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科研投資對低碳農業的啟示
時間:2022-11-08 04:20:33
導語:簡述科研投資對低碳農業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各省低碳農業效率測度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一致性,本文研究樣本選取了中國30個省(區、市),研究對象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門、臺灣。基礎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以及各省(區、市)統計年鑒。根據MaxDEA軟件測度中國30個省(區、市)2008耀2018年的低碳農業效率,MaxDEA通過全部樣本確定最優效率前沿面,從而測算出30個省(區、市)相對于效率前沿面的效率值,效率區間分為超高效率區間(>1)、高效率區間(0.7耀1)、中效率區間(0.4耀0.7)、無效率區間(0.1耀0.4)。從全國層面來看,我國低碳農業效率水平整體偏低,歷年的低碳農業效率均低于0.6,在2006耀2015年間低碳農業效率變化趨勢呈現上升、下降波動的M型。從省域層面來看,我國30個省(區、市)中,低碳農業效率最大值為1.142(上海),最小值為0.185(寧夏)。低碳農業效率呈現超高效率的省份均位于我國東部地區,分別為上海(1.142)、北京(1.062)、江蘇(1.055)、浙江(1.005),這部分省(區、市)能夠較好地運用低碳農業生產技術,將有限的投入資源最大限度轉換為“期望產出”,投入要素的冗余度較低。我國主要糧食主產省份的效率水平排序如下:江蘇(1.055)、湖南(0.854)、山東(0.709)、湖北(0.629)、河南(0.581)、河北(0.578)、遼寧(0.540)、吉林(0.537)、安徽(0.442)、黑龍江(0.425)、江西(0.411),除江蘇、湖南、山東、湖北外的其他省份效率值均低于全國均值水平,反映出糧食大省在農業生產中投入要素存在較大的冗余以及過量的“非期望產出”現象,因此效率水平偏離于最優效率水平。江蘇省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之一,其低碳農業效率水平表現為超高效率,原因與江蘇省積極推廣采用低碳節能生產技術有關。
本文選取政府農業科研投資強度、農民受教育水平作為影響我國低碳農業效率的主要解釋變量,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業開放水平作為控制變量。變量說明如下:政府農業科研投資強度(R&D):農業科研機構經常費用支出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單位為%;農民受教育水平(edu):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農民人數與農業就業人數比單位為%;農業經濟發展水平(edl):以可比價的農業總產值與農業就業人數之比,單位為萬元/人;農業開放水平(open):農業進口值與農業生產總值之比,其中農業進口值依據當年對美元匯率進行折算,單位為%。為保證模型的穩健性,本文分別構建空間面板固定效應杜賓模型(1)、空間面板時間固定效應杜賓模型(2)和空間面板空間時間固定效應杜賓模型(3)的,構建好模型之后借助于Stata12.0估計變量的參數值,結果如表1所示。(表1)從表1各影響因子的參數估計結果發現,三種空間面板杜賓模型的估計結果較為一致,從模型的整體估算來看,模型(1)R2達到0.65,模型(1)和模型(3)的擬合程度達到0.8以上,模型的穩定性較高,模型的擬合程度較高。農業發展水平與低碳農業效率是負相關的,農業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農業碳排放的增長,不利于低碳農業效率的改善,但影響效果并不顯著,結論與龐麗研究一致。政府農業科研投資強度、農業開放水平、農民受教育水平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系數值均通過T檢驗。可見,低碳農業效率水平受到政府農業科研投資強度、農業開放水平、農民受教育水平正向推進作用。空間杜賓模型中的直接效應指的是研究對象的自變量變動會影響其本身的平均程度;溢出效應指的是研究對象的自變量變動對其他對象的平均影響。政府農業科研投資強度對低碳農業效率直接效應和溢出效應分別為1.481和0.066,經濟含義為當提升政府農業科研投資強度一個百分點,對本省和毗鄰省份的低碳農業效率的貢獻度分別是1.481和0.066個百分點。政府農業科研投資強度能夠體現各省(區、市)對農業科研的支持力度,能夠為農業技術提供保障,為低碳農業的發展提供財力支撐,從而在生產源頭控制碳排放。農業開放水平對低碳農業效率直接效應和溢出效應分別為0.405和0.018,經濟含義為當提升政府農業開放水平一個百分點,對本省和毗鄰省份的低碳農業效率的貢獻度分別是0.405和0.018個百分點。農民受教育水平對低碳農業效率影響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分別為0.752和0.033,經濟含義為當提升農業教育水平一個百分點時,對本省和毗鄰省份的低碳農業效率的貢獻度分別是0.752和0.033個百分點。
三、結論
本文考察了2008耀2018年中國30個省(區、市)低碳農業效率的特征,并以空間溢出效應為切入點,從空間維度出發構建空間杜賓模型展開農業經濟發展、農業開放度、科研投資、農民受教育程度因素對我國低碳農業效率的影響研究,主要結論有:(一)2008耀2018年我國低碳農業效率整體水平偏低,省域低碳農業效率水平存在明顯的異質性,東部省份的低碳農業效率較高,中西部省份低碳農業效率雖然處于低水平,但是卻具有改進空間和碳減排潛力,有能力承接東部省份的輻射作用。(二)農業科研投資強度、農民受教育水平是促進我國省域低碳農業效率的重要因素,農業開放度在一定程度能夠帶動農業低碳轉型,但是作用效果較微弱。(三)對毗鄰省份低碳農業效率的作用效果而言,農業科研投資強度的拉動作用最強,農民受教育水平也發揮正向的空間溢出效應,農業開放度對毗鄰省份低碳農業發展的拉動效果較小。總體而言,我國省域間低碳農業效率存在較強的空間關聯性和溢出效應,省域間低碳農業發展存在相互輻射帶動效果。
四、政策建議
基于本文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一)加強省域農業發展的溝通、合作。各地區在發展農業經濟和抑制碳減排過程要充分考慮地理空間效應,強化毗鄰省份的正向推動作用。構建省域間農業生態發展合作機制與低碳示范區,結合資源同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引導減排目標在省域間的靈活分解,避免“一刀切”的農業碳減排政策。對于東部低碳效率高的省(區、市),應該進一步減少傳統農業的比重,以都市農業、觀光農業、假日農業等提升農業的多功能性,擴大農業綜合效益。(二)增加農業科研投資,強化政府對農業科研投入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通過政府承擔投資責任來保障農業科技發展,由政府引導“低碳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強化科技創新與推廣,積極營造良好的農業科研投資氛圍,形成農業碳減排的支撐力,促進傳統農業的科技升級。在低碳農業技術水平方面應以農業投入要素為著力點,降低化肥施用強度,降低農業能源投入品消耗,提高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要素的利用率,促進農業生產方式向節能低碳化的轉型。(三)普及低碳農業思想,強化低碳意識。針對農民進行低碳技術的教育與培訓,有助于從生產源頭上抑制碳排放。由于我國農村基礎教育與職業培訓水平相對落后,因此省域間需要共同改善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積極推廣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通過提升廣大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農村的教育水平,以提升農村居民科學文化素質,為低碳農業的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作者:丁寧 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問題探討
- 下一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及治理探索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