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1 22:00: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軌道交通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市軌道交通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3-0169-03

全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大發展,不僅需要大量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級技能型人才,更加需要既具備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識、技術創新和知識、技術二次開發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適應多種崗位的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2]。因此培養高等教育本科學生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高級技能型人才對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以及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內外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

發達國家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早,例如,英國倫敦的城市軌道交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教育機構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和培訓模式。德國在企業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合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技術型大學大都和企業共同設置專業技術研究所、培訓機構等,培訓機構同時服務于大學在校學生和企業的員工培訓,這些培訓機構為城市軌道交通企業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傊l達國家的城市軌道交通已經進入穩定運行階段,企業與高校的合作非常密切。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城市軌道交通類人才需求量巨大,以天津為例,根據天津地鐵的中長期規劃,未來十年內將吸納至少一萬名專業人才。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國內外軌道交通車輛整車與零部件制造企業,各種相關的企業、事業單位也需要大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當前,主要由原鐵道部所屬院校開辦城市軌道交通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單位相對較少,造成人才培養嚴重滯后,同時給城市軌道交通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帶來很大壓力。目前,對該行業企業的崗位種類、工作特點、各崗位的職業能力構成等相關研究十分少見,其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需求、培養方面,國內無可借鑒樣本。面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各種高科技技術的大量應用,按照現有的教育模式培養出的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高職院校畢業生,已經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

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城市軌道交通不同于普通鐵路運輸或城際高速鐵路交通,它服務于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客運工作為核心和主體,從客運工作的實施內容來看,這是一種應用型、技能型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高級技能型人才,但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同時又具有高科技密集的特點,從專業知識角度來看,本科層次的人才更利于企業日常工作。本項目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研究為基礎,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以培養高等教育本科學生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高級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在培養目標與專業定位、辦學條件與團隊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研究與實踐。城市軌道交通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從工程可行性研究論證到建設運營,涉及經濟、規劃、運輸、土木、電力、機械、電子、通訊、自動化、計算機等10多個領域30多個專業,結合自身情況,通過理論研究和專題總結,我校開辦的城市軌道交通本科專業,面向地鐵、輕軌、城際高速運營企業及其相關企事業單位培養應用型人才。并最終確定了以運營管理為主線,兼具裝備應用和車輛維修的寬口徑城市軌道交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以及相應的課程體系設置。

1.突出專業特色,明確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堅持“動手動腦、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實行“雙證書”制,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雙證書”是指,學生不僅取得畢業證書,還要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突出專業特色,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識、道德水準和高度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的競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城市軌道交通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能在城市軌道交通的相關領域內,從事運營管理、裝備應用、維修維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體系。將學校理論教育和企業在實踐、職業能力等方面對人才培養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實行產學合作教育,使學生在一個較長的、完整的教育過程中既可以學到系統的理論知識,又可以在企業實踐中進行職業能力訓練,課程體系教學平臺設置具有基礎性、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首先,要打破傳統的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教育模式,將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各種崗位角色與學生的實踐教學一體化,大力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并根據實際情況考核領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其次,職業能力是通過與一定職業崗位相關的實踐活動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像知識那樣可以依靠傳遞甚至是灌輸的方式掌握,學校將通過積極引導個體面對職業活動的認知狀態、情感狀態和行為傾向產生積極作用,影響并推動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3]。最后,探索“校企”聯合培養職業能力的模式與方法,更好地實現校企合作互補,充分、有效利用與企業合作辦學的有利條件。最后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模式、培養方案。

3.基于人才培養體系,探索“2+1+1/基礎+專業+實踐”的人才培養過程。精心設計人才培養的時間過程和空間過程,將四年的整體學程分為“2+1+1”,即前兩年為基礎平臺和學科平臺課程,后一年為專業平臺課程,最后一年為實踐技能平臺課程。

4.服務人才培養過程,健全與時俱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彈性學制,建立以學分制管理為主、學年制管理為輔的教學管理制度[4]。充分完善教學管理與評價體制,建立學校、用人單位和實習企業共同參與的學生考核評價體制,不斷優化考核目標,完善考核內容與考試改革,提高考核方式對教學質量評價的適用性。建立一套為保證專業建設質量的管理制度,學校與共建企業共同實施建設過程監控和管理,完善建設措施,提高建設質量。

三、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2010年6月,學校批準在交通運輸專業增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方向,并于2013年修訂為城市軌道交通方向。專業建設四年來,目前已有08級至12級城市軌道交通方向學生。其中,08級到10級運營管理專業方向學生已經畢業,11級步入大四。現已逐步構建出有利于優秀人才培養、有利于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1.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制訂特色專業師資建設規劃,重點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完善教師引進、培養、管理考核制度;建設有企業專家參與的專業教學團隊;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修、培訓、交流和參加實踐鍛煉;在制度上引導教師參與科研和生產服務,促進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與本專業相適應的年富力強、充滿活力的教學團隊。

2.培養方案修訂。在廣泛調研工作的基礎上,多次組織由校內外的專家、教授和企業高工參加的有關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方面的討論會,為培養有專業針對性的“雙證書”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進一步加強專業特色,除開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城市軌道交通設施設備、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結構與原理等專業特色課程,還將開辦“車站值班員”技能培訓,結合學校特色,實行雙證書制。

3.實驗實訓室建設。利用天津市“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和品牌專業建設實踐基地建設項目,全面規劃和設計本科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整合資源,發揮城市軌道交通運行綜合實驗室和城市軌道車輛實訓室的資源優勢,加強實驗實訓室建設。陸續購進各項實驗設備和器材,同時組織團隊進行實驗設備開發,加強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4.實踐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各類資源,擴展實踐教學平臺。(1)參觀類教學實踐。為提高專業興趣,了解本地區的規劃和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和發展,增強學生的城市自豪感和專業自信心,參觀天津市規劃展覽館、中國鐵道博物館等相關單位。(2)實驗類教學實踐。為開拓視野,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該專業的認識和對現場工作情況的了解,培養動手能力,經實地考察和多方協調,在相關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實驗教學環節。(3)實習類教學實踐。為了使學生離校走入生產一線,深入了解軌道交通企業及現場工作環境和工作過程,增強崗位意識,理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強化動手能力,實習類教學實踐完全在企業進行,教學大綱由校企協商制定,課程由企業工程師進行講解。(4)產學研平臺搭建。我校已經與天津市地鐵集團等多家相關企業簽訂校企合作辦學協議,依托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建設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相關教學以及科學研究的進行,共同建設國內領先、高水平的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實驗實訓基地,滿足120人以上的教學實習實訓及企業在職職工的職業技能培訓。

四、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四年來,通過對該專業的實際建設,發現了制約該專業進一步發展的諸多問題。

1.實驗實訓場地需擴大規模。由于軌道交通實驗實訓設備的特殊性,即使是按比例縮小,也需要很大的場地。但是就當前情況,實驗實訓室擴大,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2.教材建設急待加強。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相關專業教材和書籍較少,而其中大多數是高職高專類教材,與我校是普通高等本科類院校不符,與我校培養方案相適應的教材更加缺乏。因此專業教材的建設是當前亟待加強的環節。

3.專業師資隊伍缺乏。軌道交通行業的特殊性和高校人才培養的滯后性導致專業教師引進具有一定困難。因此還需要繼續通過人才引進、內部培養、聘請校外兼職教師的方式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專業能力強、學術水平高的教學、科研隊伍。

通過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的建設,加強專業基本條件建設和內涵建設,提升學生培養質量,提升教師隊伍水平,注重培養特色,積極樹立品牌,更好地為天津市城市軌道交通以及全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服務。

參考文獻:

[1]文孝霞,杜子學.城市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86-192.

[2]張士獻,李永平.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綜述[J].高教論壇,2010,10(10):5-8.

[3]薛彩龍.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08,(5).

[4]劉英,高廣君.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篇2

關鍵詞:城市軌道;機電技術;現狀;發展

前言

2015年末,全國26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運營總里程3618公里,以重慶為例,截至2016年10月,重慶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有4條,包括1、2、3、6號線(含6號線支線)。重慶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有5條,包括4、5、9、10號線和環線,以及其它延伸線(如1號線尖璧段、6號線支線二期等),在建里程230余公里;除9號線外,其余主要在建線路計劃于2017年底先后通車,屆時預計運營里程將達350公里;到2020年,預計運營里程將近500公里;總體規劃共18條線路。各類人才需求約2萬人,大大超過現有人才供給能力,不僅對人才引進造成嚴峻形勢,更使隊伍結構不合理、隊伍素質有差距等問題加劇。基于該條件我們對城市軌道交通機電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1我國城市軌道機電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的現狀

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在城市軌道交通迅猛發展的必然結果。當前從事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的技術人員主要是來自其他企業是機電一體化、機電設備等專業的人員。這些技術人員基本沒有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只是在就業工作以后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相關實踐經驗。正是由于這些技術人員進入軌道集團后專業知識的缺失,使得城市軌道交通對新進員工的入職及專業能力培訓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而針對于我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來說,所接觸到的工種也更加專業。現消防系統檢修、環控系統檢修、照明系統檢修、電扶梯系統檢修、AFC設備檢修等都歸屬于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而就現在為止還未有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畢業,也就是現目前承擔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崗位的技術人員為其他相關崗位的技術人員。

2我國未來城市軌道機電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總體發展趨勢

現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情況,城市軌道交通在人員結構及人才素質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隊伍結構亟需優化:主要表現在技能人員中,職業技能不高和缺乏工作經驗的初級工及以下員工占比過大,有實際運營經驗、技術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占比偏小。2.隊伍素質亟待提高:①基層管理人員。復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職業素質好,開拓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具有整體性思維的優秀人才比較短缺;②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具有軌道交通行業經驗的領軍人才、科技專家和創新團隊相對匱乏;③操作類員工。整體來說與崗位標準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水平高、動手能力強、故障處理經驗豐富的操作類員工相對不足。3.隊伍結構性缺失:高層次、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不足,特別是新興領域專業人才的短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結構性缺失。而根據現目前的人才需求問題加之現在城市軌道機電人才的需求。就重慶軌道交通而言,在2020年,預計運營將近500公里,而針對于現目前的城市軌道交通機電的人才需求,按3人/公里算的話,2020年將會有1500人的人才需求。因此現正處于供需關系的風間浪頭,即所需人才必須在就業前擁有與之專業匹配的合格的專業實踐能力。當然開設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是現代軌道類專業群的必然,也是為現代新形式下的專業合格人才培養奠定一定的基礎。

3分析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學生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

現對高職高專應屆畢業生畢業后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做了一個《重慶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崗位調研表——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該調研表針對應屆畢業生及其他崗位轉崗來而來的專業技術人員做了如下問題的收集:1.被調查人員的基本信息;2.被調查人員從事崗位;3.該崗位的日常工作;4.該崗位工作所需哪些知識及技能;5.除了專業技能以外還應具備哪些能力。隨機抽取了21名調查者,結果如圖1所示。被調查員工職稱(職業資格)等級結構如圖2。由圖1圖2可知,現目前重慶軌道集團的技術員工年齡普遍偏向于年輕化,而該類技術員工的職稱(職業資格)等級普遍偏低。而針對其他問題,受調查者普遍認為自己所在的工作崗位主要是對軌道類機電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和部分維修。而對于軌道類機電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工作,對于應屆畢生來說應具備一定的機械和電氣類的基本知識,除了具有這些應有的專業技能知識外,還應具有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及應急事故的處理能力。當然大部分受調查人員統一都都闡述了同一個觀點,大學畢業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必要的掌握外,最重要的還是一定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F目前我為止國內的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非常重視的。當然針對于我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的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來說,我們所開設的課程中有接近60%左右的都是實訓課程。而我們的理論課程,都是以理實一體化課程為主。

4總結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國內及國際未來城市交通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心城市解決交通擁擠的必然趨勢。從城市的可持圖2續發展的戰略來看,無論該城市目前是否有地鐵,然而在總體規劃的時候,總是把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納入規劃之列。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可以有計劃、有步驟的逐步實行。同時,把軌道交通系統與其他交通系統綜合考慮,使之相互協調,共同發展,使城市的整體交通體系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務于市民,更好的為城市的經濟建設服務。既然有城市軌道交通發展余地,那么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這個核心專業的存在是必然的。該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成為城市軌道這個專業群必須要邁出的一大步。

參考文獻:

[1]龔杰.淺談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3).

篇3

(一)確定專業定位

學生的職業生涯是實現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結合。專業定位立足于學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職業生涯發展,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與企業工作崗位需要相一致的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二)實施以崗位任務為導向

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與崗位任務相匹配。按照城軌交通運營領域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的崗位任務的內在邏輯關系設計課程,從崗位需求出發,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三)突出以崗位能力為核心

組織課程圍繞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的崗位能力的形成組織課程內容,以崗位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知識、能力與素養。注重職業情境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

(四)以崗位任務難度為線索

由易到難課程安排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所主要從事的工作任務具有由簡單到復雜難度逐步遞增的內在關系,據此將學習領域課程合理排序,學生系統學習后,獲得完整的崗位職業能力。

(五)突顯以運輸組織模式為依據

實施教學以車站行車工作、調度指揮等運輸生產任務為載體,依據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生產高度集中、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組織特點,設計學習情境,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在真實的體驗中強化崗位意識,獲得崗位職業能力,內化職業素養。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點

(一)確定人才培養規格方式創新

為確定人才規格,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深入企業,進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對畢業生跟蹤調查,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確定本專業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養規格。

(二)人才培養策略創新

本專業崗位群內部崗位之間由低到高呈遞進關系,崗位之間的遞進關系是由不同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與崗位的遞進關系成正相關。針對該專業對應的崗位群能級關系的特點,在本專業推行“循崗施教”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三)課程體系創新

1.課程體系構建方法創新對崗位群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確定《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行車工作》、《城市軌道交通調度指揮工作》、《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處理》、《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和《城市軌道交通客運服務》等5門學習領域課程,系統設計與“以崗促教、突出應用”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的專業課程體系。2.新課程體系通過“理論+實踐、實踐+理論”,合理配置,將理論穿插在實踐教學中,“邊理論邊實訓、以實訓促理論”,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導,涵蓋基本技能、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等多層次,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

(四)教學模式創新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行教學做一體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等教學模式。

(五)評價體系創新

1.評價主體由一元化變為多元化成立企業人員、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課程評價體系。建立與不同能力水平相適應的評價辦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日志、實結、管理制度、實訓評價等,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進行全面評價。2.評價指標由單維度變為多維度評價方式由單一化變為多樣化;評價結果由終結性評價為主變為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占60%,終結性評價占40%。3.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職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效果

(一)立足一線,適應發展

深入城市軌道交通企業調研,深入研究職業技能標準與工作任務。

(二)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按照“職業崗位—職業能力—工作任務—教學項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評價評估”組織教學。

(三)策略靈活,適應訂單

訂單班有很大的隨機性,有時在進校就組班,還有的在畢業時組班。

(四)工學結合,上崗對接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思政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急需一大批具備軌道交通運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無論是行車調度還是車站值班員,都需要掌握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技能,為培養高素質、強技能的人才,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注重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課程簡介

《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是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一門兼具理論實踐應用的專業核心課程,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理論與生產實際聯系最緊密、在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方面起支撐作用的課程[1]。該課程以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目標,根據學生主要就業崗位需要的行車技能進行教學內容整合。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熟練使用各類行車設備,規范完成正常情況下和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作業,掌握行車指揮和調度工作的方法,及時妥善地處理行車過程中的突況,具備行車調度員、車站行車值班員和信號樓值班員的基本工作能力[2]。

2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構建

2.1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傳統的課程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下,適當增加思政育人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光榮使命,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結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挖掘德育資源滲透到教學活動中[3]。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的正能量,培養學科精神。知識目標:了解行車組織工作要求與特點;熟悉調車作業的基本要求;掌握軌道交通正常情況下和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組織的基本方法;掌握行車指揮和調度工作的方法,會編制列車運行圖。技能目標:具備各行車工作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及時妥善行車過程中的事故處理工作;能進行各種情況下的調車、行車指揮和調度;能排列進路,辦理接發車作業;能夠進行各項施工計劃的組織;能熟練使用各類行車設備,規范完成正常情況下和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作業;能根據已知資料編制列車運行圖(手工繪制列車運行圖和電腦生成列車運行圖)素養目標:遵守、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和崗位責任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愛崗敬業、吃苦耐勞、遵章守紀的良好習慣;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調溝通能力,敏銳的問題識別及處理能力。

2.2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

首先,立足教材充分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結合職業崗位定位對知識點進行重構整合,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確定了職業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三段遞進式思政主線。例如在學習行車設備時,讓學生了解設備制造工藝,利用中國城軌發展史,中國城軌設備國際地位,多項核心技術實現自主研發,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比如在講解行車事故案例時,可以從2011年上海地鐵十號線的列車相撞事故等真實案例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4]。在行車調度指揮的章節中,嵌入優秀的行車調度員的先進事跡,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和崇高的職業道德素養。

2.3重構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知識能力評價基礎上增加思政評價,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采用全過程的數據化信息采集[5],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企業導師評價,建立一個涵蓋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方位立體評價體系。具體的考核評價體系如下:一是形成性考核,占總分比例為30%,將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課堂出勤和表現、學習態度等作為考核內容,由教師進行評價;二是過程性考核,總占比為40%,將學生的實訓過程、在小組項目中的表現、任務完成情況等作為考核內容,由學生互評和企業導師進行評價;三是終結性考核,總占比為30%,將學生的最終卷面成績和大作業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內容,重點關注學生在團隊中的合作、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現。

3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課程思政不是課程內容和思政元素的簡單疊加,而是要以潤物細無聲為思政融入原則,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將思政元素點自然帶入,既不會打破課程本身的教學思路,也不會讓學生感到突兀難以接受。因此,課程的教學內容與選擇的思政點的融合度要高,學生沒有被說教的感覺,能夠自然而然地吸收和理解。本課程通過案例法和情境教學等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調動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對他們職業素養的養成和價值觀的建立起到積極作用,從而實現育人目的[6]。課程的整體思政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在思政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三段式授課過程,分為課前導學、課中引學和課后拓學三個環節。課前結合課程內容以了解行業內的模范事跡作為思政導線,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查閱資料和在線測試等方式,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課中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在游戲通關、角色扮演和仿真訓練等情境教學中,貫穿培養學生嚴謹規范的工作作風[7]。課后拓展學生的認知面,開拓眼界,通過一線企業導師的講解,樹立榜樣,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下面以“電話閉塞法”為例,對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課前感思政,教師通過課程平臺,下發課前學習任務單,了解電話閉塞法的基本內容,嵌入優秀的調度員和值班員先進事跡,讓學生感受榜樣的力量,引發學生對于專業的熱愛和自豪感,樹立職業理想。課中教師點評學生的線上預習情況,并進行總結,隨后通過一段動畫,引入知識點電話閉塞法,通過真實事故案例,引起學生對于行車安全性的重視,引發學生對于事故原因和如何避免事故發生進行討論。隨后結合導入部分的真實案例,課堂上采用游戲通關的方式,讓學生嘗試梳理出電話閉塞法的程序,最后結合學生的游戲通關情況,教師展示電話閉塞法的作業程序。電話閉塞法會涉及行車調度員、行車值班員、站務員和司機等崗位,為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表達能力,采用角色扮演法,由各小組演示電話閉塞法的作業過程。小組間互相拍攝視頻、記錄,對比總結相互評比。學生通過以上課堂體驗式學習環節,培養學生嚴謹規范的職業素養[8]。課后拓思政,為深化認知,學生在此階段需要反思回味模擬演練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之處。通過去地鐵運營公司參觀實習,親臨現場,與企業導師進行交流,切身體會電話閉塞法的重要性以及具體操作過程。通過以上活動環節,學生與學生、教師和企業導師之間形成了緊密的溝通渠道,在交流中不斷加深思政育人的效果。

4課程思政教學資源開發

為配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實施,應根據教學任務的需求對資源內容進行開發。對于理論課程,應結合課程知識點所涉及的崗位、行業、國內和國際等角度。挖掘視頻、圖片、動畫、案例等互動性強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深度,拓寬認知廣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實踐課程,教學資源開發以過程引導為主,讓學生在實操過程中感受思政元素的內涵。在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思政資源開發中,依據國家高職城軌運營專業的教學標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崗位規范,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圍繞講好身邊榜樣的故事,講好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以視頻、動畫和案例等載體形式,融入專業發展前沿知識、優秀行業者的模范事跡、行業真實案例等,讓學生切身感受工作現場的流程和規范,體會軌道交通行業者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勵學生錘煉勞模、工匠品質,德技雙修[9]。

5結語

課堂思政對專業課教學是一種新的體驗。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知識的傳遞,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多數情況下是被動的。而思政相當于是教師、學生和專業知識三者之間的融合,教師的智慧、愛心和耐心是課程思政得以實現的根本。在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的課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結合起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思想境界得到升華。課程思政的探索道路還有很長,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做同向同行的榜樣,才能培養出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珍祥.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教學方法實施效果分析[J].大學教育,2018(10):3.

[2]李俊輝,黎新華.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5(7):3.

[3]史小俊,宋烺.城市軌道交通電話閉塞法行車組織優化[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4,17(7):4.

[4]劉梅.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為例[J].農家參謀,2020,No.663(15):158-158.

[5]田惠,曹炯.高職公共英語實施課程思政的探索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6):4.

[6]李俊輝,夏宇.高職課程思政“四維五解六步法”實施路徑研究與實踐——以《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為例[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53-57.

[7]朱明秀.高職院校大思政格局下《圖像處理》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建構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20(35):3.

[8]宋茜.高職專業課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為例[J].作家天地,2019(19):2.

篇5

關鍵詞:行動導向;方法能力;車站視頻監控;軌道交通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5-0098-02

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及高速鐵路的迅速發展,各大中城市對軌道交通通信信號維護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軌道交通相關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是具有一定通信系統理論基礎及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應用發展型人才。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行動導向法的方式培養學生具有軌道交通通信系統,包括交換子系統、無線子系統和視頻監控子系統維護的綜合能力。

一、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依據課程設置的要求、城市軌道交通通信檢修工職業能力的要求以及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來設定的,旨在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包括:掌握城市軌道交通通信設備檢修的基本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能初步應用軌道交通通信檢修的基本技能完成相關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

教學情境設計。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軌道交通交換子系統、無線子系統和視頻監控子系統維護三大教學情境,對軌道交通專用通信系統的三個重要子系統的設備組成、接口類型與標準、線纜類型、各部件維護、檢修方法和步驟等展開教學。其中每個教學情境又包含若干子項目,學生在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能力。(1)課程設計思路。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首先對軌道交通通信系統檢修流程及崗位群進行分析,在對通信檢修流程的4個環節及相關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出需要學生掌握的3個核心能力,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最后,在崗位分析及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整個課程的教學流程,將崗位需求及綜合能力培養融入到各教學環節中。

(2)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行動導向法,根據崗位需要設計教學任務,且每個教學任務都完整執行“資訊―規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個環節,強調每個環節,而不單單是實施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在資訊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規劃中運用知識,在小組決策中培養團隊合作,在實施中掌握專業技能,在檢查中培養規范,在評估中查找不足。

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課程內容及學校實訓條件的不同,具體教學方法如下: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能夠認識故障。利用校內實訓室的設備,讓學生學會判斷故障;通過比較學習法學習國內與國外、其他城市與上海的檢修方式及修程,并讓學生學會分析;通過現場考查法分析、總結檢修過程的組成;通過小組學習法讓學生對典型任務過程進行設計。判斷各子系統的常見故障;通過媒體法,利用現場工人操作視頻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二、教學案例

下面以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來說明典型任務教學過程的設計。本次課是學習情境視頻監控子系統維護中項目二(模擬視頻監控系統構建及檢修)中的典型任務《車站模擬視頻監控系統的構建》。本次課為4個學時。

1.情景設置:如果你和你的組員接到任務,需要為某地鐵車站構建一個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在前兩次的任務中學習了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的組成,認識了實訓臺設備與工具箱。

2.任務描述:合理選擇實訓臺設備與工具箱線纜完成以下任務:(1)可以通過控制鍵盤切換監視器畫面(即選擇不同的輸入攝像頭)。(2)可以操控模擬攝像頭的云臺與焦距。

3.咨訊規劃決策階段:(1)了解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所需通信線纜。(2)對照設備與工具總表,復習實訓臺設備組成及各接口作用,工具箱各線纜的作用及各工具的使用方法。(3)分析任務,結合組成圖與實物,選擇所需設備、線纜及其他工具,填寫《設備工具選用清單與自檢》表中的前兩列。(4)繪制設備連線圖。(5)填寫《工作計劃與執行記錄》表中的計劃工作步驟部分。

4.任務執行階段:(1)任務分工,兩個同學操作,兩個同學充當觀察者。(2)按照每組列出的清單,根據現有實訓條件,操作者完成操作。(3)觀察者完成《設備工具選用清單及自檢》中的自檢部分與《工作計劃與執行記錄》中的實際工作情況。(4)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如發生故障可參考《故障分析表》學習故障處理方法。(5)學習使用《設備使用說明》操作設備。(6)使用《結果自查表》驗證任務完成情況;

5.檢查評價階段。(1)教師按《教師檢查表》檢查任務完成情況。(2)各組對照檢查表進行反思,而后進行匯報,總結內容包括:是否完成任務要求;故障與處理情況;團隊合作情況等。(3)教師總結。

參考文獻:

[1]姜大慶.基于行動導向的項目化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32).

篇6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工程;模塊化;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1-0134-02

完全學分制源于西方發達國家,是以選課制為基礎,學生修滿一定學分即可畢業的教學管理制度[1]。這種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充分強調了學生的自我規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可以靈活地制定專業培養計劃、有權自主選擇授課教師,有利于能力較強的同學提前畢業,并可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延遲畢業。在我國對實踐創新型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大背景下,完全學分制無疑適應了時代的要求,從而得到了我國高校的廣泛應用。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快捷與舒適的同時,也為相關專業的人才創造了良好的職業前景[2],進而使得有大量的學生選擇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業,作為該專業必須的實踐課程之一的線路工程實習,其實踐項目主要是基礎性和專業性結合的環節,相關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均是以理論探討結合實驗檢驗為指導思想進行設計的,突出強調實踐性和創新性,但上述教學課程方案是在學年學分制培養計劃下制定的。因此,在完全學分制培養計劃的背景下,如何使線路工程實習有效地適應新的課程方案,進而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相關專業的實踐環節教學為實例,分析了完全學分制下線路工程實習面臨的問題,通過教學經驗總結和實踐摸索,提出采用模塊化組合的實驗內容的教學思路,并給出相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完全學分制下線路工程實習面臨的問題

1.學生選課與課時壓縮。在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下,由于學生是自由選課,隨機組合性強,使得實踐環節往往呈現課程班級化,這有別于以往教學中的行政班級即按照年級和專業劃分的班級;而且由于學生的流動性大,造成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性掌握較差,不利于相關實踐內容的制定與實施。此外,完全學分制使得相關課程內容被壓縮壓縮且學時也有所減少,課程呈現了小型化的特點,但現實中往往是將現有的課程拆分成為多個課程,因此,學生實際上所學的內容有增無減,如何實現正確的課程學習順序,避免重復學習,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2.交通運輸類帶來的專業理解問題。由于完全學分制選課實行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的模式,使得學生在一個學科體系下,可以進行不同專業課程的學習,雖然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且提升其專業素質,但對授課教師而言,如何使專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外專業同學有效地掌握本專業的課程,無疑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此外,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專業的理解也日新月異,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更新相應的理念,緊跟時展的步伐。如對交通工程專業而言,雖然現在有比較先進的運輸方式為350km/h的高速鐵路,但國際上已提出高速管道交通的概念,其時速可達800km/h,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

二、線路工程實踐環節模塊化的思路

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特點,線路工程實踐環節主要采用“模塊化”實習教學的新模式,即將該實踐環節劃分成若干模塊,引導學生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著重突出現場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要求,實涉及軌道結構、設備及巡檢實習,線路、道岔幾何尺寸,檢查線路單項作業,道岔單項作業,小型機具的使用等5個模塊的實習內容。

1.軌道結構和設備實習模塊。本模塊可以使學生對不同基礎的線路結構、常見道床和扣件的類型和結構、常見設備(溫度調節器、護輪軌等)以及站場線路等線路設計中的重點概念和難點問題達到科學的理解和掌握。利用上海申通地鐵龍陽路實訓線路,首先,深化對有砟軌道、無砟軌道、新型減振軌道的結構理解與認識;其次,針對目前現有地鐵線路中安裝了諸多類型的鋼軌扣件的現狀,對實訓線路安裝的DT型扣件、傳統扣件、減振扣件中相關的螺栓、橡膠墊板、彈條、螺旋道釘等零部件的安裝方法與作用特點進行學習,加深對課題理論知識的掌握;最后,對常用設備如橋上無縫線路使用的溫度調節器、保證列車車輪行駛方向而使用的護輪軌、增強線路橫向穩定性而使用的軌撐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增加對課本知識的認識。

2.線路及道岔幾何尺寸檢查實習模塊。本模塊包含線路軌道幾何形位的檢查、曲線正矢檢查、鋼軌磨耗檢查、軌縫檢查等內容。其中,著重對軌道幾何形位檢查方法進行介紹,通過對軌道幾何檢查模擬系統、小型軌道幾何檢查車、軌面平直儀、鋼軌波磨測量小車等設備使用方法的介紹,分析測量波形輸出圖形的含義,掌握各單項不平順超限峰值、超限長度以及各超限與病害的對應關系及修復方法,并需根據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制定相應的養護維修方案。此外,加強軌道質量指數在線路快速養護維修中的應用,著重對月度日常養護計劃的編制、作業效果評估、年度綜合維修編制的指導以及線路設備質量的均衡性考核等方面的應用的介紹,夯實學生在日后就業實踐的相關基礎。

3.線路單項作業實踐模塊。此模塊從實際養護作業內容出發,針對大型養護機械與小型養護機械取代了大量手工作業的實際,介紹包括道床清篩、道鎬和電動搗固棒搗固、扣件涂油及更換、軌枕抽換、線路起道和撥道等內容,可以讓學生掌握實際工作中的養護理念與方法,如線路撥道作業,采用齒條式起道機進行橫臥撥道,一般需要2~3人進行操作,但此種撥道方式不可同時使用多臺,否則易出現鋼軌水平硬彎,造成線路病害,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須注意每次撥量不宜超過20mm,通過類似上述對具體作業模塊的講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激發其研究興趣。

4.道岔單項作業實習模塊,針對整個軌道結構的薄弱環節展開,具體包括道岔軌距拉桿安裝、道岔支距整改、道岔密貼調整、道岔起道和撥道,重點對道岔病害進行防治,通過對尖軌跳動病害原因如連接零件磨損、套管失效、橋型墊板損壞、尖軌根端凸臺壓潰等進行分析,講解相應的預防與整治措施,如更換部件、加強搗鼓質量、調直拱腰尖軌等,使相應的實習內容可以鞏固課堂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部分,達到能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目的。

5.對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的小型機具設備設計相應的實習模塊,使得學生掌握液壓起道機和撥道機、彎軌器、軌縫調整器、電動鉆孔機、鋸軌機、電動搗固棒等養護器具的使用方法,強調使用注意事項,如液壓搗固機使用前須檢查各部件是否完整、松動以及失效等,使用中要觀察各個部件是否正常、有無雜音和異響等,使用后須切斷搗固機電源等,進而達到以點帶面、交互式、原創性學習與鍛煉的目的,促進交通工程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

三、實踐教學改革方法與措施

根據上述的模塊化實踐教學內容,須輔以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措施,以便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新性和實踐性,具體如下。

1.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結合。由于完全學分制的實施,必須輔以導師制,這有別于現行研究生導師制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目的,其設置目的往往是為了減少本科生學習的盲目性,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因此,需要本科生導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職業發展意愿和專業培養計劃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對專業課程進行選擇,并指導學生對就業去向、企業意愿等問題進行調研。此外,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網上公開課、精品課程網站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進行模塊化實驗時,需要注意模塊知識的先后次序,如軌道結構和設備實習模塊需首先進行,使學生認識和掌握實際的設備情況,并與理論相結合進行實踐活動;并且,在其他模塊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如線路軌道幾何形位測量、線路起道等內容,學生需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和操作步驟,使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深度不斷擴展,并強化了對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2.實踐教學與科研項目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創新性實驗方案的指導,保證相應的實踐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達到預期目的。此外,將相關科研項目與有關實踐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提煉出相應的科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實現提高自身素質的目的,其過程往往是以實際問題為載體,以主動分析為特征,自主的凝練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這也與學校鼓勵大學生創新活動的政策相符合。相信通過這樣的實踐科研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促使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得相關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針對完全學分制下線路工程實習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將相關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的教學思路,并針對教學方法的相關環節采用了不同的改進方法來修正現存的問題,實現了完全學分制下線路工程實習模塊化教學思路能夠有效實行的目標。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高職院校 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084-02

隨著時代不斷演變,鐵道交通運輸業迅猛發展,社會急需要大批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作為一門新興專業,鐵道交通運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建設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要綜合分析各方面影響因素,多角度、多層次深化改革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優化調整理論與實踐課時,合理安排實訓教學內容,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難度較大。就鐵路而言,不間斷進行運輸生產,具有半軍事化管理特征,列車運行速度快、密度大,而工作場地特別大,環境艱苦,存在較多的不安全因素,這導致實訓教學效率低下。鐵道生產過程復雜,單一的作業項目都需要多個工種、多人在不同地點共同合作完成。以“接發列車作業”為例,參與作業的人員特別多,比如信號員、車站值班員、扳道員。在考慮到學生自身安全、管理隱患基礎上,在開展校外實訓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學生簡單地參觀、了解,實訓效果低下,而學生也無法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中,實踐技能低下。

(二)專業指導教師較少。就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專業來說,理論與實踐水平較高的教師并不多,師資來源單一化,大都缺乏行業實踐經驗,不利于指導學生進行實訓。究其原因,高職院校在聘用人員時,并沒有要求該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而教師也并不清楚當下運輸崗位必須具備的實際操作技能。一些職業院校聘用企業實訓教師,但待遇并不優厚,崗位不具有吸引力,出現“實訓兼職教師難請”局面,不利于該專業實訓課程的開展。在對一線教師的培訓中,沒有開展最基本的分崗培訓、掛職培訓等,教師培訓工作難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阻礙了中青年教師的成長,影響了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的改進和辦學水平的提升。

(三)實訓教學條件有待提高。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的差距很大一部分在于硬件設施的差距。實訓硬件條件的差距導致學校在辦學理念、教育效果上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課程的開展,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實訓設備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已有的實訓設備都無法滿足學生的實習實訓客觀需求,校內實訓場地非常有限,經常采用觀摩或者幾人共同進行實踐操作的方法,師生、生生間的互動較少,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較少。目前90%的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沒有獨立的教學實訓場館,難以形成實訓氛圍和條件,模擬上崗的效果較差,畢業后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勝任本職工作。

二、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調整實訓教學的定位及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全方位分析國內鐵道交通建設和運營具體要求,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基點,隨時關注市場動態變化,不斷開拓思路,注重鐵道運輸專業師資的培養,優化實訓條件,加大該專業規劃、建設力度。要優化調整專業課程內容,降低實訓難度。要以鐵道交通運營崗位為基點,以培養學生能力與素質為中心,圍繞專業課程特點、學生具體情況,構建立足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適當增設專業課程。比如增設普通話、軌道交通服務禮儀課程,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做好鋪墊。在專業論證、定位中,職業院校要全方位深入學習、調查乃至研究,明確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崗位。圍繞當下軌道交通企業對運營專業人才提出的客觀要求以及高職教育特征,明確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必須掌握鐵道交通設備設施、鐵道交通行車組織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客流組織、列車調度指揮等能力,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較強的服務意識、溝通意識,培養社會市場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二)重視校內實訓設備的投入和建設。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高職院校要認識到實訓的重要性,加大校內實訓設備建設,擴大實訓室規模。具體來說,高職院校要完善運模擬沙盤,直觀、形象地呈現不同類型的鐵路運輸設備、運輸作業,滿足相關運輸作業人員的客觀要求,尤其是綜合演練要求,比如調度員、信號員、調車長,促使鐵道交通運輸管理專業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鐵路現場。高職院校要完善車站計算機連鎖仿真教學系統,教師要結合鐵道交通運輸管理課程知識和班級學生已有的水平,合理模擬接發列車、調車作業的各個方面,模擬不同類型的信號設備故障,比如軌道電路、道岔,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在模擬的真實情景中得到更好的鍛煉、體驗,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其中,逐漸提高自身實踐技能。教師還可以借助駝峰調車仿真培訓系統,向學生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比如平面調車、自動解體作業,實現一體化教學,促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職業院校要加大貨運崗位實訓設備建設力度,比如鐵路貨運運價里程表、測量設備、貨場模型,確保一系列實訓教學順利進行,而學生可以借助多樣化的訓練,掌握更多當下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崗位所需的技能,提高他們的實際業務辦理能力,畢業后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

(三)加強專業師資隊伍的構建和培養。加大對相對薄弱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幫扶力度,有計劃地開展區域范圍內優勢學校和普通學校的校與校“手拉手”幫扶活動,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普通高職院校、相對薄弱學校輻射與拓展。鼓勵優秀教師參加企業頂崗實踐,積累豐富的實訓經驗,促進教學工作開展。積極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加大職稱評定力度,對優秀學科帶頭人實行政策傾斜。在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內部組建名師實訓專業交流平臺,聘請專業名師和業務專家擔任實訓課程的指導教師,采取專家講授、案例研究、參觀考察、賽課評比等方式進行交流和培訓,使高職院校教師能開闊眼界、加強交流,提煉自身實訓教學風格,進一步向專家型教師發展。構建多層面、多渠道、多樣化的專業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網絡,狠抓教學及管理業務素質能力,大力培養具有高尚師德、教育教學特色的名師優師,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特點突出、風格鮮明、可持續發展的專業教師隊伍。

(四)加大校外實訓的力度。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學校要通過不同渠道多和相關的鐵道運營企業合作,借助其力量,共同建設校外專業化的實習基地,并簽訂《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合作協議》。鐵道企業要向職業院校提供所需的實習場所,對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尤其是管理和安全方面,雙方要多交流、溝通,共同制訂“科學化、合理化”的實施方案。在輪崗實習過程中,鐵道運營企業、職業院校要共同安排專業人員,建立考核小組,全方位考核學生的實習情況。在此過程中,鐵道運輸企業要根據鐵道段站安排適宜的實訓崗位,如運轉崗位、列車乘務服務工作,和職業院校構建長效互動機制。職業院校定期安排該專業不同年級學生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實訓或者定崗實習,要根據學生發展方向、自身已有水平,固定崗位,確定好師傅,進行跟班實習,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能夠獨立當班,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充分展現自身各方面才能,提高自身過硬的素質。

總之,高職院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準確定位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深化改革實訓教學,通過加大校內實訓設備建設、深化改革校外實訓、完善實訓教學評價機制、加大“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專業實踐的重要性,在實踐中逐漸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重視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成為新時期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有效填補社會市場專業人才空缺。高職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要不斷總結實訓教學現狀,實現有效教學,不斷為我國新時期鐵道交通建設事業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其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汪武芽.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芻議[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

[2]黃蘭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7)

[3]侯立新.職業院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5)

[4]馬駿.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運營實踐教學體系與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探討[J].科技資訊,2015(25)

[5]董奇,張剛毅,孟永輝.高職軌道交通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分析與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4(7)

篇8

關鍵詞 行動導向 項目任務 “教、學、做”為一體 教學組織與實施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WANG Lin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vocational 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for example, main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action oriented thinking, ability to establish as a guide to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selection of project tasks, create harmony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on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task driving mod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project task;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as on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effect

0 引言

作為軌道交通類的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面向軌道交通企業單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任務。如何根據軌道交通類職業的需要,培養企業所需的職業素質,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成為各個高職院校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至關重要的問題。本文以軌道交通類專業基礎課數字電子技術與實踐為例,在行動導向教學法“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指導下,探索作為后繼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和培養學生專業相關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過程。

1 基于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案設計

1.1 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課程目標是以高職高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理論,較強實踐技能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指導思想,建立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以為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及實際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奠定基礎。

1.2 課程教學內容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從工程應用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基點出發,通過對企業典型工作崗位任務及過程、核心能力要素、職業素養要求等企業實際需求的調研、分析,將教學內容以匯總、編排、設計制定的單元(或部件)典型電子產品按照單元進行項目化。課程的教學內容以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普遍認知規律,共分四個學習單元項目,每個單元項目下設若干學習任務。

1.3 “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方式

本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強調的是理論聯系實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宗旨,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的積極參與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知識。引導學生始終按照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的過程開展學習(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

2 項目任務驅動的教學組織與實施

本課程的教學組織采用以源于企業的典型電子產品的基本單元電路,依課程系統設計編排,在分析講解的基礎上,從易到難,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學做一體的方式,給出相關的設計、制作任務,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制定設計方案、理論分析計算和計算機仿真設計、元器件選型、電路裝接、儀器儀表調試測量、設計分析、計算機打印書面設計報告等“學中做、做中學”系列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下面以搶答器的制作與調試來說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谌蝿盏男袆訉虻慕虒W主要通過布置工作任務、任務完成計劃方案確定、自我決策、小組化任務實施、自我檢查、評價等幾個環節來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

2.1 布置任務階段

首先教師確定項目內容,對項目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進行整合形成授課內容并對學生講解。學生經過教師對項目的分析講解后,需要掌握搶答器電路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還可通過上網、查找資料等方式對該項目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明白自己該做什么。

2.2 制定計劃階段

教師鼓勵學生對搶答器電路進行認真思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啟發和幫助。學生對項目涉及的問題進行分析,設計電路原理圖,制定項目實施計劃。然后對相關的設計的電路做仿真測試,討論各種實現電路的優缺點,決定選擇何種電路、選用的元器件以及相關的儀器儀表的準備。

2.3 自我決策階段

每個小組的代表將設計方案和實施計劃進行匯報,提出小組的疑難問題,教師通過匯報的情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將項目的設計思想及實施方法完整地介紹一遍,然后讓學生相互討論,引導學生對所選的方案進行論證。學生最終確定方案,確定組內每個同學的具體工作任務,分工明確,完成項目任務。

2.4 任務實施階段

在整個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起引導的作用,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直觀教具進行輔助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信心,使他們能把書本知識和工作過程內容聯系起來。學生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施,選購元器件、裝配電路,測試電路功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的各項基本技能和理論知識,進一步提高原理圖分析能力、元器件識別能力和測試方法。

2.5 自我檢查階段

任務計劃的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階段完成結果、抽樣詢問等方式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集中講解,對于個別問題單獨處理。而學生通過組內自查和教師的檢查,功能是否符合任務要求;對仿真的檢測報告和實驗報告相關參數進行比照。調試的方法是否正確,找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2.6 評價階段

任務計劃的工作結束后,需要對學習任務進行評價。首先由教師評價,學生以組為單位,指導老師隨機分配組內角色,按照角色所涵蓋的知識點和技能對學生進行考核,然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評估、總結,根據考核的結果進行評分。

3 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課程實施效果調查及分析

在課程實施結束的期末,為了解實施效果進行了調查。以2012級鐵道通信信號的學生160人作為調查對象,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后,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給出部分調查題的分析結果:

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認可程度,實施調查效果顯示:有94.35%的同意接收行動導向教學法,有92.68%的同學希望以后在其他課程中也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教學,說明學生對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充分認可的。50.00%的同學認為喜歡該課程的原因之一是主要行動導向教學法中教學做一體化,動手機會多,學起來輕松,理解得也更透。

行動導向教學法評價方式觀念的改變,調查實施顯示: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后,33.13%的同學最看重的評價方式是老師的過程性評價,31.88%的同學最看重自我評價,22.5%的同學最看重老師的總結性評價。調查結課說明傳統教學模式的評價即將接受評價的所有對象按照“對某一部分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從高到低進行甄別性排列的單一評價模式大多數學生是認可的。更能評價學生職業能力的多元化評價方式還沒能真正得到學生的認可,還應根據學生理論掌握的差異、操作技能的差異、操作規范的差異、取得進步的差異等,探索建立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機制,使不同層次學生在認真積極的訓練中都可得到老師的肯定。

我們的調查圍繞在軌道交通控制專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這一中心點,從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意識等方面展開。整個調查采用不記名的方式,且目標群體定位準確,調查結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過調查分析可知,行為導向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學,教師由講解員轉變為一個高效的組織管理、職業操作的引導員、有問必答的咨詢師。 整個教學過程中形成了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新局面。

本文系2012年度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培養高職軌道交通類學生職業素質的應用》(立項編號:2012D122)部分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楊世忠.關于《電子技術基礎》和《電子技能與實訓》課程的教學整合[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

[2] 黎雯霞.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培養高職軌道交通控制專業學生職業素質中的應用[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0(4).

[3] 石小法.電子技能與實訓(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9

關鍵詞: 《應用文寫作》 課程設計 學情分析

當前,應用文寫作能力已成為高職學生不可或缺的綜合能力之一。葉圣陶先生曾說“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和學習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重視學生應用文的寫作技能的培養,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而且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那么怎樣設計才能實現課程目標呢,下面結合鐵道交通運營專業教學實際談談對該門課程的整體設計。

一、課程的定位、作用

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應用文寫作是高職院校人文課程——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水平和綜合素質而開設的一門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的公共基礎課。通過應用寫作理論的學習和實際寫作訓練,提高學生常用應用文寫作和閱讀能力,以適應當前和今后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寫作需要;同時,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教育,培養團隊精神與嚴謹務實的學風與作風,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學生學好各門專業課和將來進入社會從事實際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課程承上啟下,其前導課程為中小學語文課,后續課程有《實用口才》,本專業的實習、實訓。既能強化前導課程中的語文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又能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起引導和服務的作用,同時也能為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寫作,求職面試等做好準備。

二、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授課對象是高職鐵道交通運營專業一年級的學生,共24學時,開設1學期。根據鐵道交通運營學院專業人才培養對應用文寫作的要求,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掌握“必需、夠用”的應用寫作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應用寫作的基本格式與寫作要求,掌握應用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標。

通過寫作實踐,學生能熟練寫出符合規范的日常應用文書。

3.素質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細致、嚴謹、務實的良好學風;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項目訓練,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組織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

三、課程的整體設計

(一)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1.設計理念

我院立足江蘇,面向全華東地區,主要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應用文寫作》課程組深入行業企業,調查實用文體的使用情況,分析就業崗位對人才能力結構的需求,根據行業、崗位特點和我院實際情況,依據“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進行課程開發和設計,確立課程教學目標,構建課程體系。

2.設計思路

課程采用了“學習內容任務化、學習過程情境化、課程教學導向化、課程考核過程化、知識技能一體化”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將能力和知識點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進行整合,融入學習情境中,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以完成學習性工作任務為目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能力,融“教、學、做、評”為一體。

(二)設計教學內容。

1.內容選取原則

以“實用”作為內容選取的原則。原教材內容文種較多,計劃課時不足以完成所有文種教學任務,根據專業設置、社會需求、畢業求職,學生未來職業生涯文種使用頻率,精選文種,重視在職場中使用頻率高的文種,刪減在實際工作中意義不大、很少用到的文種重組教材,以提高常用應用文種的寫作和閱讀能力,以適應當前和今后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寫作和閱讀需要。同時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內容上淡化理論知識,補充與專業、職業相關的典型案例,安排實用的模擬訓練,拓展教材。

2.主要內容安排

(1)教學內容模塊化,內容呈現有序化。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和實訓活動,初步形成了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每個模塊為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內又設置系列學習任務,然后設立學習情境,完成模塊內文種的學習。每個模塊,用以滿足不同應用情境所產生的對應用寫作的現實需要組合成塊,直接指向學生在校期間及步入職場后將要面臨的應用寫作任務。第一模塊為日常生活文種訓練,要求學生掌握啟事、條據等文種的特征和寫法,以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在校期間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個人事務。第二模塊以參加社會調查活動系列文書寫作為模塊,先設定參與社會調查活動的情境,學生隨機分組組合,以“調查研究”為手段,以“寫作調查報告”為中心安排整個活動。在活動中練習寫作“活動計劃”、“調查提綱”、“調查方式設計(“調查問卷設計”;“訪談提綱、座談會話題設計”)”、“調查報告”、“活動總結”、“講話稿”、“會議記錄”等文種,同時組織“主題班會”,由學生自己主持、組織“社會調查活動”經驗交流。這樣在一個項目中既完成6—7個寫作任務和“口語表達練習”,又使學生對此模塊的寫作流程有了明確的認識。

(2)內容安排從易到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助于克服畏難心理。

在課程安排上,應用文寫作一般只安排一個學期的教學時間,課時不多,但課堂容量較多,應用文涉及的內容大多是學生陌生的領域,從內容、形式、行文,都迥異于學生原有的寫作習慣。因此,學生普遍存在畏難心理,感到陌生、茫然,不知該怎么去學習。任何一種寫作技能的獲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既要在心理上取得認同感,又要遵循由熟悉到陌生、由簡到難的原則,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課程的第一個訓練項目為日常生活文種訓練,從學生認為很容易或以為簡單的應用文種入手,消除學生畏難心理,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課程的重難點及解決辦法。

篇10

關鍵詞:變壓器;整流柜;張貼版;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32-0024-03

一、現狀分析

《變壓器與整流柜》是北京鐵路電氣化學校(以下簡稱為“我?!保┏鞘熊壍澜煌ü╇妼I的一門基礎課,對該專業其他課程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學好本門課程,不管是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就業,都非常重要。但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課程內容設計領域廣泛、概念抽象、理論性較強;生源素質整體下降,學生基礎不牢,對上理論課興趣不濃,缺乏學習熱情;學習方法不當。在這種情況下,“以就業為導向”的宗旨成了一紙空談。鑒于此,筆者結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現狀及自身的教學實踐,充分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從課程整體設計、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革。

二、課程內容改革

我校城軌交通供電專業的學生,都是圍繞“培養合格的地鐵運、維、檢人才”這一宗旨而進行的訂單式培養,經過多次的企業調研發現,很多對于學生來說太難懂、不好掌握的知識,在現場用處不大,或者基本用不上。為了更好地與就業市場接軌,我們對課程內容作了優化和整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刪減了變壓器空載、負載運行方程式的推導過程,轉而通過空載和短路試驗使學生理解典型運行參數,進而加深對鐵損耗、銅損耗的理解;刪除了標幺值計算和不對稱運行分析,只需理解概念;刪減了暫態過程分析,只需了解暫態的概念和表現方式;簡化了連接組別內容,重點加強了現場需要的同名端判別方法的教學;增加了整流變壓器的24脈波整流及延邊三角形移相內容;增加了地鐵干式變壓器、整流變壓器的運行與維護,事故與故障檢測,地鐵典型整流柜技術要求、日常檢修與故障處理等,使知識更完整,更連貫,更適合就業需求。

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我們嘗試了現今備受推崇的模塊化、項目式教學,充分利用已有的實訓室、實驗場所等,將學生必須掌握的應知應會內容按照模塊劃分,每個模塊都和實踐相結合,而且包括解決實際問題會用到的必備的基本知識,表1為改革后的課程設置。

三、教學方法改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眰鹘y的“黑板、粉筆加教材”的教學,形式單一,不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我們大膽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嘗試各種新教法,從符合現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學習興趣。

1. 任務驅動法。以模塊1為例,知識目標是掌握油浸式、干式變壓器的結構,掌握分接開關調壓作用,理解鐵芯一點接地原因。能力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快速找出各部件位置,為變壓器的檢修打下基礎。這里采用任務驅動法。

(1)創設情境,引起注意。為創設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提前感受職業環境,教學場所選在有變壓器實物的變配電實訓室(一臺油浸式變壓器,兩臺干式變壓器)。該實訓室仿照地鐵變電所高壓室建立,有相同的設備和布局。

(2)提出目標任務:制作小型油浸式和干式變壓器模型。

(3)合理分組,分析與分解任務。分組以“好、中、差”結合為主,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每組約七八個人,選舉一人為組長,帶領大家討論分工并在實施過程中記錄每個組員的具體工作內容,作為成績評定的依據。

(4)自主學習。教師只起引導作用,為使學生順利完成任務,可下發任務單,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使其更快進入任務。表2為模塊1的任務單。

(5)成果展示。各小組將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材料制作變壓器模型。

(6)檢查與評價。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自由度大,教師要勤于檢查,維護好正常的教學秩序,并應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評價時,先由各組學生自己總結、交流經驗,并進行互評;再由教師對目標任務進行評分。

任務的完成出乎筆者意料之外:學生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用瓶蓋疊在一起做絕緣套管,高壓側數量多,用大瓶蓋;低壓側數量少,用小瓶蓋;直觀地表現了高低壓絕緣的不同。用插片做硅鋼片來組成鐵芯,有效表現了硅鋼片的疊裝特點。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只是對照教材示意圖講解,學生看不到實物,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課精神不集中。使用這種方法后,學生的“有榮譽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的特點發揮到極致,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積極性。自己動手可使知識點記憶更牢固。

2. 角色互換法。教師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過一把“老師癮”,給學生以新鮮感,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前期課程《電工技術基礎》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互感、自感、電磁感應定律等內容,學生通過自學完全可以掌握變壓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鑒于此,在模塊2的“變壓器工作原理及運行分析”中,讓學生充當老師進行講解。由于課時關系,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單獨確定自己的授課方式。

(1)確定方案。每組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確定授課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幫助,給學生提供圖書資料、試驗器材等。正式實施前,方案要先以書面報告的形式上交,教師對其進行可行性和安全性評估,并提出建議,修改后,確定最終方案。

(2)正式授課。每組選派一個代表講述基本原理。學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舉手提問,代表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指派本組其他成員代為回答。

(3)綜合點評。學生根據表3給每個“老師”打分,再由教師做綜合點評,兩項成績之和即為最終成績。

為了能成為合格的小老師,學生積極備戰,圖書館、網絡、師哥師姐都成了他們求助的目標。為了成為知識淵博、不被學生考倒的老師,他們甚至查閱了每個知識點的相關內容。實踐證明,這一方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表現也很讓人滿意。有的組板書合理、規范,書寫工整;有的組制作了精美的PPT,甚至穿插了動畫視頻;還有一組別出心裁,利用實驗室里的小型變壓器,開發了演示實驗。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個成員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3. 張貼版教學法。地鐵采用的是24脈波整流,利用的是基本的三相橋式整流電路。在模塊5的教學中使用了張貼版教學法。這一方法是在張貼版面上釘上由學生或教師填寫的紙片,從而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具體過程如下:

(1)開題。教師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將題目寫在紙片上,可采用特殊形狀與學生的紙片區別開來,并粘貼在黑板頂端。

(2)收集意見。將學生分組,每組根據所學基礎知識及整流變壓器的理解,將意見以關鍵詞的形式寫在卡片上并粘貼。由于《電力電子技術》的鋪墊,學生有一定的整流概念,但各種整流電路的區別和具體作用不是很清楚,這就造成學生意見雜、亂、多,如單相橋、三相橋、半波、全波。

(3)加工整理。教師將板上所有信息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分類,將同類觀點放一起,并按照觀點的主次分位置粘貼。出現新問題時,可再次粘貼卡片。

(4)得出結論。多次加工整理后,教師總結最后結果,并由學生記錄。

整個過程中,教師只起主持人的作用,所有工作由學生完成。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錯誤印象深刻,教學效果明顯。

4. 其他方法。在實踐過程中還采用了其他教學方法,如模塊2的運行分析。通過做實驗讓學生測量參數,接法正確、美觀、用時短的額外加分。模塊4采用創設情境法,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現場環境等。

四、考核方式改革

有學生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塊,課程考核成績=學生自評(10%)+小組互評(30%)+教師評價(60%);教師評價=出勤5%+學習態度15%+形成性考核25%+書面材料15%。形成性考核包括在小組擔任的職務、承擔工作的難度、完成情況等;書面材料包括準備過程中的知識儲備、形成思路等。

為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教師評價給出小組整體成績,由組內成員按照每個人完成任務的情況、參與積極度等成比例分配。決定權交給學生,既避免教師“一言堂”考察的片面性,又有效避免部分邊緣學生“渾水摸魚”。其他模塊,如多媒體創設情境法中,學生自主學習性不強,則采用另外評價方式:課程考核成績=出勤(5%)+課堂表現(20%)+課堂提問(35%)+開放型作業(40%)。此種評價打破了傳統“一考定成績”的考核模式,可以全面掌握學生的強弱環節,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因為學習過程分值加大,激發了學生的潛能,可以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學習。

通過改革,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很多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主動學習新知識,求知欲很高。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新的教學方式和課程設置對教材建設、課堂組織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唐進,龍瑜.基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0,(3).

[2]馬愛芳.電機及拖動課程教學中現場環境的創設[J].中國電力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