞]區域經濟創新能力耦合性貴州

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創新能力日益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關鍵因子,成為很多政府為增強競爭優勢而選擇的一種重要的彈性政策措施。成功的經濟區域應該是內生型經濟增長的區域,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改革開放后的前2O年,在Xl~4,平“兩個大局”思想指引下,中央政府實行“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非均衡發展戰略,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落后的面貌,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本文運用耗散結構討論方法建立區域分工與合作的新的分析框架。為尋求解決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新路徑,破解區域封鎖、惡性競爭難題的新措施,探討區域分工合作的轉制和創新,為中國乃至發展中國家的區域分工合作、發展落后地區提供實踐范例,為各級政府區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1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

1.1區域經濟及中國區域經濟發展

查看全文

區域經濟與創新能力的耦合性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區域經濟創新能力耦合性貴州

[論文摘要]區域經濟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區域創新本質上是區域經濟行為。從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相互聯系的視角,對兩者的耦合關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貴州省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發展的建議。

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創新能力日益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關鍵因子,成為很多政府為增強競爭優勢而選擇的一種重要的彈性政策措施。成功的經濟區域應該是內生型經濟增長的區域,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改革開放后的前2O年,在Xl~4,平“兩個大局”思想指引下,中央政府實行“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非均衡發展戰略,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落后的面貌,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本文運用耗散結構討論方法建立區域分工與合作的新的分析框架。為尋求解決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新路徑,破解區域封鎖、惡性競爭難題的新措施,探討區域分工合作的轉制和創新,為中國乃至發展中國家的區域分工合作、發展落后地區提供實踐范例,為各級政府區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1區域經濟與區域創新能力

1.1區域經濟及中國區域經濟發展

經濟區域是指以一定地域為范圍,并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區域經濟則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了從低水平平衡發展到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的轉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造就了帶動國民經濟整體增長的經濟核心區和增長極,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

查看全文

談論以技術經濟范式分析旅游業中市場發展的總體趨勢

摘要:在信息技術影響下,旅游業在應用新技術、技能提升以及結構重組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章引入技術經濟范式這一概念,即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主導技術結構以及由此決定的經濟生產的范圍、規模和水平,以分析旅游業中市場變化、產品更新、勞動技能改進、技術創新、組織形式、產業結構、消費模式等方面變化的規律性特征,并由此總結出旅游業從基礎理論的豐富到傳統旅游企業改造、網絡旅游服務公司興起等具體實踐領域發展的總體趨勢。

關鍵詞:技術經濟范式;旅游業;新經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旅游業也不例外。眾多的高新技術被應用于旅游業中,使旅游業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孔。但是,旅游業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些變化有無規律可言?旅游業又會朝著哪一個方向發展?有沒有一種理論來解釋并指導旅游業的發展?目前學界的研究多從旅游業表面的變化或細節的改變來進行,而較少觸及促進并支撐其發展的內在動因這一層面。我們認為,如今覆蓋整個經濟系統的“新經濟”,其實質是新的技術經濟范式帶來了整個經濟結構和系統的變革,從而由表及里地促使旅游業從應用新技術、技能提升到結構重組,社會支持甚至基礎理論都出現了新的變化。

一、技術經濟范式

(一)技術經濟范式的含義

范式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學學專家托馬斯·庫恩在其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來的,本義是指科學理論研究的內在規律及其演進方式。1982年技術創新經濟學家G.多西將這個概念引入技術創新研究中,提出了技術范式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選擇技術問題的一種模型或模式,而根據這種技術范式解決問題的常規活動模式就是技術軌道,它是由技術范式中所隱含的對技術變化方向作出明確取舍的規定所決定的。此后,C.佩雷茲在1983年發表于《未來》的論文《社會經濟系統中的結構變遷與新技術吸收》中又提出了技術經濟范式這一概念,從而將技術范式與經濟增長直接聯系了起來。1988年,另一位著名技術創新經濟學家弗里曼與佩雷斯又在合作發表的《結構調整危機:經濟周期與投資行為》一文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技術經濟范式這一概念,認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個經濟中的滲透效應,即它不僅導致產品服務系統和產業依據自己的權利產生新的范圍,它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經濟的幾乎每個其他領域,即它所研究的變革就特殊產品或工藝技術而論超出了技術軌跡,并且影響全系統的投入成本結構、生產條件和分布”。

查看全文

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10篇

第一篇:社會林業發展的思考

社會林業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的林業發展方式,它把農民放在了生產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的林業生產方式,在傳統林業生產模式中,政府處于主導地位,指揮著農民對森林的種植和培育,這種自上而下式的林業生產模式有著很多弊端:農民缺乏主體性,只知道聽從命令辦事,而政府部門又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和壟斷了整個森林面積的種植,這樣農民心里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性:“要我造林”,而不是“我要造林”。缺乏積極性會導致農民生產沒有動力,沒有闖勁。在近幾年人們逐漸發展出自我發展理念,是在這個提倡個性發展時代的要求,體現在林業發展模式上就是社會林業,以農民為主體,包括收益主體和參與主體,政府部門和相關人員一起合作發展的林業,超越了傳統林業中歐冠行政組織發號施令、以生產木材為主要內容、一般以林業部門為限的林業活動。傳統林業只重視森林的經濟效益,對森林的索取越大,造成森林的損害越多,這樣不利于森林的發展和繁殖。在社會中,各個事物之間是緊密聯系的整體,生態學和社會學、經濟學等等也是緊密相聯系的,所以在林業的發展中也要注意各大事物之間的聯系,林業在發展中要注意與生態、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社會林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以來出現的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它是指:既要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建立了高度發達的經濟,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發展林業,但是在發展林業的過程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注重資源與環境保護,環境質量是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衡量目標,社會林業雖然為我們在注重發展經濟的同時提供了保護環境的可能性,但是能否將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還是要看我們人類的能力與自律性。我國在發展社會林業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相應的問題:

一、農民的自主意識不高,缺乏自我權力的保護

新時代的來臨也意味著人們的思想認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自主意識和維權意識在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學會了保護自己的權利。然而,這一項研究表明學歷層次越高的人自主意識也會越高。社會林業面對的主體是農民,也就意味著知識文化層次最低的人,他們的自主意識相對比較模糊,對維權意識、自主性缺乏必要的認識,所以很多農民缺少自主性,習慣了在傳統林業模式下工作的他們,聽從于政府的命令,現在在社會林業生產模式下就顯得不知所措。

二、政府對林業的支持力度不夠

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的提高與支持,但是資金來源最重要的還是來自于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贊助,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林業的發展,其目的還是為了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得以造福人類,所以發展為了自己,發展為了多數人的理念應該深入人心。我國社會林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明顯缺乏國家資金的支持和贊助,缺乏技術人員的幫忙和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