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金融小鎮發展路徑
時間:2022-05-07 03:43:16
導語:淺談金融小鎮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融小鎮是一種打破傳統金融中心集聚模式的新嘗試,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金融產業集聚形成的新格局,通過獨特的功能促進經濟新的發展,實現了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合作對接。由于金融小鎮屬于金融集聚的新型業態和發展模式,各地普遍缺乏建設和運營經驗,極大地影響了相關金融產業鏈的形成與金融小鎮的發展。以長三角區域為例,首先對當前金融小鎮的分布狀況和發展規模進行分析,然后對金融小鎮建設現狀和運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深度剖析,最后提出金融小鎮建設與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金融小鎮;金融集聚;發展路徑
一、引言
金融小鎮是特色小鎮建設中的一種,以金融發展和金融服務為特征,由多種金融產業實體組成的金融產業空間組織。金融小鎮的建設能夠集聚金融要素,整合私募金融產業鏈,促進私募金融業發展(王祖強、孫雪芬,2015),還可以打破基于傳統各種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形式,為供應鏈結構的改革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提供有效的金融資本支持(孫雪芬等,2016)。金融小鎮最早產生于2012年,以浙江嘉興南湖基金小鎮規劃建設為起點。2015年金融小鎮進入高速建設發展期,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的建設發揮了巨大的帶動效應,吸引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全國各地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建設為藍本,積極開展金融小鎮的建設工作。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8月,我國已規劃成立67個金融小鎮,并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但是由于金融小鎮屬于金融集聚的新型業態和發展模式,各地普遍缺乏建設和運營經驗,極大地影響了相關金融產業鏈的形成和金融小鎮的發展。因此本文以長三角區域為例,對當前金融小鎮建設和運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深度剖析,研究金融小鎮建設與發展的路徑,對于推動金融小鎮的建設和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金融小鎮是以金融產業為核心,以金融資本聚集為基礎的空間組織形式,其本質上是金融產業集聚的一種模式,金融小鎮的形成過程就是金融產業集聚的發展過程。金融產業集聚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規模經濟、信息不對稱、稅收、基礎設施建設、發達的勞動力市場等。Kindleberger(1973)將金融集聚的原因歸結為外部規模效應,他認為金融中心的存在提高了跨地區支付的效率,從而使得金融對于跨地區資源的支配效率得到有效提升。Porteous(1995)認為信息不對稱導致金融集聚的形成,物理距離是借貸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重要原因,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各種信息,金融機構向著信息源聚攏,從而形成了金融集聚區,即金融中心。Gehrig(1998)認為規模經濟、信息溢出效應、市場的流動性、市場進入限制、政府直接干預和企業壟斷都影響金融集聚的因素(李大壘,2014)。Lysandrou等(2017)研究倫敦的案例表明,規模經濟、政治穩定、高度良性的監管和財政環境是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原因。Wjcik等(2018)認為擁有靈活開放的勞動力市場,以及在法治和合同執行方面具有強大國際化的非金融部門對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Hall(2017)認為金融市場的創新、國際視野、中英關系接近、市場流動性、靈活的金融環境使得倫敦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Foad&Lundberg(2017)發現勞動力市場效率、基礎設施以及競爭市場等是推動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這些因素的影響甚至超過企業稅率。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對金融集聚進行研究,潘英麗(2003)認為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先進可靠的電信設施、良好的監管環境和稅收制度來吸引金融機構的空間聚集,她強調了政府在金融集聚方面的作用。車欣薇等(2012)建立了兩區域模型來解釋金融集聚的動因,認為由地理因素導致的機會成本、規模經濟、金融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和金融信息量決定了金融集聚的發生。張浩然(2014)提出距離較近的城市應采取差異化的金融集聚,避免產業同構和重復建設導致的效率損失和資源浪費。國內外對于金融產業集聚研究成果較多,但是對于金融小鎮的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研究成果較少。王祖強、孫雪芬(2015)對玉皇山南私募(對沖)基金小鎮發展的重要意義和政府采取的重要舉措進行總結,并提出三點思考。王永昌(2016)同樣對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的發展經驗進行總結,并從產業集群、打通市場、金融文化建設三個方面提出建議。謝文武、朱志剛(2016)提出了山南基金小鎮在特色小鎮以及金融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孫雪芬等(2016)探討了金融小鎮的定位、發展模式和典型案例。王平(2017)對蘇州金融小鎮的產業特色、生活特色、生態特色進行總結。
三、長三角地區金融小鎮的建設現狀
(一)長三角地區金融小鎮分布。本文的研究范圍為長三角核心區域16個城市,包括上海、江蘇8市(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泰州、揚州和南通)、浙江7市(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寧波、舟山和臺州)。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8月,長三角16市已規劃建設金融小鎮共計20個(表1)。其中杭州6個,寧波3個,蘇州3個,臺州和南京各2個,嘉興、紹興、湖州和上海各1個,其他城市暫無金融小鎮。從規劃建設面積上看,面積最大的是西溪谷互聯網金融小鎮,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個,面積最小的為白沙泉金融小鎮,僅為0.09平方公里,其余的金融小鎮面積均在3平方公里左右。從特色小鎮的級別來看,有10個金融小鎮是正在創建或者培育的省級特色小鎮,有2個金融小鎮正在創建市級特色小鎮(表1)。(二)長三角金融小鎮發展規模。首先,浙江省的14個金融小鎮除了少數幾個還處于建設初期,梅山海洋金融小鎮被降格外,其余發展都較好。杭州市六個金融小鎮已聚集5000余家金融機構,管理資產規模兩萬余億元,整體發展較好,其中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表現最好,截至2018年6月,已集聚金融機構2722家,總資產管理規模11200億元,2018年上半年實現稅收15.7億元。寧波三個金融小鎮除了梅山海洋金融小鎮表現較差被降格,鄞州四明金融小鎮和慈城基金小鎮管理資金都在1500億元左右,發展較好。嘉興南湖基金小鎮,作為最早規劃建設的金融小鎮,雖然曾經被警告過,但是目前總體發展狀況也較好,吸引4000多家投資類企業入駐。紹興金柯橋基金小鎮發展勢頭良好,截至2018年4月,共引進基金公司206家,管理資金900余億元。臺州的溫嶺基金小鎮和微金融小鎮、湖州的太湖綠色金融小鎮相對來說還處于發展初期,發展規模較杭州的金融小鎮有較大差距。其次,江蘇省的5個金融小鎮有2個處于規劃中,1個處于建設中,只有蘇州金融小鎮和東沙湖金融發展較好。截至2018年4月,蘇州金融小鎮已累計完成注冊機構400多家,集聚資本規模近800億元;截至2017年12月,東沙湖基金小鎮入駐股權投資管理團隊96家,設立基金152支,集聚資金規模超過1311億元。最后,上海有1個金融小鎮,2016年12月16日東方金融小鎮正式掛牌成立,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9月,已吸引4000余家企業入駐,其中500余家金融、類金融企業,管理基金1000億左右。
四、長三角地區金融小鎮建設過程中的問題
(一)產業布局同質化。長三角區域是金融小鎮建設發展最為迅猛的區域,浙江七個城市除了舟山沒有規劃建設金融小鎮,其余城市都在建設金融小鎮,其中杭州建設有6個金融小鎮、寧波建設了3個金融小鎮,江蘇的蘇州也建設了3個金融小鎮。但是長三角區域的二十個金融小鎮在規劃建設和產業布局上存在類似現象,小鎮建設上更多的是模仿成功金融小鎮的規劃建設,吸引的也都是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對沖基金等各類基金公司,與本地經濟、產業資源和地理區位環境結合不夠緊密,缺乏特色,存在同質化問題。(二)政府主導過多。金融小鎮根據開發主體一般有三種類型:政府主導型、政府企業聯合開發型、企業主導型。長三角區域的金融小鎮主要以政府主導型為主,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嘉興南湖基金小鎮、梅山海洋金融小鎮等都是政府主導型金融小鎮。政府主導型金融小鎮雖然可以發揮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聚集資源方面的優勢,但是卻違背了市場規律,造成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導致金融配置資源能力降低。金融產業集聚、金融小鎮的發展,應該是市場的選擇行為,政府可以引導,但是不應該完全由政府主導。(三)產業鏈發展不完善。長三角區域雖然涌現出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鎮這樣的發展較好的金融小鎮,但是總體來說金融小鎮在中國畢竟是個新生事物,與國外成熟的金融小鎮相比,長三角大多數的金融小鎮都處于初期階段,金融產業基礎薄弱。除了一二線城市以外,其他長三角城市的金融產業總體競爭力較弱,特色不鮮明,導致金融小鎮招商引資難度較大。另外長三角金融小鎮在重點引進各類核心金融企業的同時,缺乏對其業務密切相關的產業鏈配套服務企業的引進,導致金融產業配套服務落后,金融產業鏈發展不完善。(四)金融人才短缺。金融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人力資本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金融業態和產品創新對金融人才層次要求不斷提高。金融人才在金融小鎮的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金融小鎮創新和發展的障礙之一。由于金融小鎮在金融人才發展環境建設方面相對滯后,公共服務、專業金融培訓、人才交流平臺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影響金融人才的聚集,長三角地區的金融小鎮發展中普遍存在金融人才短缺的問題。(五)金融創新不足。長三角區域金融小鎮的建設經驗缺乏,在政策、產品、體制方面都存在著大同小異,金融創新不足。在政策方面,各金融小鎮采取類似的稅收優惠政策。在產品方面,各金融小鎮推出的產品都大同小異,存在同質化現象。在體制方面,各金融小鎮主要采取借鑒相同成熟金融小鎮的模式,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因此長三角的金融小鎮都存在金融創新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產品創新和體制創新。
五、金融小鎮的發展路徑
(一)明確產業定位,實行差異化發展。各地金融小鎮的建設應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資源和地理區位環境,結合本地金融業的發展態勢,明確金融小鎮的定位和產業布局,實現差異化的發展。在規劃建設時,應在借鑒成功金融小鎮的規劃布局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在產業布局方面,應結合當地產業基礎,注重與周邊金融小鎮的產業協同效應,最大化發揮產業規模效應;在招商引資時,應結合當地金融及實體產業基礎,有針對性地引入相關金融機構,以達到差異化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目的。(二)改變政府服務重心,堅持市場為主體。在金融小鎮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改變服務重心,更加致力于對金融小鎮的服務和引導,而不是主導金融小鎮建設。金融小鎮的建設和發展應堅持以市場為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規律來聚集金融資源。政府可以通過行政管理體制、行政運行模式和財政支持政策等方面的調整和完善,為小鎮的整體生態發展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以助力區域經濟的產業資源集聚和社會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李志強,2018)。政府應改變服務重心:加強政策引導,構建市場的交流平臺,增加市場運作的保障;加強信息披露,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提高金融企業投資的成功率;建立金融小鎮的考核機制,保障金融小鎮運營效率,綜合提升金融小鎮能力。(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金融產業鏈條。各金融小鎮應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挖掘金融行業潛在優質項目,并積極與各金融企業做好項目對接,實現信息與資源共享,不斷提高招商引資效率。還應該重視海外市場發展,加大境外金融企業的引進,提升金融小鎮國際化層次。另外各金融小鎮還需要加大對金融產業鏈各類相關企業的引入,發展金融產業鏈配套服務行業,拉長產業鏈,完善金融產業鏈條,注重產融對接,實現金融要素的有效集聚,推動金融小鎮發展質和量的雙重提高。(四)加強配套環境建設,吸引人才集聚。各金融小鎮在規劃的環節,應充分考慮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得金融小鎮功能齊全,運行能夠相對獨立,滿足小鎮工作人員的生活學習需要,增加金融小鎮對人才的吸引力,實現金融人才資源的擴張。在引進金融人才的過程中,各金融小鎮要細化人才引進政策,搭建交流平臺,加強服務和聯系,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各金融小鎮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營造優良的人才發展空間,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留住金融人才。(五)堅定創新思路,鼓勵創新發展。各金融小鎮應結合當地實際,加大金融的創新力度。要堅定創新思路,加大政策創新、產品創新和體制創新。首先,要加大政策創新,結合本地經濟、產業特色,完善相關土地、稅收等政策。其次,要進行產品創新,結合金融小鎮居民需求、產業發展特色積極開發新型金融產品。最后,破除創新的體制障礙,實施創新戰略,推動金融小鎮開發體制改革。
六、小結
金融小鎮以金融產業為核心,以金融資本聚集為基礎,作為一種創新發展的金融聚集模式,金融小鎮以資本為紐帶,串聯金融產業發展要素,創新帶動金融與實體產業相融合,服務地方政府及企業,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助力供給側改革。但是金融小鎮在國內屬于新事物,在發展中存在產業布局同質化、政府主導過多、產業鏈發展不完善、金融人才短缺、金融創新不足等問題,而且由于政策的時效性,優惠的稅收政策和招商政策并不能持久地為小鎮吸引人才和金融機構。所以金融小鎮在今后的建設發展中,應明確產業定位、堅持市場為主體、加強配套環境、完善金融產業鏈條、鼓勵創新發展,著重提升金融小鎮的質量,形成金融小鎮獨特的魅力,避免同質化競爭,建設成為有核心競爭力的小鎮。
作者:余敏麗 單位:常州工學院
- 上一篇: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并購重組研究
- 下一篇: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