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范文
時間:2023-07-28 17:48: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談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
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它們有的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有的勾畫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有的敘述朋友之間難舍難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詠志、含蓄雋詠……因而,無論從新課標的要求,還是從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來看,對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都給予了重視。但是,由于古詩的形式體制、遣詞造句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古詩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下面就自己在古詩方面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1.初讀詩文,了解作者。
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誦讀古詩方法很多,分自讀、對讀、群讀,又可分為默讀、聲讀等。多讀,可以讓學生把握詩詞的內在節奏。節奏是古詩詞的生命,讀詩的過程也是欣賞詩歌的一種過程。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化為心中之本。
整體朗誦詩歌的過程中,由于現代文和古文之間的不同,首先要引導學生讀準每個字,每個詞的讀音,例:《回鄉偶書》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現在“衰”讀“shuai”,但古讀音應該是“cui”,古讀音更能押韻,更能體現古詩的韻律美;例如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古時應該讀xia. ,而現在用漢語拼音讀xi4,就不和諧,不押韻了。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就先讓同學們自己讀,多讀幾次,體會到古詩的押韻美,學生自然選擇讀古音了。
2. 了解背景,理解詩意。
學習古詩,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知道詩人當時的處境和心態,然后再去理解詩意、體會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詩,詩人杜甫在創作此詩時,因陜西旱災嚴重來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濃,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這樣,學生了解了詩的寫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詩,就會水到渠成。
3. 嚼字品詞,加深理解。
字、詞是古詩的組成單元,學懂字、詞是進一步理解詩句含義、分析詩的意境的重要步驟。詩中的一字一詞都經過詩人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中的重點。如《梅花》一詩,學生通過對“凌寒”“獨自”“唯”“遙知”“暗香”這幾個詞的理解,很快就會知道這首詩是在贊美梅花,因為它不畏嚴寒,散發著芳香。如果我們咬文嚼字,認真推敲,就能體會詩人煉字遣詞的技巧。歷來受人贊嘆的《泊船瓜洲》里“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在教學時要求學生將“綠”換成另一個字,是否更好?在學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訴學生作者曾試用“來”“到”“入”“過”“滿”等字,使學生領悟到這些字都不如“綠”字有形有色,“綠”字寫出了春風的能動性,立刻可以染綠江南,給人一種鮮明的形象感。
4. 學會想象,體會感情。
每首古詩都著力表現一種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詩的大意后,還必須深入挖掘,細細品味,發揮想象力,把學生引入詩的情境中,使詩中描寫的景象在頭腦中浮現出來。這樣,就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就會對詩意理解得更深刻,對感情體會得更深入。比如在學習《鋤禾》這首詩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幅畫,然后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學生爭著說:
“我看到了一個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陽”。
“我看到一個農民伯伯在地里鋤草,他的衣服全汗濕了,他很辛苦”。
“我們吃的飯都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換來的……”
這就是詩中的真實畫面,根據學生所說的加以引導,學生就會懂得珍惜勞動,珍惜糧食。
小學教材所選的古詩大都是語言優美,充滿詩情畫意的,學習每一首詩如果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出現畫面,那學生對詩的內容無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導中也能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5. 指導朗讀,熟讀成誦。
篇2
然而,古詩詞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學生中流傳一句順口溜,中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句話一點也不夸張,文言文因為離我們年代久遠,拗口難懂而讓學生敬而遠之。而教師極其模式化的教學更是雪上加霜,文學常識介紹、正音、節奏、朗讀課文、串講文句、分析思想內容、賞析寫作特色,最后是練習鞏固。這一套模式化的教學流程下來,讓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這樣的文言文課堂想說愛你真的是不容易。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老師生怕學生不能理解詩詞的意境,掰開了、揉碎了的講,如此,富有情趣和靈性的整篇文章被肢解為零碎的文字,美感、雅致蕩然無存。其實,教師可以把以下幾點作為古詩詞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們漫步在古典文學的長廊里,培養他們的審美趣味,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一)、讀中悟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強調的就是朗讀的重要性,每一首詩詞都是作者對生活和人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課堂上學生僅憑對詞、句的支離破碎的分析理解,很難感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我認為對詩歌的學習朗讀和背誦是最重要的,要盡可能讓學生多讀,通過讀去體味詩詞中獨有的韻味。不過,要想讓學生讀的好,讀出自己的體悟,教師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就顯得尤為必要。以下幾點一定要學生注意:一是朗讀時要全身心投入,放開聲音盡展情懷;二是要注重詩詞的節奏和重音;三是要融入感情,讀出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讀的形式也應該靈活多變,學生可以自讀,結合課文注釋,讀懂詩歌字面意思。小組討論疑難問題,有爭議的問題全班討論質疑。由難而易、由淺入深的一遍遍朗讀,讓學生在質疑和探討中充分思考和想象,學生在熟悉了內容的同時,也會真正地進入角色,身歷其境,把自己融入到詩詞的意境之中,對文章也有了自己的體會,這樣做的效果遠遠勝過死記硬背和教師的生硬講解。
(二)、抓住“詩眼”
文有文眼,詩有詩眼,詩眼就是詩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詞或句子,往往是詩人復雜而深刻情感的凝聚,在詩詞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這些詩詞之眼加以點撥、啟發,就可以引導學生作更深層次的思考、聯想,從而體會詩詞營造的意境之美。
一位教師在執教《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時,就是這樣設計的:師:這首詞的“詞眼”就在題目里,誰能把它找出來?
生:“壯”。
師:這個字是本詞的“文眼”,整首詞都是圍繞這個字來寫的。詞的結句“可憐白發生”,從夢中回到了現實,語氣平緩哀婉,感情一下子從巔峰跌落低谷,從雄壯轉入悲壯。這首詞哪些句子讓我們感受到了雄壯?
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
生2:“五十弦翻塞外聲”。
生3:“沙場秋點兵”。
生4:馬作的盧飛快地,弓如霹靂弦驚。
師:讀這首詞,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建功立業的豪邁與雄壯,也感受到了作者壯志難酬的凄涼與悲壯。所以這一首壯詞雄壯是其表,悲壯是其里。那么誰能說說詞中那些詞句又凸現出悲壯呢?
生1:“可憐白發生”中的“可憐”一詞最能體現作者的情感。
生 2:我覺得詞開頭的一個“夢”也能體現出悲壯。
生3:我認為“醉”最能體現作者的情感,作者內心的愛國之情無法排遣時,借酒排遣,更體會作者內心的矛盾。
這樣圍繞“壯”字來設計教學,不但讓教學層次很清晰,學生理解起來也事半功倍。它好比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一旦突破,所有問題的解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注重意境
中國古詩詞中很多名句到現在仍然為我們喜聞樂見,歷經時間的磨練卻歷久彌新,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具有指導作用,是因為這些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 “如水中之鹽,無限有味”含蓄蘊藉,這樣的語言只有細細咀嚼,才可融會貫通。詩詞教學應著重引導學生品讀詩人所營造的意境。
如一位教師在講授《天凈沙 秋思》時,并沒有去一味地分析這首散曲的主題,而是從意境入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人們常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首散曲也不例外,讀了這首散曲,你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生:“枯藤老樹昏鴉”,很形象地寫出了深秋時節,葉落枝干,枯藤纏繞著一棵老樹,一只烏鴉瑟縮著身子,不時發出幾聲嘶啞的叫聲。
生:“小橋流水人家”,一彎清水,一座小橋,水邊橋頭,裊裊炊煙中幾間錯落有致的小屋,顯得那么溫馨、美好。此情此景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讓獨自漂泊在外的游子黯然神傷。
生::“斷腸人在天涯”,勾勒出充滿憂傷的旅人遠離家鄉,孤身漂泊的身影,讀來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
篇3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及對策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對古詩詞進行透徹的理解,還需要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進行教學,否則會降低教學質量。目前,在大多數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中,存在很多教學問題需要解決。
一、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1.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背誦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方式中,多采用死記硬背方式進行教學。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及時地領會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意義,僅僅只是將古詩詞的詞句背誦下來。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尤其是對于不愛背誦的學生而言,更是有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2.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古詩詞的意境理解
古詩詞是一種古代文明傳承的表現,通常詩人會通過詩句呈現出一種意境,或許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也或許是詩人或高興或憂愁的心情。但是,在現代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對意境的感受,只重視基礎知識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枯燥與乏味,無法理解古詩詞所蘊藏的魅力。
3.教師的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授課前,教師通常會將古詩詞的翻譯、古詩詞作者的背景準備好進行授課。但是,這樣傳統的備課方式是不健全的。每一首古詩詞的創作都會具有一定的背景,教師應當在課前將古詩詞作詞時所處的背景狀況進行詳細整理。在正式對古詩詞進行講解之前,讓小學生先領略到背景狀況,才能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來提升教學水平,確保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的教學質量。
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將自身的角色進行轉換,從過去的主體地位轉換為引導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當帶領學生融入古詩詞的情境當中,讓古詩詞能夠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熏陶。
例如,教師在教授《春曉》這一課時時,教師可以通過描繪出一幅雨過春晨的景象,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春曉所表達的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詩詞的魅力,融入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
2.采用現代科技進行教學
科技的發展推動各個領域快速發展,其中,對于教育領域而言也有重大作用。教師在教授小學語文古詩詞課程時,可以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開始前,需要根據所教授的詩詞內容選擇視頻或圖片進行展示,讓學生先融入教師所給予的情景中去,再開展之后的教學內容,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授《鋤禾》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出農民耕田、種地的視頻或者照片,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烈日陽光下農民的辛苦,再進行詩文的講授。這樣,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農民的不易,讓學生能夠真正讀懂詩詞中的含義,感受到何為“粒粒皆辛苦”,提高教學質量。
3.采用合作學習方法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組討論,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融入到討論中去,甚至連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改變傳統教師嚴肅、嚴厲的形象。
例如,教師在教授《游子吟》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閱讀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講述詩文中所表達的內容。最后每組再派出一位代表同學進行組間總結,教師在學生總結后可以進行指點與添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采用合作學習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學會溝通、協作能力,是一種優質的教學方法。
4.采用情景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情景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在情景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重要的引導地位,在學生進行情景表演時,教師需要將課堂的氛圍控制在有序狀況中,才能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教授《小兒垂釣》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釣魚的情景,讓學生能夠了解釣魚的步驟,以及自身釣魚的心情。通過情景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了解詩詞所表達的內容。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工作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智力仍然處于成長期。教師如果一味采用單一的文字表述教學方式,會讓小學生感到理解困難,進而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會讓產生產生抵觸情緒。而教師通過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技術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以及合作教學法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會使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質量有所提升,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21):80.
[2]戴銀燕. 從意境到意象――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審美引導[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6(20):68-70.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藝術 古詩詞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語文教學的素材開始走向豐富化,但是傳統文化仍然被保留下來,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古詩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國文化的精神和魅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古詩詞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想象力變得豐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一、古詩詞的意義與特點
1.古詩詞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古詩詞中具有豐富的意境美,用少量的語句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精彩的畫面,這些美感學生要通過對古詩詞仔細誦讀和全面理解才會獲得,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古詩詞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包含語言美、畫面美和意境美的畫卷,在古詩詞的熏陶下,可以使學生的審美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審美視野得到了拓寬,從而幫助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人文哲理。
2.古詩詞的特點
小學生學習的古詩詞大致可以分成敘事詩和抒情詩兩種類型。《梅花》可以作為抒情詩的代表,《小兒垂釣》可以作為敘事詩的代表。古詩詞主要注重語句和詞語的精煉,語言具有一定的跳躍性,用有限的語句表達無限的感受,古詩詞的整體特點包括語美、音美、意美和形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教學的文化傳承趨勢非常突出。
二、如何對小學語文古詩詞進行教學
1.古詩詞教學分層次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古詩詞一般是容易理解的,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方便學生在對古詩詞的理解中感受古詩詞的美感。小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時盡量避免難懂的知識點,選擇短小精悍的古詩詞進行教學。比方說在學習《畫》的時候,字面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描寫得非常形象,在較少的詞句中描繪了一幅完美的畫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用圖片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使學生產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
2.古詩詞教學多媒體教學法
大部分的古詩詞可以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形容,可見,詩與畫之間是緊密聯系的關系。如果將詩和畫充分結合到一起,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培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課件中加入一些優美的畫面,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的魅力。
3.古詩詞教學朗讀教學法
小學生的記憶是比較感性的,記憶力非常強。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進行充分引導,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可以對古詩詞進行更好的理解,在學生朗讀后教師要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正,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使學生更喜歡朗讀。
三、如何提高古詩詞教學水平
1.對寫作背景進行深入了解,充分理解古詩詞大意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寫作背景進行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把握整首古詩詞的大意。教師對古詩詞的寫作背景進行講解的時候要使學生對作者創作詩詞時的心態進行感知,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容易很多。比方說在學習《春夜喜雨》的時候,詩的內容與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就是不能分開的,因為當時旱災多發,詩人對綿綿春雨產生了觸動才寫下了這首詩。學生如果了解了這樣的寫作背景,對于詩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入,充分的感受詩人當時心態。
2.對古詩詞的學習重在品,在品的基礎上加深理解
在對古詩詞的學習中要注意抓住重點詞,往往一首詩詞可以被一個重點的詞串聯起來。比方說在學習《梅花》的時候,整首詩中的關鍵詞有凌寒、獨自、遙知和暗香,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抓住這幾個重點的詞,就可以很快得出詩的大意:對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進行贊賞。再比方說學習“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千古名句的時候,“綠”字是否可以換成其他的字,比方說“過”或者“到”,讓學生對重點的詞進行深入領會,感受春天的風景。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體會古詩詞中的哲理
古詩詞都具有獨特的魅力,這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性格特征都是分不開的,所以為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簡練的詞句在頭腦中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使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意蘊。同時對古詩詞的學習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比方說在學習《鋤禾》的時候,可以啟發學生對人生進行感悟,明白糧食的來之不易,使學生形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對小學生古詩詞的教學培養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古詩詞中蘊含的道理,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教版;古詩教學;融合美術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當中發現:古詩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點,很多學生一看到古詩就頭暈眼花,全然提不起興趣。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古詩對于提升人文素養、審美素養和語文素養具有積極影響,是學生語文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強對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質量的研究,是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之舉。那么,究竟有哪些策略能有效提升古詩教學質量呢?
一、融合現代教育技術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時代,各種新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層出不窮,能不能玩轉多媒體設備、平板電腦等新型教育技術已經成為衡量新時代教師職業素質的重要標準。基于這一教學形勢,小學語文古詩課堂非常有必要融合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聲、光、色、形等技術優勢,有助于喚醒學生多感官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與古詩詞內容有關的資料,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幾幅敬亭山、洞庭湖、江南的圖片,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片展示,學生對《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江南好》這三首古詩詞所描寫的內容有了初步感知,這樣再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就容易得多。
二、融合美術課程理念
古詩詞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含蓄性和精練性特征,這些特征決定了古詩詞獨有的意境美特點。“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意境是古詩詞鑒賞的重要對象之一,縱觀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習的古詩詞,無一不體現了意境美這一重要特征:《靜夜思》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之境;《春曉》當中描繪靜謐的雨夜,沙沙聲響下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村居》營造的一幅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而安適的田園之境等等,都以最簡練的語言充分表現了古詩意境之美。
只有真正領略詩歌的意境之美,才能使學生感受到詩歌文化的精髓,實現語文學科審美的教育目標。開展小學古詩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合美術課程,鼓勵學生將詩中所描繪的意境用筆繪制出來,提高對意境美的認識。
教學一年級下冊第十三課《所見》時,筆者考慮到一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有限,一味采取填式教學,恐怕無法促使他們真正理解詩歌所描繪的內容,于是筆者便要求他們用圖畫的方式表達自己欣賞這首古詩的感受。學生雖然年紀小,但正是想象力豐富,表達欲望強烈的時期,一聽要畫畫,一個個都拿出畫筆,認真思考起來。有的學生畫了一幅牧童放牛圖,有的學生畫了一幅夏蟬鳴叫圖,還有的學生畫了一幅夏日秀景圖……每個人都興致勃勃,爭先恐后地解釋自己對這首古詩的看法,意境美這一教學目標不知不覺間有效達成。
三、融合經典故事元素
針對“你為什么害怕學古詩”這一問題展開調查,筆者發現,學生的答案集中表現為:古詩沒意思,沒有故事書好看,還特別難懂,不想學,不愿意學。喜歡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沒有學生不喜歡聽故事,用典是古詩詞重要的文學特征之一,教師應當嘗試從古詩中的故事這一角度進行切入,融合故事元素實施古詩教學,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語文知識。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乞巧》這首古詩教學過程中,講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兩句時,教師可以插入牛郎織女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李商隱《嫦娥》這首古詩過程中,講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兩句時,可以講解嫦娥奔月的故事。除了詩歌當中涉及的典故之外,教師還可以從作者入手,挖掘古詩創作背后的人物軼事,帶領學生知人論世、以意逆志。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五課《舟過安仁》這首古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楊萬里的生平做一簡單介紹,例如以楊萬里與誠齋這一事跡進行導入,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從而順利開展教學。
沒有孩子不喜歡聽故事,將故事與古詩教學相互結合,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對于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大有裨益。語文教師應當深入挖掘古詩當中的故事元素,吸引學生注意,激發他們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教育形勢一直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除了本文提到的這三種教學策略之外,還有很多新型的教學理論。教師必須革新語文教學理念,緊跟新課改潮流,汲取他人優秀教學經驗,取長補短,促使古詩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繼承;現狀;策略
1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的現狀
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較多,通過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人們可以很好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髓,從中找尋到為人處世的方法與技巧。小學生是未來祖國的希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是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承的必然要求,片面的吸收外來文化而忽視本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不可取的。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存在些許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教學形式單一。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出現的頻率較高,但是除此之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活動及內容較少,無法很好的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非常局限。其次,教學方法亟待創新。古詩文教學難度較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高,教師的引導方法與教學思路沒有及時進行拓寬,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不明顯,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時期,教師應非常明確教學的主旨與目標,按部就班的教學對于學生的發展不利,這些都應在實踐教學中加以改進。
2小學語文教學中繼承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2.1重視基礎教學,從漢字文化繼承開始
傳統文化不僅僅局限于古詩詞、文言文、戲曲,因而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應從基礎開始,不要拘泥于形式。漢字是民族的瑰寶,它的演變過程就可以很好的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每一個漢字都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它是傳統文化得以繼承與發揚的基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漢字文化教學著手,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與趣味。漢字變化多種多樣,通過基礎偏旁部首的整合都能很好的表達出不同的意思,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進行文字演變的展示(如下圖),鼓勵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可以通過筆畫的增減來幫助學生認識漢字的博大精深。如“人”字加一橫就是“大”,“大”加一橫就是“天”、“夫”等等,諸如此類的漢字非常之多,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查字典,拓寬學生對漢字的認知。
2.2重視氛圍營造,開展傳統文化教學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如古詩詞、插圖等都能夠很好的體現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展開傳統文化教學。古詩詞與白話文不同,學生理解起來也存在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可以利用現有條件來營造較好的氛圍,讓學生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下,更好的融入古詩文的情境。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一些中國古典音樂,將每一首古詩當做一個故事來講解,讓學生在放松、愉悅的環境下感受到作者詩中蘊含的深情厚誼。如古詩《憫農》,教師可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農民種植作物的辛苦,幫助學生養成節約糧食、尊重勞動成果的好習慣。條件允許的話,語文課上可組織學生進行畫國畫,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將古詩文中的情境呈現在紙上,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韻味。
2.3以教材為中心
語文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軸線,即便是在傳統文化教學中也不能偏離教材。現下的小學語文教材編制都經過了反復的研究與篩選,它能夠很好的滿足小學語文教學的多種需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及選擇來進行深度開發,從中挑選出適宜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材料。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形象鮮明的人物,如愛國機智的王二小、聰明的華佗與司馬光、勤奮好學的王冕、坐井觀天的青蛙、驕傲的空缺等等,透過這些角色的分析,學生可以很好的進行反思與學習,學會明辨是非,樹立勤奮好學、戒驕戒躁、愛國奉獻等優良的品質。
2.4拓寬教學思路,將課堂進行延伸
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年齡與識字量的影響,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都需要通過大人的輔助才能實現。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適宜的課外活動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如定期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學生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讀本,教師可在校內圖書館中借出讀本來填充傳統知識的空缺,讓學生在閱讀中汲取知識。《寓言故事》、《西游記》、《成語大全》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學生可以通過故事中主人翁的事跡來學到一些較好的品質,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
2.5教學生活化,弘揚區域文化特點
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穩定性以及鮮明的民族性,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充分延伸到課外學習中,鼓勵學生課余品讀鑒賞傳統文化。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王安石《元日》這首詩中,“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教師可以將傳統的春節文化給學生進行滲透講解,人們喜歡春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也獨具文化氛圍。傳統文化在長期歷史發展中,集中表現在人們對節日的尊重與喜愛。
3小結
傳統文化的形成經過幾千年的沉淀與積累,傳統文化中也蘊含著較多的文化精髓與人文情懷,通過傳統文化的繼承,小學生可以更好的樹立科學的三觀,掌握扎實的文化基礎。教學工作者應正視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計劃性的加以改進與創新,改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的進行新思想、新方法的吸收與接納,真正的發揮出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為祖國的未來培養更多品質優秀、道德高尚、文化水平較高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馮實.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02).
篇7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 古詩詞藝術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45-01
我國的古詩詞文化藝術一直是中國文化典籍中引人矚目的一朵璀璨奇葩。正因如此,對古詩詞教學也成為了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來講,如何有效完整的將中華文化-――古詩詞藝術傳授給學生,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的首要任務。古詩詞藝術最盛行的時代是唐朝與宋朝,正所謂唐詩宋詞元曲,這里我們不講元曲。古詩詞畢竟與我們現實生活相隔甚遠,語言也與現代差異非常大,再加上許多教師錯用教學方法,導致了原本美妙深刻的詩詞藝術在教師們逐字逐句的翻譯中變成了枯燥復雜的文字符號。那么如何可以讓小學生輕松有效地掌握古詩詞的精髓呢?
一、資源整合,在把握基點中生情
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學習的古詩詞,在表達情感上可以分為幾大類:閨怨類、送別類、懷才不遇類、游玩類等。就拿“送別”類主題來說,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講述王維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達對故友要去西安的不舍與傷感之情。有李白的《贈汪倫》,以歌會友,借景抒發傷離別之情。[1]這時教師在教學時就要注意整合資源,凝聚主題,把握基點,使學生發揮想象力感受詩詞中的感情。古詩詞還有一種分類,不同的作者選擇的題材情境是相似的,但是所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題材為橋梁,帶動學生學習相同題材不同主題的詩詞。譬如,柳宗元的《江雪》與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雖然兩首詩的情景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卻大相徑庭,一個是苦悶惆悵的,一個是怡然自得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這樣的詩詞總結歸類,類比教學,讓學生比較閱讀,體會相同情境下的不同情感。在比較閱讀中,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讓學生提高類比學習的能力,增強發散思維,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內涵,這是一種一舉多得的教學方法。
二、在把握基點中生情、誦讀為本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髓,學習時以誦讀為本,只有應用符合作者寫作時情感的變化進行誦讀,才能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古詩詞的語言精煉含蓄,字字珠璣,蘊含著中國獨特的韻律美,承載著歷史的情感變遷。誦讀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情感,理解文章涵意,在學習中享受古詩詞的樂感美,最終使學生熟讀成誦。朗誦,是學習古詩詞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引導學生置身其中,把握作者情感,提高學生背誦的能力。在朗讀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讓學生放開朗讀,投入感情; 第二,朗讀時,要根據詩詞節奏進行; 第三,要融入自己感情與思考,一邊讀一邊感悟。最后,語文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誦讀,組織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積極發言,讓學生帶著思考品味誦讀。
三、拓展延伸,在提升內涵中融情
雖然古詩詞只有寥寥幾句,在這短短的詩詞里,卻承載了太多古人的情感、想法。古詩詞產生的年代久遠,古代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語言風格等都跟現代完全不同,一小學生閱歷來講,沒有老師的幫助,根本無法準確把握詩詞作品的情感與涵義,如果教學僅僅停留在課文必學內容上,那么就無法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的能力,學習古詩詞,必須對作者的社會地位、社會經歷,文化教養,興趣愛好以及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置身情境,意同此理,了解一首詩的寫作背景,[2]對于作者寄托于物的情感才能正確把握,比如古人詩詞中善用的柳樹,一些作者把柳樹比作扶搖擺柳,寓意垂頭喪氣,缺乏之氣的人;另一些作者認為柳枝下垂,寓意落葉歸根;還有一些作者認為“柳”與“留”同音,表達力別傷感之情。所以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勤查資料,認真備課,拓展延伸,盡量向學生多介紹古詩詞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社會經歷等相關知識,解放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延伸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典籍中的一枝瑰麗精煉的奇葩,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學習古詩詞,要注意用心體會其精妙的語句,高遠的意境,深刻的內涵,通過誦讀,置身作者寫作情緒,體會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傳統文化;外來文化;語文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驕傲,作為小學語文這一科目來說,已經被賦予了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使命,在向小學生傳播文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作為文化的主要傳播者,應該采用一系列教育措施來弘揚傳統文化。
一、在語文教學中來傳播文化
課堂是傳播文化的主要陣地。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添加上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斷地結合優秀文化的精神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文字美、思想美等概念,將其深入到語文教學中去,加深學生的理解。
小學生處于識字階段,是教師弘揚傳統文化最好的時期。低年級學生是開發記憶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將傳統文化融入識字的教學中去。《三字經》和《弟子規》是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優秀作品,教師利用《三字經》的文字讓學生學習,不僅學會了識字,還背誦了解了傳統文化。這些著作字里行間都流淌著我國優秀文化的血液,作為小學生應該將它們傳承下去。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將《弟子規》中的故事做成動畫的形式讓學生觀看,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加深學生理解文著的含義,使其在一點一滴中感受文化的熏陶。
在進行書寫教學時,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國的書法。教師應將書法融入學生書寫中去,使其練得一手好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書寫占著很大的篇幅,從甲骨文到形聲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時代賦予了文字豐富的文化,所以很多字不是多抄寫幾遍就能深刻理解的。中國的書法經過了數千年的積淀,通過學習可以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到文字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賞析各朝代書法的不同,以及各字體的特點,開展臨摹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在競爭中不斷加深對于書法的理解,還可促進其書寫的美觀性。
中國古詩詞從春秋戰國至今,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詩詞也是了解朝展變革的一個輔證,學習古詩詞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詩詞與古人對話,了解他們的所感所想,對于今后的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學習古詩詞莫過于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對于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在課前先做出課文引導,例如,在學習《憫農》時,讓學生觀看有關農村種植莊稼的圖片,了解耕種的情況,然后進入到詩詞的學習,逐詞給學生翻譯,讓他們理解古文對應現代漢語的意思,最后學生自己體會詩詞所要表達的含義,掌握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中心思想。如此一來,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也做到了語文詩詞的教學。
詩詞中的音律美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方面。古代詩詞都是唱出來的,所以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多多誦讀,根據詩詞的音律不斷體會古人所表達的思想,逐漸體會到其中的意境。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反復誦讀,背誦也就不成問題了。學生也比較喜歡這樣的背誦方式,死記硬背過于死板,不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
二、在語文活動中感悟傳統文化
組織活動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舉辦語文詩詞背誦比賽、古文默寫比賽等。活動的組織可以消除課堂中的沉悶感,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傳統文化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傳統節日的由來、朝代變更的歷史等。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挖掘語文課本中文化的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傳統文化的傳播,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將其傳承下去。
在過中國傳統節日時,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節日食物和紀念品。中秋節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月餅的制作,端午節可以學習包粽子等。因為外來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重視我國傳統節日,所以教師應該教導小學生多多了解對于傳統節日的認識,再通過傳統節日學習傳統文化精神,通過營造節日的氣氛來感受我國文化的特點,做華夏子女的繼承人。
三、在現代生活中欣賞傳統文化
周杰倫的《青花瓷》是利用傳統文化中的青花瓷所創作的一首民族風歌曲,將中國文化與現在歌曲結合起來,經過廣泛流傳,讓中國乃至外國人更加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現代生活中欣賞傳統文化,多聽些民族風歌曲,多看些有關詩詞歌賦方面的節目,在生活中不斷學習。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引導,將傳統文化深入到課堂中來,讓小學生從小受到文化的熏陶,日后將我國傳統文化弘揚光大。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習慣 培養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小學語文老師認真利用好這一階段對學生開展啟蒙教育將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重大影響。好的閱讀習慣對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入手,這樣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學好語文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
一、提高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
首先,小學語文老師應該首先向學生講述閱讀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思想認識,從而引起學生對閱讀的高度重視。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引用培根作家在《談讀書》中對于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對人生發展的不同作用的看法,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多多拓寬知識面,從而在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時達到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的效果。
老師還可以給大家朗讀一些關于讀書方面的古詩詞,并把這些古詩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領會其中奧秘,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和“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教會學生更多的古詩詞,可以說是一種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老師可以先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閱讀書目,讓學生在閱讀書籍的時候有章可循,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小學生就像是一張單純的白紙,因此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提供一些好的參考書目對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小學生的識字量有限,因此老師可以推薦小學生讀一些淺顯易懂的書籍,還可以給學生一些帶插圖的書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可以讓學生多讀一些詩歌,“雖然當前,人們的詩歌觀念百態紛呈,但有一點我卻可以認同:詩是意象符號系統”[1]。老師可以通過詩歌給大家講述一些哲理知識,“詩歌與哲學是近鄰”[2]。
二、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
小學老師可以定期在班里舉辦讀書交流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談談自己最近閱讀的書籍和心得體會。語文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一些讀后感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加深學生對所閱讀的書籍的認識。語文老師還可以對大家的讀書量進行評比,選出一周的讀書之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可以號召同學們向讀書量大的學生學習,并為讀書量大的學生提供各具特色的獎勵,從而引導學生養成愛讀書和讀好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要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必須抓住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工作。小學生的身心還不成熟,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具備足夠的耐心對小學生開展啟發式教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語文老師可以讓大家談談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很多學生必然會說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是、、司馬遷等人。這時候,老師可以借題發揮,告訴大家歷史上的許多偉人都是讀書十分勤奮的人,總理甚至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愿。老師可以號召學生向自己崇拜的偶像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
三、給學生講一些有趣的閱讀故事
語文教師必須通過精心的設計、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并通過深入淺出的方法,讓學生感知、品味、積累并運用,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書中有趣的小故事,并告訴學生故事的出處,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從一些閱讀中的具體細節和小事入手,引導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同時,語文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少走彎路,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閱讀的缺點,從而讓學生在提高語文成績的時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很多老師都十分重視學生智力的開發,但是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對學生成長的作用也彌足珍貴。西方有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小學階段如果老師沒有對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進行有效培養,那么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就會出現閱讀能力低下和閱讀興趣缺乏的現象,甚至有可能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
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提高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的重要性的認識,積極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多看一些引人向善的書籍,從而為學生以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總之,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否則貽害無窮。當然,新時代要求我們在養成教育中增加新內容,如收集信息的習慣、自習的習慣、與他人合作的習慣,等等。簡而言之,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語文教學中,及早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歸宿。
參考文獻:
[1]張同吾.汪國真精選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2]鄭敏.詩歌與哲學是近鄰:結構――解構詩論[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楊秋楓.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課中的妙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06).
[4]廖代華.芻議小語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2).
篇10
【關鍵詞】語感培養;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語感與發展小學生語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筆者看來,語感培養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集中體現。因此,要重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就必須重視小學生語感培養,在促進小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同時,更好地小學生未來學習服務。筆者認為,在語感培養下開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要從小學生朗讀習慣養成、朗讀情感與審美把握及在朗讀中品味三方面著手,使小學生在誦讀教學中培養語感、發展語感。
一、重視語感直覺的培養,促進小學生個性化朗讀習慣的養成
語感既是一種語文能力,也是一種瞬時性的心理活動,其往往作用于小學生在朗讀理解活動中。但同時又必須看到,語感還有持久性的特點,即是說語感一旦培養起來,其長期作用于小學生的朗讀與閱讀活動中。因而,重視小學生語感直覺的培養,并結合小學生個性化發展來促進其朗讀習慣的養成,是推動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小學低年段學生中,重視其語感直覺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未來語文能力的培養與增加。從筆者的觀察來看,小學低年段學生的語感直覺的強弱與否,與學生未來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好差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直接與學生未來接受從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各級語文考查有重大的影響。
筆者在一年級學生朗讀教學中,非常重視小學生們的語感直覺培養,并以此來推動小學生朗讀習慣的養成。如在《北風與小魚》的朗讀教學中,筆者在帶讀的時候,就故意不帶任何感情,只教學生把認生字,能自己流利地讀出來。結果學生們在自己朗讀時,筆者就結合對學生的了解,通過其語感直覺的強化來促使其個性化閱讀習慣的養成。雖然大家一起讀的時候,語調與節奏會出現不協調的地方,但學生通過自我的摸索,卻更直觀感受到語感的作用。因此,當筆者最后進行有感情帶讀時,小學生們就會有針對性地進行模仿,從而使朗讀教學強化了學生語感的培養。
二、重視把握整體與審美情境,引導小學生有感情_展朗誦活動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往往與學生朗讀節奏的把握、朗讀情感的表現有重要的關系。換言之,重視把握朗讀課文的整體與審美,把語感培養納入到小學朗讀教學中,才能引導小學生有感情的開展朗讀活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開展,是對傳統語文教學應試教育某些誤區的修正。由于傳統語文教學重視學生字、詞、句、中心、段落乃至語法的教學,以期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而重視學生在情感體驗視野下開展朗讀教學活動,能有效培養學生語感,更全面理解課文,進而使之又作用于學生的朗誦活動。
以中國古詩詞的朗誦為例,要有韻味地把古詩詞朗誦出來,不僅要求學生全面理解詩詞個中含義,還要從整體上把握詩詞審美意境,才能更好地開展朗誦活動。如辛棄疾《清平樂 村居》的朗讀教學,如果不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突出中國詩畫一體的審美追求,那么這首詞學生朗讀起來就不得其味。通過筆者的引導,圍繞著小溪方位而展開的平凡農家風俗畫就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并能在其中體會審美意境,小學生朗誦起來節奏感非常鮮明,其感情婉轉變化深入其中,從而有效地推動了朗朗誦活動的開展。
三、重視對朗讀課文字、詞、句的品味與反復朗誦,發展小學生語感
品味是語感培養的另一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小學生朗讀升華的必經階段。一般來說,小學生朗讀要經過朗讀、朗誦及吟誦三部分,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說朗誦最終上升會吟誦后,給人帶來的氣質變化――“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要重視對朗讀課文關鍵字、詞、句的品味,通過反復朗誦來發展小學生語感,更好地促進朗讀教學的開展。
如上述辛詞中,通過引導小學生對“醉里吳音相媚好”與“最喜小兒亡賴”反復的品味與朗誦,詞中的清新與溫暖之意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從而形成語感能力并在朗讀活動中進行適當的發揮。如此一來,那種溫馨和諧又自然清新的畫面就油然而生,小學生對詞作審美理解也能更深入,從而把“翁媼”“大兒”“中兒”“小兒”放在同一層面體現其平凡中的不平凡,從而發展小學生語感。
綜上所述,語感培養下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其本質在于通過培養并增強小學生語感,引導小學生在整體理解與掌握課文,把以審美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語文能力滲透到朗讀教學的全過程,從而發展小學生語感,落實新課改語文教學為學生終身學習服務的理念。
參考文獻:
[1]王紅梅,安美紅.淺談語感培養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