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模式

時間:2022-05-07 03:46:34

導語: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模式

1金融企業會計課程特點

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是一門特殊的行業會計,其中包含了銀行會計業務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金融企業的會計業務。但從各高校網站的教學大綱來看,由于課時的限制,部分院校的教學內容只涉及商業銀行會計業務,同時與金融會計職業要求相對應的基礎理論和專業實踐課程比重過小,尤其是保險與證券會計處理和實務的課程內容明顯不足,大大縮小了課程的覆蓋面,單就商業銀行會計而言,由于與工業企業為主的業務核算區別較大,學生接受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例如銀行會計業務部分是結合商業銀行的特點,針對授信業務、存款和柜臺業務、支付結算業務、中間業務和資金業務等,制定職責分離的會計控制制度,做到基于流程的“相互牽制”和“不相容職務分離”。因此對于這門課程,應當重視其憑證處理、業務流程關系和對賬工作的特點,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所有資金清算,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修讀該課程之前,學生需要先學習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和金融學等課程,學生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2金融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課程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該課程的性質從部分高校教學計劃來看,主要在金融學、會計學專業兩個專業開設,一部分高校設為專業必修課,還有很大一部分院校是專業選修課。學分一般為2-4學分,課時從64學時到24學時不等。該會計課程需要學生通過理論學習了解金融企業會計準則和較多的實踐積累做到真正熟悉并掌握這門學科,但是由于部分課時分配不夠,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全面性與深入性。2.2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但對業務了解少,影響學習效果。目前會計專業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將來的就業方向也愿意考慮金融企業工作,但開設金融課程的學校大都為財經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對于許多非財經類院校來說,在沒有系統金融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金融企業會計的學習,許多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難。在剛開始的銀行會計業務中,學生對會計科目在不同行業的性質不熟悉,容易混淆。例如活期存款對于銀行來說屬于負債,而之前學過的一般商業企業科目中是屬于資產業務;同時對于金融企業特別商業銀行會計業務中的多憑證填制與傳遞不熟悉,對于金融機構內部往來清算了解不夠,導致在切換會計主體的學習過程中顯得比較生疏,對于會計科目的使用也存在不熟練問題。2.3金融會計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該課程在大多學校是專業選修課,通常對于此門課程的實踐環節重視程度不及其他專業必修課,實踐教學的課時較少,有的實驗課為12學時,而有的是4學時。同時,目前市場上的教學實踐系統多以專業基礎課為主,尚未開發出整套仿真的課程實訓,實踐教學一般是根據單項實驗資料填制多聯憑證和登記賬簿,還不能完全滿足實踐環節的需要。

3提升金融會計學校效果的模式探索

3.1將流程圖應用到教學設計中。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各環節互相勾連,彼此促進,共同構成教學系統。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教學設計的好壞,不僅取決于教學設計本身,還取決于教學設計的輸出形式。本文認為流程圖運用到教學設計中,能夠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以銀行會計業務中的支票業務和銀行承兌匯票為例,流程設計如圖1和圖2所示。每一個環節的實際操作過程,既體現會計處理過程,又體現了業務所涉及的部門和人員,還體現了相關合同和書立憑證的傳遞路線。相比于文字描述,流程圖具有形象直觀、便于理解、邏輯清晰的優點,可用于改善教學過程。3.2引入情景教學模式。聯系社會生活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同身受、有很強的現實感和直接情景性。例如金融企業會計中金融機構之間的往來,對于人民銀行的會計核算賬戶,很多同學并不熟悉,對于其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往來業務很陌生,生搬硬套學習效率不高。可以將一個班級分為三部分,其中兩部分為兩家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另一部分為中國人民銀行代表處,全景模擬商業銀行網點和中央銀行以及商業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工作過程和往來核算,使學生于在校期間就進入到未來工作時的狀態,真正實現學習到工作的無縫銜接。在實踐中,學生增加了參與機會,也會活躍課堂氣氛。目前部分教學模擬信息系統開發了角色扮演功能,便于學生理解憑證傳遞過程中的角色,例如制單、記賬、審核、出納、主管等,在制單過程中遇到多聯套寫的憑證,需要蓋章才能進入下一步流程的話,如果有某個單據沒有完成蓋章,則無法成功進入下一個工作環節。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業務流程。3.3聯系社會現象,但不能止于生活實踐。現實中有很多常見的現象隱含著業務風險,例如在支票業務退票環節,有這樣的案例:“某A行營業部于1月22日第一次票據交換提出轉賬支票一張,金額10萬元,出票人開戶行為某B行分理處。B行收到支票后,發現出票人賬面僅存9萬余元,不足支付,便通知出票人來行存款。該出票人允諾存款,但直至下午2點也不見來人存款,B行又電話通知該出票人,但電話無人接聽。這時,B行才掛電話通知A行退票,但A行電話一直無法接通,直到15:35分才掛通,但款項已被存款人支取使用,B行要求A行協助追回,A行‘追索’未果,雙方為此發生糾紛。”這樣的例子許多同學都認為不會少見,也能夠說出業務人員的疏漏之處,但筆者認為,聯系社會生活時不能止于生活,這種現實感很強的課容易忽略專業性,還需要讓學生指出專業性的問題所在。一旦忽略專業表述,學生的思路就還會停留在生活化語言上。此時就需要教師強化專業表達。即“上述案件屬違章應退票行為,表面上看銀行情有可原,實際上該B行分理處違反了《支付結算辦法》規定:出票人簽發空頭支票……銀行應予退票,并按票面金額處以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罰款……該分理處在提入支票中發現出票人賬面余額不足時,即作退票處理,不應通知出票人來存款(銀行無權變通處理違反結算制度的事件)。另外,該分理處通知A行某營業部的退票已過當地人民銀行規定的退票時間。因此在此案中,B行分理處應自行承擔責任。”3.4采取案例教學模式。對典型案例加以課程化處理,可以達到既擴充學生社會認知面,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例如:某集團公司以轉存到B銀行某辦事處資金700萬元為由,要求為其開出的一張銀行承兌匯票進行承兌,這家銀行會計部門按照此公司的意思為其進行了承兌。試問,銀行應該進行承兌嗎?這張銀行承兌匯票有效嗎?該案例即討論了“承兌”這一票據行為的法律特點,以及表達的經濟含義,同時可以分析出每一個票據行為的“無條件性”特點,授課時老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啟發、補充。

4結論

教師在金融企業會計教學過程中,角色應從以講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策劃教學內容、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習方向、點撥學習疑難和評估學習效果為主;引導學生在進入實際操作環節之前,要對原始業務條件進行充分查閱與研究,自行判斷各經濟要素的有效性。無論是理論講授還是案例準備方面,都需要強調課前準備的必要性,讓學生成為課堂中心,其角色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實際問題的探究者,其學習源泉不僅來自于課堂與教師,還來自于圖書館、信息網絡及團隊伙伴。

參考文獻

[1]潘瑞俠.《金融會計》案例教學之分析[J].時代金融,2015(11):191-199.

[2]黃娟.《金融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教學改革,2015(29):190-191.

[3]朱玥.論信息化教學對財會核心技能教學的影響[J].好家長,2016(9).

[4]張兆芃,張鐳鐳,劉輝.信息技術與金融會計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效果初探[J].Business,2016(34):183.

[5]歐陽越秀.淺談如何增強金融會計課程教學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48):69.

[6]陳其末.圖解教學法在銀行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2010(1):107-108.

[7]劉銀鈴.金融企業會計教學方法探討[J].陜西教育,2015(5):41-42.

作者:尚煜 楊素一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