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5 07:44: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英語課堂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英語課堂論文

英語課堂情景教學論文7篇

第一篇:護理學院英語課堂情景教學研究

摘要:護理專業學生通過課堂英語情景教學對提高專業英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于護理專業學生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闡述了護理專業英語課堂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模式,鍛煉學生英語口語的同時讓學生身臨其境,對學生今后護理工作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英語作為一項基礎課程,情景模擬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能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具有明顯的優勢。本文重點探討了同學是否喜歡情景教學在護理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和更喜歡哪種情境教學方法,對促進護理英語的有效教學和培養現代化社會需求的理論型和技能型護理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護理英語;情景模擬教學法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的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全國各大醫院的醫療衛生體系也開始逐漸邁向國際化,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就醫頻率也逐漸增高[1].故護理專業學生通過創設相關的情景教學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景相結合從而有效大面積的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我國涉外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由于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教學課程,既要結合國外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醫護英語的相關知識,又需要設定臨床護理特定的情景,才能夠提高職業英語學習的效果。情景模擬教學在護理應用中,主要通過思維想象和專業實踐。20世紀90年代偉大的教育學家布朗曾在《教育研究者》雜志上發表《情景認知與學習文化》并指出知識是具有情境性的[2]。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情景教學模式更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等顯著特點[3]。隨著護理英語教學課程的不斷改革和深入,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并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使學生熱情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調動學生對英語情境教學模式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護理英語的情景模擬教學是指教師根據護理相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設計模擬醫療衛生活動的中的實際場景,在這些場景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使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勇于發現和獲取知識,并在情境教學中鞏固已學知識。

二、問卷制定與調查實施

查看全文

職高英語課堂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職高英語;課堂教學

論文摘要:目前的職高學生一般都是中考普通高中落榜的學生,他們的英語成績、學習能力分化嚴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偏低,進而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日益減少。很多時候課堂是教師的舞臺,學生僅僅是臺下的觀眾。針對這一現狀,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融入課堂是目前職高英語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

1教師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將學生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

傳統教學目標的確立往往只依據教學大綱、教材,忽略了學生這個因素,學生只是被動的授課對象。確立的教學目標偏重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嚴密性,而忽視了它的生活性、趣味性、時代性。一堂課上下來,教師往往只關心“我有沒有完成教學計劃?”,而并不關心“學生掌握了沒有?理解了多少?”忽視了教學的另一方,剝奪了學生的參與權,教學也只能是教師單方面的一廂情愿,教學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新教改要求從確立教學目標開始,教師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興趣愛好、情感體驗等等,目標要符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層次、情趣特點。對于學生的現有英語知識、能力水平教師可以通過診斷性測試來了解,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了解。讓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情感體驗等作為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之一。考慮了學生因素的教學目標會讓學生覺得知識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又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努力一番目標就能達到。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是用來交際、溝通的,通對目標知識的掌握,促進自己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學生會覺得信心大增,激起他們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進取心理。

2教師教學內容的設計要以“新”來吸引學生

(1)課堂活動要不斷更新。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活動項目。如接力,朗讀,演講,搶答,會話,問答,復述,聽力,造句,猜詞,開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男生與女生,個人與個人,組與組之間的對抗賽,寓知識的鞏固、運用和娛樂于一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看全文

簡筆畫英語課堂運用論文

論文摘要:簡筆畫簡易速成,直觀有超。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可廣泛運用于英語單詞、語法、句型、對話及課文等方面的教學。

論文關鍵詞:浦筆畫英語課堂教學直觀手段

簡筆畫最早是英語教學法專家理查茲博士(Dr.1.Aftichards)和吉伯遜(C.Gibsun)女士創造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它方便、易行,適用性強,利于創造語言環境與營造教學情景效果。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能運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交際。初中英語教材充滿著各種描述學生日常生活情景的材料。學生只有將自已融人各種各樣的情景中,才能更有效地學好英語,這就決定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直觀性和情景性。運用簡筆畫就是為教材內容提供生動具體的情景.并圍繞這一情景展開一系列的語言教學活動。運用簡筆畫不僅使教師能得心應手地組織教學,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而且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對喚起他們的學習動機、橄發他們的情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下面談談作為直觀手段之一的簡筆畫的特點及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

一、簡筆畫的特點

查看全文

英語課堂原則研究論文

摘要:一次成功的新課導入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的準備,有益于學生順利進入新課的情節,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本文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在實施新課導入時應把握的原則。

關鍵詞:英語課堂新課導入話題

英語課堂的新課導入,是指課堂開始的幾分鐘時間內所有教學活動的總稱。“導”是教師以教學內容為目標,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方式;“入”是將學生引導到學習的課題上來,讓學生從導入中捕捉到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的頭緒,形成學生學習的內部誘因,進而自然地接受教師的啟發和誘導,從而愉快地進入教學內容。

新課導入的設計和實施過程既受時間、地點、教學對象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也受教學雙方知識結構、生活經歷和審美趨向等主觀因素的制約,是涉及全方位多角度的創造性活動,但在新課導入的設計和實施上必須深入探索。建議務必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一、按“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新課導入環節

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教師通過“任務型”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這一教學理念主張以學生為主體,采取“意義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學原則,提倡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任務型教學“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而不是測試的分數)來體現教學的成就”。

查看全文

英語課堂活力研究論文

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時期,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方式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小學英語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強調聽說,從聽聽說說、讀讀認認、唱唱玩玩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本學期開始,我市在小學一年級全面鋪開英語教學,這對于僅有六歲多的小孩子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第二語言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小孩善于模仿、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且樂于參加活動,這也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因此,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孩子更輕松的學習英語,必須把英語課堂搞活,讓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掌握一門語言。下面從五方面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直觀教學,直接感知。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總是通過感官獲取各種信息來感知周圍世界的存在的。為此,視覺在學習和工作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人的認識總是經過從簡入深、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往往要憑借具體事物或者表象進行思維,而直觀教學正是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實際,能為他們的思維提供形象的直觀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需要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單詞圖卡、詞卡,人物頭飾等,在教學生認讀單詞之前,我必首先讓學生看圖片,引導他們觀察,接著要求學生認真聆聽老師的讀音,進而讓他們模仿發音,這樣一來,不僅不需要花時間去解釋含義,而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直接感知,在圖文并茂的情景中學習,既加深認識又激發其學習興趣,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媒體,激發情趣。

電教媒體的示范比教師的口頭示范更具生動、形象、規范的特點。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活潑的實物、掛圖、投影機、錄音或錄像以至電腦輔助教學等視聽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課堂,具有重要作用。

(一)、運用錄音機,激發興趣,創設英語情景。

查看全文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課堂教學模式情境教學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頒發以來,我國各高校都在探索采用最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朝個性化、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的需求。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主張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但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有必要研究適合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指出:鑒于我國高校大學生人數迅速增長和可利用教育資源的相對有限,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其出發點:一是緩解大學生人數快速增長所引起的大學英語教師短缺的矛盾;二是利用多媒體,加強學生的聽說能力的訓練;三是改變多少年來一成不變的黑板、粉筆、書和老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

從《要求》中可以看出改革的總體目標是逐步建立基于網絡與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其實質是通過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創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真正從“以教師為中心”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進一步改進教學效果,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查看全文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論文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實施多年,重“技術”輕“素質”現象仍在發生。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素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教師為中心、以聽講和記憶為主的教學過程束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大學英語課堂亟待引進新的教學理念,不再進行“半個人”和“單面人”的單純技能訓練,而是著重“全人”的素質培養,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熱愛生活的價值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自主學習的習慣。全人教育由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在我國對培養高素質人才要求越來越迫切的環境下,教學中應越來越關注課程,使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思考和參與體驗學校生活的所有表現形式,全人教育的理念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這正是本研究的價值所在[1]。

1全人教育模式

全人教作為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新趨勢、新視角,包括兩方面的意義:用全人類的教育代替民族利己主義教育,教育目的除傳授知識外,更多是對人進行教育,是讓受教育者心智得以和諧發展、人格得以健全[2-3]。目前,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已廣泛傳播至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教育思潮。全人教育研究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開展,它在實踐層面的重要性近年來也受到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專家的關注,其蘊含的理念能夠契合《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大綱》,符合教學大綱規定的課程教學要求:“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關于全人教育的理念,學者已經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自由教育論,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深度發展學生自身的潛能,最終成為易于成就的人。20世紀初期,著名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發展不僅包括知識和智力,而且包括情感、志向、態度、價值觀、創造力、人際關系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整體發展,在于促進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和內在潛能的充分體現。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隆•米勒對人的整體發展理論作了系統闡述,把這種理論最終定義為“全人”教育。隆•米勒認為全人教育著力于重視人的全面完整發展,實現培養誠信、公平、正義、平和、同情、愛等美德[4]。20世紀末前后,“全人”教育成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運動,逐步傳播開來。全人教育理念在我國諸子百家思想中早有體現,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等的教育思想無不滲透著全人教育智慧。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全人教育的關注度不斷增加、研究不斷深入。《西方當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的作者譚敏和范怡紅指出:“全人教育思想是一場關于教育目的的革命,旨在糾正我國近現代教育的政治化、機械化、世俗化與功利化現象。”袁廣林提出,全人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單面人”,而是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和諧發展的人。馮建軍在《論全人教育》中提出:“全人教育是由自然教育、真的教育、善的教育和美的教育四個維度構成的金字塔結構,四個維度是逐步遞進的。”吳立保提出:“全人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與指導思想,而且還是一場教育改革行動與教育實踐。”國內學者對全人教育的研究成果日漸豐富[5-7],但具體到對于全人教育在教學實踐方面的研究尚顯不足。本文以全人教育模式為切入點,結合我國大學英語課堂的實際,試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導下探索我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模式和新路徑,以期為推進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進程助力。

2全人教育的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2.1轉變教學理念和角色是前提

目前,我國關于全人教育觀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討論不多。一方面,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必需,還要與課堂以外的其他學習形態關聯;同時,學科內容不僅是課程的唯一組成,還應該在界限分明的學科之間建立起廣泛的聯系。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發展,最終的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獲取一定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更遠的目標是讓他們能夠熱愛學習,也不會因為一時的英語知識、技能的欠缺,產生畏懼和自卑心理,從而實現真正的“我要學”,不是在強壓之下的被動學習。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師要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提升素質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內外的活動,在活動中溝通、交流,不斷鍛煉自己的學習實踐能力。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是老師引導下的同學間互教互學,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角色,引導同學們集思廣益,通過相互溝通情感,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形成初步的社交能力。因此,要在課堂上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關系,逐漸改變“一言堂”的角色,由“講授者”變成“組織者”“指導者”“協調者”“促進者”“幫助者”。要以一顆平等、友善、信任、寬容、尊重的心對待學生的情感、想法、觀念和錯誤,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如通過英語角鞏固所學專業知識,提高英語表達能力;以“探究”“合作”“釋疑”等教學形式組織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積極表現、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要善于搭建學生互相交流、合作的平臺,引導學生討論、質疑、分析,發表自己的見解;重視不同類型的文化之間相互借鑒,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以提高個人素養。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比較中外不同文化氛圍的知識差異,積累民族文化,了解外國文化知識,做到互通有無,相互借鑒。只有熟悉、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才能在學習、生活中更熟練地使用英語,培養較強的溝通能力,使學生在不斷的交流和合作中學會做人和生活,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承擔社會建設的責任感。如果堅持不懈在課堂貫徹這種理念,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必定會有長足進步[8]。

查看全文

氣象學專業英語課堂教學論文

一、閱讀科技論文,提高專業知識

高校學生經過小學和中學的英語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和寫的技能,而氣象專業的學生經過專業課程的學習,也已掌握了基本的氣象專業知識。為使氣象專業的學生將已掌握的英語技能與氣象專業知識結合起來,我們應當從大氣科學基礎知識的英文文章開始學習,從而能在氣象學與英語之間有一個良好的銜接性。選擇與當今氣象科技、環境問題、人文與氣象等題材豐富新穎的文章,體裁包括論述文、說明文、描述文等,讓學生接觸內容和體裁多樣的科技論文,不僅可加強學生對氣象學專業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他們將來科技論文的寫作。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氣象科技論文的能力也日益重要。為了能有效提高學生從英文文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應當在閱讀時注意這四個方面。第一,要將一些專業詞語連成詞組連貫閱讀,而不是逐詞閱讀,如大氣邊界層(atmosphericboundarylayer)和萬有引力定律(thelawofuniversalgravitation)。第二,避免過多地依賴詞典和多余的翻譯,遇到生詞時可根據上下文提供的線索來判斷其詞義,閱讀的目的是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要進行逐句翻譯,自己理解即可。第三,要擴大眼睛的視距,即增加兩次停頓之間目光所見的詞數,盡量抓住一個意義相對完整的詞組,按詞組進行閱讀,視距越大,閱讀速度越快。第四,抓住段落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利用提示語,理解句子之間和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系,如因果關系(because、therefore等)、對比關系(but、however、otherwise等)、總括關系(generallyspeaking、inaword等)。例如,在《Thestructureandcompositionoftheatmo-sphere》的教學中,可以從單詞開始,以學生已掌握的氣象知識為基礎,如大氣圈的分層,按照溫度和空氣的垂直分布特征,將大氣圈分成對流層(troposphere)、平流層(stratosphere)、中間層(mesosphere)、熱成層(thermosphere)和外逸層(exosphere),讓學生用英語描述各層次的主要特征。對于較為專業的詞匯,如遞減率(lapserate)和逆溫(inversion),一邊以英文描述,一邊在黑板上作出遞減率和逆溫的溫度垂直廓線特征,這種語言與板書圖解的方式相結合,可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牢記專業知識和英文詞匯。

二、翻譯與寫作練習,提高科技論文撰寫能力

翻譯是一個理解與表達的過程,科技英語的翻譯也是如此。翻譯氣象專業英語文章時,需要根據科技英語的特點,透徹理解原文的意思,并能夠準確地用中文表達出來。經過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學生接觸了一些英語翻譯的練習,氣象學專業的學生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當前他們亟需掌握的是在翻譯氣象科技英語文獻時應注意哪些方面。首先,作好詞語的翻譯。氣象專業英語有一些專門的詞匯,在翻譯時最好備有大氣科學的專業詞典,勤于查閱,遵循氣象專業詞匯的特點,譯文應該做到規范和專業性。例如,condensation屬于大氣科學領域專業詞匯,意為“凝結”,還有一些氣象領域的縮略語也應當加以注意,如WMO為世界氣象組織(WorldMeteorologyOrganiza-tion)。其次,作好句子的翻譯。在準確選擇詞義的基礎上,根據上下文,適當地引申詞義和增減詞語。增詞的原則是增加一些原文中無其形而有其義的詞,而對于英語中必須減去在漢語中多余的詞,如某些冠詞和連詞,則可省略。在翻譯長難句時必須抓住全句的中心內容,理清句子的構成和語法關系,因為英語中的長難句都是由基本句型擴展或變化而來的。氣象專業英語的寫作,應遵循一般科技論文的組成部分和寫作要求,通常包括標題、摘要、引言、正文、結論、致謝和參考文獻等組成部分。標題要求簡短明了,概括全篇,引人注目。在課堂上可針對標題作適當的練習。給出一篇專業論文,在學生閱讀理解之后,讓學生自己總結標題,再將這些標題進行比較和選擇。摘要是全文的縮影,簡短扼要,涵蓋主要的研究內容和突出的研究成果及其意義。摘要本身要完整并能獨立使用,一般科技英語論文摘要長度在300字左右。摘要雖然一般放在正文前面,但是常常是在最后寫作的。在課堂上,可根據已學習過的氣象論文,讓學生分組討論相應的摘要寫作,然后教師分析摘要里每句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是否反映了文章的主要研究內容、創新點和意義等。引言主要是說明本研究的目的意義、歷史背景、當前國際上的研究進展、本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總體規劃等。正文主要包含了研究的方法、內容和結果。正文寫作時可先列出框架結構,然后逐段寫作,每一段應圍繞一定的主題,條理清晰,文法規范。結論必須完整、鮮明和客觀,反映作者通過分析和推理所形成的總觀點。

三、聽說材料的練習,提高專業英語交流水平

選取專業的英語聽說材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而且可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針對氣象學專業來說,美國和英國等官方語言為英語國家的天氣預報可作為很好的聽力材料。另外,可選取一些介紹天氣現象的聽力材料,如臺風、厄爾尼諾現象、溫室效應和霧霾等,在練習聽力的同時,也起到了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作用。提出一些與材料相關的問題,在聽力練習初級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效果更好。而在聽力練習到一定階段后,提高難度,讓學生聽完材料后,以自己的語言來復述材料的主要內容。其中的一些專業詞匯,也可讓學生練習用英語來解釋其含義,如potentialtemperature(位溫)的定義,該專業術語已在氣象類課程中學過,但讓學生此時用英語表達出來,有一舉雙得的效果,這樣的聽說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和回顧專業知識。不少學生在課堂上不擅于英語口語,這與他們相對較高的英語寫作水平不相符。我校每年都主辦或承辦氣象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進行學術交流,這也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國際交流機會。因此在課堂我鼓勵他們多開口說英語,盡量不打斷他們的思維和口語練習;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與學生相互交流,有助于學生在學術報告和學術會議中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同行展開充分交流。具體實施時,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很難在課堂上進行一一互動,因此我將班級學生分組,每組自選一個氣象相關的主題,課后按照科技論文的規范寫一篇英文氣象科技論文,教師對各小組的論文進行認真批閱和指導,對其論文的英語語法、段落結構和文章整體框架進行審閱,將修改意見返回給學生。然后在課堂上輪流選取各分組,讓這些小組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用英文講述該論文的主要內容。這樣的鍛煉不僅可提高主講學生的口語,而且聽講的學生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同小組同學,在聽完主講學生的報告之后,針對其報告內容和匯報技巧加以點評。如,對于相同的內容,口語匯報與書面論文具有較大的不同,口語匯報時應盡量避免長難句,否則聽眾將失去耐心;不要把論文的全部內容平鋪直敘,對于論文的重難點要適當地放慢速度和提高語調;不要一味地只顧著自己講,要適當地通過眼神和手勢與聽眾進行交流;對于所講內容應當非常熟悉,才能顯得胸有成竹,講得有條不紊。

查看全文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技巧論文

摘要:教學策略的制定建立在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規律上。教學策略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更好的達到課堂與教學目標。本文從一些教學案例中結合心理學,教育學來分析和總結出一些比較實用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語言的運用,教學活動的設計的要求,以及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環境的影響等方面。

關鍵詞:教學策略教學語言教學活動師生關系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的國際化發展,英語這門世界性通用語言的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提高國民英語素質的整體水平,國家教育部于2003年頒布了《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全國各地區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普遍開展英語課程教育。英語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課堂教學。因此,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相當重要。本論文將從部分老師的課堂教學案例中分析和探索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些策略以供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老師參考。

一、教學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可理解性

教師的口頭教學語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也就是老師的語言輸出對于學生來說是可以理解的。當老師的語言輸出不能為學生所理解時,在低年級的課堂容易引起紀律上的混亂,因為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當聽不懂老師的指令時容易注意力分散,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面。在高年級的課堂也許不會出現紀律混亂的問題,但是當學生沒法聽懂老師的指令時,就沒有辦法配合老師的教學,教學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所以教師的語言輸出一定是可理解的。當老師的口頭語言出現學生不懂的單詞或詞組從而導致語言比較難理解時,這時老師應該靈活地配上相應的肢體語言。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及動作。可見形體語言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采取形象、生動、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在此分析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的運用。在一節英語教學公開課中,一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嘉瑪學校的一年級老師在教育學生要懂得疼愛父母幫助父母做家務時說了這些話:Nowallofyouarefamiliarwithothers’family.Ithinkit’seasyforyoutoreadthefamilynexttime.Doyouloveyourfamily?Doyouloveyourmother?Doyouloveyourfather?這時學生一臉茫然,不知道老師表達的意思。看到學生沒有反應,老師馬上雙手合并做了一個心型的手勢,對著學生說:Iloveyou.Iloveallofyou.然后再提問:Doyouloveyourmother?這時學生齊聲回答:yes.由此可以看出肢體語言的使用可以增加語言的可理解性。但是在使用肢體語言之前,教師的口頭語言應該盡可能地做到可理解,因為有時候即使是肢體語言也很難發揮作用。繼續以這個老師為例子。接著上面的對話,老師說:Ithinkso.Doyouloveyourfather?IlovemyfatherandIlovemymo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學生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師繼續提問:Canyoucleanthewindowforyourmother?學生還是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師有點著急了,于是轉移了話題:Why?Yourmothersareverybusywiththeirwork.Watchthis.學生的反應告訴了老師他們沒有聽懂她的話。老師一次問了三個問句:Doyouloveyourfa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第一個句子剛剛學習了,也許學生還能理解。從學生的反應來看,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這兩個句子學生還沒有學習過,不理解這兩個問句的意思。盡管這個時候老師也使用了肢體語言,邊說邊做動作,但是學生還是一臉的茫然。這說明了老師的這些語言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沒有辦法理解吸收。這時老師應該把這些句子簡化或者換個學生能夠理解的句子來提問。老師可以這樣來提問:____Whosweepthefloorinyourfamily?____Yes,yourmother(father)sweepsthefloorinyourfamily.____Canyousweepthefloo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____So,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Youareagoodchild.使用這些簡化的句子進行循序漸進的提問,再配上肢體語言,老師的語言理解性就大大提高了。

二、活動設計的趣味性、多樣性和參與性。小學教學活動設計首先要具備趣味性

查看全文

小學英語課堂研究論文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系生活的教學策略,目的在于使學生擁有的豐富的直接經驗。《新課程標準》以描述學生“能做什么”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標準》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改的實效進一步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于生活體驗之中。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甜頭”。

一、運用新情境,提高學生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用一個好的開端令學生帶來親切的感覺,留下難忘的印象,富有藝術性的開端,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并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學、愛學,因此教師要巧設開頭,先聲奪人,用最短的時間,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小學英語導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我經常采用:1、歌曲式導入,2、提問式導入,3、圖片、幻燈等電教手段導入,4、懸念式導入,5、復習式導入等等。例如,BookThree《Lesson9》本課第一部分內容要學5個商店名稱bicycleshop、clothesshop……我讓幾個學生拿上各種道具,扮作賣主,老師介紹每一個賣主是一個商店,我在一個商店買到一輛自行車,問學生,我們應該給這個商店起個什么名稱呢?(××shop),學生就會給出bicycleshop,以此類推,teashop、tireshop……經過這個有趣的小故事的導入,學生學起來特別輕松,并由此可以向外延伸許多生活中新的內容,shoesshop、pantsshop……逼真的情景,以其聲情并茂的優勢將抽象,枯燥、呆板的語言文字變得直觀、形象、明了、清晰,使語言的功能在動態的畫面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更為深刻。

二、手段多樣化,“拴”住學生的心。

1、隨機應變,如把“standup,sitdown”。這一環節提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英語原來是如此地有趣。在第一堂課的單詞教學中就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動物、植物的單詞,或者可以把下一單元中的單詞提前教,如“duck,monkey,dog”等等。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單詞,自己編一個小故事,題目為“我的生物園”。鼓勵他們利用學過的單詞,自己編小故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