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殘疾大學生的運用
時間:2022-08-21 09:58:19
導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殘疾大學生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研究者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了豐富的研究,但對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研究幾乎沒有。本文將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運用到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探究其是否適用于殘疾大學生。
一、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在殘疾大學生中運用的基本內容
(一)課程的教材、主要內容及形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全校必修課,共16個學時。由于目前沒有專用于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選用浙江省高等學校德育統編教材,由馬建青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二版)。在內容上,選取了“導論”、“自我意識”、“情緒”、人格”、“學習”、“人際交往”、“戀愛與性”、“挫折應對與生命教育”8個章節。教學形式采取在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常用的班級團體輔導形式,具體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團體心理活動、體驗式活動、心理測試、個案分析等。具體見表1。(二)授課對象。課程為必修課,面向全體大一學生。筆者授課共11個班級,其中聽障生班級8個,視障生班2個,肢殘生班1個。班級人數14~22人,小班上課,根據教學活動場景將學生分成1~2個小組,開展班級團體輔導的體驗式課程。其中聽障生班級采取手語雙語教學。(三)課程考核。為體現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對學生的成績考核分為3個部分:課堂情況(20%);3次實踐作業(30%);期末小論文(50%)。課堂情況包括考勤率(10%)和課堂分享發言(10%)。3次實踐作業包括:完成“人際關系中我的樣子”、“我的人際關系圈”、“我的愛情宣言”。期末小論文要求學生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寫出對課程的心得體會,體現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收獲的心理體驗,以及是否靈活運用到生活中。
二、課程有效性分析和評估
(一)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了解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掌握自我調適的基本知識”,這是課程目標之一,也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學生中存在混淆一般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情況,自己給自己貼標簽,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科學心理健康知識,增強自我認識,卸下了心理包袱。(二)培養心理健康意識。殘疾學生對生理健康特別關注,而心理健康卻容易被學生和家長忽視。通過課程,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課程中及課程結束后,有8位同學主動預約心理咨詢,有一位肢殘學生敘述說“生病導致身體殘疾,家里父母壓力大,自己亂發脾氣。以前卻從沒想過通過心理咨詢緩解壓力。”學生開始有意識保健心理健康。(三)運用心理調適技能。是否掌握并運用各項心理調節技能是本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之一。一位聽障生描述“在高中我得過抑郁癥,在這門課,我學到了很多情緒調節方法,如運動、看書、多找人聊天,聽聽歌釋放自己的壓力。”一位視障生描述“我曾固執認為學習心理學沒有用,經過8次課程,讓我更進一步審視了解自己,很多時候會分析一下失落或煩躁時情緒變化過程和原因了。”(四)增強自我認知。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自我認知層面的教學目標。有視障學生說“以前覺得對自己無所不知,通過課程中20個我的游戲,才發現對自己的了解其實只有一點點。”有一位視障同學描述“通過詢問身邊人他們心目中我的樣子,才知道在他們眼中我各不相同,要不是做作業,我不會去問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這點。”另一位視障生描述“通過課程知道了自己的氣質是抑郁質,讓我知道自己平時一些小糾結更多是因為這種氣質造成,而不是心理問題,這讓我不再為不時出現的小糾結太過擔心。”
三、健聽殘疾大學生與聽障大學生的課程效果分析
(一)健聽殘疾大學生的課程效果分析。1.班級團體支持的正向作用。在特殊教育學校,學校氛圍和班級同學之間尊重彼此,在課堂上表現出對彼此生命中苦難的深深理解,深刻的情感支持,生活學習中相互幫助。很多同學減少了曾經被欺凌、看不起的怨恨心理和自卑心理。有一位肢殘學生描述“我從小受到冷嘲熱諷,其他人都看不起我,在諷刺中我甚至萌發了自殺心理……直到來到這所學校,同學們沒有笑話我,我感到了希望和快樂。”班級團體的相互影響,增加了學生自尊,減少對自身殘疾的自卑感和羞恥感。2.對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強烈。一位視障學生說到“對于身有殘疾的我們,多多少少會有心理、性格上的問題”。16課時的課程安排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特別是人際交往、情緒調節、學習方面,視障生有強烈的需求。一位青少年期因病致盲的學生描述“自我14歲那年,突發性視網膜脫落導致視力下降,從此性情大變,從此多愁善感、郁郁寡歡,常認為與周圍人格格不入,覺得自己患有心理疾病。”一位視障學生說到“人際關系是我的一塊心病,從小到大就不知道怎樣與人交往。是性格的影響,還是后天學習影響的?很想去改變,但不知從何做起。”對殘疾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十分必要。3.增進了健聽殘疾大學生的社會化。一位視障學生描述“學著換位思考,理解事情的矛盾,不同人理解的不一樣,我的心里不像以前那么抱怨和發怒,覺得不公平了,心態平靜了。”健聽殘疾大學生對課程理解更加深刻,通過課程學習,增進了社會化,理解問題的角度更加立體多維。一位視障學生談到對戀愛的體會“為什么有的戀愛會失敗,有的能夠走進婚姻殿堂,可能不僅僅和時間長短、彼此是否了解有關,還和兩人相互經營、是否有技巧的表達有關。”(二)聽障大學生的課程效果分析。1.班級團體支持的雙向作用。一方面,班級團體情感支持對聽障生減少自卑和社會孤獨感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聽障生因為語言溝通困難,能用語言表達的情感少而單純,同樣的活動,聽障生因為語言交流困難,對課堂內容理解和體驗非常淺顯,和健聽人交往困難,加之在聾人文化群體中彼此支持和信任,更加減少與健聽人的交往。在課程互動中,有些聽障生使用主流社會語言被動,對不會手語的健聽人不愿意主動交流,不利于聽障生融入健聽人社會。2.課程中表現出生活技能能力不足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對生活技能的定義是,個體采取適應的積極行為,能有效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與挑戰的能力。[1]聽障生因為聽不見,人格特征表現固執、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易沖動性、易受他人暗示。[2]有時理解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兩極簡單化,與健聽人社會交往中會出現生活技能不足的問題。3.心理問題的普遍性與心理健康意識欠缺。前人研究顯示,聾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健全人差,心理問題檢出率較高。[3]在課堂互動中,老師詢問聽障生聽懂了嗎?他們會點頭,但其實并沒有真正理解或理解偏差。
四、對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
(一)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殘疾大學生的重要意義。本課程有效性分析呈現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特別是對視障生和肢殘生等健聽殘疾大學生效果明顯。而國內外研究發現,聾人經由同伴相處能夠感受到被社會接納和自在感[4]。因此如何從根本上提高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殘疾學生心理和諧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作用重大。(二)突顯特殊教育理念,開發專用于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殘疾大學生的課程開發,應該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殘疾大學生的特殊心理需要。教學內容、評價方法、教學方式都應該在理解聾人文化的基礎上改進,增加生活技能的培養。健聽殘疾人心理健康課程內容上要考慮創傷心理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運用藝術性表達,增強殘疾大學生的自尊感,探索生命的意義,培養自信。(三)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注重發展的取向。在課程實踐中發現,殘疾大學生自卑、低自尊、敏感多疑、孤獨等心理問題與他們身有殘疾的經歷有關,在課程中的活動體驗以及特殊學校關愛、尊重的氛圍,都能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發應以發展為取向,幫助殘疾大學生建立良好心理素質,更好地融入社會。
作者:江楚娟 單位: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Lifeskillseducationinschools[Z].Geneva:WHO,1997
[2]GreenbergMT,KuscheCA.PromotingSocialEmotionalDe-velopmentinDeafChildren[M].Washington: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1993,24:10~11
[3]劉在花,許家成,吳玲.聾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8:91~95
[4]Kirk,Gallagher,Anastasiow,etc.特殊教育概論[M].韓福榮,曹光文譯.臺北:雙葉書廊,2011
- 上一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項目化管理探索
-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