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語文實踐能力的培育

時間:2022-09-08 08:43:45

導語:增強語文實踐能力的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增強語文實踐能力的培育

傳統的語文教學要求從字、詞、句、語法修辭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藝術手法面面俱到,偏重于以學生學習知識為指導思想。只著眼于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教學中難以顯現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特的個性。使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差,語文素質和能力的發展較慢,也遠遠落后于素質教育和時代對我們的要求。當今的語文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指導思想,突顯理論聯系實際與啟發性的教學原則,改革舊的教學方法,加強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探究性學習語文。語文實踐,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為提高語文素質,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探究性學習,即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今天的語文教學為了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發展語文能力應作如下幾方面的努力:

一、以素質教育觀為指導,變革舊的教學模式

1.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應試教育嚴重束縛了教師們的教和學生們的學,應試教育的觀念使得教師的教學行為謹小慎微,學生被動地聽講、做作業、背課文,應付各種考試,長時間過著苦行僧式的學習生活。為了分數,教師不敢求新求變求發展。這是有違我們的教學目標的。我們的教學目標應是通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學生在不斷實踐和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質,最終達到不需教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素質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與提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學生離開學校后可以繼續獨立發展。

2.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改革教學方法?,F有的教學方法,視教育的對象為傳授知識的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要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特的個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特別是探究性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明確對于問題的解答不僅要在意結果是什么,而應更注重于得出結果的方式與過程。

二、加強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

1.引導實踐的方法,增加實踐的機會。學生思維的發展,總是和各種具體活動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在學習的活動中感知事物,在頭腦中產生表象,再對各種表象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一系列“內化”,逐步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為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首先應該導之以實踐的方法。語文的實踐多在聽、說、讀、寫幾個主要方面。在“聽”與“說”的方面應該教給他們正確的聽、說態度,儀態自然,注意力集中。抓住關鍵要領,加以吸納,分析和準確表達?!白x”的方面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要求通過朗讀、誦讀、背讀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語感。通過整體的感知、感悟、積累和熏陶,閱讀豐富的語言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蘊。在讀中品味、揣摩、感悟、積累,逐步學會欣賞?!皩憽钡姆矫嬉髮W生端正寫作態度,應該說真話,說實話,說心理話。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系,重觀察思考,表真情實感。鼓勵想象與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并理解生活的豐富性,捕捉事物的特征并力求生動準確地表現它。其次,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精講巧練,切忌滿堂灌,盡力減輕學生負擔,保證學生課堂內外有較多的實踐時間和機會。讓學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2.拓展語文實踐的空間,發展語文實踐的能力。語文學科的內容涵蓋古今中外,包羅萬象。要豐富語文實踐,僅靠課本和課堂是十分有限的。必須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校外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教育體系,拓展學習與實踐的空間。

三、倡導探究性的學習語文,培養創新精神

1.明確探究性學習的意義,激發探究性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知識,發展認識能力要靠學生自己,教師不可能替代。教師必須運用各種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師在教學中提出和設計的問題要難易適中,有新穎性,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新奇有趣,使他們在獲得知識時享受到成功的快感。運用適當的表揚與鼓勵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語文知識的欲望和熱愛語文學科的思想感情。

2.確立探究目標,教給探求方法。教師在要求學生探究性學習語文知識時,心中要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明確學生所探求的問題會有一個什么樣的結果,明確學生在某一探究學習階段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能力目標,這些都要求教師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研究者們普遍認為,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積累知識和方法是探究性學習關注的三個目標。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和訓練性學習相比較,探究性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在這種學習方法中,學生面對的不是設計好的問題,而是需要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學語文知識的同時,教師應該教給學生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強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要求學生在探究學習語文時勤于動筆、動口、動腦,善于使用工具書和相關的語文資料。引導學生不斷積累知識,完善方法和技巧。通過教學,明確向學生指出語文知識的探究性學習不應只把目光局限于課堂和學校的學習,而應該放眼家庭、社會、人生和自然。例如:小說中的人物語言、動作描寫、自然環境的描寫,遠不及現實中人物語言動作豐富而生動,不如大自然美妙多變,只不過是小說中更簡略、更突出、更具有典型性。正因為如此,為什么是這樣寫,能否有別的不同的表達方式等值得大家深思和探究,更說明語文學習必然和生活、社會及自然有緊密的聯系。教學中應讓學生明白:因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它對問題的提出和理解都有它的多角度性和多樣性。要求學生自覺養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自覺鍛煉語文實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