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核心素養識字寫字教學路徑的轉變
時間:2022-05-14 03:44:36
導語:語文核心素養識字寫字教學路徑的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交流和溝通的工具,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因此,識字寫字教學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夯實學生文化基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新課改以來,通過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共同努力,識字寫字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基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識字寫字教學路徑可做以下轉變:從碎片化的機械識記轉向情境化的建構運用,從關注漢字書寫的對錯轉向兼顧內在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從注重漢字的實用功能轉向實用與審美功能的統一,從關注漢字符號認寫轉向兼顧民族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漢字特點;識寫規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保?]。較長時間以來,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探索了諸多的識字寫字方法,如集中識字法、分散識字法、字族識字法等。但在識字與寫字教學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學目標過分追求識字量,忽視識寫興趣的培養;教學方法過多依靠抄寫、聽寫,忽視識寫方法的建構;教學評價傾向采用字詞默寫,忽視情境運用。日復一日,學生讀錯寫錯字的現象不斷增多,致使部分學生閱讀寫作興趣逐漸消退。如何更好地依據漢字特點及識寫規律實現漢字教學目標,語文核心素養理念為我們提供了新視角。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言語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幾個方面。識字寫字是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依托;而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是識字寫字的旨歸所在。本文基于識字寫字教學的現狀,依據漢字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探究導向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識字寫字教學路徑。
一、從碎片化的機械識記轉向情境化的建構運用
語文核心素養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建構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對于識字寫字教學來說,教學內容不應僅是記憶課本中零散的漢字,還應注重在生活和學習情境中運用漢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小學生會寫2500個字,這些漢字被分散編排在各冊教科書內。但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下,一些教師習慣以“課”或“識字單元”為單位開展教學;每課漢字之間沒有建立相關聯系,處于碎片化狀態。另外,一些教師習慣于先引導學生機械地識記漢字,然后再進行課文學習;識寫漢字與課文學習常常處于“兩張皮”狀態。為了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識字寫字教學需要從碎片化機械識記轉向情境化的建構運用。1.創設課堂情境,激趣導練。創設識字寫字教學情境的目的,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鏈接漢字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建構漢字應用的演練場。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變得比較輕松?!保?]隨文編排的漢字,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或學生生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寫漢字的興趣。例如,教學《雨鈴鐺》一課時,可以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利用美妙的歌聲吸引學生;然后出示“雨”字的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字形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的字形。既富有情趣,又能提高識字能力。識字單元不同于隨文編排的漢字,尤其需要創設學習情境。因為識字單元是由幾組字、詞組成的;表面來看是一些貌似枯燥的字、詞的簡單組合,難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識字單元時,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創設情境。如有教師依據兒童形象思維強、喜愛童話故事的特點,創設這樣的認知情境:今天我們去森林王國和智慧女王比賽、看看智慧女王掌握的字多,還是我們學生掌握的字多?這樣設置情境旨在拉近漢字學習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拓展課外任務,識用結合?;谡Z文核心素養發展的視角,本文認為識寫漢字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培養成語言學家,而是指向未來的獨立閱讀和寫作。就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的“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1]為此,漢字學習要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在生活實踐中認寫漢字。呂叔湘先生曾指出:“語文課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時馬路旁邊的廣告牌,買東西時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3]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留意觀察每天上學時經過的路名、商店名、廣告牌等,把不認識的漢字或感興趣的漢字積累在識字口袋或識字本上。語文教材中對此也有相關安排,如統編本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的《語文園地四》和《語文園地六》的“展示臺”版塊,引導學生通過卡片和同學們的名字及其店名、路名等認識漢字;還可以通過課程表、天氣預報、職業名稱等積累漢字。教學中要深刻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識字過程與學生的生活過程緊密結合起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在語言環境中溫習已學過的字,使識字和閱讀互相促進。通過引導兒童在真實情境中識寫漢字,從而提高核心素養所要求的獨立識寫能力。
二、從關注漢字書寫轉向兼顧內在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識字寫字教學也需重視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王寧先生指出漢字具有構形的特點并認為“漢字構形蘊含了豐富的辯證思維方式,如漢字筆畫的36對矛盾:順逆、向背、起伏等”[4]。由此來看,識字寫字在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學生識字寫字中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聯想、想象思維等思維方式的過程,實際也是其思維能力提升與發展的過程。因此,在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學生漢字書寫的正確或工整與否,還可結合漢字的特點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1.調動聯想、想象等形象思維認讀漢字。漢字的產生既遵循視覺“擬形”、聽覺“擬聲”,又遵循“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原則。早期漢字具有實物寫實性和形象性,以象物、象事和象意字居多;后來通過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產生了現今使用的漢字。小學語文編排了大量體現不同造字法的漢字,如象形字“日、月、口”等;指示字“上、下”等;會意字“明、從”等;形聲字“棋、橋”等。因此,教學時可以依據漢字特點,采用多種途徑調動學生聯想、想象認讀漢字并發展其思維能力。如教學象形字時,教師先讓學生看圖讀字,然后理解漢字音、形、義的關系,在想象、聯想中培養其思維能力。對于高學段中比較容易記錯、寫錯的漢字,教師可以通過呈現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在想象與聯想中把握漢字的關鍵特征,從而幫助學生識寫漢字,同時發展與提升其思維能力。2.運用概括、比較等抽象思維梳理漢字。漢字學習伊始,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漢字字音、字形、字義的異同;并對有相同部首、字音或字義的字歸類整理,在概括、比較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李秉德教授多年前已認識到:“認識字可以有兩種認識法。一種是一個一個地去認識,認識一個字記住一個字。另一種是在識字過程中,不僅認識記住了個別的字,而且相應地認識到一些有關的漢字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之后,就可把所學的字記憶得更牢固,同時也可認識更多的有關的新字。”[5]學習生字時,可以采用對已學漢字“減一減、加一加、換一換”的方式或者通過歸類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區分,鍛煉學生的分析、比較、概括等抽象思維能力。每隔一段時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已學同音字、形近字、同偏旁的字歸類比較。統編本語文教材的《語文園地》有“我的發現”版塊,這是引導學生學會歸類比較的范例之一。教學時可以呈現“花、草、桃、橋”等“草字頭”和“木字旁”的漢字,引導學生觀察歸納這些漢字和草木的關系;呈現“明、晚、昨、時”等“日字旁”的漢字,引導學生歸納觀察這些漢字與時間的關系;然后依次類推引導學生知曉“月肉旁”的漢字和人的身體器官有關系。通過聯想、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的運用,不僅幫助學生掌握漢字規律并利用漢字規律來識字,也將提升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從強調漢字的實用功能轉向漢字實用與審美功能的統一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之一;識字寫字教學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也要注重審美鑒賞與創造。這在新課標中已有體現,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1](第一學段)、“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第三學段)[6]。但是有些教師卻一味注重寫字的量,認為字寫得越多越好;還有些教師課堂上較少采用一筆一畫的方式教學漢字結構。致使很多學生的字像是搭積木拼搭出來的,生硬呆板,毫無美感?;诤诵乃仞B發展的視角,漢字教學不僅要注重會認、會寫、會組詞等實用功能,還需轉向實用和審美功能的統一。1.觀察漢字構形,感受內蘊之美。漢字構形是指漢字結構和形體,每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構形特點。有學者曾指出:“漢字的形體造型既是一種指意的符號,又使自然物的感性形式美滲入文字形象中……它憑借變幻無窮的線條組合,把人們帶進自由香香的王國,產生一種愉悅,給人以美的享受”[4]。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角度觀察字形,體會筆畫長短疏密、互相避讓、輕重緩急的漢字內蘊之美,關照漢字的生命力量及智慧;然后引導學生將這種美感融匯在識字寫字中,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如“笑”和“哭”字,兩字上面部分分別給人喜悅和悲傷的感受。又如“東”字,指太陽從東方剛剛升起掛在樹梢上;凝視這個字,我們仿佛看到金黃色的、還不太強烈的陽光,感受到早上清新的空氣,以及鳥兒濕潤清涼的啼鳴!又如看到“舞”字,仿佛看到人們帶著豐收的喜悅手舞足蹈。這些獨特的審美感受都是通過觀察漢字構形體悟到的。2.大聲朗讀漢字,體會音韻之美。漢字語音包括聲母、韻母和聲調,且與情感都有關聯,漢字的讀音能給人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比如韻母“a”屬于開口呼,發音響亮,常表示歡快、活潑的情感,像“跑”、“拔”等字;“i、ei、an”等韻母,開口度小,發音柔和低沉,常表示含蓄、委婉、溫和的情感,像“累、慢”等字。另外,漢字的“平上去入”四聲,發音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聲入心通,聲音可以表達心境,不同的發音呈現不同的音韻美,如讀“美”字時,面部表情就是笑著的。因此,認寫漢字時鼓勵學生大聲朗讀,這既合乎小學生興趣,又可體會漢字的音韻之美。3.以審美的態度書寫漢字,體驗創造之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一學段目標指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保?]教學漢字時,找出一些代表字或典型字,帶著審美的態度去書寫漢字,這給枯燥的活動賦予創造美的價值。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伴隨著愉悅的心情學習,同時體驗到審美鑒賞與創造帶來的成就感。例如,“豎”這一筆畫在軟筆中,有“垂露豎”和“懸針豎”之分,書寫時頭腦中浮現“針”的鋒利和“露”水下落的動態美,從中體會創造之美。
四、從關注漢字符號認寫轉向兼顧民族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依據漢字的特點、挖掘漢字的文化意蘊、實現文化傳承與理解具有獨特優勢。語言文字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是漢民族文化的載體,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每個漢字不是毫無生命力的符號,而是充滿了無限生命、無限文化的個體。識字寫字中,不僅會讀會寫,而且通過漢字認寫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1.借助漢字造字方法,理解漢字文化。在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等漢字的造字特點讓學生理解字義,傳承民族文化。具體來看,先讓學生了解漢字的“形”,再去理解漢字的“義”。例如,“祖國”的“祖”,教師把“示”的演變過程告訴學生,再說明“示”這個字最早表示古代祭祀的儀式,表示一種敬畏。這樣做,學生不僅不會把“示”字旁寫成“衣”字旁,而且會加深對“祖國”等詞的認識;并且對“神、福、祖”等字的文化內涵也有所理解了。又如看圖會意識字是小學語文教材中集中識字的又一表現形式。這里的會意是通過形象化的畫面來讓學生體會字義,領會象形字和會意字的造字規律。教學此類漢字,側重引導學生追本溯源,讓識字浸潤文化氣息;指導學生結合象形、會意造字規律識記生字,形成此類識字的方法結構,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2.聚焦漢字結構,體認民族文化。漢字具有音形義結合的特點,每個漢字都具有獨特的結構,這些結構也是漢字演化過程中民族文化智慧的凝結。因此,寫字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被當作為了書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過程,同時也是體會和認識民族文化的過程。如寫字時注意每個筆畫的退讓:左小右大、左短右長,只有注意到這些要點寫出的字才能和諧。像“林”,左邊“木”字旁的最后一筆比右邊“木”的最后一筆短,漢字書寫中的這種退讓就像人與人之間的謙恭禮讓,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和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漢字發展到現在,已經簡化了很多,如何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需要把握教學時機,掌握適度、適當的原則。王寧先生曾提出:漢字教學是要關注字理的,但什么時候講、如何講,這是一個大問題。一般情況下,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字理教學可以適用于辨別錯別字、利用象形特點增強學生的識字興趣。“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領域,識字寫字承載著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任務?;谀壳白R字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依據漢字特點及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探索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路徑。這一探索的基本訴求是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掌握諸多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努力將學生帶進更加廣闊的漢字文化世界,最終引導學生逐漸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21.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198.
[3]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90.
[4]王欣悅.漢字審美與文化傳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5,2.
[5]李秉德.李秉德文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59-160.
[6]張永昊,周均平.感應與塑造:語文審美教育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82.
作者:欒貽愛 呂健偉 單位:1.青島大學文學院 2.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上一篇: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策略分析
- 下一篇:低年級段語文識字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