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對藥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2: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述對藥學專業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簡述對藥學專業的認識

篇1

關鍵詞: 臨床中藥師; 作用; 要求; 培養

中藥師作為臨床醫學中的新角色,在之前的工作模式中,一直都是以藥劑保障和調配為主。目前,中藥師的工作也逐漸走入病房,在和醫生的協作和配合下合理用藥,一起對病人進行醫療和康復。臨床中藥師對醫生的診斷有著輔助作用,對醫生的治療方案和用藥方法有著提醒和指導作用。臨床治療中缺少了中藥師的角色便會讓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多了不少麻煩,而這一角色的出現也需要進行很多磨合。中藥師需要保證好自己的工作質量和藥劑的安全保障,于此同時也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更好的與醫生配合工作。

一、臨床中藥師在臨床醫療中的作用

1.1、全方位的臨床服務

臨床中藥師的工作可以用嚴謹和準確兩個字來概括。臨床服務中,對藥品的質量、規格、安全和保障都要負責,同時還需要合理的調配和采購藥品。中藥師的臨床服務中,包括要對患者的用藥做出解釋。耐心的工作態度,也是臨床中藥師需要具備的職業素質。在臨床醫療中,很多藥品在使用后患者將會有不良反應,也有很多患者對藥物過敏或者不能使用某些藥劑。中藥師就必須要對這方面保持認真、細心負責的工作作風,隨時對患者講解藥品的詳情,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也避免不應該出現的危險狀況。

1.2、協助醫生合理使用藥物

臨床中藥師和醫生的接觸是不可避免,也是必須的。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隨時都要和醫生配合。對于中藥師來說,藥劑的量、藥效作用和使用方法我們是專業的,但對于患者的醫療方案則是醫生的強項。中藥師應該時刻將用藥的方法和標準告訴醫生,讓醫生能夠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時,中藥師和醫生必須是一個相互扶持的工作崗位,才能更好的對患者進行醫療。

二、對中藥師在臨床服務中的要求

2.1、要具有一定程度的醫療診斷水平

中藥師的工作是不斷在與臨床病人和醫生打交道的,很多中藥師之前都是專注藥劑師專業,而對診斷方面的知識大大缺乏。沒有一定程度的醫療診斷水平,就難以和醫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效果也會大大降低。中藥師必須要努力學習和補充自己在醫療診斷方面的知識缺陷,這樣才能更好的和醫生配合,也防止出現臨床治療的意外。

2.2、對藥物知識要有一定認識

身為中藥師,對藥品的了解和控制應該達到相當熟悉的程度。這也是考驗中藥師基本功是否扎實的一大因素。藥品用法用量的嚴格要求、藥品混合的后果、藥品的過敏反應、藥品的副作用等都應該作為中藥師腦海中的固定記憶。防止因為用藥錯誤而導致臨床醫療的失效,甚至加重患者病情的情況出現。對藥物知識的一定認識,這不僅是對中藥師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體現,也是對一個從醫人員醫德的體現。

2.3、遵守藥事管理和法律法規

中藥師在工作和藥劑配置時,要嚴格尊重相關的藥事管理,和法律法規。對待工作的態度和作風要嚴謹負責,要時刻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對藥品控制不合理的后果。臨床中藥師的服務中,除了個人醫藥水平要達到一定標準,其個人思想觀念和法律意識都有要求。只有遵紀守法的中藥師才能對醫院的醫療效果有所保障、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所保障,也對社會的穩定和諧有所保障。

三、臨床中藥師的培養內容和方法簡述

3.1、基礎藥學知識和臨床用藥知識的結合

基礎藥學知識是中藥師培養學習中的重點,一個好的中藥師必須要有大量的基礎藥學知識的積累。但是很多國內中藥師培養的現狀中明顯體現出,很多中藥師在有一定基礎藥學知識的前提下進行臨床操作,就會將知識積累和實踐脫節。在實踐中不知所措,一切的知識瞬間無法被應用起來。所以,在學習基礎醫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臨床用藥知識的結合。這也是知識積累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結合。

3.2、課堂的合理選擇和安排

我國的教育和培訓中心大部分的教育培訓方式是在教室內看書和總結相關知識。然后臨床中藥是的培養必須要在課堂和病房中同時進行,在課堂里是無法體現出“臨床”二字的。培訓方式和課程選擇應該要結合書本內容,在掌握一定知識的條件下,從書本到病人,從死板到生動的教學。只有實際的體驗和操作,才能強化記憶模式,也能更好的擁有醫療應急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3、全方位的考核

對臨床中藥師的考核模式和方式也應該靈活。要將口試和筆試相結合,既要考察中藥師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的中藥師應該不僅僅掌握好基礎理論知識。也應該在口試中體現出思維的靈敏性,和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要培養出一個綜合素質水平較高的中藥師,口試和筆試雙向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體現中藥師職業素質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任曉宇. 我國臨床中藥師培養體系中相關問題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1.

[2]袁飛. 臨床中藥師的定位及培養[D].北京中醫藥大學,2009.

篇2

1.1確定課程特點,分析重點難點,有的放矢中醫藥膳學主要涉及到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烹飪工藝學、中藥學等課程。本課程是在中醫藥基礎理論課程開設后的又一門中醫藥類課程。課程系統闡述了中醫藥膳學的發展簡史、藥膳的特點、藥膳制作的基本技能、各種常用食物的功效和應用、以及常見藥膳的組成、效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本課程主要掌握中醫藥膳學的概念、特點、基本理論;掌握藥膳原料中食物類原料的糧食類、蔬菜類、果品類、畜禽肉類等常用食物和藥物的性能、功效、主治以及應用方面的注意事項,掌握藥膳配方中解表類、清熱類、瀉下類、溫里祛寒類、祛風濕類、利水祛濕類、化痰止咳平喘類等15類常見藥膳的配方、功效,掌握其制作的原則;熟悉常用藥膳的產品設計方法、制作的主要程序和應用方面的宜忌。中醫藥膳學課程的內容多,學時緊,而案例教學耗時較多,不可能廣泛應用于各章,只能根據教材內容與教學大綱的培養標準要求有選擇性地運用。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藥膳制作的基本技能及常見藥膳的組成、功效等知識點為授課的重點內容,確定以藥膳制作、常見藥膳配方講解作為案例教學的重點。中醫藥膳學課程內容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包括緒論部分、中醫藥膳的特點、分類與應用原則、基本理論、制作的基本技能,分配8學時,以傳統注入教學方法為主,講清概念和中醫基本理論;中篇講解藥膳原料,涵蓋食物原料和藥物原料,分配21學時,以傳統注入教學方法結合開放實訓室,讓學生課后多看多認藥材原料;下篇主要講解藥膳配方,包括解表類、清熱類、瀉下類、溫里祛寒類、祛風濕類、利水祛濕類、化痰止咳平喘類等15類藥膳,分配22學時,以案例教學法進行講授。

1.2剖析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學生在大二下學期開展中醫藥膳學課程的學習。經過中醫藥學概論的學習,掌握了一些中醫學基礎、中藥學知識。而日常的醫學常識只能讓學生對少數常見病的部分癥狀有膚淺的認識,如熱感的咽喉腫痛、口臭、痰黃、牙疼等,泄瀉的腹痛、大便溏稀等。然而卻缺乏系統的、實質的概念及臨床表現的掌握,更不具備正確的分析思維和理解能力。如何讓學生在本門課程中能夠輕松、始終充滿興趣、卓有成效地學習是我們在教學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1.3拓寬資源收集渠道,精益求情本課程教師在收集案例時,除了教師現有的資料外,通過聯系福建省各大醫療衛生機構,了解各醫院中醫科有無對住院病人配備營養餐。如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建省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等。另外,福建以中藥為主的藥品銷售企業中也有涉及中醫養生,如回春養生館等。

2案例編寫制作

2.1案例收集調研結合案例設計因素,將收集到的資料遵循常見、典型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選擇。在選定的教材內容范圍內,從正式出版的教材、著作、各級中醫藥及藥膳學術期刊雜志及臨床工作中療效較好的藥膳中有針對性地篩選例子,要求常用、制作簡單藥膳配方、疾病癥狀鮮明典型,辨證依據較完整、辨證思路清晰、具有教學意義的案例,突出特色。比如,苦菜小腸湯,苦菜(又名敗醬草)在福建本土是常用藥食同用之食材,春夏季節常常食用,主要功效清熱解毒。糯米阿膠粥主要功效養血安胎,臨床應用于治療先兆流產。

2.2案例編寫案例編寫需要選擇典型、有代表性、知識面緊扣大綱的案例,一個案例圍繞一個主題,與相關章節的內容相一致。案例來源于臨床實際,通過模擬工作場景,讓學生提前有下臨床的感覺,加強學以致用的效果。案例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及醫學知識程度,符合醫學營養專業的教學需要。案例要圍繞授課知識的難點和重點,有代表性地進行設計,通過科學設計的案例,引起學生對中醫藥膳學的興趣,同時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編寫的案例包括5方面內容:①癥狀或病史,②檢查,③診斷,④藥膳舉例,⑤討論。簡單扼要,清晰描述主要癥狀,結合與病史相關的實驗室檢查(或無),根據臨床醫生的診斷結果,選擇恰當的藥膳,對藥膳進行方解,一次2個左右,進行對比,。最后,進行討論,一般有3~4個提問,討論的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案例舉例:患者,男性,21歲。鼻塞,流黃濁涕,咳嗽,咽紅干痛。口干渴,咯痰黃稠。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診斷:風熱感冒。推薦藥膳:銀花薄荷飲,甘蔗荸薺湯。討論:①風熱感冒主發的季節。②推薦藥膳的主要原料和制作工藝。③查閱文獻簡述風熱感冒患者的飲食原則和禁忌。④查閱文獻收集推薦藥膳的改良方有哪些。每章以2~4個案例為宜,案例內容上要能滿足課前自學、課中討論和課后鞏固的不同需要,與教學各環節相互銜接,因此可設計課堂討論和課外思考等形式的案例;并且考慮到內容前后連貫,可以前一章節的案例討論中包含著后一章節的內容,進行知識點過渡。

3案例實施

開課前向學生說明案例教學的概念、意義與注意事項;介紹學校圖書館數據庫的使用、文獻檢索的方法、資料的收集等知識;并根據學生寢室的分布情況,以方便學生課后進行討論的原則將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分組,確定小組負責人。教師在準備上新課之前,選擇一個合適的案例,學生帶著疑問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采取的教學過程(以一節課40min算)是①案例引導,②教師精講教材內容(30min),③課堂討論,④小組代表發言,⑤教師總結。通過3~5min的案例引導,教師通過精講教材,主次有所側重,然后,通過討論,各小組發言,陳述本組觀點,或加時進行辯論,控制在5min左右。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節奏,駕馭好課堂熱烈的氣氛。最后時間,教師進行總結,將案例的知識點進行條理性講授,對各組觀點進行梳理點評,方便學生進一步鞏固該部分的知識,完成內容教學。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進行理論層次的提升,使其能切實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課程考核,包括:理論考核(30%)+實訓考核(30%)+綜合技能考試(40%)。理論考試沿用題庫出題,進行隨機抽題機考,主要考核基礎理論知識。實訓考核以抽簽方式進行,教師準備8張藥膳方,任選一張,由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藥膳的制作。綜合技能考試一般都以患有某種疾病的患者為對象,如高血壓。限定一日三餐的金額,保證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由學生進行自主設計。該案例內容豐富,可設置多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沒有特定的答案,要求學生課后查閱資料,獨立思考或討論后,以書面論文形式完成,教師改閱、評價。目的是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

4案例評價

案例的評價是案例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案例設計編寫完成后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通過課后和同學交流及學生對課程評價,反映案例教學的各方面意見,教師根據反映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從而對案例教學進行有的放矢、修改和完善。筆者連續3年分別在2009級、2010級和2011級醫藥營養專業進行中醫藥膳學案例教學的探索和實踐,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從9個方面對案例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筆者認為,在中醫藥膳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并動手實踐,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掌握中醫藥膳學的中醫理論和操作技能,在案例的討論和實踐過程中,通過分工、協作、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綜上所述,中醫藥膳學的案例教學必須遵循精心備課、選擇重點、精選案例、精講教材、因勢利導、操作示范、啟發思考、反復練習、解疑答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案例討論等多種方式全面實施才能保證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可以嘗試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配合,如傳統注入教學法、啟發回顧式教學法、主題式教學法等,取長補短,才能真正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5實施特點

5.1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案例教學是開發學生潛能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我們的學生已經習慣了注入式的教學方式,自學能力普遍比較欠缺。大學的教育,不單單是傳授知識的教育,也是培養能力的教育,應該著重培養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等等。通過案例教學,要求學生課前的認真準備,才能回答案例后面的提問,才能準備好分析和建議方案等,通過小組討論,才能發現對方組的問題,及時指出,加以解決,這樣才會在課堂上有積極的表現。通過考核案例,學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疾病,學會關心家人和朋友。所以,通過中醫藥膳學的案例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是有所幫助的。

5.2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案例教學的效果取決于教師的水平,要求教師有感染學生的熱情,有控制班級氣氛的能力,有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有要點概括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中醫藥膳學主要涉及中醫基礎理論、診斷學、中藥學、營養學、食品工藝學、烹飪學等學科的知識。而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主要以中醫專業為主,這就要求教師在中醫中藥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和掌握營養學、食品工藝學、烹飪學的理論和技能。教師為了實現自身廣泛深厚的基礎知識和扎實系統的專業知識,必須通過教學發現自身不足,利用下臨床、進修等方式進行完善。在備課中,熟知教材,查閱資料,對教材內容做到熟練和精通,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篇3

在過去,醫院藥師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為藥師很少與病人直接接觸。他們默默地工作,為醫院準備各類藥品或者為醫生調配某些臨時使用的藥劑,一句話,藥師的任務就是調劑和供藥。

隨著醫院藥學的發展,特別是臨床藥學的興起,這種狀況正在發生根本的轉變。醫院藥學的發展在歷史上經歷了3個時期。①以調配為主的傳統時期;②以藥學服務為主的臨床藥學時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為目標的藥學監護時期。臨床藥學的3個主要內容是:藥師參與臨床、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信息咨詢。作為藥師,其中心任務是保證病人用藥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藥師參與臨床,將使藥師直接與病人建立聯系,直接參與制定藥物治療方案,這是藥師職能的一個根本性轉變,意味著藥師要承擔起對病人治療全過程用藥的監護責任。藥師的藥學監護與醫生的治療監護、護士的護理監護共同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監護”過程(即藥物從采購到使用的全過程管理)。

藥物治療給許多病人解除病痛,帶來幸福,但同樣也會給許多人造成藥害,引起后遺癥,甚至死亡(藥學美學)。事實上多數問題不在于藥物本身,而是開處方、配藥或給藥過程中的不當引起的。因此藥師從道德上講有責任保護病人免于藥害之憂(藥學倫理學的要求,著重強調藥師的真正價值在于為廣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負責,而不是純粹的商品關系。藥學倫理教育內容,義務教育、責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隨著人們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滿足有藥可用,要求提高治療質量甚至生存質量,提供優質、高效、低消耗的藥學服務。PC應運而生則是一種必然趨勢了[1]。

1PC的定義

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Care簡稱PC),也有稱為藥學保健或藥療保健。1987年由美國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許多國家學者一致認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藥學大會加以明確并特別作了推薦。

1987年,Hepler在“藥學正經歷著第三次浪潮”報告中提出,在未來20a中,藥師應該在整個衛生保健體系中表明自己在藥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別應該表明由于藥師的參與可以減少整個服務費用,如縮短住院期和減少其他昂貴的服務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義:“PC是提供負責的藥物治療,目的在于實現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的既定結果。這些結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減輕癥狀;③阻止或延緩疾病進程;④防止疾病或癥狀發生。PC是一種過程,藥師通過與病人和其他專業人員合作,設計治療計劃,其執行和監測將會對病人產生特殊的治療效果。它包括3種功能,①發現潛在的或實際存在的用藥問題;②解決實際發生的用藥問題;③防止潛在的用藥問題發生。PC是衛生保健的必要部分,應當與其他部分結合起來。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藥師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藥師直接對病人負責,以保證PC的質量。PC藥師與病人的基本關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給藥師,藥師接受委托并承擔責任。PC的基本目標、過程和相互關系存在于所有的醫療機構中”。

對PC的統一定義是:“藥師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負責的與藥物有關的監護,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3]。這一定義把醫院藥學的全部活動建立在以病人監護為中心的基礎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為目標,藥師要承擔起監督、執行、保護病人用藥安全、有效的社會責任(社會藥學的要求,社會藥學是一門運用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藥學問題,研究社會因素與藥學系統諸因素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交叉學科。社會藥學的內容1藥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2藥學系統內部的社會關系3藥學工作者在藥學系統中的作用4社會用藥的特點、規律及其所帶來社會問題)。

2藥學監護的主要內容

2.1把醫療、藥學、護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醫生、藥師、護士齊心協力,共同承擔醫療責任。

2.2既為病人個人服務,又為整個社會國民健康教育服務。

2.3積極參與疾病的預防、檢測、治療和保健。

2.4指導、幫助病人和醫護人員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藥物。

2.5定期對藥物的使用和管理進行科學評估。

根據藥學監護的上述內容,醫院藥師的工作方式將發生改變,他們不僅僅是調制藥品,而是要與醫生、護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參與治療,指導用藥,工作在臨床第一線。

3藥學監護中藥師的職責

根據病人病情的輕重,藥學監護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監護。概括起來,藥師在藥學監護實踐中的主要職責是:

3.1與醫生一起決定病人是否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明確治療目標,為這一目標設計藥物治療方案(即個體化用藥),監測病人用藥全過程,對藥物治療做出綜合評價,發現和報告藥物過敏反應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及有害的藥物相互作用的發生。

PC不僅涉及藥物治療(實際提供藥品),而且涉及每個病人的藥物治療決策。不光決定是否用藥,而且判斷藥物的選擇、劑量、給藥途徑、給藥方法、藥物治療監測和向病人提供與用藥有關的情報和咨詢服務。藥師必須綜合、分析信息,根據與其他服務人員交談所獲得的信息、病人情況、疾病類型和醫生提出的治療觀點拿出用藥方案。

3.2綜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資源(包括人和藥品)。藥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購、儲存、供應及藥物使用評價。對醫生、護士進行藥學指導,提供有關藥物的信息咨詢服務。對病人采取直接服務,包括用藥教育、臨床治療會診等。

3.3保證合理用藥,即安全、有效、經濟的用藥,根據病人的疾病種類、性質、發病時間、以往用藥史、有無藥物過敏等情況,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適當的劑型、給藥途徑和給藥方法。

藥師提供PC的具體任務是發現、防止和解決與用藥有關的問題。如①藥物正確無誤;②用藥指征適宜;③療效安全,使用價格適宜;④劑量、用法、療程妥當(依據藥動學和藥效學知識決定劑量及療程);⑤用藥對象適宜(無禁忌證、不良反應小);⑥調配無誤;⑦病人遵從性良好[4]。

3.4建立病人用藥檔案,對病人生活質量的評價。

根據WHO對健康的定義,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問卷和健康效用測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數等,對病人生活質量作出客觀和主觀的評價[5]。

4醫院藥師在PC中的地位

4.1藥師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為病人的委托人,藥師必須與病人建立“一對一”的業務關系。

4.2建立“處方者、藥師、病人”新型伙伴關系。

PC要求打破藥學內部的分工,如“普通藥師”、“臨床藥師”、“供應藥師”、“藥房藥師”和“制劑藥師”。要求所有藥師承擔為病人保健的職責,認為藥學部全體工作人員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醫務人員及病人可與藥師進行直接對話,起到醫師延伸者功能,成為治療隊伍的一員[6]。(與國際接軌監管藥師將從衛生系統分離,專門從事藥品的檢驗和有關藥品法規的檢查與執法)

5開展藥學監護的重要性

藥學監護在發達國家受到高度重視,從實踐情況看,效果是很明顯的。

首先,它促進了藥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藥物的治療效果;

其次,減少了藥物的不良反應,能夠預防某些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癥得到消除或減輕,從而達到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減少或杜絕了不合理用藥,節約了藥物資源,因而降低了醫療費用;第五,提高了藥師在醫院乃至全社會的地位和形象,同時也增加了藥師的收入。

我國臨床藥學工作起步較晚,有些醫院雖然也開展了臨床藥學工作,但仍停留在實驗室或信息資料收集階段,至于藥學監護工作則處于宣傳時期。但是,我國不合理用藥現象比較普遍,某些基層醫院不合格處方高達60%以上,問題十分嚴重。藥學監護是21世紀醫院藥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的深入發展,人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對藥學監護的社會需求將日益增加,可以預見,藥學監護必將在我國逐步開展并形成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6我國實施PC的障礙[4~6]

6.1觀念上的障礙

6.1.1超越藥師的傳統工作實現由“對保障藥品質量和供應負責”向“對病人用藥結果負責的轉變”這一重大轉變藥師難以適應,特別是目前藥物治療決策是由醫生制定的,藥師不必承擔責任。實施PC,藥師授權參與用藥決策,負責監控給藥過程,觀測病人用藥反應并實行必要調整,追蹤藥物使用的最后結果,進行必要的評價。藥師傳統工作是面對藥物,一下改為面對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專業才能,樹立嶄新職業形象的機會,在實踐中鍛煉提高。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為目標的觀念PC提供的服務不光是要把病人現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復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態,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學指標評價治療結果的觀念現在評價藥物治療結果的指標只是一些觀測到的數據,例如,對癌癥病人使用抗癌藥物時,以病人生命延長多少年為評價治療好壞的指標。但是,在抗癌藥物發生藥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藥物嚴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質量惡化)并未考慮在內。開展PC工作,就要綜合評價藥物對病人整體功能、生存質量的影響等指標。

6.1.4超越具體醫療機構狹小的地域觀念實施PC,藥師應關心照顧各種醫療機構中病人的藥物治療,不光是對本單位住院病人,進行藥學服務,而是在整個疾病治療過程中持續不斷,甚至對已出院的病人也應負有關心的責任。

6.1.5超越現行的藥學業務分工醫院所有藥學人員,雖分工不同,總體目標都是通過藥品和藥學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質量的服務。

6.2藥學資源方面障礙

6.2.1時間不足目前我國藥師要花大量時間在常規的藥物供應上,即使是與臨床接觸最多的藥房藥師,也難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參加會議、查閱病歷、提供藥物咨詢、開展藥物監測、建議調整和監察藥物不良反應等工作上,另外,藥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保證在給藥后24h內看完所有病人的病歷及時發現用藥方面的問題。

6.2.2人員編制限制我國醫院的藥劑人員編制大多低于國家規定的8%,這樣原本人手就少,更無力進行費時費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員中,缺少提供PC必備的臨床知識、交際能力、工作熱情、自信心和業務素質。目前主要是藥劑科主任和骨干必須首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培養人才,積極組織力量,克服困難,穩步開展PC工作。

6.2.3工作場所有限PC工作,登記病人病歷,向醫護人員和病人提供用藥咨詢服務,收集用藥信息等活動都需要在治療病人現場,這就必須在各病區都要設有PC藥師的工作場所。

6.2.4技術條件有限雖然許多自動化的醫療檔案管理系統已經啟用,但嚴格地講,還沒有完全適合開展PC計算機軟件系統可供使用,此外,目前,醫院的經濟狀況普遍無條件引進昂貴的新技術設備。

6.2.5勞動報酬得不到補償和回報藥師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規工作更多精力和時間,但這種付出往往得不到經濟上的補償和回報,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藥師工作積極性和醫院的投資無法收回,難保此項工作的長久堅持下去。

6.3醫療體系方面的障礙

現有的醫療體系高度分工,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的醫療分屬不同部門,藥劑科也將藥師分為制劑、調劑、臨床,各司其責,互不相干,而PC的連貫性要求醫療系統是個完整的體系,必須改變這種分工。

6.4信息資源方面的障礙

6.4.1醫療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藥師不僅要能及時獲得藥物的知識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取得病人的醫療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記錄、治療單等),但藥師往往不易得到這方面的信息,因此,開展PC工作要解決醫療信息的共享問題(簡述電腦無紙化管理及局域網加以實現)。

6.4.2藥師缺乏編寫醫療文件的經驗藥師應當為每位病人建立正規的藥歷,詳細記錄病人的藥物治療情況(用藥時間等)和用藥前后化驗的結果(療效與反應等),但藥師一般缺乏編寫常規醫療文件的訓練和經驗。

6.5法規方面障礙

醫院藥師的傳統任務主要是,采購供應藥品和收方發藥,藥師只能在法規許可條件下,開展職權范圍內的業務活動(如藥品管理法、醫院藥劑科管理條例)。推行PC業務必須制定《藥師法》和在有關法規中增加相應條文(簡單介紹國外有關法規如醫院藥師拿出用藥方案錯誤使病人殘廢要負法律責任,把藥師的職責、任務,地位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PC工作在我國還處于宣傳階段,沒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觀的、科學的、能為醫生、病人接受的評價標準,用來衡量藥物應當產生的結果,以及對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即考察開展PC的真正價值,藥師應當參與制訂臨床藥物治療標準,明確規定合理用藥適應證、劑量和應該達到的治療效果。

6.6行政領導方面障礙

開展業務活動必然會增加基礎設施,人員、場所、儀器設備、活動經費的投入,PC的開展增大醫院財力投入,且無法收回。當然隨著法規、制度等的出臺,相信這些問題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開展PC絕不是藥師或藥劑科人員單槍匹馬能完成的,必須是:藥師與醫生、護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整體配合,首要的關鍵是藥師下臨床要取得醫護人員的理解和認同。醫生的傳統觀念認為,他們才是治療結果的主要責任者,藥師經常提出給藥醫囑或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問題,可能會引起醫生的反感和抵觸,這樣醫生可能是反對藥師直接干預病人治療的最大阻力。另外,護士也會對藥師出現在治療現場不適應。一個單位臨床藥學開展成功的,這方面障礙會大為減少。但如果一個醫院的領導能充分肯定藥師在藥物治療方面的責任,重視PC活動,對醫院其它醫務人員改變觀念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有一點必須指出,藥師開展PC并不是重復醫生、護士的臨床業務,而是對其工作的補充,不了解這一點就免不了會與醫護人員發生職權范圍的爭執。

7PC勢在必行[1,4]

PC在我國雖還處于宣傳介紹階段,實施的難度很大,雖然目前尚無實施的條件,但PC已得到藥學界和醫院藥學人員的普遍關注。理由(1)開展PC的客觀條件逐漸形成,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對健康保健特別是對用藥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療質量,甚至生存質量的高度,因此開展PC的客觀條件逐漸形成;(2)醫院傳統供藥模式改變;我國制藥工業的大規模高質量的發展,醫院制劑將會逐漸減少、萎縮;加之醫院藥劑科現代化管理,根本改變醫院傳統供藥模式;(3)電腦的使用,藥劑人員剩余。因此,如果我們不思改革進取,固步自封,“下崗”的命運將會落到傳統的藥師頭上,人們需要PC,PC也是醫院藥學人員的下一步出路。我們應當從更新自己的觀念做起,正確宣傳PC,理解PC,自覺主動加強自身學習,適應PC,為在我國施行PC掃清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努力營造讓PC逐漸深入人心、健康發展的大環境。

8未來醫院藥學的展望

21世紀藥師的基本任務就是實施PC。許多藥學領域的領導者已經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計劃和實施使藥房從單純的調配功能向臨床專業的轉化[7]。未來的醫院藥師應該既懂藥又了解臨床,其基本工作內容有:血藥濃度監測與解釋、臨床治療咨詢與會診、單劑量作業、病人出院后藥物使用教育、門診病員藥物咨詢、藥物不良反應監察與鑒定、新型科研制劑開發、參與新藥臨床評價方案的制定等。通過發揮藥師的專業特長,保證理想的用藥結果,降低因藥物有關的醫療費用。盡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藥物治療后能夠保持正常的機體功能和精神狀態,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參考文獻

高世嘉.藥學發展的新階段——藥師監護.中國藥學雜志,1995,30(2):97

唐鏡波.藥學監護的發展與策略.中國藥房,1995,6(1):7

張新萍,郭海平,楊智敏.藥學監護與臨床.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6,16(10):469

陳秋潮.藥學監護是臨床藥學的重要內容.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6,16(9):393

胡晉紅,蔡溱.美國的藥學服務.中國藥房,1998,9(6):283~285

唐鏡波.藥品管供用的監督指導一體化.中國藥房,1998,9(5):198~201

楊樟衛,張均.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評價和藥物經濟學.藥學實踐雜志,1998,1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