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師三維立體式課外體育活動模式
時間:2022-01-14 11:45:07
導語:體育教師三維立體式課外體育活動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目前國內高校在體育管理模式上的優缺點,構建體育教師“三維立體式”下院指導課外體育活動。以培養大學生體育精神、運動實踐以及健康促進三大核心維度為核心,以體育課外活動內容為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實行“立體式”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課外體育活動;“三維立體式”;管理模式
1前言
開展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豐富學生課外體育生活,既是對體育課堂教學的補充,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實施特定人群的體質健康的干預計劃;保證青少年課內外體育活動的時間與質量?!蛾P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文件均指出全社會應當高度重視青少年的體育工作,落實各項服務措施,加強制度與服務保障[1]。可由此可見,合理有效的課外體育組織與管理,促進青年學生保質保量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對于保障和落實國家的相關措置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發掘各大高校目前對于學生課外體育的管理模式的優缺點,結合我國目前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與課外活動開展現況,構建體院專業教師“三維立體式”下院指導模式[2],以學院、年級、班級、個人為單位制定體育鍛煉計劃,推動校園內課外體育開展氛圍。
2我國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管理現狀
2.1我國高校課外體育活動模塊設置現狀
在我國,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一般是在學校運動委員會的領導之下,由校團委、學生會組織,體育學院(部)承辦以及其他院系共同協作管理與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體育學院作為全校體育課程唯一的專職部門,因此其應當具有管理職責。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育課外管理體系由四部分組成:正式的校內體育競賽、體育協會(俱樂部)、個人或集體課外體育活動、室內和室外休閑性體育課外活動[3]。其中團委部門主要負責校內體育競賽與體育協會(俱樂部)的管理;體育學院負責校外體育競賽、課內外一體化建設中個人與集體的課外活動等內容。其工作職責如圖所示。
2.2我國高校課外體育活動模塊管理運行現狀
管理與組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體育課外活動的開展效果[4]。隨著學生對于課外活動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作為管理與組織者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不斷優化組織結構。全校性的課外體育活動是通過集中管理的方式通過各學院自行組織所開展的全校性的活動,主要以早操、太極拳、八段錦等內容為主,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制性滿足學生身體對于運動的需求,但是也因為管理模式較為單一,時間固定,內容枯燥乏味等主觀因素以及場地、氣候等方面客觀因素導致部分學生出現逃避現象,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欲望[5]。在體育競賽方面,目前我國各高校每年都會在學院運動委員會的指導下舉辦春季或秋田徑運動會以及足籃排等對抗性較強觀賞性較高的體育單項校園聯賽,各個學院自行選派最優秀的運動員參加到比賽中去,具有組織性、競爭性的特點,而弊端則是由于比賽的規模較小,只有小部分學生能夠有機會且重復多次參加到各類課外體育競賽中去,反觀一些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則嚴重缺乏參賽機會[6]。在體育俱樂部(社團)方面,目前大多數高校施行體育俱樂部模式,對體育項目的教育與興趣的激發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專業教學方面教學,俱樂部負責教師角色定位有所偏差,教學指導方式、教學內容已經管理制度嚴與傳統課堂教學環節相仿,嚴重缺乏項目特色教學[7];在經費支持方面則主要來源于從財政撥款以及外界贊助,由于各地區高校對社團協會重視程度不同,導致俱樂部的發展在資金方面缺乏保障,難以支持俱樂部“模式化”發展。
3體育教師“三維立體式”下院指導工作模式構建邏輯
3.1體育教師“三維立體式”下院指導工作模式學理基礎
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堂教學之外的延伸,是檢驗學校體育實行情況的重要指標。課外體育活動具有多重含義,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與走訪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國內學者對于課外體育管理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如將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記錄作為體育課部分期末成績的課內課外一體化綜合管理模模式[8];每天活動一小時的課外體育模式[8]等等。這些課外體育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身體活動性,但是在實施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如在活動的開展方面,活動內容的“非直線性”“非過度性”“非層次邏輯性”的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10]縱觀近年以來我國學生參加體質測試的成績逐年下降的趨勢來看,各大高校開展體育課外活動嚴重不足[7]。可以說,體育課外活動管理模式并非單一的集中管理,而是應當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綜合考量與整體設計,通過體院專業教師下院指導的方式,構建下院教師工作體系,對于課外活動內容,充分發揮項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將活動項目內容進行結構化、整體性學習,充分利用與發揮信息化平臺在體育教學方面的作用;抓好體育競賽這一平臺,均衡競爭性與娛樂性之間關系,以院系為單位委派體育學院專業教師對班級間、年級間各類體育活動的組織、計劃、施行方面進行專業指導,以讓更多學會有機會參與到的運動中去;在體育俱樂部(社團)方面,下院指導教師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項目特色進行整體性教學,將運動項目作為一種包含技戰術對抗、項目規則、禮儀、運動員裁判員角色扮演團隊及個人榮譽等要素作為整“立體式”教學,鼓勵賽季與各項目之間的交流。
3.2體育教師“三維立體式”教師下院指導工作模式發展維度
體育在新時代被賦予新的內涵即包括體育精神、運動實踐以及健康促進三大核心維度以及下屬六個要素。[11]其中體育精神是根本,由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所構成;運動實踐是關鍵,由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所構成;健康促進是基礎,由健康知識、健康行為所構成。體院教師下院指導模式是以三大維度和六個要素為依據,制定了輔助類體育活動板塊、體育競賽類板塊以及體育知識文化板塊,所開展活動具有較高針對性,構建三個維度立體式管理結構。
3.3體院教師下院指導工作推進策略
在輔助類體育活動方面,組織活動以行為規范、倡導健康生活為主,例如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早操項目,以舞蹈、武術、健美操、啦啦操等形式代替傳統廣播操;堅持實行課外線上健身跑活動,同時依靠線上平臺,根據學情分析,下院指導教師制定個性化學生課外活動計劃,使學生能夠得到針對性提高;下院各專業教師就體育文化、運動技能、運動康復與保健、體育審美等主題每月定期開展專題講座與討論,著力普及體育知識,推廣體育文化,解決學生在運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在競賽活動方面,組織活動主要以年級、班級、宿舍為單位,下院指導教師積極指導學生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構建院系、專業、班級三級體育競賽活動體系,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其次,把大學生體育精神寫入競賽方案,每次競賽活動有明確的體育精神培養目標,平衡競技性與娛樂性的關系。下院指導教師建設并長期維持院級運動隊,積極參加校級以上體育賽事和名校邀請賽。對高年級本科生和體育生開設“提高班”,除必修課之外,面向專項技能有提升需求的“優秀學生”開設專項高級班,還會面向底子薄弱、難以完成體質測試的部分學生開設針對性課堂和課外輔導站,開展個性化項目訓練。在體育知識文化方面,下院指導教師集中組織活動,主要以弘揚傳統體育文化和傳播校本體育文化為主。體育文化制度建設是隨著體育文化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將我國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抖空竹等傳統體育項目以體育俱樂部、體育競賽等形式進行傳播。傳承與發揚具有學校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將校園體育文化緊貼時代特征,使其成為學生的內在精神素養。
4體育教師“三維立體式”下院指導工作運行體系
4.1堅持有的放矢,完善管理目標評價體系
在管理工作中行成考核機制。各學院將體育納入學院整體工作計劃中,制定具體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學期末組織檢查、考核;明確一名副院長分管體育工作,將體育工作列入院領導工作職責中。學校就學生課外課外活動工作目標、實施途徑制定標準,以促進建立成果評價方式。各學院嚴格執行活動標準,將學生活動的教學資源、師資情況與組織管理列入學院工作計劃中;在每學期初期,下院指導教師根據大學課外體育標準制定年度活動計劃,在學期末通過學院評價、教師自評、師生互評等方式對課外活動開展與完成情況進行逐級報告,強化校園課外體育計劃實施力度。完善學生參與考核機制。體育學院教師下院指導工作制定體育與健康教學計劃、單元計劃、活動計劃,依據學生需求組織體育活動,完成計劃內容。在執行過程中嚴格執行考勤和考核登記制度,并將結果放入學生檔案。優化學生成績評價方式,課內外體育活動著裝和考勤等納入成績評定,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意識;同學們在教學和比賽中表現:勤學苦練、吃苦耐勞、拼搏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等體育精神,都納入成績評價指標。將院級體育比賽各學院所有項目成績相加形成全年運動總分,在秋季運動會上進行頒獎儀式。每年都舉行明星社團評比,并納入評分指標,并加大評分比重,調動社團的積極性。加強體育教師指導工作考核。在每年的年底將由體育學院、團委、被指導學院共同對體育教師的指導工作進行量化考核,通過對思想道德、職業操守、業務能力、管理能力、知識更新情況、教學態度、活動內容完成情況等項目進行綜合考察,根據打分結果由高到低評定優秀指導教師,對于獲獎教師則以標準工作量作為獎勵,其指導成果也作為教師個人年度考核重要指標。
4.2促進制度保障,建立體育教師下院指導長效機制
加強領導,建立機構。為確保體育教師下院指導活動工作順利實施,各級負責人在宏觀、中觀以及微觀層面上加強領導職能[12]。學校成立體育運動指導委員會,由校長擔任體育教師下院指導活動負責人,分管體育工作校長擔任組長,副組長為體育學院主任、校辦主任、教務處處長、學工部長、團委書記、體育場館中心主任,成員由各學院負責學生工作副書記擔任。加強師資建設。重視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體育教師綜合素質,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每年定期請各方面專家,同時組織各專項教師出去考察等方式,使下院教師完全具備教學、科研、運動訓練和組織各項群體競賽的多項能力。全面關心體育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努力提高體育教師待遇,不斷改善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環境,不斷加大體育場館設施改善。確保體育教師合法權益,堅持付出和回報成正比原則,以服務師生為目的,對于各項課外體育工作合理計算工作量。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學校每年成立專項基金用于體育教師下院指導活動,并且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制度,采用層層包干,并且嚴抓落實,為體育教師下院指導活動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4.3優化資源配置,協調多方資源強化硬件保障
體育學院、場館中心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向學校開放體育場館和借用體育器材,以保證教學、訓練、課外體育活動順利進行;體育設施要定期保養、維修、更換,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預案;根據場地實際情況,學生實際身體素質條件和健康狀況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進行體能鍛煉方式。根據學生自身體質情況,結合運動訓練原則有序地進行身體鍛煉;在促進運動參與、激發運動興趣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作者:黃文武 王星
- 上一篇:原本性音樂教育及音樂課程開發研究
- 下一篇: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問題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