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
時間:2022-05-12 04:39:09
導語:創業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大學教育起源于歐洲中世紀,當時由于農業社會對科學技術依賴性較低,科學知識尚未從教育體系中單獨脫離開來,因此,并不存在所謂的專業教育。17、18世紀在歐洲爆發的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導致了學科的不斷分化和知識的日趨專精,技術的更新導致了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社會分工的加快,從而也使得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2】專業教育正是基于內在的學科體系發展完備和外在的社會需求增加的綜合影響下,日益成為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主流。盡管專業教育從出現的一開始,就一直飽受教育家和社會學家的不斷批評,但是,時至今天,專業教育仍然是各國高校普遍采用并延伸至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業教育起源于1919年美國開展的業余商業活動。194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yles.Mace教授率先將《新創業企業管理》這門課程首次引入到大學課程中。然而“在隨后的1945年-1970年的20多年里,美國處于大工業時代,經濟高速增長,大公司繁榮發展,而小公司不斷減少,創業教育缺乏成長的土壤”【3】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遭遇了新一輪的經濟危機,經濟發展速度放緩、通貨膨脹率突出、工人大量失業、一些大的工廠和企業也紛紛倒閉,與此相反的是,“出現了大量新成長的中小企業卻創造了美國經濟中81.5%的就業機會”【4】。于是,在這場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創業者所掀起的創業革命的沖擊和影響下,以美國等為首的世界各國政府及高校開始反思傳統的專業教育,紛紛采取相應措施,并結合本國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世界范圍內的創業教育迅速發展。在創業教育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人們意識到“創業教育在培養學生獨立創業的技能,緩解就業壓力方面確實具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如果將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僅僅定位于操作層面,則很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缺乏對創業基礎素質的培養和鋪墊,單純的創業技能培訓很難導致創業的成功。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表層的理解可能忽視高校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更為崇高的時代使命”【5】。于是,創業教育的內涵從最初的創業技能培訓逐漸豐富為涵蓋創業素質培養、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培養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創業教育逐漸走向了系統化、理論化、普及化的成熟發展階段。透過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歷史發展脈絡,可以看出,兩者雖然產生于不同的時代,雖然產生前后的背景和社會環境不同,但作為兩種教育理念,兩者都是“高等教育內在邏輯發展的必然,也是對社會需求回應的必然”【6】。因此,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一樣,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模式,這是探討兩者關系的邏輯起點。
二、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關系的邏輯分析
概念是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也是邏輯思維的最基本單元和形式。因此在分析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兩者間的關系時,需要明確兩者的概念。所謂專業教育“是根據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專業劃分為大學生提供的專門教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成為該專業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7】。關于創業教育的概念,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但是“創業教育并不是單純的創業技能培訓,而是創新素質和創新意識培養”的觀點,已經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8】,其根本價值取向是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以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勞動者創新意識、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要求。
(一)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和載體
專業教育是按照學科門類或技術領域劃分的,重在傳授某一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從而培養成為該專業領域的專門人才。現代大學自18世紀誕生以來,實施專業教育就是其顯著的特征之一。盡管專業教育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弊端,但是人們至今尚無法找出比專業教育更科學、更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主要依托和形式而開展人才培養活動的作用和地位,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決定著社會的職業分工,而且無形中引導著社會需求和高等院校內部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計劃、課程評價等。因此,“只有將創業教育的開展貫穿在大學教育的始終,并不斷地滲透到專業教育中,創業教育的開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9】另外,創業教育的真正價值在于喚醒、激發個體內在的創新意識、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盡管人的創造性不能像具體技能和技巧那樣可以直接教授獲得,但是“通過現代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所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教授”【10】,卻有助于創新意識、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雖然“創業教育不能使學生成為一個比爾蓋茨和喬布斯,但卻可以教給他們成為一個成功創業者所必須的技巧與技能。”【11】而這種技巧與技能的提升恰恰需要基本理論和知識的傳授與掌握。因此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和載體,為創業教育提供了理論知識的基礎和具體開展的學科平臺。
(二)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不斷縮短,知識的經濟效應越來越突出,社會發展極其需要基礎扎實、文理兼通、具有創新和創造能力的綜合應用型人才。但大多數高校因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化培養模式,學科之間、學科內部各專業之間聯系被隔斷,知識結構與視野嚴重受限,傳統的專業化教育制約了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過度專業化的管理體制與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沖突日益突出。這種矛盾沖突導致的表現形式就是“人才結構單一,學生思想僵化、大學生創新和創造能力較弱,大學生就業問題突出”。因此,創新是專業教育深化改革所應追求的價值之一,而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創新,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恰恰可以解決上述沖突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多的教育實踐也證明,“創業教育在處理基礎與專業、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教與學等關系,避免教學內容偏窄、偏專、偏深的傾向和加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相融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另外,創業教育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實踐應用等方面的了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專業課教學。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有益補充,也應是專業教育深化改革與發展的趨勢。由此可見,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緊密結合、相互融通、彼此滲透的整體,不是相互割裂、毫無關聯的孤立個體。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和載體,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有效補充和發展趨勢。脫離了專業教育的創業教育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缺少了創業教育的專業教育必將索然無味。創業教育只有融合于學校的整體教學體系中,與專業教育形成有機聯系,依托專業教育為載體才能順利開展,才能取得實效。
三、創業教育開展的有效途徑
“如果創業教育不僅能夠在學科教育中明確定位,而且能反過來塑造專業教學,那么創業教育將對高等教育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13】而有效開展創業教育,需要在課程滲透、教師影響、機構協調、政企體系支撐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課程滲透
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和關鍵。因此,以專業教育為依托,構建跨學科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創業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課程滲透應至少包括課程設置原則和課程類型兩個方面。創業教育課程在設置時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注重創新性,應從社會需求出發,將創業教育所應包含的關于創新意識、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等要素融入到課程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課外實踐、課程評價等每一個環節中。二是注重滲透性,應從創業教育的理論知識構成出發,淡化現有的學科界限,整合經濟學、管理學、法律學、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知識,并在內容編排上注重各學科間的交叉性和滲透性,從而為拓寬學生的綜合知識結構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注重本土性,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校的實際出發,因校制宜,逐步建立學科門類豐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依據創業教育的功能、特點,創業教育課程類型應主要包括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四類。必修課程是創業教育的基礎課程,培養的是學生從事創新和創造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應包括培養創業教育所需的各種能力、素質和意識的知識,涉及經濟、管理、心理、投資分析、創業構思、融資、法律、創業實訓等方面,其所包含的知識應具有專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應為學生提供創業所必須的理論基礎;選修課程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有選擇地學習,其所包含的知識應具有廣泛性和通識性,其目的是滿足各類學生的發展需要,有助于學生形成平穩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的知識結構。學科課程,要結合各個專業的特殊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創業教育與各專業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旨在為大學生基于個人的知識背景探索適合自身的創業之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點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偏向于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結合,課程內容應包括投資策略、營銷手段、創新技巧、創業管理、案例實訓等方面,課程形式可通過參加論壇講座、參與社團協會、參觀企業、聆聽企業家報告、參與市場調查、撰寫創業方案、投身創業計劃大賽和模擬經營等綜合實踐活動來開展。
(二)教師影響
教師是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唯一的“活”的教育要素,也是創業教育開展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師資類型單一,絕大多數教師都屬于學歷型、科研型,創新創業素質較為缺乏,這給專業教學過程中滲透創業教育帶來很大局限。”【14】因此,培養和開發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成了當務之急。一方面應在校內選拔各學科的優秀教師、整合學校各類優質資源,集體協作地對大學創業教育進行研究,腳踏實地,而不是作秀應付式的教學;另一方面要開門辦學,遴選或聘請校外的企業家、具有創業經歷和創新能力的社會精英擔任活動實踐導師,指導創業教育的開展。具體而言,教師的影響可以通過編制課程教材、直接講課、指導產學研一體化、創設情境體驗等方式來實現。在編制課程教材時,要針對創業教育的不同階段和學生不同需求的特殊性,有針對性選擇相應的課程內容,既要注重內容的通識性、基礎性,又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還要注重內容和內容之間的銜接性以及與實踐應用的一致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教師分班、分小組教學,針對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和創新性,采取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和虛擬體驗式教學,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實踐應用、創業高峰體驗、模擬企業管理等形式,將創業教育的最新理論知識和實踐探索帶入到學生的課堂中去,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素質做好準備;在產學研一體化的過程中,每一小組的同學均應配備由學科專家、創業家和社會精英三方組成的指導小組,貫穿指導學生從創業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創業研究、知識應用、實踐操作的整個過程;在情境體驗中,企業家和社會精英可以將親身經歷或身邊的實例,甚至當前遇到的困惑,通過現身說教和創設情境的方式,“親述其成敗得失,讓學生分享其成功的喜悅與挫折的悲傷,思考其跌宕起伏的緣由”【15】,讓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通過企業家和社會精英在課堂中的示范作用,使學生在猶如身臨其境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感受“融合”的魅力。
(三)機構協調
縱觀創業教育開展較為成熟的美英等國的高校,均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研究中心或者委員會來具體協調創業教育的深入開展。我國教育部在2010年4月成立了全國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標志著我國已將創業教育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這無疑給創業教育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對接教育部的相應工作和順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各高校理應成立創業教育的機構或委員會,來全面協調創業教育的深入開展。各院校的創新教育機構或委員會,應旨在對創業教育工作進行研究、論證、咨詢、指導、評估和服務。機構的組成部門由學校自行組建,應包括商科學院、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發展規劃處、財務處和科研處等部門,下設實體的辦公室具體負責相應事宜;委員會需要由校領導、學科專家、資深教授、課程與教學論專家、企業家、創業家和社會精英等共同組成,下設秘書處具體負責相應事宜。創業教育機構和委員會的具體職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重點搭建開展創業教育的交流平臺,具體指導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工作;二是要做好將創業教育的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改革等工作;三是要做好對學生的組織選拔、遴選培養和具體評價工作;四是要做好開展創業教育所需資金的募集和財務管理的相關工作;五是要做好師資選聘和考核工作;六是要做好與政府、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工作;七是做好創業實踐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工作;八是要做好師資培訓、經驗交流以及宣傳推廣工作。
(四)政企體系支撐
在美國,創業教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與完善的社會化支持體系有著莫大的關系。因為創業教育的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的全力支持,需要財政、稅收、制度甚至人事的統籌安排。因此,應當構建一個系統的政企支撐體系,并明確體系內相應組成要素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創業教育實施的實效。因此,當務之急,國家層面除了制定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指導性文件之外,還應該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制度和政策傾斜制度,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對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關注;鼓勵高等院校和地區以及當地商業支持伙伴之間的密切聯系;對部分創業教育開展成效顯著的高等院校給予一定的辦學自主權,鼓勵高等院校探索嘗試創業教育專業學位和選輔修第二學位,鼓勵大學在學科課程中加強創業技能的合作培養,積極引導高等院校采取靈活的學籍管理措施,如鼓勵學生創業、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休學創業等。同時,要通過各類大眾媒體大力宣傳創業教育的積極意義,宣傳報道創業成功學生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形成重視創業教育的輿論氛圍。企業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創業教育實施的最終受益者。因此,企業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的作用將會更加凸顯。企業應提高認識、轉變思路、主動出擊,充分發揮在資金、實踐性師資、實踐性生產環境等方面的優勢,自覺將員工選拔和培養的端口前移至學校;與高校一起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展創業教育的相關教學工作;主動開放生產車間和實驗基地,為學生提供全真環境環境的實踐平臺和實戰場地;強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設好大學生創業園和企業乳化基地,促使創業教育的科技成果和商業方案及時轉化為生產力,產生經濟效益;積極為學生提供從事創業教育的經費支持,主動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和創業風險的指導工作。總而言之,創業教育的開展,順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合乎社會發展的需求。而在這一過程中,課程滲透是核心,教師影響是關鍵,機構協調是保證,政企體系支撐是動力。只有正確認識這四方面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將創業教育有效開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劉小廷工作單位:正德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國外大學創業課程設置思考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磨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