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4 05:30:00

導語: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分析論文

一、

貨幣增長理論是研究貨幣同經濟增長內在關系的理論。它關注的是貨幣供給能否對經濟中的實際變量產生影響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產生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貨幣供給在長期內只影響各經濟變量的名義值,而不影響經濟變量的實際值,即“貨幣長期超中性”說;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貨幣供給在長期內同時影響經濟變量的名義值與實際值,這是對“貨幣長期超中性”說的否定。關于貨幣與增長問題的現代文獻是從Tobin(1965)的《貨幣與經濟增長》一文開始的。Tobin認為,在貨幣與實物資本之間分配著固定的儲蓄流,通脹率的增長降低了貨幣的真實回報,導致人們把現金轉換為資本的動機,這就是所謂的Tobin效應。Sidrauski(1967)最先把貨幣放入效用函數,在貨幣增長模型中考慮到了消費者的理性行為,認為貨幣能為消費者帶來正效用,從而說明了貨幣為何要存在的問題。但是,Sidrauski得出了貨幣中性的結論,考慮到貨幣對經濟的影響,這個結論并沒有被大多數學者完全接受。本文試圖在一個修正后的Sidrauski模型基礎上,對我國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

二、模型及其改進

(一)Sidrauski模型。Sidrauski(1967)最先在一個明確的Ramsey最優化框架中建立了貨幣增長模型。假設一個無限期界的家庭通過解決跨時最優化問題來最大化家庭成員的福利,實際財富以資本和實際貨幣余額兩種形式持有。將貨幣與商品一起引入家庭的效用函數,效用函數形式為ut(ct,mt)。一個家庭通過解決跨時最大化問題來最大化其效用函數,因每一時刻經濟主體的行為由存量約束與流量約束控制。(1)式為存量約束:要求人均財富總量at等于人均資本存量kt與人均實際貨幣余額mt;(2)式流量約束:

要求人均財富增量at.等于人均產出f(kt)與人均政府轉移支出vt之和減去人均實際貨幣余額耗損(πt-n)mt、人均資本耗損(δ+n)kt和人均消費ct。其中δ代表資本的折舊率,n代表人口自然增長率,其中πt代表預期的通貨膨脹率。因此,其現值Hamilton函數為:H=e-δ·t{u(ct,mt)+λt[f(kt)+vt-(πt+n)mt-(δ+n)kt-ct-at.]+qt[at-kt-mt]}(3)通過求解Hamilton函數,得到:f′(k*)=δ+n(4)

Sidrauski認為,在長期中貨幣增長率的上升會完全導致價格變動,將減少實際余額存量但并不影響穩定的消費狀態,所以資本存量獨立于貨幣增長率,人均均衡資本存量使資本邊際產品等于既定資本的折舊率與人口自然增長率之和。

(二)改進。只要對Sidrauski模型稍加修改,即可改變貨幣中性的性質。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將貨幣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引入生產函數。龔六堂(2000)假設生產函數形式為貨幣中性不再成立,人均實際貨幣余額增加會提高均衡狀態時的人均資本存量,促進經濟增長。

修正后的Sidrauski模型在貨幣效用函數的基礎上,把貨幣因素也引入了生產函數,使貨幣對經濟的影響能夠充分地反映到消費和生產中,從而能更準確地分析貨幣因素對整個經濟的影響。至于該模型能否較好的解釋中國的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還有待于實證的檢驗。

三、數據描述和實證分析

(一)數據描述及處理。本文選取1978~2008年的年度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貨幣供給量以M2表示,經濟增長以GDP表示。用商品零售物價指數平減M2與GDP,再除以人口總數(以當年年末數計),得到人均實際M2余額和人均實際GDP,分別用RM2和RGDP表示。對RM2,RGDP取自然對數,分別記為LRM2,LRGDP。

(二)實證分析

1、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分析。若兩個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的,那么即使它們之間不存在任何相關性,當樣本容量增大時,以一個時間序列對另一個時間序列的__歸”問題。因此,在對時序數據分析之前,首先應檢驗各時間序列是否是平穩的。本文運用Eviews軟件對序列進行PP檢驗,可知LRM2,LRGDP~I(1)。由于LRM2與LRGDP為同階單整,可進行協整分析。

2、協整檢驗與誤差修正模型

(1)協整檢驗。對序列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來判斷二者是否存在協整關系。(表1)由表1可知,LRM2,LRGDP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協整方程如下:

LRGDP=2.0588+0.7123LRM2+[AR(1)=0.8171]

t=(4.5948)(13.1192)(10.6048)

R2=0.9977S.E.=0.04,

DW=1.7357F=5803.455

從長期看,我國1978年以來的國內生產總值與貨幣供給具有穩定的關系,且國內生產總值對貨幣供給的彈性為0.7123,即人均實際M2余額每增加1個百分點,人均實際GDP將增加0.7123個百分點。

(2)誤差修正模型。誤差修正模型可以用來分析短期波動中貨幣供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利用Eviews軟件,可得到LRGDP受LRM2影響的短期波動誤差修正模型為:

△LRGDP=1.4067+0.2305△LRM2-

0.4844ECM(-1)+[AR(1)=0.8424]

t=(2.8047)(2.

8768)(-2.6828)(5.0160)

R2=0.5904S.E.=0.0297

DW=1.3725F=12.0138

從短期看,貨幣供給的變動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即人均實際M2余額增長率每增加1%,人均實際GDP的增長率將增加0.2305%。誤差修正項系數為負,表明國內生產總值與貨幣供給具有的長期均衡關系使得短期內國內生產總值的非均衡狀態逐漸向長期均衡狀態趨近。

3、向量自回歸(VAR)模型。LRM2,LRGDP的一階差分為△LRM2,△LRGDP,可以理解為人均實際M2余額增長率與人均實際GDP增長率,且△LRM2與△LRGDP均為I(0)過程。本文將選取△LRM2與△LRGDP建立VAR模型,同時將前面分析得出的誤差修正項ECM引入模型。根據LR檢驗統計量,確定VAR的滯后階數p=1,得到VAR(1)的估計結果,見表2。(表2)從模型的整體檢驗結果來看,該VAR(1)模型是有效的。

4、脈沖響應分析。用上面的VAR(1)模型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即計算一個單位的△LRM2沖擊對△LRGDP和其自身的影響,脈沖響應曲線如圖1。(圖1)分析可知,貨幣供給增長率對其自身的一個沖擊立刻有較強反應,增加了約4.9%,到第4年處于低谷(-0.4%),一直到第7年才回到原來的水平,然后保持平穩。這表明,貨幣供給增長率具有調節機制,它的變動會促使央行采取相應的貨幣政策,從而把貨幣供給拉回到經濟均衡狀態時的水平;另一方面經濟增長率對貨幣供給增長率的沖擊開始具有正影響,在第2年達到高峰(1.2%),然后逐漸下降,至第9年處于低谷(-0.09%),接著逐漸上升,到第13年后回到原來的水平。這表明,貨幣供給增長率的增加會在短期內加快經濟增長的速度,但是從長期來看,貨幣供給增長率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是有限的,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影響會逐漸減小。

四、結論

(一)我國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階段,貨幣是非中性的:實際貨幣供給的增加會促進經濟增長。

(二)從短期來看,實際貨幣供給的變動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有正向的促進作用,而且誤差修正機制表明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使得短期內國內生產總值的非均衡狀態逐漸向長期均衡狀態趨近。

(三)貨幣供給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如下作用機制:短期內貨幣供給增長率的增加會加快經濟增長的速度。但是從長期來看過多過快地增加貨幣供給,對實際產出的影響并不大,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這說明雖然在我國貨幣具有內生性,但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卻來源于技術進步與制度變遷等非貨幣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準確運用貨幣政策調控宏觀經濟的同時,把主要精力放在技術創新、制度改革等方面,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龔六堂.高級宏觀經濟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2]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劉霖,靳云匯.貨幣供應、通貨膨脹與中國經濟增長—基于協整的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05.3

提要:本文在修正后的Sidrauski模型基礎上,運用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和向量自回歸模型對我國1978~2008年的人均實際貨幣余額與人均實際產出數據作出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貨幣供給的增加會提高均衡狀態時的資本存量,促進經濟增長,但從長期來看,貨幣供給增長率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是有限的,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來源于技術進步與制度變遷等非貨幣因素。

關鍵詞:貨幣供給;經濟增長;Sidrau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