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需具有的素質

時間:2022-09-08 10:40:45

導語:語文老師需具有的素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老師需具有的素質

如果把當前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加以分類的話,大致可以歸為四種類型。一是知識型教師。這一類教師大多擁有豐富廣博的語文知識,自身的語文功底扎實深厚,所以又被稱為學識型教師。這類教師的長處在于自身就是一部字典,一個知識的大海,博古通今。

第二類可稱為“技術型”教師。這類語文老師,雖然沒有特別淵博的語文知識,但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堂操作能力很強,更善于運用英特網等先進工具查閱資料,備課、上課。這一類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成績也都是十分不錯的。

第三類稱之為“綜合型”教師。兼具以上兩種類型語文教師的特長,既擁有十分淵博的語文知識,精通語文教學的各個領域,又善于運用先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是駕馭課堂的高手。這類語文教師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第四類是普通型。在實際語文教學中,這類教師也是比較少的。指相對而言語文知識不夠豐富廣博,教學缺乏應有的技巧。這一類教師,若在工作實踐中加強學習,努力提高,也是可以勝任教學工作的。那么,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

首先,要擁有廣博的知識。語文這個科目與其他課程相比,知識十分博雜,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成果都要涉及。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擁有廣博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博古通今的老師,本身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活的知識庫。這對學生來說,當然也是再好不過的一大幸事了。教師融會貫通,旁征博引的講解,來自于自身厚重的語文積淀,從而也能大大激發起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第二,應具備較高的教學藝術。再高深的知識,總是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傳授給學生的。所以,課堂操作能力是必須具備和不斷提高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形象地概括了課堂教學藝術的特點。故此,教學要注重方法,靈活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突出生動性和趣味性,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而不是經常板著一副臉作深沉樣,卻無法將知識傳授并內化為學生的能力,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茶壺里煮餃子,滿肚子的話說不出來——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眾所周知,陳景潤作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曾經因為摘得“歌德巴赫猜想”這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而享譽世界。然而,由于他不善于表達,也不善于總結并熟練運用教學技巧,在當中學數學老師的時候并不是一位受廣大學生歡迎的老師。可見,課堂操作能力和教學技巧,對于一名中學老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巧妙的設疑,精巧的教學設計以及靈活機動的教學機智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以總結、豐富。

第三,學習能力。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事,也是老師的事。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我們的頭腦也需要不斷更新,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知識激增,作為語文老師,如不在知識領域不斷豐富自己,就會有落伍的危險。以前曾經有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身須有一桶水。”而如今,這句話成了: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長流水。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勝任不斷變化著的教育新形勢。所以,加強學習,更新知識,是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一項任務。老師的學習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自考,函授等,這是純知識層次的進修。

除此以外,還應該包括課堂教學的相互學習、交流、合作與提高。對于教師來說,教學藝術的互相學習與交流,有著與知識進修同等重要的意義。當然,新的教學技術的學習也不容忽視。英特網,電腦課件制作以及遠程教育資源的學習運用,也在不斷豐富著我們的課堂教學。

第四,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應該是語文老師具備的第四種素質。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年代已經宣告結束。對于日常教學中的困惑與所得,經常加以思考和積累,然后階段性地加以歸納總結,以文字的形式固化并積累起來,便形成了自己的教研心得,何樂而不為呢?有了思考與總結,就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就會自然而然地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并使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從而逐步實現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進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教師的創新能力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即理論創新能力和課堂教學的創新能力。這兩方面,都要通過長期的積累、思考、總結、升華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做教學與研究的“有心人”,養成積累、反思、乃至及時總結的習慣,厚積薄發,從而培育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不斷進行創新,教育教學才具有活力,也才更加適應不斷變化著的教育教學形勢。

第五,審美素質。審美,是指在閱讀或欣賞文學作品,或欣賞文藝表演及其他文藝作品乃至自然景觀時產生的對觀照對象的理解、體驗、想象、共鳴等多種心理體驗的綜合體,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反映。語文老師所教授的教材內容,是經過許多專家反復挑選審定的文章,絕大部分都是名家名作,集知識性、文學性和趣味性于一身。老師在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重視知識積累之外,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首先語文老師首先要做品悟文章的高手。只有老師具有教高的審美觀照能力,才能入情入理地引導學生去品悟不同內容的文章。同樣是來自朱自清的文章,《背影》顯得質樸真誠,于小事中透射出如山的父愛,達到了催人淚下的感人效果;而《荷塘月色》則顯得清新淡雅,于疏淡中透著一份從容與閑適。這些,是教學參考書很難涉及到的內容,需要我們老師去品悟出來。由此可見,語文教師要善于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而提高審美素養簡便易行的辦法之一是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工作之余,多看書,勤思考,日積月累,審美素質就會逐步提高。有的老師總是說工作忙,沒時間閱讀。其實,

大量的業余時間是完全可以利用的。干一行,務一行,更要專一行。語文老師也應如此。當閱讀成為一種興趣乃至一種習慣的時候,同時也培養了我們的審美情趣,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我們只抱著教材教教材,不注重自身審美素質的提高,很顯然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總之,我們要想成為教授語文的高手,首先要做學語文、用語文的高手,厚積薄發,不斷進取和創新,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理論視野,從而在語文教學中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