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產實習實踐與課堂教學探討
時間:2022-04-16 11:13:00
導語:大學生生產實習實踐與課堂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石油類相關專業學科歷來抓基礎,重實踐,是典型的工業工程類專業,也為我國能源行業源源不斷提供各類人才。生產實習實踐是培養和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加深理論知識、全面了解石油行業的重要環節,大力促進課堂教學和生產實習的交叉融合、完善產學研體制機制建設是有效促進生產實習的關鍵,可以為石油企業—高校的產學研提供指導。
關鍵詞:石油類專業;生產實習實踐;課堂教學;交叉融合;產學研體制機制
生產實習實踐是各高校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教學模式。對石油類高校亦是如此,石油類高校主要以石油的開采和利用為研究對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養為己任,以科技知識為國家奉獻能源為使命,故在石油類高校中,生產實習實踐顯得尤為重要。生產實習實踐教學是學校實現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學生生產實習實踐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創造效益,實現自我的提升。但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離不開理論,理論與實踐同樣重要。就現在而言,生產實習實踐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利用課堂教學實現生產實習實踐的效果最大化成為熱點。就石油高校大學生生產實習實踐與課堂教學互促進的方法進行如下探討。
一、石油高校生產實踐存在的問題
生產實習實踐是檢驗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學生的生產實習實踐還存在一定問題,并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生產實習實踐環節存在問題是石油高校的普遍現象,現將對學生生產實習實踐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問題。1.學生在實習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不明確此次生產實習主要目的和達成目標,對實際工程問題了解不充分,實習過程中盲目、目標不明確。2.專業課程設置時間滯后,學生對所實習的環節沒有概念,對所參觀實習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及相應裝備的工藝、結構和特點較為陌生,致使即便到達現場也收獲不大。3.因生產企業對公司重要信息保密、安全事故等較為顧忌,學生能接觸生產一線的實習單位相對較少。實習單位給學生安排的實習工作不夠全面,學生的實習范圍較窄、形式單一,導致學生現場動手操作機會少;由于有些企業的實習模式陳舊,學生使命感較差,被動執行,導致實習效果不理想。4.學生主觀能動性不足,雖然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其理論聯系實際的獨立能力很差;有些學生實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真正地學大知識,而僅僅是為了最后的學分及實習成績,沒有真正的實際操作,所以實習過程中疲于應付的現象較為嚴重。由于生產實習存在以上問題,一方面無法調動學生生產實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難以實現石油企業在以產促學的最大優勢,石油生產實習效果較差。必須大力促進課堂教學和生產實習的交叉融合,完善產學研體制機制建設。
二、石油類專業生產實習與課堂教學融合促進方法研究
產教融合是指深度開展學校和企業合作的方式,可以針對性地培養人才,讓學生把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際之中。目前產教融合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廠中校,二是校中廠。廠中校即在企業或工廠中建立學校,企業利用自身內部資源及企業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培養,培養出企業自身所需要的人才。校中廠則是在學校建立工廠,這種模式以課堂為主,實踐教學為輔,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實現學校與工廠的雙贏。1.廠中校。廠中校主要是對企業而言,企業針對本單位所需要的人才進行培養,培養本單位的專職人才,企業支持員工的學習,然后員工在學有所成之后能更好地為單位創造效益。這種模式是針對上班族而言,對于學生來說很少有廠中校這種模式。2.校中廠。對于學生而言,人才的培養絕大多數都是采用校中廠這種模式。學校先對大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熏陶,然后再由實習單位對其動手能力進行提升。為了達到較好的實習效果,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強化。(1)轉變思維和培訓模式。建立有效的動力機制是搞好生產實習的前提,做好學生動員與思想工作,避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僅僅是走馬觀花,并未對工程實際有透徹的了解。改革學生生產實習實踐的考核形式,很多高校要求學生進行實習,而最后評定實習的標準只為一本實習手冊或實習報告,很多學生不看重實習的過程,而把實習報告寫得很好,最后的實習成績卻為優秀。高校應該改革考核形式,學生生產實習不僅要完成實習報告,而且每天要進行考核,實習結束后請校外指導老師參加學生考核答辯環節。(2)興建校內實習基地,實行“校內實習加校外實習”的模式。先讓學生在學校進行實習,有了一定的實習基礎,再去實習單位進行實習,這樣學生對工程實際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讓學生去實習單位進行現場操作,減少擔心學生出安全事故而放棄對其提升動手能力的現象。學校老師與實習單位加強溝通,指派校內指導老師和校外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問題式專題式指導,由學校老師和企業指導老師共同對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解答。(3)建立長期的穩定的實習基地。學生找工作時可以進校企合作單位,由于學校與企業進行長期實習單位的合作,知道學校想提高學生哪方面的動手能力,這樣更加有針對性,很多同學最后參加工作會選擇實習單位,這既為企業引進人才做出了貢獻,也為學生選擇實習時提供了更多的平臺。(4)加強師資培訓。派遣有經驗的教師負責學生的實習工作,不要短時間經常輪換,有經驗的老師帶新的實習負責老師,這樣一直傳承下去,實習指導老師最好是雙師制,既是高級工程師又是教授,這樣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管是理論問題還是實際問題都能得到最好的指導。(5)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工科類的學生在實際生產實習中需要很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且還要擁有獨立自主分析的能力,這在石油類高校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石油專業產學研體制機制建設模式
產學研體制是采用產學互動、校企結合的方式,高效整合教學、科研、生產等活動或資源,順利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并為社會服務,從而進一步推進高校教學質量和長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有效地產學研體制能夠縮短教學與生產實際的距離,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以及實際生產的感受,很多高校采用“校內-校外、集中-自主、參觀-參與式”實習相結合的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使學生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現就以下幾種模式進行分析。1.“3+1”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3+1”模式,“3+1”即前三年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使得學生擁有牢固的理論知識基礎,后一年去企業公司實習,培養一定的動手實際操作能力,為以后正式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2.“311”模式。目前也有部分高校推崇“311”模式,本科實習五年制,其中“3”指本科生前三年在校學習理論知識,“1”指第四年到生產單位培養,“1”指第五年再回校學習一年的一種新學制,學生最后一年回到學校可帶著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生產、科研中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點做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也可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和水平,為畢業后的工作打好基礎。3.“4+1”方案。較少高校采用“4+1”方案,即本科實行五年制,其中1年時間分為兩段下工廠實習。
四、結論
石油類高校大學生生產實習實踐是多因素、多方面復雜的教學活動,它對高校工科專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其他教育環節所無法代替的作用。只有學校高度重視,企業積極支持、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適應時代要求,具有創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實現專業寬口徑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出專業化、多樣化、個性化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閆方平.石油工程技術專業頂崗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
[2]高山,王冀川,王有武,陳國棟,趙淑貞.以就業為導向創新農學專業畢業生產實習模式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2017
[3]殷長龍,劉東.石油類理工科專業認識實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3
[4]張太亮,陳馥,全紅平,戴珊珊,馬喜平.石油高校應用化學專業生產實踐現狀及改革探究[J].大學教育,2012
[5]李娟,劉蕓,劉健寧,張文英.高校理工科本科生產實習若干問題分析[J].管理觀察,2017
[6]王亮,張玉敏,彭望明,胡思前.地方綜合性大學化學專業生產實習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廣東化工,2016
[7]崔傳智,武麗麗.石油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
[8]楊漢勇.機械制造專業生產實習改革途徑研究[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7
[9]王越之,金業權,邢紀國.石油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現狀及改革設想[J].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
作者:敬爽 陳振 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 上一篇:大學課堂日常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
- 下一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機構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