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
時間:2022-07-23 11:03:06
導語: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研究中,逐步實現自我超越的發展方式,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的必經之路。本文針對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方面提出加強教育學科知識建設;從提高學科教學能力方面提出開展反思性教學;從提高科研意識和能力方面提出創建教師研究團隊等相關策略。
關鍵詞: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反思性教學
一、引言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和豐富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1]。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態度、知識涵養和教學技能等方面不斷得到成長。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是外語教師個體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增強信心、提高技能、更新深化學科知識、強化意識、個人專業生活中內涵和外延共同發展的過程[2];是外語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工作態度等持續發展和提升的過程[3];也是外語教師通過不斷學習新理論和教學方法,對已有知識、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進行不斷重構的過程[4]。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包含專業知識技能、自我道德和自我教育等方面[5],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思考、學習,探尋解決教學實踐中產生各種困惑的恰當途徑,提升專業核心素養。綜上所述,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不斷更新和豐富其內在結構,促進其教學能力及科學研究能力等方面得到不斷的提升和發展的過程。
二、制約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在高校,教師的發展離不開教學,教學的提升離不開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教研相依的事實說明教師即研究者。作為高校外語教師,必須把教學科研結合起來,以教促研,教研相長,才能稱之為有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行為。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對高校外語教師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發現有95%以上的教師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對教師的個人成長和業務提升起關鍵作用,超過60%的教師對能參加業務進修有很大的期待,30%的教師認為能夠成為優秀教師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終極目標。以上數據表明高校外語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和需求非常強烈,但是目前高校外語教師的發展現狀和困境極大地阻礙了其專業發展,主要原因如下:1.知識結構單一,教育教學專業理論知識不足作為高校外語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還應該通曉高等教育的理論知識。然而,我國大部分高校外語教師的知識儲備源于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等單一學科的理論指導,教師在入職前所接受的大學學歷教育偏重于語言技能的培養,對于高等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跨文化知識等方面的儲備明顯不足,形成只具備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導致入職后不少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技巧,在教書育人方面主要扮演了語言知識和框架的“講解者”和“示范者”的角色,缺乏必要的文化因素的滲透和熏陶,導致課堂教學乏味,學生課堂參與度偏低,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象頻頻產生。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欠缺嚴重阻礙了教師進行教學類科研成果的提煉和升華,無法完成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往返”,影響了該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科研是教師由教書匠成為思想者,由“知識的消費者”成為“知識的生產者”的最佳途徑[6],教研相長,沒有科研和理論的提升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2.課堂教學任務重,日常教學工作投入精力和時間過多作為高校外語教師,承擔著繁重的課堂教學任務。據調查,大約有78%的教師平均周授課時間為12節,為了準備課堂教學,教師平均日備課時間在1.5-3小時,50%的左右的教師周集中備課時間約2小時。如此推算,該群體大部分教師每周累計個人備課時間約為7.5~15個小時,其中有35%的教師的備課時數達到周20小時以上。此外,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余,高校外語教師還承擔著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指導、完成導師制的任務、評估測試、作業批改等各項要求。繁重的教學任務使得高校外語教師投入到學術研究、論文撰寫、參與各種提高自身專業學術水平的科研活動等方面的精力和時間明顯不足。教學負荷與科研投入之間的矛盾集中表現在規定的教育教學工作量占用了他們主要的精力,使其無法自主支配時間進行學習和和專業反思,導致心理空間被嚴重擠壓,制約了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實現自我突破和跨越式發展的機會。3.研修機會少,獲取教育教學前沿信息有限研修、培訓、學術會議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業務能力、實現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使從事一線教學實踐的教師有機會接觸相關理論,對平日的教學進行梳理和思考,實現從實踐到理論的提升。雖然近幾年高校外語教師參加進修發展的機會有所增加,但是仍然滿足不了龐大教師群體的實際需求。2008年,取樣230所大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77所高校外語教師三年內沒有參加過國內學術培訓,39所高校的外語教師沒有出席過國內的專業學術會議,68所院校的教師沒有國外研修或訪學經歷,174所院校的外語教師沒有機會參加國外學術會議[7]。此外,國內前沿的外語研究資源分布很不均衡,地方普通高校中外語研究資源比較匱乏,學科研究的前沿信息獲得途徑少。資源的匱乏成了阻礙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現為“缺乏系統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和“缺乏必要的教師培訓資源,如培訓專家、培訓課程和培訓材料等”[8]。
三、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分析
針對地方高校外語教師專業工作時間壓力突出,日常教學工作時間和精力投入與科研、專業學術研究所需時間與精力投入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9],教育教學專業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等現狀,提出以下策略和措施,以期幫助地方高校外語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專業發展水平。1.加強教育學科知識建設,促進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外語教學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涉及多門學科知識,不僅要求教師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廣泛的學科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應用語言學、統計學等。職前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階段。因此,利用職前培訓對入職教師進行外語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技能與策略等與課堂教學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指導,從理論的層面對外語教學進行分析,從實踐的角度對課堂教學進行梳理,加強教育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習得理論對外語教學的指導作用。教學能力則需要通過研修教師教育課程的相關理論,通過對實踐教學的指導,獲取經驗逐漸積累而成[10]。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困難之處就是因為缺乏教育教學相關知識,很難把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提升到理論層面,在科研方面表現為難以出成果。因此,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要從充實外語教育教學理論以及相關的社會學和統計學等學科知識入手,提高在崗自我發展的效能。2.開展反思性教學,提高學科教學能力反思性教學是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可持續性的保證。教師通過對自己的教學活動的觀察和思考,溝通教師“所倡導的理論”與其在實際教學中“所采用的理論”,達到改進教學行為的目的[11]。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教師既是從業者,又是研究者。通過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分析和研究,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職業能力。經過實踐-反思-實踐這一循環過程,保證教師專業得以可持續性發展,形成循環往復的反思性教學過程。由此可見,教師專業發展是在教師進行反思和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實現的[12]。通過反思,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吸納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并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指導課堂教學活動并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驗證教學理念和策略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3.創建教師研究團隊,提高科研意識和能力,力爭教學與科研共同進步教研相長,教學為科研提供真實的數據支撐,科研提升課堂教學的理論水平。科研意識和能力的提高為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導向。針對高校外語教師重教學輕科研這一普遍現狀,開展一些與教學相關的科學研討活動,以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研討對象,通過理論層面的分析探討教學中應該采取的改進措施和策略,以此激發廣大外語教師的科研興趣,強化他們的科研意識,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優秀的高校外語教師不僅要懂得用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而且能在教學實踐中從事理論研究,做到教學和科研共同提高[13]。周燕等通過一項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實驗,說明教師的發展愿望是推動反思實踐能力的動力,提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實現自我專業發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14]。文秋芳等提出通過聚焦課堂關鍵問題來建設教師研究合作團隊。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和專業理念的引領,研究課堂關鍵問題,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契合,增強研究的現實性,提高研究的有效性[15]。
總之,在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這一漫長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專業自主能力和自我發展意識,把專業自主的“精髓”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較高的認知層次對教學實踐進行指導,實現教學觀念科學化。同時,加強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教學科研提高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通過反思性教學實踐活動實現教師專業自主發展。
作者:劉雪梅 單位:濱州學院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教師教學競賽促教師素質的提升
- 下一篇:中醫學教師教學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