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與產品設計創新探索

時間:2022-07-08 05:23:15

導語:文化傳承與產品設計創新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傳承與產品設計創新探索

摘要:數千年歷史沉淀下來的中華優秀文化是產品設計創新的源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聯系觀點,通過對文化基本特征的分析,提出設計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進而分析了設計與文化的關系,一是設計反映文化并塑造新的文化,一是文化影響設計,最后探討產品設計如何實現創新的問題。指出當今設計創新的前提是形成文化自覺,加強產品文化內涵的融入,既繼承傳統,又與時俱進,服務當代生活。

關鍵詞:文化傳承;設計與文化;創新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1]。“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2]。總書記的強調對當下設計的創新和發展有深刻的啟示。設計作為一種造物文化,是文化的產物,具有一種獨特的文化特質,作為人類所創造的一種文化,不僅確證人的存在,而且直接作用于人的生活,建設人們的生活,塑造人們的心理和精神[3]。因此,設計的文化屬性決定了設計必然承擔傳承、創新和塑造文化的使命。正如許平[4]所說,“設計的文化基因不僅是歷史的,也是現代的,更是連接著未來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象征和靈魂,人們不能割斷歷史來發展,絕不能人為地把傳統文化和設計對立起來,要從優秀的傳統文化里吸取營養,要植根在文化的土壤,傳承文化和實現產品設計的創新性發展。

1設計與文化

1.1文化的涵義

《辭海》里對文化的解釋:廣義上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連續性,決定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和歷史繼承性。從詞源的解釋,可以概括出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文化的本質就是“人化”,文化是人類實踐的產物,“人是文化的主體,也是文化的目的”[5]。二是文化的可傳承性和歷史性,這就意味著,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定是在民族歷史的進程里沉淀形成的,并且代際傳遞著和發展著。因此,民族文化是在時間的線性發展中沉淀形成的,被時間定義的文化,自然就有了傳統、現在和未來的概念。傳統是相對于現在和未來而言的,否則,傳統就沒有意義。當然,沒有傳統和歷史,也就沒有文化的現在和將來。三是文化的系統性和層級性,文化是一個由器物子系統、社會組織、制度與價值觀3個層次組成的統一體,包含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個層面的豐富內容。文化是一個不斷完善和豐富的整體,在文化演變的過程里,它的諸要素(子系統)彼此影響和相互聯系。

1.2設計反映文化

設計源于造物的活動,從農耕文明發展到工業生產,人類社會的變遷和文明的發展集中體現在人類所制造的工具和器具里,它們折射出時代的精神、價值觀和生產方式。先看兩個例子———中國青銅器時代的鼎(圖1)和蓮鶴方壺(圖2)。青銅器以它獨特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等結構與形式,讓人們走進先民的生存空間。在這里,青銅器以其自身的存在,自行開啟了一個世界,中華民族早期生活的世界自行展開并訴說著它的故事[6]。先民與自然打交道的方式,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內在的尺度”[7],即按照美的規律對客觀對象進行改造,以滿足其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器物本身,包括器物的裝飾、圖案及形制等,都是對當時的物質基礎、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念的真實反映。比較大盂鼎和蓮鶴方壺,發現蓮鶴方壺還傳達了不同的思想,郭沫若[8]曾這樣論述:“此壺全身均濃重奇詭之傳統花紋,予人以無名之壓迫,幾可窒息。乃于壺蓋之周駢列蓮瓣二層,以植物為圖案器在秦漢以前者,已為余所僅見之一例。而于蓮瓣之中央復立一清新俊逸之白鶴,翔其雙翅,單其一足,微隙其喙作欲鳴之狀,余謂此乃時代精神之一象征也。此鶴初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正躊躇滿志,睥睨一切,踐踏傳統于其腳下,而欲作更高更遠之飛翔。此正春秋初年由殷周半神話時代脫出時,一切社會情形及精神文化之一如實表現?!睆墓舻恼撌隹芍?,蓮鶴方壺的“傳承”和“變化”:有傳統花紋,是“濃重奇詭”,給人壓迫之感;壺蓋之周出現了植物———蓮花瓣,還有一只欲飛的白鶴,更是引發人的想象和猜測,是將束縛和壓迫踩在腳下,象征著人的自由之思想。脫胎在周,在周的文化土壤里孕育出春秋時代的時代精神。由此可知,設計不僅折射出、反映了社會和文化的變遷,而且還塑造出了新的文化和思想。與此同時,蓮鶴方壺的設計延續了傳統的審美理想,這是一種錯彩鏤金之美,對后代的設計和藝術影響深遠。如清代乾隆時琺瑯彩瓷器(圖3)。乾隆時琺瑯彩瓷器顏色更豐富、裝飾風格更絢麗,它模仿了當時歐洲流行的洛可可風格,但仍然可以發現其中不乏中國元素,圖3最左的瓷瓶,在裝飾上,瓶身以黃色為底,這是皇室專用色;瓶身的“開光”也是一種傳統的裝飾手法。所以,乾隆時琺瑯彩瓷器是中西文化碰撞后的產物,設計反映出了時代的變化,正所謂“洋為中用”,它是在文化的交流中實現創新的工藝品,另一方面,在美感上仍呈現出了錯彩鏤金之美。當然,這種審美的理想不僅是在設計上被反映和傳遞,它還滲透在中華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學、繪畫等藝術上都能發現它的身影。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除了錯彩鏤金之美外,還有“芙蓉出水”之美[9],如宋代的官窯瓷器(圖4)。因此,“器以載道”,正如考古學家們說,“青銅器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青銅器是文化的載體和符號,它栩栩如生地傳達出民族的社會生活現實,反映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包括民族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倫理、審美理想等多重意義內容?!斑^去還是現在的設計制造,不僅僅是作為技術造型發展的表面特征,而且是一種多層次的、特別綜合的、常常也是極為矛盾的文化現象。[10]”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3文化影響設計

設計是造物的活動,人所制作的物的形態和結構,不得不受制于其被創作時代,社會的思想和文化都會影響設計。在社會的發展歷史中,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成為了人們處理人與人、與家庭、與社會等關系的行動指南,一個嚴整的關乎禮儀規范、道德觀念以及審美標準等內容的儒學系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圖5所示的明式家具,它是一把紫檀夔龍紋玫瑰椅。這把椅子的質料、造型、紋飾等設計語言塑造出精、巧、簡、雅的藝術風格。但仔細觀察,其椅背和后面的兩條腿垂直,而且椅背僅比扶手高一點,不適合久坐。之所以犧牲部分舒服性,是因為夔龍紋玫瑰椅蘊藏著中國古代的儒家禮儀,是當時社會的人們必須遵守的社會等級制度、道德觀念或社會秩序使然。椅不僅僅是物件本身,它身上被寄托或體現人的道德理想,即所謂的“君子之道”。因此,設計是一種文化,也是文化的產物[11]。它在文化的傳承中始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推動社會的文化傳承,也塑造了富有時代特征的新文化、新的生活方式。

2產品設計的創新

創新是國家、民族和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創新的源泉是文化。產品設計的創新,必然植根在文化的肥沃土壤里,唯有精心澆灌和培育,方能綻放中國設計之花。深耕之魂,在于文化意識的自覺;精心培育,在于文化內涵的融入;中國設計之花定能傳達和彰顯“中國特色”并建構“中國形象”。

2.1文化傳承

文化的傳承,前提要形成民族文化意識的自覺。中國的現代設計是西方工業化的產物,開始于對西方現代設計的學習和模仿,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邁上了大生產和大消費的道路。在現代設計發展的歷史里,歷經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德意志制造同盟的“結構”、包豪斯工業設計理念和教育體系的確立,一直到20世紀長達50多年以歐洲為主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洗禮,西方化、同質化、去民族化的設計現象司空見慣?!胺潜匾母陌鎿Q代,每季必發的時尚新品,以及本質上缺乏創新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商品開發等等層出不窮”[12],傳統的文化符號長期被遺忘,承載著中國文化寓意的視覺符號體系,在近百年的工業革命席卷下,幾乎一掃而空。幸運的是,人們開始了文化的反思、設計的反思。近些年來,中國政府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工藝”“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等政策和方針,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同志發表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題的講話,文化共同體的意識被喚醒,逐漸形成了文化的自覺、反省和自我創建,并走上了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之路。當然,文化意識的覺醒還離不開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后現代主義設計對“文脈主義”的強調,都促進了文化意識的覺醒。人類進入后工業社會,國際社會的競爭更是一種“人際間的博弈”,實際上就是文化上的差異。保持自己的文化,并將其作為“文化差異性博弈”的基點,是當今許多國家文化建設與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更需要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國現代設計的創新發展。

2.2產品的文化融入

如何實現產品的創新?關鍵是增加產品的文化內涵,把文化融入到產品設計的全過程,使“產品有文化”。如何使“產品有文化”?有人可能會認為,就是在產品的外觀上飾以傳統的符號或圖案或色彩。比如做一件文化衫,要使它有文化,在上面繪制一個圖案,或龍或鳳,是不是立馬就有文化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沒那么簡單。文化分成3個層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但文化是一個系統性、有機的統一體。每一個構成因素,不是獨立表達文化意義,而是與其他的因素一起,共同形成一個文化場,在結構與關系里傳達出其文化意義。所以,一件文化衫的設計,不能僅僅只是用中國龍的圖案。當然,一條龍本身的藝術形象的繪制是很關鍵的,也是視覺設計的問題。但人們更注重的是文化的精神層面、行為層面的表達。它的剪裁、面料、工藝、色彩以及形式要素的組合方式等,都會發揮塑形及傳情達意的作用,只有諸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形成文化“意象”后才能表達出文化的意味。因此,產品有文化,并不反對在視覺層面去運用一些文化象征符號(視覺上的、形式上的文化呈現是重要的,也是根本和最有效的),但有形的物質的內容并不是故事的全部,行為的、交互的、意識的、精神層面的內容,才更能彰顯產品的個性,增加它的核心競爭力。再看一個例子——微信紅包(圖6),它是中國設計師于2014年推出的一款新型產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融入虛擬產品的創新案例。微信紅包是新的、陌生的,但同時是熟悉的、親切的。它巧妙地將現代設計理念和文化傳統結合在一起,利用新技術,不僅激活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且還進行現代性的轉換與運用,在對文化內容的深度理解和高度融合的基礎上,實現了從文化資源到文化符號再到文化意象的轉換。在產品存在及方式上,它的新是一種物質形態存在的新,是一種客觀存在于虛擬世界的數字形式,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更深,但其數字化的存在形式又是信息化時代現實的最好詮釋;在行為和精神層面,“微信紅包”改變的還有對傳統文化的創新,雖然是對儒家禮儀文化的傳承,但在社會功能上,它大大削弱了傳統家庭和社會中的道德倫理內涵和作用;在流動模式上,也更是大大拓展了它的范圍,不再局限于家庭,打破了傳統紅包的儀式性,延展出“搶紅包”的娛樂功能[13]。產品文化內涵的融入,可以是形式上的花樣翻新,也可以是文化內容上的推陳出新,還可以是審美理想的與時俱進。如故宮類的文化創意產品(圖7),優秀的文化傳統與時尚,與生活完美地結合,讓故宮文化走進千家萬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塑造合理、健康、美的生活方式。所以,使“產品有文化”,絕不是表面的“象”的模擬,而是文化基因的傳承,既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內涵,又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最終使設計升華,這種升華是在質上的提升,是以一種思想和文化為內核的創新。

3結論

設計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現象,設計與文化不可分。設計的創新離不開文化的土壤,要在傳統的文化中去挖掘、提煉、形成文化自覺;同時與現代思想、技術有機結合,利用當代的理念進行重構和創造。在傳承與創新的互動里,通過設計引導人類去創造公平、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EB/OL].(2014-03-27)[2020-10-15].

[2].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4-10-15)[2020-10-15].

[3]邱景源,江濱.設計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87-90.

[4]許平.建構多種文化感受與思考的亞洲設計平臺:許平談“設計與文化”[J].設計,2020,33(2):62-65.

[5]張福昌.現代設計概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66-70.

[6]王德峰.藝術哲學[M].上海:復旦出版社,2004:82-88.

[7]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0-31.

[8]郭沫若.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106-109.[9]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4-35.

[10]邱景源,江濱.設計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87-90.

[11]柳冠中.從中國工業設計的百年發展談傳統的繼承與創新[J].設計藝術研究,2015,5(5):1-6,15.

[12]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M].朱鍔,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31-33.

[13]張放.微信春節紅包在中國人家庭關系中的運作模式研究:基于媒介人類學的分析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2016(11):103-109.

作者:羅敏 單位:湖南女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