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思考與建議范文

時間:2023-10-25 17:24: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管理的思考與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市管理的思考與建議

篇1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考建議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項綜合性與系統性兼具的任務,其工序繁雜,涉及范圍較廣,因此需要強化施工管理工作,針對具體的工程施工要求,對施工管理工作進行深入的細化與完善,通過嚴格落實施工管理措施,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提高提供支撐力量,從而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安全、可靠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我國房屋建筑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1.1主觀因素的影響

任何事物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左右與影響,同時主觀因素會推動事物的發展和壯大。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施工企業的施工人員與管理人員的主觀思想對工程的整體質量與使用性能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如果施工人員與管理人員對施工管理提不起應有的重視,就會在最初階段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造成阻礙與限制。現階段,我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之所以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矛盾,與工程施工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有很大的關聯,大部分工程的工作人員認為傳統的、現有的施工管理方式已經可以滿足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固守著原來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法,這就造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跟不上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腳步,從而使工程的施工管理不能滿足建筑工程的建設需求,更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房屋建筑事業的長期發展。

1.2客觀因素的影響

客觀因素是事物發展的外界因素,這些因素的影響往往不可避免,而通常情況下又難以對其左右,在我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著很多對其產生影響的客觀因素,也就是說,除了建筑企業自身的影響因素之外,與之相關的部門和機構對其也會產生較強的影響因素。首先,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及規章制度,是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造成影響的一項客觀因素,同時包括建筑行業主管部門對建筑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督與控制;其次,建設當地的氣候、季節、天氣的改變也會迫使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施工成本、施工質量進行相應的調整;除此之外,房屋建筑工程監理的工作效率與工作方式等也會對其造成較大的影響。總而言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這些客觀因素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工程的整體質量與使用性能。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優化措施

2.1健全施工管理規章制度

房屋建筑施工企業需要針對施工管理工作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事故責任制、工作獎懲制等,以此對施工全過程的各種操作進行嚴格的控制與管理。其次,需要針對具體的房屋建筑工程,落實可行、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對制定完畢的規章制度與工作細則進行一段時間的試驗,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以提高其科學性與高效性。除此之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難以避免的會出現意外事故,此時施工企業需要對其在引發嚴重后果前做出及時的處理,因此需要在規章制度中對安全事故與質量問題的應對與處理進行明確的規定。

2.2優化施工方式

對于房屋建筑工程來說,首先需要強化施工方案與施工工藝的實用性與先進性,并對其進行不斷的優化設置。首先需要采用最先進的施工工藝,并針對具體的施工項目改進施工工藝中的問題,以提高工程的生產率與施工質量。其次,對于先進施工工藝的引進,需要結合施工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引進之后需要對其進行試驗,在保證施工工藝的應用可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對其進行一定的調整與規劃。除此之外,房屋建筑施工工藝的運用需要與施工材料、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實際情況相協調,以提高施工工藝的可行性與高效性。

2.3強化施工成本控制

首先,房屋建筑施工企業需要構建如圖1所示的施工成本流程,將成本預測、計劃、核算、分析等過程有機融合在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以提高成本考核的質量,節約工程施工成本。其次,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開展之前,需要針對具體的工程施工項目編制科學、合理的成本計劃,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計劃中的實施措施,以減少施工浪費現象的出現,提高施工資金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施工企業需要針對施工材料、機械設備、施工人員等施工要素調整施工成本控制措施,選擇質量優、價格低的施工材料,并對不常用的大型機械設備采用租賃的方式,同時落實施工人員績效制,挖掘其積極性與能動性,最大程度地節約工程施工成本。

圖1.施工成本流程示意圖

2.4嚴格施工安全管控

對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來說,安全問題始終是最重要的問題。因此,施工企業需要提高施工安全意識,在施工全過程中貫徹“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并成立專門負責施工安全管控的部門,針對工程施工安全制定并落實相應的制度措施,為工程的安全管控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施工企業需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性規劃,不允許閑雜人等進入場地,并對施工材料、機械設備的堆放與停靠進行檢查,保證施工現場的有條不紊。此外,施工企業需要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對其施工操作進行實時監控,發現錯誤操作,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糾正制止,從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5加強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

房屋建筑施工企業需要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迎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而核心思想與要求,在制度上對環境保護做出明確的規定。施工企業需要選擇污染較小的建材,并將廢棄的材料進行回收利用,避免胡亂堆放與丟棄。選擇并運用噪聲較小的機械設備,并盡可能將機械運轉的頻率降低,同時需要對施工時間段進行合理的安排,例如選擇上午9:00~11:00與下午3:00~5:00,此時間段施工現場的居民通常外出,如此可以降低房屋建筑施工對周圍居民造成的困擾。

結論:

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因此要想提高工程的施工質量與投入使用后的性能,首要任務是強化施工管理工作,從而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并落實有效應對策略,并提高對施工要素的管理,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為房屋建筑工程整體性建設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莉,阮景,滿敬濤. 淺談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科技創新導報,2015,14:49.

篇2

一、現狀和問題

因歷史欠賬多與“重地上、輕地下”現象并存,我區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工作與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改善城區人居環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

——統籌不夠,規劃管理凸顯滯后。隨著城市建成區面積越來越大,管線骨架越拉越長,管線詳細規劃就越顯滯后。一是管線單位在建設過程中未慮及自身管理外的管線,顧及當前卻未顧長遠,導致時間一長,各種管線交叉纏繞、錯綜復雜。二是我區預留廊道不足且規劃建設相對滯后,管線大多埋在人行道下,成為城市管線建設維護時經常對道路“開腸破肚”的根源。三是各單位之間聯動不夠,沒有從整體系統考慮地下空間資源的有效持續利用,重復交叉建設造成路面頻繁開挖,城市道路經常“千瘡百孔”。

——多頭管理,體制機制運行不順。由于監督管理與行業管理職能不分,各部門按職責監管經常出現多頭監管或監管缺位現象,管理體制機制不順。一是由于管線大都埋于地下,分布走向不明顯,且各級管網具有連貫性等特殊性,導致各單位之間管理界線不明確,經常引起挖斷地下管線現象,既影響施工進度拖延工期,又給市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二是有部分新建和改造管線未及時按程序進行管理移交,導致該部分管網無明確管理單位,管網的相關管理部門職責不清或有責無權。三是各管線單位在建設時“一挖了之”,對建設后期的維護投入推諉扯皮,最后只能由區政府兜底“買單”。

——檔案分散,信息不能及時共享。未建立全區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和共享機制。一是管線檔案分散在各職能部門或管線單位,未能統一歸檔管理。二是現有地下管線普查成果覆蓋不足,無法全面準確掌握城市管線基本情況,造成保管的地下管線檔案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不利于建立地下管線管理信息系統。三是由于管線資料殘缺不詳盡、移交不完善等原因,地下管線工程未按有關規范要求進行報建、施工和竣工測量,沒有形成準確的竣工測量成果,竣工圖不能真實反映管線情況,造成地下管線的實際布置和圖紙資料出現差別。

二、思考和建議

今年,區委編委會第一次會議明確區住房城鄉建委為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統籌管理部門,負責建立綜合管理協調機制,擬定管線建設項目年度計劃,負責管線建設過程中的施工監管、竣工環節的資料歸總等工作;區城市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在此基礎上,為切實做好城市地下管線管理工作,筆者建議:

——統籌規劃建設,規范統一流程。由區住房城鄉建委嚴格落實區委編委會精神,牽頭抓總,建立綜合管理協調機制,統籌城市管線建設管理。一是統一審批。由區住房城鄉建委負責統籌,管線行業主管部門根據管線專項規劃、行業規劃,組織管線權屬、管理單位編制管線專業規劃,會同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綜合平衡后報區政府審批。二是統一程序。管線工程應當履行基本建設程序,依法辦理初步設計審批、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施工許可、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竣工測量以及檔案移交等建設手續。三是統一驗收。管線工程竣工驗收前,管線建設單位應當向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申請建設工程檔案專項驗收。

——統攬建設計劃,分批推進實施。地下管線不得隨意建設,任何部門開挖道路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管線年度建設計劃。一是統分結合。區住房城鄉建委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組織編制城市道路年度建設計劃,并及時書面告知管線行業主管部門。管線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業管線年度建設計劃,并報區住房城鄉建委。二是統籌時序。區住房城鄉建委根據道路年度建設計劃、道路年度挖掘計劃,統籌各管線行業年度建設計劃,合理安排管線工程建設時序,提出城市管線年度建設總計劃,并報區政府批準后實施。三是儲備項目。區住房城鄉建委負責統籌建立項目儲備制度,編制城市綜合管廊中長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協調城市道路建設與城市管線建設時序。

篇3

關鍵詞:社區;網格化;城市管理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2)11-0147-02

韶山市是偉人的故鄉,全國優秀紅色旅游城市之一。建國以來,旅游產業一直是韶山市的主要經濟產業支柱。在社會管理創新大背景下,韶山于2010年將網格化引入社區管理,立足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和方式創新,明確社區管理相關部門職責,借助數字網格技術整合社區內管理資源,實現了“社區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良性局面,實現了“全覆蓋、精細化、制度化”的管理目標。韶山市作為湖南省首批社會和管理創新試點城市,將網格化引入社區管理,自主創新其管理機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對于創新韶山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韶山市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實現韶山社會管理的全覆蓋。面對新時期利益主體的多元性、利益訴求多樣性、利益問題多發性,傳統的社會管理涉及的范圍愈來愈廣,管理上愈加復雜,出現的問題也越多。社區網格化管理是韶山市傳統社區管理體制的延伸發展,是城市管理科學的新實踐。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工作中,做好了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工作,抓好了民生改善和權益保障工作,加強了服務群眾和創新管理等工作,2011年取得了群眾滿意度排名全省縣市區第一的成績。

實現創新以及服務政府建設。對于傳統自上而下的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行政模式來說,網格化社區管理是一種創新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從體制上能夠保證組織平等、有序參與、合作共治,使行政職能與行政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加大行政透明度,推動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的建設。

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發展基層民主是推動社網格化區管理的動力,社區網格化管理積極探索政務公開等工作,管理主體趨于多元化,提高了社區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精細化、規范化。針對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多樣化的特點,各社區積極引導群眾性文體團隊的發展,通過社區文化和社區民主建設,滿足社區居民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增強社區居民的社會認同感和公共意識,為群眾的廣泛自主參與開辟空間,促進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韶山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基本情況

2010年湖南省出臺了《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湘發[2010]18號),省綜治委于2011年3月確定韶山市為全省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市,韶山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全面

展開。

(一)韶山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初步成效

建立“鎮-社區-網格-小區-樓棟-住戶”六級管理機制。韶發[2011]17號文件中將城市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納入市綜治管理中,建立六級管理機制,將社區內的市場、學校、醫院等駐區單位以及樓棟、院落等歸入基層網格,建立以“人、地、物、情、事、組織”為核心的社區基礎信息數據庫,將社會管理、社區服務和社區自治納入網格,使每一個網格真正成為社會管理服務的基本單位和組織節點。

健全社區網格管理創新,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全覆蓋”。社區網格化管理強調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網格化要求建立高度協同的行政管理機制,改變資源部門所有、多頭重復建設的弊端,從而提高了對社會事件的綜合反應能力、公共資源的科學供給水平,推動社區均衡發展,提高管理、提高服務效率。

管理主體的多元化。韶山市社區網格化管理主體不再是單一的政府部門,而有很多社區內威望比較高、退休工人等任職。這樣更能夠有利于該網格內的管理效率和實現該網格內人的全面發展。

(二)韶山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出現的問題

缺乏制度保障。社區網格化管理作為韶山市一種新生的城市管理創新模式,還正處于探索階段,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及時的跟進,因此,導致在管理過程中會出現諸多管理上的糾紛事件等。

觀念陳舊。不論是管理者或是被管理者還沒有正確的認識到韶山現代城市管理的創新需求,也沒有意識到信息化手段在當前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缺乏監督。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有效運行也必須在公眾的有力監督下進行,但目前韶山并沒有賦予公眾相關的權利以及制定相關制度保障,沒有實現公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

三、基于韶山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幾點建議及思考

(一)加強社區網格化的法制化建設

社區網格化管理是現代城市管理衍生出的一種新型城市模式,與傳統城市管理有一定的矛盾,現有的制度法規都是與傳統的城市社區管理相對應的,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為了保證社區網格化能夠長期有效的運行,就必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用及時有效的制度來保障這一模式走向成熟與規范。

(二)轉變觀念、創新社區管理理念

社區網格化管理在韶山市的實施是對傳統社區管理的創新,是一種新生事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于這一新生事物并不能夠全面了解。尤其是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講,要從傳統的管理理念轉變為效率至上、服務至上的理念,完善政府職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學劃分網格分區,為社區網格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資金保障。

(三)完善民主考評機制

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資源整合、民眾利益最大化。在社區網格化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賦予公眾的監督和參與權利,使社區網格化管理在法律上獲得認可的同時,又在公眾監督之下。通過法律保障和社會監督的形式使社區網格化有效實施,這也是推進城市管理效率的的外在機制。

參考文獻

[1] 上海社區治理網格化的起步與探索[R].上海市政治文明辦,2004.

[2] 姜愛林,任志儒.論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成效、問題與對策[J].特區經濟,2007,(6).

篇4

一、當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一是市政設施不夠完善,各類專業經營場所硬件設施不完備,部分住宅小區內部功能不全,車庫、停車場、垃圾池等必須設施配套不足,影響了居民生活。二是秩序比較混亂。占道經營現象嚴重,交通秩序管理不規范,違章建筑問題突出。一些居民私自圈地建房,不僅破壞城市規劃,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少數居民在屋頂違章搭蓋加層,影響了建筑物整體景觀。

(2)城市管理相關法律保障機制不健全

到目前為止全國還沒有一部關于城管執法的專門法規,現在城管執法的依據僅是《行政處罰法》中關于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規定,因此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一直處于“借法執法”的局面。這導致城管執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顯不足,城管執法主體在執法過程中處于一種尷尬境地。同時,也沒有法律對城管執法人員的權利義務、法定職責以及履職范圍等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城管執法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市容環境到工商管理,從城市節水到公安交通,幾乎無所不包。此外,缺少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使得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被城管執法者任意使用,這就使城管執法方式簡單化、粗暴化,增大了發生的幾率。

(3)政府執法觀念相對滯后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政府社會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看成僅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體在城管執法中的參與權被剝奪了,執法部門與執法對象處于直接對立的境地。在“官本位”思想的阻礙下,政府在管理中往往先以官員自身為中心,脫離了實際需要,導致政府的所為并不是群眾真正需要的。這種執法方式很難使被管理者心服口服,被處罰的群眾不但會叫屈喊冤,而且也不會對法律產生敬畏的思想。因此執法部門與執法對象之間的矛盾、沖突將會更加頻繁,非文明執法的現象也會更加突顯。

(4)宣傳教育不夠深入,市民城市意識比較淡薄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要求市民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衛生意識、環境意識。目前,我國對市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宣傳教育力度還很不夠,市民愛護城市、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還很淡薄,亂丟、亂吐、亂停、亂放、亂倒、亂搭、亂建的現象還十分突出,人為破壞、盜竊公共設施的行為時有發生。一方面,市民對城市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希望城市管理部門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而另一方面,當城市管理與個人利益出現矛盾時,市民的自我約束能力就會下降,公共意識往往被拋在一邊。

二、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對策建議

(1)統籌規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要堅持以規劃為綱,把城市管理納入城市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實行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從源頭加強城市管理。同時,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合理規劃,進一步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如加強環衛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加快垃圾處理廠、垃圾中轉站、垃圾收容器及公廁的規劃布點與配建步伐,提高環衛保潔能力和水平。加強停車場的規劃與建設、加強行業市場的規劃與建設,本著“管理優先”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分批實施,打造分類合理、特色鮮 明、統一管理、集中經營的各類專業市場。

(2)吸收經驗,完善城市管理法律體系

科學嚴密的法規體系是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先決條件。一是加強立法工作。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立法規律,在總結我國城市管理經驗教訓、借鑒國外城市管理先進立法成果的基礎之上制定科學、可操作的城市管理法,形成覆蓋城市管理各個方面、相互銜接的法規框架,通過規范完善的法律解決城市管理職權和執法規范問題,對各級城管執法機關的性質、地位和職責權限進一步明確,達到機構合法、職責清楚、有權有責、社會周知的效果。在完善現有行政處罰法立法的基礎之上,對執法機關的執法制度、執法措施、強制手段、執法程序等明確提出規范和要求。二是加大清理力度。清理修訂現有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消除和減少法律沖突及矛盾,加強立法解釋,解決有法難依問題。

(3)更新觀念,牢固樹立科學管理城市理念

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創新城市管理理念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調控職能,立足打基礎、管長遠,由側重于管人、管事、管物轉為更加重視改善人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實現城市管理從“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的思維轉變。強化服務職能,一切從維護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實現城市管理從效益至上向服務至上的思維轉變。強化監督職能,健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執法監督體系,不斷推進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進程,實現城市管理從人治向法治的轉變。

篇5

關鍵詞:柳州;城市管理;對策

一、前言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在柳州的發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從最初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發展到今天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經過了幾個歷史階段和革新廢舊的過程,在每個階段都發揮著不可缺失的作用。2005年12月6日,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柳州城市管理的需要,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正式掛牌成立,有效解決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領域存在的機構膨脹、多頭執法、重復處罰、執法擾民、推諉扯皮等問題,為柳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柳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管理流程不夠規范。雖然各級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專門機構和部門,也對其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有了明確的規定。但從國家立法層面來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專門的城市管理法,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執法主體、執法手段、執法范圍等問題還是不夠明確和具體。在目前的國家立法中,除了《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對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有原則性規定外,尚無一部權威性的法律對各試點城市的成功經驗予以肯定,并對存在問題予以規范。柳州市政府雖然也出臺了指導規范城市管理的相關文件和規定,但是其法律效力過低,內容比較分散,不足以規范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

此外,從柳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自身來說,雖然在成立的6年中制定了相關管理規章和制度,對于執法局的工作職責、處罰權限、執法過程進行了相應的約束和規范,但是這些規章和制度還是不夠全面和具體,對于行政執法人員的行為規范、工作職責等方面的規定過于籠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政執法流程和規范的管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體制不夠完善,難以做到監督執法隊員各個方面的表現,不利于行政執法隊伍的建設。在完成執法文書的過程中,因為沒有詳細、嚴格的規定,填寫過程不夠統一,采集證言筆錄、送達回執過程也出現很多問題,以致辦案效率下降。

第二,財政撥款不足,員工工作待遇不高。伴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充,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范圍和對象也日益擴大,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作為應對城市管理難題而出現的。地方政府部門對于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重要性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對于執法局的部門設置、辦公條件、人員編制等問題還缺乏深入的了解。柳州市政府最初設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主要是迫于城市管理壓力,應付城市管理的需要。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與市容管理局合署辦公,一套人員,兩塊牌子,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由此可以看出,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實際上是在原市容部門管理機構基礎上進行的簡單重組。

柳州市對執法局的財政撥款和人員編制安排與其應當承擔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不相匹配,現有的城管執法經費與日益增加的執法辦案實際需要有很大差距,以致辦公經費拮據,基礎設施落后。目前,柳州市局各部門特別是市局直屬大隊、各城區執法局等一線執法單位,辦公經費不足、車輛短缺、硬件設施缺乏。此外,由于受編制限制,執法局聘用的編外人員占較大比重,這些執法人員工資待遇普遍較低,對于日常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影響,容易出現“靠執法養執法”、“執法靠狠、經費靠罰”的作法,形成“執法經濟”的不正常現象,從而背離城市管理工作的宗旨,激化執法人員與普通大眾的矛盾。

第三,執法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行政執法水平有待提升。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員工來源比較復雜,有一部分是復轉軍人和地方農村城管人員,雖然2005年以來新進入的人員主要是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的,對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專業知識等的要求都比較嚴格,但受到單位編制限制,這部分人員在整個行政執法隊伍中所占的比重較低。行政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總體上來說還是偏低,并且參差不齊。某些同志有熱情、有社會經驗,但是缺少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更主要的是缺少行政執法的工作經驗,在現實工作中表現為對法律的理解和適用上存在偏差,在執法的程序的理解不完備。部分隊員的思想狀態不穩定,思想情緒波動,在工作中不能團結協作,對于自己的工作目標和責任主觀認識不到位。

某些執法一線的大隊長、中隊長等基層領導不能正確地指導工作,對隊員的思想教育不夠重視,關心不多。極少數執法人員政治觀念淡薄,理想信念動搖,對黨的方針政策理解不透,執行不力,特權思想嚴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淡化。此外,由于人事體制上的差異,在編人員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工作穩定且社會地位較高,而一些臨時聘用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較低,在單位內部的地位也較低,容易產生不滿情緒,造成在編執法人員和部分聘用人員存在不同的價值取向。少數執法人員缺乏依法執法的自覺意識,不尊重行政相對人的人格,濫用強制措施,越權辦案,容易造成執法過程中與執法對象產生激烈沖突,影響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第四,行政執法人員的形象不佳,綜合監督機制不完善。柳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方式和方法相對來說比較溫和,暴力執法或者野蠻執法的現象也相對較少,但是由于執法人員需要和違章群眾正面接觸,并且雙方存在明顯的利益沖突,使得柳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人員與執法對象發生沖突的事件還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行政執法隊伍的公眾形象。此外,在全國范圍來看,關于“城管野蠻執法”、“毆打當事人”等的負面報道不少,執法對象“暴力抗法、執法后遭報復”的事也屢見不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公眾對行政執法隊伍的印象。

城管執法部門手中的權力集中,地位高,但配套內外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權力和金錢交換的問題屢禁不止。缺乏應有的監督獨立性,執法監督制度不夠健全,監督工作尚未做到經常化、制度化,靠搞突擊檢查,過后依然如故。未普遍建立并認真實行監督責任制,出現執法違法行為時相互推諉,無人查究。執法監督機制的缺失,往往導致監督不力,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許多空擋,執法監督工作中形式主義嚴重。此外,群眾監督難以受到重視,因而逐漸喪失民主監督的積極性。輿論監督的獨立性不夠,相應的安全保障不夠,對重大監督案件往往只能避重就輕地作事后報道。社會組織的監督分散和乏力,人民群眾的監督渠道有限。

三、改進和完善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行政執法工作的規范管理。為保證日常行政工作的正常運行,要制定出臺《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規范用語》、《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儀容風紀規定》、《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執勤規則》、《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廉潔自律規定》、《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禁酒規定》等相關規定,切實做到以制度約束人,以制度規范人。并對著裝、儀容、稱呼、舉止、風紀行為、違反規定的處罰都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佩戴統一制發的標志及行政執法證,做到持證上崗,著裝整齊,切實達到儀容端正、風紀嚴謹、統一化、規范化。同時將內部管理制度印制成冊,逐個下發,做到人手一冊,便于人員學習和提高執法質量。在使用全市范圍內統一的行政執法文書的基礎上,從采集證言筆錄,規范填寫使用各類執法文書,到下達處罰決定、送達回執、建檔立卷等各個執法環節,都由市局法制科及執法大隊長嚴格把關,以達到依法辦案、依程序辦案、處罰適當,適用法律準確的目標。

第二,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改善辦公條件和員工待遇。隨著柳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成立,柳州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處罰的范圍和內容不斷擴充,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特別是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權益保護意識的增強,也對柳州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應通過相關途徑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財政支持,提高辦公經費等的投入水平。要改變“以罰代管”的“執法經濟”,樹立公正、廉潔的執法形象,惟有從根本上解決辦公經費不足、車輛短缺、硬件設施缺乏以及執法人員工資、福利待遇保障等問題。執法機構所需經費必須由市政府財政予以全額保障,嚴禁以“罰沒收入返還”作為經費來源或補充,真正做到權力與利益完全脫鉤。提高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的工資及福利待遇,有利于調動廣大行政執法隊員的工作積極性,可以有效杜絕“靠執法養執法”、“執法靠狠、經費靠罰”的作法,避免“執法經濟”的不正常現象。

第三,努力提升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執法人員業務水平。近年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應結合現有人員實際,采取多種途徑進一步提升執法人員的法治觀念、溝通協調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從而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對抗性較強,且直接面對執法對象,如果簡單地采取強制措施,很可能引發矛盾,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引發暴力沖突和。因此,平時應加強對執法人員法律知識、人本觀念的學習,引導執法人員牢固樹立依法行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確立“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的執法理念,使得城管執法人員將合法、合理性結合起來,既要考慮現行法律的規范性,也要考慮城管執法的社會效果。此外,還要強化對執法人員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培訓和考核,加強執法人員業務技能訓練,培養扎實的業務能力。執法過程中復雜多變的情況,要求執法人員苦練基本功,能在最短的時間,準確無誤地填好執法文書,以最簡單、最方便的辦法處理問題,以減少沖突和對抗。

第四,樹立行政執法的良好形象,強化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建設。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對象主要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都相對較差,如果簡單地對他們在城市中的違章行為進行強制處理,甚至采取暴力執法手段沒收其生產經營工具,無法有效達到城市管理的最終目的,也容易引發社會各界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誤解和偏見。因此,應深入開展對城管執法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大力弘揚文明執法、秉公執法的工作作風,樹立行政執法隊伍中的先進典型,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引導執法人員學習他們的執法技巧和工作經驗,從而切實改善執法人員的工作作風,樹立行政執法人員的良好形象。此外,應強化對柳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制約機制,特別是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環境下的監督手段和方式,采取公開辦事制度、公開辦事程序、公開辦事結果等形式,完善外部的監督,特別是權力機關的監督,主動地接受人大的監督以及社會輿論和人民群眾的民主監督。在群團組織、社會各界聘請廉政監督員,健全群眾性監督網絡,定期召開座談會,傾聽意見和建議,虛心接受批評和監督。通過健全制度、舉報投訴制度等方式接受社會的監督,把嚴格執法、秉公執法落實到人。

參考文獻:

1.尹艷華.現代城市政府與城市管理[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

2.連玉明.中國城市報告[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3.郭金儀.城市管理呼喚人性化執法[J].城市管理,2005(4).

4.王雁紅.服務型政府與城管行政執法改革[J].科學決策月刊,2006(4).

篇6

剛才聽了大家的介紹,總體感覺城管在面臨繁重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管理著23萬人口的城區,是一般縣城人口的四五倍),在政府對城管資源投入有限的情況下,能把城管到今天這樣一個程度,我套用昨天副縣長在全縣政法工作調研座談會上講的一句話:“我們公安以全省最小的警比,抓好了人口最大縣的社會治安工作”,我評價我們的城管工作是:“城管以政府最小的投入比,做好了市最大縣城的城市管理工作”。當然這個“好”應該是打引號的,還有很多地方老百姓不滿意、政府也不滿意。我晚上習慣瀏覽一下在線網站,看看我們的百姓對政府有什么意見和建議,我發現最多的還是集中在城市管理方面。所以今后我要把關注點更多的放在城市管理上。剛剛到來,對的縣情,對的城市管理存在哪些問題、今后怎么抓,還沒有做系統的調查研究,根據今天你們的介紹,以及平時的想法,結合在婺源分管城管工作的體會,談以下幾個觀點,希望城市管理局認真的研究和思考,抓好工作落實。

第一個觀點:的城市管理職能只能不斷強化。為什么要進行強化?第一,的城區人口多,有23萬人,這么龐大的人口即是我們的管理對象又是服務對象,工作量非常之大,因此的城管工作必須加強。第二,縣委、縣政府把旅游作為的重要支柱產業來進行部署推進。前天我們做了一天的旅游工作調研,感到我們的旅游大有發展前景。假如說進入景區的通道環境得不到改善,道路兩側的環境得不到改良,的旅游是很難做好的。不給游客留下是整潔、有序、文明的良好形象,這樣的旅游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不管是從蘆田還是田畈街下高速進入核心景區的通道條件,以及道路兩側的城市環境管理必須加強。第三,城是瞄準中等城市的目標來打造的。我們大縣一定要有大氣魄,既然瞄準中等城市目標就要以中等城市的標準去建設我們的城市、規范我們的城市、管理好我們的城市。如果按照8萬、10萬人口的小縣城標準來管理,那豈不是鄉鎮的檔次和水平?如果現在我們不按中等城市的標準去規劃、建設和管理,今后我們一定會后悔,一定會遺憾。第四,城管局的職能實際上就是填補了政府在執法過程當中公安執法的空缺。我們一定要依法辦事,就像剛才沈局長講的那樣,要進行軍事化管理,要成為當前政府管理和指揮城市管理的重要執法機構,彌補公安機關不到位和難以到位的地方。因此城管工作的外延要擴大,不能滿足僅有的27平方公里建成區,至少要擴大到包括一城三區的工業園區、景區,要擴大到旅游公路通達的范圍。現階段擴大到城鄉一體化管理還不現實,我們要實事求是。外延如何擴大,這是機制與體制的問題,今后我們要專門研究。第五,城管的工作內涵要提升。一定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中等城市的標準來規劃建設管理,找好城市管理的定位。市在市本級的管理下現在變化很大,原來老市也是亂糟糟的,現在你看,它的氣度完全不一樣了,所以這就是瞄準目標的問題。

第二個觀點:要用長遠的眼光來謀劃城市管理的幾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關于新區管理的規劃問題。當然規劃的工作職能在規劃局,我講的新區規劃是指新區管理的基礎設施應該怎么布?管線怎么布?公共設施怎么布?停車場怎么布?城管局要了解、要有自己的意見,做好政府在審批規劃時的參謀。的城市基礎設施跟其它地方一樣,建成區欠帳很多。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做重復建設的事,以致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第二件大事,關于城市垃圾問題。城區一天有200多噸垃圾需要處理,首先要考慮環保問題。現在的團林鄉云雨山離縣城只有2.5公里,如果把垃圾處理廠建在這里肯定不行,2.5公里的距離,一兩年時間縣城就會擴張到那里,因此我們要要重新考慮。應該選擇未來多少年內城市發展到達不了的地方,垃圾處理場對附近百姓的污染問題等等,需要經過慎重研究決策。第三件大事,關于城管理標準體系問題。繼續延用這么多年來的城市管理標準,肯定是不行的,如主次干道的保潔類別,有了城市管理標準體系工作就好做了,所以要制定新的城市管理標準體系,包括園林、環衛、廣告燈箱等方面。第四件大事,關于城市管理的各類規劃問題。與城市管理有關的各類規劃如地下管網、污水排放、綠化美化等,現在不規劃好,以后又是亂挖亂建,各類規劃要盡快去做。

第三個觀點:著力見效,抓好近期城市管理工作。在上周五縣委中心組學習會上,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把城市管理作為當前工作的主要內容、主要任務抓實抓好抓出成效,為百姓創造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近期重點是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對城建成區內嚴重影響老百姓正常生活的垃圾進行全面的清理。二是加大保潔密度,最大限度的為百姓提供干凈的居住環境。剛來時,一次與政府辦的同志路過中學一帶的高門口,只見垃圾成堆,蠅蟲滿天飛,臟不忍睹;希望類似情況以后不再出現。為解決老城區垃圾中轉站偏少問題,今天先解決一個問題,請城管局盡快購置一臺壓縮式垃圾收集車,重點放在老城區。果皮殼箱要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盡快運作到位。三是園林養護要加強。湖公園、東湖公園雜草叢生,牛尾巴草長得一人多高。園林綠化工作,建設是關鍵,養護最重要,有人管護與無人管護是兩個概念。城管局要加大工作力度,盡早盡快解決除草、清雜、修剪及干旱澆灌等問題。四是結合城市創建搞好整治。這項工作是宣傳部牽頭,但城管局是具體實施單位。去年年底我到了澳大利亞,使深深體會到,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再差的生活習慣都能糾正過來,而在較差的環境中生活,再好的生活習慣都會學壞。在我們,一方面有賴整體市民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的交通秩序要達到、婺源那樣一個比較高的標準,短時期內難以辦到;希望通過我們的管理、疏導,秩序有所不斷改良。五是夜宵攤點問題。人與大城市人的生活習慣一樣,晚上夜宵盛行,擺夜宵攤成為下崗職工的一條門路。夜宵攤點多了,從中突出的問題就是污水排放。有這樣旺盛的需求,堵是堵不住的,但是一定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寬敞整潔的人行道上、美麗的公園就要控制,盡量避免污水排放到人行道上、大街上和公園里面。同時攤點的亂擺亂放一定要從苗頭抓起,盡最大可能把攤點規集到一個地方,集中規范化管理。

篇7

為加強對明年及今后一段時間重大問題的研究,超前謀劃明年各項工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決定利用11月份一個月的時間,圍繞街道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在街道開展大調研活動。現就有關事項提出如下意見:

一、街道重點調研課題

1、街道發展資金平衡問題的思考與對策。

要點提示:針對街道建設發展資金流量大、平衡難的現狀,圍繞街道長遠發展建設資金平衡要求,分析街道資金平衡現狀,提出街道短期以及長遠發展資金平衡的途徑和對策。

2、在太湖新城快速推進形勢下,如何做好企業穩心留根工作。

要點提示:圍繞太湖新城建設,加快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解決發展所面臨的難題等方面,提出思路與措施,提升穩心留根的實效性。

3、街道功能業的布點、策劃與爭取。

要點提示:根據太湖新城規劃要求,統籌考慮街道范圍內功能業的布點,提出項目策劃爭取的途徑及建議。

4、提高街道集體資產管理運營效益的研究。

要點提示:在總結街道集體資產清查登記工作的基礎上,思考分析制約街道集體資產運行效益的各類因素,以“規范、完善、有序”為要求,從規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入手,研究提出加強管理、提升效益的新思路、新辦法、新機制。

5、提升城市建設品位內涵的思考。

要點提示:以全力打造與新城核心區相吻合的建筑精品為目標,從建筑的形態、建筑的品質、建筑的內涵、環境的協調等方面,研究提升城市品位、建設水平的策略。

6、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思路與對策。

要點提示:圍繞城市管理“精細化”的要求,制定城市管理的目標,以及思路舉措,切實提升街道城市管理水平。

7、社區管理的思路與措施。

要點提示:按照現代化城市新型社區的要求,研究街道社區管理模式,在社區管理創新上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對策措施。

8、促進街道、社區集體財力穩定增長的方法與途徑。

要點提示:隨著太湖新城快速推進,街道也將處于加快發展的最后機遇期,突出以項目為抓手,對如何促進街道、社區集體財力穩定增長提出思路和對策。

9、打造街道社會事業亮點品牌。

要點提示:圍繞為轄區居民提供給高質量、高水準的配套服務,重點研究如何抓好社會事業的發展,分析現狀,提出打造社會事業品牌亮點項目的思路與途徑。

10、在轉型轉軌條件下的干部隊伍現狀及對策研究。

要點提示:在分析街道現有干部隊伍結構的基礎上,圍繞轉型轉軌的新要求,按照打造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目標,提出街道中青年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路與對策。

11、干部隊伍作風效能建設的思路與策略。

要點提示:針對當前工作對干部隊伍提出更高要求的實際,治理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一些慵懶散慢等作風,明確干部隊伍作風效能建設的要求,研究推進落實的思路、舉措。

12、提升街道內外宣傳影響力。

要點提示:結合街道實際,重點從題材挖掘,宣傳報道,建立機制等方面入手,研究提升街道內外宣傳影響力的方法與途徑。

13、街道維穩工作機制研究。

要點提示:針對街道目前維穩現狀,在分析原因基礎上,按照“一般問題不出社區,突出問題街道解決”的原則,重點研究如何加強矛盾預防、化解、穩控工作,建立維穩工作新機制。

二、社區發展特色課題

各社區要著眼明年發展以及自身的發展特色,調研本單位明年必須抓好的重點工作,不要面面俱到,切實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體現亮點、可供操作,調研題目自定。

三、相關要求

1、調研課題要緊密結合街道實際,突出明年工作重點,體現時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2、各調研課題的分工領導要高度重視,對調研課題認真研究和部署,抓好調研中的把關、協調、組稿等工作。

3、調研活動主要采取分工領導和分管部門內部研討、向周邊地區學習、集中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一般不各自組織到基層走訪。

篇8

關鍵詞 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F29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3)012-0194-02

1 園林綠化管理的國內外現狀

1.1 國外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現狀

國外許多發達國家將園林綠化管理視為城市建設的重點,促進了城市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統一發展。

1)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綠化管理的城市之一,該城市一直以“綠蔭滿城”為規劃城市發展的主要內容。擁有原始天然林風貌的“維也納森林”坐落于城市的西部及西南部,2000多公頃的陸地森林則位于城市東部。城市居民生活在叢林灌木相間而生的綠化城市中,如同生活在綠色的自然環境之中。

2)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坐落于茂密的森林之中。莫斯科城市總面積的40%以上是綠樹成蔭和林帶所構成的花園、公園、街心花園和廣場綠地。目前,該城市平均每年植樹可達20萬棵,植灌木200萬株,共增加約400公頃的綠化面積,擁有800多個街心花園、100條林蔭大道、98個市級公園,已經構成了城市園林的基本格局。

3)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擁有景色宜人、綠色蔥蘢的綠化景觀,人均綠地面積已超過70平方米,使園林意境和氛圍覆蓋于整個城市,莊園式建筑與其四周綠化環境融為一體、和諧配置,讓人油然生出清新自然之感。

1.2 國內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現狀

近年來,我國城市綠地面積呈持續增長的態勢,截止到2011年我國城市綠化面積為161.2萬公頃,較之上年相比增長11.8萬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8.62%,綠地率為34.47%,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這說明,我國城市在大力開展綠化建設期間,全民的環境覺悟不斷提高,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園林綠化已經成為城鄉建設的主要項目之一,從而促進了城市園林綠化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國內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主要呈現出以下特征:城市綠地功能由傳統的以游覽、休閑為主,轉變為以環境功能為主;園林綠化管理范圍由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為主,轉向全社會綠地樹木管理為主,全民綠化意識顯著增強;園林綠化建設資金由單一的政府投資渠道,轉向多元化的社會投資渠道;城市綠化生產由計劃管理模式轉變為市場化運作模式;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呈現出相輔相成的特點。

2 完善園林綠化管理的措施

2.1 構建園林綠化管理體制

為了進一步確保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應當構建一套完整的管理體制,具體內容如下:其一,應建立協調統一的規劃管理體制。在園林綠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對土地、水源等自然生態狀況予以充分考慮,并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和環保之間的關系;其二,在具體的運行機制上,應當將傳統的園林綠化應急管理和突擊整治逐漸轉變為長效跟蹤管理,借此來推進有關法律法規在園林綠化管理中的落實執行,這樣有利于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其三,建立健全管理部門責任制。由于園林綠化管理涉及的方面較廣,并且任務量也相對較大,所以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協作來完成。這就要求相關的管理部門應當明確自身的職責,并對綠化目標責任進行細化和量化。同時還應對分級分權管理進行逐步完善,這樣能夠促進重心下移,從而使績效評估和職能配置兩者相掛鉤,進而構建起高效統一的管理機制,推動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的落實。

2.2 科學規劃園林綠化建設

在對園林綠化實施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按照城市所處的地理環境確定出合理的園林用地范圍,并制定出相應的綠地指標,以此為基礎建立園林綠化系統,指導綠化建設管理,具體規劃的過程中應對以下因素予以充分考慮:首先應當從實際出發,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自然生態環境和城市經濟水平等條件,來考慮園林綠化的發展步驟和方向;其次,應當做好統籌安排,在對現有綠地進行維護的同時,不斷推廣普及綠化,并與相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推進園林綠化建設;再次,城市中公共綠地的分布應當盡可能均衡,并符合點面相結合的特征。在實際分布時,應當以面為主,以點線穿插為輔,讓各類綠地組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進而發揮出園林綠地最大的生態景觀效應;最后,在對園林綠化進行具體管理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城市規劃設計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初步設計出城市園林綠化系統,其中應當涵蓋公共綠地、綠化覆蓋率以及防護林等等,然后按照城市環境整治目標,合理計算出應當新增的綠地面積,并編制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綠化規劃,在此基礎上,放眼未來,從城市發展的宏觀角度繪制出園林綠化的遠景藍圖。

2.3 推進園林綠化管理法制化進程

就園林綠化管理而言,需要法律法規來保障其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應當不斷推進園林綠化的法制化建設進程。首先,應當遵循以法治綠的原則開展綠化管理工作。想要確保園林綠化工作的順利進行,就必須不斷強法和執法,各類相關的管理法規也應當完善,并且要確保貫徹執行、依法辦事。這就要求管理監察隊伍,應當知法、守法和執法,同時要敢于且善于管理,有關管理部門也應當杜絕以權代法的現象發生;其次,向社會及群眾宣傳與園林綠化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樣不僅有助于人們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而且還能進一步調動起全社會的力量來管理和保護園林綠化。

2.4 實現園林綠化管理全民化

新時期下,園林綠化管理不僅僅是專業部門的工作,更應當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工作,從而推動園林管理向社會化、全民化方向發展。首先,提高城市管理者對城市園林綠化重要性的認識。城市管理者素質的高低與園林綠化管理活動的成效息息相關,所以管理者自身必須重視對先進管理理念的學習,不斷更新專業知識體系,掌握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手段,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城市管理者要樹立正確的公共服務意識,處理好管理與服務之間的關系,并始終堅持以公共利益為重,主動接受廣大市民的監督;其次,建設專業化的園林綠化管理隊伍。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對園林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勞動紀律教育,還要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重視園林技術骨干和養護管理人員培養,充分激發起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增強其質量觀和責任感;再次,發動和依靠群眾力量,實現園林綠化管理全民化。園林部門要擔負起向社會各界宣傳園林綠化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的責任,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增強群眾保護城市綠化環境意識,使園林綠化管理工作擁有廣泛、堅實的群眾基礎,從而推動綠化工作順利開展。

2.5 建立園林綠化管理社會監督機制

園林綠化管理在推行全民化、社會化的同時,也要加大監督力度,保障園林綠化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首先,動員社會力量,建立園林綠化行業監管隊伍,開展義務綠化監管活動。定期召集監管員就園林綠化管理方面問題展開研討,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提出合理性建議,并將建議上報給園林管理部門,使其成為有關部門改進園林綠化工作的重要依據;其次,建立園林綠化反饋機制,暢通園林綠化工作監督渠道。園林綠化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設置公開信箱、專用舉報電話、網站論壇等方式,多渠道接收社會各界對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的建議、投訴,不僅有利于保障市民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而且有利于增強市民群眾參與園林綠化管理的責任感。

3 結論

總而言之,現代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不僅要體現出社會文明發展的人文美,更要體現出符合生態規律的自然美。所以,園林綠化管理應當不斷完善管理體制、科學規劃園林建設,加大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力度,推動園林綠化管理向法制化、全民化、市場化方向發展,提高園林綠化管理水平,促進城市經濟與綠化環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對園林綠化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1).

[2]賴金燕.城市園林綠化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新建設: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8).

[3]葉進鋒.提高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的水平的途徑分析[J].城市建設與商業網點.2009(27).

[4]逢淑軍.對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的思考[J].沙棘(科教縱橫).2010(12).

篇9

關鍵詞:系統科學 城市管理與規劃 系統分析 系統規劃 功能模擬

1 引言

步入20世紀,中國的經濟轉型極大的刺激和促進了中國城市化的全面發展,預計到2012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0%。一方面,快速的中國城市化進程意味著中國城市的規模和數量、城市的物質空間與社會經濟空間都將會發生巨大變化;另一方面,中國的城市系統的復雜化程度以及內部的矛盾也逐漸增強。因此,傳統的城市管理與規劃的理念、辦法和手段已經難以適應市場機制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在這種現實背景下,從事城市管理與規劃的政府管理人員與學者們要更新觀念、改良方法,用系統科學去發現、思考、研究和解決城市管理與規劃中出現的新問題。

2 城市管理的系統性研究

2.1 系統和系統科學

目前,國內外對系統的定義很多,其中相對簡潔且認可度高的定義是,“系統是指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統一整體。”系統具有的主要特點有:(1)由若干要素組成;(2)各要素之間存在著特定關系;(3)其結構決定了整體的特定功能;(4)功能是在系統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

系統科學是探索系統的存在方式和運動變化規律的學問,是對系統本質的正確反映和真理性認識。從分析綜合的統一性出發,研究影響和改變系統結構和系統功能的一般途徑。

2.2 城市的系統性研究與其特征

城市的系統性是研究城市管理與規劃的系統性的基礎。從浩瀚無際的宇宙,到分子、原子,均可稱之為系統。城市當然也是一個由復雜交錯的各種成分組成的系統,其具有系統的整體性、關聯性、功能性和環境適應性等基本特征。

通過對城市定義的理解,可以發現城市作為一個系統,有以下幾個要點:首先,城市是一個灰色系統,具有自然系統與人工系統復合,硬系統與軟系統相復合的特點;其次,城市是一個開放性系統,既系統本身與系統外部環境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再次,城市是極為復雜的,包括眾多元素的社會復雜巨系統。最后,城市是動態系統,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背景之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至大,從簡入繁,從單一到綜合。這些特點,顯示出城市系統既存在空間層面的轉移,有包含時間軸的演化,貫穿于城市系統的始終。

3 系統科學在城市管理與規劃中的應用

對城市系統性分析,也就是將系統科學的原理、觀點和方法運用于城市系統的管理與規劃中。主要的城市系統分析的方法有三種:系統分析方法、系統規劃方法、功能模擬方法。

3.1 系統分析方法

系統分析方法是為確定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效用,而對系統各種要素過程和關系進行考察的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系統分析方法是作為城市總體研究方法出現的,它的主要功能特點是:(1)始終把城市看作一個由眾多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把城市整體作為研究問題的出發點。(2)為城市在“協調、合理”的原則下,尋求最優的發展道路提供研究方法上的可能性。唯有從城市整體出發的系統分析方法有可能把握那些最能反映城市問題特征的變量或參數,從而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前提下找出一條最佳發展道路。

在目前條件下,系統方法在城市研究中還主要用來進行一些宏觀領域的分析和宏觀政策的評價,定量化的水平還有待大力提高。系統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有效使用程度,仍然是擺在城市問題專家和系統方法專家面前的一大問題。

3.2 系統規劃方法

系統規劃方法主要有PER方法、PDCA方法。PER方法是指科學研究計劃的選擇修定方法。PER是計劃(Plan)、選擇(Elect)、修定(Revise)三個英文的簡稱。運用PER方法時,按以下步驟進行:(1)按照系統方法的原則,通過系統分析,了解全部工程要素和關系的邏輯順序,制定初步方案和計劃,計劃可有幾套以供選擇;(2)根據工程順序列出明細表,通過計算分析。畫出工作計劃的網絡圖,找出“關鍵線路”;(3)進行系統的可行性研究,根據網絡圖的“關鍵線路”篩選方案,確定最佳方案;(4)執行計劃或方案。在使用PER方法的執行方案過程中,為不斷完善和提高,通常用“PDCA計劃循環法”(PDCA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ek)、總結處理(Action))。

3.3 功能模擬方法

所謂功能模擬法,是指在暫不考慮系統內部組成要素及結構的條件下,運用模型來再現原型功能的方法。城市系統模擬的基本特征是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把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加以模仿、簡化與抽象。

常用的模擬分析方法是“列昂節夫”的投人―產出模型,及其擴充模型-SAM(社會核算矩陣)。在系統動力學思想方法的基礎上。德國科學家維斯特(Vester))和赫斯勒(Hester))博士70年代末提出了“靈敏度模型”,它適用于城市生態系統關系的模擬與調控。

4 結語

從我國規劃理論的建設來看,目前正處于理性規劃的階段,也與系統規劃的基本原理相符合。并以系統論的基本觀點來指導城市規劃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城市管理者與研究學者由來以久的使命感,從而才能使規劃更好地為城市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劉綜如.系統科學方法及其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J].華中建筑,2005(1):15-16.

[2]張帆,朱嶸.基于 Mcloughlin 系統論的城市規劃管理研究[ J] .上海城市規劃,2005(4): 13-17.

[3]王磊,董磊,吳偉.基于系統論的城市規劃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1): 41-42.

[4]沙里寧.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顧良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篇10

2014年4月,西城區開啟國家級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后,廣大城市管理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北京市關于精細化管理的系列指示精神,深刻思考如何將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模式耦合交融為精細化城市管理的工作責任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使精細管理從理念優化為一套可操作、可度量的工作目標、操作規范和具體措施,在圓滿完成試點項目的同時,讓標準體系建設規范實用,標準化工作卓有成效。

經過兩年來的攻堅克難,超越革新,截至2016年6月29日,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圓滿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標委)驗收,城市環境建設管理標準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成立精干組織機構

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從2014年4月,西城區申報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被國標委聯席會議審核通過后,區市政市容委立即編制、下發了《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綜合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全區成立了以姜立光副區長為組長、區環境辦等14個職能部門和15個街道辦事處的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區市政市容委,負責統籌協調專家顧問組、技術保障組、標準體系工作組推進標準體系編制和試點工作的落實。各成員單位按照要求,相繼成立了專項標準編寫機構,具體負責各個專業的標準編制與試點推進。

試點辦自成立以來,共組織試點啟動與中末期驗收、標準體系專家評審與、各類考察培訓等會務32次,編發文件、通知30個,信息23篇,外宣稿件8篇,出刊會議紀要14份、信息專刊17期。

廣泛開展學習研究

保證試點工作正確方向

為使試點工作少走彎路,定向前行,試點辦廣泛開展走出去學習考察、請進來培訓授課等活動。

試點辦先后組織外出學習考察4次、研討培訓10次。邀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首都經貿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對試點工作方案、標準編制原則與范圍、參加試點單位與標準體系編寫等問題,進行深刻的研究討論,確定將試點工作劃分為宣傳啟動、體系建設、組織實施、總結驗收四個階段;工作細化分解為35項任務,并于2014年11月18日在全區啟動大會上進行了部署。

按照“看得見、管得了”的要求,以城市“功能區域分類、環境管理分級、專業工作支撐”為基本思路,研討、確定、建設涵蓋西城區各個功能區域的市政道路、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施工管理和環境保護各個環境專業領域,以及城市環境建設、管理、作業、監督、執法、考評等各個環節與層面的標準體系。

積極開展環境要素調查

完善城市功能區域劃分

為完善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的標準體系架構,充分了解與切實掌握全區各個功能區域的環境特征和管理要素,試點辦于2015年7月委托社會專業組織,開展了七大功能區域的環境要素調查,摸清了各個功能區的人口特點、區位功能、人文特征,以及建筑風格和屬性、道路交通特點、街面公共服務設施、園林綠化、商業業態等7大要素構成,為全區功能區域劃分與標準體系最終編制提供了依據。

同時,按照區域功能主導、公共空間全覆蓋、能夠動態調整、便于末端研判的原則,對全區功能區域進行重新調整,共劃分為7個區、2個金融商務區、3個繁華商業區、3個傳統風貌區、1個交通樞紐區、10個公共休閑區和其他若干個生活居住區,并重新核實了各個區域的四至范圍、面積、道路、網格和社區數量,納入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平臺體系,有力完善了標準體系中考評子體系。

認真組織標準體系編制

經過權威評審對外

2015年8月初,在區領導的關心指導、試點辦全體人員的強力推進、各成員單位的大力協同下,經過廣泛征求意見、數次修改完善的《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標準體系》終于完成初稿。

8月11日,西城區質監局組織召開了專家評審會。會上,來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北京標準化研究院、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城市管理學會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在聽取了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標準體系編制情況匯報,查閱了相關標準文件,討論研究后一致認為:標準體系符合國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要求,以及國家、北京市和西城區相關文件精神;標準制定能夠圍繞建設需求,符合各區域功能特點和環境管理質量目標,覆蓋城市管理各個環節,格式規范,內容基本適用;能夠結合實際,根據西城區城市管理現狀,搭建涵蓋城市環境建設、管理、作業、執法、監督、考核等各個環節與各個層面的標準,形成全區統一協調、一體化的標準體系框架;能夠將西城區多年來在城市管理中分類分級的創新模式以指導性技術文件固化提升,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部門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能力。

根據專家的評審意見,在進一步修改完善后,西城區于2015年10月16日以區市政市容委的名義下發了《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標準體系》,確定10月30日正式實施。

整個標準體系包括通用基礎、分類分級管理、專業支撐和監督考評四個子體系,共有標準251項。其中,收錄國家標準57項、行業標準35項、北京市地方標準86項,自制標準73項(已完成56項,尚有17項建議制訂的標準正在研究中)。

大力開展宣傳貫徹活動

持續改進促進標準實施

為了促進標準體系實施,試點辦一是將所有收錄引用的標準與自制標準一起,在令標準體系明細表中形成鏈接,刻盤發放各成員單位學習應用,并與相關工作手冊和工作記錄一同印制,發放各單位實施;二是制訂、下發了《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標準體系實施方案》和具體《檢查工作方案》,于2015年12月,每周安排2個單位,逐一檢查各成員單位標準體系的實施情況;三是2016年1月集中組織了標準體系宣講與培訓,協調各成員單位廣泛開展宣貫活動;四是根據各成員單位的實施反饋情況、檢查與驗收意見,分3次對整個標準體系和20個具體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有效促進了標準化工作落地。

試點工作圓滿通過驗收

城市管理標準化取得新成效

2016年6月28日-29日,受國標委委托,北京市質監局邀請了標準化與城市管理領域的知名專家,對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進行驗收。經過專家組的聽、看、詢、查、評,認為兩年來的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完成了全部規定任務,符合國標委下發的試點細則要求,綜合評分93分,一致同意通過考核評估。

評估報告認為試點項目一是領導重視,試點工作推進有力;二是切合實際,標準體系覆蓋全面,實現了分類分級清晰、管理程序規范、質量要求明確、執法監督嚴明的閉環式管理;三是注重宣貫,各級標準化意識明顯增強,形成了以標準為引領、按標準實施的良好氛圍,崗位人員知標準要求、明標準職責、依標準辦事,提高了標準化意識與執行標準的自覺性;四是實施到位,試點取得顯著成效,能夠圍繞城市環境管理的內在要求,以分級管理為核心,細化區域分類管理,并針對試點涉及面廣的特點,突出全員參與,注重收集意見,實現持續改進與有效的質量控制。特別是運用標準化原理,積極探索特大城市管理規律,創新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模式,提高了城市環境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水平,有效促進了城市治理體系的完善與治理能力的提升,成效顯著。

深入總結試點經驗

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綜合標準體系的研究建設與宣貫實施,特別是西城區國家級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的最終驗收圓滿通過,標志著西城區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以標準化為引領的新時代,對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就標準體系建設而言,一是鞏固、提升了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新模式,創新形成了城市精細化管理新成果;二是核實了城市環境管理要素,健全了全程管控指標體系,厘清了各職能部門工作關系,實現了對城市環境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三是編制了城市環境建設、市容市貌管理、功能區域管控等標準,填補了城市管理標準體系空白,解決了部分環境管控難題;四是強化了“管理前置”理念,增強了城市管理的前瞻性與預見性,進一步優化了環境資源配置,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

同時,通過標準體系的建設與試點工作,各個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單位工作職能進一步明晰;市政建設、環境治理、交通秩序、園林綠化、環衛保潔、工地管理等專業作業進一步規范;臨街社會單位與商戶參與“門前三包”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城管執法行為與能力進一步加強,環境問題發現與處置渠道進一步暢通;轄區功能區域分類管控能力與分級作業水平進一步提升。

據統計,2015年,在城市環境管理任務沒有大的變化的前提下,西城區市政市容委用于城市環境整治項目和基礎建設的經費支出為8.16億元,2014年為9.89億元,同比減少17.51%;區市政市容委共接受各類意見、投訴、曝光68件(起),而2014年為91件,同比減少25.2%;西城行政服務大廳市政市容服務窗口共接待1.03萬人次,受辦理事項1357件,而2014年度接待1.04萬人次,受辦理事項1423件,同比分別減少1%和5%;轄區空氣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濃度平均分別為14.5、54.0、105.8、83.0微克/立方米,而2014年平均分別為23.1、62.9、115.2、88.4微克/立方米,同比平均分別下降37.3%、14.2%、8.2%、6.2%;降塵量為5.4噸/平方公里/月,而2014年為5.8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6.9%;全區生活垃圾總量59.323萬噸,同比減少96.97噸;道路養護、園林綠化全市第一;居民對城市環境秩序和管理水平入戶調查滿意度平均為95.69%和96.31%,而2014年平均為92.56%和93.47%,同比增長3.38%和3.03%。

國家級的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綜合標準化試點工作項目雖然有期,但是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標準化工作卻無涯。西城區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工作者將堅定信心,持續推進,將標準實施與監督指揮平臺銜接起來,與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等檢查工作結合起來,與日常工作任務一致起來,繼續做好做細做實做強標準化工作,努力再創西城區城市管理工作的新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