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件制作應用論文

時間:2022-05-11 03:48:00

導語:數學課件制作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課件制作應用論文

域名主機

加入收藏

聯系我們

|首頁|最新|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音樂|體育|美術|科學|計算機|公文|

論文搜索:[熱門]素質教育寫作總結說課計劃心得體會教案操行評語

首頁>>數學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科的整合研究——數學課件制作應用的反思

-

【加入收藏夾】【搜索相關的文章】【關閉窗口】

銅鼓一小童梅春陳艷

數學課件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有效載體,已經成為數學科與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整合的重要突破口。五年來,我也積極參與這項研究之中,先后制作數學課件30余件,觀摩同行教師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課50余節,對數學課件的制作與應用有了切身的感受。在課件設計、課件制作、課件運用、課件評析等環節中,對數學課件仔細觀摩、悉心分析、細心領會、及時反饋。因此,對數學課件的制作與應用有較深的體會,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一:數學課件能替代教師的主導作用嗎?

兩年前,我曾自制一個《質數與合數》的課件用于輔助教學。在這個課件中,我將所有要寫的板書、要提的問題、要操作的過程甚至要思考的關鍵細節都一五一十地設計進入課件。上課時,我“熟練”地操作課件,滿懷期待地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教學中學生也認真地觀看我演示的課件。但在做課堂練習,對教學情況進行反饋時,發現不少學生對知識要點仍有不理解的地方。為此,我深感不解,課后找了幾位學生收集反饋信息,查找原因。學生甲說:“課件是好,只是課件中的知識太多,我好像有些湖涂了,這節課的重點知識也弄不清楚”。學生乙說:“跟看電影似的,不用我們動手、動腦。問題有了,答案也有了,我們輕松得很,只是我還沒有完全弄懂這節課的知識”。兩位同學的回答一語驚醒了我。于是仔細回憶了這節數學課的教學過程。原來,在這一節課中,我沒說上幾句過渡語,也沒口頭提出幾個問題,甚至連板書也沒寫幾個字。難怪學生說是看了一次電影。最后檢討分析原因: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我賦予課件太多的功能,將自己的主導作用讓給了課件,在上課時我只是成為一個播放電影的播影員。從這一個課例可以得出:在設計與應用課件時,無論課件是多么充實,多么完美,多么細致,課件在教學中都只能是起輔助作用,決不能替代教師的主導作用。

反思二:數學課件能替代學生的主體作用嗎?

制作與應用數學課件時,許多老師往往會引發的另一個問題是:將不少的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的重點與難點,用電腦演示,替代學生去想去做,從而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今年11月,我就進行了一次對比教學實驗。那是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在1班我利用閃現課件演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每排擺5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3排共擺了15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此來驗證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課后,仍發現有近二成的學生對面積公式推導的認知存在疑難。在我代課的另一個班同樣教學這一課時,我沒有使用數學課件,而是用學具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足夠的邊長是1厘米,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填補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面積,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完成面積推導過程。課后進行檢查反饋。發現效果比用課件演示要好得多,學生對推導過程、公式內含都說得有條有理。事后我與同行教師對這個比教學實驗進行研討認為:用數學課件演示長方形面積推導公式過程,雖然有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可以省去學具準備,組織學生實踐等麻煩,但學生沒有動腦更沒有動手,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是成為課件演示的附和者。其對面積公式的理解遠遠沒有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細致動腦思維產生深刻效果來得快。因此,在制作與應用數學課件時,要注意盡量不要讓課件替代學生,剝奪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其教學效果肯定是達不到理想狀態的。

反思三:數學課件能應用于所有知識課的傳授嗎?

數學課件有利于知識的傳授,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可以用課件輔助教學呢?其實不然,我在觀摩一位教師用課件教學《面積單位及進率》時,就遇到過這么一個事例:在教學面積單位時,老師為了讓學生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積單位,花時間讓學生看實際面積,用手摸實際面積。可是在講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時,老師在課件中繪制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圖形經投影放大后,與學生剛剛建立的面積表象產生了沖突,當時就有學生對兩個不同的面積圖形提出異議。盡管老師對圖形作了解釋說明,事實上還是產生了不良的負面影響。這樣的例子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最為常見。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制作與應用數學課件時,要先認真審慎所授知識是否適合使用課件來表述。從而避免多媒體課件表述的意義與客觀標準產生不相符的負面影響。

反思四:數學課件能成為練習題庫嗎?

在我觀摩的課件輔助教學的50余節課中,沒有把數學練習題目列入的只有幾節,絕大多數課件都把練習題目作為重要的一部分納入其中,純粹將課件用于展示練習題的課卻不少,比例遠遠高于將課件用于輔助新知新授的課。讓我印象最深一節課是:課件中練習題多達到口算題12道,應用題8道,做完一題又一題,讓學生忙得團團轉。在聽課時,我們不得不為這位老師在處理教材上的功夫。知識系統面面具到,練習題目層次分明,知識拓展頗有深度。課后,我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時,大多數教師都認為練習容量太大,學生對知識不一定都掌握了,教學效果不一定好。但我認為這節課不僅是練習過多的問題,而是歪曲了多媒體課體輔助教學的功能。因些,數學課件制作與應用時又一個值得的反思是:數學課件不是練習題庫,不要走進數學教學用“電灌”的誤區。

反思五:數學課件有必要制作得盡善盡美嗎?

許多老師在制作與應用課件時,大都會把課件的美觀放在取舍的比較重要位置。殊不知,課件美到了極至時也是一種錯誤。在一次數學優質競賽中,就出現過這樣的一幕,當授課老師剛展示課件,在場的所有師生都被吸引住了:淡淡的藍天白云,淡綠與淡黃的漸變背景,五顏六色的鮮艷花朵排在一條淺灰色的公路兩邊,還有青綠的樹,漂亮的小汽車。整個畫面是那么的鮮艷、那么的和諧、那么的精致。在這美景的陶醉中,授課老師開始了《相遇的行程問題》的講解。課件演示得那么準確、學生聽得那么認真、觀摩者也是那么專注。可是在鞏固與擴展練習時,學生卻遇到了多重困難。究其原因是:學生的注意力雖然高度集中,但是許多的注意力不是在觀看課件演示相遇的情形上,而是在欣賞課件的美麗景色。造成注意力錯位,課件的美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因而,在制作與應用數學課件時,不要刻意地去過份美化課件,以免產生意外的干擾因素。

反思六:數學課件必須文、圖、音、動畫等元素齊全嗎?

在初級的入門課件制作與應用中,最易出現的錯誤理解是:文字、圖形、圖片、聲音、動畫、特效等等各種課件元素都用上。我曾經對自己和同行老師制作的課件進行過兩次反思分析,至少有近五成的課件使用了多余的課件元素。最為常見的是在課件中放入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動畫,增加畫面的動態元素;更多的是在按扭、內容展示時配備的音樂效果;還有許許多多的場景過渡效果,這些元素在增添課件活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時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就是這些元素也同時或多或少地干擾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注意力,對課件的教學功效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我認為:在制作與應用數學課件時,要視教學需要來設置,千萬不要為了美化課件而無為地使用多媒體元素。

正如前面所言,數學課件作為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研究的重要對象,只有不斷地加以深刻地反思,揚長避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對課件的功效進行評估。使課件更好地為教師利用,為數學課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