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美育天地探討

時間:2022-07-14 03:06:55

導語:語文教學中美育天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中美育天地探討

美育,即審美教育,它是培養、提高受教育者對社會及文化藝術作品的美的欣賞、鑒別和創新創造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一條富于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發展?!比魏谓逃伎梢园l揮它的美育功能,但提到美育,大家都認為它只是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的事情,把美育與其他科目分開。實際上,語文教學與美育的關系極大。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有著美的成分,閃爍美的光芒。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美育滲透,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升華人格。教師重視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和德育功能,美育功能得不到實踐。受現行教育制度影響,語文教學形成教師講、學生練的模式,教材中的篇篇文章被分割成字、詞、句、段,然后轉化成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而課文整體性喪失了。學生因學習千篇一律、枯燥無味而把語文列為討厭的學科。那么,語文教學中美育的滲透可能性與必要性有多少呢?語文是一門綜合各種美地學科,中學語文教材選用的文章包括各方面的美:自然美,如《天山景物記》《黃山記》《臺灣蝴蝶甲天下》;人性美,如《鄧稼先》《尊嚴》;建筑美,如《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筑》《閩中橋梁甲天下》;藝術美,如《在羅丹藝術博物館里》等。它們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對象,為實施美育提供了可能性。語文是美的實踐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對教材的賞析就是對美的感受和鑒賞。有表情的朗讀,分角色朗讀是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作文教學更是融合了觀察美、體驗美的過程。語文教材中的文章處處閃爍思想美的光芒,對真、善、美的弘揚和禮贊,對假、惡、丑的批判和鞭撻,幫助學生真正認識高尚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語文教學應在語言教學(即工具性)的同時兼顧美育功能,這是語文特征決定的。語文教學應在學生未知的天地中開拓五彩繽紛的美麗世界,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而不是陷于枯燥的字、詞、句訓練,篇章結構的分析的苦海中不能自拔。下面就講一講語文教學中如何具體地滲透美育。

一、析文以情發現美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作品,教師應析文以情誘發學生的美感。通過生動的范讀,朗誦誘發美感。作家魏巍說:“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蔡云芝老師讀的詩句和音調?!睆闹锌梢韵氲讲淘浦ダ蠋熥x詩一定很美、很有魅力,所以才能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以至于多年以后,學生還能如此深刻的記憶。如果教師能用標準的發音、清晰的吐字、動聽的朗誦、文雅的語言講課,那么課堂就能像和煦的春風一樣吹開學生的心扉,激發他們的閱讀和賞析的興趣,使他們在不自覺之中進入美的境界,受到美感熏陶。例如,中學教材中有很多篇目的詩詞賞析,包括現當代詩歌和古代詩詞。如果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一味地解釋字詞,勢必給學生種下不愿學習詩歌的種子,讓學生討厭單純的詩歌背誦。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富于感染力的范讀、朗誦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朗誦中得到審美的愉悅。學生學得滿意,教師教得輕松,師生都感到心情輕松、愉快,語文課堂成為歡樂的課堂。又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可以借助優秀播音員的錄音朗誦輔助教學,把《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關西大漢”氣概表現出來。用自身雄渾寬厚、字正腔圓的聲音讀出激昂的感情、磅礴的氣勢,學生從朗誦中被感染,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二、以文感人激發美

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處于平等、互相交流的狀態,而美育也是可交流的。讀海倫•凱勒的《給我三天視力》一文時,筆者被作者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求知的渴望及真摯的愛心所感染。上課時,筆者深情地向學生講述海倫•凱勒的事跡,當講到海倫•凱勒作為一位盲人、聾人、啞人,仍然淵博的知識、綺麗的想象描繪了假如獲得三天視力后的所見所聞時,學生的眼角濕潤了。于是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熱烈的有關“如何看待生命”的討論,學生的思想在討論中慢慢改變了。

三、寓教于樂深入美

寓教于樂就是在課堂上用講故事、做游戲、聽音樂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增加知識并能認識美、創造美。例如,羅貫中的《群英會蔣干中計》,筆者充分利用班級男生多,喜歡看《三國演義》的學生也多的特點,在班級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表演課。同學們興致高漲,演周瑜的同學把周瑜的在非醉非醒間的神情演得活靈活現,極具欣賞力。學生活躍了,課堂活躍了,課文也理解了??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⒔逃跇反_實是課堂教學中消除疲憊、厭倦心理,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

四、后續強化創造美

發現美和滲透美的目的在于創造美,這是從“個別到一般之后,再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必須完成轉換、補充、再創造?!耙粋€人不從事創造性的活動,就不可能變成高尚的有教養的人。”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滲透,不能滿足于讓學生認識美、欣賞美,而要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創造美的活動。以課堂為中心,延續深入學生的家庭、社會生活中。結合課文,聯系實際,組織課堂討論和口頭作文,借助班會活動的形式展開。例如,《我的母親》一文,筆者把握住學生對作者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的感動之情,對母親“最會吃虧但不軟弱”精神的欽佩之情,提出讓學生說一說“母親讓自己感動的事情”。同學們都不假思索地舉手發言。課后,他們對筆者說,他們覺得母親做的事情很瑣碎甚至有時候還有些嘮叨,但經過這堂課以后才知道,原來在瑣碎的小事中有那么多讓人感動的細節。又如,學完《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樓閣》等描寫自然的精美散文后,同學們感知到朱自清筆下別具風格的荷塘、月色,想象到李樂薇筆下的“獨立”“安靜”“遠離塵囂”的空中樓閣,能鑒賞這些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生活理念。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借鑒兩篇課文,從現實生活中捕捉美的素材,將材料按照一定的審美理想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語文中處處都有美。議論文的證明、反駁透射邏輯美;說明文中的解說讓人享受、頓悟美;連那一篇篇應用文也無處不顯示布局美、情理美。語文教學不僅體現思想、文化的價值,也體現審美價值。它能讓當代中學生走出審美誤區,促使學生走向美好的自由地,讓學生學會探尋美的奧妙,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最高尚的靈魂,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世界。

總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審美條件,使學生由“厭學”變為“樂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趣”中求知,在“樂”中受熏陶,在實踐、探新中增長才干。

作者:葉紅美 單位:浙江信息工程學校

參考文獻:

[1]吳華.美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4

[2]沈海燕.談談說明文教學中的美育[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1

[3]呂春平.淺議初中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J].群文天地月刊,2012

[4]田鵬程,馬惠.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