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巡課反饋及建議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線上教學巡課反饋及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教育行業普遍存在著資源利用率不足、師資緊張、教育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等問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七個模塊”打造智慧校園
在天大附中,每一位老師的手機里都有一個“天大附中”APP,這個APP可以內聯于學校的智慧校園平臺。
根據《天津大學附屬中學2012-2015年規劃》,經過三年的工作探索,學校初步形成學校信息化建設成效。自去年開始,該校“智慧校園”陸續進行了七個模塊的開發與建設。該校校長肖偉在采訪中表示,天大附中“成功教育”辦學特色將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與教育資源整合共享相結合,推進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有利于學校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創新型人才。
提升改造協同辦公平臺。2012年學校開始協同辦公系統的建設,初期為網頁版,操作復雜,平臺單一。為此學校對系統進行升級,將原來的OA系統開發出Windows版、安卓版、IOS版,開發出相應的APPS、APK客戶端,使得系統能在筆記本、平板、手機等各種移動終端使用,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移動辦公。
建設資源共建共享云平臺。學校資源共建共享通過南開區教育局的云服務器來實現,在此基礎上構建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訪問,同時將上學期已經完成的數字圖書館系統整合到此模塊。學校在2013年建設了高標準的錄播教室系統,2014年對錄播教室的軟件系統進行了升級,實現了錄播系統與“智慧校園”資源庫的無縫對接,實現課程遠程集中控制、資源管理微格教學等功能。
建立學生成長平臺。天大附中的每個在校學生自入校開始,就建立了學生電子檔案袋,其中有學生的基本信息、成績、評語和獎懲記錄,還有一些學生張揚個性的內容。成長平臺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規劃和成績曲線進行數據挖掘、預期分析,對學生未來成長進行預測,為教師、學生和家長全面提供決策幫助。
實現課堂實錄同傳。去年開始,學校各個教室、專用教室和特色教室安裝了數字高清攝像機,各個教室之間有百兆網絡連接,每個課堂教學活動都可以通過每間教室的數字高清攝像機、網絡通訊介質,實現學生課堂實錄實時同步傳輸,方便用戶隨時瀏覽學生的常態課程。教室聽課足不出戶,學科教研網上進行,巡課簡單方便。
建立智慧云空間。對學生教室進行信息化工程的拓展延伸,利用信息化終端和拓展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將利用學習空間自主學習的方式與學生學習生活深度融合。建立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橋梁。在云空間中,教師通過空間對學生輔導、發放學習任務,學生通過云空間對教師的微課等素材評價與反饋,同時提交個人建議與作業。
改造安防監控系統。學校2008年開始陸續進行了全校視頻監控的安裝與鋪設,經過七年的建設,基本實現了校區無死角全部覆蓋;2014年開始,學校將多個監控系統整合到“智慧校園”平臺,實現了任何地點,瀏覽、回放監控內容,部分重點區域安裝智能報警系統,做到監控無死角。
開發“天空課堂”。“智慧校園”倡導“無所不在的網絡學習”,本著這一宗旨,學校開發了“天空課堂”系統,建立了學科教師通過網絡視頻模式,在家中輔導學生的直播平臺,并可以滿足學校內網及外網的多點訪問。同時系統實現一專多能,可以滿足學校安排精品課直播、教研聽課、暑期校外培訓課等活動,實現實時的影音數據傳播。
信息化推進教育模式改革
上課鈴響,吳麗萍老師走進教室。沒有教案和教材,師生每人手持一個平板電腦就開始上課了。日前記者來到天大附中高二一班采訪時發現,吳老師一上來不講新課,先讓學生們在電腦上答題,然后根據由大數據分析生成的班級共性錯誤,為同學們答疑解惑。這是天大附中剛剛推出的信息化校園教學管理平臺――“智慧校園”平臺中的“輕新課堂”。
“輕新課堂”上,教師教學更高效,學生能按需學習。它的出現得益于市教委從去年開始建設的基礎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依靠互聯網,讓學習由“套餐”變成“自助餐”,因材施教變成現實。“學生通過‘微課’先預習,老師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來答疑解惑、引導應用,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天大附中校長肖偉說,“此外,‘智慧校園’中‘天空課堂’‘網絡課程直播及錄制’等應用,也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實現師生在線學習互動、線上線下無縫交流,讓學生自主學習、按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