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教師教學能力研究

時間:2022-07-23 11:14:31

導語:中醫學教師教學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學教師教學能力研究

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和靈魂。群眾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推動者以及社會歷史發展最終的成果享有者,因此,我們的一切事業都應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尊重實踐,實事求是,既依靠人民又引領人民前進。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貫徹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之中,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輝煌成就[1]。中醫學是隨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實踐積累而形成的醫學體系。中醫學的千年傳承,離不開系統的理論體系、豐富的治療方法、嚴謹的組方原則,更離不開“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中醫學認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種以人為貴,重視人的生命價值的認識是中醫傳統文化的思想基礎,也是新時期中醫傳承的重要內容。中醫學幾千年的薪火相傳,也始終不離人民之本。對中醫學教師而言,在當代中醫教育模式下認真學習群眾觀的理論和方法,具有提高理論水平和提升教學能力的積極意義。

1以人為本轉變教學觀念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認為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教學活動的主體同樣是人,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教學活動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因此“以人為本”應該包括“以教師為本”和“以學生為本”兩方面的內容,二者并不矛盾,而統一于恩格斯“歷史的發展是人民群眾合力的結果”這一觀點。1.1教學應堅持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為本之“本”,當作“執掌、統轄”之意解。蘇聯教育家凱洛夫認為:“教師本身是決定教學的培養效果之最重要的、有決定作用的因素……教學的內容、方法、組織之實施,除了經過教師,別無他法。”[2]以教師為本,是教師功能作用的一種客觀描述,是教學規律的正確反映[3]。教師要明確自身的主導地位,既不做高高在上的“教皇”,也不做不負責任的“導游”。烏申斯基說過:“教育者的人格對年輕的心靈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無論是教科書,還是道德篇言,或是獎懲制度,都代替不了這種力量。”中醫學教師應注重“德才雙修,以德為先”,一如晉代隱士楊泉所指:“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對于黨員教師而言,這種責任感也是“黨要依靠群眾又要教育引導群眾前進”群眾觀的具體體現。1.2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之“本”,當作“根基、主體”之意解。教學過程中,學生本身是以主體人的身份存在的,其根本意義在于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健康發展作為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3]。以學生為本,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觀念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更強調因材施教、因業擇術、以術傳道。正如《學記》所說:“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在教學實踐中,中醫學教師應借鑒其他學科專業的先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PBL、BOPPPS、MOOC和翻轉課堂等,借他山之石傳中醫之道。

2尊重實踐改進教學方法

鄧小平群眾觀強調“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要向群眾學習,了解群眾的實際情況和問題,以便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同一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必然會出現差異。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這種差異,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既“問需”又“問計”,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找到組織教學的最佳方案。事實上,教學方法的改革源于學生強烈的需求,有調查表明[4],專家和學生對課堂教學最不滿意的是教學方法和手段。近年來,教學方法改革一直作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受到政府、高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目前的教學中可選擇的方法很多,比如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PBL教學、三明治式教學等等,關鍵的問題是優化選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學方法是否適用,只能依靠教學實踐來檢驗,并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從歷史的角度看,沒有一種教學方法可以解決所有的教學問題,因此推陳出新是教學方法發展的必然和常態,對傳統教學方法只要加以完善,合乎教育發展潮流,也可以做到舊法新用。就當前西方教學方法的發展特點來看,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太可能達成日益豐富的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幾種方法的有效綜合,形成方法的群體[5]。中醫藥知識薪傳不息,得益于不斷傳承和發展的中醫教育。由于其理論和實踐性都很強,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兼顧思維訓練和技術掌握兩方面內容。正如《禮記•學記》所云:“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對于中醫教育而言,必要的教學方法與技能實踐是優質課堂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們應在尊重醫學實踐規律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以期更好的教學實效[6]。

3實事求是提高教學質量

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寫道:“‘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面對新形勢不斷進行調整和創新,十六大以來,黨提出了“執政為民”的新理念,將“以人為本”作為群眾觀的核心,形成了以“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要求,以“求真務實”為方法,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為內容,以“保持黨的先進性”為保證的群眾工作新體系;十八大提出要將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衡量黨的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在全黨廣泛開展了群眾觀和群眾路線教育[7]。上述歷程為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論指導。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市場經濟的沖擊以及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教育大背景的變化,教學質量的提高既面臨著發展的挑戰,也面臨著進步的挑戰。作為高校教師,應實事求是,積極應對,既不能拋棄過去堅持的嚴格的邏輯推理、理性思維的要求,循序漸進的原則,也不能因循固守一切老套套[8];既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優化學科專業知識,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又要促進學生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9]。中醫教育有其自身特點,要求教師們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因時制宜”,遵既循中醫傳統教育規律,又契合時展規律,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不能自欺欺人。正如明代醫學家李梃告誡弟子門生所言,“讀《入門》書,而不從頭至尾靈精熟得一方一論,而便謂能醫者,欺也;熟讀而不思悟融會貫通者,欺也;悟后而不早起靜坐調息,以為診視之地者,欺也;診脈而不以實告者,欺也;論方用藥,潦草而不精詳者,欺也;病愈后而希望貪求,不脫市井風味者,欺也;蓋不患醫之無利,特患醫之不明耳。屢用屢驗,而心有所得,不纂集以補報天地,公于人人者,亦欺也。欺則良知口以蔽塞,而醫道終失;不欺則良知口益發揮,而醫道愈昌”。

綜上所述,中醫學跨越了數千年的時空,是歷代醫家在不懈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而逐漸形成的一整套獨特而系統的診療疾病的理論和方法,其形成和發展是符合自然科學和唯物辯證法基本規律的。群眾觀立足于以人為本,強調尊重實踐,實事求是,是黨的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中醫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傳承始終不離人民之本,中醫學教師應牢固樹立黨的群眾觀,并自覺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工作中踐行群眾觀,以轉變教學觀念為基礎,以改進教學方法為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富于創新,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實現新形勢下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哲,徐中,李蓉.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三題[J].理論導刊,2013(10):60-64.

[2]凱洛夫.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58.

[3]高笑天,王友興.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關系的解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2):69-71.

[4]鐘秉林.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9(1):8-10.

[5]呂紅日.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思考———歐美日近三十年教學方法變革的歷程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10):38-45.

[6]張喆,楊夢靈,朱銳.中醫教學方法源流考[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6,8(4):217-219.

[7]羅燕.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群眾觀創新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3.

[8]王義遒.高等學校提高教學質量面臨的挑戰[J].中國大學教學,2007(2):12-17.

[9]朱新武.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3(6):124-127.

作者:呂凌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