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9 02:49:00
導語:鄉村文化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鄉村文化建設得如何,事關農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事關鄉村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事關和諧社會在農村的構建。中國鄉村文化在新世紀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鄉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也使鄉村文化建設成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標之一。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為鄉村文化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現代文明的全面融人和發展,熱切呼喚從鄉村文化建設切人,探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路徑。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鄉文化建設的差距日益拉大,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產品及其文化服務雖然在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的艱苦努力下有所改變,但尚未從根本上按照和諧社會的要求,全面協調發展,鄉村文化建設在整體上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地區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或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也因考量指標的影響而忽視鄉村文化的建設,有的地方甚至只字不提鄉村文化與城鄉一體化的內在聯系。我認為,沒有文化全面滲透、全面支撐的城鄉一體化是片面的、蹩腳的一體化。不能從思想文化上關心農民的精神需求,關注農民知識文化素質的提高,關切農民的文化承傳與創造,是難以從農民的心性發展上表達社會的文化關懷和文化責任的。一方面,社會文化成果享有的不平等,必然進一步擴大城鄉差別,造成鄉村新的知識貧困、科技貧困、智力貧困;另一方面,鄉村所蘊含的巨大而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資源將會被忽略而失去文化魅力。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不是集中在城市(城市是現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而是體現在鄉村。現代城市加速擴張的危機日益明顯,“城市病”日趨嚴重,向自然回歸、遠離都市、重返鄉村,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一個趨勢。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加速發展鄉村文化不僅是解決城鄉矛盾的路徑之一,而且是保證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致泯滅的戰略舉措。
怎樣發展鄉村文化?完全依靠政府加大投入,像城市文化建設那樣修建圖書館、群藝館、大劇院、電影院等,在現階段是很難做到的。最近,我們在成都一些鄉鎮調查發現,為精簡機構裁員,不少鄉鎮文化站被合并,文化站工作人員也被裁了,公共文化事業設施不夠健全,有的鎮電影院成了危房。我們相信,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在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同時,國家將會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徹底改善和提高農民的文化生活質量。但在目前國家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較少的情況下,我認為,絕不能“等靠要”,而應抓住國家加速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機遇,積極推動鄉村文化走上產業化道路,利用鄉村文化資源優勢,改變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把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鄉村文化產業化將會改變傳統第一產業(種植業、畜牧業等)的經營觀念和產業格局,擴展農民職業內涵,農民不僅可以耕田種地,而且可以從事文化旅游、文化服務、民間工藝加工、民俗風情演展等第三產業,使農民的社會身份發生深刻變化。這不僅可以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勞動素質,調整和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增強鄉村市場競爭力,而且將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
文化產業在鄉村的發展和壯大,是富有超前戰略意識的舉措。中國鄉村文化資源異常豐富,從總體上審視,是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承載千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鄉村文化,顯示出無比誘人的文化韻味。它與現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強烈反差和對比。這正是鄉村文化吸引城市市民和異地游人的地方。如果我們在地域性、個別性、差別化方面整合鄉村文化資源,予以優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場競爭力和文化競爭力,打造出獨特文化品牌。
中國鄉村的歷史變遷、歷史人物、神話傳統、民間故事、民間藝術、民間工藝、能工巧匠、競技游藝、民俗風情、村寨文化、園林藝術、民居藝術、古鎮風貌、祠堂廟宇、鄉村教育、風味餐飲、生活智慧等等,保存著中國農業文明的文化因子,展現出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文化價值和文化魅力。我們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時,首先應對這些資源進行盤點梳理,摸清家底,做到資源清楚,然后按照優先發展原則,對具有濃厚文化特色的資源進行產業轉化;對一般性的具有生長可能性的文化資源維持伏,不宜匆忙開發;而對那些非轉化資源予以有力保護,絕不能破壞性開發,以確保鄉村人文生態的平衡。對這三種資源分門別類和科學開發,有利于鄉村文化事業的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于鄉村文化產業持續健康推進,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和發揚。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傳媒信息、現代生活方式不斷進入鄉村,農村和小城鎮民風的民俗正在逐漸消逝。這一方面,讓農民享受到了現代物質文明成果,是全社會整體進步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鄉村特色文化也會因民俗風情的失落失傳而失去獨有的文化意味。因此,我們在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時,應有意識地對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風情進行現代性改造,吸收傳統民俗文化中科學有益的養料,培育村民們的文承傳意識,開展民俗風情演藝,吸引社會公眾前來參與體驗。在這一過程中,絕不能把農村落后現狀等同于原生態文化,把原汁原味當作文化底蘊而不按照現代人的心性需求和審美觀念來加以改良改革。因此,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不是和盤托出某種文化資源,而是按照現代產業生產要求和規律,根據文化消費市場的變化,精心呵護鄉村文化,精心打造鄉村文化,精心發展和豐富鄉村文化。
鄉村文化產業要立足市場、走進消費,面臨著多樣化的路徑選擇。一是可以通過特色鄉村文化旅游來推出文化產品(這與交通狀況密切相關),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來感受獨有的淳樸的鄉村生活風味;二是可以通過體驗經濟來多樣化展現鄉村文化的參與互動魅力,將鄉村生產、生活、民俗、農舍、休閑、養生、田野等系統鏈接,打造鄉村文化產業鏈條;三是開發鄉村石器、木器、竹器、藤器、草編、剪紙、泥塑、磚雕等土特名優工藝品,組織農民進行特色文化產品加工生產和經營;四是組織鄉村歌舞、鄉村競技、鄉村風情、鄉村婚俗、鄉村觀光、鄉村耕織、鄉村喂養等表演和競賽活動,提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文化服務;五是開展鄉村休閑娛樂、地方風味餐飲、感受鄉村生活等活動,為城市老年人、為國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務和自助式生活服務;六是開展鄉村文化歷史文化展覽,生動系統地反映農耕文化、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的特色和歷史,開辟針對中小學學生的鄉村文化教育基地,等等。這些經營方式,僅是鄉村文化產業的基本模式,在實踐過程中,應鼓勵和支持鄉村文化產業運營創新。因此,我們的創意、策劃、咨詢機構和文化藝術專家應重視鄉村的建設,走進田野,走進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幫助和扶持鄉村文化產業的項目定位、產業布局、經營管理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站在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高度,科學發展鄉村文化產業。
中國鄉村文化是一片廣袤的富礦,蘊含著無限的文化生長空間和市場拓展空間。各級政府、國有和民營企業乃至跨國公司完全可以在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中大顯身手、大展宏圖。鄉鎮基層組織應具有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眼光和創造激情,絕不能“守著金飯碗討飯吃”。浙江橫店農民利用山川風物,打造逼真度高、價格低廉、風格多樣、服務周到的中國影視拍攝基地,修建出萬里長城、故宮、19世紀南粵廣州城等場景,不僅為拍攝影視服務,而且成為新的旅游休閑景區,創造了震驚海內外的“橫店模式。山西晉中榆次后溝村因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一躍成為吸引海內外游客的黃金旅蝣點。后溝村為此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基地。全國各地有不少被文化部命名的特色文化之鄉,如“風箏之鄉”、“嗩吶之鄉”、“竹編之鄉”、“陶藝之光”、“剪紙之鄉”等,這些特色文化的建設一旦與產業融合,必將創造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這里的商機無限,這里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亮麗曙光。
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題中之義,是發展農村文化生產力的現實命題。我們應把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當作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突破口來抓。只要破題了,實踐的回答無疑將會激動人心,成效顯著,前途光明。
- 上一篇: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探究論文
- 下一篇:企業文化探究論文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