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教學融合課題研究范文

時間:2023-12-06 17:41: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線上線下教學融合課題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課題研究

篇1

關鍵詞:成人函授教育;線上線下;協同創新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終身教育理念的深化,人們的學習方式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函授教學模式亦或簡單的結合網絡課程并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現代化學習需求。這為我國成人函授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正所謂科技改變教育,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優勢,進一步探尋成人函授教育教學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協同創新模式,是順應時代之必然,亦是促進教學改革和提升成人函授教育質量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我國成人函授教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成人函授教育多數采用傳統的“面授+自學”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平時自學,假期時間集中面授和考試。隨著遠程教學模式的不斷普及與應用,已有部分高校采用了網絡教學和函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與單一的網絡教學和單純的面授教學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但是,現行的網絡課程和函授課程大多是基于傳統教學理念構建而成,形式變化背后依然是“新瓶裝舊酒”,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學模式單一固化。不管是網絡教學還是面授課程,大多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傳授的傳統教學形式,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學生的自主性未得開發,未能發揮成人教學的“成人性”。二是教學資源實用性弱。網絡課程和函授課程所選的教材多數具有“普教性”傾向,教學重理論而輕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教材種類單一且多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網絡課程結構單一且更新速度慢,難以滿足成人學生的應用性需求。三是教學管理不規范。多數校外教學點追求辦學規模和生源數量,卻忽視教學質量,缺乏準確的定位和辦學理念。同時,教學管理理念和辦公模式仍然相對傳統,科學管理能力與管理效率偏低,對教學過程監控不足,與信息化時代下的自動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等現代化管理理念不符。四是學員自學能力不足。隨著遠程教育平臺的普及以及自主學習概念的深化,很多學校的遠程教育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課程。然而,學生文化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學習者因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不足,而無法獲取真正適合自己實際需求的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此外,有些網絡教育平臺也支持在線小組學習,但存在分工不明,職責不清,實際效果不顯著等問題。

二、成人函授教育線上線下協同創新的優勢

(一)優化教育資源,促進教育供給側改革

“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給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選擇。成人函授教育線上線下協同創新發展,是優化成人教育資源配置的有力舉措。與普通函授教育不同,接受成人函授教育的學生是已經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的成年人,這就對成人函授教育教學提出了更為特殊的要求。新時代下,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習場所不再只是課堂,學習的資料不再只是課本,學習的方式不再是單一的被動接受。因此只有主動引入新技術、新理念,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優化現行教育資源,從師資配備、教學方式、課程教材等方面協同創新,才能有效促進成人函授教育供給側改革。

(二)解放學生自主性,發揮協同創新能力

成人教育中學生的特性是成人教育區別于普通函授教育的關鍵因素。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才能解放學生思想,將學生協同創新的能力釋放出來。“成人函授教育所強調的創新與普通高等院校提倡的創新不同,更側重于知識運用的創新,強調創新性思維,強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1]通過線上線下即虛擬學校和實體教學深度融合的交互式學習,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空氣中時時刻刻處于學習狀態中。正如陶行知所言:時時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只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教師的引領性才能得以彰顯,教師即能由“灌輸型”轉變為“導學型”,實現因材施教,協同創新。

(三)以“學習導向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近年來,我國成人函授教育的發展主要屬于外延式發展,即通過擴大教育機構數量來實現招生規模的大幅度增加,這使生源質量受到一定沖擊。在現實中,有不少的學員是單純以獲取文憑、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為功利目的的,這種混文憑式的“學歷導向型”學習模式,也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成人函授教育線上線下協同創新與“學習導向型”教學模式是一種互生關系,即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有助于對“學習導向型”教學體系的構建,同時,“學習導向型”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推動成人函授教育的改革與創新,進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實現成人函授教育規模、質量和效益的協調,逐步向內涵式發展轉型。提高成人函授教育質量一方面需要改變學生自身學習心態,轉變成教學生的思想,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調整成人函授教育供給來適應社會發展和引領學生觀念的轉變,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線上線下協同創新教學將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課程資源的選擇與學習,讓具有不同才能的人獲得適合自己的教育,以實踐創新提升成人函授教育質量。

三、成人函授教育線上線下協同創新的基本途徑

“協同創新”是指圍繞創新目標,多主體、多元素共同協作、相互補充、配合協作的創新行為。“強調在帶領中國經濟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依托創新行為,無論是制度創新、文化創新,還是科技創新,都必須全面貫徹‘協同創新’這個理念。”[2]我們的成人函授教育的創新,只有依托互聯網技術手段,才能更好地實現成人函授教育教學的協同創新,彰顯成人教育教學特色。

(一)樹立現代化成人函授教育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成人函授教育教學改革和轉型發展的頂層設計。辦學理念是辦學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教育價值觀,它將直接影響辦學定位、培養目標、發展思路以及師生員工的思想行為方向,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靈魂。成人函授教育作為我國函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被高校邊緣化,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成為一些辦學者創收的途徑,也成為學生輕松提升學歷水平的手段,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成人函授教育質量每況愈下的現狀將倒逼教育主管部門和管理者進行轉型。樹立成人函授教育現代化辦學理念,一是要基于成人函授教育自身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將成人函授教育與普通全日制函授教育辦學理念區別開來。不能簡單照搬和模仿,要從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方面系統化重置。遵循成人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關注成人學生的差異性,樹立以成人學生為本的創新教育思路。二是要適應當前時代的教育發展趨勢。教育管理者要有互聯網思維、開放進取精神和協同創新的辦學理念,加大成人教育經費投入,引入現代化網絡教育技術,開發線上線下課程學習資源,加強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現代化成人辦學經驗,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成人函授教育發展之路。

(二)構建“云教育”下的移動學習資源系統

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是成人函授教育協同創新的基礎。“云教育”作為一種線上資源共享平臺,具有強大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是現代教育信息化的產物,它打破了傳統教育信息邊界,可自由上傳和下載資源,讓不同學習者在一個共享虛擬空間,得到海量教育資源,可與全國范圍的成人學習者進行在線交流和互動。“云教育”突破了傳統網絡遠程教育資源的“有限性”,是傳統遠程網絡資源的再升級。“從校內共享向校際共享,再到學校和社會的協同化共享,只要是云教育平臺上的資源均適用于移動學習,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3]對于探索成人函授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教學技術的應用,當前我國還沒有成熟的理論和經驗,而是一種新的嘗試和調整。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管理人員積極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和社會傳媒的先進理念,以“云教育”思維為契機,深入探索優化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只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優勢,讓學習者隨時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實時學習,與不同地區的成人學習者組成“云課堂”、“云社區”等個性化移動學習空間,學生像進入學習超市一般,可自主選課,按需選課,才能實現教師與學生線上線下實時互動,集思廣益,協同創新,形成一個移動學習的循環機制。

(三)打造“回歸實踐”的開放性課程

應該說,任何一個單一的教育組織都很難掌握所有的教育資源,成人函授教育的對象本身具有職業性,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擁有本工作單位的優質資源。因此,線上線下的協同創新教學不是將原有單一學校教學資源的重新打包上傳,而是要實行“開門主義”。一方面,加強線上課程資源的開放性。我國成人函授教育應遵照國家有關政策,堅持平等開放、互利共贏、協同創新的原則,借助互聯網實現跨學科、跨地域、跨行業、跨學校的培養模式,實現校企協同、校校協同、師生協同、生生協同,注重不同個體間工作實踐的互補。以此來“改變分散、封閉、低效人才培養的現狀,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的活力。”[4]此外,成人函授教育的供給者要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廣泛合作,在不同行業和高校之間建立資源共享合作聯盟,互利共贏。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線下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成人函授教育的培養要從重理論回歸實踐。“實踐智慧是對學理素養的超越,它滲透在學理素養的具體應用之中,將學科的話語體系與特殊經驗感覺有機結合在一個鮮活的情境中。”[5]成人函授教育課程的實踐性要求教學與成人學生本身鮮活的職業實踐相關聯,實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念,課堂可在學校教室,也可在學生所在的工作單位,可采用名企名人參訪、實地調研、現場觀摩指導等多種形式,有理論導師也要有實踐導師,充分踐行陶行知先生“社會即學校”的教學理念,將課堂擴大到廣闊的大自然和豐富的社會中,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融會貫通,讓每一個學生在工作實踐中實現創新創強。

(四)培育創新型的師資力量

創新型教師資源是實現成人函授教育的線上線下協同創新的根本保障。創新型教師需要富有創新精神,具備相應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教學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學習和協同創新素養的學生。有資源不等于會使用資源,只有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資源的價值和意義,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掌握了搜索和使用有效資源信息的方法,才能實現線上多元化教學資源與線下的實踐教學充分融合,從而促進協同發展。提高成人函授教育質量,首先要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成人函授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使之適應現代化教學模式帶來的挑戰。教師只有掌握線上線下協同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不斷學習新科技新理念,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性,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工作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對所從事行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增強自我發現問題的意識,帶著問題再學習、再實踐,便能實現實踐與知識的融合。總之,從成人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性作用,平衡好管與放,將線上與線下的教與學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授之以漁。

(五)創新教育考核評價制度

考核評價體制是成人函授教育線上線下協同創新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目前成人函授教育考試多數依照普通全日制本科的標準,即平時成績加理論量化考核,是一種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考核評價制度,顯然并不適用于成人教育。因此只有創新教育考核評價制度,才能督促管理者、教師和學生改革創新教學行為、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真正提升成人函授教育質量。創新成人教育考核評價制度需要從學校管理者、專業教師和學生3個維度進行,既要注重結果性考核,也要嚴格教育教學的過程性考核。對于學校管理者,主要考量教學管理科學化水平、教學信息化程度、教學資源的開放性、教學培育計劃的實用性等方面;對于專業教師,重點考量課程教學內容的實踐性,線上線下互動性、教學創新能力、指導能力、責任意識等;對于學生的考試考核,要關注成人學生實際,應設置多次考試時間和多元化考核內容,考核形式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學生可自主進行網上自測和考試。考核重點除了基本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增加團隊合作能力,創新實踐能力,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傳統成人函授教育與現代遠程教育融合發展研究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我們將結合現實條件和實踐經驗對本文提出的線上線下協同創新途徑繼續深入思考。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教育理念,切實提高成人函授教育教學質量是本課題研究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白云華.成人函授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5(2):98 ̄103.

[2]王秀麗.用“協同創新”思維促發展[EB/OL].(2014 ̄10 ̄30)[2017 ̄02 ̄21].

[3]李桂英.基于云教育平臺的移動學習模型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4.

[4]黃正夫.基于協同創新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篇2

關鍵詞:創客導師;自主成長;專業素質;原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04-0068-04

近幾年中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最熱門的詞語莫過于“創客教育”,創客教育經歷2012年興起、2015年的井噴式發展,如今已經成為教育領域新興力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模式中的應用。然而,不可回避的現實是創客導師的缺乏已經嚴重制約了中國創客教育的發展。教育發展,教師先行!因此,探究創客導師自主成長的策略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創客導師的專業素質

1.創客導師

創客教育導師是指具有一定的創客教育專業素質,有能力指導、推動創客教育實施的教師。創客導師不強調教師的專業背景,注重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強調教師跨學科開展創客教育。

2.創客導師的專業素質

(1)技術素質

創客教育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教育模式,創客教育凸顯利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開源硬件(Arduino、樹莓派等)、設計工具(PS、3D建模、AutoCAD等)、加工工具(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等)無不成為創客教育的標配工具。這些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代表,因此,技術素質是創客導師的入門素質。

(2)創客教育課程規劃實施素質

當前創客教育實施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課程的支撐,歸根結底是當前創客導師還是沒有掌握創客教育課程規劃、開發和實施的能力。創客導師只有掌握了創客教育課程規劃、實施的素質,才能推動校園創客教育的深度發展。

(3)管理素質

教師創客教育管理素質既包括對創客教育課堂的管理,也包括對創客空間的管理和運營。管理的難點在創客空間的運營。2016年7月2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裝備是教書育人的必要條件,在加大配備力度的同時,要充分把各種裝備經常地、全面地用起來,“寧肯用壞、不能放壞”。創客空間作為信息裝備密集的地方,管理使用好非常關鍵。

(4)科研創新素質

創客教育的發展需要理論的研究也要實踐的研究,科研創新是創客教育推動的重要力量。創客導師具備科研創新素質才能確保校園創客教育的持續發展。

二、創客導師自主成長的目標及內容設定和實現

創客導師來自不同的學科背景,以信息技術教師居多,專業素質參次不齊。因此創客導師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定自主成長的目標和內容。從學科專業背景來看,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融合能力作為目標,數學教師可以將掌握3D打印技術作為學習目標,物理教師可以將掌握創意電子作為學習目標,美術教師可以將掌握激光切割技術作為學習目標。從創客專業素質缺失的角度來看,如果技術能力較弱,則應以掌握創客教育技術為目標;如果創客教育課程教學能力不足,則應以掌握跨學科教學法為目標;如果對科研創客能力不滿意,則應該以如何寫高水平論文、做課題研究為目標。從階段性成長角度來看,開始應該以掌握創客教育技術為目標,熟練之后以提高創客教育實踐能力為目標,積累豐富經驗后則以創客教育科研創新為目標。

目標和內容是多樣化、多層面和分階段的,但必須是適合自己的,符合自己需求和特|的[1]。目標和內容設定好后,如何落實則擺在首位。創客導師自主成長的過程注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缺少業界規范和專家引領的情況下,創客導師需要“守得住追求,耐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通過埋頭學習、思考和總結,逐漸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普通教師到專家學者。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創客導師自主成長特征

1.多樣化的共享資源

信息技術環境為創客導師的自主成長提供了多樣化的共享資源,無論是資源的內容還是資源的形式都具有多樣化的特征[2]。創客開放共享精神,讓創客教育學習資源觸手可得,常見的創客教育資源有教學視頻、PPT、電子書、器材使用說明書等,來源的渠道諸如淘寶網、云盤、創客專家的博客等。多樣化的共享資源滿足教師多層次、個性化的自主發展需求[3]。

2.豐富的學習手段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移動終端技術、視頻傳輸技術等一系列技術的飛速發展,享受無時不在、隨時隨地的學習成為可能。信息技術環境為創客導師構建了一個功能強大、覆蓋面廣的學習工具,譬如創客導師借助iPad、平臺電腦進行移動學習,觀看教學視頻學習創客技術,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行業交流等等。

3.成果的迅速傳播

信息技術環境下知識得以迅速傳播,在開源理念下,創客導師的成果作品(自制作品、學生作品、教學案例視頻)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和蔓延。這種迅速傳播的優勢加速了創客教育的發展,也提高了創客導師的影響力。

4.高效的交流協商

創客導師與同行就創客教育的技術、實施、創客空間的管理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探討,并針對創客教育的難題開展討論和協商[4]。創客導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與全國范圍的創客教師探討,譬如貓友會_創客教育QQ群、紅棉創客空間微信群、貓友會線下研討等。

5.廣泛的協作學習與研究

不同區域的創客導師能通過互聯網同步或異步開展協作學習和研究活動。創客導師通過網絡化的協作學習與研究,科學分工,優勢互補,提升了學習和實踐的能力。協作學習的廣泛性還體現在學科領域,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創客導師能聚集、融合在一起,開展跨學科的創客教育活動[2]。

四、信息技術環境下創客導師自主成長原則

基于創客導師的專業素質要求和自主成長的特征,我們認為創客導師自主成長要把握好5個原則:自主成長與創客教育的需求相一致的原則、個人成長與學校發展匹配的原則、獨立自主與借助外力相結合的原則、埋頭學習與探索實踐并舉的原則、學科專長與多樣化技能合理平衡的原則。創客導師處理好以上原則對于自主成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自主成長與創客教育的需求相一致的原則

與創客教育的需求相一致是創客導師自主成長的目標和歸宿。創客教育的需求既包括大范圍世界性發展需求,也包括小范圍內的學校創客教育需求。把握創客教育的發展主流以及校園創客的特色發展,才能夠讓創客教育走得好,走得下去。因此,創客導師的自主成長要瞄準創客教育的需求。

2.個人成長與學校發展匹配的原則

創客教育發展看學校,學校創客教育的發展是創客教育發展的主要力量。將創客教育納入到學校發展之中,也就意味著創客導師的個人成長必須與學校發展相匹配。學校的創客教育發展往往是特色發展,帶有學校深厚的烙印,創客導師要識時務,將個人成長助力于學校發展。

3.獨立自主與借助外力相結合的原則

獨立自主與借助外力是一把劍的雙刃,兩者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當前創客教育導師培訓體系還未建立,創客導師的培養還需教師的獨立自主成長。但獨立成長的弊端也是明顯的,容易導致創客導師閉門造車,視野狹窄。因此,一旦有機會創客導師還得出去走走看看,了解別人怎么做,或者請來專家指導自己怎么做。

4.埋頭學習c探索實踐并舉的原則

創客導師自主成長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學了不用,用了沒有后續”。創客導師除了要埋頭學習掌握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更要時時將所學的內容實踐,做到“邊學邊用”,切不要等到學好了再去實踐。大量事實證明,創客教育推進領域,快速行動很重要。

5.學科專長與多樣化技能合理平衡的原則

創客導師自主成長過程中,掌握多樣化的創客技術非常有必要,但是不能丟掉自己的學科專長。創客教育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又一主陣地,是體現信息技術應用的優質示范場所。創客導師應合理平衡學科專長與多樣化技能,做到個人創客專業素質有特色有內涵。

五、信息技術環境下創客導師自主成長策略

1.找準優勢領域做個人成長規劃

結合創客教育的特點,我們認為有幾個領域可以成為抓手,有競賽輔導、課題研究、創客設備器材的研發。

(1)競賽輔導

創客運動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各種創客活動的成功舉辦。教育領域創客文化的培育,需要更多形式、覆蓋面更廣的創客活動[5]。2016年4月28日,第四屆全國中小學機器人教學展評暨首屆校園創客作品展活動在海南舉辦,2016年第十七屆全國電腦制作大賽首次將創客項目納入比賽項目,2016年8月,第二十五屆中國兒童青少年計算機表演賽之創客挑戰賽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舉辦。校園創客競賽如星火燎原般興起,創客導師順勢而為,通過競賽輔導既能培訓學校創客教育氛圍,一旦獲獎又能為學校帶來榮譽,更重要的是能獲得學校領導層的支持和學校教師的認可,為個人成長獲得持續動力。

(2)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一個集中研究教育教學問題的綜合性活動平臺,通過課題研究可以快速提高踐行創客教育的能力[1]。到目前為止,有關創客教育的課題研究并不多見。如果學校有創客空間的支持,創客導師就可以基于創客教育實踐開展課題研究,非常具有實際意義。

(3)創客設備器材的研發

創客設備器材的研發是最具科技含量和最有挑戰性的事情,這一般需要一個團隊支撐。目前,教師群體中成功實現了創客器材設備研發的教師主要有傅騫教授以及“好好搭搭”的祝良友老師,傅騫教授的團隊研發了Mixly開源硬件開發平臺,而祝良友老師則實現了好好搭搭開源硬件的商業化運作。

2.充分利用好網絡所提供的平臺

自信息技術邁入教育教學領域之日起,廣大的信息技術工作者便不斷向教師普及多媒體等現代教育儀器設備的使用[6]。QQ群、微信、YY直播、社區等平臺的出現為創客導師的自主成長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資源的豐富性、使用上的開放性、經濟上的優越性、交流互動的便捷性、參與者的廣泛性讓創客導師足不出戶便可以與天南海北的同行交流研討,汲取大師營養。表1列舉全國有廣泛影響力的創客教育社群。

3.讀書、反思與寫作

(1)養成讀書的習慣

閱讀大量書籍對于創客導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創客教育沒有專門的學科背景,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多學科、富技術的特點要求創客導師不斷學習,擴展視野,更新觀念,提高技術。創客導師閱讀的書比較多,以計算機編程、網絡、單片機技術、模擬電路、數字電路、3D打印為主,大數據、物聯網、信息技術應用教學論方面的書也應該涉及。

(2)以寫作倒逼反思

反思的習慣和能力是任何一個教師走向成功必不可缺少的精神素養和專業品質。校園創客導師角色眾多,任務繁重,往往很難有時間去反思創客教育。寫作則可以倒逼創客導師反思,寫作的過程既是搜集自己創客教育實踐的過程,也是反思的過程。寫作為創客教育落地實施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同時也源源不斷為創客教育的發展提供智慧。

4.構建基于網絡的自主發展共同體

所謂創客教育自主發展共同體,是指一個加快創客教師成長成熟、提高創客導師專業素質發展的組織單位,它以自愿、主動交往作為其理論基礎,共同參與、平等協商、合作交流、相互幫助、共同提高[6]。群體動力學理論表明,群體內部各成員之間的良好協作能為每個成員帶來更多方面的增值。自主發展共同體有以下優勢:

(1)共同的愿景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共同的愿景引領著共同體的方向,形成共同體的文化信念和精神支柱。創客教育實踐是一個“難以開始,容易結束”的過程,門檻高,難度大,教師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很容易放棄。共同體成員的相互慰藉、幫助,為創客教育的實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共同的實踐積累可靠有效的經驗

當前創客教育還處于摸索階段,大量創客導師缺少創客教育實施的方法。基于共同體的實踐探究能夠增進創客導師的交流學習,為個人經驗上升為集體共識提供了平臺,為集體共識成為規范標準提供了有效途徑。

5.積極外出學習參加培訓和研討活動

已有的研究和實踐證明,社臨場感有助于降低學習者在線學習過程中的孤獨感,提升學習滿意度和促進虛擬學習社區的建立[7]。外出學習參加面對面培訓能夠增強創客導師學習的社會臨場感,創客導師在培訓體驗中加深對創客教育的理解,通過交流互動驗證自己的實踐正確性。研討活動也是必須的,研討活動中往往有創客教育大咖的參與,親身感受創客教育的演講、討論對個人觀念的修正往往有顛覆性效果。當然,外出學習需要征得學校的意見,同時安排好調課,在某些時候還必須自己預支付相關費用。

隨著我國創客教育的飛速發展,創客導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如何讓創客教師成為一名合格的創客導師是擺在創客教育界的問題。創客導師需求的旺盛帶來的是機遇,也是挑戰。創客教師要迎難而上,選擇適合自己快速成長的路徑,為創客教育的深入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許之安.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與方法[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8).

[2]謝海波.網絡環境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8).

[3]楊輝祥.網絡資源建設與教師專業化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6(10):21-22.

[4]馬寧,余勝泉.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素養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8(5):5-7.

[5]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3).

篇3

學校基本情況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于2012年9月正式成立,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化全日制公辦學校。學校以“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建設信息化的校園、追求品牌化的發展、培養現代化的人才”為辦學目標,以打造教育信息化校園為切入點,以建設信息化教師隊伍為著眼點,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為落腳點,積極推進電子書包常態化教學實驗研究,推進慕課開發校本教材,通過開展一系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的實驗研究,逐步將學校打造成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現代化校園。

學校信息化特色

1.從做好頂層設計入手,繪制學校教育信息化新藍圖

學校為全面落實《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以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化平臺、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化培訓、數字化管理等內容為建設重點,成立了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工作領導小組,深入開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并以應用為導向,構建“可持續、可交換、可共享”的信息化環境,促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常態化發展。

2.從強化硬件建設入手,創建基礎設施信息化新環境

(1)創建“菜單式”資源中心

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主要分為原創資源、慕課課程、主題學習網站等。現已建設原創資源1325個,慕課課程36個,主題學習網站4個。學校重視優質資源的建設,制定資源建設激勵機制,促進教師建設資源。結合教育教學資源庫的積分、信用、等級等激勵手段,激發教師共建資源的熱情,進而使得資源庫內容得到不斷充實。

(2)搭建“一站式”門戶網站

根據“以人為本,服務為魂”的網站建設思想,門戶網站一體化設計,一站式管理,一條龍服務,盡量滿足師生、家長、管理者等人群的個性化需求。網站主要以服務的理念為指導,構建多樣化的服務欄目,方便用戶的使用。服務教師方面,設置了教師風采、教學研究、教學資源等模塊;服務學生方面,設置了班級主頁、語言文字、學生活動等模塊;服務管理者方面,設置了新聞管理、平臺管理等模塊;在交互方面,設置了留言板;還通過各種接口與慕課平臺、教育云、K12、社區圖書館等網站進行了有效融合。

(3)構建“傻瓜式”查詢平臺

學校不僅重視資源建設,更重視資源的應用。為了方便教師查詢使用,資源按照多維度劃分歸類。資源庫資源主要以學科分類進行歸類,并結合其他分類方式進行查詢,可以按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習題試題、媒體素材、專家講座等分類查詢,還可以按知識點編目(了解、理解、掌握、應用)進行查詢。

3.從利用網絡資源入手,實現基礎課程信息化新形式

(1)探索數字化學習模式

學校緊跟時展,立足學校需求,學校主動加入了武漢精品教育慕課聯盟,積極開展慕課的建設。現已建立“走進歐洲”、“神奇的莫比烏斯環”、“歐洲建筑藝術欣賞”等36門課程。在慕課的建設和應用之中,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教學實踐。有語文教師利用慕課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探索,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充分利用平臺激發學生在線互動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數學教師在云游歐洲活動中,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探究莫比烏斯圈”開發為慕課,利用動畫、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將數學綜合實踐探究活動巧妙地穿插于課程之中,豐富了實踐內容,增加了學生探究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2)建設個性化成長平臺

利用世界校園No.1網絡競技平臺,構建學生個性化的展示空間。平臺主要以學生的競技視頻為主,為學生展現風采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平臺包括個人項目和團體項目,涉及運動技能、學習技能、藝術技能、語言技能、生活技能、設計創造等內容。學校現已上傳競技視頻21個,觀賞次數達8522次,得到廣大學生的熱愛和家長的認可。

(3)構建特色化生態空間

學校在搭建一站式門戶網站的同時還注重特色化、個性化網站的建設。學校立足生態教育,建立了生態網,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依托種植植物等活動的開展,陶冶學生熱愛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生態網內容豐富,展現生動,包括養殖植物的技巧、學生的心得體會、養殖成果展示、學生的養殖日志、新能源介紹、資源研究等模塊。

4.從推進教師研訓入手,探索校本教研信息化新途徑

(1)開展網絡教研

學校以數字化學習方式變革、基于項目的學習、慕課研究等主題開展了多次教研,形成了校本培訓、校際聯動、柔性流動、視頻教研等豐富的活動形態,促進教師在教學和教研中集體體驗。以學科組活動為載體,以網絡平臺為媒介,有效開展網絡教研活動,促進教師交流。平臺欄目劃分主要分為語文教研、數學教研和綜合教研,共計發表教研文章237篇,平均每篇教研文章的閱讀率達到80%左右。

網絡教研的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包括主題式教研、反思式調研、討論式調研等多種方式。同時,借助校本資源庫的創建,輻射教研活動的成果,促進教師的個性發展。通過網絡教研擴大了教研空間,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校的優質資源。網絡教研可以使教師分享教學智慧,達到共贏的結果,也增進了教師間的感情,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在學科教研的基礎上,還開展了多種教本研修探索,包括合美實驗、E聯實驗、實驗論教等。

(2)實施慕課研訓

建設一支適應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師資隊伍,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學校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外派培訓。學校采用“在校自學、外出拜師、提高發展”的方式,有計劃地派出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活動,讓他們先人一步掌握教育信息技術,全面帶動學校所有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二是專題研訓。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慕課理念及慕課制作技巧,培訓教師開展慕課的設計和開發;進行“數字故事”微課培訓、“K12教師電子檔案”等多種專題培訓,讓教師在培訓中提高信息技術制作水平,提升信息專業素養。三是運用促訓。新的信息手段必須通過運用才能讓教師更加熟練掌握,學校通過開展“電子書包”課題研究,“翻轉課堂”實驗教學等多種形式,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讓教師學有空間、展有舞臺。

5.從規范學校管理入手,形成管理機制信息化新常態

(1)實行校務管理數字化

管理平臺根據業務不同主要分為辦公區和學習區兩大部分,并應用個性化空間的理念為每個用戶提供了自己的管理空間。平臺包括的主要模塊有公務安排、每日薦讀、校務管理、教學管理、留言管理、德育星空、用戶管理、校務日志、班級值勤記錄、專項檢查等。平臺提供信息提醒功能,并可對未辦事物進行明確的分類統計,在公務安排方面,每周工作、校內通知、公文流轉、公共信息、學校制度等已經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并且對事務的安排情況可以實現可視化的統計。例如,對于學校通知,可以看到每位教師是否已經閱讀,還有多少教師沒有閱讀。在校務管理方面,可以實現會議管理、請假管理、校產保修、計劃總結、問卷調查、資料印刷、網絡磁盤、物品申購、用車登記等管理。

(2)實行教務管理數字化

根據校務管理內容的不同,學校詳細劃分了子模塊。例如,統計分類類別有公務安排、語文教研、學校文件、校內通知等;計劃總結管理分為學校計劃、部門計劃、學校總結、部門總結、“我的治班之略”。對于每篇文檔,系統可以實現閱讀點擊統計,包括點擊次數和閱讀率,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在教學管理方面,立足教學的關鍵環節,平臺提供了課表查詢、電子備課、網上書屋、教育教學資源、自主質量分析、學業質量監測及分析、教師成長網、主題學習網站等模塊。

(3)實行教師管理數字化

學校在門戶網站上開設了“K12教師生態成長檔案袋”,給每位教師的專業成長安置了一個“溫馨的家”,從教師的基本信息,到教師榮譽成果、教師培訓記錄、教師培訓記錄全部記載在案,教師發展中心從后臺給予評價和跟蹤,既強化了教師資源建設的意識,又指導了教師本人專業成長,同時還讓教師從進校的第一天起,就擁有自己的精神網絡家園。

篇4

一、目標任務

2017―2020年,組織職業院校教師校長分層分類參加國家級培訓,帶動地方有計劃、分步驟實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提高教師“雙師”素質和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支持開展中職、高職、應用型高校教師團隊研修和協同創新,創建一批中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范團隊;推進教師和企業人員雙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和企業人才到學校兼職任教常態化機制,通過示范引領、創新機制、重點推進、以點帶面,切實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施原則

中央引領,地方為主。中央突出示范引領,明確工作重點,加強統籌指導,強化目標管理,帶動地方有效實施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經費投入長效機制。各省(區、市)根據國家要求,做好規劃設計、組織安排、體系建設、監管評估,加大經費投入,保障計劃有序推進、順利實施。

對接需求,重點支持。服務精準扶貧、制造強國、區域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統籌優化教師培養培訓資源配置,優先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及扶貧重點產業等緊缺領域教師培訓,傾斜支持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及區域經濟重點發展地區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協同創新,注重實效。推動地方政府、高校、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職教集團)建立協同機制,深化區域、校企、校際合作,完善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校企共建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應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師培養培訓方式,形成一批教師培養培訓示范單位和品牌專業,提升項目實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規范管理,確保質量。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創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完善競爭擇優遴選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吸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質量監測系統,強化過程管理、經費監管和績效考評,切實提高計劃的實施質量,確保達到預期的目標效益。

三、計劃內容

(一)職業院校教師示范培訓

各省(區、市)遴選具備資質條件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大中型企業等,采取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線上線下等組織形式,分層分類開展教師示范培訓。培訓要模塊化設置課程,將師德素養、工匠精神、“雙創”教育、信息技術等列入培訓必修內容,實行集中脫產學習和網絡自主化研修相結合,開展訓前診斷、訓中測評、訓后考核,加強教師的師德養成、專業知識更新、實踐技能積累和教學能力提升。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及特色農業、種養業、民族傳統工藝等扶貧產業領域教師培訓。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選派優秀教師校長到國(境)外進修,學習發達國家和地區職業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和先進技術技能。

1.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組織職業院校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主持過相關科研教改課題或項目的專業帶頭人,采取集中面授、返崗實踐、再集中面授的交替進行的方式,進行為期不少于4周的培訓,重點提升教師的團隊合作能力、應用技術研發與推廣能力、課程開發技術、教研科研能力,培養一批具備專業領軍水平、能夠傳幫帶培訓教學團隊的“種子”名師。

2.“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組織職業院校不同層次和基礎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采取集中面授與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不少于4周的專項培訓,可分階段。開設專業教學法、課程開發與應用、技術技能實訓、教學實踐與演練等專題模塊,重點提升教師的理實一體教學能力、專業實踐技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雙師”素質。

3.優秀青年教師跟崗訪學。組織職業院校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師到省內外國家級(省級)重點學校、示范學校等優質學校,采取聽課觀摩、集體備課與案例研討、參與教科研項目等方式,以“師帶徒”模式進行為期不少于8周的跟崗訪學,通過全面參與培訓院校教育教學實踐和管理工作,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4.卓越校長專題研修。分別組織中職和高職國家級(省級)重點學校、示范學校的校長,采取集中面授、名校觀摩、跟崗培訓、專題研究等相結合的方式,針對新任校長、骨干校長、知名校長分層分類開展不少于2周的專題研修。圍繞集團化辦學、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學校治理、中高職銜接、專業設置與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內容,重點提高校長改革創新意識、決策領導能力、依法辦學和治校能力,為各地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精通現代學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長。

(二)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提升

各省(區、市)遴選具備條件的優質職業院校、應用型高校、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作為牽頭單位,按照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不同階段人才接續培養的要求,組織省域內學校的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專業教師開展團隊研修和協同創新,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協同研究、常態合作的中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范團隊。各省(區、市)要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合理確定協同提升的專業群,支持牽頭學校整合優勢資源,提供工作室或平臺運行條件保障,支持主持人有效開展工作。

1.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師協同研修。遴選國家級(省級)中高職示范學校具有教學專長的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等主持建立“雙師型”名師工作室,牽頭組織區域內學校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師,采取集中面授和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為期不少于4周的團隊研修。重點開展理實一體課程開發、行動導向的教學實踐與演練、教科研交流與項目合作,協同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協作能力等,共同研究開發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接續培養課程、教材及數字化資源。

2.緊缺領域教師技術技能傳承創新。面向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傳統(民族)技藝等緊缺專業,遴選具備條件的優質職業院校、應用型高校、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立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組織具有絕招絕技的技能名師、兼職教師領銜,采取集中面授、項目合作研發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區域內中高職教師進行為期不少于4周的技術技能實訓。重點開展新技術技能的開發與應用、傳統(民族)技藝傳承、實習實訓資源開發、創新創業教育經驗交流,提升教師專業實踐操作技能、技術應用與創新能力等。

3.骨干培訓專家團隊建設。面向承擔計劃任務的單位、基地管理人員和專兼職培訓者,采取集中面授、網絡研修、課題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為期不少于2周的培訓組織實施能力專項研修,提升培者的培訓需求診斷能力、教學設計實施能力、課程與數字化資源開發能力、核心技能創新與推廣能力、工作室(平臺)主持能力和績效考核評估能力。

(三)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合作

各省(區、市)要聯合行業組織,遴選、建設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和兼職教師資源庫,將實施教師企業實踐和兼職教師聘用有效對接,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企業人員到學校兼職任教的校企人才雙向交流機制,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1.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采取考察觀摩、技能培訓、跟崗實習、頂崗實踐、在企業兼職或任職、參與產品技術研發等形式,組織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進行為期不少于4周的企業實踐。重點學習掌握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及發展趨勢、前沿技術研發、關鍵技能應用等領域,以及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技能要求、用人標準、管理制度、企業文化、應用技術需求等內容,推進企業實踐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結合實踐改進教學方法和途徑,發掘學校技術服務企業發展的方式和途徑。各地要遴選具有代表行業先進水平、有較強影響力、覆蓋專業面廣的企業,完善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崗(工作站)機制,支持企業常設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

2.設立兼職教師特聘崗。重點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國家急需特需專業及技術技能積累、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專業,支持職業院校設立一批兼職教師特聘崗位,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到學校任教,兼職教師每人每學期任教時間不少于80學時。各地要建立本地區對接產業、實時更新、動態調整的兼職教師資源庫,開展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崗前培訓,支持兼職教師參與“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建設、校本研修、產學研合作研究等。各地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行業特點、人力資源成本等,具體確定兼職教師聘用人數和補貼標準。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分工。教育部制訂計劃的管理辦法和實施指南,成立專家庫,完善信息管理平臺,推進優質資源共享共用,組織開展督查評估。中央財政通過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渠道,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引導地方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升計劃的實施成效。各省(區、市)要將計劃納入本地區教育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制訂本地區項目實施辦法,按年度將規劃方案報教育部審核,安排專門機構、專人負責,落實工作經費,做好計劃的組織、協調、管理和服務。承擔單位要整合優質資源,制訂對接需求的實施方案,落實條件、人員與經費保障,開發優質課程資源,做好項目總結和效果評估。

(二)加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國家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示范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推進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企業實踐基地,支持教師培養培訓資源匱乏省份與資源豐富省份聯合組織實施計劃,建立承擔單位工作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組建專業化培訓專家團隊,建成一批教師教育優勢特色專業和優質課程資源,推進有條件的基地試點探索教師非學歷培訓與學歷學位教育課程銜接和學分互認,構建完備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