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4-27 09:57:59
導語:混合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保留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還需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高中物理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興趣,然而如何培養就成了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通常是指物理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借助學生的好奇心對內涵進行檢驗,同時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合理解釋,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掌握了物理知識,就能夠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為促進社會健康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引導,適度應用多媒體
物理教學中,如何調節教學的比重始終都是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傳統課堂教學認為,應當以教師主導為主,即“教師將整個課堂撐起來”,教學中甚至能夠看到“教師講的辛苦,學生卻無法接受”的現象;目前的課堂教學,為了更好地適應“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師生定位進行調整,學生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教師的作用卻很難體現,在物理教學中出現了倚重于多媒體教學的現象,對課堂教學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物理教學要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打開課堂教學的新局面,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展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恰當運用多媒體,優化物理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時,本單元教學是從探究小車速度隨著時間的變化規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弓時間關系等方面展開,在教學中,教師可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設計實驗,由此探究小車速度時間變化的規律,教師可設計問題:“打點計時器可用來測量哪些物理量?如何使用圖像來表示物體速度的變化規律?”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就能夠將實驗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直到學生掌握物體的運動規律。接下來教師可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物理實驗,通過認真觀察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的點,描述自己操作的實驗與課件中展示的實驗是否一致,假如一致則表明實驗成功,此時便可按照正確的實驗結果,結合相應的公式得出小車隨著時間變化的規律;假如實驗的結果不一致,紙帶上的點并無規律可循,教師就應再次播放實驗片段,同時向學生強調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二、巧用情境混合學習和網絡導學混合學習
情境混合與網絡導學混合是混合式教學的重要內容,這兩種混合方式的靈活運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有效提升物理教學的效率,因此,在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巧妙運用這兩種混合形式。情境混合通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將相應的理論與實物演示結合起來。例如,在教學“分子熱運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通過演示實驗強化學生對分子熱運動的認知,如教師可將幾滴墨汁滴人一個燒杯中,墨汁在水中慢慢擴散。演示完畢后,教師就可總結液體的擴散現象,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影響擴散快慢的原因。這種情境混合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實驗過程,由此深人理解實驗結論。
網絡導學混合形式通常是指教師借助網絡技術為學生創造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同時以學生為主展開的教學活動。網絡導學混合形式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運用,有效豐富了物理教學的資源,實現了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有效提高了物理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需要將網絡導學混合教學靈活運用到課堂中。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現象”時,教師就可先讓學生在網上查找相應的信息,隨后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師生共同交流。這種方式即能夠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對電磁感應現象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而在學習胡克定律時,教師也可借助網絡導課混合教學,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接觸了彈力,在簡單講解了胡克定律后,教師就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實驗。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問題,出現的錯誤也是不經意間,因此,教師需要觀察實驗過程,同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探究胡克定律的重點是對彈簧原長以及伸長量的讀數,讀數時需要等到彈簧穩定后,平視讀數,但很多學生會忽略細節,此時教師就可借助希沃授課助手將學生規范或不規范的操作拍攝下來,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出來,借助電子白板的放大鏡以及聚光燈功能對不規范之處進行指導,提醒學生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實驗。學生操作完后,教師可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對比自己的操作過程,發現其中的問題,及時改正。最后,教師可將實驗數據通過描點連線繪制成圖像,借助投影展示出來,利用電子白板的智能筆以及學科工具等與學生一同分析圖像呈現出的彈簧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由此得出彈簧彈力與其伸長量成正比例關系。
綜上,混合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靈活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改變傳統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者:韓亮 單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初中歷史導學案編寫問題及原因
- 下一篇:軟件作圖在物理實驗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