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論文
時間:2022-11-10 09:09:47
導語: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化建筑涵蓋的建筑形式較為寬泛,有博物館、文化館、展覽館、著名學府,以及歷史文化古跡等。文化建筑的興盛與發展在平面藝術設計實踐中更具多元化價值,也為城市建設注入了活力。本文以建筑美學、平面藝術設計學為基礎,試圖從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中挖掘審美表達方式。一方面,從建筑環境內部的視覺秩序上來展現和諧美;另一方面,從人與建筑、建筑與自然環境,以及建筑與城市發展之間來表現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價值,滿足人對平面藝術審美的需求。
關鍵詞: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審美表達
文化建筑在我國建筑設計領域獨樹一幟,尤其是在文化屬性表達上,更是將文化建筑的建筑特色與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社會環境進行融合,突出對人的審美性、物質性、藝術性、精神性的意蘊表達。從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的時間與空間關系上,不能孤立地審視文化建筑格局,而是要從文化建筑平面設計思維、審美心理,以及對公眾的審美傳達等方面,來增添文化建筑的平面藝術審美體驗。本文就文化建筑與平面藝術設計展開融合論述,并以首都博物館為例,挖掘與呈現其審美表達方式。
1文化建筑與平面藝術設計
建筑領域中的文化建筑,泛指以文化教育等為功能基礎的各類綜合性建筑,如博物院、圖書館、展覽館、文化遺跡、學府等建筑形式。相對于其他建筑,文化建筑除了遵循建筑結構設計要求之外,更要挖掘建筑的文化功能,特別是在創造特色文化內涵上,需要利用平面藝術設計手法來打造獨具文化韻味的建筑美學風格,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國的凱旋門、英國的大本鐘,以及中國的故宮等。這些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設計風格,既展現了文化建筑自身的功能特點,又從精神文化上發揮了教育功用。平面藝術設計始于環境要素,而建筑設計源自其結構與功能,文化建筑與平面藝術設計的融合,旨在通過建筑學、藝術學理論,突出文化建筑的美觀性與舒適性,以及文化教育功能。作為泛稱,對于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中的審美表達,也需要從建筑內部結構、建筑外部環境,以及建筑規劃總體有序性上,展現文化建筑藝術設計審美創造,滿足人對文化建筑的心理體驗與審美鑒賞。
2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的審美內涵
美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覺心理波動的理解與感受。馬克思主義美學認為,美有兩種,一種為主觀傾向美,另一種為客觀傾向美。對于文化建筑的審美表達,就是基于文化建筑的美感,從建筑的直觀美學與客觀美學價值中作用于人的審美心理。審美心理學家提出,審美是人類心理活動規律的一種體現,也是對美感的體驗活動,多表現為人的知、情、意。建筑平面藝術美學主要是設計師通過平面構圖等來營造建筑環境,運用美學要素來吸引受眾,讓受眾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來感知建筑環境的美學意蘊。同樣,對于文化建筑,設計師要把控當代受眾的審美心理共性,改變文化建筑平面設計與空間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多樣化藝術語言來表達審美共性心理,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呈現文化建筑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審美感受。2.1平面藝術設計中的審美創造。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是基于對人與建筑、環境之間的合規性、合目性的統一,從而改造建筑結構與環境的關系,使其更好地滿足人的審美規律需求。馬克思主義美學提出,“‘勞動’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對于‘勞動’本身,并非機械地勞動,而是基于創造性內涵‘活’的勞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規律性。”同樣,恩格斯也提出,“人離開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可見,愈是高級的、復雜的勞動,就愈需要進行周密、細致的藝術設計。所謂建筑平面藝術設計,就是要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以審美創造為目標來滿足公眾的審美心理。創造也是創新的過程,藝術設計的生命在于創新,平面藝術設計也在創新,如何從獨具前瞻性、獨創性的審美創造中推陳出新,就需要立足公眾的審美訴求,進行創造。意大利前衛設計師李特薩斯在評價查理•依姆斯設計的椅子時提出,“并非只是設計椅子,而是設計一種坐的方式”。由此可見,對于文化建筑而言,平面藝術設計師需要結合受眾對文化建筑的審美訴求,從而營造適宜的審美環境,達到審美創造的目標。2.2平面藝術設計中的審美欣賞。對于受眾而言,其審美欣賞是什么?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有哪些是值得欣賞的?簡而言之,對于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的審美欣賞,就是從受眾的審美體驗中獲得心理上的美的感受。比如對建筑外觀的審美愉悅,對建筑空間的審美享受,對建筑結構的和諧體驗等。無論是何種審美欣賞,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受眾的審美認知。同樣,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中的一些技術缺陷、不足等問題,也將影響其審美欣賞體驗。總的來說,無論是平面藝術設計形式上的審美愉悅,還是精神上的審美滿足,都會與其內外形式的合理、悅目化設計有直接關系。
3首都博物館在平面藝術設計中的審美表達
作為文化建筑,首都博物館更具典型性。作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在平面藝術設計中更加注重審美表達的運用。3.1對公眾審美需求的滿足。文化建筑在建筑結構與格局上,不僅要滿足功能服務,更要從體現審美價值上為受眾營造獨特的感官體驗。也就是說,建筑與其文化屬性的融合,旨在對受眾精神與情感的雙重交流,以凸顯文化建筑的內涵價值。如何做到服務受眾,需要從設計思想上表達真誠,從審美享受上突出人與建筑、環境的統一和諧。首都博物館內部陳列的文物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在對其內容進行分類基礎上,依照相應的時間、種類來進行有序陳列。一方面,從文物展示中突出文化意義;另一方面,從文物與博物館平面藝術結構設置上形成內在契合。比如一些地域性文物、特色性文物設置專門的平面空間進行陳列,增強其藝術審美價值。3.2對設計思維的多維化表現。平面藝術設計同樣需要講究設計思維的創新與變化,文化建筑也不例外。文化建筑在融入審美藝術理念時,與其他建筑環境不同,需要從特殊性藝術符號設計與運用中挖掘和增強平面藝術的內涵,增進受眾與文化建筑間的情感融合。當然,平面藝術設計也表現出矛盾性,有時在呈現不一樣的藝術情感時可能與受眾的認知相悖。當然,從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思維表現來看,多維性變化就是從服務性視角尋找與文化建筑的自身特征相契合。首都博物館主展廳寬大宏偉,各陳列品依據建筑格局有序排列。在平面設計上,室內文物與室內平面空間環境渾然一體,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氣息,也讓文物文化與設計師的設計思維形成歷史追溯感。比如沙盤、模型、浮雕、書籍等多種文物構成的展覽群,融入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受眾營造視、聽多維感官體驗。
總之,文化建筑平面藝術設計,不僅要從形式上借鑒不同的設計風格,還要從根本上構筑受眾審美心理與整個建筑空間環境之間的契合點。毫無疑問,文化建筑與平面藝術設計,不僅是滿足個體性審美訴求,還是將廣大受眾的審美共性作為基礎性審美特征,從而表達建筑空間平面藝術設計的豐富內涵與審美體驗。
作者:王娟 單位:開封大學
參考文獻:
[1吳潔.杭州六和塔八棱平面設計手法探究[J].藝術教育,2013(10):188.
- 上一篇:嶺南古建筑文化探討
- 下一篇:煤山社區公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