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頂崗國培與高職教師成長力關系探究
時間:2022-10-10 11:00:42
導語:企業頂崗國培與高職教師成長力關系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的來源主要是高校畢業生,實踐經驗欠缺,實踐能力偏弱,無法有效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種現象已經引起各高職院校以及研究學者的重視,并開展了各項研究。李蕊在《高職教師頂崗實踐實施策略建議》一文中指出要建立頂崗實踐長效機制。王升平在《高職專業教師頂崗實踐培養模式的有效性探究》一文中指出,通過直接脫產下企業頂崗實踐的方式提高年青教師的實踐能力。張君維在《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實施途徑探討》一文中主張建立專業教師頂崗實踐基地。這些研究都在探討高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但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企業方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參與進來,以及如何提高企業的參與積極性。
2企業頂崗國培對高職教師成長的意義
2.1實際意義
第一,建立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成長通道。通過企業頂崗國培項目,提高企業參與對教師培養的積極性,接納教師融入企業,使高職教師在實際對應的工作崗位中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無縫對接。通過在企業頂崗實踐,教師可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經營中的先進專業技術進行無縫對接,從而達到知識和技能的水乳交融境界,剔除與當前知識背景不相符合的老化理論,吸納與時俱進的專業技能,在頂崗中見“真知”。第二,調動校、企、人三方的參與積極性。通過企業頂崗國培,可有效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教師深入企業履行專業崗位職責,企業員工進入院校擔任專業課程教授工作,行業與專業間的共性與差異,在不斷的學術研討與技能實操中使專業知識在幅度上和縱深處逐步得以體現,企業崗位的設置、項目專業的變更、專業核心課程的修改、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等,都應在持續交流和合作中走向深入,并有憑有據。
2.2理論意義
第一,政策意義:是對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中關于頂崗實踐國家級培訓的政策實施研究。有助于政策更好的發揮其價值,使政府、學校、企業共同參與教師頂崗實踐培訓,有助于保障培訓質量。第二,在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的管理之下,企業同行間的優勝劣汰,使市場成為教師企業頂崗實踐結果的最終裁判,角色的轉變,無形中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形成主人翁精神,從而建立具有創新理念的教學結構與思維。
3研究內容
3.1頂崗國培在高職教師實踐能力方面發揮的作用
高職院校教師通過參加企業頂崗培訓項目,了解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工作組織方式、管理模式等基本情況,學習與所教專業相關領域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掌握專業崗位的操作技能。在職業教育理念、思維模式、實際工作需求等方面總結企業頂崗在促進教師實踐成長能力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3.2分析高職人才培養的客觀規律及其對教師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頂崗實踐是培養真正的“雙師型”教師,保證教育質量,實現高等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辦出高等職業院校特色,提高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3.3政、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保障培訓工作有效實施
由政府教育部門與企業聯合開展的企業頂崗國培成為促進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成長新的重要途徑,由多方共同參與保障培訓的順利實施,使得這一途徑具有較大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3.4完善相應的配套服務體系
第一,加強與企業領導的溝通,使企業領導認識到,國家級師資培訓的重要意義所在,進而協調好生產管理與教師培訓的關系,把優秀的技術人員分配到培訓班上作為指導教師對參培教師進行培訓。第二,加強學員管理,建立科學的國培學員考評體系,提升國培證書含金量,建議將培訓成績作為學員晉升職稱、認定雙師素質的有效憑據;以促使學員和所在單位更加重視國培。
4亟待解決的問題
4.1企業的開放度
由于企業參與頂崗國培更多的是帶有公益的性質,接收教師頂崗實踐的企業不夠重視,參與面小,參加企業頂崗國培的教師只占高職院校教師比例的一部分,因而無法真正獲得企業崗位實際有效信息,普及面受到限制。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使企業能更多的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
4.2教師參培的規模
2011年到2013年三年間的企業頂崗國培項目共計劃培訓教師數量占高職院校教師數量不到30%,規模偏小,需聯合更多優秀的企業,政府部門提供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鼓勵更多的教師參加培訓,使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呈現整體性的成長趨勢。
4.3后期的應用實效性
教師參加培訓后,需要將在企業學到的一線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實踐教學中,以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加強教師參加培訓后的實踐教學應用情況以及考核與監督,建立標準考核機制,同時對教師的管理問題進行分析,提高國培企業頂崗的實效性。
作者:胡立多 徐龍 單位:南昌教育學院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落實“兩個主體責任”工作意見
- 下一篇:扶貧民生工程半年總結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