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時間:2022-07-22 09:02:40
導語:線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開展線上教學質量評價研究的意義、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應遵循的原則、建立科學的線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三個方面開展探討,為開展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提供標準依據,有利于提高線上教學效果,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線上教學;評價體系;質量監控
隨著信息化技術深度革命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都在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進行自我革命,提高效益,教育也不例外,在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大多數國家都采取了讓學生居家線上學習的方式。線上教學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智慧教學工具和各類直播平臺等輔助教學,學生不局限于課堂,根據任課教師的教學安排、作業布置、在線答疑、網絡直播講解等進行有效的知識傳輸的過程。在我國學生、教師、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對線上學習效果肯定的不少,但質疑的也很多,謝輝認為“與傳統課堂相比,線上教學缺乏面對面的互動,教師難以掌握學生學習成效”[1]。左惟認為“高校對教師如何開展線上教學、學生如何進行線上學習、線上課堂教學秩序如何維護等問題還缺乏探索”[2]。通過教師座談會、學生線上交流會、問卷調查發現,對于線上教學集中的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生學習有效管控,學習淺層次,過程性考核,測驗、問題回答結果真實性鑒別,教學質量監控等。要解決這些難題,達到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實質等效,就要求建立科學的線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監控的有效實施。
1開展線上教學質量評價研究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探索泛在、靈活、智能的教育教學新環境建設與應用模式。在互聯網模式下,學習不再只是呈現、接收、反饋的過程,而是一種全新的認知的過程。課程教學不能照搬線下課堂模式,而要根據線上教學情境變化的特點研制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規范教師開展課程設計和組織教學,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
1.1有利于教師科學實施線上教學
肺炎疫情發生以后,教育部積極應對,社會資本快速反應,對原有在線教學平臺軟硬件升級改造,基本滿足全國高校全面開展線上教學的需要。各高校雖然陸續制定了線上教學工作實施方案,但都沒有出臺線上教學質量標準,大部分高校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到線上教學,他們大多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去開展和組織線上教學,為此就必須制定科學的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讓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對標開展線上教學工作,防止簡單把線下的傳統課堂照搬到線上,真正達到“線上線下實質等效”。
1.2有利于學生線上深度學習
有研究表明,很多學生線上學習不夠深入,具體表現為淺層學習、輟學和假學。線上學習不是集中在教室,具有分散性和一定的隱身性,教師很難觀察到每個學生課堂學習的真實狀態,班干部、同學相互間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為此,就需要加強線上教學效果的評價,對相關學習過程和環節提出剛性量化約束指標,以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要求建立學習共同體評價指標,強化技術監督和效果考核,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避免淺層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1.3有利于開展線上教學質量監控
有效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前提是有科學的評價標準,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的教學情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不能按照傳統線下課堂的模式來開展,否則就會達不到監控的目的,學校除了要提供必要的線上教學保障條件外,還要組織相關專家研究分析線上教學環境、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情境變化,根據學生認知的特點,堅持立德樹人和網絡安全的要求,建立教師、學生、教學管理者和家長共同評價線上教學評價機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起到對標糾偏并持續改進,保證線上教學有利于學生成人成才。
2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突出立德樹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受教育者成人成才,實現全面發展,成人就是通過教育幫助一個自然人習得社會規范以完成社會化,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線上教學質量標準要將立德樹人作為第一評判標準,重點突出網絡倫理、網絡安全和課程思政三個維度,堅決防止被教育者有才無德。立足評“學”。線上教學評價要貫徹“OBE”理念,實現從重評“教”到重評“學”的轉變,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制定線上教學課程目標,通過設立學習過程、個性發展和課程目標達成度等指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尊重學習個體的差異性,將學生后續發展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對正在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作出價值判斷,重點是對教育教學過程進行控制,及時發現教師線上教學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通過評價開展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深入挖掘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偨Y性評價有利于對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線上教學全面狀況進行總結,評判優劣,鑒定等級。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動態評價,重點在糾偏,總結性評價是一種靜態的評價,重點在為決策提供參考。符合線上特點。首先,要貫徹線上教學資源選擇的適度性,資源選擇要精,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體現學校辦學定位,要緊密結合專業特色和方向,不宜過多,以免造成學生學業過重、學習效果不佳的負面影響。其次,線上教學要以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為主,課前教師合理布置學習的任務點,課中適當開展小組討論,教師重點在引導和解惑答疑。第三,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開展全過程考核,注重學習過程管理,及時開展學業預警。
3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體系設計
教育評價是世界性難題,20世紀40年代泰勒提出了“教育評價”的概念,認為教育評價就是實踐活動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1963年,克龍巴赫批判地進行了發展該概念,認為教育評價不但要關注目標的達成程度,而且更要注意對目標合理性的評價。1967年,斯泰克提出了包含了描述和判斷兩個方面的判斷模式。20世紀80年代,庫巴和林肯提出了“第四代教育評價”理論,提出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建構過程,其核心是“共同建構”,其內容主要有心理構建論、價值協調論、評價結果認同論、應答型模式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還特別提出了關注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迄今為止,我國教育評價基本上采用“第四代教育評價”理論,但在具體的評價實踐過程中,教育評價以其實然性為主,這種教育評價是一種遠離或偏離于其應然性的評價狀態[3]。為此,在構建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時力求克服實然性評價經驗化、統一化弊端,彰顯應然性評價主觀與客觀統一,體現自我反思評價和個性化評價,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成長。線上教學不同于傳統課堂面對面的教學,教學情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師生隔時隔空或同時隔空,教學由集中變為分散,學生學習需求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等。鑒于這些變化,這就要求不能按照傳統課堂的模式來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要針對線上教學的特點、優缺點,科學設置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優勢,克服線上教學缺陷,確保教學質量,“而當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線下課堂教學評價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課堂教學評價,對在線課堂教學評價還較少涉及?!保?]韓筠認為“高校應按照信息化時代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充分挖掘教與學的行為數據,制定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5]。本研究在立足于“學”,緊密結合線上教學的情境,在關注線上學習過程管理、線上資源的利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學習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構建了資源建設、“學”“教”過程和學習效果3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
3.1資源建設
從多樣性、適度性、層次性、契合性4個二級指標來開展評價。多樣性是從資源形式方面去評判,避免資源形式的單一化,導致學習枯燥,影響學習效果。適度性是從學情方面去評判,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學習任務和精力是客觀存在,資源選擇貴精不貴多,避免資源過多、重復、簡單或者高深而導致學生厭學,降低學生學習效果。層次性是從學習主體差異性去評判,資源選擇要體現層次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避免學有余力的學生需求得不到滿足和學習吃力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契合性是從資源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貼切性去評判,資源內容要體現人才培養定位,要符合畢業要求,有利于學生后續職業發展。
3.2“學”“教”過程
從學習狀態、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技能、過程性考核5個二級指標來展開評價。學習狀態主要從任務點完成情況、線上課堂投入程度和互動質疑討論頻次和深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其中任務點的完成情況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去評判,任務點包括視頻音頻、Word文檔、PPT等資料、作業、測試等內容。課堂投入程度從精神狀態、注意力、課堂響應等方面去評判。評價教師教學主要從課程內容與畢業要求契合度、教學設計的科學合理性、線上教學技能水平、過程性考核科學有效來評判教師的教學過程。
3.3學習效果
從學生滿意度、課程目標達成度、個性發展支持度3個二級指標來展開評價。學生滿意度主要從學生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滿意度、課程目標設計的滿意度、促進成人成才后續發展的滿意度去評判。課程目標達成度主要從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和人格目標達成度去評判。個性發展支持度主要從分層分級、一生一策等教學策略實施對支持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性去評判(見表1)。各高校根據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在充分理解指標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和專業特點,可對指標權重做適當增減來開展線上教學質量評價工作,評價結果及時反饋,推動持續改進,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輝,劉幸函,王丹.保運行求質量轉危為機推動形成高水平教育教學新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20(7):16-18.
[2]左惟.趨勢與變革:高校開展線上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20(7):10-12.
[3]劉志軍,徐彬.教育評價:應然性與實然性的博弈及超越[J].教育研究,2019(5):10-17.
[4]吳薇,姚蕊,謝作栩.高校教師在線教學經歷對自我教學評價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20(8):63-72.
[5]韓筠.以信息技術構建高等教育新型教學支持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20(5):80-86.
作者:何愛華 李妍 呂效華 單位:蚌埠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 上一篇:少數民族婦女公共體育服務探討
- 下一篇:節能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