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整合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0 04:02:00
導語:語文學科整合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并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教學類型。加強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施為打破傳統語文教學封閉、僵化的模式,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必將使語文教育朝著現代化課程方向發展。為此,信息技術必須加強與語文學科課程的整合,努力實現信息技術教育和語文教育的雙贏。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含義
我們先來說說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它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去整合學科課程,二是信息技術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課程的有機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級階段,可能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似,但實質上是有區別的。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是強調兩個方面,一方面信息技術要廣泛進入語文學科;另一方面,語文教學要廣泛采用信息技術。這種信息技術不是強加的、附帶的、可有可無的,它是與語文教學緊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也就是說,“整合”是二者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語文學科原來的一套東西紋絲不動,肯定只能和信息技術簡單“拼合”,或勉強“貼”上去的負擔。所謂“整合”,就是必須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緊密融合。
從這點看“整合”昭示著這樣一種精神: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這兩方面都要下大氣力,經過一番整治,使它們在新的水平上結合成一個整體——全新的課程體系,這意味著語文教學的一場革命,一次挑戰。
語文教學面對的既是未來的挑戰,也是信息時代的空前機遇,更是對構建新課程體系的探索;語文教材面對的是空前廣袤的視野,是空前擴展的豐富資源,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創造所獲得的空前便利的條件;語文教師面對的是課堂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都將在極大程度上補突破,是師生互動將在過去難于想象的同步、異步等多種方式下實現空前的優化。這一改革,不會割斷語文教學自身發展的歷史,它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起步;但只有充分看到改革的目標、條件、方法都與以往的語文教改迥乎不同,步子才能真正邁出去,邁得高遠。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教學模式的特點
知識、能力、素質是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三要素,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只有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知識的掌握、素養的形成三方面為準則,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網絡信息技術為傳媒的三維目標的落實,從而建立以信息技術支撐的新型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應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語音、圖形和視頻等多媒體的教學支持。教師可以邊講解邊指示,控制教學的全過程,及時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實現師生雙方的交流,如討論、輔導和答疑等,確保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它最終要解決的是全方位問題。從課程標準到教學內容,從教學方法到考試評價,都要在與信息技術融合中實現改造(不是一般性增補刪改),從而“整合”為更合理的能力標準、知識系統和教學體系。當然,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有所發展,有所創造。比如上網,在怎樣使學生善于搜索、篩選、鑒別、處理信息等一系列問題上,在怎樣良好地體現師生“主導——主體”關系上,就都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
2、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參與、自動探究與交互資源的過程,不僅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而且能手腦并用,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認知活動,使得學生在同一單位時間內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強了記憶的效果,加快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速度,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快、更好地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去年,我們六年級語文組搞了一次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研究課——走近老舍。老師充分地尊重學生選擇學習內容,上課時老師讓學生匯報自己想研究、了解老舍的哪方面的內容,有的要研究老舍的作品,有的要研究老舍的生平,有的要研究老舍在北京的生活,有的安研究別人對他的評價……接著學生到學校為本課設立的“老舍網站”去搜集大量的有關的資料。此時,你可以看到全班50多個同學都在參與教學活動之中,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匯報時,更是豐富多彩,孩子們不但看了大量的圖片、照片、而且欣賞了話劇、電影、戲劇、還聆聽了語言幽默、詼諧的語言。本節課擴大了閱讀量,體現了電腦的先進快捷,產生了平日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效果。
3、要發揮網絡的信息傳遞功能
網絡環境下立體交互的教學過程,可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多側面和多媒體地展示教學內容;且畫面逼真、色彩鮮艷和文字清晰,化虛為實,變靜為動,使深奧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且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學習環境的保證,使學生獲得能夠自主學習的認識工具,并將信息技術教育的工具作為助學和促學的最佳輔助方式。
這種新型的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學模式的創建,首先在于教師的新型理念,其次是建立了一個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教學程序:在課堂上通過導向、素材資源和操作資源的有序傳遞,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激導鼓勵、誘導啟發和疏導整合,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實踐為創新和自主探索學習的教育理論。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教學優勢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之所以得到了人們的關注,是因為它可以使學科教學聲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訓練水平,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課業環境和時空條件。因此,許多專家都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改革傳統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
1、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它打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信息知識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鳥的天堂》一課,寫的是廣東省新會縣天馬公社的一棵大榕樹,這對于北方孩子來說,從未見過,很難想象,我就借助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多場景多角度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和作者巴金爺爺一同到“鳥的天堂”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文朗誦,學生的興致油然而生。他們時而被“鳥的天堂”那幽靜的環境所陶醉,時而為船槳那有節奏的劃水聲而欣喜時而為榕樹的繁茂的姿態的獨特而驚嘆,時而為鳥兒的繁多而稱奇。多媒體的使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完全把學生帶到了那美麗的南國,使他們看到了從沒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們欣喜若狂?怎能不觸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他們又怎能不樂于去學習呢?
2、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現代社會對閱讀、寫作、識字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標,單就閱讀而言,要求加厚加寬學生人文底蘊,讓學生多一點“吸收”。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擴大學生的吸收量,使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閱讀總量劇增,背誦課文增多,閱讀速度加快,最終提高閱讀效率,提高人文素養呢?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為語文知識的獲取提供了條件。
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知識的獲取與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他還做能了另一個實驗,是關于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由此可見,多媒體計算機應用于語文教學過程不僅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識的保持。
3、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這個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國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并逐漸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其中包括:(1)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2)熟練、批判性地評價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儲、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運用多媒體形式傳達信息,創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將以上一整套駕馭信息的能力轉化為自主、高效地學習與交流的能力;(6)學習、培養和提高信息時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可見,信息素養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一起,構成了學生進行知識創新和學會學習的基礎。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條渠道,為學生創設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廣闊空間。
(1)組織學生課前收集信息。
(2)教會學生整理信息。
(3)針對疑點,篩選信息。
(4)引導學生運用信息。
(5)互相交流擴大信息。
4、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重新的確認。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
5、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楊振寧博士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工作的話,那么,進入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經濟一體化與專業分工日趨精細的大趨勢之下,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已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重要品質。
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應努力創設合作式學習的情境,切實為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協作能力搭建舞臺。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機互動、師機生互動、生機互動、生機生互動的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且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我們相信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將對新課標的實施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必將促進教育事業的欣欣向榮。
參考文獻:1、《語文新課程標準》
2、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3、裴娣娜教授《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及發展性教學策略研究》
- 上一篇:市直機關黨的建設工作交流會講話
- 下一篇:語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