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市場發育考究
時間:2022-12-06 11:23:00
導語:企業家市場發育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家(也稱為經理人)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在市場經濟的諸多要素市場中,“經理人市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在市場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做為“經理人市場”的主體,無論是經理、廠長、總裁,還是執行局主席,都可以稱為企業家。它的生存及發揮作用的條件,是充分的市場化。但“經理人市場”這一概念不符合中國國情。
1.我國目前擁有千千萬萬的廠長、經理,但企業家卻相對稀少。企業家和企業經營管理者是一個概念的兩個層次。企業家是經營管理者,但經營管理者不全是企業家。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擁有經營和管理資產的專門知識,以資產的經營和管理為職業,以企業資產增殖為目標并據以獲得相應收入、聲譽和社會地位的專門人才。顯然只有專吃使企業資產增值這碗飯的人,才能被稱作企業家。
按照上述標準,我國的廠長、經理,尤其是國企的經營管理者,大多數不合格。原因不是他們擁有的專業知識或業績如何,而在于他們吃的是“官”飯,他們的收入、聲譽、社會地位與所經營企業資產的增殖沒有直接的數量關系。
企業經營管理者主體功能發育不全,市場化不充分,導致了我國目前企業家資源的稀缺,這同樣說明了整個市場經濟機制的發育不良。那么,在當前我們有無數個廠長、經理,而缺乏企業家的情況下,時代呼喚企業家也就成為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要求。
2.人事任命制度約束了企業家市場化程度的發展。杜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已近九年時問,兩權分離使國企獲得法人資格是政府市場化取向的目標選擇。國企的市場化改造在勞動、分配、股份制、金融資本優化配置等方面都積累了一些經驗。然而,不合邏輯的是,做為國企經營管理核心和靈魂的廠長、經理,卻遲遲得不到“市場化”。經濟權力的下放和人事任命權的剛性約束,造成了邏輯上的悖謬,使經營管理者主體異化.功能扭曲,經濟行為能力弱化。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一支龐大的企業家隊伍;另一方面,是政府死死抓住人事任免權不放,造成企業家有市無場的格局。
令人窘迫的是,我們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跨入新世紀們檻的。加入WTO的臨近、新經濟時代的興起、整個經濟制度的變革,都需要加快企業家隊伍建設,解決企業家市場化問題,尤其是為企業家市場的生成,發育提供法律和政策的支持,這是我們當前面對的重大課題。
一、人才危機與阻礙企業家市場化的原因
當今世界,人力資本比金融資本更加重要,全球化的人才爭奪大戰己經打響,發達國家為解決自己的人才需求,利用雄厚的財力和充裕的科研、生活條件向發展中國家爭奪人才;現在全世界主要跨國公司已登陸中國人才市場。中國雖然是人口資源大國,但人才資源捉襟見肘,有人預測,到2010年,我國高技術人才將短缺1000萬。無疑,對于要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來說,已陷入人才危機,而企業家隊伍的現狀,更堪憂慮。
第一,人事任免制度的剛性約束,使廠長經理主體異化,功能不全。這里的根本癥結是產權問題,解決問題有兩種思路可供選擇、一種是強化所有者約束,這在國有企業是行不通的,因為國有資產不具備人格化的特征。二是弱化所有者約束,但它的前提是職業化企業家隊伍的出現。當前,在國企沒有企業家或者說沒有企業家生成發育條件的情況下,簡單地放權,就意味著產權的約束缺位。今天的現實是,政府以非經濟性偏好,企圖通過人事任免權約束經營管理者,來達到產權約束的目的,其結果必然是,在下放經營自主權的同時,也將產權約束一簍子給了廠長、經理們。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國企扭虧步履維艱、潛虧嚴重、短期行為、貪污腐敗、在職消費、吃喝揮霍現象的背后,是政府非經濟偏好造成的產權約束缺位和廠長、經理的主體異化。顯然,只要政府不放棄對企業干部的人事任免權,企業干部就永遠成不了以企業命運為依托、洛于職守的企業家。既使實行股份制,沒有制度也沒有邏輯能夠保證廠長在被授于全權后不會胡作非為。
第二,人才少,基礎差,制約了企業家隊伍的發展后勁。我國是人口大國.人才資源卻相對稀缺。究其原因,首先,教育投入不足。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整個人口的知識結構層次偏低.大學教育至今在我國仍是精英教育。美國人口中獲得高等教育的比例達30%以上,而我國只有1.600。即使在這稀缺的人才資源中,真正懂管理、會經營的企業家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其次,在職培訓滯后。由于我國的在職培心11是據國家政策制訂大綱,按行政序列部署進行的,面對市場經濟的變化發展,各種教材切合實際差,理論陳舊、往往使培訓走過場,流于形式。第三,職業教育進入學歷怪圈。在重學歷、輕能力、“一刀切”的政策誘導下,人們抑本趨末,導致部分專業人才“證書一大堆,干嘛嘛不會”的浮夸現象產生。第四,人才流動的制約。因傳統體制的影響,各種戶籍管理、勞動人事、身份級別‘晉升秩序的政策性因素,使人才流動市場化程度較低。絕大多數企業經理因人事關系、工資福利、住房津貼等傳統因素,不愿進入市場,從而大大制約了人才的流動。
第三,缺乏激勵、吸引力差,我們知道,企業家是高風險性的職業。它要獨立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變化,承擔經濟發展的各種政策風險和商業風險,隨受各種不確定性的結果。加之,買方市場的形成,競爭之慘烈,變數之詭奇.使每一個決策都關乎生死存亡,這徉一種職業,一般人士都望而卻步.對企業家缺乏吸引力的關鍵因素是激勵機制缺位。試想,一個經營大型國有企業的經理,彈精竭慮、鞠躬盡瘁,每年為國家實現利稅幾十億乃至上百億元、他除了得個獎章,評個模范之外,合法收入與政府中喝茶聊天的同級干部并無差別。退休后,養老保障機制的“一刀切”,使之與無作為者一般無二。反之,他即使不努力,把個大型企業虧的一塌糊涂,只要個人不貪不占,照樣可以易地做官.這種結構性弊端的結果,必然是企業難搞,廠長難當、"59歲現象”叢生。
二、基本對策
第一,解決產權約束缺位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場化改造。
國有資產的產權約束向題是經濟學界的老大難。業內人士諸多論證,改革實踐也反復試點,終究沒有得到解決。問題的癥結是國有資產不具備人格化特征,它的所有者是國家而國家不具有自然人的經濟行為能力,因此就陷入了一個邏輯上的怪圈:“任何人也不可能像關心自己的財產那樣關心別人的財產,更不要說國家的東西了。所以,公家的東西永遠壞得快”,這個邏輯經得起實踐檢驗。顯然,對國有資產強
化約束的思路是行不通的。據報載,西方國家國有資產的經營也是問題頗多。那么,只有通過股份公司的形式弱化所有者約束。但弱化并不是缺位.
解決國有資產約束缺位的基本思路是:①不能由政府來行使約束權力,盡管它是國有資產的所有者代表。因為政府實質上是整個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它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來參與社會的經濟活動。②由政府機構改革中分流的人員組成區域性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這個機構是獨立的,市場化的。它可以通過控股、參股、基金等形式,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并通過其他獨立的評估機構,對國有財產存量進行考核審計。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脫離政府序列和財政編制.根據資產年度增量按2%-3%的比例提取管理資金.人員按照高薪養廉的原則.進人各國有企業董事會.按國有股的不同比例擔任董事長、董事等職,借以實現國有資產的人格化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市場化,把資產增殖與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人員捆綁在一起,從根本上解決產權約束缺位問題.
第二,政府放棄對企業干部的人事任免權,使企業家完全市場化。國有獨資和控股企業,由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公開選聘企業經理、廠長,并用公開招標或公開招聘的方式,根據公平、公開、風險與利益相一致的原則.建立委托—關系,并用合同契約的形式,確立人的權利和義務。把國有資產的增殖目標與經理、廠長的年薪、獎金、期權、股權聯系起來。同時,對國有資產的評估由獨立的會計、審計事務所進行,并由媒介監督。
同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一是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增殖;二是保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明確因人的工作不力、玩忽職守、贖職造成企業虧損以致破產的法律責任和懲誡措施,建立企業家業績檔案和資信評估動態等級,上網公布,來約束企業家的行為。
第三,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高薪養廉。通過年薪、期權、股權、梯次獎金、免稅補貼等多種形式,增強企業家職業的吸引力,根本轉變短期行為,使企業家真正以企業命運為依托,與企業共榮辱。為使激勵發揮作用、要堅持充分激勵和保護合法收益兩個原則。做為前者,要突破職工平均工資3-S倍的規定,可按資產增量的2%一30}提取.年薪根據企業大小,按實現利稅的100-5%提取.總體收入水平中小企業總經理收入要達到10-30萬元,大型企業經理要達到50萬一100萬元。另外,在稅收制度上也要改變我國個人所得稅門檻過低的現狀、激勵創業者的活力,以月收入5000元為納稅基準.當然,為防止短期行為和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可采用新加坡的辦法,把收入分為兩部分,一是在職期間可支取使用的。二是到退休后才能支取使用,以確保高效、高薪、廉潔自律。當然,在制定相關法律政策時,保護企業家的合法收入和正當權益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措施。
第四,按行業或區域,建立企業服務中心,進行市場化經營.人員可從政府分流的人才中選聘。創辦經費可由會員制形式或由行業工會費用解決。但必須脫離財政支持.企業家服務中心專司企業家培訓、信息服務、中介服務、企業策劃、管理咨詢、企業調查、市場調研等職能.使企業家服務中心真正變成企業家的俱樂部,變成他們處理交流信息,接受管理咨詢,改善知識結構、學習管理經驗,提高管理能力的場所和“娘家”。這個中心,必須是各種所有制企業經理的俱樂部,使各類企業家都可在這里充電。
在現有人才市場內,設立企業家市場,解決企業家有市無場的狀況,提供供求信息,牽線搭橋,促進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的企業家人才流動。
第五,考慮到企業家市場發育的過程性和相關法律的配套、政策過渡轉換時間,可優先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政府機關的有識之士到企業鍛煉,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為政府人員分流開辟新路。利用各地職業大學的閑置資源,對各類待崗待業的非管理專業大學生進行職業培訓,強化MBA教育。可因地制宜,在區域內享受相應學歷待遇,培訓后直接安排進人企業擔任副職或助理,以彌補企業家資源的不足。
第六,加強教育投入,根據市場需求設立前睹性的學校專業課程,并改變我國MBA教育脫離實際,案例比重小,操作性差的問題,加速培訓適應我國發展的企業管理人才。同時,用短訓班的形式對民營企業的經理進行專業培訓。可通過俱樂部,會員制方式,使他們的知識結構適應企業擴張和新經濟形勢的要求.
總之,企業家市場的發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關系重大,量多面廣。因此.發育并完善企業家市場已是刻不容緩.
- 上一篇:學校安全狀況調研匯報材料
- 下一篇:教師骨干培訓工作領導發言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