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的危機意識風險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15 09:03:00
導語:國有銀行的危機意識風險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難啃的硬骨頭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頂梁柱。在幾十年的經濟建設中,他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都在擔憂,中國很快就要加入WTO了,國有銀行能不能經受得起外來的沖擊?
國有銀行機構臃腫,效率低下,壞帳累累,[2]缺乏創新機制和市場競爭能力,根本就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改革開放打破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的壟斷局面,逐步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唯獨國有銀行對金融行業的壟斷,誰都碰不得。
中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金融體制改革,也不知道下過多少文件,作過多少決定,反復強調加強領導,精簡機構,端正作風,整頓金融秩序,加強金融監管,反對貪污腐敗,督促加速金融體制的改革。這些經年年念,月月念,天天念,念到了今天,金融業的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變得越來越嚴重了。確實,國有銀行的改革是金融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二)國有銀行的歷史包袱
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于歷史包袱。這部分不良資產問題和國家當年的“趕超”戰略有關。在建國初期,為了趕超世界先進工業國家,政府提出“以鋼為綱”的方針,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摆s超”戰略給我們留下來一大批背負著政策性負擔的國有企業。政策性負擔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戰略性政策負擔。另一類是社會性政策負擔。
許多國有企業屬于能源、交通、原材料和基礎產業,由于國家長期以來壓低能源和生產資料的價格,使得這些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為了實現“自力更生地建設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目標,一大批國有企業的發展方向不符合我國資源的比較優勢,沒有生存能力。還有一批國有企業在“備戰”的口號下,鉆進了深山老林,不具備正常的生產條件。這些企業背負了戰略性政策負擔,很難擺脫虧損。
在“趕超”時期,國家把大量資源投入了資本密集型行業,沒有余力發展勞動密集產業。由于資本密集行業不可能大量提供就業機會,為了保障城鎮居民就業,政府只好按“計劃”叫國有企業安排就業。在許多國有企業中冗員比例甚至超過二分之一。除此之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必須承擔職工的住房、教育、養老、醫療等福利。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國有企業的社會負擔越來越重。這些社會性政策負擔把許多國有企業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些政策性負擔必然增加了國有企業的經營成本,導致利潤低下,甚至虧損。國家只好采用各種方法扶持國有企業,其中包括直接對國有企業進行資金扶持。在實行了“撥改貸”之后,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扶持主要是通過國有商業銀行進行的。[3]國有企業虧損的“責任歸屬”非常模糊,無論是企業、銀行和地方政府的負責人都不認為是自己的責任。因此,往往沒有誰需要為國有企業的不良貸款具體承擔責任。毫無疑問,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支持必然轉化為國有銀行的政策性負擔。一方面,政策性貸款可能直接造成銀行的不良貸款;另一方面,這種政策性負擔同樣加劇了銀行經理人員的道德風險,從而加速了國有銀行內不良貸款的累積。
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當中另外三分之一來自于宏觀金融政策的變遷,還有三分之一來自于各級政府的行政干預以及銀行自身的決策失誤。[4]
如果西方的商業銀行出現了不良貸款,處理方法比較簡單,可以直接追究銀行管理人員的責任,直到讓這家銀行關門倒閉??墒?,很難處理國有銀行的巨額不良貸款,甚至找不到需要直接承擔責任的肇事者。既然誰都不必為此負責,那還著什么急?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一年又一年地拖了下來,越積越多。
(三)國有銀行改革的癥結
中國國有銀行改革的癥結是體制問題,說到底只有兩條:
(1)政企分開
(2)通過市場競爭選擇金融人才。
只有政企分開才能避免各級政府過度干預造成貸款壞帳。只有讓優秀金融家來主持銀行才能保證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這兩個條件是改革國有銀行的前提條件。第一條是政策環境。如果政府官員不停地干預銀行業務,哪怕就是再優秀的金融專家也難以施展身手,甚至會被惡劣的經營環境逼走。第二條是說人的因素,在正常的經營環境下人的因素第一。尤其是在現代金融行業,千萬不能讓外行來領導內行。
有人說,那么多的經濟學家都主張開放民營銀行,為什么不先幫助國有銀行搞好改革?經過好多年反復研究討論,多數經濟學家終于認識到,改革國有銀行要比創建民營銀行困難得多。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做到上述的兩條。
政企不分使得國有銀行的改革格外困難。國有銀行的高層管理人員本身就是政府官員,無論是在組織上、人事上和心理上,國有銀行的經理人員都必然高度依賴于各級政府。一方面他們忠實地執行政府的各項計劃和意圖,另外一方面,一旦國有銀行遇到困難也必然會要求政府提供支援。政府提供的擔保從根本上削弱和瓦解了國有銀行改革的基礎和需要。例如,如果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足,政府發國債籌資用于充實銀行的資本金;[5]如果國有銀行不良債權過高,資產質量低劣,國家則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在帳面上改善銀行的資產質量。[6]正因為有政府的干預和擔保,國有銀行養成了相當嚴重的“道德危機”,補充資本金以后資本充足率又不斷下降,債轉股以后不良債權又迅速積累。政府的擔保一方面破壞和瓦解著國家信用,另一方面則阻礙著民間信用的建立和發展,是債信文化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巨大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國有銀行商業化是化不了的。因為,國有銀行、國有企業和國家財政是一家,政府、銀行、企業緊緊地捆在一起,國有銀行的改革沒有需求,沒有動力,沒有基礎,也沒有條件。
如果國有銀行能夠找到優秀的金融企業家,并且他能夠得到上級充分的信任和授權,頂住各種壓力,政企分開,拒絕政府過度干預,那么,即使維持國有產權,也存在著辦好國有銀行的可能性。
可是,金融人才從哪里來?眾所周知,只有通過金融市場的公平的競爭才能培養、識別、挑選金融人才。目前,國有銀行的行長是由組織部挑選,由各級黨委決定的,最后還要經過當地政府發個任命狀。在這種體制下就很難避免雙重扭曲:首先,組織部難免按照政府官員的標準推薦一些庸才。其次,就算湊巧蒙上一個人才,如果人事權控制在上級政府手中,怎么能夠要求行長們做到政企分開?
在組織部推薦的人選中,就是按照概率分布,也會有幾個比較好的人才。在這些人才當中,也會有幾個能夠和上級領導保持良好的關系,得到上級的支持。因此,國有銀行和其他國有企業一樣,盡管大部分有問題,總可以找出幾個較好的典型。正是由于存在著這些好的案例,使得許多人仍然對辦好國有銀行抱有很大的期望。可是,關鍵問題在于如何才能有規則地選擇合格的金融家來管理國有銀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政企分開?在現有體制下,要做到這兩條非常困難。即使偶爾出現幾個比較成功的典型,也不具有普遍推廣的意義。
要搞好國有銀行的改革,必須改變過去選拔干部的程序,通過公平競爭,從真正懂行的專家當中來選拔銀行行長。行長的任命權必須交給銀行的董事會,而不能由政府官員或者黨委來決定。從理論上講講似乎很容易,真正做到,非常難。
由于目前沒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很難鑒別誰是金融人才。銀行的董事會形同虛設,變成了退休老干部俱樂部,沒有監督管理的能力。改變銀行高層管理人員的挑選規則必然會涉及到許多既得利益集團。如果試圖做到政企分開,必然會遭遇許多政府部門的反對。如果不做出重大的突破,想要讓國有銀行改革取得較好的成果是不切合實際的幻想。
(四)國有銀行改革受制于國有企業改革
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的金融體制有兩個特點是不會改變的:以現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格局不會改變,間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總量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也不會改變。因此,國有銀行改革取決于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和直接融資體系的發展。
國有企業由于缺乏自我積累的能力,在改革過程中更加依賴外部資金的扶持。如果國有銀行按照真正意義的商業銀行來運作,經濟效益普遍不景氣的國有企業將遇到極大的融資困難。目前,國有企業占用了80%左右的銀行貸款,以國有銀行為主體的間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總量中占絕對優勢。以股票市場為核心的直接融資體系,無論是在總量上還是在結構上,都難以滿足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國有銀行作為國有企業外部融資主渠道的地位。國有銀行必須承擔著整個金融體系的大部分功能,它無法完全按照自身改革的需要調整運作方式和業務范圍。因此,國有銀行能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能否順利走向商業化經營模式并生存下去,首先取決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否順利。
如果國有銀行希望降低不良資產,無論是通過國家財政還是通過資本市場,只要一有動作就勢必牽涉到國有企業。例如,通過“債轉股”的方式來減輕國有企業的債務負擔,這原本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在西方工業國家中也經常這樣處理企業債務?!皞D股”的結果是讓國有金融機構持有一部分,甚至相當大的一部分國有企業的股權。假若國有企業的資產狀況良好,那么持有這些企業的股份并不是一件壞事。銀行可以定期分紅,如果不想要了,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把股份轉化為資金回收??墒?,偏偏那些國有企業幾乎都是老大難企業,往往早已資不抵債,連年虧損,哪里談得上什么利潤分紅。既然連各級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改造都一籌莫展,讓銀行持有一些國有企業的股份就能拿出什么辦法來嗎?各級政府見了這些國有企業就頭痛,銀行作為政府的下屬單位難道比政府的本事還大?倘若國有企業繼續虧損下去,銀行手中的股票早晚會變成“垃圾”。雖然在短期內銀行的壞帳換了一個方式,作為整體來說,壞帳還是壞帳,國有銀行肩上的壞帳負擔并沒有減輕。
國有銀行正在推行股份制改革的試點,無論其產權無論如何變革,政府必然保持其主導地位。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必然要同時照顧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政府在處理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的矛盾時,必定會從自身利益出發,確定優先順序。對于那些經營狀況比較好的國有企業,政府會站在銀行這一邊,執行金融紀律。但是,當一些國有大企業出現資金流動危機時,為了維護本地區的穩定,政府就不能不站到國有企業一邊,干預銀行的運作。如果不挽救國有企業可能馬上就出亂子,弄得不好,各級官員要丟官罷職。對于各級政府官員來說,假若能夠說服銀行給企業一筆新貸款,就是出問題也不會在眼前。拖一天是一天。貸款到期之日,恐怕已在自己的任期之后了。出問題也是下任官員的麻煩。
如果國有銀行從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出發,力圖減少資產呆滯和被拖欠的風險和損失,勢必會減少對國有企業的貸款。國有銀行收縮傳統信貸業務將意味著整個社會融資總量的減少,大量儲蓄沉淀在銀行中而不能轉化為社會投資。而銀行自身在不能開展投資業務的情況下也同樣難以發展。
無論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還是著眼未來的發展,國有銀行改革都受制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制于直接融資體系的健全和發展。國有銀行的改革在面對復雜的產權變革時,還要根據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程度和整個社會投融資體制的發展狀況來調整自身的改革進程,從而增加了改革的難度。事實上,由于金融改革的一再拖延,國有銀行已經大量聚集了來自于國有企業的風險。國有銀行的改革難度越來越大。
(五)國有銀行的產權矛盾
明晰的產權結構是現代商業銀行的基本前提。
國有銀行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商業銀行,成為具有自主行為能力的市場經濟主體。銀行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首先要解決國有銀行自身的產權問題。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國有獨資的。國家作為抽象的、非人格化的所有者,事實上無法行使所有權,這就出現了產權主體虛置的問題。由于政府作為國家的人,行使國有資產的管理權,于是,在實踐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將銀行看作是政府的職能部門。從構筑現代商業銀行所需的產權結構出發,為了實現政企分開,股份制改革是無法回避的選擇。公務員之家
在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過程中,能否通過資本市場引入非國有資產?這受制于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在資本市場容量一定的情況下,國有銀行上市必然會與國有企業爭奪資金。如果國有銀行大規模地進入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必然會增加國有企業直接融資的難度,反過來又增加國有企業向銀行貸款的要求。因此,國有銀行的產權變革必須與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相適應。公務員之家
國有銀行的產權變革還要面臨現存的大量不良貸款問題。作為一種歷史遺留問題,銀行的不良貸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過去十幾年改革的成本。在銀行產權變革中必須決定如何分擔這種改革成本。顯然,由國有銀行單獨承擔巨額改革成本既不合理也不可行,銀行沒有能力予以消化。比較可行的做法是通過社會化來消化這些不良貸款,這就必須通過資本市場來運作。這一過程受制于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
(六)敷衍應付還是徹底改革
看到金融當局的困惑,不由得使人想起了中國近代史中的一個人物,清朝的李鴻章。他在滿清王朝的末年出將入相,職掌大權。辦洋務,練海軍,辦外交,也曾風光過一時。在他手上創建了江南制造總局、金陵機器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機器織布局等等,開辦了北洋水師學堂等新式學校。他在臨死之前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罷,海軍也罷,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補,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流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以何術能負其責?”[7]
李鴻章的這段話還有幾分自知之明,活生生地刻畫出了一個裱糊匠的心態。李鴻章把自己的所有作為都定位為一個裱糊匠。發現了窟窿,就拿張紙糊上,從表面來看似乎還挺漂亮,但是,只要風雨一來,就馬上分崩離析,不可收拾。
不知道怎么搞的,我們的某些金融官員的所作所為,也象是一個裱糊匠。在嘴上天天叫喊要改革金融體制,但是實際上只不過是“勉強涂飾,虛有其表”。金融體系和滿清王朝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滿清王朝病入膏肓,不可挽救。但是,中國的金融體制還不至于到那個地步。更何況,金融官員可以換了一茬又一茬,缺了誰,銀行都一樣要開張。金融體系的安危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絕非兒戲。
國有銀行中的某些官員們已經習慣于壟斷特權,他們甚至希望把金融改革也壟斷起來。他們口口聲聲要改革金融體制,每年都提出一些改革方案。前幾年,人們還很有興趣,關注官方提出的各種改革金融體制的建議和計劃??墒牵荒暧忠荒?,金融體制的改革趑躕不前,問題越來越嚴重??雌饋?,官方的某些研究機構也“江郎才盡”,提不出什么好主意來了。這些金融官員們在口頭上也歡迎海外學者回國效力,歡迎懂得現代金融的專家參與改革,但是,當專家們提出改革金融的建議時,馬上就暴露出他們“葉公好龍”的真面目。他們自知理虧,不敢就金融改革的政策正面展開研究討論,于是,某些金融官員采取了拖延戰術,千方百計,回避爭論。當許多學者建議刊在對外開放之前首先實現對內開放,通過建立民營銀行實現金融體制的制度創新,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機制,通過公平競爭逐步提高國有銀行的競爭素質。實現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也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任務。本來應當動員更多的力量,齊心合力,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案??墒?,有些金融官員只想當“裱糊匠”,盡量不要觸動既得利益集團,在現有體制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只求得表面上過得去,根本不考慮長治久安的制度建設。
在國有改革的問題上我們需要的不是幾個裱糊匠。我們需要的是能夠發現問題的癥結,并且有能力,有魄力對舊的金融體制實行大破大立的建筑家。
參考文獻
[1]本章是在多次研討中綜合了林毅夫、張曙光、曹遠征等人的觀點后寫成的,在此謹表示衷心感謝。文中如有謬誤則應由本人負責。
[2]有關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分析請參見本書第14章。
[3]這種扶持能否繼續就要看國有商業銀行能否繼續其對金融資源的壟斷。
[4]參見周小川,“中國金融體系的不良資產問題:原因與出路”,《大思路,專家論述:東亞危機和中國的改革與發展》,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第83頁。
[5]在1998年中國政府通過增發債券一次向國有銀行注入資金2400億。
[6]在2000年,中國政府將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剝離了14000億,分別交給了新成立的四家金融資產公司,從而在帳面上大大改善了國有銀行的金融資產質量。
[7]參見余杰,《火與冰》,第111頁,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相關性:畢業論文,免費畢業論文,大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模板
- 上一篇:教師黨員創先爭優計劃書
- 下一篇:社區銀行試點的基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