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循環經濟進展策略

時間:2022-07-23 10:43:50

導語:流域循環經濟進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域循環經濟進展策略

在世界各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面對環境問題的巨大挑戰,循環經濟越來越受到人類的重視。湘江作為湖南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湖湘文明,在湖南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社會經濟的發展給湘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這又反過來制約了社會進步。因此,走發展循環經濟的道路是再創湖南經濟輝煌的唯一途徑。

一、流域循環經濟的內涵

流域循環經濟是以整個流域為載體,將循環經濟、區域經濟、生態經濟學等的基本理念貫穿于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統籌流域內不同產業、不同區域內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一種循環經濟新模式。流域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循環經濟形態,環境指標是衡量其發展好壞的重要指標,因此發展流域循環經濟不僅要考慮流域內的經濟效益,更要保證環境效益。

流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的一個特殊分支,其可持續發展問題不僅關系到流域內各區域的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到流域所在的更大范圍的區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整個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過程當中;鼓勵企業實行清潔生產和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引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促進企業節能、減排、降耗、增效,按照資源高效利用、廢物循環利用的要求,發展節水型工業開展跨區域的循環經濟試點;探索循環經濟產業鏈和共生產業群模式,促進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污染物產生的最減量化;最大可能的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這些措施能夠使流域內的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生態環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是發展流域循環經濟的出路。

二、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的發展

1.產業層面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的發展。湘江流域是湖南“兩型社會”建設成果的顯示器,包括“兩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內的新興產業應當取代傳統產業,成為湘江流域甚至是湖南的標志性經濟成分。湘江的污染史其實也是湘江流域的產業發展史,經濟問題是主要問題,如果不解決產業轉型問題,湘江治污是很難徹底完成的。

為實現湘江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11年8月底,省委、省政府正式下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將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節能環保等七大產業將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培育和發展。湘江流域成為湖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戰場”。針對流域內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問題,以資源循環為主線,對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積極構建符合“兩型”產業體系,以減少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的破壞。

建立循環經濟試驗區,推行清潔生產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成功的循環經濟試驗區必然能帶動流域循環經濟的發展,為周圍地區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但是試點區的選擇應當具有代表性,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園2007年成為全國發展循環經濟第二批試點園區,2008年,獲批成為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率先啟動的五個示范區之一。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園被列為湖南省“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園區,也是“十二五”期間湖南省重點扶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2009年湘潭市湘江灣循環經濟試驗區實施方案在北京通過專家評審,由于湘江污染是系統性污染,污染結構與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下游的生態環境對上游的生態環境產生逆向影響。因此,從湘潭湘江灣區域的城市產業功能布局、產業轉型發展、流域土地、區域循環經濟體系建設等方面重點研究,重視污染物源頭治理并逐步有效保護湘江灣周邊的生態環境,推動湘潭工業體系的轉型與發展,并以此促進長株潭城市群發展和湘潭“兩型”社會建設。

2.治理層面流域循環經濟的發展。湘江治理是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湘江流域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是湖南主要的承載區域,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直接關系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發展成功與否事關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大局。隨著湘江流域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湘江的污染也日益嚴重。2009年,湘江頻繁爆發的重金屬污染事件,使其成為輿論眼中“最沉重的河流”。

為大力推進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的發展、治理湘江,國家以及省委、省政府都積極的采取行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用以治理湘江,如《湖南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湘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等。湖南省已經將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列入“十二五”發展的規劃之中。但這些政策局限于地方層面,而2011年3月,國務院批復的《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將湘江治理提升到國家層面。這是至今為止,全國第一個獲國務院批準的區域性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

在以政府為主導,積極推進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以及大力發展流域循環經濟的背景下,湘江治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湘江治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湘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流域內生態環境也得到明顯的改善。

三、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國家及省委、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在長株潭建設“兩型社會”的背景的推動下,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根據湘江流域自身的情況,我們認為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快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步伐。

1.加強流域內各城市的合作。由于河流自身的特點,造成了水質污染和水量控制的單向性,最終導致了上游污染下游受害的局面。如果僅僅是一個地區實行流域環境保護措施,使得該區域內流域環境得到改善,而上游或下游的城市卻并不行動,這就會導致這個區域的情況繼續惡化。因此湘江流域循環經濟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一個或幾個城市,而是要重視流域內各城市之間的合作,建立統一的流域管理機構,對流域內各區域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

2.強化流域內企業社會責任的構建。在傳統的觀念中,企業是單純的經濟利益追求者。在當今社會,人類社會與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銳,人們不得不慎重處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問題。我們甚至認為,湘江流域迅速掀起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高潮,其成效和影響不亞于大量的污染治理投資。因此要將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構建作為湘江流域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3.建立資源節約獎勵機制。在某些方面來說企業減排就是節約資源,要真正做到誰減排誰受益,誰減排越多,誰受益就多。深入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形成“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機制。明確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建立流域資源節約獎勵機制,對流域資源進行統籌規劃,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優配置。

湘江流域無疑為湖南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但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大自然給我們敲起了警鐘,湘江流域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不僅威脅到湖南人民的日常生活,還嚴重影響了整個湖南經濟的發展。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給我們帶來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契機,在湘江流域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了我們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一把利劍,發展流域循環經濟也將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主題。