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建設路徑

時間:2022-05-15 03:45:12

導語:淺談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建設路徑

摘要:內部控制對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保證資產安全、防范風險和促進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化進程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小型國有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使企業在經濟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文通過闡述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建設的現狀和問題,指出內控對中小型國企的必要性,來引出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規范體系建設路徑的思路,使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形成一條初步脈絡。

關鍵詞:新時代;中小型國企;內控建設;路徑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需要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實質性的步伐,而如何才能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一項具有戰略性、全局性、時代性、現實性的緊迫任務。“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在黨的報告為我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動新時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全方位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而中小型國有企業存在自身短板,如何壯大變強,勢必從加強內控管理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內控管理體系,提升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建設的現狀和問題

(一)中小型國有企業的管理層內控意識淡薄。我國的國有企業大多數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組織結構上效仿政府機構,思想上存在著嚴重的形式主義,管理層只滿足于能向國家、監管機構、主管部門交差即可,內控體系流于形式;其次,管理層擔心內控相關規定、制度的建設會制造不必要的內部矛盾,增加管理難度和辦事效率,一些特權被削弱,不重視內控體系的建設;再次,中小型國有企業經濟基礎薄弱,管理層普遍注重經營,內控體系的建設勢必增加資本、人力資源的投入,短期來看不利于效益的提高,故用于內控建設的資金投入非常有限。(二)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機制不完善。中小型國有企業由于法人治理結構不規范,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沒有實施長遠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無風險管控,主觀意識認為內控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缺乏監督機制,管理層很容易出現“一言堂”及對三重一大事項的獨斷專行的管理現象,權力沒有有效分解,無法做到相互制衡,給企業帶來很大風險,導致大量國有資產流失、浪費,有效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建立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形同虛設,無法得到預期目標。(三)中小型國有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智能信息化程度低。很大一部分中小型國有企業自身框架較為繁瑣,流程和規定比較復雜,沒有科學的信息化建設,與現代信息化進程嚴重脫節,成了孤島信息、重復信息,使企業經營管理效率低下,給財務數據的采集和整合帶來阻礙。內外部信息傳遞不通暢,機會與風險無法及時把握與規避,也導致決策失誤,相關政策措施難以落實。由于智能化程度不高,導致授權不當,無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實施內部控制。相關專業人員配備不足,系統的運行維護及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信息泄露或毀損,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給企業經營埋下風險隱患。(四)中小型國有企業缺乏有效的日常審計監督。中小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一種觀念,認為審計監督是事后事項,審計只是針對財務部的經濟活動,對企業發展規劃、戰略決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業務計劃執行情況都少有涉及,且沒有起到事前、事中的日常監督作用,錯誤或舞弊行為不能及時發現,事后審計查出問題,已無法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安全完整無法做到有效防控。

二、新時代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規范建設的必要性

(一)加強內控管理建設,是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的前提。受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國有資產管理比較混亂不夠規范,難以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建立國有資產內控管理制度,實行“國家統一所有,上級主管部門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機制,組建“資產決策機構、資產管理部門、資產使用部門”,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結合的審批程序,由結果控制轉變為過程控制,強化監督職能,建立有效的審批、制約、監督機制,有效防控公物私用、閑置資產、重復無價值購置、國有資產流失等現象,通過信息化技術,規范化的財務管理,對國有資產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保值、增值。(二)加強內控管理建設,能對國有企業成本效益進行有效管控。在黨的報告中也明確強調:“堅持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加強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中小型國有企業想要在市場經濟浪潮中不斷前行,成本費用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內部控制統籌考慮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益之比,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通過定期開展運營情況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原因并加以改進,企業對運營效率和效果的時效性得到充分掌控,為持續的優化調整奠定良好基礎,確保國有企業運營得到高質量發展。(三)加強內控管理建設,國有企業的內外部風險能夠有效防控。加強內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證經營的合規性、財務報表的真實可靠和經營結果的效率與效益,它是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環節,為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起到保障作用。通過內部控制組織結構的設置使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和要求滲透到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中,它能及時對企業內外部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與控制,有助于相關人員采取相應的策略,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還可通過列舉風險清單、風險評級和風險矩陣等定性技術及風險模型、損失分布、事后檢驗、情景分析等定量技術等適當的風險評估方法,定期開展系統全面的風險評估,對相關風險進行管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三、中小型國有企業內控規范體系建設的路徑

(一)以全面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為抓手,提升內控意識。財政部等五部委在2008年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年了相關的配套指引,再到2017年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及《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這一系列文件涵蓋全國所有企事業行政單位,強調了內控的重要性,只有“建立和有效實施內部控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才能促進企事業單位健康可持續發展”,文件中指出內部控制報告的責任主體為各企事業行政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可見企業主要負責人的重視程度是內部控制建設的前提,客觀上和主觀上不重視都會對企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負責人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這是一種使命感,要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加強自身的學習,結合中小型國有企業實際情況,組建“新三會”,明確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企業內部各層級機構的設置、職責權限、人員編制、工作程序和相關要求的制度安排。制定組織結構圖、業務流程圖、崗(職)位說明書和權限指引等內部管理制度或相關文件,使全體員工都能了解和掌握組織架構設計及權責分配情況,正確履行職責。還應當定期對組織架構設計與運行的效率和效果進行全面評估,發現缺陷及時進行優化調整,實現過程控制、全面控制,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二)以規范單位經濟業務活動有序運行為主線,逐步完善內控機制。企業設計內控體系管理主要圍繞著預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六大經濟業務開展,建立各個經濟業務的關鍵崗位,實行崗位責任制和輪崗制,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兼顧小企業成本效益原則,建立獨立的監督檢查機制,管理層定期或不定期對相容崗位工作進行獨立的監督檢查。在六大經濟業務的具體管控中,內控要體現“控什么、怎么控”這兩個問題。“控什么”解決管控的對象問題,包括收支管理、建設項目管理、資產管理;“怎么控”解決的是管控流程問題,包括預算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把內控建設與會計基礎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設計勾稽圖進行架構梳理,做到精細化管理,使企業各類經濟活動、業務流程和業務環節都清晰可見,有利于把控企業的重點經濟活動及重大風險防范,使企業經營得到建康有序的發展。(三)以量化評價為導向,信息系統為支撐,提升內控管理智能化。我國學者以COSO提出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的五要素為對象,構建了一套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王素蓮,2005)。該體系設置了三層級別指標,并賦予各級指標分值范圍。采取等級制形式,建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標準,以直觀地顯示企業內部控制狀況優劣(張先治和戴文濤,2011)如表1所示。將上述具體量化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通過深度測評分析,最終形成綜合測評結果,這套科學的量化評價方法可以將企業內部控制從整體到局部逐級判斷缺陷所在,有針對性地解決相關問題,可通過評價結果,追究相應人員的責任、獎罰到部門或個人,進而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而支撐這些量化數據的形成需要借助于現代化的手段。在當今,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不斷革新,大數據應用于社會各方面,現在企業的經營離不開大數據化分析,而企業經營更需要來自來外部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所有部門都要實現智能化轉型,內控信息化的實施進度及推進深度已成為檢驗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執行效果的最優方法和手段。中小型國有企業應該通過自建或外包形式推進自身信息化建設,構建信息化交流平臺,將事項管理與經濟活動管理相結合,工業職能、崗位分工、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有效銜接,最終通過信息互聯互通來實現大數據管理。企業全員上下信息交流暢通,能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有關的信息,確保其在企業內外部之間的有效溝通,促進中小型國有企業的高效高質量發展。(四)以重點領域為切入點,建立內控監督體系。中小國企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管理需要建立適當的內控監督機制,加大國有企業制度監督管理,對新時代優化國有企業頂層制度建設,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日常監督和定期評價。設立內審部門或外包審計,在兼顧全面的基礎上,對重點領域、關鍵崗位、重要業務事項等高風險領域的進行監督制約,對“三重一大”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和聯簽制度,在資源配置、機構設置、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標識重點控制點,建立健全有序的監督檢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不斷完善內控制度,形成建立、實施、監督及改進內部控制的管理閉環。

四、結語

中小型國有企業是我國改革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內控管理能確保企業有效防范風險,以高質量管理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而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首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抓住經濟業務這條主線,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把控重點領域全方位實施內部控制,并最終對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形成一套完整管理閉環,實現企業管理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

[2]唐大鵬,騰雙杰,常語萱,武威.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落地的分析和建議[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01):34-38.

[3]唐大鵬,王美琪,騰雙杰.內部控制導向下的會計基礎工作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11):106-109+3.

[4]張凌燕.基于內控規范的國企內控體系創新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30):52-53.

[5]戴曉紅.我國中小企業內控體系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3):8-10.

[6]張婷,徐曉鵬.量化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在企業中的應用——基于公司治理結構視角[J].財會通訊,2015(23):106-107.

[7]王玉妍.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國企內控體系構建[J].財會學習,2018(31):230-231.

作者:陳慧 單位:福建省閩量校準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