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5 08:05: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代農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論文
摘要: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我們要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關鍵詞:農村;農民;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問題,中國現代化的實現,最難的是農業的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技術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來管理農業。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曾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2007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同志在十屆五次人大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意味著給農業注入更多的現念和方式,將更多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
什么是現代農業?簡而言之,現代農業是指處于一個時期和一定范圍內具有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形態,具體就是指用現代工業力量裝備的、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的、以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經營的,生產效率達到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它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僅僅或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局限性,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二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局限性,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一元化發展、城市中有農業、農村中有工業的協調布局,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三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后的局限性,實現了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權責一致、上下貫通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四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局限性,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了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農產品貿易國內外流通。
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就是傳統農業和不發達農業轉變到現達農業的過程?,F代農業的基本特征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裝備和較高的投入水平和產出水平;二是高效能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部門的支撐和效益相對較高的非農產業需求的支撐,并采用現代營銷方式提高農產品商品率;三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水平如生物技術、化學技術等,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才能的農業勞動者,農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水平,生活、居住方式城鄉一體化;四是農民組織結構的改善與優化,尤其是通過農業產業化,形成較高的農產品加工增值率;五是有良好的農業資源生態環境并有較高的資源轉化率。
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論文
在當今世界各國紛紛建立以基因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保護,搶占21世紀國際生物技術制高點的新形勢下,參加北京“國際周”現代農業高層論壇的專家呼吁,要密切關注現代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日益顯現的研究成果商品化、研究方式規?;突蛸Y源爭奪白熱化的趨勢,在即將到來的生物世紀里,真正占據自己的位置。
農業生物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增強農作物以及畜禽魚的抗性、品質改良、提高產量和生產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質等。其中以轉基因作物的研究和運用最為重要,發展最快。根據統計資料,到2000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推廣面積達4420萬公頃,比1996年增長了25倍;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從1996年的6個增加到2000年的13個。這其中美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最廣,達到了3030萬公頃,占68%;其次為阿根廷,1000萬公頃,占23%;加拿大300萬公頃,占7%;我國為50萬公頃,占1%。
根據有關專家的看法,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表現為:
——研究成果商品化產業化進程加速。目前,農業生物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產業在發達國家業已形成,并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時期。有關專家預測,本世紀生物技術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將達到10%以上,而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又將占相當的比重。世界銀行下屬機構預測世界范圍內轉基因作物產業的交易額為2000年20億美元,2005年60億美元,2010年200億美元;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機構(ISAAA)的預測則分別為30億美元、80億美元和280億美元。
——研究方式集約化、規?;黠@。在政府以及公共機構對現代農業生物技術進行投資研究的同時,眾多私有企業也開始注意到這一領域將是繼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之后的又一個潛力巨大的經濟增長點,私人公司已逐步成為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主體。以美國為例,民營機構1992年對這一領域的投資為5.95億美元,而1999年則達到15億美元。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出現了生物技術企業領域的兼并和收購狂潮,并購金額從1997年的12.37億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億美元。一些資產過百億美元的巨型跨國公司由此形成,過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隨之向集中化規?;l展。
據業內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購的原因,一方面是為合理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優化人員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產業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產業,小公司在資金、技術、以及抗風險能力上均難以獨立對農業生物技術產品進行研發和推廣。只有強強聯手的大型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企業才能有效占領市場,與其它企業抗衡。
現代農業研究論文
摘要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目前,江西在建設現代農業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應通過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適度發展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等途徑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以此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
關鍵詞江西;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產業支撐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歷史任務后,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江西作為一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60%以上的農業大省,深入認識現代農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探討現代農業的發展路徑,對于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代農業是江西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
眾所周知,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其實質是建設新產業、新環境,培育新風尚。而無論是新產業、新環境建設,還是新風尚的培育都要以現代農業的發展為基礎。沒有現代農業,江西新農村建設就失去了重要的產業支撐。
1.發展現代農業是實現“生產發展”的重要支撐
現代農業模式分析論文
一、現代農業的特征
與傳統農業比較,現代農業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現代農業是科技支撐型農業。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隨著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的形成和推廣,農業生產大規模采用以現代科技為基礎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法,使農業生產經營的科學化程度空前提高。如近年來基因技術、生物工程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使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第二,現代農業是生產領域廣闊的農業。我們知道,農業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農業就是種植業,廣義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等業。我們要發展的現代農業,就是廣義農業的現代化。隨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推進,現代農業將實現由動植物向微生物,農田向草地森林,陸地向海洋,初級農產品生產向食品、生物化工、醫藥、能源等多種產品生產方向拓展。第三,現代農業是以高素質的農民和企業家為經營主體的集約型產業,因為現代農業的生產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所以農業勞動者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科技素質和經營管理素質。建設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由于現代農業的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大量農業勞動力會轉移到第二、三產業去,如發達國家農業人口和農業勞動力在總人口和總勞動力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10%-15%之間。第四,現代農業是高生產率和高效益的農業。比如已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的西方發達國家,其農業從業人口不到總人口的5%,美國、法國農民人均產糧是我國的50倍,人均產肉是我國的100倍。第五,現代農業是以生產、生態、生息三者協調發展為目標的可持續產業。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要切實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作到農業可持續發展,使經濟增長與農業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協調發展。
二、現代農業的模式
外向創匯型農業模式。在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政策指引下,利用區域優勢,采取政策扶植龍頭企業或者吸引外商投資,重點發展優質種苗、特色蔬菜、優質花卉、名優水果、優質家畜家禽和特種水產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農產品生產,積極納入農產品國際產銷加工儲運體系。
龍頭企業帶動型的現代農業開發模式。就是由龍頭企業作為現代農業開發和經營主體,本著“自愿、有償、規范、有序”的原則,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組織形式,向農民租賃土地使用權,將大量的分散于千家萬戶農民的土地納入到企業的開發經營活動中去。這種由龍頭企業建立生產基地,在基地進行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和產業化開發的運行模式,是目前國內的一種主要模式。
農業科技園模式。這種科技園區,由政府、集體經濟組織、民營企業、農戶等投資興建,以企業化的方式進行運作,以農業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單位作為技術依托,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和資金、各種設施,集成現有的農業科技成果,對現代農業技術和新品種、新設施進行試驗和示范,形成高效農業園區如開發基地、中試基地、生產基地,以此推動農業綜合開發和現代農業建設進程。
現代農業氣象服務論文
1寒亭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現代農業是寒亭區的第一產業。近年來,寒亭區不斷加大農業產業調整,把著力點放在發展品牌農業上,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全區已培育形成了以鄉鎮為主體的一批知名農業品牌,以濰縣蘿卜、固堤西瓜、高里甜瓜、雙楊蘆筍、朱里大姜等“5個萬畝農業園區”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集聚帶初步形成,全區已建成標準化種植小區870處。圍繞綠色有機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和樂居農村的休閑需求,以生態為本、科技為魂,打造全國最大的多功能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
2寒亭區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現狀
寒亭氣象局農業氣象業務為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在做好基本的農業氣象觀測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為農氣象服務領域,完善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針對都市農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開展不同形式的氣象服務。
2.1基礎農業的氣象服務現狀
每年制定本地農業氣象服務周年方案,按照春耕春播、夏收夏種、秋收秋種服務方案開展工作,及時通過旬報、月報、墑情報和不定期農業專題分析等形式開展氣象服務。
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發展論文
摘要: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我們要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關鍵詞:農村;農民;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問題,中國現代化的實現,最難的是農業的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技術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來管理農業。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曾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007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同志在十屆五次人大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意味著給農業注入更多的現念和方式,將更多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
什么是現代農業?簡而言之,現代農業是指處于一個時期和一定范圍內具有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形態,具體就是指用現代工業力量裝備的、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的、以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經營的,生產效率達到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它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僅僅或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局限性,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二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局限性,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一元化發展、城市中有農業、農村中有工業的協調布局,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三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后的局限性,實現了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權責一致、上下貫通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四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局限性,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了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農產品貿易國內外流通。
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就是傳統農業和不發達農業轉變到現達農業的過程?,F代農業的基本特征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裝備和較高的投入水平和產出水平;二是高效能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部門的支撐和效益相對較高的非農產業需求的支撐,并采用現代營銷方式提高農產品商品率;三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水平如生物技術、化學技術等,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才能的農業勞動者,農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水平,生活、居住方式城鄉一體化;四是農民組織結構的改善與優化,尤其是通過農業產業化,形成較高的農產品加工增值率;五是有良好的農業資源生態環境并有較高的資源轉化率。
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發展論文
摘要: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我們要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關鍵詞:農村;農民;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問題,中國現代化的實現,最難的是農業的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技術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來管理農業。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曾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007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同志在十屆五次人大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意味著給農業注入更多的現念和方式,將更多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
什么是現代農業?簡而言之,現代農業是指處于一個時期和一定范圍內具有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形態,具體就是指用現代工業力量裝備的、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的、以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經營的,生產效率達到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它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僅僅或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局限性,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二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局限性,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一元化發展、城市中有農業、農村中有工業的協調布局,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三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后的局限性,實現了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權責一致、上下貫通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四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局限性,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了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農產品貿易國內外流通。
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就是傳統農業和不發達農業轉變到現達農業的過程?,F代農業的基本特征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裝備和較高的投入水平和產出水平;二是高效能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部門的支撐和效益相對較高的非農產業需求的支撐,并采用現代營銷方式提高農產品商品率;三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水平如生物技術、化學技術等,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才能的農業勞動者,農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水平,生活、居住方式城鄉一體化;四是農民組織結構的改善與優化,尤其是通過農業產業化,形成較高的農產品加工增值率;五是有良好的農業資源生態環境并有較高的資源轉化率。
現代農業要求物流產業論文
摘要:中國農業物流產業可分為四大板塊,并具有物流量、物流難度大,物流時間與空間要求高,以及雙向物流等特點。中國農業物流產業相對落后,但它的發展正當其時。農業物流發展戰略包括:政府推動、建立城鄉一體化物流體系、培育物流主體與載體、發展冷鏈物流和設立專項基金等。
關鍵詞:物流產業發展戰略
2006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在《規劃綱要》中,單列“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一節,明確了現代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成為中國物流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單列一章,明確提出“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中央認為,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發達的物流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必須強化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為農業物流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意義十分重大。
一、四大板塊構建農業物流產業
現代農業有三部分構成,一是種植養殖業,二是農產品加工業,三是農村現代商貿業。中央講的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應服從于、服務于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統稱為農業物流。
農業物流由以下四大板塊構成: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目前,發展現代農業應重點凸顯產品貢獻功能、在社會就業和農民增收中的貢獻功能、資源環境中的保障功能。本文提出促進多功能農業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現代農業;功能定位;發展方略
現代農業是具有多種功能的農業,這已為世界各國所普遍認可,多功能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把握現代多功能農業的特點和內在要求,才能把握現代多功能農業的實質,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現代多功能農業的措施,從而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一、現代多功能農業的主要特點
(一)農業的內涵與外延出現明顯變化。目前,農業提供糧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商品生產功能已不再是農業的唯一功能,在非產品生產方面的功能不斷拓展并逐步擴大范圍。
(二)農業的發展方式發生明顯變革。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是用機械代替人力和畜力,以化肥、農藥等化學物的普及應用和大量投入作為農業產品產量增加的基本手段。現代農業則采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體系。
高層面水平推進現代農業論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農業現代化的戰略要求,我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迅速掀起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年活動熱潮,在更高層面和更高水平上,推進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1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開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年活動的重要意義
開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年活動,是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提高農業服務能力、轉變工作方式、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農科教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對加快全省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示范創建,增創發展優勢。當前我省農業發展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正處于加速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開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年活動,就是要抓住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我省農業基礎好、經濟發展快的優勢,全面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創建,實施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搶占主動權,形成新優勢,迅速提升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集聚要素投入,提高綜合效率?,F代農業加快推進年活動重點是在全省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批現代特色產業示范基地、一批現代農業示范村。通過“三個一批”建設,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在項目管理部門、審批渠道不變的情況下,實行項目聚焦,推動資源要素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特色示范基地和示范村集聚,實現各類資源的整合,提高農業項目集聚度和資金綜合使用效率。
創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務能力?,F代高效農業的迅速發展對農業部門為農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圍繞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年活動,我委成立了現代農業指導服務團,進一步強化農業部門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農民服務的意識,積極轉變工作方式,創新服務機制,增強服務本領,提高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