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讀書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2 05:1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讀書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讀書報告 大學生英語學習 促進作用
寫英文讀書報告是促進和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一項有效手段。通過訓練學生練習寫作英文的讀書報告,學生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豐富了人文知識,增強了閱讀能力和速度,大大擴大了詞匯量,也使其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的寫作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
1.讀書報告的結構
讀書報告,顧名思義就是讀完書之后的心得報告,英語中稱之為book report。具體來講,讀書報告是指閱讀者在讀完書之后,對作者的觀點、立場、語言或是文字,在經過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歸納總結之后,得出的成文的心得體會。
讀書報告的格式多種多樣,但一般來說都包括下列幾項基本內容(王紅昌,2010)。
1.1簡介。
簡介是指對所讀書的名稱、作者、題目、出版社、出版時間等介紹及本書的組織結構和本書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故事類)或觀點論點(非故事類)。
1.2內容介紹。
內容介紹,是把作品的主要內容進行講述,包括人物故事情節(jié)等。書的每一部分都要介紹,并指出其中的重點及它與本書其他部分的關系。對各部分要根據作品的側重點來介紹。如本書分為四個部分,長度平均,對這四部分的介紹也要平均;但如果某一部分是長度為其他三部分的總和,對這一部分的介紹基本上也要成為其他三部分的總和。
1.3總結。
總結部分就是對作品的內容進行評價,是讀書報告的重點。
2.讀書報告的類型
2.1摘要式讀書報告。
所謂摘要式讀書報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節(jié)或論述要點簡要復述一遍,不摻雜自己的看法,不能隨心所欲地發(fā)揮,但是必須自己審題、構思、布局,按原文順序,運用自己的話語將原著簡述出來。
2.2簡評式讀書報告。
簡評式讀書報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僅把一書的情節(jié)、要點復述一遍,而且在簡述原作的主要內容之外還表達自己對該書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說,從自己的觀點來寫,必須包括虛實兩個方面。實的方面是記錄原作的內容,虛的方面是表達自己的見解。
2.3書評式讀書報告。
書評(book review)是一種專門體裁,常見于各類期紙雜志。它篇幅較長,是針對最近出版的文藝作品、學術專著、科學著作、詞典、全書等而寫的。書評式讀書報告也分為四個部分。
(1)書名、作者、出版社;
(2)全書概要,寫明一本書分為幾個章節(jié),各章節(jié)標題或主題;
(3)對每一章節(jié)內容從正反兩方面做出評價;
(4)對書的印刷質量做一評論。
3.讀書報告的寫作程序
3.1選擇閱讀的書籍。
首先是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書籍的選擇。有時老師已經確定讀書報告所使用的書籍,比如說《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Crusoe)或《時間旅行者的妻子》(The time traveler’s wife),或是某一作者寫的書,或者是某一類的書,但有時讓學生自己選擇所喜歡的書籍。老師已確定閱讀內容的,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對于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內容,第一步就是如何選擇書籍,可以請教老師、圖書館管理員,或是到書店請教書店店員,綜合別人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
3.2閱讀書籍。
確定了要閱讀的書籍,接下來就是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開始閱讀。如果是小說,那么邊閱讀邊思考下列問題:這是一個真實的地方還是一個虛構的地方?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人,還是許多人?小說的情節(jié)是什么?注意尋找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和主題,不要被一些次要的細節(jié)所影響。
另外,找出作者使用的其他主題或象征,思考這些文學手法對小說起到什么作用。同時要記下自己閱讀時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選擇的是非小說類書籍,在閱讀時就要注意下列要素:本書的主題是什么?作者關于主題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本書的主要發(fā)現是什么?
3.3形成寫作提綱。
認真閱讀完書之后,下一步就要把自己讀書時產生的感受、想法進行總結,列出讀書報告寫作提綱。讀書報告寫作提綱中要包括小說的下列要素:背景、時間、人物、主要故事情節(jié)、沖突和解決、表現的主題和象征意義。如果是非小說類的作品,就要包括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主要觀點。
列完寫作提綱之后,再次仔細閱讀所列的要素,思考這些要素排列的順序。如果有必要,就可調整提綱的順序,使之更有說服力。
3.4報告的正式寫作。
依據寫作提綱,開始撰寫讀書報告。把通過閱讀作品所獲得的關于本書的知識,借助所列的提綱撰寫成讀書報告。根據提綱,把每個要素都變成一個部分或段落,再把段落連成連貫的故事。要注意在段與段之間有過渡,使讀者清楚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
報告正文初稿完成之后,用挑剔的眼光來通讀剛寫的報告。
是否每個主題句都能總結段落的意思?如果不能,就利用這一機會調整一下。讀書報告的組織結構是否合理?如果感覺不合理,就要大膽地修改。
3.5簡介和總結。
簡介部分就是對書的名稱、作者、題目、出版社、出版時間和內容等的介紹。其中對作者的介紹可以詳細一點,因為作者的背景對作品有很大的關系。他的生平、思想的發(fā)展對作品的形成尤其重要,可以從作者的觀點來看問題,或許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總結部分是對作品內容的評價,既可以是對整本書的評價,又可是對某個人物或某件事情的評價。不論是對什么進行評價,最主要的都是自己的感想,是作品對自己觸動最深的東西??偨Y時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寫清楚及自己喜歡本書的原因。
3.6形成報告。
最后把報告打印出來,從頭到尾仔細閱讀。對英語語法和拼寫要認真檢查,可以使用Word軟件的自動更正功能,修正打印或語法錯誤。要檢查多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再把修改好的讀書報告打印一份,請一個信得過的人進行修改,多讀幾遍,確信沒有錯誤為止。
4.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4.1豐富學生人文知識。
通過閱讀不同類型、題材的英語文章,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要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中西文化的了解,從而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4.2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巧,提高應用能力。
根據讀書報告的類型,學生的閱讀技巧也有所不同。通過運用不同的閱讀技巧并撰寫相應的讀書報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4.3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好的讀書報告是用學生自己的語言寫出來的。學生在撰寫讀書報告時要關注讀者的感受,并體現自己的思想(趙春霞,2009:100)。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做好筆記,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把這些信息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在寫作時體現自己的思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運用到不同的閱讀技巧,同時對所讀文章的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這樣有助于逐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4.4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選擇相應的閱讀材料并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報告,有助于學生對現有知識的鞏固,從而形成積極反饋,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5.結語
本文討論了讀書報告的結構、類型、寫作程序及其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至于讀書報告對師生的挑戰(zhàn)及師生的對策問題,將另文論述。
參考文獻:
篇2
一、認真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思想素質
身為教師,為人師表,我深深認識到“教書育人”、“文以載道”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多年來,在思想上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中國******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八榮八恥”,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關注教育改革,平時能認真參加政治學習和教研活動。在工作中遵守教育法規(guī),愛崗敬業(yè),積極進取,為人師表。以學校工作為重,長年滿工作量,甘于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絕對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較好的教師形象。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和學生家長的信任。2003、20xx年度考核為優(yōu)。
二、勤奮踏實、潛心參加業(yè)務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業(yè)務水平
本人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滿腔熱情地堅持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為把握英語教育的特點,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授予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其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朗讀訓練是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強調讀的訓練,教給學生讀的技巧,并采用分小組讀、接龍讀、分角色讀、請同學帶讀、開展朗讀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使學生從讀中受到感染,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提問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我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能激發(fā)他們積極思考的問題,提問具有概括性、針對性,克服了課堂提問的隨意性,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通過提問引起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英語聽說能力。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能以表揚為主,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答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更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在課堂上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既避免了“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又切實提高了學生英語水平。
調入本校之前,在原單位(新沂市高流中學)工作,有三年中從事畢業(yè)班教學工作,所帶班級的中考成績三年均居學校的首位,年年圓滿完成學校下達的重點高中錄取指標,多次受到學校表彰。20xx年調入河埒中學,接手初三(9)(10)兩班的英語教學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從接手時的年級倒數第一、第二,提升到中考成績超過市平均成績。此后承擔的各個班級的成績,均名列年級前列,受到學生家長及學校領導的好評。
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本人能認真學習并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能認真鉆研和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理論,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本人所開的公開課數次被評為優(yōu)秀公開課,制作的課件獲20xx年度校多媒體教學課件評比優(yōu)勝獎。
三、不斷提高班級管理能力,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
任現職以來,先后四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以“誠信、平等、尊重、負責”作為工作的基本準則,四者互相滲透,有機結合,用誠實來贏得學生的信任,做到真情教育。利用午休時間,我常年堅持走進教室與學生談話,交流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工作之余,經常采用電話聯(lián)系、家庭走訪、家庭聯(lián)系本等方式和家長溝通,共同探討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
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在日常活動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并多次獲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所帶歷屆班級在德智體上均得到全面發(fā)展。20xx-20xx年度本人獲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稱號。
四、認真參加繼續(xù)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從教12年來,在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我還努力進行教學研究,積累教學經驗,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并把課堂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寫成文章。教學論文《淺談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獲校三等獎,論文《巧用激勵的幾種方法》發(fā)表在20xx年第10期《初中教學研究》上。
篇3
關鍵詞: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媒介素養(yǎng)教育;述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6-0073-03
一、引言
在當今信息時代,大眾傳媒作為人們獲取信息的基本途徑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于承載信息的大眾媒介具有正確認識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也成為衡量人們在信息社會中是否“有文化”的標準,而這種解讀和利用媒介的能力被西方學者稱為媒介素養(yǎng)(media literacy),也被視為信息時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20世紀30年代后,隨著大眾媒介對傳統(tǒng)社會的沖擊,針對電子媒介的不良影響,英國學者提出了媒介素養(yǎng)教育(media literacy education)概念。隨著時展、社會變遷及不同專業(yè)學者的介入,媒介素養(yǎng)教育內容從最初的保護主義傾向逐漸變成對媒介的識別和利用能力。英國學者大衛(wèi)?帕金翰(David Buckingham)提出媒介素養(yǎng)教育即“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媒資源現代教育,其目的是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并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fā)展?!?0世紀70年代后,很多國家陸續(xù)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納入正規(guī)教育。90年代,媒介素養(yǎng)教育開始在我國受到關注。
英語報刊作為一種重要的大眾媒介,理應被納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范疇。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始于改革開放前,經歷了局部使用、全面推廣和完善提高三個階段,與我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密切相關。經過60多年的發(fā)展,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在英語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意義已經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關注。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更是明確提出三個層次的英語報刊閱讀能力要求,包括:能借助詞典閱讀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文章(一般要求);能基本讀懂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雜志上一般性題材的文章(較高要求);能閱讀國外英語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更高要求),促使各高校進一步加強對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的重視。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意義、語言、修辭、語篇、文化、意識形態(tài)批判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層面,結合媒介素養(yǎng)教育所做的研究寥寥無幾。
本文通過回顧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課程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成果,對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為導向的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目標及教學模式進行梳理和評價,并針對如何借助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媒介素養(yǎng)進行探討。
二、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現狀
近二十年來,國內幾乎沒有關于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方面的專著,只有全國高校英語報刊教學研究會出版的《高校英語報刊教學論叢》中收錄了為數不多的幾位國內學者關于報刊教學與媒介素養(yǎng)的探討。外語類期刊發(fā)表的有關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論文僅20余篇。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闡明英語報刊課程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關系
端木義萬強調英語報刊課程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提出見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指出英語報刊與其他語言資料相比具有內容新穎,語言現代,資料豐富,詞語實用的明顯優(yōu)勢,不僅具有很好的語言教學價值,而且具有理想的素質教育價值,因此,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應該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的潛在素質教育價值,加強學生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提出見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教學的升華。趙虹從大學生英語報刊課入手,探討了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具體內容,包括媒體產業(yè)的運作方式、媒體的傳播過程、媒體的特殊符號系統(tǒng)和規(guī)則、媒體對受眾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有效的信息解碼之后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等。葛紅結合媒介素養(yǎng)教育理念,對英語報刊教材《美英報刊閱讀教程》(中級精選本)(第四版)的項目設置做了述評,認為該教材凸顯了媒介素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的主導思想。
(二)調查高校學生及教師英語報刊媒介素養(yǎng)現狀
端木義萬調查了南京地區(qū)不同層次10所院校學生媒介素養(yǎng)情況,發(fā)現學生存在缺乏對重大新聞事件的關注,缺少基本新聞文化知識,對報刊英語主要特色了解不夠三個問題,進而提出了四條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水平的措施,包括:增強媒介素養(yǎng)教育意義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新聞文化熟悉報刊語言特色,著力建設媒介素養(yǎng)高水平教師隊伍,和開展多種多樣的新聞制作實踐活動。肖凡針對所授課的醫(yī)學英語專業(yè)52名學生的英語媒介的接觸情況、內容分析能力、評價批判能力和參與創(chuàng)制能力四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并闡述了英語報刊教學中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師角色定位。封海燕對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大一全體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情況進行了調查,認為學生缺乏對報刊閱讀目的、閱讀方法的正確認識,提出師生應該增強媒介素養(yǎng)及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認識,教師應引導學生擴大報刊閱讀種類,發(fā)揮好導讀、導疑、導思、導創(chuàng)的角色,優(yōu)化媒介素養(yǎng)教育環(huán)境。端木義萬抽樣調查了我國高校英語報刊課程教師群體的媒介素養(yǎng)水平,指出高校對報刊教學價值認識不足,師資隊伍結構不夠理想,教師自身媒介素養(yǎng)水平不高及社會文化知識功底不足等問題。
(三)論證英語報刊教學中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理論框架
鐘蘭鳳和李楠楠闡述了如何借助評價理論這一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次級系統(tǒng)對媒介語言進行解構,促使學習者實現批評性閱讀,培養(yǎng)媒介批評能力,進而論證了評價理論可以為外語報刊教學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提供理論框架。孫姣夏從認知語言學隱喻觀和功能語言學的語境潛勢理論及評價理論角度,探討了如何通過結構教材中所學語篇結構、解讀其中的隱喻認知過程、解析其中的評價意義等策略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葛紅以《21世紀英文報》為語料,運用概念分析的語言學理論進行了分析,認為概念分析是發(fā)展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路徑和機制。余露借助批評語言學和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對新聞語篇進行分析,揭示出隱藏在語篇中的意識形態(tài)意義并進而揭示語言、權利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關系,認為將批評語言學和媒介素養(yǎng)理論的結合可以為英語新聞閱讀教學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三、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分析
毋庸置疑,近年來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研究方向已呈現出從最初的探討報刊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內涵逐漸轉變?yōu)殚_始嘗試探索通過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教學模式。盡管如此,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仍比較落后,尚處于起步階段,亟待進一步探索。
(一)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目標過于狹隘
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尚處于甄辨與抵制(Discrimination and Resistance)的初期教育階段: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大眾傳媒消極負面影響的防范意識,以及對大眾文化的欺騙性、虛偽性和麻痹作用的批判意識。但隨著世界全球化的到來,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宗旨應該是要求受眾在對媒介批判質疑的同時,更應該對其進行全面客觀地認知、理解、分析、思辨、欣賞、參與并分享。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為導向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目標應該是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培養(yǎng)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質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評價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創(chuàng)造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進而提升其作為公民的素質――接觸、分析和傳播信息的能力,領導能力,以及主動獲取不同信息的興趣和對不同意見的容忍能力,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教育目標。
(二)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模式不夠清晰
多年來,關于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多有論述,而針對教學模式構建應遵循的原則所做的研究相對較少,且關注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構建方面的實證性研究更是匱乏。諸多調查研究均表明我國高校學生及教師的英語報刊媒介素養(yǎng)情況不盡人意:一方面,學生缺乏新聞文化和報刊英語的規(guī)律和特色相關背景知識,欠缺對重大新聞的關注,沒有主動吸收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媒介素養(yǎng)水平不高,社會文化知識面偏窄。鑒于此,筆者認為,高校師生在加強自身媒介素養(yǎng)意識及水平的同時,當務之急更應該積極探索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評方式在內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以有效地優(yōu)化媒介素養(yǎng)教育環(huán)境。首先,教學內容的適切性。教學內容選材應兼顧趣味性、可視性、知識性和可思性,題材覆蓋校園、社會、專業(yè)等多領域的話題,在內容、形式、難度上符合學生的特點和認知習慣;其次,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應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自主學習、網絡學習、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為支撐,實現立體化、多維度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任務型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為主導,利用網絡資源、數字資源和紙質材料,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設計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易于操作的交際任務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完成任務,并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最后,考評方式的有效性??荚u方式應關注過程,體現系統(tǒng)動態(tài)的特點,實現考核內容與所學內容緊密結合,考評方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凸顯學以致用原則。
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為導向的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只有在明確了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展開進一步實證性研究,才可能構建出一個有助于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全面媒介素養(yǎng)的理想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平臺。
四、結語
在被大眾媒體充斥的當今中國社會,媒介素養(yǎng)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為導向的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研究是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雖然近二十年來國內對媒介素養(yǎng)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關注,而六十多年來我國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真正以媒介素養(yǎng)為導向的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文通過回顧我國近二十年高校英語報刊閱讀課程教學中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對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主要包括:英語報刊課程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關系,我國高校學生及教師英語報刊媒介素養(yǎng)現狀,以及英語報刊教學中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理論框架等。筆者對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為導向的高校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目標及教學模式進行了評價,并提出了建議及設想,希望通過在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展開進一步實證性研究,構建出一個有助于實現學生全面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李琨.媒介素養(yǎng)教育與中國[J].國際新聞界,2003,(5):38-41.
[2]陳先元.大眾傳播素養(yǎng)概論[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3]端木義萬,鄭志恒,趙虹.英語報刊教學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南京地區(qū)十所高校英語報刊媒介素養(yǎng)調查報告[J].山東外語教學,2012,(05):43-52.
[4]單曉紅.媒介素養(yǎng)引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端木義萬.報刊教學與素質教育[J].中國外語,2006,(05):49-52.
[7]葛紅.媒介素養(yǎng)教育理念與英語報刊教材編寫――評《美英報刊閱讀教程》(中級精選本)[J].第四版.外語研究,2015,(04):108-111.
[8]肖凡.以媒介素養(yǎng)教學為導向的英語報刊教學[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09):120-122.
[9]封海燕.高職英語報刊教學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9):73-74.
[10]端木義萬,王慧玉,張琳.高校英語報刊課程教師素質抽樣調查[J].外語研究,2012,(01):61-65.
[11]鐘蘭鳳.評價理論、英語報刊教學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J].山東外語教學,2007,(02):28-32.
[12]鐘蘭鳳.評價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報刊教學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貢獻[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2):46-50.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English News Publication Reading Course in China's Colleges
QI Ying,CHEN Xiu-ming
(Beijing C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篇4
關鍵詞: 《基礎英語》 課內實踐 有效性
實踐教學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是英語專業(yè)學生運用并提高語言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年來,各高校都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的設置及實施。池州學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師范方向主要培養(yǎng)將來從事中小學英語教育的畢業(yè)生。因此,實踐教學的目的應包括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英語教學能力。通過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要熟練掌握語言應用技能及教學技能,這樣才符合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要求,即培養(yǎng)和造就適應地方基礎教育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
《基礎英語》是貫穿英語專業(yè)一p二年級的一門學科基礎課程,也是英語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更是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一門課程,在整個基礎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我院最新修訂的《英語(師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該課程總學時366,其中實踐教學達到136個課時,幾乎占據總學時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在英語專業(yè)師范生語言技能及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怎樣對其進行合理的設置與安排,充分利用好這136個課時,以達到實踐教學預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為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英語專業(yè)人才服務,需要教師們深思,迫切需要得到解決。
目前我院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分為課外實踐和課內實踐兩部分。其中課內實踐主要通過問答p小組討論p復述等形式,側重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然而,通過這些課內實踐活動,學生在語言技能和教學技能上有沒有得到預期的提高?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好實踐教學? 這些問題的答案尚不明確。
一般來說,課內實踐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考慮到實施的條件,能在《基礎英語》課程中采用的有限。為了切實了解本?!痘A英語》課內實踐的成效,筆者對2013級英語(師范)專業(yè)的九十多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學生反饋
問卷相關數據顯示,該課程的任課教師們所采用的課內實踐的活動形式主要有News Broadcasting(課前新聞播報),Oral Book Report(讀書報告),Text/story Retelling(文章/故事復述),Debate(辯論),Role Playing(角色扮演),Teaching(上臺講課),Lesson Presentation(上臺說課),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信息搜集和匯報), Mini-lecture(就某個主題展開的presentation),Discussion(主題討論),In-class Q&A(隨堂問答),In-class Translation Exercise(隨堂翻譯練習),In-class Paraphrase Exercise(隨堂英文釋義練習)。
以上課內實踐活動的課堂采用率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Oral Book Report是《基礎英語》課堂中教師采用最多的課內實踐活動,而每節(jié)課開始的五分鐘讓學生做daily report 也是我院該課程的一個慣例,初衷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盡早在講臺上找到從容感。緊隨其后的是In-class Q&A,這是大部分英語專業(yè)課程中最普遍的一種課內實踐,跟另外兩種采用率較高的In-class Translation Exercise和In-class Paraphrase Exercise一樣,這種實踐形式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不需要教師專門劃出整塊時間,操作起來簡單易行。而專門針對學生師范技能設置的Teaching和Lesson Presentation在課堂中采用頻率一般,尤其是后者。在所有課內實踐活動中,Debate采用率最低。
然而,這些課內實踐活動形式大多是任課教師根據授課經驗及同行交流匯總之后的結果,真正在課堂中實施的效果如何,有沒有真正讓學生從中得到語言技能、思辨能力及師范技能上的提高,還是個未知數。
從問卷中得到的學生反饋看,課內實踐所取得的成效跟教師們的預期還是有不小的差異。
在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提高方面,數據顯示如下:
可以看出,學生認為Debate最能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但這一實踐活動在《基礎英語》課堂上采用得并不多。而In-class Q&A 和Mini-lecture等這些教師們認為對學生的語言技能幫助很大的實踐活動在學生看來卻并非如此。
對于這些課內實踐活動在提高思辨能力上的效果,學生們的反饋如圖3所示,基本與教師的期許一致。
在師范技能(包括教態(tài)、教師口語、板書、多媒體的運用等)方面,學生大多認為Oral Book Report 和Teaching對自身幫助最大,而性質類似的News Broadcasting和 Lesson Presentation得分卻低很多,這說明了一些問題。
不管是哪種課內實踐形式,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并長期堅持參與,這樣學生才能在實踐中全力以赴,讓這些實踐活動的效果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但從收集到的數據(圖5)可以看出,學生對于這些課內實踐活動的興趣不是很大,最高的只有50%,而通過對部分學生的訪談發(fā)現,學生對于讀書報告的興趣與堅持的動機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單純,后文會詳述。
二、教師反饋
教與學是兩個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過程,前文通過學生問卷調查的反饋,我們了解到學生在該課程課內實踐中的學習體會和需求,相對應地,我們對我院該課程的任課教師們進行了訪談,請他們從“教”這一角度談談自己在課內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體會??偨Y起來有以下兩點:
(一)實踐活動形式實則有限。上文有問卷數據表明任課教師在課堂上采用過的課內實踐活動雖多達十幾種,但有一些在課堂中可操作性相對較低,比如問卷中學生一致認為能提高語言技能和思辨能力的Debate。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1.課時有限。雖然近年來我院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在培養(yǎng)方案中加重了課內實踐所占的課時比例,但真正操作起來時間仍然不夠。拿第一學期來說,總課時為78,其中課內實踐只有12個課時,平均到每一個教學周就只有不足一個課時的時間。《基礎英語》所有的教學都是圍繞對文章的分析和講解展開,很多課內實踐活動其實是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的。例如在討論文章主題思想的環(huán)節(jié)中,通常會開展Discussion和In-class Q&A,而在講解文章中的長難句時,也一定會組織學生進行In-class Translation Exercise及In-class Paraphrase Exercise。這些零散的課內實踐就已經占用幾乎全部的實踐課時,甚至超出規(guī)定的課時,那么怎樣勻出課時來進行一些如辯論、上臺講課、說課等形式更集中、更需要耗費整塊時間的實踐活動呢?
2.課程地位尷尬?!痘A英語》的課程定位是英語專業(yè)低年級必修的基礎課程,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會全面學習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技能,并開始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訓練思辨能力。該課程與同期諸如《英語泛讀》、《英語口語》、《英語語法》等其他課程融會貫通,為學生在高年級學習拔高課程奠定基礎。也就是說,那些該課程所涉獵的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學生在同期及后期課程中都會更細致地學到,而這些課程的課內實踐活動必然會發(fā)生“撞車”現象。就拿Debate(辯論)來說,學生在口語課上就進行過多次大大小小的話題辯論,還有Daily Report,每次《基礎英語》課雷打不動會有,而其他課程的任課教師也會要求學生進行類似的Presentation活動。在學生訪談中發(fā)現,同一種實踐活動在不同課程中的多次重復,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學生的倦怠和抵觸情緒,不利于課內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綜上兩個原因,一些對學生語言技能和思辨能力幫助很大的實踐活動很難在基礎英語課中開展。
(二)實踐活動監(jiān)管難度大。從前文引用的數據可以看出,在不同實踐活動對語言技能和師范技能的提高程度方面,教師的期許與學生的實際反饋有一定的差異。一些在教師看來對提高學生語言及師范技能頗有裨益的實踐活動如In-class Q&A,Mini-lecture,News Broadcasting等,對于學生來說卻并非如此。其中當然有實踐活動本身設置上的一些問題,例如隨堂問答在學生看來對語言技能的提高不十分顯著,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反思:是不是將問題設置得過于單一化了。然而,結合教師訪談來看,這種差異更多地反映出課內實踐在操作時的監(jiān)管問題。
前文提到學生對于Oral Book Report和News Broadcasting這兩種同屬Daily Report的課內實踐活動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明顯更偏向于前者。他們認為前者更能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對前者也更能做到長期堅持參與。實際上從語言技能的角度來看,讀書報告更注重課前“讀”的過程,課上的報告只是對課前讀書的一個總結匯報,因此在做讀書報告時學生的“讀”和“寫”技能能夠得到更多的實踐,而在新聞播報中這兩種技能相對來說運用得要少一些。當然,這都是筆者的分析,從后來對學生的訪談得知,他們對讀書報告之所以情有獨鐘,并不僅僅源于此。部分受訪學生表示,他們在讀書報告中所謂的“讀過那本書”,很多都是很久以前讀過,只有零星的印象,更有甚者根本沒有讀過書,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匆匆看一下作品簡介;制作讀書報告的課件時,也不需要自己動手,互聯(lián)網上有很多現成的讀書報告,他們只需要對內容作少許改動就可以直接拿來用,新聞播報反而有時候需要自己將新聞翻譯成英文,更加費時費力。受訪教師中有多位表示,曾在課上發(fā)現有學生的讀書報告有抄襲的嫌疑,事后也在網上找到了原版。之后對讀書報告這一實踐活動進行了改良,加入了提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回答一些報告中沒有涉及或者沒有深入探討的問題,但這種形式太占用時間,很難長期操作,無法杜絕學生敷衍了事的現象。
另外,對于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和 Mini-lecture這兩種學生認為幫助不大、好感度不高的實踐活動,教師反映其中存在監(jiān)管的難題。有時這兩種活動會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課下做好分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然而,教師課下了解到,并非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按分工參與任務,還存在“掛名”現象――任務沒有做,只是掛了名字,照樣拿到實踐分數。教師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作用不大,還是會有學生鉆空子。
總體來說,該課程的任課教師普遍感受到課內實踐在實際操作中有一些難以掌控或解決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反饋來看,目前我院該課程的課內實踐離預期的效果還有一些差距。
三、反思
任何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實踐教學改革也不例外。我們要結合院實際情況,多借鑒同類院校的改革經驗,不斷提高課內實踐教學的有效性。為此,筆者做了以下思考:
(一)適當增加課內實踐所占的課時比例。從前文論述中可以看出,培養(yǎng)方案規(guī)定的136個實踐教學學時實則不夠,從而導致很多實踐活動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而同類院校中的安慶師范學院則大大地增加了實踐教學課時,課堂上實踐活動的時間多達50%,讓師生在課堂中能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操作。
(二)靈活運用各種實踐活動形式。我院該課程任課教師制定了課內實踐教學大綱,對每個單元的實踐教學活動都有了初步的、系統(tǒng)的安排,然而實際操作中總會發(fā)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因此,教師們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使用教學大綱,不拘泥于某一種或幾種實踐活動形式,將不同的活動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運用,教學效果必定會有所不同。
(三)加強監(jiān)管,不讓課內實踐流于形式。課內實踐監(jiān)管的難題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嚴重影響到了課內實踐教學的效果。教師們可以不斷摸索,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試著采取不同的監(jiān)管措施。學院層面必須首先強化過程管理,為教師提供強有力的監(jiān)管保障。在這一點上,安慶師范學院全面實行了實踐教學的責任制、導師制和督導制,形成質量管理、 質量監(jiān)控和信息反饋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我院也可以適當借鑒此種做法。
4.隨時吸收學生反饋。教與學不分家,教學不是教師們閉門造車、紙上談兵,實踐教學更非如此。教師們要注重學生的教學反饋,結合學生的課堂學習感受和成效隨時調整自己的實踐教學方法與形式,這樣才能讓實踐教學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學生才能真正受益。
課內實踐教學改革是我院近年來教改的重頭戲,《基礎英語》實踐教學更是在英語專業(yè)低年級的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讓該課程的實踐教學發(fā)揮最大的效用,真正服務于我院培養(yǎng)適應地方基礎教育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本文只是漫長探索道路上踏出的一小步,后續(xù)必定會有更多的思考與探究,教師們會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守仁,朱 剛,王文宇.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5(11).
篇5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當今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就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其核心就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文學是一個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結晶,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文化的載體。這一特點決定了英國文學課不僅是我們學習英語語言,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英國文學課作為高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的專業(yè)必修課,其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所以這門課完全可以憑借其得天獨厚的人文優(yōu)勢,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人文精神的最佳平臺。
一、英國文學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國內近幾年文學課研究調查報告中不難發(fā)現“超過60%的教師仍然沿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程愛民等),教師“滿堂灌”,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復雜、深入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而文學作品中固有的智慧、感情、想象力以及審美意識,都在這刻板、僵化的模式教學中漸漸喪失,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受到嚴重的壓抑和損害,甚至對文學課失去了興趣,更談不上人文素質的提高了。近幾年來國內文學課教學研究一直圍繞著“如何教”這一主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課堂上鼓勵學生參與討論,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用豐富生動的音、畫、影、像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王守仁)但由于文學課內容龐雜而課時安排有限,課上過多安本文由收集整理排討論對已習慣于聽課、記筆記的中國學生來說收效不大。再有,學生面對于功能強大的網絡技術及內容豐富的網絡資源往往無所適從,不知哪些可用、哪些不可。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最早是由瑞典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后來通過維果斯基、喬納生等人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從而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模式,重視學生的個體認知差異。認為認知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著、幫助者,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促成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如何在“建構主義理論”框架指導下,探索一條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質的英國文學教學新模式呢?
三、英國文學實踐教學新模式
筆者通過本校英語專業(yè)07級和08級兩屆學生的實踐教學總結出了一條集教師課堂講授、學生主動參與、多媒體、網絡為輔助的多元互動英國文學教學新模式。
(一)課堂教學
課堂上以多媒體課件輔助下的教師講授為主,內容包括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及文學特點,目的在于將文學置于廣闊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中,從宏觀的角度分析文學,同時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和專題討論。教師針對作品選讀部分設計思考題,安排學生在課上做學習報告,激勵學生借助網絡研究課題,得出結論,培養(yǎng)他們獨立研究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就一些文學界中爭議比較大的作品組織學生討論和辯論,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入手,鼓勵學生針對作品提出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論證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課外文學學習活動
課外活動同樣是在教師的有序指導下完成。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學習教室的資料庫,閱讀課上討論的經典文學作品選讀的全文,深刻理解作品的精髓。作業(yè)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文學知識進行詩歌、散文或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以及翻譯詩歌、續(xù)寫故事、給故事中的人物寫信、文學作品評論等活動。為學生開設各種文學講座,對各個時期重要的文藝理論家和主要的文學理論進行足夠的講解,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學敏感性,以順應時展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要求。除此,還組織和指導學生參與英國詩歌朗誦比賽、戲劇表演等活動,激發(fā)學生文學閱讀與欣賞的興趣、提高對文學的感性認識。在網絡空間建立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文學博客。學生的讀書報告提交到網絡博客,打破以往教師一人寫評語的模式。學生的讀書報告要發(fā)表在班級博客,除了教師以外會有更多的同學甚至一些素未相識的讀者閱讀和評價。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另一方面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創(chuàng)作活動的主體,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由外教每周組織文學沙龍和學生探討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動因、情節(jié)安排、作品創(chuàng)作的歷史文化背景、人物塑造等元素,豐富學生的閱讀視角。
(三)考核體系
筆者在從事英國文學課教學過程中嘗試了“形成性評價”為主的成績考核方法,改變過去一張卷紙定乾坤的評價標準。增加考核評價的廣度,內容包括期末考試、作業(yè)、課內外活動參與程度等。考試減少一些死記硬背的題目,增加一些考查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表達的題目。作業(yè)包括小說改寫、結尾續(xù)寫、詩歌創(chuàng)作、戲劇表演、讀書報告、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學期論文。課內活動包括課堂討論,課題研究。課外活動包括:讀書報告互評,網絡即時討論交流,學習反思報告撰寫。針對每一項考核內容制定了詳細的考核標準,成績分別由老師、同學和學生本人給出。此種考核方式不僅達到了良好的考核目的,更易培養(yǎng)出一批有創(chuàng)造性、有真知灼見的學生。
篇6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yè)學生 閱讀寫作能力 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 H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0-0069-02
網絡環(huán)境下,采用適當的方式培養(yǎng)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并提高其英語閱讀寫作能力,是大學英語改革中的一個熱點。本文依據二語習得理論中語言輸入輸出假說,借鑒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設計了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以互助學習小組為基礎學習單元,以任務型教學方式開展英語自主閱讀量和寫作量,進行大量語言錯誤分析訓練,通過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
一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來的,后經多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發(fā)展和完善形成了富有建設性的教育教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把學生當作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注重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發(fā)現。
(二)同伴互助學習
同伴互助學習是合作學習模式中的一種常見形式,它是指學習者之間建立起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減少學生面對老師時所產生的學習焦慮,提高學習者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三)任務型教學法
所謂任務型教學,就是教師將學習內容有效地隱含在分配給學生的學習任務中,組織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平衡了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過程,可以使得語言學習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自我效能。
二、實驗方法
(一)被試
所選被試是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級本科大學英語教學班學生,實驗 班65人,控制班67人。實驗班除了正常的大學英語教學之外,采用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控制班只進行正常的大學英語教學。實驗時間為期一年。
(二)研究方法
1.以網絡為交流平臺的自主學習模式
網絡搭建交流平臺,幫助學生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進行交流,減少面對面交流可能產生的焦慮問題,并且提供閱讀材料。
本實驗流程分兩個部分進行操作。第一部分是閱讀與寫作部分,為期兩周。在此時間段內,學生完成英語文本閱讀與讀書報告的寫作。第二部分是評閱討論部分,為期兩周。在此時間段內,學生完成讀書報告評閱、錯誤分析與匯總、小組討論與班級討論。
2.數據收集與整理
實驗結束時,作為對英語綜合能力整體評判指標的補充,進行一次問卷調查,輔助以訪談,了解學生對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看法。
問卷包含9道單項選擇題,分別對學生英語學習目的、技能情況、網絡英語學習作用和學習策略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為避免語言造成的誤解,問卷用中文寫成。
在四級考試之后,在實驗班和控制班分別發(fā)放問卷,進行調查。實驗班回收問卷64份,控制班回收問卷65份。回收問卷后,對層次不同的學生分別用中文進行訪談,請他們就問卷調查的內容進行具體說明。問卷回收后,使用EXCEL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頻率分析,隨后連同訪談進行整理和分析。
三、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為期一年,經過兩個學期,所有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因為有部分學生參加兩次考試,在計算平均分時以兩次考試的最高分計算。實驗開始之前,比對兩個班的入學平均英語成績,控制班成績略高于實驗班,分別為控制班111.65分和實驗班109.23分。實驗結束后,實驗班共有43人通過四級考試,通過率是64.1%,平均分為435.1;控制班共有32人通過四級考試,通過率是49.2%,平均分為420.9。以四級通過率和四級平均分做比較,實驗班明顯高于控制班。
(一)學習目的
數據顯示,目前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考試,即使在實驗班也達到了62.5%,在控制班則達到了70%以上。
(二)學習技能
數據顯示,兩個班學生對自己英語水平提高情況評價存在較大差異。實驗班有7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控制班只有32%的學生認為英語水平有較大提高。實驗班學生按照自主學習的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閱讀和寫作,增加了學習英語的時間,因此能夠感到英語能力提高??刂瓢嗟恼n后英語學習則沒有組織,完全靠學生自覺。通過訪談,在實驗班中為數不少的學生表示,如果不是因為老師要求,他們是不會在英語學習上花太多時間。由此也間接佐證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關于英語技能的問題3中,兩個班存在明顯差異。實驗班認為提高最大的是寫作,達到了52%,其次是閱讀,達到41%。在控制班中,占第一位的是閱讀,達到60%,其次是聽力,達到31%。實驗班中,明確要求了進行作為輸入和輸出策略的閱讀和寫作訓練。在經過大量訓練之后,閱讀與寫作能力明顯提高。特別是寫作,遠遠超過在中學時的訓練,因此效果很顯著,學生感覺在這方面進步大。而在控制班中,由于沒有明確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調整了學習時間的分配,因此與實驗班存在差異,呈現出隨機性。
問題4和問題3調查結果呈現出明顯的相關性。實驗班學生在訓練了閱讀與寫作之后,提出了對聽力與口語訓練的要求,分別達到了42%和41%,遠高于控制班的29%和26%??刂瓢鄬懽鞯囊髣t達到了37%,明顯高于實驗班的8%。
(三)網絡英語學習作用
調查表明,實驗班學生多數肯定網絡英語學習,愿意通過網絡學習英語的人數達到61%。通過訪談,持不肯定態(tài)度的學生中,部分學生對網絡的作用提出質疑,即在這項實驗中,網絡最基本的作用是提供交流平="10"> 標題 全文 刊名 按相關度排序 按時間排序
(四)學習策略
問題7中,實驗班86%以上的學生愿意寫讀書報告。而控制班中則只有不到10%的學生愿意寫讀書報告,80%的學生選擇要求才寫,沒有主動寫的意愿。
問題8中,實驗班中67%的學生愿意與他人一起學習英語,27%的學生持不肯定態(tài)度。控制班中18%的學生愿意與他人一起學習,46%的學生持不肯定態(tài)度,有35%的學生不愿意與他人一起學習。
問卷最后一個問題表明,實驗班中27%的學生會制定英語學習計劃,61%的學生會視情況而定。訪談中,視情況來制訂學習計劃的學生表示,需要根據考試情況再確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因為學部分動力來自考試。他們也表示傾向于制訂學習計劃。受自主學習模式影響,他們感到自主學習模式事實上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計劃。控制班中11%的學生選擇制訂學習計劃,65%的學生選擇不制訂計劃,保持舊的學習方式。
四、討論
從學習成績上看,實驗開始前控制班的平均成績略高出實驗班2.2%。實驗結束后,實驗班的平均成績高出控制班3.4%,四級通過率高出控制班15.1%。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在全國廣泛推廣,雖然只是一次考試,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可以從整體上反映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實驗班的英語綜合水平高于控制班,但超出水平未達到5%。
通過調查問卷研究發(fā)現,自主學習模式對學生學習英語主要目的影響不明顯,不能改變學生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動機。通過強化讀寫技能,對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技能提高有較大幫助。互助學習小組的英語自學模式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進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 徐錦芬,彭仁忠,吳衛(wèi)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6(1): 64-68.
[3] 朱曄,戴煒棟.我國網絡外語教學研究的狀況、方法及展望 [J] .外語電化教學,2009,(9).
篇7
周次
具體事項安排
第
一
學
期
第十三周
選題第十四周
確定研究的范圍第十五周
設置英語學習調查問卷的題目第十六周
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分析調查結果第十七周
擬定《學生學習計劃安排示范表》第十八周
擬定《單元歸類專題筆記示范表》第十九周
擬定一百個小論文題目,并對學生進行寫論文的專題指導第二十周
給學生推薦英語讀物
寒 假
學生寫小論文,閱讀課外讀物第
二
學
期
第一周
收集學生的小論文第二周
閱讀學生論文,挑選出精品第三周
出一本學生小論文集第四周
讀書報告會第五周
制定課外活動計劃和安排第六周
制定學生自評表第七周
制定課堂訓練活動評價表第八周
指導學生看英語電影第九周
組織學生參加其它英語課外活動第十周
評價量化記分
其它時間
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定我們課題組將分工合作,在一學年的時間內完成這個課題研究。至今我們已著手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對學生英語學習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得出分析結果
篇8
[關鍵詞] 泛讀課 張弛有度 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源以及五年制高職的教育體制決定高職學生的素質不能夠完全達到普通高校學生的素質,因此,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英語課堂教學也不能采取傳統(tǒng)的英語泛讀課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技巧,又要注意課堂的靈活性、豐富性,并在授課方法上體現泛讀課信息量大、快速、閱讀面廣的特點;課外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能力。
目前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yè)中,泛讀課的處境非常尷尬。閱讀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基本功,也是精讀課程的延伸,是語法、綜合語言知識、理解能力、文化素養(yǎng)等在實踐中的運用,但是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以及英語教師對泛讀課的認識有所不同,泛讀課要么變成了精讀課,教師逐字逐句講解語法、單詞;要么教師放任學生自行閱讀而忽略了閱讀技巧的訓練。如何在泛讀課上張弛有度,把握好教學目的,突出泛讀課的特色,泛讀教師必須要在以下幾方面做好準備。
一、一堂完整的泛讀課堂所要做的準備
1.精心備課
泛讀課的信息量大,最能夠體現時代特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背景知識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和文化素養(yǎng)。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豐富的教學資源對課以補充,打破教材作為唯一課堂教學資源的局限。
其次,要抓住教學目的,研究、確定教材的重點。在備課中,教師要及時總結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并能與所教文章結合起來。
2.靈活導入
好的課堂導入,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逐步吸引到閱讀內容中去。課堂導入是泛讀課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步。課堂導入成功了,課堂教學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在備課時,教師就應該根據文章的特點設計好導入方式。比較適合高職英語課堂的導入方法有:提問導入,實物導入、情景導入,圖片導入、音樂導入、背景知識導入等方法。利用教師設計好的情景、圖片、實物、幻燈片、插圖、影片、音樂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氛圍,然后通過教師事先設計的導語,問題、描述或者評價,逐漸引入閱讀的文章,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
3.重視課堂閱讀
泛讀課堂中,教師切忌直接講解文章或者帶著學生閱讀。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先快速瀏覽文章大意,在找到問題答案的同時完成對文章大意的了解。在課堂閱讀中,有些學生習慣指讀、讀出聲音、或者在心里將英語默默翻譯成漢語;還有些學生不習慣快速瀏覽文章大意,過分追求對逐字逐句的理解,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閱讀速度和對文章的理解。通過課堂閱讀以及課堂練習的訂正,教師可以掌握學生閱讀速度、閱讀能力上的差異,并在閱讀中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
4.難點解讀
在此部分,教師切忌對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講解,練習。在學生自己閱讀、自己領悟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對文章重點詞匯、長句、難句的講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挖掘主題的深層意義。
5.課下訓練
閱讀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是不夠的,學生要將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在課下付諸實踐,并通過大量的英語閱讀實現閱讀質的飛躍。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開出本學期需要閱讀的書目,讓學生通過寫讀書報告或者做口頭讀書報告等方式增加閱讀量。
二、泛讀課堂上應該注意和改進的方面
1.帶著任務學習
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授文章前,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報紙、雜志等多種資源搜尋與課文有關的內容。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它將枯燥的課本與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聯(lián)系起來了。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對所搜尋的資料進行篩選,查找有用信息,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之一。
泛讀課的主體一定是學生,教師再優(yōu)秀也不能代替學生閱讀。在泛讀課堂上,教師應該是一個好的引導者,將學生一步步“引入”事先實現設計好的、具有啟發(fā)性的、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任務環(huán)節(jié)中去。教師通過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而學生通過實施此環(huán)節(jié)來解答問題以達到對文章的理解。
課后,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學生可以對原文發(fā)表提出自己的觀點,對文章進行改寫,續(xù)寫等。
通過課堂導入――教師提問――快速閱讀――回答問題了解文章大意、教師講解―深層理解―教師提出深層問題―課堂討論、對文章進行擴展―學生結合實際再討論―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發(fā)散性思維訓練、加強語言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夠得以調動,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最好
2.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在高職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很多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例如,對于一些畫面感、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為課文畫插圖;將故事順序打亂讓學生排序;或者在對學生進行猜詞義訓練的同時,穿一些課堂競賽;或者將課堂討論、辯論引進課堂,在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同時,讓枯燥的泛讀課充滿樂趣。
3.注重閱讀技巧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泛讀課的目的就是通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便達到自學的目的。學生專業(yè)課階段的學習,大量的專業(yè)課書籍需要閱讀,閱讀速度、閱讀能力都是制約學生學習的因素。因此,泛讀課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例如:如何快速判斷文章的體裁,如何快速查找有用信息,如何查找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的中心句,如何利用文章題目了解文章大意,如何猜詞義、猜句義,掌握文章結構,抓住文章重點內容,推論作者觀點等。
總之,閱讀是英語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泛讀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泛讀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講出泛讀課的特色。
參考文獻:
篇9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可謂中說紛紜,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現代批判性思維之父杜威將批判性思維中的“反思”定義為:對自己的一種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種知識形式,從其所依存的基礎上和可能得出的結論上,進行積極的、持續(xù)的、仔細的審視。國內學者劉儒德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指對所學的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與價值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決策。(劉儒德,2000)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方式既要思考,又要批評否定,即揚長避短。要做到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就需要有較強的信息深層次的處理能力,包括分析,辨識、評價,進而開展合理的、準確的判斷和推理。
英語閱讀分為三個層次:表層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層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評價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層閱讀理解相近于傳統(tǒng)的閱讀理解,只需理解字面意義即可;深層理解要求能夠正確地推斷出字里行間的引申意義,也就需要深度閱讀;評價性理解要求讀者閱讀之后開展思考,針對閱讀內容產生自己的評價觀點。當前較多學生的閱讀僅僅停留在表層理解,尚不能對閱讀內容做出分析和評價。所謂批判性閱讀就是對閱讀內容的較深層次的理解、分析和評價,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出疑問,尋找答案,進行推理。綜上所述,批判性閱讀是指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判性思考,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因此,批判性思維能力與批判性閱讀是緊密聯(lián)系的。
2 翻譯專業(yè)英語多文體閱讀教學
翻譯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博聞強識的應用型翻譯人才,翻譯學科的建設是由翻譯理論、翻譯實踐和翻譯批評三大支柱共同組成。翻譯批評是連接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的橋梁,是選取一定的翻譯標準對譯作進行分析,評價優(yōu)劣的判斷過程。開展翻譯批評需要批評者具有準確的、客觀的評價體系及思想,因而離不開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維能力應當是翻譯專業(yè)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英語多文體閱讀課程給學生提供了閱讀和思考的鍛煉機會,教師應該改革傳統(tǒng)的強調語言積累的閱讀模式和答題的閱讀目的,引導學生采用新的閱讀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英語多文體閱讀課程開設于翻譯專業(yè)二年級,針對翻譯專業(yè)的特點,強調深層次、廣范圍的閱讀和思考,拒絕傳統(tǒng)的快餐式閱讀,倡導批判性的閱讀,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思維敏捷、博聞強識,才能在實踐中做到靈活表達,增強翻譯應變能力。該課程選取不同文體,不同風格的經典閱讀篇章,包括文學類和非文學性的文本,選材廣泛,思想性強。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文體特點分析和譯文賞析,以讀為主,旨在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增強學生的分析與思辨能力,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
3 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英語多文體閱讀中的培養(yǎng)策略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離不開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和質疑。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和安全的課堂氣氛”。中國學生在課堂上極大地缺乏發(fā)言的主動性,經常站起來低頭不語。這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想方設法營造一個和諧的交流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放松地自由發(fā)言,不考慮對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因自身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差異,發(fā)言和提問的焦點有所差異,教師應當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互相質疑,互相學習進步。提問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主動提問和質疑便是學生積極思考的過程,大家自己發(fā)現信息,交換觀點,進行思想的碰撞,產生新的想法。學貴質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都會得到提高。
其次,教師應當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的閱讀和思考都有著明確的目標,課堂有序進行。課前,要求學生預習閱讀材料,通過初步閱讀文本,了解內容,查閱生詞,完成表層理解的過程;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搜集背景知識,調動頭腦的認知信息。閱讀課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深度閱讀,將文章置身于寫作背景當中,充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寫作風格,提出疑問并思考,對文本的結構和主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有條理地羅列出文本的主要觀點和論證手段,清晰地再現文本結構;其次,開展分組討論,鼓勵學生認真反思各自觀點并用事實加以證明;引導學生展開友好辯論,互相反駁,在論證的過程中深化的對論題的思考和理解。課后,補充相關閱讀,學生可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觀點,進而產生思考,評價優(yōu)劣,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最后,開展效果評價。效果評價應體現多向度,嵌入式,重過程、點面結合、形式多樣的特點(鐘志賢,2007:223)。評價過程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評價方式不僅要多樣化更應當兼容主觀和客觀因素,主要包括讀書報告、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期末考試三個部分。其中讀書報告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內心想法,議論言之有理即可成立,評價標準以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主;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要求評價主體根據學生課堂討論發(fā)言及課堂參與情況進行評定,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又相互牽制,相互影響,較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期末考試是量化學習效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具有客觀性,能夠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并能靈活應用所學閱讀策略。三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綜合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夠體現學生批判性閱讀的效果。
篇10
人生應該有夢想,我們的夢想應該與教育的夢想結合起來。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志存高遠,向教育科研要質量,做思考的實踐者,做實踐的思考者,做一名充滿智慧和詩意的幸福教師。教研員在教研活動中不只是組織者,而且是參與者、引領者。
二、教師成長:愛心、學習、反思、思想
教研員被譽為“教師的教師”,對教師的成長起著喚醒、點撥、引領的作用,引導他們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擊成功。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主要靠內在的動力。教研員要引領教師向名師學習,像名師那樣關愛學生,擁有一顆愛心,不斷學習,擁有一顆進取心,加強反思,形成獨特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中我始終努力踐行著這樣的理念。閱讀經典使教師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近年來,本人組織開展了英語教師新春讀書報告會、激發(fā)了教師的讀書熱情。這樣,學生在學校能看到“精神明亮的人”,能找到人生的精神標桿,能跟隨真正的讀書人在一起學習。
教研員要有大海般的胸懷,真情幫助教師,看到教師的進步猶如自己進步了一樣。我開設了“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等有關教師成長的主題講座,“務實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師”發(fā)表于《教育藝術》,“與名師為友創(chuàng)精彩人生”發(fā)表于全國核心期刊《中小學教師培訓》。
三、教學主張:20字教法、比較教學法、任務學習、三輪復習法
一位優(yōu)秀的教研員應當有也必須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或教學主張,唯如此,我們才能充滿魅力,才能有一種精神感召力,才能譜就出一首快樂、幸福的當代教育的和諧樂章。我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了“激發(fā)興趣、指導交際、精講知識、培養(yǎng)能力、加強反饋”20字英語教學法(獲中國外語學習學研究會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英語比較教學法(刊于全國核心期刊《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興趣開路、任務推進、學會學習”英語學習方式(刊于《中小學英語教育》,獲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研會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縱向搜索、橫向貫通、綜合演練”英語三輪復習法(刊于《中國高校招生》)及“歸納、瀏覽、聯(lián)想?復習法(刊于《學英語》;這兩種復習法配套用書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及青島出版社出版)。
四、生命課堂:激情、智慧、互動、發(fā)展
一節(jié)好課是激情與智慧和諧統(tǒng)一的生態(tài)課堂。針對課堂教學,我開設了“關于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創(chuàng)造生態(tài)課堂,促進師生發(fā)展”等講座。在主持開展國家級課題“任務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過程中,我們提出了生態(tài)課堂的主張,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課題成果《實施任務型教學,享受教育的幸?!帆@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研會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創(chuàng)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獲中央教科所全國優(yōu)質教育成果一等獎。
五、教育科研:敬業(yè)樂研,反思前行
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教育科研是名師與普通教師的分水嶺。教育科研不可畏,用心感悟,反思前行,積累、沉淀、思考、總結、內化、升華就是從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教學是研究不竭的源頭活水,研究是教學富有生命與活力的有力保障。教育研究與寫作尤其是課題實驗為教師的成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教研員是一座橋梁,其優(yōu)勢在于兼具理論工作者的研究經驗與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更有優(yōu)勢將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成果,用先進理論指導實踐。做有心人,做有用功。成就教師,成就自我。我的講座“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發(fā)表于全國核心期刊《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我市主辦了“慶入世迎奧運”英語演講大賽,我將大賽作品整理、完善,形成了《新世紀中學生英語演講精粹》,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我把新課改以來的講座、研究成果歸類、梳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著作《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我主持開展了國家級課題“任務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實驗,作出了積極的探索,課題著作《任務型教學理論與實踐》由團結出版社出版,并獲安徽省十年課改成果一等獎;我還指導教師發(fā)表教學案例、論文50余篇,輔導學生發(fā)表習作40余篇。我與一線教師共研究同成長。我主辦過200多場次講座,在《光明日報》、《中小學教師培訓》等報刊上發(fā)表了400余篇論文,《英語基礎教育前瞻》等10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刊物全文轉載,《農村基礎教育的困境和出路》等30余篇獲全國優(yōu)秀論文或成果一等獎;完成了四項國家級、省級課題的研究,出版的著作有《課程標準新教案》、《閱讀科普》系列叢書,等等。本人被評為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外語教師,省優(yōu)秀教師,省課改先進個人,享受省政府津貼。近年來,我市英語教師發(fā)表作品千余篇,獲省級以上論文獎項百余次,指導學生發(fā)表英語習作百余篇,出版理論專著兩部;獲全國優(yōu)秀外語教師稱號、全國外語教師同丁獎10余人,被評為省教壇新星、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40余人次。無數次的實踐證明,每一位教師都是可以造就的。
- 上一篇:家鄉(xiāng)風景
- 下一篇:通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