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思考
時間:2022-06-01 04:58:15
導語: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大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培養崇農愛農精神的重要途徑。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從信息質量鑒別、信息獲取渠道等方面分析信息化背景下農業生產者的科技需求,從發掘整合農業科技信息資源、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協助教師開展線上線下綜合培訓,幫助農業生產者分享經驗等方面探索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有效供給的方法和措施,在服務“三農”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近年來,全國農業信息化發展迅速,不少地方政府通過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信息傳播媒體相結合,構建了多個信息化平臺,為廣大農民提供了如三農新聞、惠農政策分析解讀、農業科技成果展示、農產品市場行情播報等多項便農服務[1]。同時,農村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又使遠程教育,實時交流越來越便捷,進一步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2,3]。江蘇省通過“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為當地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傳遞農業科技知識、擴散農業科技成果及進行農業技術產品供給,有效提高了當地農業科技貢獻率[4]。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何將農業生產的3大法寶:“良種”、“良法”和“信息”通過信息化手段順暢送到農戶手中,如何更好地開展基于互聯網和移動智能終端的點對點、點對面的農業科技傳播與服務成為新時代涉農專業大學生應該學習和關注的問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高職院校最具代表性的實踐教學活動,大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通過“三下鄉”不斷增強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1自主調研農戶科技需求
教師在制定實踐方案前,指導“三下鄉”大學生團隊成員詳細調研服務地區農業發展現狀與農業科技需求。團隊成員通過自主學習“問卷星”調查問卷系統,設計并制作了智能移動終端制作電子調查問卷,向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農戶發放,同時跟隨教師實地走訪普通農戶,使調研工作盡可能全面。1.1科技信息需求內容與質量。“三下鄉”實踐活動服務對象主要是家庭農場主和經濟作物種植大戶。團隊成員自學了SPSS分析軟件,大家共同協作,分析了調查問卷,了解到農戶最關注的是不同農產品的市場供求及農產品價格走勢,在特定生產階段主要關心經濟作物病蟲害防治、育苗、灌溉技術,而在日常生產中主要關心的是農資選擇和使用,及田間日常管理等相關技術。團隊成員同時發現大部分農戶都比較謹慎,需要經驗證、準確有效,通俗易懂的科技知識。年齡偏大的農戶最需要簡單詳實的科技知識,一些家庭農場主,或者生產規模較大、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戶對手機及網絡應用嫻熟,迫切需求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希望依靠科技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但對網絡信息的檢索甄別存在困難[5]。1.2科技信息獲取渠道。跟隨教師實地走訪后,團隊成員了解到同一地區的農民階層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分化的。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農民可獲取農業信息的途徑逐漸增多,處于不同層次的農民有著不同的信息渠道,不同的信息渠道會使農民做出不同的決策。對于農戶來說最主要信息渠道是社會交談,而農戶選擇社會交談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認為網絡上或者電視上的信息不一定可靠,必須要自己親自見到才能保證信息的質量[6]。
2協助教師開展科技服務
2.1信息資源的發掘整合。通過網絡查詢到的農產品供求與行情信息只是一些數字和數據,普通農戶并不具備分析這些數據的能力,使得農戶在生產上盲目跟風現象時有發生。要在短期內幫助農戶提升這方面的能力是有難度的,因此,教師引導“三下鄉”團隊成員自行比較政府網站和其它相關農業網站,然后向農戶推薦可靠的信息渠道。在農戶制定生產計劃時,團隊成員利用在校所學知識協助農戶規劃好全年的生產,使農產品能產銷對路,提高農戶收益。通過農業科技類圖書獲得相關知識的農戶較少,主要原因是書本質量良莠不齊,內容過于籠統,價格較貴。團隊成員便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網上書店、實體書店對比各類農民培訓教材,同時還主動在大型農業科技推廣平臺搜集資料,自編成淺顯易懂、精煉實用、針對性強的小冊子,受到農戶廣泛歡迎。通過央視的農業科技節目了解現代農業發展動態是最受農戶歡迎的。團隊成員在教師指導下自主搜集相關視頻資料,其中,中央電視臺的《農廣天地》、《致富經》、《科技苑》等農業類教學視頻頗受農戶歡迎,針對同一新品種、新技術或新模式,往往可搜索到多個相關的視頻資料,但這些視頻內容中有不少類似或重復的部分。如針對某地種植規模較大的水果草莓,農廣天地欄目中關于草莓種植的視頻有“溫室葡萄草莓立體栽培技術”、“草莓公主的甜美事業”、“草莓哥的草莓經”、“草莓盆栽技術”、“溫室草莓基質配套栽培技術”等。這些視頻各有側重點,經對比分析,草莓的日常管理技術是類似的,團隊成員們通過自學CamtasiaStudio、會聲會影等視頻編輯軟件編輯視頻,將類似或重復部分進行整合,突出重點部分,將25min的視頻合理分割成2~3個小視頻,并制作視頻說明文檔,對視頻中的技術關鍵點進行文字說明,然后分享給農戶,提高其學習效率。2.2服務模式的優化創新。2.2.1構建信息共享平臺。信息化背景下,“三下鄉”實踐團隊成員在教師指導下充分利用電話、微信、QQ等現代通訊工具將為對接村引進的新品種、新技術等信息發放到群平臺上,將收集到的農戶遇到的階段性難題匯總給教師,等教師解答后,將相關資料分享到微信或QQ平臺上,同時也鼓勵各村農戶在群內互相交流分享。在“三下鄉”實踐團隊師生的指導和幫助下,農戶可以熟練地運用微信在朋友圈宣傳自己農產品的優點,展示自己的生態種植模式與技術。2.2.2協助教師開展線上線下培訓。當地農民培訓存在一些問題,如培訓資源無法共享,培訓內容單一,缺乏實際針對性。因此依托“互聯網+”升級培訓結構,改善培訓方式,建立智慧學習平臺,對于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為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力爭做到培訓內容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地方惠農政策及產業發展趨勢,將學校的教學資源庫、信息化模擬軟件、原理演示動畫等信息資源應用到培訓課堂,培訓前期的資料搜集工作則由“三下鄉”團隊成員協助完成,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大大拓展了知識面。教師在培訓中推廣“農技耘”等農技推廣手機應用,團隊成員則協助教師完成演示與個別指導的工作,雖然一些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農戶接受手機應用APP等新事物有一定困難,但通過“三下鄉”實踐團隊的幫助,使其從智能終端平臺獲取了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手機應用的進一步推廣奠定了基礎。培訓結束后,教師在團隊成員協助下通過投票統計、微信群反饋、調查問卷等形式,評估培訓效果,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培訓方案和培訓模式。2.2.3幫助農戶自主交流學習。以微信為例,微信平臺提供了資源共享、信息推送、互助交流和效果評測等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搜集當下時節的農技要點和農戶的不同興趣點、關注點,將視頻、語音、圖文資料有機結合成短小、精悍、零散的知識點匯總給教師,由教師通過微信平臺根據農戶需求推送這些信息,引導農戶通過平臺自助獲取共享的科技資源,鼓勵農戶通過微社區開展協作學習、展示宣傳自己的種養殖成果,幫助農戶形成一種分享心得、提出疑問、協同互助的學習環境。
3結語
涉農專業高職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并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協助教師開展為農服務是大學生深入接觸社會,參與社會生產活動的重要舉措。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樹立起服務“三農”的使命意識,有效提升了專業技能,同時也塑造出勤勉奉獻,愛農為農的品格氣質。
參考文獻
[1]趙洪亮,謝立勇.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業信息服務發展思路探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7(19):117-121.
[2]唐義軍,倉晶晶,朱芙蓉,等.鹽城市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J].農業與技術,2020(4):54-56.
[3]梁再培,魯春陽.河南省農業信息化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8(7):157-160.
[4]儲彥羚.調優供需培強載體—江蘇掛縣強農富民工程不斷強化科技推廣服務實效性[J].江蘇農村經濟,2013(2):47.
[5]劉曉麗,潘方卉.新時代農村勞動力流轉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版),2018(18):17-18.
[6]張貴蘭,王健,王劍,等.農戶信息渠道選擇及其影響因素的探索性研究———以河北省南宮市大寺王村村民為例[J].現代情報,2016(5):88-93.
作者:宣雄智 龐欣 于淼 單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美術教學研究
- 下一篇:淺談用工主體對勞動者的保險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