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金融風險防控的緊迫性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3 03:48:00

導語:加強金融風險防控的緊迫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金融風險防控的緊迫性研究論文

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100多年前,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貨幣經濟是經濟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推動力。沒有金融就沒有現代經濟。金融的狀況如何,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未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百年一遇”,其波及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沖擊強度之大,為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所罕見。造成這場金融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監管缺失是本次危機的直接原因。金融監管層應在不同層面采取應對措施,確保所有金融市場、產品和參與者都受到相應監管或監督,防范金融風險。

關鍵詞:金融危機;金融監管;風險防范

1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

1.1美國次貸危機

美國抵押貸款市場分“次級”(Subprime)及“優惠級”(Prime),它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次級貸款,指的就是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以所購房屋為抵押的住房貸款。

2001年至2004年,美聯儲實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產業的發展,美國人的購房熱情不斷升溫,次級抵押貸款風靡一時。2005年至2006年,隨著美聯儲17次加息,美國房地產市場逐步出現降溫跡象,但是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也并未因此而停住腳步。放貸機構為了競爭,不斷放松放款條件,一些貸款機構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貸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購房,且僅需申報其收入情況而無需提供任何有關償還能力的證明。寬松的貸款資格審核成為房地產交易市場空前活躍的重要推動力,但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與此同時,次級抵押貸款被證券化了。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指的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又能夠產生可預期的穩定現金流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匯集起來,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貸款的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再配以相應的擔保和升級,將其轉變為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出售和流通的證券。次級抵押貸款證券,被美國的金融機構做到了全世界,危機發生,全球就為美國的次級債買單。

在進行次級抵押貸款時,放款機構和借款者都認為,如果出現還貸困難,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進行抵押再融資就可以了。但事實上,由于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即使能賣出,房屋的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余貸款的程度。這時,危機就發生了。危機一旦發生,就必然引起對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悲觀預期,這就會沖擊貸款市場的資金鏈,進而波及整個抵押貸款市場。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價格也會因為房屋所有者止損的心理而繼續下降。兩重因素的疊加形成馬太效應,出現惡性循環,使得危機愈演愈烈。

1.2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到2007年爆發,至今已經經歷了4次大的沖擊波。第一波沖擊始于2007年8月份。當時危機開始集中顯現,大批與次級住房貸款有關的金融機構破產倒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被迫進入“降息周期”。第二波沖擊始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銀等全球著名金融機構因次級貸款出現巨額虧損,市場流動性壓力驟增,美聯儲和一些西方國家銀行被迫聯手干預。第三波沖擊發生于2008年3月份,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瀕臨破產,美聯儲緊急向其注資,并大幅降息75個基本點。第四波沖擊發生于2008年7月。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房利美)和美國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聯儲擬注資250億美元。第五波沖擊發生于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破產最終引爆全球金融危機。

2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分析

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監管缺失是本次危機的直接原因。金融監管缺失使一些國家的金融失去監管,使金融杠桿不適當的放寬放大。

監管松弛和內部管理松弛是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監管松弛表現為金融當局和金融機構管理層缺乏及時全面掌握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動向和真實信息的有效制度安排及措施手段,缺乏對有關從業人員行為的有效約束,獎罰不明,渠道不暢。金融監管松弛的例子有很多。2008年12月15日,美國華爾街傳奇人物、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麥道夫一直向其客戶承諾每月約1%的投資回報,無論大環境如何他從未虧過。據估算,投資者們損失可能高達500億美元。受害者名單卻越拉越長,既有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眾多銀行和機構的投資者,也有為數不少的對沖基金,學校、慈善基金,甚至還有許多和他同為猶太裔的富翁。全球多家著名金融機構損失慘重。隨著越來越多的案情細節浮出水面,美國公眾的情緒從震驚演變為憤怒——在麥道夫涉嫌欺詐的二十年時間里,監管部門都干什么去了?!金融作家GuntherKarger已經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總檢察長投訴,要求調查該委員會主席考克斯和其他委員是否履行了各自的職責。震驚全球的麥道夫案風波還未平息,美國又一起“大規模商業欺詐案”浮出水面。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以涉嫌“大規模商業欺詐”指控得州的億萬富翁、斯坦福金融集團的董事長艾倫·斯坦福及其旗下3家企業欺詐80億美元。多年前,美國金融監管機構曾發現美國得州大亨斯坦福集團涉及重大證券違法行為,一些專家認為這是即將發生大問題的信號,但監管機構每次都讓該公司繳相對小額罰款了事。近期,英國版麥道夫—一名外匯交易商涉嫌欺詐4000萬英鎊被捕。這是英國第一次因信貸緊縮而引發的大型案件。金融監管缺失狀況從上述典型案例可見一班。

3加強金融監管的思路

金融監管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涉及的內容相當龐雜,本文主要從家監管目標、主體、依據、對象和國際合作等方面闡述加強金融監管的思路。

3.1金融監管目標要以安全優先,兼顧效率

金融安全,在更學術的層面上被稱之為金融穩定。金融穩定是指金融體系能夠有效發揮其配置資源、分散風險以及清算支付的功能,而其在出現各種沖擊以及結構性變化時,依然能夠發揮其基本功能。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100多年前,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貨幣經濟是經濟的第一推動力金額維持推動力。沒有金融就沒有現代經濟。它的狀況如何,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未來。安全性、流動性和營利性是現代銀行經營的三個基本原則,這三項原則既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現代銀行在其業務活動中,應注重兼顧協調,通過資產和負債的綜合管理來實現三者的要求。在金融實踐中,金融業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經營理念,始終把安全性擺在首位,這是金融全球化的內在要求,也是這次席卷全球金融危機對全球金融業的警示。

3.2金融監管主體要加強合作,提高監管效率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型金融市場的不斷涌現,金融監管主體出現了出現了分散化、多元化的趨勢。中央銀抓們對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監督,證券市場、期貨市場等則由政府專門機構,如證券市場委員會、期貨市場委員會等行駛管理只能,對保險業的監管也由政府的專門機構進行。近年來,一些國家將銀行監管部門從中央銀行分離出來。

在監管機構分離,漸趨專業化的同時,不同監管部門之間的合作就成為了一個新的問題。從90年代以來的金融危機來看,微觀層面上金融機構的穩健并不足以確保這個歌金融體系的穩定,而且,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在業務方面的交叉發展也使得針對特定類型金融機構所實施的監管效力被不斷削弱。所有這些,都要求對監管體系進行重新調整。對金融監管體系進行整合,將其納入到同意的體系當中,或者在保持專業監管機構獨立的情況下,建立不同監管機構之間進行溝通和協調的機制,提高金融監管效率,以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

3.3依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規范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金融活動,提升金融監管水平

為了對金融機構監管,每個國家都在不同時期根據不同的經濟金融環境制定出了一系列兼容監管法規作為金融監管的依據。就西方國家而言,其金融監管依據是巴塞爾委員會頒布的“巴塞爾協議”和《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協議和核心原則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它們對穩定金融體系具有很大作用,成為全球通用的銀行監管文獻。

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銀行經營復雜程度的不斷增加和風險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巴塞爾委員會1988年的資本協議已經那個越來越滯后于風險監管需要。2004年6月,在經過長達6年的的制定期后,巴塞爾委員會公布了《統一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修訂框架》(簡稱新巴塞爾協議火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或巴塞爾協議Ⅱ)。新資本協議反引發了現代景榮和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也反應了全球化和國際金融活動的游戲規則。例如,審慎合理的風險承擔、科學準確的風險衡量、充分有效的內部控制、科學合理的資本配置和風險敏感的資本監管框架。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針對銀行的經營活動面臨的諸多風險提供了風險敏感性更強的監管框架;為金融業管理金融風險設定了資本標準;鼓勵商業銀行在防控風險的過程中更多地考慮資本金收益。在這一系列措施中,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將資本要求不僅僅與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掛鉤,而且還與其他實質性風險聯系起來(比如支柱1下面的操作風險以及支柱2下面的利率風險等)。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是國際銀行界的“游戲規則。目前,很多國家還不具備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條件。隨著新資本協議在美國等十國集團的實施,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該行列。該協議將在商業銀行計算信用風險加權資產和操作風險加權資產的規范,商業銀行內部建立完整而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的約束,、以及全球銀行體系的穩健經營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3.4對金融創新產品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加強監管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金融創新造就了大量新的金融業務:可變利率存單、金融期貨合約、期權交易等。金融創新使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迅速膨脹,金融期權、金融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的派生型、杠桿性、虛擬性、高風險型使金融監管產品日益多樣化、復雜化和高風險化。公務員之家

二戰以后,隨著發達國家經濟的發展,涌現出了大量非金融機構。目前,非金融機構在發達國際中已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表現在機構類型日趨多樣化,發展迅猛,并且其資產和負債規模所占的比重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銀行金融機構,其業務領域日益拓寬,在金融創新、資產重組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因此,從金融創新產品日益多樣化、復雜化和高風險考慮,從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經濟影響和貨幣供給方面考慮,各國金融監管當局都應不得不重視和加強對對金融創新產品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加強監管。

3.5金融監管當局應加強國際監管合作與其他合作,提升防范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

國家和區域性監管機構應加強國際合。一是完善國際監管體系,建立評級機構行為準則,加大全球資本流動監測力度,加強對各類金融機構和中介組織的監管,增強金融市場及其產品透明度;二是國家和區域性監管機構在遵循一致性原則基礎上制定規章以及其他措施;三是監管機構加強同金融市場所有層面的協調和合作,其中包括跨國境的資本流動;四是監管者和其它相關當局應當在防范危機、加強管理和應對措施上加強合作;五是發展國際金融合作與協調,積極探討必要十一的增加呢國際或作與協調的途徑和方法,運用國際資源提升防范過金融危機的能力,化解國際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歐盟建議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009年2月25日

[2]2009年2月27日,商務部陳德銘部長在倫敦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著名電視主持人羅伯特·佩斯頓(RobertPeston)的專訪

[3]《通力合作共度時艱》1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的講話2008年11月15日

[4]《金融理論研究》主編:王國剛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年4月

[5]《審計理論與審計案例分析》審計署考試中心編寫2008.4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