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實踐重視語言累積

時間:2022-09-08 08:48:42

導語:語文實踐重視語言累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實踐重視語言累積

我校于!"""年秋季開始,在兩個一年級班試用吉林省編九年義教小語課本(以下簡稱省編小語課本),一年級班繼續試用。兩年多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深感到,省編小語課本識字量適中,大量的古詩文有助于學生背誦、積累,多形式的語文實踐性練習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課本圖文并茂,很有情趣,深受學生的歡迎。教師愛教,學生愛學。

一、認字擴詞,積累語言

積累語言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內容,而多識漢字和豐富詞匯則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新教材對識字教學有明確要求,結合漢字音形義為一體的特點,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重視字詞的教學,注重在口語表達實踐訓練中理解其意,并學會運用,從而豐富學生詞匯,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對詞語的理解,忽視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新教材以大量古詩文和寓言童話故事為載體,并運用多種識字積詞方法,拓寬了識字教學的途徑。教學中,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愉快的學習活動中,認識大量漢字,從而提高認字效率,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如我們在教《贈汪倫》一課的生字時,有的同學說“情”字時采用比較字形的方法,將學過的和認識的“請、清、晴、蜻、晴”等同一母體的字族來區別記憶。有的同學用成語來記“聞”字,如聞風而動、聞所未聞、聞名于世、耳聞目睹……記“汪”字時,有的同學說出了謎語:“王家旁邊一條河”。雖然這些謎語編得粗糙了些,但孩子們這種創造精神、積極的學習態度難能可貴。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掌握許多記憶漢字的方法,如部件組合法、想象記憶法、編故事記憶法、看圖識字等等,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認字能力。每次學習新字時,同學們課前都能充分預習,課堂上,同學們合作學習討論得非常熱烈。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讓他們當小老師匯報交流,相互切磋,同時,我們還重視通過組詞、說話的途徑來理解記憶生字。如學習《鄉村四月》一課的“原”字時,“原”在本課是“草原”的意思,教學時,我們總是這樣設問:“原”字還能組哪些詞?你能用“草原”說一句話嗎?于是,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出:我愛大草原。我來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我家住在美麗的大草原。大草原上有一群羊……還有的同學盡興講出了他去過草原的情景和草原上牧民們的生活情況。可以設想,教每個生字時,如果能結合漢字本身的特點,讓學生都這樣想、這樣說,在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交流,日積月累,便不斷地積累了常用詞匯,同時提高了識字能力,發展了兒童的語言。積累語言單單靠課堂上的識字教學是不夠的。省編小語課本安排了許多實踐活動內容,可以充分利用。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有意義有趣味的學習活動,如在識字的鞏固階段,做做“幫字找家”、“郵信”、“采蘑菇”、“看圖猜字”、“聽音樂找詞語”等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開展語文活動,如課前一分鐘背詩、賽兒歌、講笑話、詞語接龍等;還可讓學生觀察街上的路標、廣告牌等等,創設多種識字積詞環境來多認字,這樣,便大大拓寬了學生識字擴詞的途徑,使他們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大量識字。

二、誦讀詩文,品味語言

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根,她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省編小語課本以優秀的古詩、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為主要載體,韻文居多,句法整齊,韻律感強,在誦讀中讓學生品味優美的語言和深刻的蘊意。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讓學生誦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注重讓孩子有效地讀,充分地讀,要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在誦讀中品情,在誦讀中悟意,要把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格讀得朗朗上口,借助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來吸引學生,讓他們體會詩句中具有的豐富內涵。每教一首古詩,我們都做到給學生范讀,領他們讀,啟發學生揣摩、品味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美妙,吸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每次范讀時,都盡量配上音樂,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描繪的是暮春時節的景色:樹頭花落,黃蝶飛舞,兒童嬉戲。詩的節奏輕快活潑。我們在范讀的同時播放節奏輕快、猶如行云流水的古箏樂曲,這樣,便將學生帶入情境,豐富他們的美感。學生感情一旦升騰起來,對其詩句理解便會更深刻。老師的領讀也是必要的,教師正確的領讀會使學生沉浸在努力學習的氛圍中,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學生模仿老師誦讀,逐步加深體味詩中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三、設境想像,發展語言

培養和豐富兒童的想像力是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兒童創造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豐富的想象,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體會、鑒賞,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索、認識、發現新事物的能力。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無疑,培養想像力也會發展兒童的語言。省編實驗教材中收入了很多內容健康、情文并茂的古詩歌。大部分古詩都配有插圖,形象的畫面便于學生感悟詩意。但由于圖畫的局限性和學生想像力不夠豐富,學生很難在看圖之后便會進入詩的意境。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選擇情境教學法。在一段優美音樂的渲染中,讓學生閉目想象,并以詩化的語言描述詩意,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想象體會古詩的意境。例如,《小池》一詩是一首描寫春末夏初小池美麗景色的小詩,小詩情景交融,作者楊萬里用“無聲的泉眼”、“多情的樹陰”、“初開的小荷”、“早到的蜻蜓”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圖畫,將讀者帶入到如詩如畫的境界之中。在教學時,我們先是采用了范讀和學生練讀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對詩歌的韻律美有一定的體會。這時,教師便請學生把眼睛閉上,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描述古詩的意境:“在一座大山的山腳下,有一眼泉水無聲無息地流淌,那涓涓的細流,好像是泉眼愛惜泉水,舍不得讓它多流一點兒似的,這清澈的泉水流到了一個小池之中,在小池的周圍,柳樹姑娘正在對看鏡子梳理自己飄逸的長發,那樹陰映照在水面上,好像喜愛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池塘里,小荷才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經有蜻蜓立在上頭了。”經過教師語言的描述,將學生帶入了詩中描寫的景色之中,許多同學不禁贊嘆道:“啊!太美了!”有許多同學甚至不愿意睜開眼睛,從那美麗的境界之中走出來。這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意境,發展學生的語言,我們順應了兒童愛畫、愛美的心理,對他們說:“現在老師請幾名同學到黑板前面來,用你們的彩筆將你想象中的美景畫出來,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圖畫本上畫,一邊畫一邊說說你心中的這幅畫里都有些什么。”這時,大家都紛紛動起手畫起來。不一會兒,一幅幅作品就誕生了,那小小的池塘、柳樹的枝條、含苞待放的小荷和振翅欲飛的蜻蜓,栩栩如生地出現在黑板上和同學們的畫本上。為了發展語言,我們讓學生看看圖畫,有順序的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小池的美景,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說這么長的一段話雖然有點困難,但學生在經過情境想象,又有了自己作畫的體會,感悟到了詩的大概意思,在此基礎上,學生對詩的意境能有一定的體會,用自己的語言說詩意、講畫面也就不太困難。古詩具有篇幅短、跳躍性強、蘊含豐富的特點,以凝練見長,以意境見美。學生在學習中很難一下子領悟古詩的意境及表達的思想,而老師在教學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對于感悟詩境、發展語言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四、開展活動,豐富語言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對語言的學習,不僅源于對文章的理解、誦讀,大部分要靠課內外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省編實驗教材收編了幾組情境教學的課文,非常適合在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口語表達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便有意識、有目的的設計了一些語文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了樂趣,培養了自信心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達到豐富學生的語言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晚餐》一課時,教師課前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食品,然后根據自己準備的情況,讓學生自愿分成“中西餐”兩大活動組。并且,在上課時又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研究、討論用什么方法把書中出現的!"種中、西餐點介紹給同學們。通過討論,孩子們想出了許多辦法來介紹。有的同學準備用實物講解的方法介紹,有的同學準備用扮演售貨員的方法來介紹,有的同學準備用廣告語來介紹,有的同學準備用小品來介紹,還有的同學準備用游戲的方法來介紹。方法確定下來以后,教師把時間充分的留給學生們去準備。他們中有獨來獨往的、有三五成群的,有讀的、有背的、有講的、有演的,孩子們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了,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將語文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表演、游戲、競賽中,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語文,豐富語言、訓練智能,像召開詩歌朗誦會、故事會、成語接龍、猜謎語、繞口令、找朋友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讀寫結合,運用語言

“多讀心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無數實踐證明,多讀多寫是促使學生運用語言,提高語文能力的行之有效且不可替代的途徑。例如,《青蛙與詩》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現代詩文,同時它也是一篇進行說話及寫話訓練的好課文。課文最后是這樣寫的:“青蛙的詩寫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這段話留給了學生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根據這段話有意識的設計了相關的說話訓練,讓學生順著課文中的情節續編下去,將課文的內容加以延伸。比如,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青蛙所寫的詩“呱呱,呱呱,呱呱呱……”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試著把它翻譯過來嗎?經過討論、思索之后,同學們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首首充滿童趣和創造性的小詩誕生了。有的同學說:“青蛙寫的詩是這樣的‘下雨了,下雨了,池塘的水滿了,我真高興呀,我要去游泳了。”有的同學說:“下雨了,下雨了,我要捉蟲了。”還有的同學說:“下雨了,下雨了,雨點淅啦啦,禾苗長高了,我要捉蟲了。”學生們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我們又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同學們的發言,試著也作一首詩,并把它寫下來,然后再進行交流。題目就叫《小青蛙的詩》。這樣,在續編說寫的過程中既有學生進一步的感情詩文的內容,又在說寫訓練中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