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學方法研究3篇

時間:2022-05-24 11:32:46

導語:大學體育教學方法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體育教學方法研究3篇

第一篇

1體育網絡教育研究的總體情況

1.1研究數量情況

從研究數量的年限分布上來看,在2005—2008年達到了研究的高峰,但并沒有形成研究數量逐漸增多的趨勢。從現在網絡教育發展的大方向看,其它學科研究和應用的越來越多,體育學的發展狀況受到教育技術和體育教育的特殊性的影響,這將是體育網絡教育研究要突破的瓶頸。從數量總量來看不多,還沒有形成大的研究趨勢。(見圖1)

1.2研究內容情況

從總體上來看,研究內容大多集中在體育網絡教育發展設想和體育網絡教育開發方面,在體育網絡教育實施、管理和評價方面比較少,甚至沒有,說明體育網絡教育的發展和研究還處于理念倡導階段,真正實際應用的文章少,研究還不成熟。

2體育網絡教育研究的重點及分析

2.1體育網絡教育發展設想的研究

2.1.1體育網絡教育發展的意義

熊斗寅(2001)[1]認為現代的體育教育已不再僅僅是學校的體育課程,包括社會上一切帶有教育意義的體育活動,網絡對開展體育教育十分重要。葉清華,王愛華(2001)[2]指出普通高校建設網絡體育課程是學校體育適應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能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是未來學校體育教育建構終身體育的主要手段。龔銘新,俞建民等(2002)[3]認為網絡教學給學校體育帶來了數字化、科學化、主導化、主體化、多元化、開放化等特點,提出提高認識,大膽實踐,造就高水準的教育技術機構,開展網絡教學的培訓與研討,注重開發網絡功能的對策。國內網絡教育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十幾年,在這1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大家對體育網絡教育發展的認識逐漸深入,發展的思路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通過這些研究,提升了大家對體育網絡教育發展意義和重要性的認識。

2.1.2體育網絡教育發展的方式運用

程士鈞(2002)[4]認為遠程教學內容要體現教師和學生雙主體性的特點,要能夠實現信息的互動式交流;學校體育遠程教育由三個互相關聯的部分組成,第一是適合在網上傳輸的學校體育教學課件和資源,第二是學校體育資源庫,第三是學校體育遠程教學網站,三者互相關聯。張慶建(2005)[5]認為體育教育應立足于將互聯網、計算機技術以及其他現代信息技術與本專業知識結合起來,開放網絡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學課件和學生個人信息系統等。

2.1.3體育網絡教學模式

林向陽,周紅妹(2005)[6]認為模式教學技術環境為校園網和Internet互聯網以及實踐場所;教學資源為網絡教材、各種音像教材、文字教材等,教與學活動包括自學、交互、實踐三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作為教學的起點,教師和學習者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處理。在教學策略上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動機、提供學習指導、組織在線討論、及時反饋信息、強化實踐活動等方面,學生需注重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按時作業、敢于提問、認真實踐等方面。王東、陳小蓉(2008)[7]提出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網絡全程聯動教學模式的構想,并進行了具體的研究。體育教育網絡全程聯動教學模式定義為在大學體育教育中,以體育教學俱樂部為基礎,以大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學習協助者,以網絡為紐帶,將師生聯合行動的思想和實踐貫穿全過程的一種開放的教學模式。龔正偉、徐宇(2008)[8]根據網絡課程開發面臨的問題,對涉及的要素進行優化設計,構建出“主導——主體結合”的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結構圖,明確課程支撐環境應該由體育課程管理子系統、作業管理子系統、試題管理子系統和談論、答疑子系統以及功能設計五個子系統組成。這種模式的提出比較適合自主學習時代對教學的要求。劉曉然、吳昊等(2010)[9]提出建立高校體育實驗網絡教學體系的構想,探討了基本構建理念,為建立和健全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現代體育遠程教育體系提供先前的理論基礎和基礎支持。

2.1.4體育網絡教育平臺構建

魏亞棟、郭英(2005)[10]認為網絡教育的迅速發展推動了高校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利用校園網發展網絡體育教學在高校中發展具有可行性。建立體育教育網,實現網上教學,對完整體育教學功能、實現網絡化課程管理、拓展體育實踐教學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毛坤、詹靜等(2005)[11]認為體育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在設計理論基礎上應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體系結構上分為教學管理和教學課堂兩部分,課程內容體系包括體育教學、體育保健、運動處方、課外體育活動和競賽欣賞五個目錄;教學活動主要是在主頁及其它頁面中嵌入各種教學活動的鏈接以通過與支撐平臺的無縫結合來實現。制作策略上以多媒體圖形解析教學法為基本的教學實現方法,強調采用大量動畫,實現動態教學過程。技術開發路線上遵循標準給予Browser/Server的應用程序系統開發與運行環境。鄭策、王曉娟等(2011)[12]對高校體育網絡信息平臺進行了設計研究,此平臺的建立對建立高校體育網絡信息平臺給出了具體的設計過程和實現辦法,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與應用價值。在網絡體育教學平臺方面研究的比較細致,對體育網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2.1.5體育網絡教育資源整合和建設

體育網絡教育資源整合建設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優勢互補、教育共享機制的建立、運用和開發方面。劉懷金、鄭偉濤等(2010)[13]認為高校體育網絡課程開發和利用是傳統教育方法補充和發展,對我國體育教育改革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體育課程網絡教育的整合能夠拓展教學時空,解決體育學習者的“學訓矛盾”和“工學矛盾”,有助于體育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體育教育資源共享。劉恒慨(2010)[14]認為網絡體育教學資源開發設計應遵循系統性、指導性的宗旨,堅持開放性、整合性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平臺具有兼容性、標準性原則。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機制的構建應遵循普及規范,統一技術標準,實現校內共享,構建數字化校園,創建共享共建運行機制,尊重知識產權,建立共享保障機制的原則。劉玫瑾、莊靈(2012)[15]構建出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先導,拓展到網絡課程、體育比賽、專題講座、專題片、大學開放課程等內容組成的多層次數字化教學平臺。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建設方面的研究是對網絡體育教育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是對網絡體育教育發展的有效性建議和積累。

2.1.6體育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

萬文君、黃智武(2006)[16]對高校體育教學網絡課程進行了設計與開發,從設計原則、設計思想、腳本撰寫、結構設計、導航設計、頁面設計以及反饋設計等方面探討設計與開發高校體育教學網絡課程,為傳統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杜文、曹旭斌等(2007)[17]進行了高校體育網絡教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得出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課件具有拓展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增強教學過程的生動性和活潑性、提高師生的交互性、提高課件的時效性、時空性等優點,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和挑戰的結論。

2.2體育網絡教育現狀調查的研究

關于體育網絡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文獻相對較多。葛耀君,陸遵義(2004)[18]對上海市中學生接觸網絡傳媒的動機、制約因素、網絡體育信息能力等進行了調查分析,指出網絡對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認知和運動傾向等產生重要的影響,已成為學生體育信息獲取的途徑之一。汪開壽(2006)[19]認為高校體育網絡教學取得初步成果,但是在應用方面、師資隊伍、教學資源、教學實施及評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阿英嘎、姚頌平(2008)[20]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網絡課程建設現狀進行了研究,認為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網絡課程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開設網絡課程的學校較少,網絡課程建設呈現較明顯的地區特點。丁露(2010)[21]對中國網絡體育教育現狀進行了研究,認為體育網絡教育存在體育網絡教育知識匱乏、服務設施和技術落后、體育網絡教育投入不足等問題。阿英嘎、孫九喜(2011)[22]對“211工程”大學體育網絡教學平臺的現狀進行了研究,認為已有一半的“211工程”大學不同程度采用了網絡化教學,但是程度偏低,體育部網頁內容不夠充實,網絡課程和精品課程沒有很好的應用,沒有評價,剛達到網絡輔助教學水平。

3文獻研究成果述評及展望

3.1體育網絡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

從總體上來看,研究的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體育網絡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網絡體育教育發展的年限較短,論文研究數量少,在論文的研究質量上有很大的提高的空間。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都自成體系,而且有著各自的理論發展和技術基礎。對體育網絡教育研究的總體上來看,幾乎沒有專門研究體育網絡教育概念的文獻,對其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夠深入,在體育網絡教育的構建以及發展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這樣使得對網絡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都不夠具體。從網絡教育的發展來看,有多樣的發展形式。體育網絡教育的立足點在哪里?并沒有文獻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研究。體育網絡教育研究的內容不夠寬泛,深入的程度不夠網絡體育教育的提出,無論是作為單獨的一種教育形式存在,還是作為傳統體育教育的有益補充,結合起來共同促進教學的發展,在教育目標、功能價值、實施、評價與管理等方面自成體系。從研究文獻中可以看出對體育網絡教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實踐的操作性不強。研究內容比較局限,網絡體育教育的研究涉及到概念、功能、管理、特征、評價等等方面,設計開發不夠靈活,看不出是否是利用最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進行網絡平臺的建立和運用。還有很多課題亟待開發。評價與管理方面幾乎處于空白狀態。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必然要有緊隨著的評價方式。如果要想真正在質量上有質的飛躍和提高,就要在評價理論和方式上下深功夫,研究出好的科研成果。體育網絡教育關于現狀和設計開發方面的成果多,關于發展模式和實踐操作成果少。從研究文獻來看,對體育網絡教育未來的發展的角色定位并沒有清晰的認識,而且對于體育教育來說,現在并不具有很強的市場開發價值,但對于輔助補充傳統體育教育來說,具有強大的可開發價值和前景。針對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如何更好的實行網絡教育有待研究。和傳統體育教育具體的結合形式沒有研究清楚。自主學習時代無論是傳統教學,還是網絡教學都需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深入的研究。

3.2體育網絡教育的研究展望

3.2.1體育網絡教育發展的理念

體育網絡教育是體育教育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體育網絡教育規劃、體育網絡教育新理念、體育網絡教育在體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體育網絡教育與傳統體育教育結合的形式等等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具體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如何進行最有效的體育網絡教育研究,體育網絡教育如何促進課余體育訓練、課外體育活動研究,體育網絡教育文化建設研究,體育網絡教學理念的研究,體育網絡教育如何促進學校體育教育質量提高的研究等。

3.2.2體育網絡教育的設計與開發

體育網絡教育的設計與開發部分是關系到體育網絡教育能否有效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網絡教學模式、教育平臺構建、教育資源建設、課程開發幾個方面,但是模式的研究比較單一。信息時代的教育是自主學習的教育,在這樣的教育理念影響下,無論是傳統教育還是網絡教育都要進行教育主體、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變等。體育網絡教育面臨的課題有體育網絡教育的發展模式、體育網絡課程的開發模式、實施模式、教學活動的設計、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等。

3.2.3體育網絡教育的評價

由于網絡教育興起的時間較短等原因,目前在體育網絡教育的科研文獻當中,還沒有關于體育網絡教育評價方面的文獻,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體育網絡教育的發展,沒有代表性的評價文獻,就沒有質量的標準,體育網絡教育的各種實現形式無目標參照可循。所以,在評價方面有很多可研究的問題,評價目標、評價原則、評價體系等等。(本文來自于《體育科技》雜志。《體育科技》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時海霞工作單位:大連交通大學體育工作部

第二篇

1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平臺已逐步開始建設,并且涌現了一批大學體育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這是在網絡環境下對大學體育教學手段的改革實踐。然而,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學體育課程網絡平臺的建設,相對其他學科還是比較落后的。有研究顯示:截止2009年,在全國“211工程”高校中有50.93%的大學體育課程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網絡化教學,但整體來看,網絡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水平偏低。許多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存在著諸如資源總量小、資源質量或可利用價值不高、資源建設不可持續、資源建設系統性不夠等問題。一些課程網站只是在教師方面實現了課程資源的建設,對學生學習過程缺乏監控,沒有針對課外學習的管理平臺,沒有促進學生體育參與的服務系統,科學的管理與激勵機制并未形成,缺乏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課程的建設投入和實際應用成效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當前,國內外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已廣泛深入地開展,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整合網絡學習環境與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卻很鮮見,而針對體育課程的特殊性,特別是結合術科課程中實踐教學特點的教學模式,有必要進一步開展研究。

2大學體育課程開展資源型學習的價值

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活動的中心環節。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最早提出“資源型學習”模式的是美國的薩其曼(J.R.Suchman,1962),他認為,基于現代社會的海量信息資源,教學中應著重教給學生科學地探究未知領域的方法,使之通過獨立學習與主動參與充滿挑戰的教學情境,通過任務驅動,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來解決問題,為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做好準備。資源型學習模式中學生知識獲取的主要途徑是情境、協作、會話,而不再是教師的講授。資源型學習強調引導學生利用豐富多彩的資源去探究問題,借助豐富的資源、學習工具與人的相互作用來開展學習,教學方法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能力以及對資源的獲取、鑒別、整理、綜合分析、實踐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大學體育課程的性質不同于其他課程,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具有其特殊性,但這并不是網絡信息技術應用的障礙。相反,在體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及網絡信息技術輔助體育教學更能體現其優勢。在大學體育課程中開展網絡資源型學習,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網絡環境與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是實現網絡資源型學習的基礎。網絡環境為資源型學習營造了便捷的交互方式,拓展了教與學的時間與空間范圍,提升了體育教學的規模和效率。多媒體信息資源也為教學資源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信息呈現形式,充分利用了視覺與聽覺信息傳遞方式,能輔助體育教學中的技、戰術實踐分析,同時還拓展了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方向與創新思路。大學階段是自覺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時期,通過資源型學習,讓學生學會利用學習資源,包括獲取、鑒別有效信息資源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可以自主探索的條件,提高體育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學會學習的目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3大學體育課程資源型學習模式的構建

3.1資源型學習平臺的建設

從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來看,應當基備便捷的數據添加、更新、查詢、管理等功能,建設的內容、呈現形式、信息的關聯與結構應當符合應用者的學習需要以及瀏覽查閱習慣,實現人機交互的優化。盲目地瀏覽大量的網絡信息,不但達不到教學目標,反而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因此,學習平臺應當建立層次清楚、分類科學的數據庫系統,不僅要提供便捷的搜索查詢、更新管理、學習激勵與監控等功能,還要加強內容的趣味性,同時還需注意交互界面設計的藝術性。對于多媒體資源庫而言,技術標準應考慮規范性、兼容性,資源的檢索應科學、便捷,數據庫系統的技術應用,更重要的一點是應當有利于更新和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當然,這些復雜的信息技術應用普通教師是無法完成的,許多高校都通過研發或購買集成化的教學平臺來實現,針對一些特殊的功能可以在現有的教學平臺基礎上進行更新完善。網絡教學平臺一般包括如下功能模塊(圖1)。網絡平臺建設為資源型學習提供了必要條件,基于網絡環境的資源型學習平臺,不僅實現教學資源的系統化建設,而且能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服務于學生的體育學習,也可實現網絡學習的監控與管理、學習成績的評定等功能。

3.2網絡學習資源的建設

網絡資源是學習者開展網絡學習的一個重要前提和基礎,網絡資源建設是資源型學習模式實施的核心任務。可以說沒有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型學習。教師最好能結合自己的研究特長和教學實踐開發出具有特色的教學資源,同時鼓勵學生對課程資源的自建。同時,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構建一個科學系統的資源庫。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大學體育課程結構包括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學習資源的建設需要根據大學體育課程結構(圖2),針對資源型學習的目標,設計合理的資源內容體系。課程資源庫可根據教學需要對資源進行分類,如知識資源、教學課件、多媒體素材、學習案例、視頻點播、練習測試等部分,系統地組合成網絡學習資源集合(圖3)。課程資源建設與開發是貫穿整個教學應用過程的重要任務,可以調動多方面的力量,多種途徑進行建設與開發。如:合理利用出版物;收集公開性資源;教師自己開發制作;學生參與創建;與其他單位協作共建與共享等途徑。體育課程網絡資源建設需要結合運動技術學習的特點,將多媒體技術與體育運動技術教學充分結合,將項目、地域以及不同教師的教學特色與資源建設相結合,豐富課程網絡資源的建設。

3.3大學體育課程資源型學習實施過程

在資源型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教師給學生提出待學習的問題或待探索的主題,學生借助Internet網絡、圖書資料和其他多媒體信息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旨在伴隨著學習過程使學生同時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體驗,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基于網絡環境的資源型學習模式一般過程大體可以按:確立目標與任務;制訂計劃;搜集資料;甄別提取;分析研究;創新加工;整合運用;提交成果等步驟進行。在資源型學習的初級階段可只進行到資源的甄別提取,并對第一階段的學習成果進行提交。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在提高階段,可針對具體任務要求學生對資源進行分析研究,進行創新加工與整合運用。學生在資源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包括:自主學習、交流協作、練習實踐、探究學習、自評互評等學習活動。教師為學生搭建資源學習平臺,進行引導激勵、監控管理、交流指導、反饋干預等教學行為(圖4)。開展資源型學習教師需幫助學生確定具體的目標與任務,目標可分不同層次,任務也可分階段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與任務制訂學習計劃或學習進度,教師也可提出基本操作步驟作為參考。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干什么”。初級階段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制訂計劃、搜集資料、甄別提取,即對資料進行自主學習與鑒別,根據任務與目標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就可提交成果。高級階段還要求進行分析研究,對信息進行創新加工、整合運用,需要通過同伴間的交流協作和練習實踐來完成,對階段性成果可進行自評與互評,教師最后依照既定的標準,參照系統過程性評價和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適時進行總結評價。學生最終提交的成果也為課程的資源建設服務。

3.4大學體育課程資源型學習實施策略

3.4.1鼓勵學生參與資源建設

資源型學習的過程可以說就是學習者利用學習資源以及共同建設學習資源的過程。網絡環境下,學習資源庫的建設應改變只是由教師或教育機構提供并維護的模式,而實行師生參與建設、校際聯合開發以及數字圖書館和開放性社會資源的利用等,形成多元的信息獲取途徑,不斷豐富課程學習資源,達到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參與課程資源建設是資源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學習形式,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搜集資料、甄別提取有價值的資料,把資料作為學習成果的一部分,分類上傳,豐富課程學習資源。也可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或學習成果上傳到資源庫供大家分享。學生參與資源建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甄別、提取、整合利用的能力,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搭建同學之間、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的平臺,促進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3.4.2激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體育課程中,教師側重于知識和技術的傳授,普遍不太注重對學生自主鍛煉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長遠發展是不利的。資源型學習不僅需要資源本身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資源的關聯也應有較好的引導性,從而引發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同時,教師也應通過網絡交互功能和課堂面對面地交流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大學體育課程中開展資源型學習模式,不僅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網絡與信息技術來營造良好的課外學習環境,建立課堂與課外學習的緊密聯系,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模式,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體育學習習慣的養成。資源型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但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初期階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引導和激勵,任務的難度不可太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學習習慣,循序漸進地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3.4.3加強課外學習管理與監控

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習方式雖然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但普遍存在著學習行為自由散漫、缺乏組織與管理、學習效率低等問題。有研究顯示,在網絡學習資源中融入激勵機制確實對網絡學習效率具有提升作用。當然,要提高資源型學習的效果,還必須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地管理與監控。有調查表明,影響網絡學習質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學習監控機制”,大部分學生都表示愿意,這說明在缺少約束力的網絡學習環境下,學生對借助外部力量加強自我約束的態度是積極的。當然,在建立有效監控體系的同時,應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監控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通過監控,使學生獲得教師或者外界的引導和幫助,從而提高學習質量,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監控的力度需要根據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來決定,隨著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提高,可逐漸降低監控力度。同時,要加強監控和管理。

3.4.4提升資源的信息化水平

利用好各種學習資源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為了保障學生便捷有效地利用學習資源必須實現學習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可根據資源型學習過程的特點以及大學體育課程結構,設計合理的資源內容體系,也可根據資源呈現形式的特點進行分類管理。總之,必須采用符合人們思維方式的、科學合理的分類方法來儲存、組織信息,建立信息間的關聯。在網絡學習支撐環境中,資源的內容應包括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文字、圖形、動畫、視頻、音頻等各種新式的媒體信息,各種媒體信息都應按特定的標準進行描述定義,以方便信息的存放與共享。在資源庫的內容組織結構上,應采用超媒體、多層次的立體化鏈接方式,以適應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此外,資源庫必須有強大的檢索功能,能方便、快捷地檢索信息,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要。對學習資源的有效管理可以進一步理解為對學習過程的支持服務,尤其是建立師生間、學生間、人機間的交互環境。

3.4.5實現課內外一體化學習評價

大學體育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在資源型學習模式中,實現課內外一體化學習評價的難點是包括網絡學習的課外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可包括對網絡資源建設業績、網絡學習過程與成果方面的評價以及課外體育鍛煉、體育比賽與表演、運動訓練參與等方面的評價。資源型學習特別注重形成性評價,系統應能把學生參與網絡學習,參與討論、答疑、作業、測試等的成績做加權統計,計算出網絡學習成績,也應把課外體育鍛煉、參與體育比賽與表演、運動訓練等內容納入課外學習評價體系。充分利用網絡與信息技術建立科學、便捷、靈活、實效的評價標準和操作實施方法,最終使課外自主學習和自主體育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終身體育習慣,是課內外一體化學習評價的目標。

4結語

基于網絡環境的體育教學將成為傳統體育教學的重要補充手段,現階段網絡環境下實現資源型學習,必須清楚地認識其優勢與不足。大學體育課程中開展網絡資源型學習模式,要考慮到教學實施長遠發展的可行性以及教學實施的有效性。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和網絡教學環境特征,總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實施策略,不斷提高網絡資源輔助課程學習的效果。大學體育課程開展有效的資源型學習還需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作者:查春華劉巨龍工作單位:浙江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第三篇

一、分析當前大學體育教育在教學方法上還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大學體育老師中,在教學理念方面有相當一部分仍然受到了傳授競技體育的影響,在教學方法的實踐方面,基本還是傳授具有一定難度的運動技術,教學方法基本上就是程序式的講解、示范和練習。對此,筆者認為我們要運用當前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改進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使其能夠很好地服務于體育教學。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體育學習的目標也在不斷地更新,傳統體育教學方法也很難適應這些新的教學目標。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強化形式,弱化實效。現行大學體育課程綱要的實質就是對以往體育課程實施進一步改革的結果,其重點和核心就是要求創新。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有相當多的大學體育老師在教學上力求創新,將大量先進的、新穎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這樣的教學行為是值得肯定的,對教育改革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不過,在這部分體育老師中也存在少數老師在實施自己的的教學行為時過于注重上課形式,使得教學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其行為成了華而不實。

(2)過于重視老師的主導作用,輕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長久以來,有相當多的體育老師在教學時都習慣了“以教為中心,老師先講解、學生再練習”的教學方式。當然,在很多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也還是取得了相當的效果,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在老師的“教”轉化成學生的主動學、積極學等問題上也還是存在較大不足的。

(3)過于強化訓練技能,弱化了能力的培養。體育教學的傳統教學唯一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規范化的體育技能,體育老師設計教學方法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花盡可能少的時間去掌握教材所規定的體育技能,這就是直線式的教學方法。就當前大學體育教學方法來看,有很多老師過于追求所傳授的運動技能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以及動作上的細節,忽視了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以及基本的運動知識,同時也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觀察能力、自學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交際能力以及分析思考的能力等等。體育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中沒有彰顯出發現、探究和研究這樣的認知行為,同時也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使其很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4)在教學中過于重視訓練,弱化了教育。體育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就是學生的自身身體,使學生通能夠過一定的運動練習而實現一定的受教育目標。運動練習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是作為一種教法因素被很多體育老師太過重視。

(5)過于強化學生共性發展,弱化了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其心理能夠和諧發展需要其個性健康發展,而且當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也需要其個性健康發展。因此,體育老師要對所有學生的個性都要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勵,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們在面對班額大且器材、場地偏少的情況時,再加要做到合理的因材施教本身就具有相當的難度,往往重視的是學生共性發展。因此,有相當多的大學體育老師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針對大多數學生進行指導,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基本上沒有指導,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在學習體育方面很難取得適合自身的發展。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策略

在當前的大學體育教學中,我們體育老師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上述問題的存在,必須要幫助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培養他們濃厚的體育興趣以及自我發展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們在選擇和運用體育教學方法時必須要克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必須要努力貫徹以下幾點意見。

(1)努力幫助學生能夠有機統一自己的意、情、智。對處于新世紀的大學體育老師來說,其教學行為必須要充分促進學生發展和進步,使學生能夠通過老師的教學而受到極大的鼓舞,看到自己的希望。體育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對每個學生都要采取一分為二的觀念去對待,努力于幫助每個學生在適合各自特點的方面取得發展,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體育學習中有所提高。這就要求當前體育老師的教學行為必須要著眼于未來,努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也為學生能夠成為社會急需的高素質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老師在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時,就必須要思考有利于學生學會健身、學會審美、學會求知、學會做人等等,使之能夠有機地統一這些能力。

(2)強化老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實現有機結合。眾所周知,教學行為是由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雙邊行為,只有老師積極地教而沒有學生積極地學,可以說教學過程是不完整的,當然其教學效果也是不好的。因此,作為新世紀合格的大學體育老師,必須要有效處理好老師、學生、教學要求、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等等因素之間的關系。

(3)在體育教學中必須要克服模式化的教學方法。新時代的體育老師必須要克服模式化的教學方法,努力追求新穎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激發,也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能夠保持高度地集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僅局限于講解與示范法、重復練習法、分析法以及比賽和游戲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注視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能以及運動知識的灌輸,是一種很有局限性的固定的教學模式。所以,體育老師要以具體情況為出發點,努力做好開發與重組教學方法,努力實現每堂課都有多個負荷標準,每次考試都有多個尺度,努力為學生營造出有益于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氛圍和環境,努力幫助學生形成濃厚的體育愛好和興趣以及良好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習慣。體育老師要營造出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情境就必須改革原有的教學手段、教學形式以及調整動作的技術難度和改進原有的競賽機制等等,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促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進一步提高,對教學過程進行進一步地優化,確保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之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

總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體育教育改革持續深入地展開以及不斷地引入了大量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相繼出現了大量的富有實效性且又十分新穎的體育教學方法。在這些體育教學方法中,每種方法對實現即定的體育教學目標以及提升教學質量都有其本身的功效。但是,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發現,在當前的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方法上仍然存在著不少的不足之處。解決這些不足,筆者認為對深化大學體育教育改革將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胡琳工作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