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建設新模式分析
時間:2022-08-18 04:46:07
導語:城鎮化建設新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城鎮化建設模式有效創新,這既能加快城鎮現代化發展進程,又能順利構建生態宜居城市,為城鎮居民提供舒適環境。本文首先介紹城鎮化建設發展現狀,然后總結城鎮化建設階段已有機遇與挑戰,最后重點探究城鎮化建設新模式。旨在推動新型城鎮持續發展,并為同行在新型城鎮建設方面提供參考,取得城鎮化建設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城鎮化建設;機遇;挑戰;模式
現今,我國城鎮化新模式建設工作方興未艾,要想優化城鎮建設質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應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合理性、可行性城鎮建設模式,進而為全面小康社會構建工作助力,從整體上提高城鎮經濟效益。可見,城鎮化建設關鍵期實施新模式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有利于提高城鎮化建設效率,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1城鎮化建設發展現狀
新興城鎮化指的是以新興工業化為動力,以人為本,遵循統籌兼顧的原則,將城鎮化水平全面提高,走環境友好、功能完善、集約高效、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城鄉一體、個性鮮明的協調發展道路。新興城鎮化本質而言是以科學發展觀對城鎮化建設加以統籌指導,從原本片面追求擴大城市規模,擴張空間轉變成以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文化等內涵為主,讓城市真正變成擁有高品質的宜居之所。城鎮化建設速度間接反映城市發展情況,截至2016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9.9%,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4%;截止2018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3.3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9.58%;預計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有望達70%。從數據對比中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化建設發展速度逐年加快,意味著城市數量及城市規模以較快速度增長[1]。當前,我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期,城鎮建設成效顯而易見,且城鎮布局趨近合理化、城鎮體系日漸完善,要想持續保持城鎮化良好發展態勢,應順應時展趨勢,適當創新并合理運用城鎮化建設發展新模式。
2城鎮化建設新模式分析
2.1全面提升型。全面提升是指整體開發、全面提升。具體而言土地供應主要是探索新的用地指標增減掛鉤方法創新投融資模式,形成土地與資金封閉運行,投資與收益掛鉤。在整體規劃方面,推行小鎮城鄉統籌規劃,鄉鎮撤并,對土地集約私用,高水準進行新鎮中心區建設,解決流轉宅基地后農民居住問題[2]。而在社會保障方面則組織農業高效集約經營,實現現代生態農業與美麗鄉村一體化。2.2重點提升型。城鎮化建設重點提升型主要是通過開發和提升重點項目進行建設。具體而言,是在總體規劃中對部分項目進行重點設計,在鎮域中心區開發綜合項目,配制20%社會公共配套建筑,改進和提高政府服務形象,建設集娛樂、商業、餐飲、區域文化遺存、電子商務、風情旅游等符合內容的新型城鎮綜合體,通過以點帶面,畫龍點睛的方式提升鎮域經濟,并關注和挖掘小鎮歷史文化傳統,呈現小城市星羅發展的趨勢[3]。2.3田園城鎮型。城鎮化建設田園小鎮型主要是開發“田園城市”模式,具體而言是打造宜居的精致小鎮,配套建設大中城市連鎖管理現代服務業、現代商業服務業,引進更多城市精英人才,以達到田園城鎮理想,拉開與大城市聚集居住模式的差異性,從而讓小鎮轉變成健康、舒適、慢生活的狀態,以此反向吸納更多生活品質具有較高要求的城區客戶。并且,汲取當地宗教文化與歷史民俗,對地形地貌巧妙利用,以塑造一鎮一品的旅游形式,提高少兒課外活動與老年頤養保健的教育內容,促進小鎮教育、養老等生活民治的提升,開放新興產業平臺,加強現代服務業,讓小鎮原住民實現穩定就業,同時將小鎮戶籍開放,讓外來務工人員能夠享受相同持續就業與配套社會服務。2.4全新小鎮型。城鎮化建設中全新小鎮型主要是自成系統、長遠規劃的一種開發模式。政府一方面做好總體規劃、長遠前瞻、分期開發和統盤考慮,與相關產業集群與產業進行探討規劃和合作研究,制定產業政策;另一方面則豐富產業構成,與城鎮綜合體建設相結合,通過一定量高端住宅和普通住宅、養老地產、旅游景觀房、商業地產等模式,構成自洽小鎮,進一步將當地工作品質與整體生活質量提高,并對自然生態資源進行保護,把握高起點建造綠色低碳、建筑產業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全新小鎮。
3城鎮化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3.1面臨的機遇。新時代下城鎮化建設獲得了良好機遇,2019年國家發改委下發有關新型城鎮化建設任務,如深入革新戶籍制度、推動中小城市同步發展,以期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方向,進而取得城鎮化優質發展效果,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目標[4]。對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高度關注,對于建設主體來說,應秉持綠色、創新、共享、協同等理念,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內需潛力,為市場經濟常態化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我國現已進入小康社會全面建設決勝時期,在這一時期,國民經濟總值持續升高,這能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大學生生力軍為其提供人力保障,使得城鎮化建設發展工作穩步推進[5]。除此之外,城鎮醫療、交通、教育等行業由粗放式發展模式向精致化發展模式轉換,意味著城鎮化綜合能力明顯提高。當前國家正向指導城鎮化戰略格局調整工作,通過劃分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來逐步推進城鎮化建設。3.2面臨的挑戰。城鎮化建設雖明顯提速,但建設質量有待進一步優化。現今,城鎮化建設面臨一定挑戰,如城市規模盲目增長、城市管理水平偏低、區域發展失衡、產業發展緩慢、城鎮功能不夠完善等。我國部分地區高度重視城鎮化規模擴建,相對來講,城市管理工作形式化推進,即便政績效應大幅提高,但城鎮居民優質生活需求尚未得到滿足,這無疑會為城鎮化后續建設增加阻力[6]。對于區域失衡發展問題,體現在西部區域城鎮化水平落后于東、中部區域城鎮化水平,致使區域發展差距拉大,并且城鎮層級失調發展問題會隨之顯現。對于新興產業緩慢發展問題,主要是因為二、三產業關系尚未平衡,所以出現產業錯位發展現象,并大大增加產業結構調整難度。
4城鎮化建設的新模式
4.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屬于城鎮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適當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模式,能夠迎合新時展需要,同時,還能從整體上提高城鎮基礎設施管理水平,為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助力。首先,推行分類建設管理模式。基于市場化指數對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分類,據此實施針對性管理模式。運用二級管理模式建設管理經營性或非經營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上級機構主要為城鎮委員會,下屬機構為項目管理局[7]。分類管理模式有效應用,意味著政企分離,這有利于明確管理內容、合理分配管理權責,避免出現交叉管理、職責推卸現象。同時,上級機構具備監管職能,即全過程監督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其次,推行“平臺公司”管理模式。管理非經營性城鎮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時,主要運用“平臺公司”管理模式,通過構建管理組、管理局進行系統化管理,其中,管理組具備決策功能,管理局隸屬于平臺公司。平臺公司在操作、執行方面發揮關鍵性作用,主要面向施工人員和設計人員傳遞信息。可見,這一管理模式經權責細分、專項管理實現投資精細化管理目的,盡可能減少職權濫用現象,大大提高資金利用率,確保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高效完成。最后,推行“工程管理中心”管理模式。從組織結構優化這一角度出發,適時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模式,促使管理工作在合理化意見指導下順利開展。工程管理中心由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管理局協同推進,其工作內容即規劃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并充分準備相關資料,積極配合工程監管、驗收等工作。此外,特設水利、交通、通訊等部門,經分工協作、統一管理來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4.2推動城鄉統籌進程。城鄉統籌進程對城鎮化建設新模式實踐效果有直接影響,為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應大范圍實施梯度城鎮化模式,這既能緩解城鎮建設壓力,又能有效控制城鎮化建設成本,為城鎮居民提供優質服務。梯度城鎮化模式分為四個階段,即誘發階段、培育階段、轉移階段、融合階段,因此,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時,應針對性制定發展策略,從整體上提升城鎮化建設水平[8]。誘發階段城鄉統籌措施:適當調整規劃理念,考慮城鄉規劃動態性和有機性;豐富規劃內容,即通過專題研究預測城鎮化趨勢,并分析城鎮化過程,以便為規劃時間制定提供參照;合理運用規劃技術,經數理模型構建掌握城鎮布局情況、道路等級,據此把控公共服務設施預留量。培育階段城鄉統籌措施:打造立體化交通網,并完善基礎設施;重點開發特色產業,對其提供政策指導,以期解決就業問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時,實行適度超量配比模式,進而豐富公共服務資源,以此起到人口吸引、集聚作用,為城鎮化建設發展提供推助力。轉移階段城鄉統籌措施:城鄉資源要素轉移時遵循公平性、實際性原則,并合理設計土地要素城鄉流動機制,在遵循農村土地流轉新政策基礎上有效配置土地資源。此外,適當優化人才資源城鄉流動機制,即外聘專業技術人才,并實施人才回流政策,為城鎮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融合階段城鄉統籌措施:通過內外部文化融合加快城鄉統籌進程,如構建文化交流平臺、完善村組干部競選機制,以期調動村民自治積極性,并有效緩解文化沖突。4.3打造生態文明宜居城市。城鎮化建設新模式探索期間,應兼顧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否則,城鎮化建設發展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并且人與自然間矛盾會大大增加。從生態文明宜居城市打造角度來分析,應制定可行性城鎮建設發展策略。首先,大范圍宣傳生態治理思想。面向城鎮居民組織生態治理宣教工作,以期強化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并積極踐行綠色生活,進而為綠色生態型城鎮構建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加大城鎮生態產業發展力度。因為生態產業在經濟效益增加、人口流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將當地優勢與生態產業有機結合,以此增強城鎮承載力,借助聚集效能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發展目的。再次,掌握宜居城鎮建設要點[9]。宜居城鎮建設對象為城鎮居民,因此要全面考慮居民生活習慣和居住特點,為其營造優美環境,使居民從內心深處接受并參與生態文明宜居城市建設活動。具體來說,落實大氣污染、水污染治理工作,針對高耗能、高污染等企業重點監控,并制定有效治理措施。與此同時,引導城鎮居民養成環境保護、資源節約這一良好習慣,確保節能減排工作具體落實。此外,逐步推進園林建設工作,這是生態文明城市打造、城鎮化優質發展的有效路徑。最后,推行生態保護經濟政策。生態文明背景下,城鎮化建設發展具有系統性、長期性特點,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環保建設工作,并主動參與環境治理項目開發活動,以期為宜居城市打造、城鎮化建設注入活力。4.4提高規劃合理性。城鎮化建設新模式應當做到因地制宜,對有限土地合理布局,充分體現集約發展理念。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對城市中心迅速發展所造成的“大城市病”進行合理規避,還要帶動周邊農村與城鎮的發展。所以,應當以“發展小城鎮,做好大城鎮”為目標,對城鎮空間布局進行合理統一的規劃。而在推動城鎮化發展中,需要有產業為支撐,只有加強城鎮產業支撐,方能提高吸納就業、轉化農民能力,為城鎮化經濟發展夯實基礎,我國中小城市適合發展工業,以便為建設城鎮化提供產業支撐。應當依據地區優勢明確主導產業,將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對于資源、區位等與大城市產業轉移區域相符,可通過對接發達地區推動自身產業的發展。但是,應當注意不能以犧牲農民土地、環保與資源利益為代價,同時做好產業結構優化工作,將轉變工業發展與工業內部結構調整作為關鍵點,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以此為基礎做好產業布局,對工業園區進行資源整合,讓工業企業進入園區,實現產業集群,有助于集中監管,治理污染。如河南省近幾年以產集聚區作為載體,加快人口向城鎮轉移、城鎮集聚,大力推進產業融合,在發展中實現產城互動,統籌建設產業集聚區與城市功能區,不僅增加了就業崗位,提高了城市功能,還推動了農村人口轉移城市,并對部分地區實施子女上學、戶口辦理等優惠,獲得了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視域下,城鎮化建設步伐逐漸加快,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統籌進程、打造生態文明宜居城市等措施引用城鎮化建設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城鎮化建設發展效率,同時,還能實現城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此外,我國城鎮化后續建設及發展能夠以此為鋪墊,進而取得城鎮常態化發展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麗青,鄒柏松.歐美發達國家城鎮化發展和投融資模式的經驗性做法及其借鑒[J].商業經濟研究,2017(6):181.
[2]談佳潔.國外小城鎮建設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國情國力,2017(4):72.
[3]黃璐,劉曉靜.“以人為本”視角下的茶鄉城鎮化模式探析[J].福建茶葉,2017,39(1):179.
[4]石堅.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幾個要點[J].人民論壇,2017(16):70.
[5]張建華.“逆城鎮化”進程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棗莊市新農村建設為例[J].學理論,2020(06):15.
[6]張興月.三方主體互動下的新型城鎮化模式創新研究——來自四川省仁壽縣水利新村的個案[J].農村經濟,2019(02):95.
[7]周雯,吳坦.基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體育產業集群模式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11):90.
[8]楊漁樵,方俊,吳春虹.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PPP模式運行機制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8,34(06):44.
[9]佟偉銘,張平宇.鄉村城鎮化新模式:基于陳家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過程與動力機制的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37(06):1100.
作者:謝姍 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 上一篇:小城鎮增量建設用地評價分析
- 下一篇:測繪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