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濕地現況及生態評價

時間:2022-07-23 10:42:46

導語:城市濕地現況及生態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濕地現況及生態評價

馬營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擬建在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城西南20公里處,總面積8350.6公頃,是以保護國家一級飛禽黑鸛為主的野生動物在山西省遷徙停歇中轉地的生態系統綜合性自然保護區。馬營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高山群湖,位于桑干河和汾河分水嶺上,是我國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也是華北唯一的天池群。這里分布有大小天然湖泊15個,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植被良好,森林面積較大,森林植被完好,飛禽、動物、水產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是汾河、恢河主要的水源涵養區,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一、自然概況

自然條件與地質土壤:馬營海區域海拔平均高度1810米,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有300萬年,三面環山,山地主體為前傾斜平原,灘涂地以盆地中心交叉形成沖積平原,但灘涂地都與河流呈平行延伸,從而形成了扇形的平川濕地。保護區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多為古老變質巖,土層較厚,北部多為深積巖,以石灰巖為主,土層較薄,保水性能較差,土壤除褐土外,還有潮土和水稻土。

氣候:馬營海濕地自然保護區雖地處暖溫帶,但由于地形復雜,海拔懸殊,氣溫差異較大,平均氣溫4.2℃,大于1℃積溫為3200℃,最低氣溫(1月)在-19℃~-32℃之間,最高氣溫(7月)在22℃~24.5℃之間,無霜期160~170天,年降水量462.5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左右,冬季以降雪為主,年蒸發量為1718毫米,年平均日照2921.4小時。

水文:馬營海濕地水源主要來源于大凹山、紅巖脊、圍溝、北梁上大南坡的地表水及泉水,經神山保溝、大佘溝、正溝、馬營溝等,以弧型縱貫馬營海濕地,然后穿過馬營村匯入汾河,最后流入黃河。另一側是經公海流入恢河,匯入桑干河,流入海河。因馬營海及支流的流經地段為川谷地,水地面積大,且河水對河流兩側的地下水位及土壤發育的影響也較深較廣。

二、地方經濟及社區發展

保護區共17個行政村,322戶,1109口人,全部是漢族。工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主要靠農業為主,副業和其他經濟來源少。人均占有耕地約1.5畝,農業收入占總收入的54%,人均年收入僅4580元。

保護區內沒有專業科技人員,農業生產科技投入很低。文化素質落后,教育經費不足,老師待遇低,師資力量薄弱,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大多數村莊普遍存在適齡兒童往城市及城郊學校流動的現象,且畢業后都不愿回農村。保護區內沒有基本的勞動就業場所,大部分青年人向外流動獲得基本生活收入,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由于保護區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工業廠礦基本沒有,沒有合理的產業模式來發揮健全的服務功能,醫療衛生只有鄉辦的最低水平,生活方面沒有形成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三、現狀評價及自然生態質量評價

馬營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保護黑鸛和春、秋兩季遷徙停歇的綜合性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其現有林地基本沒有遭人為破壞,人工林生長茂密,完好的森林生態孕育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共有野生動物14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鸛和白天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3種,還有種類繁多的地衣植物和各種珍貴的菌類植物,豐富多彩的昆蟲資源還在調查中。

此外,區內自然景觀絢麗多姿,名勝古跡、人文景觀神秘奇特。所有這些自然資源保存完好,和諧統一,不僅是人類美好生活的綠色屏障,野生動植物的王國,也是科研考察、教育實習和開展旅游的理想基地。

擬建馬營海濕地自然保護區雖然起步晚、條件差、設備落后,但是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規。組建觀察站7年來,未發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災,也未發生嚴重的偷砍濫伐森林資源和盜獵野生動物資源的事件。黑鸛和種群數量現已發展到30多只。來保護區旅游的人數逐年增加。

同時,由于保護區經濟來源少、支出多,社區經濟相對落后,經費不足成為制約保護區建設發展的主要問題。

四、保護價值

擬建馬營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野生群落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經過幾年的調查得知,保護區內共有高等植物491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1種,并有種類繁多的地衣植物和各種珍貴的菌類植物資源;野生動物143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一級保護禽鳥黑鸛在本保護區的數量達30多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3種,有中日共同保護候鳥3種,水產類14種,極其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決定了保護區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和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